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
中考科学复习第1部分生命科学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精讲试题

第7课时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泌尿

)

,微课导图

)

,核心知识

)

人体的血液和循环(九上P147-158)

命题点1 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a)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将血液泵入血管流向全身,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如图所示),分别为A__右心房__、B__右心室__、C__左心房__、D__左心室__,与A 相连的是[ ③ ]__上腔静脉__(填出序号和名称,下同)血管,[ ④ ]__下腔静脉__血管,与B 相连的是[ ② ]__肺动脉__血管,与C 相连的是[ ⑤ ]__肺静脉__血管,与D 相连的是[ ① ]__主动脉__血管。心室出入口处都有瓣膜,在心室的入口处为__房室瓣__,出口处为__动脉瓣__。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沿__心房__→__心室__→__动脉__的方向流动。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体循环__和__肺循环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左心室__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右心房__。

肺循环:从__右心室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__左心房__。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实验突破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图示过程

2.实验过程

(1)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皿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1所示。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3)寻找鱼尾鳍的三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现象与结论

(1)毛细血管分布在小动脉和__小静脉__之间,血流方向是小动脉→__毛细血管__→小静脉。

(2)毛细血管:管径最小,__红细胞__排成单行通过;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静脉:由毛细血管汇总形成。

4.命题突破

(1)选材问题:

选择的小鱼颜色应尽量浅一些,这样有利于观察。

(2)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的作用:

为了观察到小鱼体内的血流情况,我们必须保证小鱼在实验过程中是活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时应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并不断向湿纱布上滴水。

(3)依据血流方向判断血管:

首先寻找毛细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然后再寻找小动脉和小静脉。

命题点2 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a) 1.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高__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__低__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 2.血液的种类

血液?

????动脉血:含氧 多 ,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 少 ,颜色暗红

命题点3 骨髓造血的功能(a)

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__红骨髓__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命题点4 人体ABO 血型系统与输血(a)

1.ABO 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凝集原__决定的。

2.输血原则:以输__同型血__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尿的生成和排出(九上P162-170)

命题点5 人体内尿的生成和排出的过程(a)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通过__泌尿系统__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__滤过__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血细胞__和__大分子蛋白质__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__原尿__。

(2)肾小管的__重吸收__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全部的葡萄糖__和大部分__水__、

__部分无机盐__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尿液的形成

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九上P159-162)

命题点6 人体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及特点(b)

1.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体内各种__物质__和__能量__的转换过程,可分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大基本过程。

2.不同生物按同化作用的方式,可分为__自养__和__异养__两种营养方式。

3.人体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供给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物质和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一般以__有氧__呼吸为主。

有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无氧呼吸供能的反应式是:

葡萄糖――→酶

乳酸+能量(少量)(动物)

葡萄糖――→酶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植物)

,考点突破)

心脏和血液循环

【例1】(2017十堰中考)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管⑤比⑥的管壁厚,弹性大

D.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2次,才能排出体外

【解析】A.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正确;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正确;C.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⑤动脉比⑥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C正确;D.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呼吸道→体外。可见组织细胞处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1次,就能排出体外,D错误。

【答案】D

1.(2017黄冈中考)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所连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①是主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③是左心室,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C.④与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④⑤⑥内流的均是动脉血

尿的生成和排出

【例2】(2017威海中考)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相关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①中液体相比,②中液体葡萄糖浓度降低

B .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 .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尿素浓度增加

D .与③中液体相比,⑤中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解析】A.与①中液体相比,②中液体葡萄糖浓度不变而不是降低,错误;B.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与①中液体相比,③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正确;C.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尿素浓度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D.与③中液体相比,⑤中液体不含葡萄糖,但是含有无机盐,错误。

【答案】B

2.(2017南充中考)下列能正确表示尿液形成过程的是( B ) A .血浆――→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原尿――→肾小管

滤过作用尿液 B .血浆――→肾小球滤过作用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 C .血浆――→肾小管滤过作用原尿――→肾小球重吸收作用尿液 D .血浆――→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肾小球滤过作用尿液

人体生理活动综合

【例3】如图是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生理过程,A 、B 、C 、D 表示人体的器官或系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⑥]代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则图中C 代表________。 (2)在B 的主要器官中,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相似的是________。 (3)通过②进入血液中的物质,最终到达组织细胞中,其作用是________。

(4)王大爷在体检时检测到D 排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你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①~⑥代表生理过程,其中⑤代表重吸收作用,则图中D表示肾脏,图中C代表皮肤;(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在B(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中,与毛细血管结构特点相似的是肺泡;(3)通过②进入血液中的物质(氧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中,其作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因此若检测到D排出的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其可能的原因是肾小管病变。

【答案】(1)皮肤;(2)肺泡;(3)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4)肾小管病变

新陈代谢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2017宁波中考)如图所示,A、B、C、D、E表示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完成A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B.经过B过程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C过程可以表示组织内气体交换

D.完成D、E过程的结构单位是肾单位

2.(2017宜兴中考)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血管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气体c代表氧气,气体d代表二氧化碳

C.与血管丙相比,血管甲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气

D.血管丙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右心房

对人工肾(透析器)的认识

3.(2017武汉中考模拟)如图是血液透析装置的原理图,图中的透析膜相当于( A )

A.肾小球 B.肾小管

C.肾小囊 D.肾小体

,备考攻略)

1.(2017宜兴中考模拟)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其成分变化主要是( C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2.(2017临沂中考)如图所示为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3.(2017广东中考)氧进入血液后,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需要( B )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泌尿系统

D.内分泌系统

4.(2017黄冈中考模拟)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尿液的形成即指肾小体的滤过作用

B.血液流经肾小球后,即可形成尿液

C.肾炎患者尿液中蛋白质量可能增加

D.原尿中部分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5.(2017青岛中考)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 mL不影响健康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6.(2017海南中考)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C )

A.甲流出的血液为动脉血

B.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7.(2017邵阳中考)下列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达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A )

,A) ,B) ,C) ,D)

8.(2017衢州中考)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9.(2017盐城中考)如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④是右心室

B.⑥中的血液流向⑤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

D.心脏的四个腔中与静脉相通的是④⑥

10.(2017桐城中考)如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和输尿管内溶液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 C )

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11.(2017遂宁中考)有关血管及血管内流动的血液,描述正确的是( B )

A.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里一定流静脉血

B.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C.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组成,血红蛋白的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它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12.请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识(如图1、图2所示),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如果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过“120”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时,图1所示甲、乙二人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__先乙后甲__,抢救有效的标志是__病人可以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脸色转为红润(答出1条即可)__。

(2)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如图2所示),若受伤部位C处有暗红色的血液缓缓流出,则加压或包扎的位点应在__B__(填字母)处。

13.(2017襄阳中考模拟)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标号__B__(填字母)为毛细血管,你判断的依据是__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__。

(2)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包裹小鱼的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_保证小鱼正常的呼吸__。

14.(2017临沂中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密切联系。如图为人体进行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A、B表示部分呼吸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__胃液、胰液、肠液__,吸收a的主要器官是__小肠__。

(2)A过程中通过呼吸道对外界空气的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__温暖、湿润、清洁__;经过B过程,流经肺部的血液在成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静脉血变为动脉血__。

(3)a在b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细胞的__线粒体__中。

(4)在正常人的d、e、f中,不含葡萄糖的是__f__;如果某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长时间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就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糖尿病患者可通过__注射胰岛素__进行治疗。

(5)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物质,因此皮肤具有__排泄

废物__的作用。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六年级科学下册 能量的转换教案2 苏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能量的转换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用电器是一种能量转化器,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列表的方式,了解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成电能;能设计并运用简单的实验来研究能量的互相转化;能制作“蛙声筒”并加以研究;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能量转化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地从事有关能量转化的探究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研究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兴趣;初步体验能量守衡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 2.难点: 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 三、教学准备: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手摇发电机;瘪了的乒乓球、铁丝、绳子、开水等。制作“蛙声筒”的材料(底部戳洞的塑料瓶(杯)、粗线、筷子、松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如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等,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 (二)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1.提问: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2.探讨: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输出来。(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我们现在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能为我们做什么。教师出示记录表(如教材所示),以电灯为例,做记录示范。 3.学生分组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4.小组交流汇报.小结。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表中列举的电灯为我们做的事是“照明”,输出的能量形式是“光”和“热”。我们需要的是“光”,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但它是伴生的。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热能和声能,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结: 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5.引导学生们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比如电车.电动自行车,等等。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_1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百科名片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简介过程和分类血液的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系统介绍路线介绍历史发现能量介绍主要功能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 1628 年提出的科学概念。 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1661 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 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 1 / 10

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 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图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哪项解释合理 A.血管1的血流速度最快 B.血管3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 C.湿棉絮包裹小鱼的身体以免其乱蹦 D.毛细血管极细,应用高倍显微镜寻找 答案: A 解析:解答:选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利于鱼的呼吸,血管有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最小,数量最多,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通过分析图一和图二,图中的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选项BCD解释不合理,选项A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流的流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切脉实际上是以下哪个部位()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答案:A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回答。 3、下列各项中,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D、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答案:B 解析:解答: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没瓣膜有,B错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毛细血管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下列对血管内血流速度表述正确的是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解答:选C.。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静脉: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结合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A 、心脏 B 、肺C、肝脏D、动脉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A正确; 分析:心脏由主要由心肌组成,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密闭的管道中往复流动,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 6、关于心脏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心脏四个腔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房 C.心脏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心脏全部由肌肉组织构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C。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房、左心室内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内是静脉血,心房、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心脏的图解和模型解答即可。 7、人体心脏存在瓣膜,保证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word练习题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二节 血液循环同步训练 、单选题 1图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以下哪项解释 合理 A ?血管1的血流速度最快 B ?血管3是动脉血管,流静脉血 C.湿棉絮包裹小鱼的身体以免其乱蹦 D ?毛细血管极细,应用高倍显微镜寻找 答案:A 解析:解答:选A。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是利于鱼的呼吸, 血管有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最小,数量最多,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通过分析图一和图二,图中的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 选项BCD解释不合理,选项A解释合理,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流的流动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 2、我们去医院看病,中医切脉实际上是以下哪个部位()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答案:A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切脉是汉 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切”主要是在桡动脉. 分析:本题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知识回答。 3、下列各项中,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解析: 解答: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没瓣膜有, B 错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 慢,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只有 B 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考查毛细血管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 下列对血管内血流速度表述正确的是 A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 .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 C.。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 度快. 静脉: 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 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 毛细血管: 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毛细血管数量最多, 分布最广, 它的管壁 极薄,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本题考查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结合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5、 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 A 、心脏 B 、肺 C 、 肝脏 D 、 动脉 答案: A 解析:解答:选A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向 前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所以 A 正确; 分析: 心脏由主要由心肌组成, 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密闭的管道中往复流动, 是血液循环 动力器官。 6、 关于心脏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 心脏四个腔内流的都是动脉血 B.心脏壁最厚的是右心房 C.心脏中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心脏全部由肌肉组织构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选C 。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 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左心房、左心室内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内是静脉血,心 房、心室间有房室瓣,可使得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会倒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心脏的图解和模型解答即可。 C 、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答案: B D 、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量的转换 苏教版

教学设计: 能量的转换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科学知识: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作简单的能量转换的玩具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能够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池、灯泡、纽扣、线、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已经对能量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能量。(生回答)你能制造能量吗?但不能借助其它材料。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能量的转换(板书能量的转换)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能量总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的这个特征,就叫做能量的转换。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请同学们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例子。(生回答)(课件出示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一看能量是怎样被转换的。 这是什么?(生回答)我们平常看到了电池,你首先想到了什么?那它里面有什么能?(生回答)那你想不想,用其它的方式让电池的能量释放出来呢? 大家都知道了实验该怎样做,那我们就开始吧! 好,同学们的实验都成不成功啊?来汇报一下,这个实验做完了,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实验中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呢? (生回答)很好,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在这里,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设计意图: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并迅速地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个和它原理近似的装置,大家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手摇发电机。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我们看到了什么结果?(生回答灯泡亮了)请你说一说刚才这个实验中能量又是怎样转换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 、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 、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 、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 、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 、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 、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 、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 、学生汇报。

8 、实物投影或看 P45 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 、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 、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 、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 、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 、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 、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 、学生看图制作。 5 、学生分析,汇报。 6 、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板书:食物的化学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 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 6、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xx)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学案) 河店中学 徐凤伟 复习摘要: 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还有及其它养料和废物 血液 功能: 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血管

心壁:主要由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左心房<) 结构四个腔 <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 <连通肺动脉)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心脏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各级动脉→→各级静脉→→右心房 的途径肺循环:→肺动脉→→肺静脉→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 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 典例解读:

例1、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b5E2RGbCAP 例2、下图是小动脉、小静脉与毛细血管示意图,根据图填写内容。 <1)A是;B是;C是。 <2)在显微镜下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而的血管;静脉内的血液由而的血管汇流入较的血管;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_____通过,血流速度。p1EanqFDPw 例3、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些患者只是缺少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并不需要输全血<含全部血液成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1)大面积烧伤患者;<2)贫血患者;<3)血流不止者。DXDiTa9E3d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0.2《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案(3)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 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 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二)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 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 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 第2课时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世界上第一张心电图的故事: 今天课堂讨论的主题就是心脏。人只要活着,心脏就在不断地跳动。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觉一下心脏的搏动。一般来说,一旦心脏停止跳动,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结束了。那么, 心脏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心脏的结构 实验观察心脏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能量的转换苏教版

2 .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统统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详尽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3.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懂得看似大凡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详尽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三角架、石棉网、盛有水的烧杯、温度计、火柴、花生米、纽扣、线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热情的迈小娃欢迎客人老师的掌声有能量吗?怎么来的?(板贴:动能——声能) 二、观察卡通画,找能量 1.你发现这两幅风趣的卡通画里的能量了吗?找一找。 板贴:化学能——光能、热能 动能——机械能 2.揭题:能量不仅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而且能量之间还可以转换,这是能量的一个严重特点。 板贴:能量的转换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实验探究,感受能量的转换 1.过渡:这节课我们通过一粒花生米来探究能量之间究竟是怎样转换的。 2.这粒花生米有能量嘛?能看见吗?有什么办法把它的化学能释放出来让我们看到?(燃烧花生米) 3.燃烧后你能看到什么能量?热能能看见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请各小组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收集一粒花生米释放出来的热能数据。先画出来,再讨论实验步骤写下来。(5分钟) 4.汇报、完善实验设计。 5.演示打火机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强调安全使用的要求。 6.学生实验。(9分钟) 7.交流实验发现。 板贴:化学能——光能、热能

最新人体循环系统

人体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2.熟悉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3.了解中医学中循环系统的有关记载。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为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其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最后注入静脉。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1.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径路。 2.了解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 心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节律性的收缩,象水泵一样把从静脉吸入的血液不断地推送到动脉。 2.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3.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途中逐渐汇合变粗,最后注入心房。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管腔内可有静脉瓣,防止静脉倒流。 4.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身(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除外)。毛细血管的壁极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循环的径路 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 体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

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这些系统使得我们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今天,我们来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分布于全身各部的连续封闭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内流动的是淋巴液。淋巴液沿着一系列的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终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系统也可认为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 1、心脏

心脏的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同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是互相隔开的。 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由此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同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血管和心脏的结地点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3、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网中 循环流动,这程就是血液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组成,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等。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路径的不同,可以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 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由左心室进人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 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能量的转换苏教版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 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放映幻灯4)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环节二、亲手实验,感知能量转换的过程。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分为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突破。(放映幻灯5)首先采用美国杜威先生“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以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四人一组完成小实验。先在汤勺里倒入适当凉水并测好水温。然后固定花生米,点燃花生米加热水,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能 量 的 转 换》教学设计

能量的转换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55—56页。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科学知识: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 器材准备:一个三脚架、一片石棉网、一个铁架台、一个打火机、一个温度计和一杯50毫升的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已经对能量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能量。(生回答)大家掌握的都不错。在我们今天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2008年在我国举办的体育盛会是什么?(生回答) 对,百年奥运,梦圆北京。2008年3月24日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课件1)请问,奥运火炬是怎样被点燃的?仔细观察画面,回答问题。(生回答)很好,奥运圣火采集器是利用的太阳能。太阳能聚集在一起加热,将奥运火炬点燃。在这里我们就说太阳能(板书太阳能)通过火炬转换成了什么能和什么能?火炬发出了什么?(板书热能和光能)。太阳能是通过谁啊?(板书火炬)太阳能通过奥运火炬被转换成了热能和光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第2课能量的转换(板书能

量的转换) 二、探究新知 师:能量总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能量的这个特征,就叫做能量的转换。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请同学们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例子。(生回答)(课件出示例子)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能量转换的例子,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一看能量是怎样被转换的。 这是一粒什么?(生回答)我们平常看到了花生米,你首先想到了什么?首先会想到吃。那它里面有什么能?(生回答)我们把一粒花生米吃到肚子里,你觉得一粒花生米能不能让你的能量增加许多呢?(生回答)奥,不能增加许多能量。那你想过没有,用其它的方式让花生米的能量释放出来呢?(生回答土壤、榨油)平时我们看到花生米,总会想到吃一粒花生米,那你有没有想到烧一粒花生米试试,那你猜想一下烧一粒花生米能释放出什么能?(生回答光热)一粒花生米所释放出来的热能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怎样知道它释放出了多少热能呢?(生回答实验)对,用实验的方式,那该怎样实验呢?(生回答加热、温度计) 这几位同学设计的实验综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够知道一粒花生米燃烧释放了多少热能,一粒花生米燃烧能够将一杯50毫升的水温度上升几度呢?请同学们预测一下。猜一猜(生回答)大家的想法不太一样,一粒花生米到底能将一小杯水加热几度,我们只有进行实验

人体循环系统基础知识点及图解

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组织 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 淋巴组织——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内,称为上皮下淋巴组织 毛细淋巴管——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间多呈叠瓦状排列,连接处的间隙有些可达 0.5微米以上。被重叠的内皮细胞边缘游离内垂形成瓣状结构,可允许液体流 向管内,不允许向外返流。使得它具有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一些不易透 过毛细血管壁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细菌、异物、癌细胞等),可以进入毛 细淋巴管内。 淋巴循环 →人体除脑、软骨、角膜、晶状体、内耳、胎盘外,都有毛细淋巴管分布,数目与毛细血管相近。小肠区的毛细淋巴管叫乳糜管。毛细淋巴管集合成淋巴管网,再汇合成淋巴管。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深、浅淋巴管:浅淋巴管收集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液(简称淋巴);深淋巴管与深部血管伴行,收集肌肉、内脏等处的淋巴。全部淋巴管汇合成全身最大的两条淋巴导管,即左侧的胸导管和右侧的右淋巴导管,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由左、右腰淋巴干和肠区淋巴干汇成。下段有膨大的乳糜池。胸导管收集左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3/4。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淋巴干和右支气管纵膈淋巴干汇成,收集右上半身的淋巴,约占全身淋巴总量的1/4。 →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 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流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主要是水和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归入静脉。 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 →回收蛋白质。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每天生成的淋巴约2~4升回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 →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

人体循环系统教案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放大的“金鱼” B. 墙上的手影 C. 斑马在水中的倒影 D. 雨后的彩虹 2. 最先精确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关系的物理学家是() A. 欧姆 B. 焦耳 C. 奥斯特 D. 法拉第 3.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学_科_网...学_科_网...学_科_网... A. 第4s时两者相距16m B. 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 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 D. 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 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 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 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6.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意识。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不接触高压设备就不会触电 B.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C. 电灯的开关可以接在零线和灯泡之间 D.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7. 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减少一个,杠杆将() A. 左端下降 B. 右端下降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8. 如图是实验电路连接完毕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四种情形,已经可以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的是() A. B. C. D. 9. 汽车转向灯电路要求:左转弯时只能左转向灯亮,右转弯时只能右转向灯亮。不能出现操作转向开关,左、右转向灯同时亮的情况。下列设计最合理的是() A. B. C. D. 10. 某同学设计的煤气检测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Q为气敏元件,其阻值随煤气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闭合开关S,当煤气浓度升高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变小,输出信号电压U ab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输出信号电压U ab变大

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互动课堂环境下“血液循环途径”一节教学设计 顾源媛(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苏州215000) 1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课时内容。营养和废物的运输都离不开血液的循环流动。本节内容承上启下,与消化、呼吸、泌尿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本课时是在学习了血管、心脏、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的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分,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尝试在互动课堂环境下开展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通过学情前测、分组实验、观察模型、小组讨论等手段,让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发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等手段,师生共同搭建构成重要概念的知识框架。 2 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及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归纳、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及观察、综合分析等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形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 3 教学过程 3.1 教学前准备 3.1.1完成预实验,确定实验材料 本节课学生需要对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观察,以此理解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本地区易捕捉或购买到的小鱼有泥鳅和草金鱼。教师可在课前完成预实验,尝试观察,确定实验材料。泥鳅易得,价格便宜,生命力强。因其活动能力较强,可在5%的酒精溶液中麻醉约5分钟后,进行观察【1】。但泥鳅尾鳍中色素斑点较多,血液流动速度快,学生可能无法在显微镜下快速分辨三种血管(如图1);而草金鱼尾鳍内无色素斑点,血流速度相对和缓,若选择尾鳍色素较少的草金鱼,观察更为便捷(如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