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交响乐鉴赏

西方交响乐鉴赏

西方交响乐鉴赏
西方交响乐鉴赏

一、笔记部分:

1.什么是交响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共响、合音之意,指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以及彼此协调的歌唱。在古罗马时期,主要指器乐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器乐部分,如前奏曲、间奏曲等,17世纪《音乐全书》标志着交响乐真正的脱离开声乐作品进入纯器乐体裁,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在这一时期也叫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则是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形成并发展的。

2.交响曲的作用:

能够通过种种音乐的对比、变化、发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它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感情绚丽、富有戏剧性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3.交响曲内部结构:

一般按照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形式写作,第一乐章为奏鸣曲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的终曲。但也有的交响曲乐章数多余或少于四个,有的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

4.什么是交响音乐:

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

5.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组成:

用管乐器与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6.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编制:

有几十人的小编制及上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百人左右的大编制才能叫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根据时代、作曲家、演出场所的不同而常有变化,标准的乐队编制一般为90人-110人。

7.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

乐器群所占比例乐器种类

弦乐器约60% 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约15% 短笛、长笛、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双簧段、

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

铜管乐器约15% 圆号、长号、小号、大号

打击乐器约10%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木琴、三

角铁、钹、锣中琴、钢片琴

其他竖琴、钢琴、风琴、萨克管

知识积累:

①曲式就是段落

②交响乐来源于希腊

③奏鸣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

④海顿是世界交响乐之父

⑤交响音乐有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

⑥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描写封建时期的社会大背景,1750-1820

⑦浪漫派音乐史个人性、自传性的体裁

⑧民族主义音乐1800-1900

⑨伴奏乐队由几支琉特琴、维沃尔、一台竖琴和一台古钢琴组成。⑩法国的音乐中心在巴黎,传遍欧洲的法国歌谣曲,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标志。

意大利的音乐中心在佛罗伦萨,主要作曲家有兰地尼、乔凡尼和基拉尔德罗。

8.交响音乐的包括:

交响音乐主要包括序曲、协奏曲、组曲、交响曲、交响诗,随之以后,交响音乐的概念逐渐扩大,由管弦乐队演奏的舞剧音乐、狂想曲、随想曲、幻想曲、叙事曲、变奏曲、舞曲、进行曲等各种体裁的音乐都包括。

9.各个时期交响乐的体征:

①早期交响曲的特征和派别:

早期交响乐受巴洛克乐队协奏曲的影响,代表人物托雷利的作品《六号》(1698年),已呈现出早期交响曲套曲样式,由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末乐章是两段式的舞曲或舞曲类型的乐章。这一时期,乐队协奏曲和交响曲的区别仅在于前者(乐队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使用了利都奈罗的形式。交响乐的内部结构与巴洛克晚期的独奏奏鸣曲、三重

奏鸣曲、管弦乐组成的长乐章有关,但作为交响曲体裁的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曲,代表人物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斯卡拉蒂1680年创立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形式是现代交响曲的开端,他确立了在速度和情绪上形成对比的三个乐章,主要包括快板、抒情行板、快速舞曲。近代交响曲正是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发展起来的。因为这种创作关系,意大利最早的一批交响曲作曲家几乎都是歌剧作曲家,例如米兰的作曲家乔瓦尼.巴斯蒂塔.萨玛尔蒂尼是当时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另外还有卡普等人。德奥地区交响曲的发展,以柏林乐派、曼海姆乐派、维也纳乐派作曲家为代表,柏林乐派以约翰.格特里.格劳斯(1703-1771)和巴赫为代表,他们的交响曲写作业同样受巴洛克协奏曲的影响,而同时期的其他北德作曲家则按照组曲形式写交响曲。曼海姆乐派隶属18世纪中叶波西米亚的曼海姆选帝侯,曼海姆拥有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它的创始人是约翰.斯塔米兹和他的儿子,以及歌唱家舒特、指挥家卡纳比西组成,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主调音乐风格已经完全确立,旋律突出,乐队编制清晰,主题内容丰富、形象对比大胆鲜明。在原有三乐章的结构内部插入小步舞曲乐章,构成四乐章近代交响曲套曲结构,不再使用通俗低音,各声部都是用标准的乐队分谱或总谱,乐队编制趋于完善,同时注意发掘新的乐器或音色,如单簧管不再仅作伴奏乐器,小提琴家萨塔米兹确立了由首席小提琴手带领乐队演奏的乐队传统,乐队音响力度表现潜能扩大,曼汉姆乐派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进行力度的表现,德国舒巴特曾描述世界上没有比曼海姆乐队演奏的更好的乐队,它的强音犹如霹雳,渐强

犹如瀑布,减弱好像明澈的泉水,绵延远去,它的弱音犹如春天的微风,曼海姆乐派在交响曲套曲结构形成以及管弦乐演奏技巧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为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铺平了道路,,早期维也纳交响曲作曲家蒙斯等,创作了大量交响曲作品,他们对交响曲最大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四乐章的交响曲形式,第一乐章前往往有一个缓慢的引子,终曲时采用回旋曲式,蒙斯于1740年的D大调交响曲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一部用四乐章写成的交响曲。

②维也纳古典乐派交响曲的特征和代表人物:

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共同发展和完善了交响曲体裁,使交响乐这一形式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共创作了108首(及以上)交响曲,其中1791年后在伦敦创作的十二首《伦敦交响曲》积累了海顿写作交响曲近40年的经验,体现了海顿交响曲的最高造诣。海顿早期的交响曲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来的三乐章的形式,即快板-慢板(行板)-小步舞曲,不久,海顿发现短小活泼的小步舞曲不具备作为总结性末乐章的特点。因而海顿在《第三交响曲》开始添加新型的末乐章,情绪欢快热烈的快板或极板的用大型奏鸣曲式结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回旋曲式,写作的规模较大的末乐章,这样便产生了交响曲的戏剧性和紧张度,从而达到音乐在高潮处结束。为交响曲完善第四乐章是海顿在交响曲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海顿交响曲的特征与古典主义初期的交响曲相比,海顿交响曲的主调风格更加鲜明,主题形象对比更加果断,动机式的展开更富于推动力,和声语言和配器手法也更具

开阔性和想象力,确立了管弦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写作喜剧歌剧的经历对于他交响曲的创作有着更深的影响,他的交响曲中充满了幽默的创作手法,常常使人们获得欢愉,雅俗共赏是海顿交响曲的主要特点。

海顿的交响曲创作主要分为五个时期,海顿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各种音乐形式、体裁,他都创作过,一生共写了104首交响曲,83受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23部喜剧,4部神剧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协奏曲、室内曲、合唱曲、弥撒曲、歌曲等,这些作品大多产生在他为艾斯特哈齐宫廷服务期间。有关海顿交响曲数目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125,一种说法是153,其原因在于当时对于交响曲的界定很模糊,海顿在世时也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编号,现在多采用霍博肯的作品编号来计算,为104首。

莫扎特在交响音乐方面创作的特征:

莫扎特一生写了600多部作品,最著名的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25部,约50部交响曲,其中以《降E大调第39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最为著名,莫扎特8岁就写了第一部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他早期的交响乐作品尚未脱离模仿前人的幼稚气息,规模也较小,形式简单,缺乏形势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只表现了小作曲家对交响曲概念的初浅认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四交响曲》,9岁作了《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11

岁作了《F大调第六交响曲》,12岁作了《D大调第七交响曲》和《D 大调第八交响曲》。青年时期,创作上开始显露个性,为他交响曲创作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这十年之间,他大约完成了25部交响曲,1770年2首,1771年2首,1772年7首,1773年7首,1774年2首,特别要提的是1773年创作的《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以小调特有的悲剧性和他本人的抒情性艺术气质相融合,反映出作曲家反抗封建、反抗大主教、反抗压迫的精神气质,莫扎特在交响曲的呈现部加了第三主题,同时更缜密、细致的用了木管乐器,扩大了管弦乐队在音色上的表现力,1778年创作了《D大调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交响曲》),第一次使用了单簧管,构成了早期使用双管编制的原则,比海顿采用这一原则提前了10年,受古老传统影响,莫扎特这一时期的交响乐以三个乐章构成,直到1779年创作的《第三十三交响曲》,莫扎特才把3个乐章扩充加上小步舞曲乐章构成了交响套曲4个乐章的形式,1780年创作的《C大调第三十四交响曲》,在乐队编制上大胆使用了双管的管弦乐队,其中,弦乐组的小提琴就有40把,大提琴8把,低音提琴10把,管乐组各类乐器均为两只,形成大双管编制,而大管竟达6支之多,在当时运用如此庞大的乐队表现出莫扎特在交响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上正向着纵深与广阔的方向发展,1781年也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一时期他共创作了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是他交响曲的杰作,特别是最后的3部交响曲,标志着他交响曲的创作已经步入了顶峰,3部交响曲的写作时间如此集中但风格各异,没有一点雷同,《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是在旋律和节

奏上具有舞曲特征的作品,《g小调第四交响曲》则直接以真挚、抒情、忧伤的气质为特征。《C大调第十一交响曲》则气势宏大,雄伟壮观,显示出莫扎特极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感动人心的思想与情感,这3部作品都是莫扎特对交响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莫扎特的交响曲作品不但有哀愁伤感,而且有激情的戏剧化,然而优美典雅、活泼明朗仍是他的音乐主流,通过他的创作实践,戏剧化风格在交响乐发展史上更为成熟新颖,此外,如歌的旋律也是他交响音乐的特点之一,在交响乐的曲式结构上奏鸣曲式在第一乐章的运用,在海顿规范的四个乐章结构形式中出现了更稳定更成熟的实践,在乐队编制上基本完成了18世纪早期双管乐队的编制原则并固定下来。《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完成于1788年8月10日,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交响音乐的奇迹之一”。

贝多芬在交响曲方面做出的贡献:

由于贝多芬生活在欧洲大革命时期,时代赋予他特殊的音乐逻辑思维,从抗争命运到艰苦斗争到胜利成为他全部交响作品的主线,从而形成他交响作品激进、充满进取的英雄风格,、古典主义的理想、18世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运动的民主思想、个人自由的原则、崇高的伦理道德、都是他交响曲所表达的精神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也决定艺术表现手段,由于交响曲表现了社会的冲突、矛盾、对立,因而,他的作品处处表现形象、色彩、情感上强烈的对比,这些都体现在其奏鸣曲式各主体呈现时鲜明的对比、音色戏剧性

的处理和发展音乐素材,在节奏的动力性、交替重音和力度处理方面都有着创新、从而加剧了戏剧性的交响数量。为了深刻表达内容,扩大了引子、尾声和发展部的规模,并将再现部作为第二展开部来对待,《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的诞生标志着交响乐标题性的开始,并将乐章扩展到五个乐章,同时还沿用莫扎特的双管编制,加强管乐器在交响乐中的地位,增强了管乐器的运用和色彩,同时钻研色彩性乐器在交响乐中的运用和比例,贝多芬继海顿、莫扎特之后把古典和浪漫音乐交织在一起并使交响音乐达到它辉煌的顶峰,《第一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4月,它具有海顿、莫扎特交响曲的许多特征,《第二交响曲》完成于1802年,这是贝多芬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年,但他把乐观向上的情绪赋予这部作品中,洋溢着古典交响曲不曾有过的新颖印象和庞大的英雄气概,初步显示出其英雄性格的确立,标志着贝多芬与先辈交响曲的决裂,《第三交响曲》始终贯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首作品是划时代的巨作也是交响音乐史上伟大的里程碑,《第四交响曲》作于1806年表现他对爱情、青春和生命的热爱,《第五交响曲》完成于1808年,即《命运交响曲》,全曲刻画了光明与黑暗的剧烈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赢得欢呼,他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交响思维的基本原则,《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第七交响曲》写于1812年,《第八交响曲》不算他的杰作,《第九交响曲》又名《合唱交响曲》是他十几年酝酿的结果,1815年写成部分初稿,作品的完成在1824年,作品的第四乐章《欢乐颂》讴歌了亿万人民。贝多芬一生所著作的九座交响纪念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是交

响音乐发展中划时代的伟大创举。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波恩城中一位男高音歌手家里,故于维也纳,享年57岁,贝多芬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最,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世界高峰,他的音乐作品响彻全球,欧洲人称其为“乐圣”,称其作品为“圣经”,贝多芬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波恩时期、维也纳初期、维也纳中期、维也纳晚期。

舒伯特共有9部交响曲,《D大调第一交响曲》作于1813年,《将B 大调第二交响曲》以及《b小调第八交响曲》、《C大调第九交响曲》,这些交响曲对欧洲音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古典和浪漫的脊梁,把浪漫主义因素融入古典主义中,他最初的六部交响曲都是模仿海顿和莫扎特的模式,最后两部才体现了他在交响曲的地位,他以歌唱性风格构成早期浪漫派交响曲抒情特征,成为交响曲艺术是浪漫乐派的序奏。

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费兰兹.彼得.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故于维也纳,享年31周岁,舒伯特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年时期、创作初期、创作成熟期

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是他17岁写成的杰作,是音乐作品中描写神仙境界的作品,他对政治事件、社会矛盾漠不关心,因而在其作品中缺乏矛盾的特征,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是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谨慎富于民族性,对德国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共5部交响曲,

《c小调第一交响曲》、《降B大调交响曲》、《a小调第三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A大调意大利交响曲》、《d小调宗教改革》还有《序曲》、《苏格尔山洞》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独创了无词歌体裁,他坚持了古典交响曲的形势和技巧,主要把大自然和音乐结合起来,他的交响乐作品多选用标题的形式,从内容、主题、形式上与大自然同呼吸,使作品进入梦幻般的仙境中。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菲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年出生在汉堡犹太人大银行家的家里,1847年故于莱比锡,享年38岁,门德尔松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莱比锡时期。

勃拉姆斯在1876年作了第一部交响曲,他共有4部交响曲,他的交响曲以其妙的逻辑感而著称,他严格遵守维也纳古典主义传统,他关注的是音乐本身而不是音乐的标题性,以及人物描写和文学方面的暗示。他的音乐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并富有独特的创作性,被称为“贝多芬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是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传统,有严肃、朴实、典雅、抒情的艺术风格,走虔诚、认真、严格的创作道路,被称为“后期古典派”。主要作品多为古典体裁,他继承了德国古典音乐优秀传统,其中交响曲占有重要地位,《c小调第一交响曲》、《D大调第二交响曲》、《F大调第三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

马勒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个作曲家,也称为19世纪末交响音乐作曲家。

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于1860年出生在波西米亚卡利什特的犹太小商家,1911年5月18日故于维也纳,享年50岁,是杰出的指挥家。感情炽热,富有独创性是他的风格,一生共有9部交响曲。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成名时期、纽约时期。他共写了9部交响曲,3套用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和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他还写了一部清唱剧和40多首歌曲,其中,交响曲是他主要创作领域。马勒的交响曲,具有统一的音乐构思,交响其中的几部,本来是有标题的,后弃而不用,纯器乐的《第一交响曲》可视为“巨著”

创作特征:马勒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了形式灵活、抒情性强、配器精细与和声别致等独特风格。1.形式灵活: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骂了勇敢的冲破乐器结构限制,《第二交响曲》与《第五交响曲》由五个乐章构成,《大地之歌》由六个乐章构成。2.抒情性强:其作品很像舒伯特,乐曲主题虽有长有短,却都极富抒情性。3.配器精细:配器手法多种多样,精细新颖。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印象乐派的开创者,一生可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时期、创作时期。

美国黑人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融合的代表人物——格什温,美国作曲

家,他把美国民间流行音乐、民间音乐尤其是爵士音乐的素材融入到交响音乐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交响音乐风格,同时他也唤醒了美国一些著名的作曲家的民族意识,促进美国独特音乐风格的形成。1924年受爵士王保罗.怀特曼的邀请完成了钢琴与管弦乐队的交响作品《蓝色狂想曲》,这首震惊世界的交响曲是交响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对世界交响音乐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开创了爵士乐风格的交响曲。

二、教材部分:

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的音乐历史,可分为神话、叙事诗(荷马时代)与抒情诗三个阶段,古希腊是多神论。

古希腊音乐发展中,涌现了一批音乐家和民间歌手。“希腊音乐之父”忒尔潘德。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改进了记谱法,把诗琴的四根弦增至七根,并在斯巴达建立了音乐学校。

古希腊的戏剧,有祭祀剧、悲剧、喜剧三大类

祭祀剧:

古希腊的祭祀剧,是从古希腊人赞美太阳神时演唱的《太阳颂》和祭祀酒神时唱的《酒神赞美歌》发展到酒神殿祭祀披上羊皮,化妆成酒

神侍者萨提尔敲起低沉的羯鼓,摇起清脆的铃铛,吹起悠扬的笛子,挥着长长的牧杖,绕着酒神祭坛高歌狂舞。这个唯一的演员与歌队或领唱者相互对答之后,又发展成有故事情节,有人物,有领唱、齐唱和乐队伴奏的戏剧表演。

悲剧:

古希腊的悲剧,是由祭祀剧发展来的,是由对白、朗诵调、独唱、齐唱、舞蹈和表演组成的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音乐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悲剧实际上是以音乐为主题的歌剧。

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著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由于他对古希腊悲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被誉为“悲剧之父”,古希腊悲剧的出现与发展,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启发16世纪欧洲歌剧的诞生。

喜剧:

古希腊喜剧,源于群众性的歌舞,以引人发笑的逻辑表演为主,故名“喜剧”。其内容也是赞颂太阳神和酒神为主,其中有讽刺和抨击当时社会阴暗面的成分。古希腊最著名的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他的代表作有《阿哈奈人》、《骑士》、《和平》,这些作品中,运用了诙谐讽刺的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以及群众性的齐唱等音乐形式,以笑中带刺的艺术手法抨击了雅典奴隶主政治,并指名讽刺当时的权贵,阿里斯托芬喜剧里的歌队,可以代表骑士、马蜂、云和鸟等人、物,他早

期的喜剧中,歌队占据重要地位,歌队参与剧中活动,推动情节发展,后期喜剧中的歌队,则失去重要地位,他还通过喜剧维护自耕农利益,反对非正义战争。由于他的作品深受喜爱,广为流传,所以他被称为“喜剧之父”。

古希腊音乐特征与贡献:

1、特征:

①群众性强(给自由民以民主)

②单音音乐

③旋律多样:古希腊音乐,虽是单音音乐,但旋律却是多样化的,

宣叙调性质的旋律同戏剧中的朗诵相近。进行曲性质的旋律,虽然不划分小节线,节奏却很明显,梅索梅特的《太阳神颂歌》既是。

④声乐为主:希腊奴隶制社会的音乐,仍以声乐为主,二抒情性题

材广为流传,形成古希腊音乐的又一特征。

⑤自上而下的调式:古希腊人认为下行是正向,从而,自上而下的

调式成了古希腊音乐的重要特征,他们还认为,每种调式都具有各自的性格和表现力。

2、贡献:

①发明音阶、音程、调式(协和音)

②发明字母记谱法,古希腊人发明了字母记谱法,这是音乐史上的重

大贡献,其记谱法,还有声、器乐之分。

③建立了音乐学校:古希腊人于公元前6世纪在勒斯勃斯岛上建了音乐学校,对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和促进音乐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④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古希腊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不赞同“音乐具有魔法”的观点。

文艺复兴运动:

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是欧洲封建社会晚期,这时期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科学文化也开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反封建,反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工业萌芽,产生与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4世纪法国、意大利“新艺术”得到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5世纪尼德兰乐派影响强烈时期;第三阶段,是16世纪德国宗教音乐改革和复调音乐大放光彩时期。

法国和意大利的“新艺术”

14世纪上半叶,欧洲出现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音乐上产生了法国

音乐家菲利浦.德.维特利的《新艺术》一书,阐述了禁用连续五、八度以及力求节奏简明,结构均匀;用二拍子代替以往多用的三拍子;用自由创作代替以往多用的套用固定曲调;用短时值的音符代替以往多用的二分音符及对违法的应用等理论。《新艺术作曲理论的提出》,是对宗教理论的突破和冲击,他给音乐世俗化不仅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确立发展方向,赋予了音乐乐观、生动的情感,为复调音乐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采用这种方法作曲的人越来越多并自称“新艺术”派,于是“新艺术”一词就成了第一阶段音乐艺术的总称。

巴洛克音乐:

文艺复兴末期至18世纪中叶的启蒙运动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是“复调音乐”进入顶峰时期,同时也是“主调音乐”产生时期,音乐史上,把1600-1750年间的欧洲音乐现象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音乐风格是从建筑学借用来的术语,巴洛克建筑是种豪华、夸张的建筑风格。“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为“不规则、任性、美丽的贝壳、未加工的珍珠等”。以这种风格为特征的音乐,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匀称,倾向豪华与宏伟风格。巴洛克音乐来源于意大利,之后扩展至全欧。主要代表人物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法国组曲家吕利、德国作曲家巴赫与韩德尔。

奏鸣曲:

奏鸣曲一词来源自意大利文,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区别,大致分为古典奏鸣曲、浪漫奏鸣曲、近代的奏鸣曲、小奏鸣曲等。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奏鸣曲、多半由4-6个乐章组成的套曲结构组成、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多用古奏鸣曲式。古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再现部”两大部分组成,呈示部中有两个对比不大的主题,分别在主调和属调上陈述,形成不同调式的对峙,展开部是在下属调范围内进行,再现时将呈示部两个主题都在主调上陈述,达到调式对比的最终统一。

协奏曲:

指一件或多件乐器由管弦乐队相竟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巴洛克时期分“大协奏曲”与“独奏协奏曲”两种形式。大协奏曲是由两件或更多件乐器演奏与乐队协奏的乐曲,它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重要形式与特征。而独奏协奏曲是为了单件乐器与乐队合作而写的乐曲,是以后协奏曲的重要形式,并取代了大协奏曲。

变奏曲:

主题及一些列变化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叫变奏曲。从古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的装饰变奏曲和自由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有不同。巴洛克时期变奏曲的音乐主题多半是古舞曲,在意大利常常采用民歌。

简要论述巴洛克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巴赫在交响乐方面的生平与贡献:1685年,是外国音乐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诞生了著名音乐家:巴赫。

巴赫在1600-1750年间的欧洲音乐史上占有特殊位置,继承了前辈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有探索和积累了新的经验,为启蒙运动时期的音乐发展做了必要准备

巴赫并没有像上两个世纪音乐家那样重于音乐形式方面的创新,而是充分利用已有形式,加以补充完善,并形成自己特有风格,用以深刻反映他们所生活的时代。巴赫的音乐活动,只有教会和宫廷两个中心。他的音乐风格,被认为是德国音乐风格。巴赫的生平可分为童年、魏玛、柯坦和莱比锡四个阶段。巴赫是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大师,多用复调手法进行创作,作品充满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气息。巴赫魏玛时期任宫廷管风琴师、小提琴师和助理乐长等次要职务,在魏玛宫廷,他接触了法国、意大利音乐,并开始研究弗.库普兰的音乐作品,并把意大利小提琴协奏曲移植于钢琴与管风琴音乐中,通过宫廷乐队的实践,巴赫熟悉了前辈音乐家的管弦乐作品。柯坦时期是他创作作品的重要时期,使巴赫开始创作室内乐、管弦乐和独奏曲的新课题。莱比锡时期是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时期,,任教会学校合唱指导,又担任教堂的音乐指导和音乐创作。

巴赫在交响曲方面做的贡献:

巴赫的独立管弦乐曲虽然不多,但其《勃兰登堡协奏曲》却在交响音

乐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协奏曲是早期古典协奏曲的典范,各曲皆以“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唯独第三首,没有慢板乐章,第一首的末尾,也另加两支舞曲。六首的每个乐章,都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用复调手法展开,每个乐章都有各自鲜明特征:一、二、五首属大协奏曲范畴。第四首是小提琴独奏、弦乐队和两只长笛协奏的的独奏协奏曲。三、六首,是没划分协奏乐器组的弦乐合奏曲。六首协奏曲,都表达了明朗欢快的情绪。巴赫是交响音乐的奠基人,赋予了古组曲、协奏曲等新的音乐体裁、新的发展方式和配器手段,因此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

斯卡拉蒂父子:

在交响曲形成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斯卡拉蒂父子。斯卡拉蒂父子创作的三乐章交响曲走上音乐会时,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博得音乐家的普遍赞扬。交响套曲的出现,影响着各种器乐作品的发展,使大多数器乐结构向它靠拢,使从前在器乐作品中占据优势的“大协奏曲”逐渐变成器乐独奏、乐队协奏的三乐章协奏曲。

曼海姆乐派:

曼海姆乐派隶属18世纪中叶波西米亚的曼海姆选帝侯,曼海姆拥有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它的创始人是约翰.斯塔米兹和他的儿子,以及歌唱家舒特、指挥家卡纳比西组成,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主调音乐风格已经完全确立,旋律突出,乐队编制清晰,主题内容丰富、

交响乐欣赏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序曲最基本的格式为“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如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实践证明,一个铜管(以小号为例)的音量相当于17把小提琴,12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或者6把低音提琴(倍大提琴)。故每增加一个铜管,乐队的弦乐人数至少已经增加了43人. 交响音乐形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此之前的17一18世纪中叶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高峰之一-一巴洛克音乐时期。按照西方音乐史分期,欧洲交响音乐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历史阶段。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交响乐作品赏析

我最喜欢的交响乐作品 ——加勒比海盗交响乐 班级;自动化1003班姓名:谢帅学号:10212081 摘要:解析加勒比海盗系列交响乐,从中领略交响音乐与叙事间的巧妙结合及其表现技巧思想。 关键字:加勒比海盗系列交响乐,各乐章解析与叙事结合,激昂,低沉。 正文: 随着《加勒比海盗4》的上映,海盗潮流也开始冲击着我们的视角和听角。在之前的3部加勒比海盗系列影片中也融入了完整系列交响乐——加勒比海盗交响乐。 首先让我没先了解一下加勒比海盗交响乐: 英文名称:Music from The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rilogy 发行时间:2007年09月25日 地区:美国 专辑介绍: 加勒比海盗交响乐,由 Silva Screen Records这家英国的独立唱片公司创作发行。此公司旗下有多个著名的原声品牌,而且开始向多元化的音乐产品发展,拥有多个知名艺人。 Silva Screen Records在电影原声发行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录制(Re-recording)”。公司在取得配乐原版权所有者或者作曲家的许可后,对配乐进行“再创作”。他们视电影配乐为独立的乐章,而不仅仅是电影的从属,发掘配乐的最大魅力。公司有自己的交响乐团-

----布拉格爱乐交响乐团(The City of Pragu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Choir),专门用于电影配乐的重新演奏、录制。这次的《加勒比海盗》交响乐,精心挑选了系列三部曲原声中最精彩的曲目重新演绎,由James Fitzpatrick指挥,布拉格爱乐交响乐团/合唱团演奏。由于Hans Zimmer和他的团队的卓越表现,《加勒比海盗》三部曲配乐被公认为Hans Zimmer近些年最出色的配乐作品,也因为如此,这张《加勒比海盗》交响乐颇受瞩目。实际上他们的重录制是相当 冒险的,但是他们认真而又极富热情的演奏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由得为他们的这份努力和执著鼓掌。 加勒比海盗交响乐专辑曲目: 01. Moonlight Serenade 02. To the Pirates Cave / Skull & Crossbones 03. Underwater March 04. The Black Pearl / Will & Elizabeth 05. Barbossa is Hungry 06. Davy Jones 07. The Kraken 08. Dinner is Served 09. Jack Sparrow 10. I See Dead People in Boats 11. Up is Down 12. What Shall We Die For 13. I Don't Think Now is the Best Time 14. Drink Up Me Hearties 在课堂上老师给出了交响乐的特点,即具有“交响性”。其中包括

浅谈西方交响乐

浅谈西方交响乐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赏析 简介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Op.34)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总述 ? 1.乐曲分为三大部分。 ? 2.第一部分为珀塞尔主题; ? 3.第二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变奏; ? 4.第三部分为赋格曲。 第二部分- 珀塞尔主题变奏部分,是珀塞尔主题的展开部,由13个变奏组成,依次由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法国号、小号、长号、打击乐器演奏。其音乐性格各有特点,都能生动地表现各自的音乐情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为打击乐器写了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 第三部分- 赋格曲部分。在作为全曲结束的音乐中,布里顿魔术般地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首先是长笛重复主题,然后按照第二部分乐器的顺序依次演奏。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愈发地欢腾、热烈。最后,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珀塞尔主题。同时,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在较高的音区继续演奏欢快的赋格曲。二者交相辉映,形成宏伟壮丽的高潮,乐曲即在这一辉煌的气氛中结束。下面让我们伴随着解说,一起欣赏由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带来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第一部分- 珀塞尔主题部分,是乐曲的呈示部。它先是通过整个管弦乐队的合奏展示出珀塞尔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庄重宏伟,具有十分雄壮的气势,这个主题奏完后,按照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最后再次整个管弦乐队全部乐器,这样的顺序,先后五次变化重复进行演奏。 主题 随着指挥棒的落下,我们首先听到的是这一交响乐的主题。这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曲调,选自十七世纪著名音乐家珀塞尔的戏剧音乐《摩尔人的复仇》 主题 本段主题共有5个小部分组成,按照(A)整个乐队、(B)木管乐器、(C)铜管乐器、(D)弦乐器、(E)打击乐器、(F)整个乐队的次序呈示主题。同一旋律由不同声部的演奏,展现了交响乐队每个组成部分的声音特质与音乐魅力。 主题变奏 在主题由各组乐器反复陈述之后,接着就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了。在接下来的赏析中,把这十三段变奏分为四个大组,分别为木管组、弦乐组、铜管组以及打击乐组。将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乐段较为完整的呈现给大家。 木管组 第一变奏:“木管乐器组音区最高的是声音明亮的长笛,还有它那尖声尖气的小兄弟——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议以及对交响乐的理解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议以及对交响乐的理解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学习,让我对音乐鉴赏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让我在音乐方面的知识以及对音乐的品味乃至对生活的态度都有部分提高。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此门课程存在着一些小小的问题。 音乐鉴赏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开设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故此,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要妥当。 首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音乐鉴赏老师要能够活跃课堂。课堂上,教师起着控制场面、调动气氛的作用,一堂形式新颖、充满热情的欣赏课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方式方法,实验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考,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精彩,更受学生的喜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才能完成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同时希望老师能多一些互动的活动,这样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参入课堂。 其次,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且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音乐,而我们去品味音乐的同时就是去品味生活。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都

是一些经典的世界名作,掌握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理解、再度创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的音乐活动。而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专业工作者,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由此,不得不担心继续用传统音乐教材培养的当代音乐教师,能否较好的、全面的扮演好音乐教师的角色。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 再者,希望学校能够重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能够为这门课程配备更好的设备。以此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音乐当时的意境。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讲到了关于交响乐的内容。使我对交响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此很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的认识。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

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摘要 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 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 一、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 二、欧洲交响乐概况 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 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

交响音乐鉴赏·不同类型代表作品举例

代表作品 交响曲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乐作品第21号 第一乐章:极慢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极快板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极快板 D大调第二交响乐作品第36号 第一乐章:柔板、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小广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快板 第四乐章:极快板 降E大调第三交响乐作品第55号“英雄” 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极快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 第四乐章:终曲、极快板 降E大调第四交响乐作品第60号 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 第二乐章:柔板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C小调第五交响乐作品第92号“命运” 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行板 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 第四乐章:快板 F大调第六交响乐作品第68号“田园”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第二乐章:极活泼的极快板-溪畔小景 第三乐章:快板-乡民欢乐的聚会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 第五乐章:小快板-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A大调第七交响乐作品第92号 第一乐章:稍慢速、活泼的 第二乐章:小快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急板 第四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F大调第八交响乐作品第93号 第一乐章:活泼、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小快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舞曲性 D小调第九交响乐作品第125号“合唱” 第一乐章:不太庄严的行板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 第三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四乐章:急板 第五乐章:急板、合唱“欢乐颂”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式上是拥有极长的最缓板序奏的奏鸣曲。序奏用以表现年轻艺术家尚未遇见心上人之前,内心的不安与憧憬。(片段1) 第二乐章"舞会":根据作者的注解,本乐章是表现他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宴会中,发现了他的恋人。乐曲为圆舞曲形式,在交响曲中引入圆舞曲在当时可谓破例。(片段2)第三乐章"原野风光":一个夏日的黄昏,在原野上聆听两个牧童相和吹出的笛声。内心里虽然燃烧着微薄的希望,但"万一她背叛了我"的恐惧与不安,更刺痛了年轻艺术家寂寞的心。此后只剩了一个牧童的笛声,不再有人应和。夕阳西下,最后只有无边的孤独与静寂。(片段3) 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他杀了爱人,被判死刑,走向断头台。在最后的瞬间,爱人的身影在他的眼前闪现,但是死神很快将她驱赶得无影无踪。 第五乐章"魔鬼的晚会之梦--魔女的回旋曲":他看见来参加自己葬礼的一些妖魔鬼怪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魔女在跳舞。就在这中间,他的爱人出现了,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气质全失的妓女模样。之后"末日经"响起,以后魔女之舞与"末日经"持续并行,由弦乐器的

交响乐欣赏心得与感受

作者:王力学号:PB09210281 音乐,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东西。生活中, 无处不存在音乐,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更是沐浴在各式各样 的音乐中,交响乐、古典以及流行等等;但是没有乐感也没有任 何乐理知识,又让我觉得音乐是那么陌生那么遥不可及。抱着试 一试的态度这学期我选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经过了一学期的学 习在欣赏音乐方面我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交响乐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吵”,感觉她不能让我静下心 来聆听,但慢慢地我发现交响乐就是没有杂质的艺术,那是天籁! 少了现代生活中的浮躁,进入那些艺术大师为我们构造的另外一 个世界的时候,音乐响起,我的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 旋律颤动,曾经,在哪里听过,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感觉美妙无 比,虽然不懂,但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着 万马奔腾,想象着小泉叮咚,想象着情意绵绵,想象着心潮澎湃, 想象着一切可以想象的,天马行空…… 听得多了也就知道了应该怎么去欣赏了。我觉得音乐跨越了 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 乐曲中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 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 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 心情何者为乐曲了。当我们真正进入了音乐之后,每一个音符的 跳动都会带来心灵最深处的颤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

我们一般都听过很多流行歌曲,但是现在我们又到底能记住多少呢?恐怕不多吧,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的通俗、简单,一首曲子就是那几句话,那几个调。交响乐则不同,它有千变万化的旋律,庞大华丽的阵容还有深沉的内涵,总之交响乐会让你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要想了解一个乐曲就从他的作曲家开始,要了解一个作曲家就要从他生活的那段历史开始,一个作曲家在不同时期的乐谱的风格是很不一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他们创作的风格。作曲家是一直成长着的,晚年的贝多芬就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时的作品不堪入耳而想毁掉他早期的作品。一首曲子是要反复的听的。比如贝多芬的《命运》,在听第一遍时你可能只能记住命运的敲门声,认为没有啥了不起的,但是在反复的听之后,你不得不惊叹于他的非凡才华,你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你会发现开头和结尾是呼应的,中间是发展部,两种旋律相互交替,不断发展到第三部分,这就是老话所说的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让人痴迷,让人折服! 西方交响乐正以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世界,感染着追寻真正音乐的人们,希望更多对音乐感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去感受那份无法抗拒的魅力,在听的过程中,你真的已经将自己交给了交响乐,听到轻松欢快处,你的心灵会随同作者一起在音乐的世界翱翔,听到深沉低回处,你会陪同作者一起呻吟低泣甚至放声嚎啕,那时你会发现你已不仅是在欣赏一部乐曲,更是在阅读一段历史,你可以穿越时光轨道去聆听作者的心声,当你的心情与作者产生

《交响乐鉴赏》

《交响乐鉴赏》 交响乐团与指挥 摘要 “19世纪是作曲家的世纪,20世纪是指挥家的世纪,21世纪则是乐团的世纪。”在现场听知名乐团的演奏越多,越能够深切领会这番话的含义:在乐团与指挥的关系中,乐团越发成为强势的一方。这自然是由于从20世纪下半叶至今,乐团的演奏技巧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舞台上具有绝对统治力的指挥家越来越少见,于是天平自然开始向着乐团的一侧倾斜。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乐团的声音越发趋同(过去那些所谓有个性的音色,大抵也等同于有缺陷的音色),弱势的指挥家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不再有发言权。此外,指挥行业里明星越来越少,而明星稀少也就意味着观众自愿掏出的钱减少,进而使得整个行业的生存境地越发窘迫。 2.1交响乐发展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18 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交响音乐鉴赏论文

对巴罗克时期、古典时期音乐感受 牙生·依拉音5110109069 巴罗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非常重要和伟大的两个时期。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不能把巴洛克时期和古典时期音乐放在一起比较或谈论。我认为这两个时期有着太多的不同,我们无法来说究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更加伟大还是古典时期音乐更具有影响力。因为他们是同等重要的,他们分别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他们不具有可比性。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巴罗克时期的音乐诞生于一个艺术与思想动荡的时代,从而产生了一种独具风格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总体特点,我总结为以下几点: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他并不单调和枯燥,有一种宏阔的气度,富有感情,内涵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因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这期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音乐家之一就是亨德尔。其富有创造性的“水上音乐”,是我的最爱。“水上音乐”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又不是去庄重的感觉。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想象着音乐在水上飘动,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不得不赞叹,“水上音乐”是一部惊世之作。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应该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乐,甚至堪称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曲目。虽然其贡献远不如后面二人来的大,但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协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质。 巴洛克音乐的实质,我认为是质朴的。虽谈不上高雅,但绝对是带有一些刻板的理性——无论外表多么“富丽”,多么富于装饰和变化,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反倒是冷漠和理性。

交响乐赏析论文

我所认识的西方交响音乐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转眼间,一学期的西方音乐简史课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课堂中,在老师精心讲解下,原本对于西方音乐一知半解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课上的时间很短但一个学期下来给我带来的又岂止这十几节课呢?我在交响乐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交响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音乐家,聆听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交响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还有令人啧舌的音乐歌舞剧。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了解了交响乐的有关基本知识。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西方人认为交响乐是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本正经的坐在音乐大厅欣赏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那种氛围,听起来才会有感觉。确实,欣赏交响乐不仅仅只是欣赏音乐,其实还有那种气氛。你可以随着交响乐节奏的起伏而变动着自己的心情,你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悦愉快或者郁闷压抑在交响乐中陪同演奏者一同发泄,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在整个交响乐中,这不恰恰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如果你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些,在交响乐中放松自我,发泄自我,你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这种感觉,而不只是

西方交响乐鉴赏

一、笔记部分: 1.什么是交响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是共响、合音之意,指音与音之间和谐地结合以及彼此协调的歌唱。在古罗马时期,主要指器乐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大型声乐作品中的器乐部分,如前奏曲、间奏曲等,17世纪《音乐全书》标志着交响乐真正的脱离开声乐作品进入纯器乐体裁,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序曲在这一时期也叫交响曲,真正意义上的交响曲则是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形成并发展的。 2.交响曲的作用: 能够通过种种音乐的对比、变化、发展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它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感情绚丽、富有戏剧性与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 3.交响曲内部结构: 一般按照四个乐章的管弦乐套曲形式写作,第一乐章为奏鸣曲曲式快板,第二乐章为抒情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极板的终曲。但也有的交响曲乐章数多余或少于四个,有的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 4.什么是交响音乐: 是指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管弦乐。 5.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组成: 用管乐器与弦乐器共同演奏乐曲的乐队叫做管弦乐队。

6.交响乐队(管弦乐队)的编制: 有几十人的小编制及上百人的大编制乐队,百人左右的大编制才能叫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根据时代、作曲家、演出场所的不同而常有变化,标准的乐队编制一般为90人-110人。 7.交响乐队的组成部分: 乐器群所占比例乐器种类 弦乐器约60% 第一、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约15% 短笛、长笛、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双簧段、 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 铜管乐器约15% 圆号、长号、小号、大号 打击乐器约10% 定音鼓、大鼓、小鼓、铃鼓、响板、木琴、三 角铁、钹、锣中琴、钢片琴 其他竖琴、钢琴、风琴、萨克管 知识积累: ①曲式就是段落 ②交响乐来源于希腊 ③奏鸣曲:引子-呈示部-展开部 ④海顿是世界交响乐之父

交响音乐作品欣赏讲座.doc

百度文库 第一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简述与概赏第一讲交响乐及其相关概念 1.交响乐交响乐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指交响音乐,是交响音乐的简称;狭义上指交响曲。 2. 交响音乐交响音乐(Symphonic music)是19世纪以后才 经常使用的音乐专用词,主要是指由一定规模的管弦乐队演奏的较为大型的音乐 体裁,如序曲、交响诗、协奏曲、组曲、交响曲等。 3. 交响曲交响曲Symphony 是一种音乐体裁,以结构宏大、内容深刻且充满戏剧性、管弦乐写作手法复杂、 音色对比鲜明为主要特色,一般分为四个乐章。第二讲概赏交响音乐的主要音 乐体裁 1 、序曲(1)概念序曲一般为单乐章,用奏鸣曲 式写成。分为两种类型:①歌剧、舞剧、各种戏剧或电影音乐等开始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序奏音乐,大多为各剧种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②为音乐会演奏而创作的序曲,带有标题,标题的作用是明确作品 所表达的内容。( 2)欣赏《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奥地利〉莫扎特(1756-1791)第二讲概赏交响音乐的主要音乐体裁 2 、交响诗( 1)概念交响诗是依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 1 民间传说等,写成 的大型管弦乐曲。带有标题,结构较为自由,单乐章,常常体现出一种哲学思想,或表现出一种诗的意境,具有描写性和抒情性。(2)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捷克〉斯美塔那( 1824-1884)第二讲概赏交响音乐的主要音乐体裁 3 、组曲( 1)概念组曲有两种类型:⑴古典组曲。⑵新型组曲。 ( 2)欣赏《胡桃夹子》组曲〈俄国〉柴科夫斯基( 1840-1893) 4 、协奏曲(1)概念近代概念中的协奏曲,是指由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出、竞相演奏的技术艰深的大型 乐曲。通常分为三个乐章。(2)欣赏《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德国〉门德尔松(1809-1847 ) 5 、交响曲( 1)概念(前面已叙述)(2)欣赏《e 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第四乐章〈捷克〉德沃夏克(1841-1904)思考题 1.对下列名词加以释解。交响音乐交响曲交响乐 2.对交响音乐的主要音乐体裁加 以释解。序曲交响诗组曲协奏曲交响曲 3.谈谈对交响音乐主要音

交响乐鉴赏

山顶上的相遇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素质教育课——交响音乐名著鉴赏。在中国,交响乐不算很流行的音乐,关注的人可能不多。我之前也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觉着这个音乐太过“高雅”,和平时的生活距离太远。不过上了课才知道,其实音乐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没有什么距离之分,因为在我们学校就有交响乐团,只是自己的心理作祟,让自己远离了这种其实本应该很平民的音乐。 交响乐鉴赏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交响乐赏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非常之多。因为交响乐鉴赏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的一种艺术。赏析交响乐能以美陶性、能以美助智、能以美健体、能以美诱想、能以美拓思、能以美创新、能以美导行、能以美完善。交响乐正是运用其自身的这种天然魅力,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端正品行、滋长聪慧、发展思维、勇于创造,从而有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可以这样说,赏析交响乐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修养,创新精神的发展与创造能力的提高[1]。 我自己就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人,每天都离不开音乐。不过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都不同,有些人喜欢摇滚,有些人喜欢电子,有些人喜欢爵士,还有些人则喜欢静静的听轻音乐,但是我相信,音乐对我们的治愈作用都是一样的。音乐可以抚平人内心的伤痛,人们也可以从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我相信,每首歌的创作者都是从生活中找到了在创作的灵感,这也因此可以激发出我们这些欣赏者的共鸣。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只懂得科学的人只能算是一台机器,是没有情感,脱离社会的机器。我们所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得有创新性思维。而音乐恰好就能激发人的创新的思维。听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让整个身体感到防松。同时,医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使人的大脑更加活跃,同时也就更能有更多的创新性想法。创新性思维更多的是需要启迪,而音乐恰恰是最好的催化剂,音乐能促进学生的想象、联想及幻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音乐是发展诸多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联想和幻想的基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钥匙。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细胞,使更多人接触到高雅艺术,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创

交响乐欣赏-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我最喜欢的交响乐 ----英雄交响曲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个时候贝多芬19岁,自由、平等、博爱的希望点燃了他蓬勃的青春。在他心目中有一团火,这团火是他一直创作的激情,这团火是他不言放弃的决心,这团火是他昂首挺胸的脊梁。在他心中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拿着火把点燃了那团火,就像每个少女都无限向往自己的白马王子一样,那个人对于贝多芬来说也是完美的,或者说是贝多芬把他想的完美了,他摧毁专制制度,他实现共和理想,他是响当当的英雄。就像贝多芬在音乐上摧毁创作枷锁,实现激情演绎,成为音乐上的英雄,交响乐中的巨人。英雄惜英雄,可惜这只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就像骑白马的变成了唐僧,但唐僧没有错,错的也许是少女,她不愿意相信王子是光头的,就像贝多芬不愿意接受英雄也是有欲望的。于是贝多芬失望了,伟人不在了,只留下了遗迹。 ——————前言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意志坚强,始终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

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的确,《英雄》具有它不可抹灭的意义与价值。 现而今,音乐艺术在人类世界文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老年人们则更喜欢那些古老的歌谣,民歌或戏曲。小学校园里孩子们清脆的歌声,清晨公园里老年人热情的歌声更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音乐也在时时刻刻反映着我们的生活。每一个时期都有优秀的音乐流传,每一个时期的音乐,我们都能从中捕捉到昔日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面貌。 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音乐史学家罗曼〃罗兰说:“艺术为历史提供的最大帮助,是使之更贴近一个时代的灵魂,从而也就触摸到了情感的源泉。”他还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存在的浅层部分,为了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以及音乐艺术这些反应该民族理念情感和梦想的东西,来深入探索它的灵魂。音乐展示给我们的是在表面的死亡之下生命的延续,是在世界的废墟之中,一种永恒精神的绽放。”今天,罗曼〃罗兰对音乐的认识仍然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 交响乐的英雄----贝多芬 在浩瀚的音乐海洋里,有一种艺术形式流传了几百年。经过许多代音乐家、乐器制作家、器乐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已在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开来。它虽然

音乐鉴赏论文——交响乐

音乐鉴赏论文 ——交响乐 美好的音乐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培养人美优良品德的重要工具。在课堂中,在老师精心讲解下,原本对于西方音乐一知半解的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 交响乐的发展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从对它的定义来看就知道交响乐不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它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的去听。 西方人认为交响乐是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本正经的坐在音乐大厅欣赏的,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那种氛围,听起来才会有感觉。确实,欣赏交响乐不仅仅只是欣赏音乐,其实还有那种气氛。你可以随着交响乐节奏的起伏而变动着自己的心情,你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的喜悦愉快或者郁闷压抑在交响乐中陪同演奏者一同发泄,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在整个交响乐中,这不恰恰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如果你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些,在交响乐中放松自我,发泄自我,你就会深深的喜欢上这种感觉,而不只是

交响乐赏析-我所理解的西方交响乐

交响乐赏析论文

我所理解的西方交响音乐 —交响乐与人文思想 关键词:西方交响乐人文思想影响 内容提要:在交响乐的发展史上,人文时期的那段历程展示了交响乐的特殊魅力。每一种声音都是生命的一面,每一种声音都带着故事,这些声音交集汇聚,表达的东西何其复杂深沉。肯定的声音与彷徨的色调,赞颂的旋律与悲怆的奔涌,一个乐队能够表达的,也许没有生命的长度,但至少在尝试接触生命的深度。交响乐的魅力更是令人难以阻抗。那个时期,带着人文思想的特殊气息,西方交响乐带我们走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正文: 音乐是稍纵即逝的,是一门时间的艺术。从文艺复兴到巴罗克时代,而后经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洗礼再走到今天,交响乐一走就走了过上百年的路,而且仍在继续。在最初的最初,新教的圣咏是清晨的露水,以其清澈和甘甜滋润了它的成长;巴罗克时代是进步与发展,对音乐的追求与探索,成为文艺复兴后音乐的必经之路;古典主义孕育了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另一个大时代的来临;当浪漫成为时尚,缓缓流淌的音河变得更加宽阔…… 我非常喜欢西方交响乐,通过这几节课对交响乐的学习以及自己以前对交响乐的理解,我深刻感觉到了交响乐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兴起的,以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为起源的人文思想,从各个方面影响了交响乐的发展。 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的……。”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十五、十六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十八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歌剧序曲,以它特有的“快——慢——快”三个段落而成为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雏形。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由此,我们显然可以发现,交响乐起源很早,它的发展包含了人类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早先的谨慎古板到现在的灵活,交响乐经过了很多的蜕变、升华,但是它的灵魂是不变的,在我看来,交响乐更像是一种内心的诉说,是一种自然与人类和谐的产物,是音乐家倾听自然、感受生命,而后谱写出美妙的乐章。而西方交响乐作为交响乐的代表,它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它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但是今天的它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也是重要音乐家个人发展的历史。这不像在中国,中国许多流传甚广的音乐作品都是民间智慧,即使是很有名的音乐家,其作品也不丰富。所以,要谈西方交响乐就得先从西方音乐家先从“西方音乐之父”巴赫说起。 虽然巴赫的手中没有直接诞生交响乐,但他的“十二平均律”及“平均律钢琴曲集”是整个西方音乐包括交响音乐的基础。在巴赫生活的年代,文艺复兴的运动已席卷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其中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理性的思维深深地影响了巴赫。巴赫古钢琴进行实验,按照十二平均律调音,使之可以自由转调。“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音乐结构很严密,表现出巴赫音乐思维的逻辑性,这与他崇尚理性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就这样,在巴

交响乐欣赏入门

交响乐欣赏入门 用学院术语说,“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表述一定的艺术形象,表达创作着的思想感情,通过演奏(演唱),与欣赏者发生共鸣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然而最早的音乐起源于劳动是的“哼吆”之声,是一种离现实生活最接近的音乐艺术。 学院派又说,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审美活动。然而对于最早的音乐来说,创作、演唱及欣赏,全是一人或一个劳动单位。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了,阶层(也是阶级)细化了,劳动岗位多了,创作、演唱变成了一种职业,音乐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宫廷音乐已是帝王将相、豪门富贾们的地位、权利及金钱的象征,而民间音乐(或称其为“小调”)却没有商标、没有版权,流传百世,流传四方。交响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它产生的背景,交响乐恰如宫廷音乐,离百姓太远,以至一听到“交响乐”三个字,我们的表情开始有些走型了,就如听说“满汉全席”一般。 艺术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相应的内容,形式美是艺术美的外在表现,在音乐形式上,音乐“门客”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要不是十八世纪德国南部Mannhem城的卡尔.泰德尔的宫廷,汇集了众多音乐英才,交响乐可能就象“幽灵”一般,在什么地方“摸索”着呢。 如今,社会发展啦,科技进步啦,只要有一些钱,“交响乐”就不神秘了。所以,你要获得完整的、有关交响乐的艺术享受,我劝你还是从感官(耳朵)去感觉、用感情去感受、让理智去均衡“感官与感情”。要全面欣赏一部交响乐作品,你不妨继续读下去。 一、交响乐常识 A、掌握交响乐的结构 我们所欣赏的交响乐(Symphony),是指一种以奏鸣曲(Sonata)的结构写作,由管弦乐(Orchestra)演奏的多乐章的器乐曲。通常包含独立的、以奏鸣曲的结构统一起来的四个乐章,但也有例外,如马勒的D小调第三交响乐,有六个乐章;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共有五个乐章;西贝柳斯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仅由单乐章构成的。 交响乐各乐章的体裁,大致分为: 第一乐章为快板的奏鸣曲式(Sonata form)。 第二乐章是慢板(Lento)乐章。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大都以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作成,是快板的壮丽终曲,通常以第一乐章的主调作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