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建筑门窗设计研发途径及技术指标概述

4 建筑门窗设计研发途径及技术指标概述

4 建筑门窗设计研发途径及技术指标概述
4 建筑门窗设计研发途径及技术指标概述

建筑门窗设计研发途径及技术指标概述

一、节能门窗定义

技能建筑门窗是指达到现行建筑设计标准的门窗。换句话说,凡是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传热系数)和空气渗透性能(气密性)两项物理性能指标达到或提交所在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C526-1995)及其各省、市、自治区、实施细则技术要求的建筑门窗统称为节能门窗。

节能门窗可分为单体的(单层窗),也可以是双体的(双层窗)在高纬度严寒地区可采用三层窗。

二、节能门窗要求达标

整窗K值的有关要素

1、窗系统的合理设计

2、隔热条的选择

3、型材的合理设计

4、中空玻璃的选择

5、玻璃间隙的选择

6、密封方式的选择

7、加工工艺的影响

8、五金件的选择

北京地区k=2.8W/㎡.K

天津地区k=2.7W/㎡.K

辽宁地区执行地方标准DB21/T1476-2006见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判定表,建筑外窗部分(含阳台门透明部分)

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直接判定表

三、如何选择节能门窗

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门窗就是要选择符合所在地区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的节能门窗。开发多功能系列,各具地域特色的成套产品,发展多元化、多层次节能产品产业化生产体系。门窗子系统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上担负着人与自然,户内与户外即沟通又分离的多重功能。门窗子系统中的建筑外门

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轻质、薄壁、透明的构件。与墙体和屋面比较,是隔热保温薄弱部位。

尽管建筑外门窗面积占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1/5-1/3,但是在多数房屋建筑中,通过门窗损失的能耗往往占到整个外围护结构能耗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建筑外门窗是建筑工程中保温能力最低的外围护结构。因此,建筑外门窗的质量性能是提高建筑外门窗的隔热保温,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关键环节。

各类外门窗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产生的保护节能效果也不同,门窗的隔热保温能力最终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门窗(扇)型材和玻璃传递辐射热耗能量。

B)通过门窗缝隙对流渗透冷热风耗能量,因此,要提高门窗的保护节能效果,就必须分析门窗(扇)的热辐射和传导性能,并至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门窗保温节能效果的措施。

各类建筑外门窗传热系数所以按下式计算:

K=K F.n+K C.(1-n)

式中:

K F K C-分别为门窗框和玻璃部分的传热系数W/(㎡.K)

n—门窗框面积占门窗面积比

(1-n)—玻璃面积占门窗面积比

按公式计算各类建筑门窗传热系数和节能效果。

建筑外门窗材料性能对比内表1,表2可以看出。

表1 常用门窗框(扇)材料的导热系数

表2 门窗数(扇)部分的传热系数

玻璃的传热系数对外门窗的保温性能也有重大影响。不同类型玻璃的传热系数K如表

表4 常用建筑外门窗传热系数K和节能效果单位:%

表5 常用隔热条传热系数和节能效果

四、国产隔热条与进口隔热条的比较

国产瑞博尼龙隔热条在性能指标上大幅度的超了《铝合金建筑型材隔热型材》GB/T5237.6标准、PREN1402欧标及AAMAT505-98美标。价格可比进口便宜。附中国国家检验报告。

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

(摘录)

主检:审核:批准:

五、认真贯彻《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007

年10月1日实施)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建筑“四节”工作,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技术水平,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范的相关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实际情况,突出了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是一部涉及多专业,以达到建筑节能要求为目标的施工验收规范。

本规范共分15章及3个附录,内容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本规范中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六、幕墙节能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透明和非透明的各类建筑幕墙的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6.1.2 附着于主体结构上的隔汽层、保温层应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幕墙节能分项工程验收。

6.1.3 当幕墙节能工程采用隔热型材时,隔热型材生产长家应提供型材所使用的隔热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性能试验报告。

6.1.4幕墙节能工程施工中应对下列部位或项目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象资料:

1 被封闭的保温材料厚度和保温材料的固定;

2 幕墙周边与墙体的接缝处保温材料的填充;

3 构造缝、结构缝;

4 隔汽层;

5 热桥部位、断热节点;

6 单元式幕墙板块间的接缝构造;

7 冷凝水收集和排放构造;

8 幕墙的通风换气装置。

6.1.5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在安装工程中应采取防潮、防水等保护措施。

6.1.6 幕墙节能工程检验批划分,可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执行。

6.2 主控项目

6.2.1 用于幕墙节能工程的材料。构件等,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3个试样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6.2.2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幕墙玻璃的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投射比、中空玻璃露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核查。

6.2.3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构件等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2 幕墙玻璃:可见光投射比、传热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3 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检验方法:进场时抽样复验,验收时核查复验报告。

检验数量:同一厂家的同一种产品抽样不少于一组。

6.2.4 幕墙的气密性能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当幕墙面积大于3000㎡或建筑外墙面积50%时,应现场抽取材料和配件,在检测试验室安装制作试件进行气密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

密封条应镶嵌牢固、位置正确、对接严密。单元幕墙板块之间的密封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启扇应关闭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及启闭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幕墙气密性能检测报告、见证记录。

气密性能检测试件应包括幕墙的典型单元、典型拼缝、典型可开启部分。试件应按照幕墙工程施工图纸进行设计。试件设计应经建筑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同意并确认。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核查全部质量证明文件和性能检测报告。现场观察及启闭检查按检验批抽查30%,并不少于5件(处)。气密性能检测应对

于一个单位工程中面积超过1000㎡的每一种幕墙均抽取一个试件进行检测。

6.2.5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且不得松脱。

检验方法:对保温板或保温层采取针插法或剖开法,尺量厚度;手扳检查。

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

6.2.6遮阳设施的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应牢固。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手扳检查。

检查数量:检查全数的10%,并不少于5处;牢固程度全数检查。

6.2.7 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断热节点的连接应牢固。

检验方法:对照幕墙节能设计文件,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

6.2.8 幕墙隔汽层应完整、严密、位置正确,穿透隔汽层处的节点构造应采取密封措施。

检验方法:通水试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按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处。

6.3 一般项目

6.3.1 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中空玻璃的均压管压应密封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件(处)。

6.3.2 单元式幕墙板块组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密封条:规格正确,长度无负偏差,接缝的搭接符合设计要求;

2保温材料:固定牢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隔气层:密封完整、严密:

4冷宁水排水系统通畅,无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手扳检查;尺量;通水试验。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件(处)。

6.3.3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接缝处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并应采用耐候密封胶密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5件(处)。

6.3.4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保温或密封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文件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件(处)。

6.3.5活动遮阳设施的调节机构应灵活,并应能调节到位。

检验方法:现场调节试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并不少于10件(处)。

七、门窗节能工程

7.1一般规定

7.1.1本章适用于建筑外门窗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包括金属门窗、塑料门窗、木质门窗、各种复合门窗、特门窗、天窗以及门窗玻璃安装等节能工程。

7.1.2建筑门窗进场后,应对其外观、品种、规格及附件等进行检查验收,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

7.1.3建筑外门窗工程施工中,应对门窗框与墙体接缝处的保温填充做法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必要的图象资料。

7.1.4建筑外门窗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门窗框与门窗玻璃每100樘划分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

2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特种门每50樘划分一个检验批,不足50樘也为一个检验批。

3对于异形或有特殊要求的门窗,检验批的划分应根据其特点和数量,由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7.1.5建筑外门窗工程的检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门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5%,并不少于3樘,不足3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抽查10%,并不少于6樘,不足6樘时应全数检查。

2特种门每个检验批应抽查50%,并不少于10樘,不足10樘时应全数检查。

7.2主控项目

7.2.1建筑外门窗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6.1.5条执行;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7.2.2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文件和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3建筑外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地区类别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检,复检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严寒、寒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数和中空玻璃露点;

2夏热东冷地区:气密性、、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件)。

7.2.4建筑门窗采用的玻璃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6.1.5条执行。

7.2.5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副框的隔断热桥措施应与门窗框的隔断热桥措施相当。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对照产品设计图纸,剖开或拆开检查。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1樘。金属副框的隔断热桥措施按检验批抽查30%。

7.2.6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外窗,应对其气密性能做现场实体检验,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现场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

7.2.7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的间隙应采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饱满,并使用密封胶密封;外门窗框与副框之间的缝隙应使用密封胶密封。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8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保温、密封等节能措施。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9外窗遮阳设施的性能、尺寸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遮阳设施的安装应位置正确、牢固,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文件;观察、尺量、手扳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6.1.5条执行;安装牢固程度全数检查。

7.2.10特种门的性能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标准要求;特种门安装中的节能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2.11天窗安装的位置、坡度应正确,封闭严密,嵌缝处不得渗漏。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淋水检查。

检查数量:按本规范第6.1.5条执行。

7.3一般项目

7.3.1门窗扇密封条和玻璃镶嵌的密封条,其物理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密封条安装位置正确,镶嵌牢固,不得脱槽,街头处不得开裂。关闭门窗时密封条应接触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3.2门窗镀(贴)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中空玻璃的均压管应密封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3.3外门窗遮阳设施调节应灵活,能调节到位。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分部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表

设计概论思考题

思考题 1.设计学怎样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2.设计史,设计理论与涉及批评对于设计实践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4从历史与社会角度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5设计与科学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改) 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空前的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遗传学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着新的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 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的甚至惊人的突变速度发展,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艺术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技术的洗礼。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在现代设计运动中有一部分人是服从现代设计的规则的。而在同时期还有部分人并不愿意完全的服从这一当前比较流行的规则。服从规则的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构成派,斯堪的那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还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和制作展示出了复杂和多变性,但是他们其中始终有着共同的联系。例如,荷兰艺术和设计运动中的风格派,提倡严格的审美观,在创作中使用原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按照几何的式样。此次运动中法国和意大利也有杰出的代表。意大利未来派把自己和左翼法西斯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要利用工业文化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国家。法国勒.柯布西埃的建筑设计艺术也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正交实验设计原理--

正交实验设计 1.概述 任何生产部门,任何科学实验工作,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都必须恰当地安排实验工作,力求通过次数不多的实验认识所研究课题的基本规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例如为拟定一个正确而简便的分析方法,必然要研究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效果的种种条件,诸如试剂浓度和用量、溶液酸度、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组分的干扰等等。同时,对于影响分析效果的每一种条件,还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范围。在这里,我们把受到条件影响的反系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方法的效果等叫做指标;把试验中要研究的条件叫做因素;把每种条件在试验范围内的取值(或选取的试验点)叫做该条件的水平。这就是说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包括多种因素,各种因素又有不同的水平,每种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各自的影响,也可能彼此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综合的效果。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用于安排多因素实验并考察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科学设计方法。它始于1942年,之后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科学设计方法是应用一套已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工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多种因素的实验设计,便于同时考查多种因素各种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即选出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成比较合适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所考查的因素和水平而言,可视为最佳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判断那些因素只起单独的作用,那些因素除自身的单独作用外,它们之间还产生综合的效果。数理统计上的实验设计还能给出误差的估计。 2. 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2.1 全面试验法 正交设计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选择这些影响因素的试验点,进而拟出实验方案,之后按所拟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评估。必要时再拟出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使实验工作更趋完善,所得结果也更为可靠。 如在研究某一显色反应时,为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酸度和显色完全的时间,可作如下的试验安排。 首先确定上述三因素的实验范围: 显色温度:25——35℃(温度以A表示) 酸浓度:0.4——0.6mol/L (酸浓度以B表示) 显色时间:10——30 min (时间以C表示) 其次确定每种因素在上述实验范围内各取的水平数(如各取三个水平)。 因素A的三个水平分别以A1,A2,A3表示; 因素B的三个水平分别以B1,B2,B3表示; 因素C的三个水平分别以C1,C2,C3表示; 然后将显色试验的因素、水平列为下表。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解读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 一、六西格玛试验设计概述 在六西格玛改进阶段经常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正交DOE方法合理经济地寻求设 计优化方案,以确定显著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在过程开发方面可以实现提 高产量,减少波动,缩短开发时间以及降低总成本。 一家专门作西装裤的服装公司,想要比较四种不同布料:麻纱、棉质、丝质和毛 料做出来的西装裤,哪一种布料的西装裤最耐穿?于是,每种布料做10条西装裤,提供给40位志愿试穿的人各穿6个月,试穿期间每周4天,然后再拿回来比较裤子破损的 情形。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同一种布料作的裤子,给不同人试穿,其破损的程度 都不尽相同,何况不同种布料作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分辨哪些破损是由于人为的 因素?哪些是因为布料本身的耐磨?还是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类比较试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如几种不同的感冒药,哪个疗效最佳?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哪种教学效果最好?通常每作完一次试验,都会有一些数据,这些数 据经过分析后会得到一些结论,如在六西格玛管理中,通过界定、测量和分析阶段我 们已经收集了一定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作了一定的考察,发现了一些对响应变量(指标有重要影响的少量因子。那么这些结论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我们是否可以放心 的引用它?这类试验,若事前没有经过周详的考虑与设计,即使作完试验,所得的结果 可能与事实有极大的偏差。分析试验设计的目的需要包含下列几点: ①确定潜在的少数变量x是否对响应变量y有影响; ②确定这些有影响的变量x值在什么范围内使响应变量y几乎围绕目标值波动; ③确定x的值以改变响应变量分布的均值,并减少其波动;

④确定具有影响的x值使其不可控变量的影响最小,即使响应变量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稳健的。 试验设计的方法于20年代由英国学者R. A. Fisher所创,他开发出并首次应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作为试验设计中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其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张方差分析表表示。试验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方法用方差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中,所用到因子、水平、指标等概念与方差分析中概念相同,不再重复。 二、6 Sigma试验设计的思路 试验设计是一个试验策划的过程,通过试验,能收集到合适的数据。希望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必要的技术信息,而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如果我们希望从数据中得到有用的结论,则试验设计的统计方法是必要的。因此,任何试验设计方法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试验设计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统计分析方法依赖于所采用的设计方案。 ①试验问题的提出 明确的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所要解决隐含问题的现象。 ②对目前状况的理解 为试验问题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历史数据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理解现在的状况,可以从文献或者涉及的各个方面收集信息,如工程、质量保证、制造、市场、操作人员等等。 ③响应变量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响应变量,还要考虑响应变量是如何度量的,这种度量的精度应得到保证。 ④因子及其水平的选择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版)

地产集团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 一、总则 编制目的: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时间:2015年4月 主编单位: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A)的要求统 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及女儿墙、 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的钢筋(G)和混凝土(V))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即钢筋用量指标=G/M(kg/m2),混凝土用量指标=V/M(m3/m2)。 2.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 3.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中海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 第一章总则 1. 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现发布《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项目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指标均不得大于本标准的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详附表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 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规划设计部和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地区公司。 3. 本标准由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管理和 条文解释。 第二章制定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 第三章限额指标 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1。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2。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3。 4.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4。 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5。 6. 适用于第1条的地区公司为:南宁公司、桂林公司、赣州公 司;适用于第2条的地区公司为:合肥公司、吉林公司;适用于第3条的地区公司为:呼和浩特公司;适用于第4条的地区公司为:银川公司;适用于第5条的地区公司为:兰州公司。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 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 报设计中心备案。 【实施日期】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1. 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1. 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1. 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 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 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 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试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45120202 白合兵 45120203 田大越 45120212 永勉

2.1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 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 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 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 i 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薪酬结构设计及相关因素指标

薪酬结构设计及相关因素指标 什么是薪酬结构? 1 、同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或技能的工薪水平的排列形式。 薪资带:banding, 薪资宽带:broadbanding.此来源于广播术语。组织不再希望员工是“单一频率”,而是希望他们能覆盖宽频率。 薪资政策线(wage curve): 薪级(pay grade):10-15居多,扁平化的为10-12. 带宽、薪资全距或区间(salary range):同一职等Z=max-min的值。 职等间是否重迭(overlap):原因:避免各职等差距过大,年资久职位低者得到公平对待。 2、内部一致性:与工作分析、绩效考核、培训发展、人员需要、公司需求相一致,并不是孤立的。强调的是薪酬结构的重要性。实现:支持工作流程,内部公平,促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一致。 3、薪酬结构的建立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绘制市场政策线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绘制公司政策线 把类似职位归为同一等级,把工作划分为不同的薪酬等级(职位评价点数);确定每一等级的浮动范围。 各相关因素的关系分析: 1、pay grade: 将价值相同或相近的归类,就对公司职位价值划分出一系列区间。 TIPS:组织规模、职位数量来确定how many grades,一般而言是成正比的。 管理与文化倾向。 行业特点:智力与能力密集型,一般依靠团队协作。 工作特点:创造性、灵活性、技术性较高的职等相对较少。 2、salary range: TIPS:管理与文化的倾向:差异大,range大。 职位高低:职位越高,空间越小,range 需要越大,通过差异来激励他们。 期望的人员分布:如果希望某一层级人员在此待的时间较长,需要拉长range 来激 励他们待在原地。 如何确定薪酬区间呢? 薪酬变动区间z=max-min 确定薪酬区间的中位值(市场工资率)m=(max+min)/2 薪资变动比率r=(max-min)/min 决定上下限。min=m/(1+r/2) max=min+r*min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

(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常用管桩参数取值表: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试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白合兵 田大越 刘永勉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 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

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 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 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 i 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试验设计》概述详解

《试验设计方法》要点概述 弟一章 试验设计简介 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试验设计就是以概率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经济的、科学地制定试验案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一个好的试验设计方案除了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外,还要有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其基本原则是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和区组原则, 试验设计的意义在于 (1)科学合理的试验可以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多因素、多水平尤其有效 (2)在众多因素指标中可以分清影响因素主次、强弱 (3)可以分析交互作用的大小 (4)可以分析试验误差影响的大小 (5)可以快速找到较优设计参数与生产工艺条件 常见的试验设计有回归设计、正交设计、参数设计、均匀设计、响应曲面设计、混料设计、饱和设计与超饱和设计及全因子试验设计 第二、试验设计的历史沿革 试验设计的起因由英国统计学学家费歇耳在进行农业田间试验时,发现环境条件难于控制而随机差不可视,从而对试验方案作出合理安排,使试验数据有合适的数学模型以减经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试验精度与可靠性而提出。1923年,他与肯齐合作第一次发表了试验设计的实例与设计基本思想。1935年出版名著《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由此诞生。 试验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方差分析、正交试验设计、信噪比设计与产品三次设计、电脑仿真 详细历史详见P4-6 第三、试验设计的常用术语与统计模型 1、常用术语: 因素 水平 响应 随机误差 2、常见统计模型 统计试验设计的诸方法之所以精确高效,其主要原因是它们是在特定的数学模型下达到最优的方法。常见的统计模型有 (1) 方差分析模型 ()()()?? ? ??====+=相互独立未知ij ij ij ij i ij D E n j r i y εσεεεμ2,0,...3,2,1,,...,3,2,1, 原假设:r μμμ===...21,备择假设:不全相等r 、、 、μμμ (21)

结构设计中的七个重要参数

1、轴压比 轴压比主要是控制结构的延性,具体要求见抗规6.3.6和6.4.5,高规6.4.2和7.2.14。 轴压比过大则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此时应加大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轴压比过小,则结构的经济性不好,此时应减小截面面积。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02周期比 周期比控制的是结构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相对关系,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一句话,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承载布置合理,具体要求见高规 4.3.5。刚度越大,周期越小。 抗侧力构件对结构扭转刚度的贡献与其距结构刚心的距离成正比,意思是结构外围的抗侧力构件对结构的扭转刚度贡献最大。 结构的第一、第二振型宜为平动,扭转周期宜出现在第三振型及以后。 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 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沿两个主轴适当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或沿两个主轴适当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 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应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或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周期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墙、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小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03、位移比/位移角 位移比是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下,端部最大位移(层间位移)与两端位移(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位移比的大小反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同周期比的概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

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2.4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各阶段(包括前期方案阶段)须提交我司提供的《技术评审表》的答复意见(在评审表内填写并由结构审核人签名)。 2.5项目结构初步设计前,设计单位结构负责人针对各单体结构设计做统一技术及绘图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