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一)

投资行为与投资心理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学投资理性有如下三层含义:

1.人是自利性的,亚当·斯密认为,人有双重才本生,分别是自利性和社会性。换句话说,经济学家观察到的社会竞争的幸存者都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那些不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己经像达尔文所说的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了,即使按照突变的规律仍然会不断地产生,也假设它是“凤毛麟角”,而不列入分析的范畴。

2.利益最大化原则,人人追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或者是,在追求“幸福”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幸福”减去为追求“幸福”而带来的“痛苦”后,这一效用达到了极大化。

3.每一个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对于第三点,扩展开看,一个人理性与否,不能简单说他是否最大化了效用,如果那样,总能以效用发生改变来进行辩护。理性本身,在于效用结构是否符合选择一致性标准。例如:如果在A、B之间,偏好B,在B、C之间,偏好C,那么,在A、C之间,必然是偏好C而不是A,否则,偏好结构就是不理性的。如果存在这种行为,在群体的市场中,有人拿B来和你交换A,则你必然愿意如价,然后,当有人拿C来和你交换B,你同样愿意加价,最后,当有人继续拿A和你交换C 时,你又再一次加价,一圈下来,你手上还是A,但是你贴了3次钱,如此周而复始,再有钱,也会贴光的。因此,具有这种偏好结构的个体将必然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是否理性,不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而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结构。理性是一个有结构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概念。

2、不确定性下的投资理性行为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不确定性决策常常涉及多个不确定性的负面结果,因此,个体所知觉到的风险情景也不会是单一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

要研究人类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就要回答人们对备择方案的选择与偏好的准则是什么。在不确定性决策中,由于备择方案的损益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地用期望损益值作为决定偏好的准则。

(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1、投资者刚进入股票市场时,投资者往往求助于他人。因为对股票市场不了解投资者处于无知的状态,在无知的状态下,与其随机行动,还不如顺从经验,这是理性的推断过程。如果知识充分,顺从经验绝不是理性的。所以,在无知的情况下,投资者依赖于最初获取的信息来源,以及前人的知识积累。随着购买行为的发生,投资者开始对自己的期望进行调整,开始主动学习。之后,重新编辑、合成、简化以后形成自己的行动依赖框架。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决策依赖框架有:

(1)从众行为。根据投资人决策依赖路径建立的不同,从众行为又分为三种:一种是跟随机构投资者,在决策依赖上,这要是从报纸上获取消息。第

二种是跟随所谓的权威人士,经验丰富者。第三种是跟随市场其他投资

者的行为。

(2)政策扭曲的行为。有些投资者是盯住国家政策的市场性的,每次投资都是依赖对国家政策的准确判断。而政策的误导会扭曲市场,导致投资人

只瞄定政策。

(3)特立独行主义行为。这主要是用于形容那些游离于普通投资大众之外的投资者,他们我行我素,完全由自己拿主意。如号称国内第一私募阳光基金的开拓者,赤子之心公司总经理赵丹阳2008年1月2日宣布,将对旗下五只信托基金全部清盘,这是国内首次有机构选择主动清盘。消息一公开,

赵丹阳招来骂声一片,大多嘲笑他无能,在大牛市公然逃跑;但当上证综指跌到1624时,没有人再质疑他的明智。真正的特立独行者与普通投资者在目标上并无二致,但前者的决策建立在充分的信息,丰富的知识前提下。

2、在股票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和偏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得性偏差。可得性反映的是人们依靠容易得到的信息而非全部信息进行判断。容易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实际信息,也可能是回忆的信息。由于只使用了部分信息,依赖易得性的判断就容易产生一些偏差。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从来没有经历过股票交易大幅下跌的情形,就不会想起这种情形,他比那些经历过股价大幅下跌的人,把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评估得更低。像这轮从6000点到2000点的行情,就让许多2006年、2007年新入市的股民领教了股市是有涨有跌的。

2.代表性偏差。代表性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典型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比如,在代表性作用下,投资者坚持认为,好股票是好公司的股票,不好的股票是差公司的股票。在投资者的思想中,好公司代表成功公司,成功公司产生高盈利,进而导致高收益,差公司则正好相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石油刚刚上市时创造了48元的历史最高价,而散户认为亚洲最挣钱的公司的股票多高的价格都值得投资,结果一路下来被套70%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说明投资者利用代表性进行预测时,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出现了预测偏差。

3.过度自信。决策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有一种过度自信其有准确估计概率能力的倾向,也就是说,估计者自认为的概率估计的准确性往往要低于其实际的准确性,结果是过高估计一系列事件发生概率。在进行市场预测时,过度自信的人会设置过窄的预测置信区间,使其预测上限显得太低,预测下限显得太高,并且最好的预测不是位于预测下限和上限的中间位置。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市场平均信息好,或者认为自己的分析能力比普通投资者要高,所以试图超越市场,结果适得其反。

4.自我控制。在金融市场上,不论是赢者还是输者,都非常希望控制自身的投资行为,实现投资目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控制幻觉、失去控制等偏差。当人们相信自己控制了的情形而实际上未能控制时,就出现了控制幻觉。如果控制幻觉导致投资太大,有关风险被低估时,就会出现问题。失去控制现象出现的情景是,某人起初认为控制了特定事件或情形,或者至少能够对它产生强烈影响,但后来必须承认自己根本不能控制它。失去控制会导致严重的挫折,甚至是恐慌。

5.后悔厌恶。后悔厌恶就是为了避免后悔或失望,努力不做错误决策。当人们做错决策时,就会出现后悔。不做决策时,也可能出现后悔。人们感到错误决策的后果比什么也不做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这导致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时,与其积极行动,不如消极行动,走老路子,以最小化未来可能的后悔。追涨杀跌是典型的避免后悔的心理,在今年大盘一路下跌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反弹,许多投资者都在反弹过程中加仓或者调仓,以免踏空,结果反弹的力量有限,大的趋势还是一路下跌,这些投资者比那些套牢不动的投资者损失更为惨重。

三、总结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个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投资者投资应该

1.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认真进行投资品种筛选,集中投资于2—3只股票并避免频繁交易及投资过于分散。为此应特别注意几个要点:

(1)顺势而为,波段操作。顺势而为指市场基本面发生变化,其走势明确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止损或跟进。显然是经过认真研判之后的行动。而无论牛熊市,股价波动都是存在的,即都有投资机会。故波段操作及时获利了结,积小胜为大胜才是获利的关键。相应的应减少持股时间增加持币时间。

(2)买卖要慎重,果断。

(3)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投资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投资对象进行定价,从而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盈利目标的制定可以使投资者免受股市“噪音”的影响,坚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使投资方案避免因个体情绪的波动而变化。

2.分析股票市场现状,加强技术知识学习,把握买卖时机。

无论投资者从股票市场分析中得出怎样的走势分析,具体入市的时机仍需要技术分析作为参照,才能提高操作的科学性。近年来市场格局由庄散博弈向机构间博弈的转变,对投资者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股票知识学习,把握技术分析中价、量、时、空四者的关系及各种技术指标的综合运用,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志斌,《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

[2]马夹顺,《金融与经济》

[3] 陆剑清,《投资心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投资者结构分析.doc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一部:概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基金持有者(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操作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下较为合理的解释,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基金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证券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即以自然人身份从事买卖的投资者。一般的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从事买卖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 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即以自然人身份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投资者。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证券投资机构化的趋势。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市场份额70年代为30%,90年代初已发展到70%,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仍然偏小。截至1997年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开户数占总开户数比例不到1%。为了改变这种投资者结构失衡的状况,我国正采取措施,在完善立法的前提下,逐步培育和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证券投资基金支撑市场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投资管理专业化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投资结构组合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研究分析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作者:————————————————————————————————日期: 2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1 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 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式偏差。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定依赖。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

行为金融学与期货投资策略综述

行为金融学与期货投资策略 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讲”。这一假讲认为:金融产品的价格中差不多包含了所有的公共信息。有效市场假讲,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这一差不多前提。在传统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对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讲相悖的现象。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讲”存在

着内在缺陷,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行为金融理论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它否定了传统金融学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对宽敞的期货投资者而言,能够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 一、羊群行为 人类由于其社会性而存在一个特不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阻碍,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阻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强调对其他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阻碍,并对他的投资决策结果造成阻碍。 比如讲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上,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期货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

依据对其他投资者行为的推断来进行决策,这就形成了羊群行为。在我国期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跟主力持仓做的投资行为,或者在同一个期货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往往持有同方向的期货合约。 由于羊群行为在期货市场中的广泛存在,期货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幸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如此投资者能够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短线交易,以赢取过度反应向真实反应的价值回归过程的利润。另外,期货交易是一个“零和游戏”。假如除去手续费等费用,期货交易严格讲来是一个“负和游戏”,在如此的一个市场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认为价格应该上涨的时候,价格往往会出现转机。 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期货交易者,就应该勇于做市场中的“少数人”,依据自己的推断和分析,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二、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一) 投资行为与投资心理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经济学投资理性有如下三层含义: 1.人是自利性的,亚当·斯密认为,人有双重才本生,分别是自利性和社会性。换句话说,经济学家观察到的社会竞争的幸存者都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那些不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己经像达尔文所说的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了,即使按照突变的规律仍然会不断地产生,也假设它是“凤毛麟角”,而不列入分析的范畴。 2.利益最大化原则,人人追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或者是,在追求“幸福”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幸福”减去为追求“幸福”而带来的“痛苦”后,这一效用达到了极大化。 3.每一个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对于第三点,扩展开看,一个人理性与否,不能简单说他是否最大化了效用,如果那样,总能以效用发生改变来进行辩护。理性本身,在于效用结构是否符合选择一致性标准。例如:如果在A、B之间,偏好B,在B、C之间,偏好C,那么,在A、C之间,必然是偏好C而不是A,否则,偏好结构就是不理性的。如果存在这种行为,在群体的市场中,有人拿B来和你交换A,则你必然愿意如价,然后,当有人拿C来和你交换B,你同样愿意加价,最后,当有人继续拿A和你交换C 时,你又再一次加价,一圈下来,你手上还是A,但是你贴了3次钱,如此周而复始,再有钱,也会贴光的。因此,具有这种偏好结构的个体将必然被自然选择所淘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是否理性,不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而是看他有什么样的偏好结构。理性是一个有结构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平面”概念。 2、不确定性下的投资理性行为 不确定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不确定性决策常常涉及多个不确定性的负面结果,因此,个体所知觉到的风险情景也不会是单一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相当的难度。 要研究人类的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就要回答人们对备择方案的选择与偏好的准则是什么。在不确定性决策中,由于备择方案的损益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人们普遍地用期望损益值作为决定偏好的准则。 (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1、投资者刚进入股票市场时,投资者往往求助于他人。因为对股票市场不了解投资者处于无知的状态,在无知的状态下,与其随机行动,还不如顺从经验,这是理性的推断过程。如果知识充分,顺从经验绝不是理性的。所以,在无知的情况下,投资者依赖于最初获取的信息来源,以及前人的知识积累。随着购买行为的发生,投资者开始对自己的期望进行调整,开始主动学习。之后,重新编辑、合成、简化以后形成自己的行动依赖框架。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 决策依赖框架有: (1)从众行为。根据投资人决策依赖路径建立的不同,从众行为又分为三种:一种是跟随机构投资者,在决策依赖上,这要是从报纸上获取消息。第 二种是跟随所谓的权威人士,经验丰富者。第三种是跟随市场其他投资 者的行为。 (2)政策扭曲的行为。有些投资者是盯住国家政策的市场性的,每次投资都是依赖对国家政策的准确判断。而政策的误导会扭曲市场,导致投资人 只瞄定政策。 (3)特立独行主义行为。这主要是用于形容那些游离于普通投资大众之外的投资者,他们我行我素,完全由自己拿主意。如号称国内第一私募阳光基金的开拓者,赤子之心公司总经理赵丹阳2008年1月2日宣布,将对旗下五只信托基金全部清盘,这是国内首次有机构选择主动清盘。消息一公开,

投资者结构分析

投资者结构分析

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 一部:概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基金持有者(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操作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作下较为合理的解释,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基金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证券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即以自然人身份从事买卖的投资者。一般的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从事买卖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 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即以自然人身份 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投资者。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证券投资机构化的趋势。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市场份额70年代为30%,90年代初已发展到70%,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近年来有所发展,但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仍然偏小。截至1997年底,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开户数占总开户数比例不到1%。为了改变这种投资者结构失衡的状况,我国正采取措施,在完善立法的前提下,逐步培育和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证券投资基金支撑市场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促进证券 市场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投资管理专业化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精编版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式偏差。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定依赖。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无论是启发式偏差还是框定偏差都会影响人们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使得证券市场上表现出

影响股票个人投资者行为因素研究[论文+任务+开题+综述+外文]

BI YE LUN WEN (20 届) 影响股票个人投资者行为因素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学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年月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资产的合理配置及正确的理财方式成为人们投资过程中日益关注的问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并不成熟,由于自身或外在的因素通常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偏差,各种投机和违规势力往往利用广大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非理性心理操纵股价对个人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严重的侵害。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对个人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应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问卷所得数据分析了本次调查投资者的基本情况和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所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对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外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投资者的教育水平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且明显表现出过度交易、从众行为、处置效应、庄家情结等非理性偏好和认知偏差,国家政策因素和上市公司因素对投资者投资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行为;影响因素;行为偏差;SPSS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eople life level of increasing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ousehold assets and correct financial ways become people invest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concern.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development history shorter, investors investment philosophy and investment psychological are immature, because of its own or external factors often exhibit certain behavior bias, various speculative and illegal forces often use the individual investors cognitive biases and irrational 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individual investor share causing serious damage. So in the current market environment behavior research for individual investors ha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aking Ningbo for example applied theory and empirical combination of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data analyz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investors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ors in the investment of cognitive biases and existing affecting investment behavi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Conclusion is the education level on investors trading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and apparently showing excessive transactions, conformity behavior, disposal effect, banker complex irrational preference and cognition deviation etc, national policy factors and listed company factors on investors intend to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Finally,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ndividual investors behavior;Influencing factors;Behavior bias;SPSS analysis

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股票凭借其高收益的优势,已经逐渐成为广大投资者必选的投资理财工具之一。我国投资者大多以投机的心态进入股票市场,因此投资者一般只看到高额收益,却忽视了风险的弊端。目前股票市场大多存在高杠杆即放大性,即收益高风险大。因此投资者如果想要在股票市场上获得高收益,那么需要对股市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股票投资要懂得的心理: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学会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要学会贪婪。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行为分析,可以让投资者认清股市,才能更好的选择投资策略。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股票以及对投资者行为分析,根据个人浅解来给予我国股票投资者一些建议。 关键词:风险;杠杆;多元化投资 一、股票投资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股票投资的优势 1、投资股票门槛低。这是大多数散户投资股票的主要原因。不像房地产或黄金等投资类型,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做敲门砖,很难进入市场。 2、能获上市公司的股息和红利。这是股民选择股票的主要目的,因为投资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一般比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获得的利息要高很多。 3、可以通过买卖股票获得资本利得。有一部分投资者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自由买卖股票,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从而获得差价,即资本利得。 4、流动性强。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很强,加之现代电子交易系统的辅助,股票的成交速度非常快,从而使得股票市场的变现速度很快,时间成本很低。 (二)股票投资的劣势 在股市上经常流传一句话:“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因此股票的风险是隐藏在很多因素之下,接下来是关于股票风险的来源进行简析: 1、市场的流动性较强。每一交易时间单位中的行情,可以视为“独立重复试验”,而且概率还不是一样的。 2、信息的不对称性。有效市场假说在现实中并不起作用,因为市场价格包含所有的信息,也包含了大多数人错误的信息。 3、市场的不确定性。市场中顺次发生、同时发生的现象,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 4、股价的不确定性。估值不是定值,除开企业谈股价没有任何意义。既然估值永远是估计的,那么价格也是主观的。 二、投资者行为分析 虽然不同投资者选择股票的方向或途径不同,但是每个投资者的投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投资者大多存在相似的投资行为,基本总结如下: 1、从众行为。由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当作出投资决策时,会根据机构投资者、经验丰富的权威人士或其他投资者,甚至是小道消息作出不理性的判断。当看到股票牛市就贸然入市,看到股票低迷就退出股市,这都是大多数投资者不成熟的理财行为。 2、贪婪行为。当在股票投资中获得收益时,大多数人会不满足于当前微弱的收益,会看的更高更远,希望获得更多的收益。通常他们会被眼前的利益迷住双眼,眼睛中只有巨额的收益,而忽视存在的风险。投机心理是大多数投资者的心态,一般投资者会执着于追涨杀跌,最后资金被市场被套牢。 3、冲动行为。大多数投资者都存在这种行为,因此“牛市”和“熊市”这两个词孕育而生。当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被市场行情识破时,心里就会着急,担心自己的资金会成为股市下跌的牺牲品,缺乏耐心的大多数投资者就会退出股市。当股市见长时,投资者又会初步预测股票继续增长,冲动购买股票。这些都是缺乏耐心的不理智投资行为,很容易被股市套牢。

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证券市场投资者心理分析 姓名:刘研慧 专业: 年级: 学号: 课程名称: 课程教师: 2016年6月22日

摘要 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收益性,具有高度的“市场力”。现阶段的证券投资市场混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过于盲目,常常有跟风现象,缺少自己的理性分析且承受各方的压力较大。投资者能否保持理性心理,能否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决策,将影响他们最终投资的成功与否,并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积极发展。本文分析了投资心理的一些误区,针对这些误区进行了调节,给出了基本策略,促进投资者形成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证券投资心理素质亏损

投资是一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受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在证券投资市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期越长,投资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因此证券个体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投资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质。 有科学家对证券市场成功人士的心理做过研究,他们发现,成功的投资者有以下特点: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赚钱动机;内部冲突很少,勇于为结果承担责任;具备风险控制和耐心两个关键的因素。 而失败者普遍有以下特点:有悲观主义倾向。当事情转坏时,总爱责怪别人,遇挫折容易灰心丧气。 一、实例分析 在16年年初财经综合报道发表了这样一篇新闻:20年老股民一月亏损200多万,新股民本金损失逾七成。 20年老股民一月亏损200多万:“没想到今年一开年,大盘就给了股民一个“下马威”。虽然大盘跌了20%,但许多个股已经跌了30%到40%,差不多跟去年大跌时一样了。”已有20多年股龄的潘成,已经搞不明白现在的股市了。 去年头5个月,潘成可谓春风得意,满仓加杠杆的他一共赚了八九百万元,结果因为没有逃过大跌,到去年底不但赔光利润,还亏了20%左右。今年初,他依然是满仓加杠杆,四五百万元的本金,又融资180万元,结果一个月时间亏了200多万元。“我想想大盘和个股已经跌了那么多,昨天上午就买了3只股票,想做把T+0,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全部亏了进去。大盘这样的走势,我已经不敢玩了。”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 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 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 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 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 引言 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 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 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 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 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 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 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 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 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 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 式偏差。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 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 定依赖。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无论是启发式偏差还是框定偏差都会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摘要: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必然存在着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跟风行为、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盲目交易行为、快进快出投机行为等。这些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影响。引导投资者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专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关键词:证券市场;投资行为;投资者权益保护 我国在股份制试点阶段,就建立了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还没有成熟、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又过早地开设了市场化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国债期货市场、以及现今的创业板、股指期货市场等。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不规范、不成熟的投资者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将与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有效防止这些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对投资者自身调整理性化、证券市场规范化都是有进步意义的。 一、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分析的相关理论基础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有限理性人,其中散户中的非理性行为居多,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在证券市场中,也有一个“二八”现象,就是80%的投资者在亏损,而20%的投资者盈利或保本。据目前情形来看,散户投资者似乎都陷入了一个非理性路径而难以自拔。在金融学的角度下,这种现象源于散户存在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投资行为学家将行为科学、心理学等成果运用到金融投资当中,采用期望理论描述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不具备长期理性行为。从短期来看,投资者或许是理性的、正确的,但是长期上,投资者是不具备统筹性和连续性的,也就是他们的投资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也就造成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影响的持续性。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主要表现 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行为可以归类为理性行为与非理性行为两类。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主要表现在风险控制上。即理性的投资者会通过控制风险来及时止跌止损。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则反之。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包括了过度交易、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反应不足、损失厌恶、后悔厌恶、自我控制、追涨杀跌、过度买卖等。我国中小投资者普遍存在跟风行为(羊群行为)、追涨杀跌行为、过度交易行为。

投资行为分析

在金融市场上,参与者常常面对庞大的信息流、复杂的情形及交易压力,为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他们通常借助一些直觉和框架。直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在试错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些普遍经验规则。它帮助人们迅速找到的解决方案不一定最优,可能接近于正确答案,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系统性的偏差。框架是描述决策问题的形式。由于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会因为情境和问题的陈述与表达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依赖。无论是直觉偏差,还是框架依赖,都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 一、投资者行为的偏差分析 1.启发式偏差。研究表明,人们在解决规范性、确定性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就封闭性任务做出决策时,往往采用算法思维;当面对复杂、不确定的情况或遇到开放性问题,且没有现成算法时,人们往往采用的是启发式决策。启发式思维用在恰当的时候,是快速、简单而有效的。但是,当涉及到与统计有关的投资决策行为时,却常常容易导致一些偏差: (1)代表性启发。人们利用代表性启发方法形成信念和推理时存在着两个严重偏差:一是过于注重事件的某个特征而忽视了其出现的无条件概率,从而引起信念的偏差;二是忽略样本大小对推理的影响。 (2)可得性启发。是指人们常常只是根据个人记忆中对某一事件所熟悉的和容易得到的信息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经常出现。 (3)锚定与调整启发。人们在判断和评估中,往往先设定一个最容易获得信息作为估计的初始值或基准值,然后再围绕基础值进行一定调整,得出解决方案。调整是以初始的信息为参照进行的,不同的初始点常对应不同的估计结果,调整也往往是不充分的,容易产生偏差。 2.框架偏差。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事物的表面形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看法。框架偏差就是指个人在判断与决策中,对某一问题尽管本质相同,也会因为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3.确认偏差。是指人们一旦形成一个信念较强的假设或设想,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自身信念的各种证据,不再关心那些否定该设想的证据,并人为地扭曲新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由于确认偏差的存在,当市场形成“股市要持续上涨”的信念时,投资者倾向于主动搜索利好消息,或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片面理解成利好消息,对不利的消息或证据却视而不见,从而继续买入或推高股市;相反,当市场陷入恐慌性下跌时,投资者只重视看到的不利消息,进一步推动股市下跌。 金融证券研究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现代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者应当是理性的,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个体的投资行为。然而,国外大量的研究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投资者并不总是以理性的态度做出决策,其投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二、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分析 证券投资者尚不成熟、投资心理非完全理性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想到高风险中有高收益,但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风险。存在心理误区或心理障碍是造成其投资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投资者心理误区的主要表现 1.跟风 有这种心理的投资人,要么看见他人纷纷买进证券的时候.也深恐落后,在不了解行情和公司状况的情况下,也买人自己并不了解的证券;要么看到市场行情萎靡,大肆抛售的时候不认真分析缘由就糊里糊涂地抛售自己手中后市潜力很好的股票。还有些投资人容易受到某些空穴来风的消息的影响,产生恐慌急于出手,而事实证明这些恐慌一般是不真实的,常常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散布的。 2.举棋不定 主要表现为投资人本来有自己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及其相应的投资计划,但极易受到市场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策略分析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策略 分析 学院 专业: 姓名:指导老师: 学号: 职称:二○一三年六月

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策略分析 【摘要】:我国在重视发展机构投资者,但目前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现状是个人投资者为主,持股在5万股以上的交易账户数量相当少,绝大部分的投资者是中小散户。因此,有必要改变小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博弈中的劣势地位,制定合理的制度规则,以切实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将对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一、引言 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参与者,没有中小投资者就没有证券市场。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中小投资者都是整个市场赖以生存的基石,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得好与坏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而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又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小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往往遭受证券违法行为侵害,而自身实力有限、组织松散,难以实现有效的自我保护。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成为各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新兴证券市场,虽然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我国立法的重视,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保护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性 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流动资金的最重要来源。没有投资者,证券市场就无法发挥其筹集资金这一基本职能,其他如资源配置等职能就更无从谈起。因此,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对证券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意义重大。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将保护投资者列为证券监管三大目标(保护投资者;确保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风险)之首,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也将投资者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这都说明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

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分析总结

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分析总结近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就投资绩效而言,基金的表现并非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本文拟结合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对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切信息能够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模型也构成了现代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但是,近二十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在股票市场上,这些异象包括:股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溢价;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与股价泡沫;股价对市场信息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等等。这表明,基于理性投资者假设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传统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近5、6年来,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得以大行其道,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和人类行为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因而它的产生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对于投资者而言,行为金融学的巨大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近年来,在美国的共同基金中已经出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证券投资基金。 人类社会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因此他们往往具有类似或相近的思想。当这种现象发生在股票市场当中时,我们称之为“羊群行为”。所谓羊群行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则有可能不会采取这种策略。投资者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一个人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 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列举两种。 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

基于投资策略的行为金融学论文

基于投资策略的行为金融学论文 一、关于投资问题行为金融学的基本观点 如果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指导金融投资,很难起到对投资者正确指导,使投资者更为理性地进行投资活动。所以,传统金融理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对传统金融学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补充,积极研究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拓展金融学研究范围。 目前,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关于投资的诸多问题。行为金融学是集心理学和金融学于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中交易者非理性投资行为。 具体分析,行为金融学是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以此为基础评价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投资者心理因素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结合传统投资理论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范式,分析评估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时犯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指导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对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修正,达到科学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行为金融学融合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上投资决策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时容易犯下主观判断失误,使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活动变得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严重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所以,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动因,结合金融学的有关知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理论体系,为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二、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最为常用的投资分析法有两种,即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依据是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以及经济发展形势;技术面分析法针对经济市场走势进性数据统计,并编制图表,根据图表定量分析未来投资的方向以及前景。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探究,依据心理学原理及相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金融投资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从金融学角度分析,在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投资者对金融决策的依据主要是基于主观判断和客观地对金融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估测。然而心理分析法是传统分析法的补充和改进,心理分析法是主要是以传统分析法为依据,将心理分析法融合到整个金融市场投资环境中,强调以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突出投资者的主观性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过于强调投资者的主观能动因素而忽视机械交易的客观性,会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人性弱点的干扰。因此,基于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法还应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为依据。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利于正确投资决策的形成 行为金融学强调的是提高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良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金融投资决策,对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投资风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加强对行为金融学中心理学科的探讨,建立健全正确的心理范式,帮助投资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分析 巩志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是否是理性的,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紧迫性。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行为金融学,分析 一、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现状 大量个人投资者充当证券市场投资主体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特色,中国很多证券投资者入市并不是看重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价值,而是企图从中获取超额回报。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入市的主要原因是为经过股票的买卖价差而获利,这类人群多是为赚钱买卖差价进行短线操作;只有少数投资者进入股市是为了获得公司分红收益;而当前国内上市公司分红的很少,即使有分红的公司所分红利也是大大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因此仅有少部分的投资者把手里的闲置资金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把股市看成是一个长期投资场所。更多的投资者是短线投资、投机,而没有把股票作为长期的投资,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诱发了这部分人的赌博心理,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由于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羊群

效应,使这种市场短期行为具有很强的蔓延性,从而极大地加重了投资者孤注一掷的心理,一旦认为找到了机会,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顾,冒险参与高风险的证券投资活动。高比例的企图赚取短期收益群体的存在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波动剧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投资者入市动机上分析,就已经预示着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调查显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以中低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为主,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参与证券市场的时间普遍较短,证券投资意愿很强,希望经过财产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使自己的收入多元化,但投资经验相对缺乏,股市投入占家庭金融资产比例较大,这充分说明中国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很弱,投资者对投资股市的行情有强烈的依赖性。而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知识来自于非正规教育,主要经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股评专家的讲解以及报刊、杂志的文章等获得,在做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大多依据“股评推荐”、“亲友引荐”以及“小道消息”,在投资决策的方法上,20%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决策几乎不做什么分析,而是凭自己的感觉随意或盲目地进行投资。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它信息的关注和深度挖掘。大多数投资者在评价投资失误时,往往将失误归咎于外界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上市公司造假以及庄家操纵股价等,而只有少数个人投资者认为是自己的投资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