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 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

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 (4)有效吸痰。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 ,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脉搏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吸痰。根据患者需要适时吸痰 ,可减少吸痰次数 ,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 ,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机会降低。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可加大吸氧浓度甚至纯氧,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5)呼吸道湿化。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4.体位的护理 体位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 30°~40°。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护理的,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目的: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呼吸机使用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发生VAP13例,感染率为43.3%。其中10例好转,3例因住院费用等各种原因放弃治疗或病情加重后死亡,病死率10%。结论:加强预防是控制VAP,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拔管48h内所并发的肺部感染[ ]。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1],病死率高达20%~71%[2,3];国内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8.5%,病死率为37.5%[4]。然而机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简称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它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简要的谈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6岁;住院天数8~279天,平均住院天数72天;其中脑出血及脑外伤9例、COPD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其他8例。 1.2 方法观察30例住院使用呼吸机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胸片|、血常规、|体温、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 VAP的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草案)[5],VAP临床诊断标准为: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性阴影或显示新的炎症病灶,肺实变征和(或)湿性音,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①血白细 胞>10.0×10 9/L或4.0×10 9/L,伴或不伴有核左移;②体温37.5℃,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脓性;③起病后从支气管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但该标准中的征象缺乏特异性,故到目前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

@常宁现代妇产医院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相关肺炎():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2、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 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加热湿化器():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装置。 二、填空题 1、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患者的管理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 应抬高,以 _________ 为宜。 2、预防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3、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应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 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应保持在。 三、多项选择题 1、《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 A医务人员管理 B 患者管理 C 气道管理 D 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

常宁现代妇产医院E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 2、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正确的是: A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 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B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C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应隔离措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D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坚持操作工作。 E从事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宜接种流感疫苗。 3、预防呼吸机肺炎患者的管理,做法正确的是: A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B实施肠内营养时,应避免胃过度膨胀,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制容量和输注速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鼻饲管。 C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E应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四、简答题: 1、预防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中,如何进行患者气道的管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31T15:09:50.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萍姜新红吕娅 [导读] 呼吸及相关肺炎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四十八小时停用机械通气之后,患者人工气道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1]。 杨萍姜新红吕娅(石河子人民医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探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取头高位,操作过程中执行无菌标准,同时给予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了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所占比例为 34.21%。结论:实际护理过程中,应该管理好患者的体位,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与切口护理、分泌物的引流护理以及营养支持护理等方面的工作,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排痰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59-01 呼吸及相关肺炎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四十八小时停用机械通气之后,患者人工气道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1]。它的出现除了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等有关外,同时也与相关的护理操作以及通气时间等有着较大关系。据相关资料证实,国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大约在9%到70%左右[2],病死率超过50%。国外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则在40%左右,病死率同样超过50%。为此,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对于降低死亡率以及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岁。14例为经口气管插管,11例为鼻气管插管,13例为气管切开。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取头高位,操作过程中执行无菌标准,同时给予呼吸道管理的相关综合护理措施。 1.3 判定标准 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两天并停用、拔出人工气道四十八小时内,如果患者提问超过38摄氏度,呼吸道出现肥实质体、脓性分泌物或者湿性啰音等症状,血液中的白细胞含量升高,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出现新增阴影或者是阴影扩大,为判定患者感染了呼吸机相关肺炎。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 2 结果 经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患者中,由于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因此感染率大幅下降,仅有13例患者发生了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所占比例为34.21%,明显低于文献记载的发生率。 3 讨论 3.1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3.1.1 管理患者的体位患者的体位主要会导致到误吸的发生[3],因此患者应该采用30度到45度的半卧位来防止口咽部细菌定植、胃液反流以及误吸等情况,有效降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因此,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将床头抬高15到30度,每两个小时左右交替左右侧卧位,翻身时还可以适当予以拍背,以帮助患者排痰。 3.1.2 呼吸道的护理对切开气管的患者,应该做好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有助于患者排痰。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18到20摄氏度左右,湿度则在60%到70%。另外可以采用雾化吸入来稀释患者的痰液。帮助患者排痰的方法如下:首先雾化吸入,让痰液溶解并稀释,然后让患者翻身并拍打后背,让附着在患者支气管壁或者是肺泡周围的痰液松动并脱落下来,最后加大吸氧浓度,吸痰。 3.1.3 口腔与切口的护理机械通气患者每天都需要进行口腔护理,以2到3次为宜,以防止细菌的滋生,避免细菌的下移而导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3.1.4 分泌物的引流护理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分泌物的引流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很容易出现在声门处积聚口咽部分泌物的情况,该处的细菌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积聚在声门下的分泌物就可能出现吸入或者漏入呼吸道的情况,进而导致呼吸机相关肺炎。 3.1.5 营养支持护理有研究资料证实,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细菌对支气管产生依赖性,因此为肠道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几率。基于此,对于机械同期患者,应该在早期分次的少量喂食,喂食时采用半卧位,结合患者的情况为患者补充热量、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综上所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应该管理好患者的体位,做好呼吸道护理、口腔与切口护理、分泌物的引流护理以及营养支持护理等方面的工作,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死亡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艳,张印坡.3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161-162. [2]高飞.由于携带呼吸机而引发的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254-255. [3]宇丽艳,王淑丽.69例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13):2582-25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控制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与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医务人员管理、患者管理、气道管理、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院,其他开展此项工作的医疗机构参照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2006年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 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2 人工气道artificialairway, AA 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3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 MV 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根据机械通气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 3.4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V 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通过鼻罩、口鼻面罩或全面罩(fullface mask)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方式。 3.5 有创正压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 需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正压辅助通气的方式。 3.6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 with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定义:V AP是医院获得行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主要是细菌性肺炎。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每插管1天,发生机率增加1-3%。死亡率比普通病人高2-10倍。 通气的指佂: 1.心跳、呼吸骤停或意识障碍。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值动态下降。 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或撤离呼吸机拔管48h内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较原先增加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 4.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 5.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 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

可引起V 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 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 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 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 AP约占30 %,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 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 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 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 ℃左右,相对湿度50 %~60 %。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 ICU 空气菌落<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 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 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 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 AP 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 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 7~ 4. 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 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 次,能有效降低V 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 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病人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支 持或控制呼吸≥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个类型。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使病人处于半卧位,以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和误吸。 2、对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给予口腔护理,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8小时1次,减少口腔细菌定植。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或吸痰,以利于痰液排出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需气管插管,应选择经口插管;若必须经鼻插管,插管时间应小于1周。 6、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8、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9、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每天使用清水擦拭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1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耐高温的物品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使用有效氯500~2000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 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0、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呼吸相相关性肺炎。 11、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试题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相关肺炎():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2、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3、加热湿化器():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使吸入气体加温、加湿的装置。 二、填空题 1、为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患者的管理若无禁忌症,患者床头应抬高,以为宜。 2、预防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至少每一次,尤其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3、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应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应保持在。 三、多项选择题 1、《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规定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以及:() A医务人员管理 B患者管理 C气道管理 D器械的消毒或灭菌管理

E环境管理以及监测管理 2、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对于医务人员的要求正确的是: A开展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科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B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C医务人员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应隔离措施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D医务人员出现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应坚持操作工作。 E从事呼吸机相关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宜接种流感疫苗。 3、预防呼吸机肺炎患者的管理,做法正确的是: A宜使用含有0.1%-0.2%氯己定的消毒剂漱口、口腔粘膜、牙齿擦拭或冲洗。 B实施肠内营养时,应避免胃过度膨胀,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制容量和输注速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拔除鼻饲管。 C应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D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E应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物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四、简答题: 1、预防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措施中,如何进行患者气道的管理?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 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

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压力一般为2.7~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肺科柏宏坚综述何礼贤瞿介明审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可能是控制该病流行、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目前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本病易感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尽管现有医疗条件下,许多易感因素难以避免,但许多研究证实,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部分VAP是可以避免发生的。预防措施可分抗生素方法和非抗生素方法。下面将VAP 预防措施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1 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及胃腔病原菌的定植树和及入 1.1 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胃腔病原菌是引起气管插管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重要来源。在机械通所患者中,胃内容物返流很常见。尤其患者处于平卧位,放置鼻管或及胃中含有大量内容物时则更易发生。因引,对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半卧位,可能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进入下呼吸道的简单有效方法。 1.2 改进应激性溃疡防治方法 正常胃腔内pH值保持在1~2当胃腔内pH值大于时,胃内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过度生长,许多研究证实定植于下呼吸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20%~40%源于胃腔。预防和治疗应激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常用药物有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和硫糖铝。抗酸剂有提高胃腔内pH值和押加胃容积作用,H2受体拮抗剂亦能提高胃腔pH值,而硫糖铝为胃粘膜保护剂,不影响胃腔内pH值。一般认为这3类药物防治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无显著差别。但许多研究及

Metswv分析提示硫糖铝防治方法与抗酸剂及H2受体拮抗剂相比,可显著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尽管这方面仍有争议,介至VAP的高危人群,若需要防治应激性溃疡时,应倡导优先选用硫糖铝。 1.3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SSD)气管插管患者的声门下与气管导管气囊之间的间隙常有严重污染的积液存在,该积液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是VAP的病原菌重要来源。文献道经X线检查约56%气管插管患者的声门下与气囊之间的间隙有明显积液存在,大多在3~15ml 左右。应用声门下可吸引气管导管定时或边续吸引该分泌物,可降低由原发内源性菌群(革兰阳性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VAP发生率,但对继发内原性菌群(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VAP发病预防效果较差。 1.4控制所管导管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气管导管表面的细菌BF是VAP发生和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创造条件尽早拔除气管导管,以减少管内外BF的形成。国外有人从事抗定植材料的研究,但目前由这种材料制成的导管尚未面世。有报道大环内酯类(14-元环或者说5-元环)抗生素可抑制BF的形成,破坏已形成的BF,可考虑全侧面或局部应用该药,控制细菌BF形成,以减少VAP的发病。 1.5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electiv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SDD)SDD是通过局部使用抗生素杀灭口咽部和胃肠道的条件致病性需氧微生物,避免其移行和易位,切断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来源,从而预防VAP的发病。理想的SDD方法所选用的抗生素应具备以下的特点:(1)抗菌谱应覆盖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细菌。(2)粘膜表面不或很少吸收,以保证肠腔内较高的抗生素浓度。(3)必须是杀菌剂,因为在胃肠道中没有调节抗菌活性作用的白细胞,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得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得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得误吸。在气管导管得气囊上方分泌物得 堆积就是误吸物得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得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得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与感染机会。胃管得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得清除功能;镇静剂得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与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与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与自胃向咽部移行得便利通道。 3、体位得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就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就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 一个独立得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就是引起误吸最危险得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得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与下呼吸道定植得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得污染。呼吸机管路就是细菌寄居得重要场所,

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就是很好得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得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如果呼吸管路得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得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得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就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得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就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得交叉感染。 VAP得预防措施: 1、ICU得管理。ICU得患者进行侵入性得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得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得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得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与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就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得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与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得带菌率,防止患者间得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得手部、患者得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得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得管理。导管气囊充气就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得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得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得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得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得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就是病原菌较好得繁殖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doc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 对存在HAP(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3.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床上活动。 4.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加强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6.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7. 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 用无菌水,注意湿化罐的水位,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 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a) 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消毒液擦拭,每天1次。 b) 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 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选择低温等离子灭菌。 c) 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11. 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12.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尽早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13. 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 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4. 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1、正确吸引分泌物 吸痰管的选择,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50%,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5 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吸痰管硬度要适中;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进行,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如遇阻力向外退出1 cm后再吸引,调节适当的吸痰压力,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时间不能过长,每次不能超过15 s,以免发生缺氧。吸痰后再用纯氧吸入1~2 min后再把吸氧浓度调到吸痰前水平;在吸痰时要先吸气管的,然后再吸口腔及鼻腔的分泌物。 2、气管导管的护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固定要牢固,避免导管上下滑动,损伤气管黏膜。导管气囊充气要适当,对于气囊充气与放气的操作要正确,在放气前应充分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以避免咽喉部的分泌物在气囊放气后进入气道,造成感染加重。应调节好导管气囊的最小封闭容积,一般不需要反复充放气。气管切开口周围的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防止污染。 3、气管的湿化、雾化、冲洗 在使用呼吸机时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冲洗非常重要。气道干燥,痰液过稠不易吸出时,可先向气管内注入3~5 ml生理盐水,停留5 min后再行吸痰,可间断反复多次冲洗,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能过长。雾化吸入药物,利于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二、加强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1、加强口腔护理 经口插管患者每日两次口腔护理,防止口咽部细菌下行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口腔真菌菌感染、黏膜溃疡等。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每2 h翻身,拍背,叩击震荡气管内的分泌物,使附着于肺泡及支气管的痰液松动,并及时吸出。 2、选择适当的营养方式 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进和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营养的补充,应采用消化道和静脉相结合的途径。对于留置围观的病人,每次喂食前均需检查鼻胃管的位置,通过回抽胃内容物来确定胃残余量,避免增加反流和误吸的危险。肠外营养时注意静脉输入氨基酸应与葡萄糖、脂肪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案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定义:VAP是医院获得行肺炎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气管插管48~72h后或气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主要是细菌性肺炎。其发生率是普通病人的6-21倍,每插管1天,发生机率增加1-3%。死亡率比普通病人高2-10倍。 通气的指佂: 1.心跳、呼吸骤停或意识障碍。 2.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 3.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 PaCO2进行性升高,PH值动态下降。 诊断标准: 1.使用呼吸机48h后或撤离呼吸机拔管48h内出现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 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较原先增加25% 3.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 4.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 5.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 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

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六月份院感知识培训 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培训者:齐秀梅 VAP定义 相关(ventilate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以上并发的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行MV治疗48h以上又发生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1]。有研究表明,持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风险是其他患者的6~21倍,在ICU发生率约9%~45%。VAP使血液感染的发生率增加2倍,应用呼吸机的平均时间增加7倍,重症监护平均时间延长2~5倍,平均住院日延长2倍[2]。因此,VAP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下面就其预防、监测及护理进行综述。 ? VAP的感染因素 1? 病原菌在上和胃内的定植? 研究表明,VAP的发生是存在于胃腔内的定植菌逆向定植于口咽部,再经吸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的内源性感染。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被吸入后可与气道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粘附。 2??插管的直接影响? 气管插管损伤气道上皮,刺激气道分泌,使病原菌不经过鼻腔和口咽的调温、湿化和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气管导管的套囊对血管壁的压迫,使气管软骨间的血流被阻断并导致气管粘膜损伤,影响其清除能力。由PVC材料制成的气管导管,细菌易在其表面粘附增殖,大量分泌胞外多糖,形成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

(biofilm,BF)。BF中的细菌可间歇性向气管内释放,成为细菌再定植或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来。 3??及其辅助装置的污染? 呼吸设施污染导致VAP通常包括两个途径。首先,呼吸机常作为的贮存库。含有液体的装置如雾化器和湿化器易引起细菌在水中大量繁殖。其次,受污染仪器设备如直接与患者相连的呼吸机或雾化装置或污染药物,可直接引起微生物在下呼吸道的种植。在呼吸机连接管道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生存的主要场所。一旦反流至储水罐吸入下呼吸道或转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水直接流入下 呼吸道即并发VAP 4? 原发疾病和治疗措施的影响?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往往有严 重的原发疾病,伴有昏迷、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器官功能衰竭等,这本身就是上病原菌定植的危险因素。激素、镇静剂、制酸药物、抗生素等大剂量联合使用,常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菌株的出现。 VAP感染 主要的病原菌引起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多种,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厌氧菌、分枝杆菌、军团菌、霉菌、衣原体、病毒等。VAP病原体90%以上是细菌,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40%),其次是不动杆菌属(20%),第三是克雷白菌属(10%);VAP感染病原菌居第二位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日益增多的真菌感染主要是广谱的大量使用致菌群失调,加之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致使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所致[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