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关于怎样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

一、关于找煤

(一)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聚煤坳陷是一定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变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对聚煤坳陷的展布和沉积作用起到重要影响。煤炭作为一种沉积型的能源矿产,保存在含煤岩系中,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组合,通常总是保存在各类构造盆地中,所以,谈找煤就不能不谈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全国大地构造分区方案,四川省大地构造分为上扬子陆块区、西藏-三江造山带、秦祁昆岭造山系三大Ⅰ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古陆地、巴颜喀拉地块、等四个Ⅱ级单元;四川前陆盆地、龙门山前陆逆冲带等12个Ⅲ级单元;川中陆内坳陷盆地、龙泉山前缘隆起带等19个Ⅳ级单元,四川省晚二叠世龙潭组、晚三叠世小塘子组、大荞地组等主要的含煤地层无不保存在这些不同级别(序次)的构造单元中。因此找煤工作离不开对大地构造位臵、区域构造格局以及大地分区、地质背景的认识和对含煤地层的研究。可以说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是找煤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

煤炭是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而来的矿产,因此它的形成、演变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在地史上,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演变,有其发生、发展和盛衰变化

的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与地史上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古构造往往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主导因素。含煤建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含煤性和富煤带位臵以及各聚煤盆地间的组合规律、排列形式都和构造体系有密切关系。就我们甘肃省而言,构造体系控制聚煤盆地、含煤地层、富煤带展布的例子很多,从东部的大型内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到西部的潮水盆地(当然,中间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聚煤盆地)无不受到它们所处在的构造体系的控制,所以地质构造背景一直是找煤工作分析研究的重点。甘肃省煤田地质工作多年来找煤实践发现的陇东煤田、华亭煤田、安口-新窑煤田、靖远煤田、窑街煤田、红沙岗煤田、西大窑煤田、平山湖煤田等等主要的煤田,无一不在它们所处各类聚煤盆地中。大到东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小到毛藏-旦马盆地,尽管形成的时间、条件和规模不同(一个是在地块背景上形成大型内陆盆地,另一个是小型的山间断陷盆地),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盆地。可见,找煤工作首先要分析、研究区域构造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发现那些可能赋存有含煤地层的构造盆地。

如前所述,煤炭是一种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形成的矿产,它的形成、赋存、变质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与聚煤盆地所处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海水(湖水)的进退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通过对地球上各地质时代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物和煤炭资源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发现,古生物的出现、鼎盛、衰亡以及海水(湖水)的进退具有一种周期性、规律性。煤炭资源的形成、聚集、赋存总是与这种周期性、规律性有关,这就是所谓

聚煤规律的研究。聚煤规律的研究是煤田地质学领域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对聚煤规律的研究要达到正确认识各种含煤建造形成过程和条件,查明含煤建造形成的时间和空间位臵,正确了解含煤建造的分布和煤层赋存规律从而达到找煤的目的。归纳一下前面所讲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找煤的过程概括为:首先要有赋存沉积岩系的盆地(地质构造),其次是在盆地中找到含煤地层,再通过聚煤规律的研究在聚煤盆地中发现富煤带,从而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煤炭资源。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含煤地层与确定含煤构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不可机械的认为一定是要先搞清地质构造再去寻找含煤地层。希望大家要科学的、客观的理解和领会这个意思,下面介绍一个我们省找煤的实例供参考:

华亭煤田是上个世纪甘肃省发现并开发规模最大的煤田。相传在明朝初年就有小煤窑在华亭县砚峡一带采煤,但是地下到底有多少煤炭资源是不清楚的。二十世纪初袁复礼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调查了华亭煤田北部的策底街,第一次提到策底剖面。1943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西北分所的毕庆昌等人在策底街采集到大量植物化石,认为含煤地层时代属侏罗纪。随后何春荪等人在砚峡调查后,第一次提出了下侏罗统“华亭煤系”,“砚峡寺煤田”的名称。早期的调查仅局限在策底和砚峡两个孤立的“点”上。1956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煤田地质勘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7年西北煤炭地质局134的地质人员通过华亭实地调查,发现策底和砚峡含煤地层的产状都是向西南倾斜,它们很可能是一个向斜的同一翼。后来又在华亭县城西南的药王洞、县城东南的老鸦沟一带找到侏罗纪的

植物化石,并且测量到该区地层产状向北东倾斜,从而得出华亭煤田是一个南北两端扬起封闭的向斜构造,含煤地层的时代应属于早-中侏罗世,华亭煤田赋存有工业价值的煤炭储量的认识。并从此拉开了华亭煤田的勘查、开发序幕。经过几代地质人几十年的辛勤劳动,探明了华亭煤田煤炭资源储量约19亿吨。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年产近1000万吨的大型煤炭基地。

金属矿产找矿常强调找矿标志,对于煤炭资源来说,是否可以认为:煤炭的找矿标志一是有储煤构造、二要有含煤地层,在可能赋存有含煤地层的各类“盆地”中找煤,是主要方向。找到了含煤地层,就有可能找到煤炭资源。因此,有必要在此介绍我省的主要含煤地层。

我们甘肃省主要的含煤地层,按地质时代由新到老有:

1、下白垩统

东河群(K1dn)化垭组(K1h):见于陇南市成县化垭煤田;

老树窝群第二岩组(K1ls b):见于北山区肃北自治县吐路—驮马滩。

2、中侏罗统是我省最主要的含煤地层,其中:

延安组(J2y):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层区的陇东地区,(华亭煤田、安口-新窑煤田、砂井子煤田和目前正在加快勘查、开发的陇东煤田的含煤地层就是它。)

龙凤山组(J2l):分布于靖远煤田;

窑街组(J2y):分布于兰州窑街——天祝炭山岭一带;

阿干镇组(J2a):见于兰州阿干镇;

中间沟组(J2z):分布于北祁连区河西走廊一带;

青土井群下岩组(J2qn a):分布于阿拉善区的潮水盆地(红砂岗煤田、西大窑煤田、平山湖煤田等的含煤地层);

沙婆泉群下岩组(J2zh a):分布于北山区;

木里组(J2m):分布于阿克塞自治县南部;

龙家沟群中岩组(J2ln b)或西坡组(J2x):分布于西秦岭区。

3、下侏罗统

大西沟组(J1d):见于兰州阿干镇、水岔沟;

芨芨沟群(J1jj):分布于阿拉善区的潮水盆地。

4、上三叠统(在我省比较少见)

南营儿群(T3nn):分布于天祝—景泰一带。

5、下二叠统

山西组(P1s):见于平凉安国——峡门、景泰红水煤田、山丹煤田等地。

6、石炭系

太原组(C3t):分布于北祁连一走廊区。在环县西部石板沟一带也可能有分布;

中统羊虎沟组(C2y)、红土洼组(C2h):分布于北祁连一走廊区的东部。

(二)、煤炭资源勘查常用的工作方法

理清了找煤的思路以后,就要有的放矢地选用勘查工作方法。煤炭资源勘查方法的选择通常与勘查阶段有关。在一个找煤新区,特别是暴露式的煤田基本上发现完了、重点是开展对全掩盖地区找煤的今天,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尤其重要。按照煤田地质勘查阶段划分

和习惯,找煤要建立在煤炭资源预测的基础上。上个世纪,我国先后进行过三次煤田预测。据我所知,目前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相当于第四次煤炭资源预测)工作已经由各省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完成了,它既是以往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系统总结,也是今后开展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资料,对找煤是很有帮助的。考虑到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是属于公益性的研究工作,其成果是可以共享的。因此需要找煤的单位可以通过收集资料初步确定找煤目标(靶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想提到的是遥感地质技术和航空地质测量在煤田勘查中应用已久,有许多成功的实例,特别在找煤阶段,遥感技术和航空测量(航片)对发现控煤构造、确定找煤靶区是很有帮助的。最近我国的北斗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和发展时期,预期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卫片解译)于找煤工作将是很普遍、很方便的途迳。通过对遥感卫片的解译,对遥感成果再分析、再认识既可以理清勘查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构造框架)为找煤靶区的选择提供依据,也可以验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

下面主要介绍煤田地质勘查常用到的方法和手段。

1.地质测量(填图)

和地矿系统其他矿种的地质测量方法大同小异。区别主要是根据勘查阶段采用地质测量的比例尺的大小。一般要求是在找煤阶段采用1;50000或1:25000;普查、详查阶段采用1:25000或1:10000;勘探阶段采用1:10000或1:5000的比例尺。为了保证质量,一般要求选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应比地质测量的比例尺大1-2倍,填图范围应

适当大于勘查区范围。在填图之前要对工作区进行全面的踏勘,测制地层剖面,建立地层标准柱状,选择填图单位和标志层。填图的方法包括穿越法和追踪法。《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和《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DZ/T 0175-1997)对观测点的点距、密度和测线长度都有明确的规定。地质测量的成果是地形地质图,它是布臵其它勘查工程的依据,也是地质报告的主要图件之一,同时还是煤炭工业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计、矿井设计的主要图件之一。煤炭勘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首先做好相应比例尺的地质测量工作,勘查阶段愈高,比例尺愈大。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地质测量的精度和地质研究程度;比例尺愈大,要求对工作区的地质工作做得愈细、精度愈高。为了保证其精度,必须按照《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 1:25000 1:10000 1:5000)(DZ/T 0175-1997)中的规定开展工作。

2.坑探工程

包括探槽、探井、峒探等,在煤层埋深比较浅的地区为了揭露地层、地质构造、煤层露头、采集样品等目的而安排施工。具体的施工方法、技术要求与其他矿种基本一样,不在赘述。

3.钻探工程

机械岩芯钻探是当前煤炭资源勘查最常使用的方法。它具有获取的地质资料直接、全面、可靠、准确等优点。是揭露被上覆地层掩盖的煤田深部地下地质情况最主要、最直接的手段。按照施工目的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水源孔、取样孔、井筒检查孔、验证孔等(当然它们通常是一孔多用的综合孔,只是突出其主要的施工目的)。

钻孔施工的工艺、方法、技术要求等,在《煤田钻探规程》(中煤地字〈1991〉第547号)上有相应的规定。所有钻孔均要按照《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T1042-2007)进行验收。当下最重要的是强调严格执行这些规范、标准,以优良的钻孔质量、准确的第一性资料,保证地质成果的质量。需要请有关单位、项目注意的是:由于煤的硬度通常小于它的围岩(顶底板)的硬度,因此钻探煤层、采取煤芯需要专门的取芯工艺和工具,才能保证煤芯采取率,满足煤质测试化验的要求。

这里介绍勘查工程(主要指钻孔)布臵的原则和规定:

勘查工程(钻孔)布臵,要在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地质问题,按照单项分析、综合研究、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统一布臵的原则,尽量做到一孔多用。钻孔原则上应布臵在勘查线上,并且尽量使临近勘查线上的钻孔能够连成剖面,也就是尽量让它们呈网格状。对主要煤层、单斜煤层、褶皱两翼煤层、断层上下盘煤层,要求在剖面上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钻孔控制,以保证获得准确的煤层产状和断层要素。在详查和勘探阶段,应紧密结合井田划分、开发顺序、先期开采地段、先期采区(第一水平)和运输大巷等生产建设需要布臵钻孔。钻孔孔距、是在确定了勘查区的勘查类型和勘查线距后,根据勘查阶段和所要探求的资源量类别确定的。孔距一般是指钻孔所控制的煤层底板点之间的距离,因为施工等原因造成钻孔倾斜的,首先要计算出煤层底板的坐标和标高(根据测斜资料采用计算机软件),以煤层底板点之间的距离度量钻孔间的孔距。确定勘查线距

和孔距,主要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规定,煤炭资源勘查按照勘查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分为地质构造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类;把煤层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四型(每一类、每一型在“规范”上都有具体的标准),根据不同的勘查类型采用不同的勘查工程线距、孔距。

以地质构造中等、煤层较稳定为例:规范要求求取探明程度的资源量(331)线距为250-500m,求取控制程度的资源量(332)线距为500-1000m。而且,勘查线上的孔距小于线距,钻孔原则上不得偏离勘查线等。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有的项目在布臵钻孔时不按照勘查阶段布臵,随意性较大。例如在普查阶段布臵的勘查线距就小于500m,以及勘查线与地层界线、构造线走向不垂直等等。建议在实施找煤、勘查之前认真学习《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钻孔的孔深根据勘查目的确定,对于控煤钻孔,一般在穿过最下面的目的层20m以下终孔,有特殊要求的在设计中规定。找煤阶段的钻孔终孔层位要求穿透含煤地层。

4.地球物理勘查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简称物探,它是根据不同地质体(岩层、煤层)所具有的物理特征(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不同,利用各种仪器来寻找、勘查煤矿床和了解地质构造的一种技术手段。煤田地质最常用到的方法是电法和地震和地球物理测井。下面特别介绍

一下地震:地震是利用人工激发形成的地震波(也称弹性波),在不同地质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主要依据地质体得弹性和密度而变化)的原理,所进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当人工激发(通常采用爆炸)形成的地震波传到地下,遇到不同性质的地质体分界面时,引起反射和折射,人们利用地震仪接收并记录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地质体中的传播速度,通过时深转换计算出地质体(例如煤层)的深度,进而推断出煤层的连续型、煤层厚度变化、无煤区范围、断层的性质参数等等。由于地震方法所获得的煤层反射记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弥补了钻孔之间煤层的特征靠分析推断的缺点,在查明煤层连续性、断距小的断层、无煤带分布范围等地质问题上,具有其他勘查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地震方法获得的地震波记录质量受到地形、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影响,在地质资料解释准确性方面还难免存在一些误差,通常需要钻探验证。于是“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就成为当今煤炭资源勘查采用的主要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钻孔内,不同岩煤层的电性、密度及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测井仪器,测量、记录反映不同物性的曲线,然后对测井曲线进行综合解释,用以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结构,划分并对比煤层,了解煤质、断层、水文、井温以及岩、煤层产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测井是取得钻孔资料的主要手段,要求测井解释的煤层深度、厚度和煤层结构等成果与钻探资料在施工现场对比清楚,如发生矛盾、误差应当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必要时需要参照钻探资料或进行井壁放炮取芯),以保证获取煤层资料的准确。因此,要求在煤炭资源勘查中,对所有的钻孔都必

须进行测井。目前煤田地质勘查测井通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以长源距伽玛伽玛(GGL)、短源距伽玛伽玛(GGS)参数确定地层密度;以自然伽玛(GR)、自然电位参数确定各时代地层界面及地层的泥质含量;以视电阻率(LL3)参数测定各地层的视电阻率值,划分煤层;声波(SV)测井确定岩层力学参数。测井工作依据的规范主要是《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0080-2010),同时按照《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工程质量标准》(MT/1042-2007号)

进行验收评级。

5.采样测试、化验

所谓采样就是在勘查工程中采取煤样、岩样、水样等样品,供测试、化验或试验用。采取煤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煤样的化验和物理试验所获得的资料,确定勘查区煤层的煤质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煤的工艺性能、煤类及其工业用途等。为了保证有效地进行煤质研究,必须保证采样工作的质量。为此,在采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采取的煤样应能如实反映煤层的自然特征。采样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做到样品不受污染、不混入杂质、不人为的把煤层中的某一部分多采或少采。

2)采样地点必须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指样品必须能反映工作区煤质的总体特征,不能在受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局部煤质变化地点进行采样,而作为评价煤质总体特征的依据。例如,不能用在断层带采取的煤层样代表工作区煤质煤样等。

3)样品的重量必须能够满足化验或测试的要求。根据化验或物理试验项目的不同,对煤样重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采样时必须根据

采样方案中规定的化验或试验项目,采取足以满足需要的样品重量。

4)样品的收集、缩制、包装与送验,应视不同样品的特殊要求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例如煤层瓦斯样品要求从钻孔中采取后,一般应在24小时内送验。

5)煤芯煤样测试化验的数量、项目要求,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F(采样及测试工作量)中有具体的规定。我这里特别建议:每个项目在作设计时,作一张各工程、各类样品采集数量和测试项目的明细表,它既是勘查经费预算的依据之一,又是采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旦施工中出现地质变化时,还可以及时调整采样方案。

6)采样的方法及要求:煤芯从钻孔中取出后,按照上下顺序依次放入岩芯箱,并按煤岩学的要求及时分层描述、记录。要求以独立煤层为采样单位,不允许把几个不同的煤层合并采样;一般应采全层煤样,当煤层为厚煤层时,可分层采样,但是每个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米,并尽量使各采样点的分层一致;煤层结构及煤岩类型有显著差异的煤层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采样;煤芯完整时,应剔除10mm以上的夹石,煤芯为碎块状和粉状时,应选出全部可见夹石,所选出的夹石应按岩性分别送检,测定水分、灰分、硫分和比重,对煤矸石还应测试发热量;煤芯样一般不缩分,全部送验,送验重量每米一般不少于0.8kg。详细规定可参照《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87〉煤地字第656号)执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煤田地质勘查中,往往是综合采用上述勘查方法,强调各种勘查方法的有机配合、综合研究。

(三)、煤田地质“三边工作”

煤田地质勘查强调勘查过程中的“三边工作”。所谓“三边工作”就是“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这是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中多年摸索到的一条重要的工作经验。做好“三边”工作,对指导勘查施工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同时为编制地质报告奠定可靠的基础。在“三边”工作中,取准、取全第一性地质资料是基础,地质资料的及时整理与研究是核心,及时调整勘查工程是重点,编制相关基础图表为提交地质报告做好准备是目的。

在基础图表中,勘查区地形地质图、钻孔柱状图、勘查线剖面图、主要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岩层对比图、测量成果表、煤层综合成果表、煤质分析化验成果表等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料。在“三边”中及时做好这些图表,编制地质报告时就不会忙乱。这些图、表的制作,煤田系统本来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例如在详查阶段,一般要求作图的比例尺:地形地质图1:10000,剖面图1:5000或1:2000、等高线距50m,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10000、等线距50m.图上的各类勘查工程、地质内容、界线、应反映的主要内容、线条的粗细等在“标准图例”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项目没有按照规定作图,随意性比较大。特别不能允许的是不按照实际资料,凭分析、想象作图,不按照比例尺作图。鉴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作图的规定和方法了,主要探讨一下煤岩层对比。

煤岩层对比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查非常重要的内容,煤层对比是否可靠,决定地质报告中反映的勘查区地质构造是否真实、估算的煤炭

资源量是否可靠。“规范”要求一般在普查阶段就要详细研究、划分含煤地层,用于求取(333)资源量的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基本可靠;在详查阶段就要划分到“段”(组),求取(332)资源量的主要可采煤层对比可靠;勘探阶段要求求取(331)、(332)资源量的煤层对比可靠。在煤岩层对比中,含煤地层对比是最基础的。通过对各钻孔(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含煤地层资料的详细研究,经过对岩性、岩相、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含煤性、煤岩层组合、煤质、测井曲线反映情况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准确划分含煤地层到段,到“小层序”“小旋回”,为煤层对比打好基础。煤层对比是在含煤地层对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细对比”。煤层对比的认识要以含煤地层对比为依据、反过来又检验含煤地层对的结论是否合理,如此反复多次,还不算完。在用岩煤层对比结论作图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作图中发现的问题(例如地板等高线出现畸变,但排除是地质构造因素等),回过头来检验岩煤层对比是否正确。这是一个考验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工作态度的事,搞专业的人要耐得这份寂寞和枯燥。煤岩层对比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标志层法、岩相、岩性组合特征、煤层特征、煤质特征、层序地层研究、测井曲线特征等。其中,标志层法是用得最多、也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根据标志层分布的范围,可分为区域标性志层和局部的(井田、勘查区等)标志层。它以其特殊的岩性(如颜色、结构、矿石成分、含某种古生物化石等特征)而易于识别。例如:在某晚二叠世煤田的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地层中,有一层代表海侵过程的石灰岩,由于含有多种蜓化石而很好认识,它就是这个区域一个很可靠的标志层。

在陆相地层中,寻找区域性的标志层比较困难,但并不是找不到。关键是要特别重视在勘查施工的现场,加强岩芯鉴定,仔细观察每一块岩芯,总能发现某些具有特征的、与众不同的岩石或矿物。比如,代表某一次火山喷发事件的,厚厚的火山灰落在地面上。很快被海(湖)水淹没后,形成薄薄的一层成分、颜色、硬度都很特殊岩石。虽然厚度不大,但是分布范围很广,而且具有“等时性”,它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志层。问题是由于它厚度小,在岩芯鉴定时,往往就被忽略了。此外,强调鉴定员要注意“面上的”岩芯鉴定工作,多与其他鉴定员沟通、交流。如果只关注自己鉴定的钻孔,不去关心勘查区范围其他钻孔的岩芯情况,也很难发现带共性的标志层。说这些话就是想引起有关人员重视野外工作。假如搞地质的不去野外,当项目负责的不深入现场,就凭别人取回来的那点二手资料,很难相信能够把煤岩层对比清楚,编制出高质量的地质报告来。

关于岩煤层对比,我还想强调一下注重对含煤地层中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如孢粉、介形虫等的发现和鉴定工作。它们往往对确定那些缺少大化石的所谓“哑地层”的时代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要轻易放弃这些方法和专业。

二、关于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估算煤炭资源/储量,首先应弄明白资源/储量的分类。煤炭的资源/储量分类遵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原则。在《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第7.2中规定了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分别叙述了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类资

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的要求和条件。在估算资源储量前,大家要了解、熟悉、掌握这些条件和规定,才能准确划分各类资源储量。

(一)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在煤炭资源勘查中,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等高线法、剖面法、水平切面法、等值线法、统计法等,最简单的是算术平均法,经常用的是地质块段法。

1.算术平均法:它实质是把整个复杂形状的煤层看作一个简单的且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体,计算资源量时,用勘查区内煤层的总面积乘以各见煤点的厚度、视密度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又叫丰度系数法,一般仅在勘查程度很低的阶段如煤炭资源预测(评价)时采用。

2.剖面法(垂直断面法):是在勘查线剖面图的基础上,先计算出各勘查线剖面上的煤层截面积,再按照所划分的块体,计算出各块体煤层体积和资源储量,最后将各块体的资源储量相加求得总资源储量。勘查线剖面的截面积,可用求积仪(或微机软件)求得。各块体体积的求取,根据勘查剖面是否平行,分为平行剖面法、不平行剖面法。(具体的方法,鉴于时间关系不在此详述)。

3.地质块段法(也叫平均倾角法):通常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图或煤层底板立面图上进行。它的实质是根据地质因素将每一层煤划分为一组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块体,然后分别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每一个块体的资源储量,相加求得勘查区该煤层的资源储量,最后把各煤层的资源储量加起来求出整个勘查区全部可采煤层的总资源储量。使用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划分块段,块段划分时需要考虑的地质因素主要有:煤层厚度、煤质特征(或煤类)、煤层倾角、构造形态单元(断层的两盘、褶曲的两翼)、开采技术条件等,特别是要考虑资源储量

的分类(不可跨类别划分块段)。同时,应尽量做到使同一块段内的某一或某些因素非常相近,而不同的块段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块段的边界线常为勘查工程见煤点的连线、勘查线、资源储量类别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可采边界线、断层线(同一盘)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将资源储量与地质因素结合起来,反映出具有不同地质特点的煤层资源量,有利于煤矿设计与开采,适于任何形态和产状的煤层中使用(当煤层倾角小于60°时,采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图;当煤层倾角大于60°时,采用煤层底板立面投影图)。但是,在一个块段内,最好是煤层倾角变化比较均匀,以便计算各块段得平均倾角。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使用的公式为:Q=S*H*Sedα*ARD

在煤层底板立面投影图上估算资源储量的公式为:

Q=S*H*Cosedα*ARD

上述公式中:

Q:块段资源储量

S:块段面积

H:块段煤层平均厚度

Sedα:块段煤层倾角的正割函数

Cosedα: 块段煤层倾角的余割函数

ARD:煤层视密度

(二)、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E,表E.2中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1)煤层厚度,一般地区对于井工开采的煤层,根据不同煤类(主要分炼焦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贫煤、无

烟煤和褐煤四类),按照煤层倾角划分为<25°、25°-45°、>45°三种情况。当煤层倾角<25°时,分别采用大于等于0.7米、0.8米、1.5米;煤层倾角25°-45°时,分别采用大于等于0.6米、0.7米、1.4米;煤层倾角>45°时,分别采用大于等于0.5密、0.6米、1.3米;2)最高灰分(A d)为 40%;3)最高硫分(S t.d)3%;4)最低发热量(Q net.d)长焰煤等烟煤为17.0 MJ/Kg、无烟煤为22.1 MJ/Kg、褐煤为15.7MJ/Kg。此外,《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第17条指出:煤层灰分和发热量指标一般可优先考虑灰分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当灰分指标符合要求时,可不考虑发热量指标;当灰分指标超过规定指标时,以发热量指标为准。同时,“实施指导意见”规定,煤炭资源贫缺地区,煤的厚度指标分别比一般地区降低0.1m;最高灰分对炼焦煤以外的煤类不作具体规定;最低发热量:除炼焦用煤之外的烟煤和无烟煤为12.5 MJ/Kg,褐煤为10.5 MJ/Kg;最高硫分为3%。

(详见《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中的相关内容。)

(三)、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1. 块段面积(S):以前常采用求积求取,现在都是用微机软自动读取。

2.块段倾角(α):以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距与水平距离的正切反三角函数求取。同一块段的倾角,一般要取三次以上读数的平均值。

3.块段煤层厚度(H):以块段内(及相邻)见煤点煤层厚度的平均值作为估算厚度。当块段内出现可采边界时,视可采边界线的权数确定采用最低可采厚度的个数。

4.煤层视密度(ARD):采用所有钻孔中,该煤层煤芯样视密度测

试值的算术平均值。

每个见煤点煤层厚度的采用原则和办法:“规范”8.4款,“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确定办法”三条具体的规定为:

8.4.1煤层中单层厚度小于0.05m的夹矸,可与煤分层合并计算采用厚度,但是并入夹矸后全层的灰分(或发热量)、硫分应符合估算指标的规定。

8,4,2煤层中夹矸厚度等于或大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时,煤分层应分别视为独立煤层,分别估算(或不估算)资源储量;夹矸厚度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层厚度均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可将上下煤分层厚度相加。作为采用厚度。

8.4.3结构复杂煤层和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的复煤层,当夹矸的总厚度不大于煤分层总厚度的1/2时,以各煤分层的总厚度作为采用厚度;当夹矸的总厚度大于煤分层的总厚度的1/2时,按8.4.1条和8.4.2条规定处理。

“实施指导意见”第23条,也对上述三条作出了补充和解释。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上述原则逐孔、逐层煤仔细确定每一个采用厚度。应在煤层综合成果表中确定后,以该表中的数据为基础,与每张图件中的同一类数据校核一致。

5.可采边界的确定分两种情况:

1)一个钻孔煤层厚度可采,另一个钻孔煤层厚度不可采,用插入法在两个钻孔中间插入可采点。

2)一个钻孔煤层厚度可采,另一个钻孔煤层为零。先在两个钻孔间距的1/2处,插入零点边界,再由零点与可采钻孔之间用插入法插入可采边界。把各可采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可采边界

线。

(四)资源储量估算的步骤

1. 收集资源储量估算需要的所有资料,逐项审查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做好估算的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制作好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空表等。

2. 按规定、要求,作好煤层底板等高线平面投影图(或立面投影图)(以下以平面投影图为例叙述)。认真检查底板等高线图上的各类地质内容是否准确、齐全,例如各钻孔煤层底板坐标、标高、煤层厚度、断层展布和要素、无煤带分布范围、可采边界线等。

3.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各勘查工程点(钻孔)资料、钻孔间距(控制程度)、构造(褶曲、断层)展布情况、煤层底板等高线分布特征、煤层厚度变化情况、煤质变化情况、工程质量等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在划分块段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储量的控制程度(类别),高级别的资源储量应连片分布,避免出现“孤岛”;同一块段不能跨构造线,如褶曲两翼、断层两盘;在有断层通过的(331)、(332)等类别较高的资源分布区,断层带两盘应各划出30-50m为推断的资源量(333);质量不合格的钻孔不能参与高级别的资源储量估算;煤质(灰分、硫分)超标区,用插入法提前圈定范围单独估算等等因素。按照上述方法,划分块段时出现的少量零星“三角块”按照同水平优先的原则并入相邻块段。划分资源储量类别,原则上是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煤层底板等高线或主要构造线为界。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8.2条对“控制程度”的解释是:“指在相应密度的勘查工程见煤点连线以内和连线之外以本种基本线距(钻孔间距)的1/2--1/4的距离所划定的全部范围”。按照上述解释,

(地质报告)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块段划分原则

关于煤炭资源/储量类型划分和资 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的规定说明针对公司各矿井生产地质报告修编中资源/储量块段类型划分和块段圈定遇到的问题,公司地质测量部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对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和块段圈定做出具体规定如下。 一、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总原则依据矿井地质条件和勘查程度确定) (一)矿井地质条件以构造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750m×7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500m×1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3000m×3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500m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二类矿井: 1.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3.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100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三类矿井: 1.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结合必要的煤巷加以查明)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钻孔间距符合本网度规定的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122b类型外推250米范围内煤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四类矿井: 1.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50m×250m范围(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122b类; 3.勘探网度500m×500m范围内资源/储量类型确定为333类; 五类矿井:资源/储量类型定为333类; (二)矿井地质条件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各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如下: 一类矿井: 1.勘探网度1000m×1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井工巷道圈定范围内的煤量类型确定为111b类; 2.勘探网度2000m×2000m范围内资源/储量或实见煤巷与外围

矿业权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指导意见

矿业权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指导意见 (CMVS 30300-2008) 1总则 1.1为规范利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矿山设计文件,指导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合理确定评估利用可采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范和《矿业权评估技术基本准则》,制定本指导意见。 1.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收益途径和市场途径评估方法中涉及固体矿产评估利用可采储量的估算。 收益途径和市场途径评估方法中涉及石油、天然气、矿泉水及地热等评估利用可采储量,应根据相应规范,参考本指导意见估算。 2定义 为本指导意见的需要,使用下列定义: (1)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指具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编制的矿产勘查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等。 (2)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是指评估对象范围内评估计算时点的保有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评估计算时点一般为评估基准日,管理部门有特别规定及评估业务特殊要求等,可与评估基准日不同。 (3)可信度系数,是在估算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时,将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中资源量折算为评估利用资源储量的系数。 (4)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是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中的经济基础储量与资源量经可信度系数调整后的资源储量之和。 (5)评估利用可采储量,是指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扣除各种损失后可采出的储量。 3指导意见 3.1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应收集能满足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估算需要的、最近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3.2核查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评估对象范围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可以依据相关规范进行调整或依据委托方提供的补充说明确定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

3.3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应根据不同的矿业权评估目的及相关规定,判断所收集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是否应经评审或评审、备案(认定),谨慎引用未经评审或评审、备案(认定)的资源储量报告。 3.4生产矿山采矿权评估,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按不同方式确定。 (1)评估基准日在储量核实基准日之后: 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储量核实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 -储量核实基准日至评估基准日的动用资源储量 +储量核实基准日至评估基准日的生产勘探净增资源储量(2)评估计算时点在储量核实基准日之前: 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储量核实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 +储量核实基准日至评估计算时点的动用资源储量(3)延续登记采矿权价款评估,评估基准日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后,应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末时点的保有资源储量参与计算。 3.5生产矿山采矿权评估,动用资源储量按下列方式确定。 动用资源储量=采出矿石量X(1-矿石贫化率)+采矿损失量 =采出矿石量X(1-矿石贫化率)你矿回采率 式中:煤矿采矿回采率指采区回采率;煤矿及无需考虑废石混入的非金属矿不计矿石贫化率。 (1)对管理规范、生产报表齐全的矿山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证明的,可根据其报表或证明列明的动用资源期间的实际采出矿石量、矿石贫化率、采矿回采率和采矿损失量计算; (2)对管理不规范、生产报表不齐全的的矿山,可根据其实际采出量或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规模以及矿山设计文件或相关规范规定的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估算。 3.6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按下列方式确定。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E(参与评估的经济基础储量+资源量X相应类型可信度系数) 对于金属矿产,应针对矿石量和金属量同时采用可信度系数折算,同类型资源量折算前后其矿石品位保持不变。 (1)参与评估的保有资源储量中的经济基础储量应直接作为评估利用资源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 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 的体积和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壹、概述 (壹)矿井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井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井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煤矿,应说明煤矿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政策性文件,依据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名称、文号、颁发单位。基础性资料,资料的名称、编制单位、时间、批准单位、文号、时间等,如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扩层、扩界矿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如矿井地质地形图、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等。 二、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壹)煤炭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煤炭市场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煤炭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现状。 2、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煤炭资源概况 (壹)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或矿区目前开发情况)。 2、矿区煤炭资源概况。 3、该设计和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附矿区内各矿井范围关系插图) (二)矿井的资源概况 1、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煤质) 3、水文地质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地温、地压、冲击地压等) 5、矿井资源储量概况(包括资源储量依据的资料、文件,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业指标、估算各种参数、估算结果)。 6、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国体矿产资源储量各估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1储量估算方法的定义: 估算方法:是指矿产资源埋藏量估算过程中,各种参数及其资源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软件的统称。由于矿产资源赋存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研究适合的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划分为三大大类:第一类是固体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煤:第二类是石油天然气、天然气、煤层气资源;第三类是地下水资源。 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放法的主要种类: (1)传统方法,据计算单元划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断面法和块段法两种。 断面法进一步分为:平行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垂直断面法,有分为勘探线剖面法和先储量计算法。 块段法:依据块段划分依据的不同,分为: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法、最近地区法、三角形法。等值线法、等高线法等。 地质断块法,是勘探阶段计算资源储量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某个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矿石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的不同,并根据勘查工程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各块段,分别计算资源储量并累加。这类方法,通常用于勘查工程分布比较均匀、勘查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以钻探为主)、勘查工程没有严格按照勘探线布置的矿区

的资源储量计算。 地质块段发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还可分为垂直纵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倾斜投影法。垂直纵投影法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水平投影法适用于产状平缓的矿体;倾斜投影法通常选择矿体倾斜面为其投影方向,理论上讲,适用中等倾斜矿体,但因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一般不常应用。 (2)克立格法 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质学家克里格创立的,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目前西方国家在矿业筹资、股票上市、矿业权交易过程中,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矿产资源,估计矿产资源储量。地质统计学方法,是一套方法传统。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主要有:二维及三维普通克里格法,二维对数正态泛克立格法、二维指示克立格法、二维及三维协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维泛克立格法。 (3)SD法(最佳结构曲线断面积分储量计算法) SD法是在原国家科委和地矿部支持下,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以断面结构为核心,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利用Spline函数和动态分维几何为工具,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其最具特色的内容是根据SD精度法所确定的SD审定法基础,从定量角度定义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精度。

李训华:关于如何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关于怎样找煤及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点滴体会 李训华 一、关于找煤 (一)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 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大大小小的聚煤坳陷是一定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构造体系的发生和演变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对聚煤坳陷的展布和沉积作用起到重要影响。煤炭作为一种沉积型的能源矿产,保存在含煤岩系中,含煤岩系是一套含有煤层并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岩组合,通常总是保存在各类构造盆地中,所以,谈找煤就不能不谈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全国大地构造分区方案,四川省大地构造分为上扬子陆块区、西藏-三江造山带、秦祁昆岭造山系三大Ⅰ级构造单元;上扬子古陆地、巴颜喀拉地块、等四个Ⅱ级单元;四川前陆盆地、龙门山前陆逆冲带等12个Ⅲ级单元;川中陆内坳陷盆地、龙泉山前缘隆起带等19个Ⅳ级单元,四川省晚二叠世龙潭组、晚三叠世小塘子组、大荞地组等主要的含煤地层无不保存在这些不同级别(序次)的构造单元中。因此找煤工作离不开对大地构造位臵、区域构造格局以及大地分区、地质背景的认识和对含煤地层的研究。可以说聚煤盆地和含煤地层是找煤工作的两个基本要素。 煤炭是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而来的矿产,因此它的形成、演变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在地史上,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演变,有其发生、发展和盛衰变化

的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与地史上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古构造往往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主导因素。含煤建造的岩性、岩相变化,含煤性和富煤带位臵以及各聚煤盆地间的组合规律、排列形式都和构造体系有密切关系。就我们甘肃省而言,构造体系控制聚煤盆地、含煤地层、富煤带展布的例子很多,从东部的大型内陆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到西部的潮水盆地(当然,中间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聚煤盆地)无不受到它们所处在的构造体系的控制,所以地质构造背景一直是找煤工作分析研究的重点。甘肃省煤田地质工作多年来找煤实践发现的陇东煤田、华亭煤田、安口-新窑煤田、靖远煤田、窑街煤田、红沙岗煤田、西大窑煤田、平山湖煤田等等主要的煤田,无一不在它们所处各类聚煤盆地中。大到东部的鄂尔多斯盆地,小到毛藏-旦马盆地,尽管形成的时间、条件和规模不同(一个是在地块背景上形成大型内陆盆地,另一个是小型的山间断陷盆地),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谓——盆地。可见,找煤工作首先要分析、研究区域构造体系。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发现那些可能赋存有含煤地层的构造盆地。 如前所述,煤炭是一种由古生物(主要是古植物)演变形成的矿产,它的形成、赋存、变质必然与地球上古生物物种的出现、鼎盛、衰亡联系在一起,与聚煤盆地所处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海水(湖水)的进退等因素密切相关。人们通过对地球上各地质时代的古气候、古地理、古生物和煤炭资源关系的认识和研究发现,古生物的出现、鼎盛、衰亡以及海水(湖水)的进退具有一种周期性、规律性。煤炭资源的形成、聚集、赋存总是与这种周期性、规律性有关,这就是所谓

资源储量估算章节

5.4.4、资源储量估算 5.4.4.1、工业指标及勘探类型 1、工业指标 (1)边界品位 (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3)最小可采厚度 (4)夹石剔除厚度 2、勘探类型 (1)勘探类型 (2)勘探间距 5.4.4.2、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1、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 (1)距离反比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首先是由气象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出的,后来由于D.Shepard 的工作被称为谢别德法(Shepard)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设平面上分布一系列离散点,己知其位置坐标(xi,yi)和属性值zi(i= 1,2,…,n), p(x,y)为任一格网点,根据周围离散点的属性值,通过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求P 点属性值。距离反比加权插值法综合了泰森多边形的邻近点法和多元回归法的渐变方法的长处,它假设P点的属性值是在局部邻域内中所有数据点的距离反比加权平均值,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周围点与P 点因分布位置的差异,对P(z)影响不同,我们把这种影响称为权函数W i(x, y),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结点到观测点的距离倒数成比例。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当

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1.0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权函数主要与距离有关,有时也与方向有关,若在P点周围四个方向上均匀取点,那么可不考虑方向因素,这时: 式中: 表示由离散点(xi,yi)至P(x,y)点的距离。P(z)为要求的待插点的值。权函数 储量估算u值取2时为(距离平方成反比)。 (2)封闭多面体估算法,简述方法及原理。 封闭多面体估算法计算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圈定的矿体模型(三角形网)的体积,按以下过程进行储量估算,估算的结果较精确。 1)确定三角网的最小Z值(最低海拔标高),将该值作为所有参与体积计算的立体三角形的基准平面; 2)对于每个三角形,计算其与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 3)确定三角形和基准平面之间的体积是位于模型之内还是模型之外,通常根据每个三角形的方向来进行判断; 4)如果在模型以内,就将其加到总体积中;如果在模型以外,就将其从总体积中减掉。 然后对模型内的所有样品使用简单平均或系数加权的方法得到总的品位和比重。如果样品在模型内间隔均匀,并且使用样长加权计算,而且选择了忽略缺失区间的话,那么三角网格模型的品位应该与块模型非常相似。如果样品间隔不是非常均匀,并且有很多探槽和坑道的话,那么由于线框内的样品聚集,线框品位和块模型品位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 最后,用模型的体积乘以比重得到矿石量,再用矿石量乘以品位得到金属量。 (1)数据准备及数据处理

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对于从事地质勘查的同事来说,储量估算是一项必须要面对的工作,虽然比较简单,可是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经验比较少的人来说,也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所以,最近在学习这块内容的同时,也将它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2.工业指标与勘查类型 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 4.矿体的圈定 5.块段划分 6.资源储量估算参数 7. 资源储量计算 8.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的编制 9.资源储量估算表格的制定 1.资源储量基本概念理解 1.1 勘查阶段:是针对勘查区或矿床而言。 在某一勘查阶段内,不同地段存在不同的勘查程度,具有 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型。如勘探阶段一般有探明的(331)、控制的(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详查阶段一般有控制的 (332) 、推断的(333)资源量类型;普查阶段一般有推断的(333) 预测的(334)资源量类型;预查阶段一般有预测的(334)资源

量类型。 1.2 地质可靠程度:是针对勘查块段而言。 每一块段对应一种资源储量类型,应根据矿床具体特点、选 矿结果、开采技术条件等勘查和研究程度,参考勘查工程间距 综合确定。 1.3 经济意义:针对矿产开发投资项目而言。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分析在其论证分析范围内只产生一种经济蕙义,即同一项目不应同时出现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或者次边际经济的经济结论。论证分析范围外的部分,视为末开展可行性研究或技术经济分析。 1.4 预测资源量(334) 1.4.1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 勘查境界内应对矿床整体有总体控制,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查明,不应有334 。 1.4.2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对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矿床深部或边部,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1.4.3 334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矿产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1.4.4 (334)再写成3341、3342、334?、3341?等都是错误的。 1.5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问题。几乎所有单矿种勘查规范中涉及工程间距都是以控制的(332)勘查工程间距为准。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第21卷6期中国煤炭地质Vol.21 No.6 2009 年 6 月COAL GEOLOGY OF CHINA Jun. 2009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09.06.002 文章编号:1674-1803(2009)06-0006-05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沈萍,刘喜奇,王立君,佟德文,刘志峰,刘欣 (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五五勘探队,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煤炭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山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估算依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及近年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估算工作的实践,阐述了执行新规范的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一般工业指标在具体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控制程度及块段划分。认为新规范的准确执行对煤炭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储量估算;问题;煤炭资源 中图分类号:P618.110.9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in Coal Resource Reserve Estimation Shen Ping, Liu Xiqi, Wang Lijun, Tong Dewen, Liu Zhifeng and Liu Xin (No.155 Exploration Team, Northeast China Bureau of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Coal resource reserve is major basis of coalmine exploitative construction, if the estimation basis correct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rves. But issues of blending of new and old criteria, and cannot understand and use new criterion correctly are still existing in practices. According to new criterion requirement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 expounded issues have to be noticed in resource estimation based on new criterion such as: reserve estimation bound, mineable coal seams participating in reserve estimation, general industrial requirement issues need to be noticed in practice, controlling extent and block division. Considering that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new criter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healthy, order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 Keywords: reserve estimation; issue; coal resouce 自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0215-2002 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2月6日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2007 年2月14日发布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07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固 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等一系列文件,使 新规范达到了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 作者简介:沈萍(1969—),女,1990年毕业于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专业。 收稿日期:2009-01-15 责任编辑:唐锦秀 文献标识码:A

煤炭资源储量计算

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 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 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 M——设计采高或采厚,m; K——工作面回采率。 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 三、三量开采期 (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 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 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 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二)三量可采期的计算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三)三量的合理可采期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自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 T0215-2002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 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2月6日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2007年2月14日发布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07]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2007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等一系列文件,使新规范达到了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 规范及相关文件精神,笔者根据对新规范和相关文件的学习理解,结合近年对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对新规范资源储量估算有关规定解读的认识和体会,供同仁们商榷。 1关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1.1勘查许可范围和采矿许可范围 各阶段勘查报告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首先必须明确是在勘查许可,即在探矿权登记的平面坐标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可采边界内。 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首先必须明确是在采矿许可,即在采矿权登记的三度空间坐标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可采边界内。需要指出的相当一部分报告编制者在资源储量估算中忽视了开采许可标高。 1.2露天煤矿勘查范围 新规范对露天煤矿工作程度作了规定,但对露天煤矿勘查条件未作说明,近年来随着矿产勘查、开发市场化,有些探矿权人提交的勘探报告对井工和露天开采条件范围的确定有些模糊,造成资源储量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沈萍,刘喜奇,王立君,佟德文,刘志峰,刘欣 (东北煤田地质局一五五勘探队,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煤炭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山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估算依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根据新规范的要求及近年在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估算工作的实践,阐述了执行新规范的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采煤层,一般工业指标在具体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控制程度及块段划分。认为新规范的准确执行对煤炭资源健康有序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储量估算;问题;煤炭资源中图分类号:P618.110.9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Related Issues in Coal Resource Reserve Estimation Shen Ping,Liu Xiqi,Wang Lijun,Tong Dewen,Liu Zhifeng and Liu Xin (No.155Exploration Team,Northeast China Bureau of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Jinzhou,Liaoning 121000) Abstract:Coal resource reserve is major basis of coalmine exploitative construction,if the estimation basis correct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rves.But issues of blending of new and old criteria,and cannot understand and use new criterion correctly are still existing in practices.According to new criterion requirements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 practices in recent years,expounded issues have to be noticed in resource estimation based on new criterion such as:reserve estimation bound,mineable coal seams participating in reserve estimation,general industrial requirement issues need to be noticed in practice,controlling extent and block division.Considering that the correct execution of new criterion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healthy,ordere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resources.Keywords:reserve estimation;issue;coal resouce 中国煤炭地质 COAL GEOLOGY OF CHINA Vol.21No.6Jun .2009 第21卷6期2009年6月 作者简介:沈萍(1969—),女,1990年毕业于阜新煤炭工业学校,工 程师,从事煤田地质专业。 收稿日期:2009-01-15责任编辑:唐锦秀 文章编号:1674-1803(2009)06-0006-05 doi :10.3969/j.issn.1674-1803.2009.06.00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复习总结案例.doc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总结 ——主要依据XX公司《XXXX勘探报告》 一、矿体的圈定和连接 (-)单工程中划分矿段及低品位矿段 根据《铜、铅、锌、银、操、釦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中对矿体圈定的规定,在《钻探基本分析结果表》中划分岀矿体及低品位矿体样段。 1、规范表述 根据《铜、铅、锌、银、银、钳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F中的表述,“F.1.2圈定矿体吋,应在单工程中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样品作为夹石圈出。连续出现大于边界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的地段应作为低品位矿圈出。矿体的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从F.1.3在圈定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一侧或两侧为厚大且成片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在此种情况下,在单工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石厚度的低品位矿体圈入矿体。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大,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无须单独圈出,而应圈入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2、个人解读 (1)任一种主矿元素达到工业品位口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的样段划分为矿体; (2)厚度小于最小可釆厚度,但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米百分值(厚度x 品位N 最低工业品位)的样段可划分为矿体; (3)“穿鞋戴帽S 1)矿体边界一侧或两侧有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体,则将其一同归入矿体中,且归入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工业品位。2)若矿体中间存在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样品或无矿样品,则将其一同归入矿体中,且归入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工业品位。 注:“最低工业品位”、“边界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等参数见《铜、铅、锌、银、鎳、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G表G?3、表G?9。 阿多得里呀山勘探区,为锌铅银硫化物矿床,取Pb边界品位0.3%,最低工业品位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 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 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 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 储量; 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 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 (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 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 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 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适用条件:适用于以坑道工程系统控制的地下开采矿体,尤其是开采脉状、薄层状矿体的生产矿山使用最广。由于其制图容易、计算简单,能按矿体的控制程度和采矿生产准备程度分别圈定矿体,符合矿山生产设计及储量管理的要求,所以生产矿山常采用。但因为开采块段法对工程(主要为坑道)控制要求严格,故常与地质块段法结合使用。一般在开拓水平以上采用开采块段法或断面法,以下(深部)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 (三)断面法 定义:矿体被一系列勘探断面分为若干个矿段或称块段,先计算各断面上矿体面积,再计算各个矿段的体积和储量,然后将各个块段储量相加即得矿体的总储量,这种储量计算方法称为断面法或剖面法。 根据断面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凡是用勘探(线)网法进行勘探的矿床,都可采用垂直断面法;对于按一定间距,以穿脉、沿脉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为主勘探的矿床,一般采用水平断面法计算矿床资源量和储量。根据断面间的关系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 1平行断面法 无论是垂直平行断面法还是水平平行断面法,均是把相邻两平行断面间的矿段,作为基本储量计算单元。首先在两断面图上分别测定矿体面积,然后计算块段的体积和储量。体积(V)的计算有下述几种情况: 1)设两断面上矿体面积为S1、S2,两断面间距为L(下图)则: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

煤矿工业储量计算方法 煤矿资源/储量计算 根据详查报告总结,勘探区共获得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资源量(334)321345万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9051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28997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占总资源量的28.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2.8%,详见表44。 2、资源/储量评价和分类 根据煤层查明程度、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条件和开采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1)矿井控制的资源量90512万t。由于本地区煤层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简单,各煤层的开采受不利因素限制极少,无孤立不可采块段,开采效益显著,因此设计把控制的资源量作为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即矿井获得控制的经济预可采基础储量(122b)90512万t。 (2)获得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01836万t。 矿权范围内共获煤炭资源/储量321345万t。 表44 矿井资源/储量分析表 3 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是指地质资源量经可行性评价后,其经济意义在边际经济及以上的基础储量及推断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乘以可信度系数之和。可信度系数值取0.7~0.9。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的矿井,333的可信度系数取0.9,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的矿井取0.7,根据本矿井各主采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的赋存情况,取0.85的可信度系数。 按此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262072.6万t,见表45。 4、矿井探矿权范围设计资源/储量 设计资源/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 全矿井各类煤柱留设共计2210.2万t,留设方法如下: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亿吨标准煤(折合11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亿吨左右,前4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4亿吨,前5位公司占71%;印度年产煤4.5亿吨,1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