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试述中西方原始美术的差异及其发展

[摘要]中西方美术在原始时期具有共性,差异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存在,这些差异对之后中西美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决定作用。随着历史的推进,差异自身也不断深化,最终导致中西美术不同的风格面貌。

[关键词]中西方原始美术差异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叉与碰撞,在美术领域里,也是如此。在此时代背景下从事对中国美术的传承开创工作,对西方美术的研究不可回避。在坚持自身文化纯粹性前提下,对西方美术的研究和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是有益的。在对差异性的研究里,会使我们更深地了解西方美术并在与之相对比的前提下更深地定位自己,知白守黑,大有裨益。

艺术品的产生和呈现的状态,离不开艺术家存在其中的环境。包含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条件,时代限制,还有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对以上三条件的反作用等。综上各条形成合力。面貌产生了,差异也随之形成。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的年代里,形成差异的具体原因也不同,差异的具体内容也不同。承载于这时间线索之上的中西方艺术,它们各自初始拥有的独特面貌,对以后的发展都有开创和决定作用,对中西美术差异的研究意义重大。

原始美术是最初期阶段的美术范例,由古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创作。从发掘的头盖骨看,这种人已经灭绝。原始人这一概念,一般指从未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民族,如非洲、美洲、南太平洋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的土著居民。美术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是文化史以及民族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地说原始美术反映了种种历史现象:不同种族的生产、生活、精神状态及环境对人的影响等方面。无论何种民族,无论他们何等原始,都喜欢以象征性手法描绘现实中的事物。如将某一对象用线条或色块组合,使其成为特殊的图形或符号,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

人类远古时代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极大的共同性倾向,使用的材料也有很多类型,这是因为原始人类的社会活动、生存方式以及求取生存的手段大体雷同的原因。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人类的现实活动基础上的。原始的绘画不管是在洞窟中,还是岩壁上,大多表现了与狩猎有关的内容,除赖以生存的动物和人类对自己的描绘别无其他。显现出古朴、稚拙、粗犷的风格。进入阶级社会之始,世界上由于地域、政治体制、宗教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审美思辨,也就出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众多的民族艺术发展中,主要有两条差异明显,对人类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线路。

一、产生在专制奴隶制社会中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型艺术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中西方戏剧的差异

1、运用形象学所学知识,选取20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2、简述中西方戏剧文类的异同 3、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可比性的理解(以具体作品为例,如何确定其可比性) 4、运用比较文学所学知识,选取两部你比较熟悉的作品进行比较。 5、鲁迅和果戈理的讽刺艺术比较。 6、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比较 7、简述中西古典小说的异同 8、试举一位曾受过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并对其创作中的外来影响加以分析。 任选两题,要求在论述过程中紧密联系作品,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言之有理。 首先,西方自亚里士多德起就将戏剧作为最主要的文体受到重视、得到推崇,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评论家。而中国传统文学、文论一直是以“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来划分文体,所以诗与文一直被视为文学正宗,而戏剧与小说均被视为“小道”,受到压抑。直到清末民初,戏剧才在王国维等人的倡导下成为正宗。 其次,从历史上看,西方有着很强大的叙事传统,而中国有着很强的抒情诗歌传统,因此,中西传统戏剧在形式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传统戏曲以歌诗为主,而西方传统戏剧则以对白为主。在结构上,西方逐渐形成戏剧的“三一律”理论,而中国传统戏曲的时空结构是开放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它的地点是可以流动的,而时间的长短也是依照故事的需要,是没有限度的。 第三,中国与西方的戏剧发展轨迹不同。大略来说,西方戏剧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越来越向写实的对话戏剧发展。同时,歌剧、芭蕾剧、哑剧等都成为独立的形式,而不被认为是戏剧正统了。相反,在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自宋元、经明清以来,一直保存着它的特色,依然以歌舞、象征、风格化的演出艺术为主。到了二十世纪,中西方戏剧都发生巨大的转向,开始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文化交汇的局面。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表现生活的领域,把观众带到五光十色的生活联想之中,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另外一个独特性是戏曲的程式性。所谓程式是指规程法式,就是无论唱、念、做、打都有程式。如何起身、怎样走路,对打有套路,甩袖子有讲究,而旦角的哭、小生的笑、花脸的怒打“哇呀呀”、丑角的念白等待都有讲究。演员正是在程式的规则中发挥各自的功底和才能。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比较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 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画上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 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上,西方绘画一直以科学理性精神为支撑。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将一切科学知识,包括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用于艺术创作,力图达到立体空间的真实再现。 二、写意表现与写实再现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差别

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1.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巨大差异,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中国古代画论中认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中国传统绘画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2.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变化,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倾向于光学意义上的,更加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西洋画是表象的,非常写实的。中国画是写意的,这个写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中国画不光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这个中国画里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绘人物出发,但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 3,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所包含的思想以唯心为主,而西方讲究的则是唯物主义。以及绘画时所用的工具以及画面的构图和画的风格都能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绘画的差别。下面就来简略的分析一下: 中国绘画是以唯心为主,所谓的唯心,个人解释就是说比较随意性,画家看到了所能引起他灵感的对象,比较随意性的来突出个人的想法,比如画一个古代美女,不一定忠实的把对象反映在画面中。而是很大程度上主观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及感觉的意向,他可以用线条来勾画出美女的轮廓,也可以用比较写实的方法来画。但是突出的是自己的想法。老师曾经讲过,中国古代的宫廷绘画人物时,皇帝的头部一定是在所有人里最大的,而最小的也是官位最低的,几乎所有的宫廷画都是这样,有一点是因为社会原因所导致,但是基本也能体现出来画家构想是唯心的。而西方画家给君王或者贵族画肖像时,是写实的,高矮,胖瘦,以及脸上的阴暗面都会画出来,中国画皇帝是没有阴暗面的。 4.西方绘画主要偏向于写实。用眼睛看见的东西就要画出来,画苹果的话,他不可能画成方的。画什么就得像什么。而且也有个纪实性,当时画面所形成的空间和明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画家自己的主观意识很难能体现在画中。有一点能体现出来唯心和唯物的区别。从光线讲,西方画一眼就能让人看出光源的方向,而中国的绘画就没有光源。这也是一个大的区别 5.在从构图来讲,中国绘画讲究的是留白,有些画的画面空白的地方占据空间要比画面所要画的主体都要多。甚至有些画的主体只是几个线条组成,多大部分都是空白。这是中方古代绘画的一个特点。 在西方绘画中,讲究的就是把画面填充满,蓝天,白云,树木,人物,都要把画面填充满,即便是有留白的地方也要用白涂料上色。还有绘画所用的工具的区别。西方绘画可以用很多中道具来画画,几乎是任何东西。主要是有铅笔,碳笔,粉笔,水彩,水粉,油画颜料。而中国基本也只是墨水跟毛笔。所以最终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比较飘渺,西方的比较写实。 6.中国绘画是可以看出当时画家的心情的。画家是高兴,是悲伤,是喜是怒都能体现在画中。而西方绘画是看不出当时画家的心情的,很难体会到当时的情景。主要是西方写实画把画家也给局限性了。中国画的一般都是画在宣纸上,西方可以画在纸上或者布上。而中西方

浅谈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与差异

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教育是一大热点。无论是中国美术教育理念,还是西方美术教育理念,都是一种艺术教育,都有着其悠久的历史。中西美术教育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差异上,中西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观念、审美角度等不同,都会带来理解上的差异。由于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的不同,所以中西美术的教育理念也不同,正确认识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差异,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从而理性看待中西美术教育理念的差异,纠正对传统美术的轻视或者对西方美术教育的排斥等观念,引领美术朝着兼容并包的正确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美术教育;教育理念;差异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美术理念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中西方美术理念的对比 (6) (一)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7) (二)中西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8) 三、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差异之处 (9) (一)主导思想不同 (10) (二)教育观念不同 (11) 中国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西方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四、我获得的美术教育理念 (12)

五、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21世纪现代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艺术及审美教育成为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代如此纷繁灿烂的绘画艺术领域里,绘画艺术教育又是一大热点。中西绘画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教育主要体现在文化和教育上。 一、美术理念的概念 美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美术”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义,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而理念主要是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一切现象、事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因此美术的理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事物进行艺术创造时,所遵循的思想观念或者法则。而依据对艺术塑造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方法,美术被划分为东西两大艺术体系,西方以古希腊和罗马为代表的美术流派,东方以古印度、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术流派,中西两大截然不同的美术流派的理念对碰与交融是最引人注目的。 二、中西方美术理念的对比 (一)中方美术教育理念的表现 我国现在的艺术教育体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参照法国和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这其中当然主要是教育以外的原因,但艺术教育本身也要负相当的责任的。本世纪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中,视觉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摘要: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过中西方美术在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美术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差异绘画建筑园林 正文 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绘画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 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

论述东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差异性

论述东西方传统绘画材料的差异性 冯光喜 首先,中西方的绘画工具材料不同,所以中国画用线造型,用色为墨,而 西方画用块面造型,用色为色彩。其次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中国画注重 表现与写意,采用散点透视法,而西方画注重再现与写实,采用焦点透视法。 正因为上述特点,中西方绘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其次,中西方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不同。中国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进而定型的笔、墨、纸(绫、绢)、砚,俗称文房四宝。笔是 指经过精心制作的尖头毛笔,毛是从毛皮好的小动物身上,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的,一般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纸是指中国特有萱纸(有生熟两种,其中红五星净皮为最好),质地柔软晕化效果好;墨是指高级的油烟墨,不是一般墨水或任 何颜料可以代替的,它通过水可以分若干层次,有墨分五色之说,即枯、湿、浓、淡、焦;砚是指是用一种特有的石头制作而成的(其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专用来为磨墨的。西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布)、色、刀等。 笔是用鬃毛制成的平头的,象刷子,纸(布)都比较粗糙而且厚,有水彩纸、水粉纸、油画纸和油画布等,还有在经过处理过的麻袋布上作画;色是西方各种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是通过色相和明度来分层,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般有水粉、水彩、油画等色彩(指不同的画种使用不同的颜色,画油画就用油画颜色);刀是画油画时专用来刮出特殊效果和处理脏颜色的工具。 中国绘画由于所用的笔是尖头,这就决定了是用线来造型。不过中国绘画 中的线是很有要求的,讲究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得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 术美。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古代人物画,特别是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通过潦潦几根线条就把诗仙李白那豪放的性格和才思横益的风度跃然纸上;而 西方绘画由于用的是平头笔,一笔下来是一片,这就决定了是用块面来造型, 它是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 效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画面效果就是如此。

浅析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对比(英语版论文)

xxxxxxx院 xx系xxxx届x科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西方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对比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研究方向:文化 年级班级:xxx 完成时间: xxxx年x月

On the contrast of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xxx (XX学校英文名) . Tutor: XXX Specialty:XXX Direction: Culture X, XXXX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以陶冶情操。欣赏并收集美术作品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其中,不乏有部分人钟爱于西方美术作品。然而,美术作品层出不穷,却又少之又少的人对西方美术作品有深入了解;人们只能从色彩和线条进行区分,至于细节:时期、风格、流派等人们却所知甚少。 本文采用论述、对比等方法,分别对时间、特点、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等几方面,对传统西方美术和西方现代美术进行了分析。表明西方美术并不是自始至终只有色彩运用和绘画线条的变化,更有形式以及所绘画目的的过度。 关键词:西方传统美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代表作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 of technological, and improve of life's quality.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focus on art, it is can cultivate their sentiments.One of the ways is appreciate and collect the works of art, in these people, 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fall in love with the works of Western art. However,more and more works of art are published,few people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art works;people only distinguish by color and line, the details including period, style, genre and so on, people just know little about these. This paper analyses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and Western modern art from time, characteristics, schools, painte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works.It shows us the Western art not only have changes of color or lines of painting, but also have the changes of form and purpose of painting. Key words: Western traditional art; Western modern art; schools; representative works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是两种绘画结构方式,前者是穿越一条时间轴线的视觉收集,后者是站在一个空间点上的视觉总结。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画者作画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其感受和需要,使“立足点”移动作画,摄入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照下来,比较真实客观地体现了物体的形象。 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的不同,必然导致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体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中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的载体。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画家虽没有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给人以豁达壮阔之感,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充满诗情画意,回味无穷。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大体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为基础的。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或是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这两者的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西方的自然科学自伽利略以来的400年间,都是在走一条分析的道路,总是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1) 1.1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1 1.2(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2) 1.3(三)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特色的差异 (3) 1.4 小结: (4) 第2章二、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4) 2.1 (一)中西方建筑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的差异 (4) 2.2 (二)中西方建筑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 (二)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异 (6) 2.4小结 (7) 第3章总结 (7)

摘要:从根本上讲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这导致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除了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追求和谐统一;西方以石头为主的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绘画、建筑、形态、价值、材料、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在欣赏中西方的绘画时,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使我们也更多的看到这两种各成一体绘画艺术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如果从艺术形态上讲,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西方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理想、画境与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而且中国画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得有要文化,这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且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实物或人物的表现或重现,注重表达事物的特征。在西方绘画重写实、以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目录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 1.1中国画的特点 (1) 1.2西方画的特点 (1) 2中国画的画法 (1)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2)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2) 3.西方画的画法 (3) 4.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联系 (3) 参考文献: (3)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关键词:绘画作品区别 1.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1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1.2西方画的特点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2中国画的画法

2.1中国山水画的画法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 2.2中国人物画的画法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传统绘画必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根本的差异。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一、基于哲学与基于科学 中西绘画成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中西方画家的宇宙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不同,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如潘天寿先生所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 中国绘画中的许多概念,如道、气、心、物、神、韵、意、虚、实等等,原属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儒、道、禅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在绘画上表现为: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中和为美,强调含蓄。 老庄哲学崇尚“无为而为”,主张“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使文人画家们超然世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追求天然之美,追求雅淡空灵的境界。禅宗认为一切事物皆因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人只要静心自悟,无须修行,就可以觉悟。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只有以虚静明澈的心灵去观照、感悟自然之美,才能达到“心物统一”、“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 仅从中国画家对水墨的偏爱及画面留白的处理便可看出中国人追求的绘画趣味,和“见素抱朴”、“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等哲学思想。 西方关于自然的传统观念与中国不同,认为人高于自然、强于自然,人是自然的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这种意识反映在艺术中,就形成西方绘画中对自然形态的严格把握,一旦认识到某种规律是对自然的科学反映,就严格遵循它。 加之西方绘画的渊源是埃及、希腊的雕塑与建筑艺术,西方的传统画风,是在二维空间中描绘出圆雕式的立体对象,这种画特别注重透视法、解剖学和光影凹凸的晕染,画面具有立体感、真实性。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 3. 观察方法不同: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 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 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 一、人物 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 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画使用“三远法”。西方风景画使用“焦点透视”。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1.中西“写生”一词的不同内涵: 花鸟画:“写生即写物之生意”,主要说的是画面的生动效果。 静物画: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 2.构图手法的不同: 中国花鸟的“折枝”构图法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的部分进行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3.描绘手法的差异:

中西方绘画基本差异

中西方绘画基本差异 国际医药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0946610 陈淑香所谓的“西方绘画”,是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请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它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一、表现性意象和再现性意象 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然而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的转向现代的、再现的。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方向回归。认识上隐约出现了艺术的“十字形”交叉线。如同属肖像性绘画作品:梁楷(南宋)的《泼墨仙人》与17世纪荷兰通派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前者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意来表现的,后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 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等,从那时起,西方美术很长一个时期都力图运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萨》这幅画里, 再现性是与审美客体生命本质精微体现相联系的东西。西方美术募仿的视觉可靠性还体现在透视问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科学的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兴起奠定了西方绘画再现法的基础,从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维米尔的《读信的妇女》;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列宾的《伏尔加纤夫》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透视学在西方绘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绘画努力从科学天地中寻找如透视学、解剖学、光学、

色彩学等学科渗透到绘画中去。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真指对象的真实、环境的真实。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等科学法则。 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易经(公元前18世纪~7世纪)就以六条基本线的完形和断裂组成不同的图象。中国画的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之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把艺术的传导力由再现转向表现。中国绘画是尚意,西文绘画是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文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传神说”从人物画移到了山水花鸟画,山水花鸟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现。明朝唐志契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指的就是画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性情。 二、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 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它导致了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必然会出现差异。 中国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人, 就是认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 部分。从这一点出来,中国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 至宇宙的“大我”。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 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 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观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 律,而是尽可能融入到客体之内去,理解客体、体会客体,让 主、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于是,中国画 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 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论的载体。所以中国画历来偏重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东西方不同的感知方式。所谓“感知方式”就是指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主体心理结构方面去把握其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色。 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关于“美”字的说法谈起,根据后汉许帧的《说文解字》认为“羊大为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羊肉好吃的原因、羊在六畜中主食,味甘美,甘表示味觉的感受,因而“美”作为味觉的“甘”因而“美”字除了表示味觉感受之外,必然也包括触觉在内,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字的本义应该就是环绕着甘美肥厚之“羊”的味、触感受,而源自味,触感受的“美”字在中国古代又可用于指嗅觉的芳香。除了味、触、嗅三觉之外,美字也经常被用于听、视二觉。关于“听觉”我们从汉语有关听觉的概念“闻”字的双关性(既指听觉,又指嗅觉),由此可知, “美”可普遍使用在味、触、嗅、听四觉之中,至于视觉对象的“色”“美”字被使用的频率则更高,以至于把“美”字主要限于视觉感受方面,把“美色”主要当成视觉的对象,事实上,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审美意识,即使面对纯粹的视觉对象,其感受仍然混合着其她诸觉,尤其就是触、味觉。 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西方审美意识的显著特色就是对视、听觉的高度重视。这一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尽管对视,听觉的重视源自希腊,但就是它就是西方审美意识一贯的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视听作为“进于智慧的官能”,我们清晰的感觉到,西方审美意识具有重视与强调视、听觉的鲜明特色。西方人的审美意识对视听二觉较之其她三觉具有特殊的重视。这一特征可以引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在西方审美意识有关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关系方面,有一种明显的断裂与等级制倾向,扬前二而贬后三者,这种等级制说明西方审美意识具有一种尊心灵,精神而贬肉体、物质的价值观。 第二,由于视听二觉与嗅、味、触三觉在感受世界的方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别:视听的对象必然处于视听的主体之外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嗅、味、触则必然接近对象乃至与对象溶为一体,方能获得嗅、味、触的感受,所以,西方审美意味对于视、听二觉的重视意味着一种重视外在秩序的世界观。 综上所述,中国人审美意识的特点就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这与西方审美意识以视、听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若把中国审美意识的这一特色与西方审美意识的特色作一比较,便可发现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西方人普遍把视、听二觉作为审美感受,而把嗅、味、触排斥在美感领域之外。柏拉图明确地把视、听二觉定义为“理论感官”即能认识真理。这主要就是因为西方人持一种断裂的宇宙观,认为神圣的价值外在于人与世界而存在,视、听觉恰好用于感受外在对象,故而适宜认识外在的神圣价值,易言知,在西方审美意识中,外在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外在感受方式,视、听觉超越了为触、嗅、味诸觉而被有意识地提升被当作合适的审美感官。西方艺术之所以特别重视“形式”与“色彩”就是因为它们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而与神圣的价值相关。 中西方艺术不同的美学价值观。“美学价值”则就是指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它使万物对感知器官呈现为美,“对艺术的根本态度”则把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该民族或文化的艺术面貌与特色。 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之儒家的美学价值。儒家作为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就是“中与之美”,强调以文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的普遍与谐,“中与”的

中西方美术的最明显最重要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康定斯基把音乐视觉化, 基里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幻觉结合既真实又荒诞的古怪场景 培根把人性的内心脆弱挖掘出来内心真实感 毕加索立体主义代表创造力无限虽然很有名,但还是不得不提 马蒂斯,野兽派代表 梵高饱含着生命与激情, 莫奈印象派代表,打破传统以宗教题材为主的“咖啡色”开始描写自然风景 修拉揉和的点画法,其中蕴藏着科学的色彩原理。 这都是比较有特点的,希望你能够喜欢。还有像达利,康定斯基等也很有特点

#中西方写实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中的美学差异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古希腊艺术,古希腊人善于捕捉微妙的比例关系,精于数学与哲学,力求明白准确,追求心灵健康与肉体完美。他们的艺术也力求逼真、写实与理想的结合,从他们的雕塑中就可以看到这点:雕塑多以最美的人体为摹本,表现自编神话中的众神,形体极为精准,比例亦臻于完美。如柏拉图所说:“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绘画中最本原的美学差异:写意与写实。中国绘画偏于精神性的写意,表达了画者对物象的理解及感受,表现物象最本质特征,并进行了理想性塑造加工。其精神性常常高于画本身的表达与技法,物象作为抒情的媒介表达着作者的精神境界与人格追求。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画家的精神表达,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而且西画常以故事性或场景性代替精神性,在立意上存在缺失。如18世纪评论家狄德罗所说:“在我们的画作中都有着构思上的弱点,思想性的贫乏。”下面将从造型、色彩及构图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中西方绘画在写意与写实上的美学差异。 在造型上,中国绘画美学偏于平面性,而西方绘画美学偏于立体性。中国的绘画由工艺装饰(青铜器、陶器纹样)发展而来,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面特征。陶器上的纹样多是图案化、美化后的物象,因此中国绘画常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意味,也历来不竭力追求再现对象,而是满足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意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