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2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制取氧气

00-2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制取氧气

00-2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制取氧气
00-2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第三节制取氧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一、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

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

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

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

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

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

会下降)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

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

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

?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注意事项:

●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

集到的气体不纯。

●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

不纯。

●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

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

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

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3.氧气体积的测量

? 用于测定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 无论气体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均可用该法测定体积。

【例题】

制取氧气 .

稀释浓硫酸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粗盐过滤

(1)A 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2)请从上述装置中选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一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D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 4K 2MnO 4+MnO 2+O 2↑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

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

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

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

硫酸铜溶液)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

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

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

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的装置。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

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

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

一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

燃。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

置相同。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

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①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③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④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例题】

1.(2015?厦门)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

(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b.催化剂没有参加反应( )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

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课堂练习】

1.(2015?成都)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带火星的木炭检验氧气

2.(2015?南昌)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可直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A .

B .

C .

D .

3.(2015?益阳)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提供了以下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方法。

请回答:

(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 .①与③ B.①与④ C.②与③ D.②与④

(2)利用装置③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4.(2015?平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可以用E 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 。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 、H 所示实验,G 中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原因是,H 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色。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初三化学<<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本课题是学生开始学习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制取气体时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气体的性质,学生会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第一课时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在初中阶段将要学习几种重要的气体,氧气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种。在上节课里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推进新课 [思考]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回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下面可以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获取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篇一: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内容分析】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加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同时学会倾听、欣赏、分享,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 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实验探究、资料图片展示、媒体放映。【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5%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 夹)、棉花、酒精灯、集气瓶,水槽·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制氧气 2、过氧化氢制氧气 3、氯酸钾制氧气 二、重难点 1、催化剂 2、分解反应【教学反思】【素材链接】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二氧化锰 加热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一、概念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 2O 2) ————→ 水(H 2O ) + 氧气(O 2) (2)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 催化剂,又叫触媒。 (3) 注意事项: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中逸出; 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 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2. 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KClO 3)————→氯化钾(KCl )+氧气(O 2) 3.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 4)加热——→ 锰酸钾(K 2MnO 4)+ 二氧化锰(MnO 2)+氧气(O 2) 1) 步骤:“茶庄定点收利息”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3)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 加热;(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撤离;(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 注意事项: ①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③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④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 收集的气体更纯。 ⑤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 试管。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4. 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5. 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集满。 二、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不可少的最简单的一组仪器是( ) A.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铁架台 B.试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C.集气瓶、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二氧化锰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_16周第1课时2013 年12月17日年级初二学科化学主备人李秀华 教案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氧气难点教案分组实验方法1、学生:制取氧气探究实验材料12组(火柴、药匙、酒精灯、铁圈、铁架台、水槽、棉花、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塞、高锰酸钾)课前组(火柴、药匙、酒精灯、铁、教师:多媒体、制取氧气探究实验材料12准备圈、铁架台、水槽、棉花、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单孔塞、高锰酸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了制取氧气的原理, 创设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学生思考回答教情境气。导入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学展示物

质的方法;学生做到心中有学习数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2)目标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过

攻艰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克难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g). (接下的顺序。教上页)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1水排有一瓶用1.点燃酒a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学法收集好的无色检查气密性;精灯,加热试管;b气体,如下图所装入药品并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c示方法进行暂时停止上;e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存放。据此,请把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加热;f你判断与这种气过体相关的物理性确的操作顺序是:

除颜色、状态(质装示所的实验2、现有下图:外) 置,请回答问题: 程室验2.下图是实当堂用加热高锰酸钾达标的方法制取氧气巩固的装置图,请回提高问个答下列几(讲题。学生练习评课 反馈训练)请写出仪器名(1)称:②①;_______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1(教③;________验装置进行。④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2学写出图中四处(2)集氧气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序错误:写出用此装置制备氧气的反号)。请写出反应的(3)应文字表达式。过达表符化学号:式装置制备气体3()若选用A_______________ 时应考滤的因素是。程 3 / 4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教学《制取氧气》教学案例.docx

最新整理初三化学教学《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内容。创造新物质,是化学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社会价值的最好体现。因此,学习物质的制备能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物质的制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题作为启蒙课,其主要任务是建立物质制备的基本思路,并初步感知原理与装置的制约关系。王严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读教材,应用了大量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生产相结合的资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也强调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策略。 一、教学背景分析及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感知学科价值: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使化学能够改善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制备物质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 2.建立方法体系: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学生应通过本课题学习初步建立制备物质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制备其他物质建立方法体系,并逐步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本课题属于初中化学的入门章节,学生应以此为载体,丰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储备。本课题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形成催化剂、分解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加热固体、检验氧气等基本实验技能。

评析:王老师从感知学科价值、建立方法体系以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生长点三个方面对制取氧气这节内容进行了分析,将本节内容分析透彻、到位,为教学设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刚刚进入九年级学习化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制取氧气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实验室制备物质,学习的内容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方法,理清思路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就愈显重要了。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课题2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得一瓶纯净的氧气。然而,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探究能力都处在初级的阶段,对如何分析和处理实际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仍感到束手无策。同时,学生对物质制备的认识仅限于小学自然课、生活经验等途径获得的零星的、感性的体验,还不能形成系统的、理性的思考。 评析: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对物质制备有了一些零散的、局部的认识,本课题的任务就是要把它们系统化。然而,要完成这个认识的提升,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都还很欠缺。毕竟学生学习化学才三周左右的时间,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是浓厚的,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不清晰,只是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充分利用了生活以及军事上遇到的有关制取氧气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兴趣,引发了思考,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很好地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及评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2.练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并能检验氧气的产生。

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 (第二课时)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讨论归纳法→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五、教具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酒精灯、火柴、药匙、试管夹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那么你们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物质?学生: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那么在这几种方法中都有一种物质为二氧化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题。 [板书] 课题3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课件呈现]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案(初稿)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了解分解反应。 3.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理解分解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理解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题是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升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药品、仪器装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既然氧气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个节课我们就来实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二、新课学习 板书: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能够加热高锰酸钾。 教师展示一些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生:高锰酸钾是一种黑紫色的固体。 师: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师: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实行实验探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新版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等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过氧化氢溶液,认识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和缺点; 2.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特点,探究并寻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较为合理的催化剂; 3.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特征及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生活情境1:通过和同学们互动,完成一个闭气的游戏,来证明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作用,然后展示图片【生活情境2】鱼池缺氧造成鱼的死亡,渔民一般会向鱼池中加入氧来乐(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常温下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以此来供氧,而实验室也常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如何来制取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实验探究1】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过氧化氢能否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产生的氧气较少,加入二氧化锰后,能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速率,是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板书] [继续探究] 什么是催化剂?怎样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应注意几点:①“改变”的含义:有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有的催化剂可以减慢反应的速率;②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③一种物质可能是多个反应的催化剂,一个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过渡] 还有其他物质可以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吗?前几天我用过氧化氢消毒的时候,不小心把过氧化氢滴到了土豆上,发现土豆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那么土豆能否作为分解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探究2】土豆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学生方案]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块土豆,观察两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提升] 证明一种物质是否是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步骤: ①探究该物质是否真正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对比实验证明); ②探究在化学反应中该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在反应前、后分别对该物质进行一次称量); ③探究在化学反应前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利用该物质的化学性质证明,或将分离出来的该物质再次加入到反应中,看是否还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过渡]除了加入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实验探究3】加热能否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此 “ “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1)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 2MnO 4+MnO 2+O 2 ↑ (a ) 2KClO 3 = MnO 2 /加热=2KCl+3 O 2 ↑ (b ) 2H 202 =MnO 2=2H 20+2O 2 ↑ (c ) ②发生装置的选择 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则选用典型的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 ③收集方法及检验、验满、存放 a.气体的收集方法是跟气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该气体的 水溶性、密度以及该气体是否具有毒性,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等。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纯净,但含有水蒸气。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同时,应 在集气瓶的瓶口处盖上玻璃片,以便稳定气流。此法收集的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的气 体。操作时应注意将导管口伸到接近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此法收集的 气体较为干燥,但纯度较低。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 气略大,且不与空气中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因而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 的氧气比较纯净,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 b.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c.验满和存放: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 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表明气 体已收集满。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并正放在桌面上。 ④实验步骤 若选用原理(a)或(b)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 “点”、“收”、“离”、“熄”个字,可用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若选用原理(c)的反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其实验步骤为: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学会正确的选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检验方法。 (2)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学会氧气性质的实验 过程与 方法 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 法。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难点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选择正确的制取装置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架、试管夹、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烧杯、坩埚钳 药品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其它棉花、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下列方法都可以制取氧气: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制取氧气 问题1:哪些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制 取氧气?哪些方法适用于工业上制取 氧气? 问题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文字表达式。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 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 应物质下面注明。 问题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 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我们已经学习了制取氧气的 反应原理,这节课我们来亲自动 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进一 步验证氧气的性质。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图2—17中,使用了哪 些仪器? 问题2:如何检查该套制取氧气装置 的气密性? 问题3:那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 那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问题4:此装置适合哪种方法来制取 氧气?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仔细观察课本P45图2—17, 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阅读圈划。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的制取》教案设计

2.3 氧气的制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 一、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一: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原因探究。 1. 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4)将纯净的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同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文字表达式: 。 2.催化剂: (1)催化剂:叫做催化剂。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知识要点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 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还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表达式:。 知识要点三: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叫分解反应。 知识要点四: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查、 装、 定、 点、 收、 移、

灭、 知识要点五:收集气体的方法 [例] 指出下图中三种气体收集方法的名称并简叙其适用范围。 A、名称,适用范围。 B、名称,适用范围。 C、名称,适用范围。 二、知识运用典型例题 1.(6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选择上图中 (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2. (6分)结合以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 (5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分)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和方法。 (2)学会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学会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过程与 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 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品仪器 试管、木条、酒精灯、棉花、塞子、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铁架台 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 其它火柴、课件、学案等 环 节 教学问题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 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 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氧 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 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 用于火箭的发射等等。 问题1: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 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在这些实 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 问题2:我们在实验室中能否制取并收 集一瓶氧气呢?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 制取氧气的呢? 教师播放氧气用途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2,引入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 自主学习 问题1:在工业上用什么方法制取氧 气?属于什么变化?在实验室用什么方 法制取氧气?又属于什么变化? 问题2: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 学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3:什么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圈划。教师检查学 生预习及学案自主学习完成情况 知识点1:高锰酸钾分解制取 氧气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2)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阿荣旗第四中学李妙英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本第71——77 页。 本课题内容包括工业制氧和实验室制氧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常用仪器的使用、实验的简单操作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对制取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对制取气体的原理和思路并不十分清楚,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一方面要增强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要为以后学习其他气体(或物质)的制备打好基础。 三、教学策略 从钢瓶和集气瓶里氧气制取方法的不同,引出制取氧气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通过不同反应原理的装置设计,既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更要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原理。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解工业制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解反应,演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第二课时,介绍催化剂、催化作用,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分析比较两套装置的区别及使用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氧气的工业制法 ⑵、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⑵、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培养分析比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⑶、学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适合的仪器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在设计中体验成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实验室制取的探究 难点:两套装置图的使用原理,催化剂的概念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 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制取实验步骤

中考化学制取氧气及解题方略 一、基本考点 考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 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 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