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综述

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综述

《前沿》2009年第3期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竹研究综述

王雪蕊施惠玲。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论研究的广度

和深度得以不断拓展。学者们对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提出了一些有创意的观点,取得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

成果。

[关键词]国家伦理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国家正当性

[中圈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9]3一0198一03

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被打了明显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也在不断地被丰富和充实。国家伦理本质上是国家正当性问题。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不仅是国家伦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正当性的理论证明。近年来国内外对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参与,涌现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理论上也有一些新的建树。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对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认为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它耸立于一切小团体之上,并赋予一切集团和团体以意义和价值。城邦的伦理道德基础是正义和善。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清晰的表达了城邦的伦理道德基础,即“追求城邦的正义”。正义就在于“每一部分都各司其职,不介入其他部分的事务”[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城邦的伦理道德基础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在于参与城邦本身的生活和活动”[2]。但是,在现实面前,不仅广大奴隶被排除在城邦政治生活之外,而且公民的民主和平等也是对奴隶公开的歧视和不平等。所以,古希腊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仅仅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中世纪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遭到破坏,其间日耳曼人固有的传统与拉丁文化和罗马基督教相混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神权性质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中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是“永恒的普遍的正义”。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等。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指出,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是正义。他把正义具体的表述为“人们遵守秩序就是正义”[3]。但他强调人间的城市里只有“相对的正义”,其秩序是统治者的意志。只有在上帝之城才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

欧洲文化在经历了中世纪低落的发展之后,进人了从具有神权性质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向具有人权性质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转折的新阶段。近代的哲学家们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在于对个人自然权利的维护。其主要代表流派是传统自由主义。传统自由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传统:一是以洛克、休谟、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主义传统;另

*[作者简介]王雪蕊,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施惠玲,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198?

万方数据

一个则是边沁、密尔所倡导的功利主义传统。

契约主义传统认为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是维护个人的权利。洛克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不任意伤害他人和惩罚犯罪者”[4]。他认为人民签订契约的目的是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自由,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卢梭则认为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是平等。“只有每个人都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人,他才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这样的共同体中所有人才能获得最大的权利和利益”[5]。功利主义传统则认为功利原则在人们的选择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密尔曾指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就是满足人们最大的幸福。“政体应以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取最大量的快乐为目的。”[63当代国家伦理价值诉求在具有历史感的同时增强了现实性。其主要代表流派为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群主义。新自由主义以道德学说和新契约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使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尔斯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是“公平的正义”[7]。公平的正义被诠释为在一个民主制社会中人们关于一个健全的、持久的社会合作体系的条件的共同观念,因而是一种内含于关于一个健全持久的社会合作体系的观念中的正义观。而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罗尔斯又把“政治的正义”[8]作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政治的正义”超脱了各种完备性学说和各种特殊文化传统的价值诉求,同时获得了多元文化传统和完备性学说的共同支持。

新保守主义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是自由的权利。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拉法、罗伯特?诺奇克和萨托利。诺奇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是“持有正义”[9]。他从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出发,反复强调一个社会肯定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并指出“持有正义”不是试图将社会组织的符合某些特定的分配类型,而是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所派生的所有权。

社群主义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是“共同的善”。其主要代表人物为麦金太尔、查尔斯?泰勒、迈克尔?沃尔泽、迈克尔?J.桑德尔等。麦金泰尔在《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一书中,批评新自由主义“国家中立原则”,认为“按照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原则,我们很难达到共同的善,很难实现公共的利益,fflo]。“共同的善”指通过社会教育形成的公民的美德和善行。

总之,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都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是个人的自由,但其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异。新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起来,而新保守主义则认为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是个人自由的权利。新保守主义坚定地站在个人权利的基石上,反对国家对个人权利的任意干涉。

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者的分歧主要是关于社群概念的理解。社群主义者认为社群中成员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同时也是整个社群的目标和价值观,个人的利益和社群的利益是统一的。而新自由主义则认为个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仅仅是个人的,与社群整体的目标和价值观存在着差异。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正义是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顾肃、彭定光等。他们主要研究了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思想,尤为关注罗尔斯、诺奇克、麦金太尔的理论。这些学者从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争论人手,研究了我国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顾肃在《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正义是当代中国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但是,“正义在其成立之初并不是与人格与社会平等相关的规则,只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才逐步在正义的基本含义中加进了平等也就是社会正义的内容”[11|。彭定光在《论平等的根据》一文中专门指出了平等是当代中国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他认为平等表示的是人们在享有权利方面的等同性或者无差别性,是国家伦理的核心,但平等却需要一定的理论限定。“首先,个人对平等权利的享有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其次,平等的权利包括平等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第三,在实现人人平等方面,应遵循价值平等原则、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基本需要满足平等原则”。[12]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应该“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万俊人等。万俊人在《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一文中提出,罗尔斯的政治正义理论不足以表达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全部内容,或者说,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的主题不能仅仅限制在政治正义的层面。

?】99?

万方数据

“政治正义虽然能够提供一种普遍公正和持久稳定的生活秩序,满足人们对稳定生活的秩序期待。然而,它不能同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一种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持久增升的价值期待。”[13]因此,应该在政治正义之上确立一种社会和谐的理念。和谐是当代中国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这种观点的创新在于有机的结合了中西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如何构建当代中国国家伦理价值诉求。他们认为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国家伦理思想,必须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必须对中西方国家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与分析。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晁乐红、王杰等。晁乐红在《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一文中追溯了正义的原初状态,对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14]进行了研究,认为以中庸为特色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是古希腊城邦伦理的价值诉求。王杰则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一文中对古代中国国家伦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古代国家伦理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君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对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对当今中国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国家伦理价值诉求存在着致命的思维缺陷:他们只是认可人是相对自然世界的主体,在相对国家而言,人们就被抽去了人的内涵,留下了思维的空白”Its]。

大部分学者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挖掘国家的伦理道德基础。其主要代表人物阎孟伟、秦俊等。秦俊在《唯实》2004年第1期的论文《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中指出,马克思的国家伦理价值诉求主要体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真正民主制”国家观之中。马克思认为,“国家是人民活动的产物,是人民的内在环节”[16|。因此,马克思主义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在于保护市民社会的整体利益。阎孟伟在《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2期)一文中提到,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认为,“正像宗教对待世俗一样,国家不得不重新承认市民社会,恢复它,服从它的统治”[1“。“国家不过是维护市民社会成员个人基本权利的工具:”[18]因此,马克思主义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就是维护市民社会成员个人基本权利。

?200?

总之,对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转型时期的中国国家伦理价值诉求问题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同时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i]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92.

[3]奥古斯丁.上帝之城[M].人民出版社,2006.

[4]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82.

[5]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

[63密尔.代议制政府[M].商务印书馆,1992.

[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9]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鸟托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io]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1]顾肃.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J].学海,2.004,(2).

[12]彭定光.论平等的根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13]万俊人.’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J].哲学动态,2005,(6).

[14]晁乐红.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15]王杰.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口].天津社会科学,2007,(4).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方洲)

万方数据

关于国家伦理价值诉求的研究综述

作者:王雪蕊, 施惠玲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44

刊名:

前沿

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2009,(3)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8条)

1.柏拉图理想国 1986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992

3.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2006

4.洛克政府论 1982

5.卢梭社会契约论 1980

6.密尔代议制政府 1992

7.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1988

8.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 2000

9.诺奇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1991

10.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 1996

11.顾肃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期刊论文]-学海 2004(2)

12.彭定光论平等的根据[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3)

13.万俊人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以罗尔斯为中心的当代政治哲学反思[期刊论文]-哲学动态 2005(6)

14.晁乐红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期刊论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1)

15.王杰.牛冠恒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 2007(4)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余权.YU Quan新时期以前文艺思潮的伦理观-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

"十七年"与"文革十年"通常被认为是新时期以前.在这二十七年中,其文艺思想在总体上体现了国家(政党)伦理的价值取向,但过度地强调国家伦理的价值诉求导致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并与潜在的个人伦理(人道情怀与艺术规律的追求)产生冲突,从而引发难以调和的矛盾.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42833088.html,/Periodical_qy20090305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17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