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内容:

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资源的利用: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二)合作求解

1、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录象、投影)森林古猿及其生活

2、人类的进化

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并进行交流。

3、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小组讨论:

3、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4、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三)互动探究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6页练习。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分组进行6页的技能训练。

1、预习下一节。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学习内容:

人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

学习目标:

1.能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我们每一个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人的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

(二)合作学习

1、生殖系统

作为物种的人的由来引出个体的人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2)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3)男人和女人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系统不一样,并且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这是人的生殖系统正面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明确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主要功能,联想一下这些结构在身体上的位置,并试着填写侧面图,有能力的同学把第12页第2题做一做,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

(4)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

(5)青春期以后,女同学逐渐出现了月经,男同学出现了遗精,这就说明他们分别能产生卵细胞和精子。那么,一个小小的精子和一个小小的卵细胞是怎样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呢?受精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是一个受精卵发育过程的示意图(演示课件)。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仔细观察,什么时候胚胎开始具有人的形态?

(6)如果父母抽烟、喝酒、吸毒,对胎儿有无影响?为什么?

(7)分娩是痛苦的,但新生命的诞生又是相当美好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延续。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人的生殖,包括生殖系统和生殖过程。靠男女生殖系统,自然孕育出后代是最自然、最平常的事情。可是有一些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不能生育。你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在各器官名称前的括号里填出正确的功能代号

器官名称功能

()睾丸 A保护睾丸和附睾,控制温度

()阴茎 B尿液与精液排出时的通道(有特殊结构保证两者不会同时排)

()阴囊 C男性产生精子的器官

()尿道 D男性的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泌尿系统的器官

()输精管 E分泌黏液,便于精子游动

()精液 F在睾丸上面,储存精子,是精子成熟的地方

()精子 G输送精子的两条小管

()附睾 H男性生殖细胞

()前列腺 I含有精子和少量营养的乳白色液体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正确排列下面各生理过程的顺序

A精子上行到输卵管;B精子经过阴道;C发育成熟,分娩; D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四个……细胞;E形成一个小胚泡;F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G植入子宫内膜;H精子通过子宫;I形成受精卵;J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__ 、_____和_____。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完成12页练习主。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三节青春期

学习内容:

青春期的生理、身体变化及其卫生

学习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

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3.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正处于少男少女时期呢?其实,这在生理上称为青春期。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二)合作学习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男孩青春期的身体变

下面,老师要给每一个同学发一张调查问卷,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不写姓名。对于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用“是”、“不是”或“不知道”的方式作为答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问卷调查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请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男孩:

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出现喉结了么?

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2)女孩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女孩:

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吗?(回答“是”或“不是”)

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么?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2、青春期发育的显著变化

1、身高突增

2、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迅速发育

(三)交流展示

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应当注意的是,这个时期

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同学们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度过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青春期立下大志,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增强体魄,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17页练习。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习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自主学习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

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

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

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

2、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2.1提出问题

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

2.2作出假设

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

2.3.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2.4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

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

对误差人进行反思。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习内容:

消化和吸收。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难点:1、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挂图。

导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二)互动探究

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

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概括出消化的概念。

1、消化的全过程

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

思考、回答问题。

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33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结构有何异同。

3、小肠的特点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

4、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

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结构特点。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27页练习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课后反思: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学习内容: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难点: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教学资源的利用:

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35页课文,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二)合作求解

合理营养:

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2、“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四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食品安全: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组织讨论。

1、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

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预防食物中毒:

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2、讨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解决疑难、适度拓展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内容: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资源的利用:

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

导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合作学习

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

1、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

(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

(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

通过提示每段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

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7)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1、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

2、观察会厌软骨模型,

(四)总结梳理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

2、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讨论课后练习题。

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内容: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难点: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选用以下方案引入新课:

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二)互动探究

1、测量胸围差

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问题如下:

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

3、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

(三)合作学习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

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

模拟膈肌运动,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四)总结梳理

1、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

2、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

3、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五)总结梳理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学习内容:

空气质量与健康。

学习目标: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难点: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教学资源的利用:

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2、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空气质量与健康。

(二)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进行评价。

(三)合作学习

1、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

2、资料分析

A、吸烟:

(1)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2)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

(3)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

(4)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

(5)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

(6)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B、沙尘暴:

(1)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

(2)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C煤烟:

(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

(2)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解决疑难、适度拓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究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

(五)总结梳理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完成课后练习。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

2、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3、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习内容:

血液。

学习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通过对人血的永久涂片的观察,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4、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难点: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的教学。

教学资源的利用:

血液化验单,血液分层演示装置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加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那么,共分几层?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二)合作学习

自学P60有关内容,归纳结果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四)互动探究

用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参“人血涂片的制作”并作适当讲解,指导学生制作人血涂片并进行观察。

1、红细胞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2、血液被称为是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什么不是器官?

(1)(通过媒体展示或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器官、组织概念,再次明确先前所学的器官、组织的概念: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的结构;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许多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2)(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语言表述)进行比较,由于血液只是由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组成,从而让学生明确:血液只能属于组织的概念范畴。

(3)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四大类基本组织及各组织的功能

(4)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到组织细胞中,具有营养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它们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因此血液具有保护的功能,这些都与结缔组织的功能相吻合。从而得出,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是流动的组织。

(五)总结梳理

归纳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A、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2、血红蛋白的主要特性是()

A、容易和氧结合,不易分离

B、容易和氧结合,也易分离

C、容易和一氧化碳结合,也易分离

D、在氧浓度高时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时易和氧分离

3、病菌侵入人体后,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完成63页第1——4题。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学习内容:

血管。

学习目标:

1、以自主性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4、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医院外科诊室的几个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你们看到了几种出血现象?医生为什么对不同出血症状的病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互动探究

1、提出问题:

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如何?

2、设计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仔细阅读课本64—65页,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材料用具。

3、进行实验

要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尝试,会看到不同的实验效果。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鱼鳃湿润。如果实验时间太长,要换小鱼,继续实验。

提示:实验过程不能满足于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还要注意移动培养皿,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末端,找到毛细血管(识别出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

4、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小组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讨论课本65页的讨论题。

(三)合作学习

1、动脉

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思考:毛细血管有何功能?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

提示:重点观察管壁、血流速度、管大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物质交换过程。

2、静脉

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操作:观察自己手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

分析:分析“静脉瓣”,思考课本67页第2题。

交流: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四)总结梳理

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分组设计出表格,进行归纳。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小组间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血管疾病的资料和信息。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学习内容:

心脏。

学习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资源的利用:

心脏模型。

导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我们学习了血管的功能,说说这些功能。你知道血管是怎样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吗/。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二)合作学习

1、将右手放在胸门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

2、心脏的结构

(1)分组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每组思考课本68页“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三)交流展示、反馈矫正

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负责文字说明,一名负责展示相关图片、心脏模型),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着血管。

观看课件内容“心脏的结构”,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四)解决疑难、适度拓展

1、阅读课本6页第二段,思考问题。

2、每组另派两名同学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总结这节课内容。

2、预习下一节。

课后反思:

输血与血型

学习内容:

输血与血型。

学习目标:

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2、了解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血量的关系。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重点、难点:

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教学资源的利用:

多媒体。

导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ABO血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4.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毫升,能在短时期内自然恢复正常,如一次失血超过毫升,会有生命危险。

5.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6页第一、二自然段,阅读资料,讨论下面的题目。

1、一个AB血型的病人需要大量的输血,原则上应给他输入的血为()

A.O型血

B.A型血

C.B血

D.AB型血

2、某人是B型血,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可输入少量的()

A型血 B.O型血 C.AB型血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血是()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4、健康的成年人若一次献血200-300毫升,其结果是()

A.对人体健康无影响

B.一个月可以恢复

C.三个月可以恢复

D.造成终生的损失

5、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多少会引发生命危险?()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600-700毫升

D.400-500毫升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输血时,如血型不符可能发生凝集反应,凝集现象是()

A.白细胞黏结在一起

B.红细胞破裂

C.红细胞黏结在一起

D.血液凝固

2、小明被车撞伤住进医院,需要输血,小明的血型是A型血,那么适合小明的血型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3、在无同型血的情况下,危险性最大的病人的血型是()

A型 B.B型 C.AB型 D.O型

4、将下列患者症状与该输入的血液成分用直线连接起来。

严重贫血者血浆

身体大面积烧伤者浓缩血小板悬液

出血不易止血者浓缩红细胞悬液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1、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分?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习内容:

尿的形成和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资源的利用:

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导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 学习新知识。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

1、泌尿系统的组成

(1)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2)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2、尿的形成

(1)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

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

3、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1)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2)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4)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4、尿的排出

(1)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四、设计问题、布置预习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课后反思: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学习内容:

了解人粪尿的处理。

学习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2、锻炼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粪尿的资源价值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师了解当地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导学流程:

一、导人新课:

1、谁泉告诉大家排尿的意义?质疑:人体排出的废物到什么地方去了?它对人类真是“一无是处”吗?

2、根据课前预习和所做的调查,各小组发言人分别展示调查结果并进行交流。

请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别给予评价,对调查不充分的小组,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新知识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活动,得出人粪尿与化肥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尤其是能改良土壤这一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贯彻实施。

对学生搜集的信息加以肯定或补充。

引导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二)合作学习

1、人粪尿的价值

(1)分析课本P85的资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忆、思考、讨论和交流。

引导:人粪尿对人来说是废物,那么同学们可知道农作物为什么“喜欢”它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书上的资料。调动学习气氛,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

(2)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产生惊讶,肯定人粪尿的价值。

小结:一个成年人每年要排出8千克的人粪尿。试计算一下,全国每年要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要是人们能很好地利用,这是不是一笔财富!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引导: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粪尿呢?

科学知识告诉我们:要利用好人粪尿,就要对它进行无害化处理。

(1)建立沼气池

(2)高温堆肥

阅读课本,知道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

交流调查结果。

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能不能在书上找到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6、7、8、9 4.2.2消化和吸收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36、37 4.6.4激素调节38、39、40、41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45、46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 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 作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 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 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 唯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 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 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 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 的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第1节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 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 课型探究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分配:2课时 Ⅱ教学过程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

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 培养。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知识提炼 知识结构 知识提炼 (1)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2)受精卵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植入到子宫内膜中,这个过程 叫着床,它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4)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中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5)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6)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二、教学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 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回家问妈妈几个问题。(写在生物档案夹上) ①我是从哪儿来的? ②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③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 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种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

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2:种子的萌发 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1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 之处。 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I-1,I-2,I -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 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 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 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 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 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 样繁殖。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 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教案

《人的生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⑵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技能目标: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 情感目标: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难点:⑴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 ⑵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感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材料和相关用具 2、学生 课前预习:①请教家长: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教学过程: 引入:生殖系统 生殖过程: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新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和课后,等一下同学们上来回答。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把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你们问过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内容: 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资源的利用: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导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七上》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在这大家圆中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样来的?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一)呈现目标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二)合作求解 1、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的起源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 现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进化论。 请小组交流课前找到的信息资料 投影展示四种现代类人猿,请同学指图说出与人类的相似处、根本区别(教师适时补充更正)根据比较得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近的亲源关系,研究初步表明: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录象、投影)森林古猿及其生活 2、人类的进化 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并进行交流。 3、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小组讨论: 3、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4、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2、3 4.1.2人的生殖3、4 4.1.3青春期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6、7、8、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1、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4、15、16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4.4.4输血与血型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4.6.2神经系统的组成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4.6.4激素调节 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21、22、23 24、25、26 26、27、28 28、29、30 31、32、33、34 35、36、37

38、39、40、41 41、42、43 44、45 45、46 1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 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案 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教学设计 根靠根尖向前生长 方案一: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二: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种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的结果,汇报本组探究根尖生长的实验方案,如何选材和画线,观察记录、结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长,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却伸得很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

方案一:各小组汇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1)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如何处理?(2)如果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 根的生长: (1)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方案一: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方案二: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观察培育的幼根后,动手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低倍显微镜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观察根尖永久纵切片。 方案四: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套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 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 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观看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 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 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 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

人猿 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比找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的异 同点。 通过观察图片和录像片,小组以合作 的方式尝试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 况。 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 心观点的斗争。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 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 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 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环境的变化(地壳的运动导致) 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质 疑、讨论,达成共识:地壳的剧烈运动, 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促使一部分森林 古猿下地生活。 组织学生分析,教师进 行补充、纠正。 古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证据及历程 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观察早期的古人类化石,发现并提出 问题,根据书上的提示,分析“露西” 和“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进化的地位。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人类在起源和 发展过程中,在形态、劳动、使用工具、 语言等方面的变化。 分组游戏。(肢体表达一句话的意 思,体会语言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要 点(骨骼的长短、粗细,骨 盆的形态等)并进行分析, 引导答疑,树立进化的观点。 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 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很 好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 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 生态规律。 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 责任保护好珍稀、濒危的现代类人猿。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观点。 渗透保护珍稀、濒危动 物的情感教育。 课后作业: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最新范文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 生物具备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这是互相相反的两个过程,并且可以繁殖下去,这是生命现象的基础。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1: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ò?¢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t?¢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èy¢ 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

构?(不能)必须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

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板书)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资源目录 欧阳学文 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2、3 4.1.2人的生殖3、 4 4.1.3青春期 5、6 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6、7、8、 9 4.2.2消化和吸收 10 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1、 12、13、14 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4、15、16 4.3.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6、17 4.4.1流动的组织──血液 18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 19、20、21 4.4.3输 送血液的泵──心脏 21、22、23 4.4.4输血与血型 24、25、26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6、27、 28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8、29、30 4.6.2神经系 统的组成31、32、33、34 4.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35、 36、37 4.6.4激素调节 38、39、40、41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1、42、43 4.7.2探究环 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44、45 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 划 45、46 第一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