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

课题: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认识

一、课题分析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具有着世界影响力,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却无法有情人成眷属,天人永隔。他们的爱情悲剧让无数读者唏嘘不已,可叹可惜。

本文主要深入探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由于《红楼梦》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专门研究此书的学问被称为红学,在红学中,关于宝黛爱情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而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宝黛爱情悲剧的始末,加深对《红楼梦》的认识,同时了解更多古代的封建礼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课题涉及的范围有中国文学、红学、语文、悲剧小说等。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宝黛爱情悲剧、性格因素、社会因素。

Key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JiaBaoyu、Lin Daiyu、Baodai love tragedy、personality factors、social factors.

选择的数据库:

1.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

2. 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Springer电子期刊

二、检索步骤及结果

I、检索过程

1.中国知网(CNKI)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高级检索。

(1)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and 悲剧

时间:从1974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166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32),特色期刊(2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

全文数据库(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7,)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

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3)】

(2)检索式:主题=宝黛爱情悲剧and 因素

时间:从2000到2011;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8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6),特色期刊(1),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1)】

(3)检索式:摘要=宝黛爱情悲剧and 红楼梦

时间:从1980到2015;排序:相关度;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69条。【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51),特色期刊(10),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4),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2)】

分析:第一次得到结果太多,于是改了检索词,结果又太少,把主题换成摘要,也改了检索词,

结果适中,选择第三个检索式。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跨库检索。

(1)检索式: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关键词:红楼梦* Date:-2015

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有4条。【其中,石家庄学院学报(1),文教资料(1),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2)检索式:title:宝黛爱情keyword:爱情悲剧

匹配方式:模糊

结果有15条。【其中,文教资料(1),石家庄学院学报(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湖南城市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学理论(1),现代语文(文学研究)(1),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

华章(1),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

分析:从跨库搜索到高级搜索,换了关键词,结果就比第一个多了,应该选第二个检索式。

3.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高级检索。

(1)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宝黛爱情与题名或关键词=爱情悲剧与专业=图书情报+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与范围=全部期刊

时间:从1989到2015

结果52条。

(2)检索式:题名或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与题名或关键词=爱情悲剧与题名或关键词=红楼梦与专业=图书情报+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与范围=全部期刊

时间:从1989到2015

结果30条。

分析:检索式中加多了一个关键词,结果数就少了,比较合适,选第二个检索式。

4.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中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汇雅电子图书平台——高级搜索。

(1)检索式:(书名= 红楼梦) and (主题词=林黛玉)

结果有0条。

(2)检索式:(书名= 红楼梦) and (主题词=人物)

结果有7条。

分析:一开始结果为零,改了关键词后才有了结果,且这次的关键词相比我的课题关键词有点广,但在搜索结果中还是找到了与我的研究课题有关的书目。

5.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Advanced Search

(1)检索式:All Fields(love tragedy) and All Fiel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Source:All sources.

Date range:All years.

结果有17条。

分析:相对中文数据库来说,外文数据库得到的结果基本没有与我的课题有关的,与红楼梦稍微沾边的文献寥寥无几。

6. Springer电子期刊

进入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外文数据库——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Advanced Search

(1)检索式:All Fiel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Date range:Available 1989 – 2014

结果有11条。

分析:这个外文数据库与上一个得到的结果一样,尽管我已把关键词只定为红楼梦,得到的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

II、选择并记录检索结果

1.中国知网

(1)【题名】《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基于存在论的美学考察【学位论文】【作者】李爱华

【导师】张晚林

【作者基本信息】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2010,硕士

【摘要】《红楼梦》做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奇书,自它问世至今,一直都受到世人瞩目并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素有“红学”之称。整个红学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悲剧就不乏研究者与研究力作。总的说来,这些研究集中从宝黛爱情基础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出发,也有从文化意义层面出发,来研究其悲剧成因。然而,这种种研究都局限在从外部环境上作出解释与探讨,即“外部冲突论”,而对其真正原因之内因所在没能做出深刻的探究。而这种内因正是研究中种种论说成立之根基。得此引导,本文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切入点,以爱情真义在现实中的两种不同维度为基础,从而对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作出存在论之美学探究。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之本质就是“去…存在”,而贾宝玉、林黛玉二人在贾府现实的存在便是海氏之“在”。本文在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原型探微基础上,分别着重分析了二人“在”之性格特征。本文认为宝黛二人的性格存在仅是依存了其本身之“去…存在”,却没能依存于贾府之在。于是,宝黛爱情的“在”终究只得让位于贾宝玉与薛宝钗之婚姻的“在”。宝黛爱情悲剧之“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拓展了以往宝黛爱情研究的视域,提升了爱情真义之“在”的现实维度,即爱情真义的审美维度走向心性学维度,走向平凡而具诗意的人间生活。

(2)【题名】买尽千秋女儿心——观青春版昆曲《红楼梦》【会议论文】

【作者】孙伟科

【会议录名称】中国演员(2011年第2期总第20期)

【会议时间】2011-04-26

【摘要】<正>昆曲《红楼梦》紧紧围绕宝黛爱情悲剧来写,让人们在单纯的线索中受到感染。剧情符合舞台剧的特点,大幅浓缩删减,把"元妃省亲",排在"宝玉挨打"之后,作为上本的末尾,使戏结束时出现"盛世"

的高潮。"黛玉葬花"排在下本,使它更接近于悲剧性的收尾。

(3)【题名】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会议论文】【作者】肖君和;

【摘要】<正>人去楼空,红颜已们黄土陇中;天边香丘,唯有冷月葬花魂。将高鹗续书搁在一旁,根据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各种暗示,林黛玉必然会”泪尽夭亡”,“泪尽夭亡”的过程可能象高鹗续书所写的那样:封建势力使出“掉包计”宝黛爱情公然被扼杀,在傻大姐泄漏骗局之后,黛玉一反以泪洗面进行反抗的常态,而以无泪的惨笑,了却一生。更可能象其他人所揣测的那样:八十回后,贾府发生重大变故——“事败、抄没”。贾宝玉遭祸离家

【会议录名称】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

【会议名称】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

【会议时间】1985 【分类号】I207.411

【主办单位】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4)【篇名】谈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期刊论文】

【作者】高卫红

【出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6,19(3)

【摘要】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悲剧.对于宝黛的艺术形象及爱情悲剧的成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红楼梦>开篇的神话传说来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社会成因.

(5)【篇名】论封建婚姻观——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期刊论文】

【作者】唐晓琴

【出处】文教资料,DA 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2010,(12)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

3.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

(6)篇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期刊论文】作者:曾丽华

机构地区:广东省东莞市东城高级中学,广东东莞523000

出处:《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10期105-105页,109页,共2页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摘要:宝黛的爱情悲剧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爱情悲剧之一,也是《红楼梦》前八十四回宝玉人生最绚丽多彩的篇章。书里公子翩翩、佳人风流,可偏造就了一个千古难弥的悲剧。这悲剧不是生于霸道世界的圣贤豪杰壮志难酬,而是生于王道乐土的芸芸众生恍若无梦的社会人生;不是仁人志士如何地在刀光剑影下的为国捐躯,而是年轻一代的青春之花是如何地在风刀霜剑中惨然凋零。笔者曾埋怨过处处是桎梏的封建社会,也一度认为薛宝钗的多余,再三读红楼后,发现书中无处不在的悲天悯人之情无不预示着悲剧的必然性。

(7)篇名: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次预演——《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的分析【期刊论文】

作者:孙伟科

出处:《红楼》2001年第3期61-64页,共4页

摘要:宝黛的爱情是不是《红楼梦》的故事主线呢?然而《红楼梦》却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名著。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却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红线耀眼眩目,但是,如果把宝黛爱情的发展看成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却常常延宕。

该文全文首页如下图所示:

4.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

(8)书名:《红楼梦人物论》【图书】

作者:王昆仑著

出版日期:2002

主题词:人物形象-《红楼梦》研究-文集

分类:文学图书馆>中国文学>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小说>古代小说>《红楼梦》研究与评论

图书简介:本书内容涵盖花袭人论、晴雯之死、平儿与小红、《红楼梦》中三烈女、贾府的太太奶奶们、王熙凤论、薛宝钗论、林黛玉的恋爱悲剧等。

5.Elsevier SDOL电子期刊

(9)Title: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s in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在中国古典小说里的会计和管理控制:红楼梦)

Authors:K.HungChana, Albert Y Lewa, Marian Yew Jen Wu Tongb

Publish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Volume 36, Issue 3, September 2001, Pages

311–327

Abstract:This study presents a systematic documentation of Chinese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 practices in two eminent family household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本研究提出了在清代前期的两位杰出的家庭户中国会计与管理控制实践的系统文件。)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management control during this period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and a scarcity of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control practices of family institutions in ancient China. We attempted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 practices described in the popular novel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Further analyses were made to ensure that the control practices thus observed were in harmony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etting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airing the control practices observed in the novel with a definite set of cultural and social values led to several empirical conclusions. Big family households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lear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and made distinct achievements in,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controls. They mastered the segregation of duties, the control of cash, the use of budgets for planning, the containment of costs, and the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 However,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were prevalen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mped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practices. The obsession with preserving harmony in society and the family system eventually led to excessive power distance and rigid rules, at the expense of flexibi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s history is often indicative of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uld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nagement of family-owned businesses in Chinese communities.

6. Springer电子期刊

Title:Homosexuality in chinese culture(在中国文化中的同性恋)

Authors:M. P. Lau, M. L. Ng

Publisher: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Abstract:Reviewing a book from the Pink Triangle Press of Hong Kong, and drawing upon othe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resources, the authors of this review essay, both psychiatrists and graduates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ent a digest and synopsis of material relating to homosexuality in Chinese culture.(从香港粉红三角出版社的一本书,并借鉴其他专业和个人的资源,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都是精神病学家和香港大学的毕业生,现摘要和有关中国文化中的同性恋材料简介。)With illustrations from the royal palaces, upper class households, entertainment companies, scholars' conclaves, novels and fiction, seaboard populations, travellers, emigrants, socially marginal groups, closed institutions, and folk literature and dialects, a wide variety of homophilic relations is described. A section on the modern scene reviews clinical studies, legal and sociological data, seminar and commission reports, and news items. Although many Chinese nam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condition, homosexuality is not a culture-bound phenomenon. A basic question which emerges from this review is the extent to which human behavior is genderbound.

IV、相关的学者

唐晓琴

[1] 健康与性格——从黛玉角度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成因[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

报,2010,05:84-85. 【期刊论文】

[2] 论封建婚姻观——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J]. 文教资料,2010,12:10-11. 【期刊论文】

[3] 谈罗赛蒂的创作原则和风格——《圣母玛利亚的少女时代》赏析[J]. 滁州师专学报,2003,02:20-22.

【期刊论文】

二、文献综述

品读《红楼梦》总让人想到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圆。《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最主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古往今来,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探讨研究一直未停止过,并且也总结出了几个观点。

一、政治悲剧说

宝黛的爱情追求是一种对贾府对封建统治的极大威胁与挑战。以钗代黛之胜利,表明封建统治者用婚姻的形式在政治上最后肯定了薛宝钗的封建卫道士的道路,而彻底否定了宝黛所要走的叛逆者的道路。这种悲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封建社会末期阶级斗争在贵族阶级内部的反映,是封建统治者迫害本阶级内部异端人物的政治悲剧。【1】而贾宝玉、林黛玉却没有足够的反抗能力,他们一边为了爱情而摒弃封建礼教,一边又不得不依靠封建礼教生活,这都让他们的爱情无可避免的成为封建统治下的牺牲品。

二、社会悲剧说

封建社会里,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有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阴阳八字的特点。门不当户不对可以说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贾家林家门第悬殊,宝玉黛玉在贾府内的经济地位也不平等,贾府支派繁盛、人丁兴旺,而林家家世凋零,而同时薛宝钗有与贾府相匹敌的家世背景。所以,“金玉良缘”也是关键原因。【5】总结来说,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是四大家族为了挽救自己的衰败,以家族利益压倒个人意愿的社会悲剧。

三、宝黛二人的性格说

在贾府中,黛玉一直都不受众人喜欢,因她―嘴巴厉害着‖又―最是心细‖,便是紫鹃为了她和宝玉在王夫人面前想让其在贾母面前提个说法都被她打趣下去,连个同盟军都难找。【7】贾府以嫌弃她多病之身和小家子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他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

再者,说到宝玉。他是一个特殊化的矛盾人物,既保持了一颗纯洁的童心,却也因此导致发育不健全,缺乏正视现实的情商。晴雯之死,迎春错嫁孙绍组,探春远嫁,妙玉遭污,都让他痛苦不堪,但他除了哭,没有任何作为。贾宝玉没有明确的做人目标,也没有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到底的决心。这一性格特点也为他们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6】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红楼梦为宝黛的爱情所写的最后结局。早在小说中就有两个神话暗示着宝黛爱情悲剧:一是女娲补天,以石头的来历暗示顽石的幻象——贾宝玉是个不容于世的人;二是还泪神话,明白揭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作结的。

最初书中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真真是大有深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参考文献:

[1]李爱华.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之演成[D].湖南科技大学,2010.

[5]唐晓琴. 论封建婚姻观——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J]. 文教资料,2010,12:10-11.

[6]曾丽华.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谈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105-105

[7]孙伟科.宝黛爱情悲剧的一次预演——《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的分析.红楼,2001,(3);61-64

三、检索体会

刚好这段时间对红楼梦感兴趣,一直在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视频、文章,所以第一时间便决定这个课题要与红楼梦有关的。在中国知网里搜索了一下,最后敲定了最终课题——宝黛的爱情悲剧。

一开始我是直接搜宝黛爱情悲剧,发现结果太多了,便更改搜索式、关键词,更改了很多次,虽然在报告里只写了三次,事实证明搜索真是个技术活。后来就遇到了一些麻烦,可能我选的课题太偏太窄,在一些数据库里得到的结果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期刊论文。然后我直接把范围放大到红楼梦,再在结果的摘要里找有内容涉及到宝黛爱情的文献。这还不算什么,到了外文数据库,我就懵了,先是好多数据库进不去需要登录,再者是很多数据库内容不包括文学的,最后勉强有那么一个,搜索出来的结果没几篇涉及到我的研究课题。然后去找百度帮忙,结果不尽人意啊。我甚至纠结要不要换个课题,可是时间紧迫,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那两篇与我的课题关系不太密切的文献最终大摇大摆的在我的报告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对此,我需要跟那另外八篇文献道个歉。

学了信息检索这门课后,百度在我心中的地位曾降了好几级,但经过这次,我发现,百度不是万能,但离开它就万万不能了。比如资源库里的一些文献无法查看全文,只要打开百度文库就有了。现在我也会用百度里的高级搜索来得到更加符合我要求的结果。

不过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最开心的莫过于对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了解。以前只觉得黛玉可怜可悲,现在想来一切早已注定,也许正是这个悲剧才让林妹妹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对爱情的认识也与以往有所不同,爱情真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在那样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下,宝黛的爱情真的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演讲时不要点击图片!)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切换第二张)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然而,就在常人之情,常人之理中,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著作。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耀眼红线令人眩目。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他们的爱情是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三张)从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开始的。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俊、高雅、脱俗,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而后,黛玉的孤高,宝玉的温柔,和他们共同的执着思想——愤世嫉俗,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黛玉的小性和宝玉的多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麒麟公案、金玉姻缘,每一点点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男性腐朽不堪,当家的早已是女性。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悲剧的真凶。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霸权主义推行者,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所谓的封建正统,为了她至高无上的尊严,为了她的一厢情愿,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但我以为,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 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的,时时刻刻袒护着两玉儿的。在第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贾母问起她的生辰八字,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然。实际上,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如果说,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一直都是看好宝钗,希望着宝钗将来能够许配给宝玉,我想这是有力的辨证。所以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 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去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常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这是真情流露啊!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复习过程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 一、宝黛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 (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 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爱情,后来宝玉出家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从人的主体价值来看,她比林黛玉似乎更令人悲哀。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入宫选妃,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幽闷而死。 (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远嫁海隅,空辜负一身才志; (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何等活泼开朗,潇洒天真,在大观园中独具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整个梦终成一场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可能。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理想和精神的化身而出现的,贾宝玉存在的意义,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他负担者巨大的精神矛盾,贾宝玉和林黛玉悲剧,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

红楼梦之悲剧浅谈

《红楼梦》之宝黛爱情悲剧浅谈 摘要根基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相爱却得不到好的结果的故事,分别从外在环境和内在性格着手,分析他们悲情产生的根源,同时穿插阐述自己对他们爱情的看法,最后对当代大学生校园爱情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导致因素大学生恋爱特点恋爱观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任是无情也动人。”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画满楼”。贾宝玉,林黛玉,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垂泪,多少人为之惋惜。。。。 我们在同情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虽然外在环境是悲剧的根源,但是个人内在性格也是基本的、直接的因素,正是这内外因的结合最终导致二玉的爱情悲剧。 ——————外在环境 -毁于封建世俗 在封建王朝,谁人可以不顾“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去自由恋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特别是生在一些达官显贵家庭里的子弟,婚姻更是用来巩固他们的权利财富地位的坚实有力的手段。所以他们选择门当户对,选择谄媚高攀,选择巴结。。。 俗话说的好,世俗嫁娶,未有不重财势者。就是伟大的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已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在红楼里,荣国府日渐衰败,各种矛盾愈来愈尖锐,虽然在外人看来它依旧金碧辉煌,财大气粗,但是实质上它已江河日下,经济紧张。所以宝玉的婚姻对整个家族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整个家族对于宝玉的结婚对象作出了精心的比较:薛宝钗虽然只有母亲和兄弟,但她家依旧有财,依旧好过孑然一身、寄于篱下的林黛玉,所以贾家选择了薛宝钗,放弃了林黛玉,就在贾宝玉昏昏沉沉的时候,成功的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偷梁换柱的戏码。 荣国府门庭殷切希望贾宝玉成为中兴家族、力挽狂澜的人物,想借助他的婚姻、他的仕途来扭转家族衰落的局面。可是贾宝玉却背道而驰,他是封建社会的叛臣逆子,就像书中所写,他本来就“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今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加之又爱上了可以说是既毫无权势又身无分文的林黛玉,由于在本质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与家族的根本利益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样的结合、婚姻无法解决正在走向衰败的贾府的政治、经济危机,甚至对它的改善起不了一丁点儿作用。更甚,这看似柔弱的林黛玉却与宝玉一样同是封

宝黛爱情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可谓文坛奇葩。它自成书两百年以来,吸引了无数的“红迷”雅俗共赏,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哀绝的爱情故事更是倾注了曹雪芹毕生的才情,也使整部《红楼梦》的悲剧艺术和社会意义更具魅力。当我们被他们的爱情故事牵动心弦,看着他们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成为知音、相互爱慕直至爱情破灭、黛玉憾死,在抱憾叹息的同时,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导演了这场悲剧,那段“木石前盟”到底哪里这样令人刻骨铭心,亘古流传? 剖析其时代本质,不难得出,这场悲剧其实有其时代的必然性:一.没落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思想自然发展的严重桎梏,封建的爱情婚姻制度,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观《红楼梦》全书,不难看出,宝黛之爱情是以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为基础的,而这一点正预示了他们的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首先,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夫贵妻荣”为爱情基础。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官宰”等封建的东西,他们以有共同的思想而引为知己,他们爱情的基础就是他们共同的反封建主义叛逆精神。他们根本不以“夫贵妻荣”为规范,反而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其次,宝黛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

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他们甜蜜的自由恋爱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封建的荣誉,而是纯洁的、真挚的爱情,是恋爱的自由和婚姻的自主。 从上述可知,他们的爱情背负着沉重的时代和历史的负担,在那样的环境下根本没有婚恋自由。历史发展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足以摆脱封建势力的民主性个性,特别是对婚姻自主的束缚压迫和野蛮扼杀,而宝黛的爱情也就成了这一时代局限下的牺牲品。以他们当时的处境和能力,加上自身的寂寞、孤独、软弱远不能同封建礼教抗衡。要求婚姻自主而没有支持它的社会制度,他们的婚恋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儿女婚姻幸福的是那个泯灭人性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那才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 二.家庭背景导致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就贾府上层人员的角度来看,贾府的上层人员中,最顶层是贾母,其下是邢王两位夫人。 (一)贾母 处于最顶层的贾母,她的意见是最重要的。中国封建宗法社会最讲究的是“多子多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家族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人丁是否兴旺。黛玉如此衰弱且无可救治的病体,为避免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危及子孙的繁衍与健康,贾母断不会让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合的。而宝钗身体很好,又比黛玉更懂得怎样讨贾母的欢心,深得贾母喜爱。由于要组建家庭,又是如此的大家族,

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

痴言并非荒唐语 ——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凡接触过《红楼》的读者,都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曹雪芹对于整部《红楼梦》作品的创作心力的大致描述。在他看来,《红楼》中所记载的,是他自己内心底处的心酸血泪,《红楼》所传达给读者的,是作者人生浮沉的另一种折射和表象。 因而,对于这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大家族幸酸荣辱的巨著,是很值得我们运用文学理论眼光来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的。 但凡学过文学意蕴层面的人都知道,其主要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而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首先,从审美意蕴层次出发来分析《红楼梦》。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其实由多种因素所组成,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是由不同的文学因素所契合的。如意向、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常常可以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被寻觅得到。它们是构成文本的最直接的要素。 而对于文本来说,最先呈现给读者的便是审美意蕴层面。它不仅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先于历史内容层和哲学意味层来剖析一部作品的先入层面。就拿曹雪芹《红楼梦》来讲,其主要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和大观园中的

生活点滴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封建家族的衰亡史。、 究其而论,从审美意蕴层次上来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窥探得到的很多东西。《红楼》中大观园的绮丽奢华的美景,包括亭台楼阁、榭居径巷、花鸟山水等等,无不透露着别致的审美情趣和“仙境别红尘”的旷景;再是《红楼》中的美食、服饰、屋宇的装潢摆设和宅院布置,也给人一种高贵典雅、奢靡的感觉。 当然,以上两点皆是从“死物”出发,撇开这些,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东西。 像比如说《红楼》中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书香之气,高雅的情操格调:题海棠诗,巧结海棠社;贾元春省亲,题赋作诗;枕霞阁作菊花诗,讽螃蟹咏等等。这些似在作者笔下拼凑成了一幅书音画卷,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另此,关于审美意蕴方面,《红楼》所展现的还远不止这些。 大家都知道,与其把此书的名字定曰《红楼梦》,还不如既定为《群芳谱》。书中,分别刻画了性格不一的各色女子,尤以“金陵十二钗”为著,有孤标傲世、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林黛玉,有德才兼备、圆滑处世的“蘅芜君”薛宝钗,有泼辣狠毒、精明能干的“脂粉英雄”王熙凤,还有温柔风流、性格平和的“淫妇”秦可卿……作者对于这些才貌出众、性格鲜明的女子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将小说那种灵动的美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现给人一种百花争放的状景。 不仅如此,审美意蕴的体现不仅仅只局限在了这些预设的人物和场景上面,更在于了作品所传达出的那种精神上。在小说中,我们最能够感觉到的便是贾宝

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

试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从《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性质出发,剖析了宝黛爱情悲剧形成的三个原囚。认为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是扼杀宝黛爱情的罪魁祸首,其次宝黛在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叛逆性格是形成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最后资本主义的萌芽,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礼教的激烈冲突以及初步民主主义自身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是形成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 【关键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民主思想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以家庭题材反映人世诸相的文学巨著。作者曹雪芹一枝巨笔既写尽儿女痴情,又写尽封建世态,使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写出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中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关于宝黛爱情描写着墨最多。从第一回“还泪之说”开始,至末回“情榜”作结,连续不断地描写了主人公执着相爱的具体情节,塑造了一对封建贵族叛逆者的鲜活形象,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其它任何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梦楼》这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像它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鲁迅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价值愈高,悲剧愈深。因此,蒋和森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人的美、爱

情的美以及这种美被毁灭的主题。”这里我主要从宝黛爱情本身的性质出发,探讨这一爱情悲剧的形成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性质 也许曹雪芹在写宝黛恋爱时,他的笔经过了最清澈山泉的洗灌,写得那样沥血滴髓,却又如此纯洁高尚:一双小儿女,脸对脸倒贴在枕上,说那小耗子的故事。宝玉醉心地称赞他的表妹是天下“最标致、最美貌的一位小姐。”却又是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子!爱情充满了无邪的天真。心灵上的相互吸引,思想上的强烈共鸣,使这种爱情,从一开始的第一天起就显示出茁壮的生命力。那“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蕴含着多少天地间的真情。但在那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里,要把这不能言传的心事表达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他们的爱情像压在石板下的嫩芽,要长出新的枝叶是何等艰难和渺茫,黛玉几乎是用眼泪浇灌那爱的花蕾。“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便是建立在思想性格一致基础上的宝黛爱情的象征,它与建立在门第财产基础之上的“金玉良缘”恰成鲜明对照。 真正伟大的作品,从来不为爱情而写爱情,它总是通过爱情描写反映出时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红楼梦》杰出成就,就在于不仅把爱情婚姻与政治描写始终深刻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全书中构成线与面的辩证关系。宝黛爱情不仅具有一般男女要求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的理想愿望,而且具有更广泛的共同的叛逆思想基础。“宝黛读曲”一回描写二人阅读《西厢记》时的

2021年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内容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对于《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般的论述思路都是由个体联系整体,本文也是分别通过“人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来分析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印证整部悲剧的必然性。 在论述“人的悲剧”时,是以尤三姐和晴雯作为例子,提出封建礼教通统治与束缚下悲剧的必然性,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坚持真我,但最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 用贾宝玉的不作为和王熙凤动机不纯的作为为例论述《红楼梦》反映的“人生的悲剧”,在论述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同时,为后面的论述做了铺垫; “家的悲剧”的必然性,不止在于贾家上下的骄奢生活,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贾府众人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却全然不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致使盛极一时的家族最终败落; 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完全是封建王朝氏族的缩影,是客观显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写照,全文通过《红楼梦》悲剧意义的研究,来印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一把辛酸泪”那对于家道没落的悲泣和“谁解其中味”那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奈。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魅

力,是真正地悲剧中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小说,无论我们对于《红楼梦》做出怎样的研究和评价,出于对曹雪芹及这部作品的尊重与认同,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部悲剧小说来看待,所以,研究《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首先,要对这部小说有较全面的认识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典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还是一部拥有很高成就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这是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第二,是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王熙凤”的形象定位借鉴了“潘金莲”的形象描写手法,但王熙凤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丽娜相提并论。第三,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 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红楼事,终成空,“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所要好,须是了”。 一、宝黛爱情的源起人常说,所谓爱情,要么一见钟情,要么则是日久生情,宝黛间的爱情起源却是两者兼之。在第三回写两人初见的情景: 黛玉一见,便吃了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像是旧相识的,今日只做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初见便都觉似曾相识,亲切感一生,心理距离也就拉近了。诚如宝玉所说,他们确是“久别重逢”,在第一回已含蓄表露:宝玉乃系离恨天上神瑛侍者身青埂峰下玉石魂,而黛玉则是太虚幻境潇湘妃子身三生石畔仙草魂,下得凡来一为历劫,一为报恩。也就是说宝黛前世有段未了的情缘,今生得以复见,便一发不可收拾。贾府的权威人物—贾母见两人一见如故,为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和刚来的外孙女能“亲上加亲” ,便顺意让两人住在一处。二人“日则同食,夜则同卧”,日久情增,心事渐成。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关键字:红楼梦,结局之悲,家族之悲,人物之悲 摘要:红楼梦的结局历来备受人们的亲睐,其结局的悲剧也是争论不休的,由 于《红楼梦》的章节失传,古本和高鹗续本的一些差异,也是越发的引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红楼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悲剧色彩浓厚。写作手法精妙。让人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它是曹雪芹在自己的家族经历了兴盛衰败后的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抨击。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千古杰作的思想主旨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爱情说”、“色空说”、“情场忏悔说”、“掩盖说”、“正反说”、“政治历史小说说”、“封建家族衰亡说”、“反封建说”、“青年女子悲剧说”、“双重悲剧说”、“后继无人说”以及“多重主题说”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大家知道,一般比较著名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涵就越是丰富。读者的见解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的见解的差距也很大。对此,鲁迅先生就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讨论虽然众多,但大多围绕着一个字:悲。《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其悲有三:故事结局悲、家族结局悲、人物结局悲。 一,故事结局之悲 《红楼梦》从整体看描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囊括了家族的结局和人物的结局。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因为社会元素由兴到衰,人物因为家族原因有喜道悲的过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一个出家,一个为官,走的是两条人生之路,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这从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上便可见出:一个是感觉“无聊之甚”,欲“消此永昼”;一个则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的忧心忡忡。一道一儒,两种人生态度判然可见。这两种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形象个性怪异的人物,宝玉的放荡不羁,又惜香怜玉感情细腻;黛玉寄人篱下的忧伤又情感自闭;宝钗的才华横溢却又工于心计……这些个性人物形像寓言般的象征着人生的孤独、恐惧、痛苦、绝望,暗示着作者隐秘的人生经验。许多文学杰作的出现,背后都有作家痛苦的人生经历。托尔斯泰认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②托尔斯泰:《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页。 作家、艺术家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他们不仅对于社会、人生有敏锐的感受和领悟,而且能通过经验的内省使之强化、深化、升华,开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普遍的意义,并以独特的形式将其艺术地传达出来,构成完整的艺术时空,生成全新的艺术形象系统。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艺术家用他那富于创造力的感情补足他所抓住的一刹那的不连贯,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把一些局部的现象概括起来,根据散见的特征创造一个浑然的整体,在看来是不相连续的现象之间找到活的联系和一贯性,把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纷纭不同而且矛盾的方面融合而且改造在他的世界观的整体中。”③杜勃罗留波夫:《逆来顺受的人》,《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 一、痛苦的人生反思形成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的悲剧 新型个体性格是其超越自身悲剧的一种再现。《红楼梦》张扬一种独立、特殊的新型个体人格。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作者的心的体现。《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着一块石头,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其实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这些不禁让人将贾宝玉与曹雪芹联系起来,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 2003 年 8 月 1 日版,第 24 篇我们再研读全文,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前五回,以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又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家的寓意和人物的命运巧妙地隐伏其中。这些让我们自然而然的又回到曹雪芹自身的多舛命运。 贾宝玉以“出家做和尚”作为《红楼梦》全本的大结局,笔者认为对贾宝玉这一悲剧处理岁然并非完全出自后续者主观愿望,但却是前八十四伏笔的结果,是贾宝玉这个只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为座标的情感世界在情节发展中水到渠成的。这就是雪芹笔下的特殊的人物性格。它的最大长处是真实地回到了他自己。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作者为强调宝玉的独特性,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秉:刚一落地,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物,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宝玉也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1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函授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姓名严举文学号10101141014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层次专升本教学点武威函授站交论文时间2011年9月17日 评语 成绩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 备注:论文成绩采取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阅

目录 论文摘要 (3) 引言 (4)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4) 二、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5) 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宝黛爱情的基础,也是宝黛爱情美的魅力之所在。 (5) 四、宝黛感情产生嫌隙的根源——宝玉的软弱多情。 (6) 五、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 (7)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8)

论文摘要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本文拟在探究宝黛钗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爱情悲剧必然性社会根源

试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每次读《红楼梦》,总是为“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为黛玉的死叹息,为宝钗“得到人却得不到心”叹息,为宝玉的最终出家而叹息,为前世已经注定的孽缘而叹息。宿命论的不可更改是宝黛钗最大的悲剧:事情终究无可挽回,因此其中的感情纠葛,由始而终都被一种悲剧的氛围所笼罩。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家庭和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弃黛留钗”最终是在封建家长的手中决定的。宝黛之恋在两个层次上与封建旧制发生矛盾:一是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二是促成宝黛之恋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他们不肯放弃自己的追求而与封建旧势力对峙着;而封建家庭要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又决不可能允许这种恋爱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个冲突毫无调和余地。作为外祖母的贾母并非不心疼林黛玉,但她选择孙儿媳妇终究要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林黛玉羸弱的身体、孤傲的脾性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贾母是不能喜欢的。她要给贾宝玉说亲,曾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后来又留意打量过薛宝琴,这些迹象表明她就是没有选择林黛玉的意思。她所以一时不能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恋爱断然干预,主要是怕伤害了贾宝玉。随着贾家境况的恶化,家长要把贾宝玉引上封建正路以挽救家庭颓局的希望日益明确和强烈,此时,薛宝钗成为最佳人选。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而林黛玉则是出身于一个“书香之族”,且“母早亡,父远离,又无兄弟姐妹”、“本是无依无靠而来”的,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品格、才能等都很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贾母与王夫人处心积虑筹划一场骗局,无非是为了联络有亲的四大家族,亲上加亲,便于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而且宝钗和宝玉联姻,贾宝玉也会在宝钗的朝夕规劝下,逐渐改掉“痴”、“狂”的性格,走上他们所期盼的科举仕途、荣宗耀祖的道路。就这样,封建家长们最终抛弃了黛玉而选择了宝钗,造成了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在封建社会,婚姻不是男女双方自己的事情,封建贵族为了家族的利益,不惜牺牲有情人的爱情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可见,是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和封建的伦理道德等等扼杀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也造成了宝

浅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形象及现实意义

浅谈《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形象及现实意义 郭金宝 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是一位聪明干练、精明果断、工于心计、善于交际、有胆有识的实权大管家。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她有女性解放、反对男权主义的思想。我们要学习她保护和推销自己的积极乐观态度,以她得意忘形,终毁前程的悲剧为诫……透过王熙凤来了解封建社会,了解封建专制及怎样为人处世的方法,吸取她失败的教训,做一位生活的强者,有着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王熙凤; 贾府; 实权大管家; 现实意义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其思想意义、人物阵容、社会价值等深刻问题不是我辈之流所能说长道短的。作为一个《红楼梦》的读者和学习爱好者,我只能以自己浅薄的见解来发表自己对书中“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感受。 一、王熙凤形象分析。 在整个清代,对《红楼梦》的看法分歧最大,什么古怪的意见都有,鲁迅曾对它们进行了概括指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⑴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却对书中的各种人物情有独钟。《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在人物塑造上也是空前的。里面人物众多,但却互不雷同,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不论哪一种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众多人物中,又数贾母、贾政、贾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等人让人记忆深刻。其中,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人是王熙凤。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用李希凡的话说就是“在《红楼梦》生活全景的形象世界里创造得最为成功的不朽的艺术典型。”⑵的确,从王熙凤身上,我们不仅看到她是一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而且给人一种活生生的真人感觉,仿佛她就在我们身边。 在大多数人的眼光里,王熙凤是一个阴险、狡诈、贪婪、恶毒的“母夜叉”形象。而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不可能天生阴险、恶毒,而且我们也不能主观臆断,单凭些表面现象就对别人妄加指责。王熙凤是个美丽、聪明、精明、干练的人。她出生于金陵四大家族的王府,从小就被父母当作“小子”来养。由于父母溺爱,她识字不多,但却具有卓越的管理才能,又善于为人处世,因此,进入贾府后,成了贾府的实权总管家。一个人能力太强,又有点自负,是很惹人厌的。王熙凤在贾府位高权重,自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是无法避免的。 事实上,我们静坐下来仔细想一想,王熙凤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的管家婆,如果不具备精明、干练、心狠手辣的管理才能是很难使整个家庭井井有条,正常运行的。贾府人多手杂,生活极端奢侈腐化,上至贾母、王夫人、刑夫人等老太太、太太,下到每个丫头、仆人的月钱、口粮、生活起居日常用度都靠王熙凤一人来管理分派,尤其是贾母等人的饮食起居,稍

电大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论文提纲 论点: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宝、黛、钗三者来看,宝钗在各方面都比宝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 (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 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2、贾宝玉追求个性解放 3、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 (二)林黛玉性格分析 1、林黛玉的叛逆性格 2、林黛玉的孤苦心境 二、宝黛爱情的社会因素 三、总结 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

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在中国小学史上有“压卷”地位。它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而艺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作为中心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被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家长无情地摧毁了。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爱情悲剧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以其卓绝的才华,把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瑰宝。”①而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可谓千古绝唱,感人肺腑,可为什么宝玉和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不能被容忍,而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者,宝钗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 (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 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一位贵公子,他的家庭对他抱以极大的希望,为他安排了一条读书中举、显亲扬名的道路,盼望他成为继承其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而他却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些:“不爱读圣贤书,把劝他读书的人骂成‘国贼’、‘蠢’,以至焚书,不愿走封建阶级安排的读书做官的道路。同父亲希望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反其道而行之。”②他背叛了父亲,背叛了家庭,以至背离了整个封建社会,这一切都是由于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叛逆性格造就的。 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他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是造就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现实社会是那样虚伪、丑陋,充满了罪恶,使他因自己成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围绕在他身边的少女们又是那样的纯洁美好。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经济之道”,从不愿走家庭为他安排的道路。“他认为八股文是‘饵名钓禄指阶’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他说程元理学等儒家的书,‘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杜撰’出来的。他又把‘读书上进的人’称作‘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只要一提‘仕途经济’,不管你是‘宝姐姐’,还是‘史大妹妹’,他都嗤之以鼻,斥之为‘混账话’。”③在生活中,他甚至很少接触“封建卫道士”的代表人物——自己的父亲。在别处他聪明伶俐,反映敏捷,只要一见了父亲,总是呆头呆脑。相反,他总是亲近和尊重那些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地位微贱的人物。总之,他极力抗拒封建家庭为他安排好的生活道路。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了型的,他的成长过程也是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第176页 ②葛成民、李希运、杨崇生、王文清.中国古典文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239页。 ③王立群、张进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论文二稿: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梁 学号:40 指导教师:陈翠平 答辩日期:

试论《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 On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Love Tragedy 中文摘要 Chinese Abstract 《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可以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来体现。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具有悲剧性格、封建迷信理念、封建婚姻制度。《红楼梦》除了反映封建社会爱情悲剧外,还体现了封建社会叛逆者间爱情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the love tragedy through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love marriage, and others to reflect the tragedy. The cause of the tragedy was due mainly to the tragic figures of character, feudal, superstitious ideas, feudal institution of marriag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part from the feudal society of love tragedy, but also embodies the love between feudal society traitor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关键词: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 Key word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Love and Marriage Traged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