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

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第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7、如果相似性系数(S

AB

若S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适于工作和使用,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1)第一卷(2)第三卷(3)第四卷(4)第五卷

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种内血清型(2)种间血清型(3)属间血清型(4)属以上血清型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人留任为形态学特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严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1)病毒(2)细菌(3)酵母菌(4)霉菌

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咱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必杆菌”?()

(1)梅毒密螺旋体(2)枯草芽孢杆菌

(3)大肠埃希氏菌(4)金黄色葡萄球菌

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就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

(3)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4)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生长试验

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1)气相色谱仪(2)高压液相色谱仪

(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4)激光拉曼光谱仪

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1)DNA探针(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DNA芯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历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该古生菌是()。

(1)种名(2)属名(3)人名(4)科名

三、是非题

1、“大肠埃希氏菌”才是俗称“大肠杆菌”的学名。

2、所谓“模式菌株”通常是指一个细菌的种内了具代表的菌株。

3、两种细菌的G+C含量相近,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反之,G+C含量差别大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远。

4、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5、数值分类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想技术,减少了大量的特征测定的实验操作,所以它是比较科学的现代微生物系统分类方法。

6、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等科学和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分析、测量物质成分、结构、性能和各种信息的自动化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几乎都能用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

7、“吹口气查胃病”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人体不具有的尿素酶,受检者口

服13C标记的尿素,如有该菌感染,则尿素被尿素酶分解生成NH

3和13CO

2

,用质

谱仪能快速灵敏地测出受检者呼气中13CO

2

的量,准确地鉴定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8、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科名、属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9、现代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仍然是有意义的。

10、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高。

四、名词解释

系统发育树;分类单元;培养物;菌株;居群;型;种;亚种;属;数值分类法

五、简答题

1、分类学有哪些组成部分?

2、微生物有哪些常用的分类鉴定依据和方法?

3、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被用作微生物进化谱系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4、为什么16S(18)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

5、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6、为什么在从事微生物的工作中不仅要注意种名还要注意菌株名称?

六、论述题

1、外单位送来一个细菌培养物要求鉴定,你如何将其鉴定到种?(说明工作步

骤)

2、现代微生物分类主要根据基因型特征来建立分类单元,基因型特征的测定通

常都需要高新的复杂技术,而以实用为目的菌种鉴定却希望采用更易于测定的表型特征,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系统学

2、速率低

3、生理生化

4、4 33

5、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鉴定

7、相同很远

8、鉴定系统细菌

9、野外家庭 10、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4)

2、(2)

3、(1)

4、(4)

5、(3)

6、(1)

7、(3)

8、(4)

9、(4)10、(2)

三、是非题

1.改正:“大肠埃希氏菌”是“大肠杆菌”的另一个俗称。

2.改正:所谓“模式菌株”是在标准菌种中,对于从作过原始记载的作者实际分离或应用的菌株。

3.改正: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酮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表明人它们的关系远。

4.(正确)

5.改正:数值分类是根据生物表型特征总的相似性分类,其分类结构所表示的是一种表型关系,并不直接表示生物的系统发育。

6.(正确)

7.(正确)

8.改正: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9.(正确)

10.改正: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低。

四、名词解释

系统发育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枝的图型被称为系统发育树。

分类单元——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肠杆菌科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培养物——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菌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居群——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

型——常指亚种一些的细分。当物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称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为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属——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称为属。

数值分类法——是通过广泛比较分类单元的性状特征,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在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划分类群的一种分类方法。

五、简答题

1.分类学内容涉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鉴定则是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2.微生物常用的分类鉴定的依据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核酸的碱基础组成和分子杂交、遗传重组。

3.蛋白质、核酸分子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大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核推测它们的分歧时间。

4.主要是因为:1、16(18)SrRNA普遍存在于各类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在进化历程中功能保持稳定,而且分子中存在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的比较;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既含有适度的信息量,在技术上便于测定和序列治疗的分析比较。

5.主要区别是:古生菌的16SrRNA缺乏作为细菌特征的印迹序列;细胞壁物无肽聚糖;具有醚键脂、支链烃的膜脂;tRNA的T或TψC臂没有胸腺嘧啶;特殊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的某些特性的不同等。

6.同种不同菌株虽然它们主要的鉴别特征相同,但其他非鉴定特征,如某些生化特征(代谢酶、抗生素、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等)不同,是否具有某种质粒等,而这些性状和特征是很重要的。

六、论述题

1.大致步骤是:(1)检测是否纯培养,若不纯则需要纯化;(2)测定一些最基本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属于哪一大类;(3)查阅有关的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或相关资料,根据参考文献的有关特征进行车站测定;(4)根据特征测定结果,逐步缩小菌株归属范围,确定其归属的属,该根据有关属的分种检索表或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特征测定,初步确定其所归属的种。

2.研究建立简便快捷的基因型特征测定方法;更广泛地研究各分类单元之表型特

征的差异。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生物系统学)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速率低)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分类,鉴定) 7、如果相似性系数(S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AB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相同,很远) 若S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及命名 1.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有的在科属之间分族,或在属下分亚属。 (1)种(species)种是微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微生物进化的特定阶段。种代表一群在形态上、生理特性和组成成分上彼此十分相似或彼此性状差异微小的个体。同 种的生物体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在生态特征、生理特性方面发生了一些极微小的差异。但是他们总的特性还是一致的。 (2)变种(varieties或缩写成var) 变种即同一菌种之间有一定差异的一群个体。凡一个微生物的某种特性出现了明显改变,与“典型种”所描述的某一特性不同,而其余特性义完全符合,若这一变异特性又是较稳定的,则这种变异了的菌种称变种。例如有一种芽孢杆菌,除了在酪氨酸培养基上产生黑色素这一特性不同于典型的枯草芽孢杆菌(上bacillus sub-tilis)外,其余特性完全符合。那么这种芽孢杆菌,即称为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 uar.niger)。 (3)小种或亚种(subspecies) 微生物学中把实验室所获得的变异型称为小种或亚种。例如大肠杆菌(E.coli)野生型的一个品系“K12”,“K12”是不需要某种氨基酸的,通过实验室人工诱变?可以从Kl!中获得必需某种氨基酸的营养缺陷型,这种缺陷型菌种称为Kt 2的亚种或(营养)小种。 (4)型(types) “型”常被用于变种以下的细分类。在同一种的若干细菌中,他们之间有许多特性难以区分,要区分他们仅反映在某种特殊的形状上。如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可分为不同血清型。对噬菌体或细菌素敏感性的不同,可分成多种噬菌体型或细菌素型。 (5)菌株或品系(strains) 是指不同来源的相同种(或型)。因此,从自然界中分离到的每一个微生物纯粹培养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和品系。为方便起见,菌株常用数字、地名或符号来表示。例如生产蛋白酶的是枯草杆菌1398,而生产淀粉酶的是枯草杆菌7628。 (6)群(group) 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一个种变成另外一个种,期间要产生一--系列的过渡类型?所以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种类的特征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彼此之间难以严格区分开来,这两种微生物和介于它们之间的种类统称为

关于微生物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基本知识 1、微生物的分类 1.1 从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 繁殖。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1.2 从对氧的需求 好氧微生物:亦称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氧化有机物或无机 物的产能代谢过程,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有氧呼吸。 厌氧微生物: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 指在无氧条件下生活的细菌。为好氧性细菌的对应词。其中,在氧存在下不能生长的细菌,特称为专性厌氧菌,如梭菌、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以及大部分光合细菌。 兼性厌氧细菌:无论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都能生长发育的细菌。 1.3 微生物获得碳源与能量的方式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求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下列四个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硫化氢、硫代硫 酸钠等无机硫化物)作为供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它们都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因此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藻类、蓝细菌和某些光合细菌(红 硫细菌、绿硫细菌)都属于光能自养微生物。 (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以氢气、硫化氢、二价铁离子或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还原CO2或碳酸盐合成细胞物质,并利用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作为能源。这类微生物包括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不能以CO2作为惟一或主要碳源,需要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具有光合色素,以光作为能源。在生长时,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常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红 螺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和红螺微菌属的一些细菌就属于光能异养型微生物。 (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有机化合物作为碳源,并利用有机物质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作 为能源,对于这类微生物而言,有机物既是碳源又是能源。 2、微生物的繁殖

微生物种类

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lilium) 红酵母(Rhodotorula sp. 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红球菌Rhodococcus ?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柠檬酸细菌(Citrobacter) 沙门氏(Salmonella) 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 未定地位的有: ?醋杆菌(★Acetobacter) 布鲁氏菌(Brucella) 产碱菌(★Alcaligenes) ?分离时,加石蕊牛乳培养基,由变色情况判断是否产碱。这是个有工业应用价值的菌,L-苯丙氨酸转氨酶,PHB产生菌等。如利用真养产碱菌生产PHB——生物塑料,埋在地壤中6周完全降解,而普通塑料需200-300年。目前PHB产量占菌体重的70-80%。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s eutrophus)生产PHA Alcaligenes latus(广泛产碱菌)生产功能性高聚物 蓝细菌(Cyanobacteria): 不产氧的光合细菌—— 紫细菌与绿细菌 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紫色非硫细菌 着色菌科(Chromatiaceae)紫色硫细菌 专性光合,专性厌氧,以H2S作为还原CO2的电子供体,氧化成硫沉积在胞内。常常它们把硫氧化为硫酸盐 绿硫菌科(Chlorbiaceae) 红螺菌科包括: ▲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 ▲红假单胞属(Rhodopseudomonas) 红微菌属(Rhodomicrobium) 黄红螺菌(Rhodospirillum fulvum), 深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 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光合细菌的培养方法—富集培养法 ●分离源:采用营养丰富的湖、沼泽、水田等厌气层的水。 ●培养基1:适用于红螺菌科。KH2PO4 0.5g, K2HPO4 0.6g, (NH4)2SO4 1.0g, MgSO4·7H2O 0.2g, NaCl 0.2g, CaCl2·2H2O 0.05g , 酵母浸膏0.1g, 微量元素溶液1ml, 生长因子1ml,蒸馏水1000ml;如有必要,可加入0.01%硫代硫酸钠或3%NaCl;为抑制硫酸还原菌生长,可把上述(NH4)2SO4 , MgSO4·7H2O 换成NH4Cl和MgCl2·6H2O。 日本目前在各地废水处理中使用的光合细菌主要是Rp.sphaeroids ,这个菌株能很好利用低级脂肪酸、糖、氨基酸等各种有机物生长,特别是在醋酸、丙酸比为2:1~5:1培养基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sonomy 研究微生物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称为微生物分类学。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 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类单元taxon, 复数taxa 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种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可以看作是: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属g enus 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属。 .居群population 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每一个物种早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居群。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当某一工人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称为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变种variety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年修订本)发表以前,变种是种的亚等级,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1976年后,细菌种的亚等级一律采用亚种,而不再使用变种。 新种species nova, sp. nov, nov sp. 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型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strain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型form 曾用做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噬菌体变异型Phagovar、血清变异型Serovar、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致病变异型Pathovar。 菌群group 指两种微生物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些过度类型的菌种,具有某些共同性状。如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及它们之间的过度类型。 俗名common name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其优点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但局限性是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 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 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 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 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 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 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 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 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 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 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 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 物的生物氧化。 15.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或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 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使土壤恢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称土壤净化。 16.水体自净: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 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17:水体富营养化(环化有) 18.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 硝酸的过程。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 习题 一、填空题 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第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大分子或大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 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 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 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7、如果相似性系数(S AB 若S 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AB 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适于工作和使用,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 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二、选择题 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 (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 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1)第一卷(2)第三卷(3)第四卷(4)第五卷 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种内血清型(2)种间血清型(3)属间血清型(4)属以上血清型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人留任为形态学特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严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1)病毒(2)细菌(3)酵母菌(4)霉菌 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咱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必杆菌”?() (1)梅毒密螺旋体(2)枯草芽孢杆菌 (3)大肠埃希氏菌(4)金黄色葡萄球菌 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就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 (3)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4)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生长试验 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1)气相色谱仪(2)高压液相色谱仪 (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4)激光拉曼光谱仪 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1)DNA探针(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DNA芯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历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该古生菌是()。 (1)种名(2)属名(3)人名(4)科名

微生物分类鉴定

第三节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鉴定的依据 获得纯化的微生物分离菌株后,首先判定是原核微生物还是真核微生物,这实际上在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已经决定了分离菌株的大类的归属,从平板菌落的特征和液体培养的性状都可加以判定。然后,如是原核微生物,便可根据表14-3 所示的经典分类鉴定指标进行鉴定,如条件允许,可做碳源利用的BIOLOG-GN 分析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多项结果结合起来确定分离菌株的属和种。 表14-3 微生物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的指标依据 二、微生物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根据目前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②细胞组分水平,③蛋白质水平,④基因组水平;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鉴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其他三种实验技术主要是60 年代以后采用的,称为化学分类和遗传学分类法,这些方法再加上数值分类鉴定法,可称为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经典分类鉴定法 经典分类法是一百多年来进行微生物分类的传统方法。其特点是人为地选择几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分类,并在分类中将表型特征分为主、次。一般在科以上分类单位以形态特征、科以下分类单位以形态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加以区分。最后,采用双歧法整理实验结果,排列一个个的分类单元,形成双歧检索表(图14-4 )。 A. 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B. 细胞大,宽度1.3~1.8mm ……………………………………… 1. 热微菌属 ( Thermomicrobium )

BB. 细胞小,宽度0.4~0.8mm C. 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生长 D. 能在pH4.5 生长…………………………………………… 2. 热酸菌属 ( Acidothermus ) DD. 不能在pH4.5 生长………………………………………………… 3. 栖热菌属 ( Thermus ) CC. 不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 4. 栖热嗜油菌属( 栖热嗜狮菌属Thermoleophilum ) AA. 不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图14-4 双歧法检索表例样 应用BIOLOG-GN 仪检测分离菌株对众多碳源的利用情况判断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近年来也时有应用。在BIOLOG-GN 仪上有96 个小孔,其中95 孔内分装有95 种不同碳源的缓冲液,1 孔为无碳源的缓冲液对照,各孔接入适宜菌浓度和液量的分离菌株培养物,定温培养,每日定时读取BIOLOG-GN 仪计算机上各碳源利用情况,一般为时1 周,BIOLOG-GN 仪可显示出该鉴定菌株的最可能归属。 (二)、数值分类法 又称阿德逊氏分类法() 。它的特点是根据较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般为50 ~60 个,多者可达100 个以上,在分类上,每一个特性的地位都是均等重要。通常是以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环境的反应和忍受性以及生态特性为依据。最后,将所测菌株两两进行比较,并借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出菌株间的总相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阵( 图14-5) 。为便于观察,应将矩阵重新安排,使相似度高的菌株列在一起,然后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dendrogram)( 图14-6) ,再结合主观上的判断( 如划分类似程度大于85 %者为同种,大于65 %者为同属等) ,排列出—个个分类群。 图14-5 显示6 个细菌菌株的遗传相似矩阵图

微生物分类学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和其他生物分类一样,细菌的分类单元也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rank或category)或分类阶元,由上而下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分类中,若这些分类单元的等级不足以反映某些分类单元之间的差异时也可以增加亚等级,即亚界、亚门……亚种,在细菌分类中还可以在科(或亚科)和属之间增加族和亚族等级。细菌分类单元的等级系统见表12-4。值得强调的是,分类单元的的等级(阶元)只是分类单元水平的概括,它并不代表具体的分类单元。除上述国际公认的分类单元的等级外,在细菌分类中,还常常使用非正式的类群术语。如亚种以下常用培养物、菌株、居群和型;种以上常用群、组、系等类群名称;近年伍斯还在界上使用域(domain)(他把全部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域下面再分界)把域作为分类单元的最高级。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类群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由于同种或同一亚种的不同菌株之间,某些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就某些非鉴别性特征(不是定种或界定亚种的特征)而言,不同菌株可能存在重要差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注意菌株的种名外,还要注意菌株的名称。菌株名称常用数字编号、字母、人名、地名等表示。如枯草杆菌ASI.398(Bacillus subtilis ASI.398)和枯草杆菌BF7658(Bacillus subtilis BF7658)分别代表枯草杆菌的两个菌株(ASI.398和BF7658分别为菌株的编号),这两个菌株,前者可用于生产蛋白酶,后者则可用于生产?-淀粉酶。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一、选择题 1.真菌的分类单元-门的词尾为(A ) 2.A、–mycota B、–mycetes C、–mycotina D、-mycetidae 3.下列传统分类指标中始终被用作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的是(A ) 4.A、形态学特征 B、生理特征 C、生态学特征 D、分子生物学特征 5.下列拉丁文哪个书写格式正确( C ) 6.A、Fusarium oxysporium B、Aspergillus japonicus Saito 7. C、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Clostridium Kluyveri 8.1978年,根据16S rRNA和18S rRNA的碱基序列将生物分为“三域”的科 学家是(D ) 9.A、Ainsworth B、Bergey C、Leedale D、Woese 10.1995年,Ainsworth分类系统把菌物列入真核生物域,将其分为3个界, 下面哪项不属于其中( D ) 11.A、原生动物界 B、假菌界 C、真菌界 D、菌物界 12.有关菌株的说法,下列哪项说法不对( B ) 13.A、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B、菌株的名称不可随意确定 14.C、菌株与克隆相同,为一个物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客观反映 15.D、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型纯的标志, 二、是非题 1.微生物的种是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2.两个微生物菌株具有相同G+C含量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一定很相近。(×)

3.亚种是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都与模式种相同的种,其命名方法按“三名法”处 理。(√) 4.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不主张使用。(√)5.在微生物分类中,DNA(G+C)mol%的比较只能做否定判断。(√)6.微生物DNA之间的同源性越高,说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 7.菌株是一个物种内遗传多态性的客观反应,是遗传型纯的谱系,其名称可以随意确定。(√) 8.模式菌株是一个种的具体活标本。(√) 9.据科学家1992年估计,地球上生存的菌物约有150万种。(√)10.微生物自动化鉴定技术一般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特性而设计的。(√) 11.细菌分子鉴定常用16S rRNA序列分析,而真菌分子鉴定常用ITS序列分析。(√) 12.所谓“模式菌株”通常是指一个细菌的种内最具代表性的菌株。(×)13.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分类仍然是有意义的。(√) 14.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15.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微生物分类知识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录入时间:2011-4-15 11:11:57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1.1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门名词,而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 表1-1.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 微生物大小近似值细胞特征 病毒0.01~0.25μm非细胞的 细菌0.1~10μm原核生物 真菌2μm~1m 真核生物 原生动物2~1000μm真核生物 藻类1μm~几米真核生物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生活。 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在生物发展的历史上,曾把所有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而

微生物,不仅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而且它们中间有些类型像动物,有些类型像植物,还有些类型既有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植物的某些特征,因而归于动物或植物都不合适。于是,1866年海克尔(Haeckel)提出区别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它包括藻类、原生动物、真菌和细菌。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显微镜和超显微结构研究技术的应用,发现了生物的细胞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没有真正的核结构,称为原核,其细胞不具核膜,只有一团裸露的核物质;另一种是由核膜、核仁及染色体组成的真正的核结构称为真核。动物界、植物界及原生生物界中的大部分藻类、原生动物和真菌是真核生物,而细菌、蓝细菌则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仅细胞核的结构不同,而且其性状也有差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性状的比较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介绍。 根据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系统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病毒作为一界被提出的较晚,主要原因是①病毒和类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是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②病毒不是用双命法,分类不用阶元系统。但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病毒和细胞型生物是有共同特性:①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是RNA);②使用共同的遗传密码。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于1979年提出将无细胞结构病毒立为病毒界,从而建立了六界系统。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1. 内容 1.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亚种以下的分类名词有变种、型、菌株 2.命名: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由两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组成。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词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在后,用拉丁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小写,为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著名的科学家姓名等,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2. 练习 一、填空题 1.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可依次分成7级: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界,门,纲,目,科,属,种 3. 测验 一、简答 1.微生物分类学担负着那三项具体任务? 4. 案例 5. 资源下载 课程讲义资源(Word文档)、教学课件资源(PPT)、视频录像资源(视频录像)。 6. 扩展学习 使用教材: 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1.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编,《微生物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Prescott LM, Harley JP, and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2. 4.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参考期刊: 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 微生物学通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主办 参考网址: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ppt://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https://www.doczj.com/doc/418220353.html,/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s://www.doczj.com/doc/418220353.html,/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讲解及练习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 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巴氏消毒法:在70℃~75℃煮30 min或在80℃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

微生物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 3、培养基得配置原则: (1)目得要明确(根据微生物得种类、培养目得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得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基内可加入化学成 分不明确得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用培养基内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得物质。 (2)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得浓度与比例。 (3)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得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与真菌得最适pH分别 为:6、5~7、5、7、5~8、5与5、0~6、0。

5、细菌培养基得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 →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搁置斜面得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得1/2) 【问题与探究】 (1)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搁置斜面或倒平板?您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得温度? 【提示】 琼脂得凝固点为40 ℃,温度太高易使培养皿破裂,低于40 ℃,培养基已凝固,倒不出,所以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得试管,感觉试管得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试管口通过火焰? 【提示】 通过灼烧灭菌,防止试管口得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为了能彻底灭菌,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压之前一定要把原先得空气排尽,注意恒温灭菌,同时要注意高压蒸汽灭菌锅得压力(100 kPa)、温度(121 ℃)与灭菌时间(20 min)。 6、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 (1)接种 概念:在_无 菌 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 培养基____得操作过程。 工具:玻璃刮铲、接种针与接种环。 方法:穿刺接种、斜面划线接种与平板划线接种、涂抹平板等。 (2)无菌操作 ——微生物接种技术得关键 ①培养微生物用得试管、培养皿与微生物培养基等,在接种之前都需要 灭菌_。 ②通常接种操作要在____酒精灯火焰__得附近进行。 【想一想】 在微生物得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动物界 植物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微生物原生生物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病毒界病毒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的相关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离不开以下三步: ⑴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⑵测定一系列鉴定指标 ⑶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⑴核酸分析 ⑵DNA杂交试验 ⑶细胞壁成分分析 ⑷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在科与属之间可加“族”。上述分类单位中以“种”概念的界定最为关键。

种的概念: 种是一个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在微生物分类学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为具体标本,这个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变种是对种的进一步细分的单元。从自然界分离到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必须与已知的典型种所记载的特征完全符合,才能鉴别为同一个种。有时分离到的纯种却有某一特征与典型菌种不相同,其余特征都相同,而且这一特征又是稳定的,我们称这一纯种为典型种的变种。 亚种与变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有时我们将实验室获得的变异型称为亚种或小种。 菌株表示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间,作为分类鉴别的主要性状是相同的,但是非鉴别用的“小”性状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生化性状,如代谢产物的产量性状等。菌株实际上是某一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一旦某菌株发生自发突变或经诱变、杂交或其它方式发生遗传重组后,均应确定新的菌株名称。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答案

一、填空: 1.微生物菌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属名和种名加词构成。 2.来源于一个细胞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群体称菌株。 3.1969年将生物界分成了五界,分别是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4.细菌的分类单元分为七个基本的分类等级,由上而下依次为_界、_门__、纲、目、科、属、种。 5.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为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生态特性。 6.形态学特征始终被用作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主要原因为具有相对稳定性_和易观察。 7.分类学的内容包括_细菌分类_、放线菌分类和真菌分类_三部分,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是_《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8.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_形态特征_和_生理生化反应_,其中__形态特征_对鉴定微生物的系统发育有决定性作用,而_生理生化反应_可作为判断亲缘关系的参考而且对以实用为目的的分类鉴定仍有重要价值。 9.核酸分子杂交_和_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__是目前通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行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0.1978年,Woese等提出新的生物分类概念,根据16SrRNA的碱基序列将生物清晰地划分为三原界,即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11.对微生物命定学名的表示方法分双名与三名两种。 12.在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研究中,1978年由R.H.whittake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三域学说。13.填写以下10个数据:(1) 对牛奶等进行巴氏消毒时常用 63 ℃的温度;(2)用液氮保藏微生物的温度为 -196 ℃;(3)通常细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 37 ℃:(4)用烘箱进行的干热灭菌温度一般为 150~170 ℃;(5)的代时一般为 17 min;(6)典型的酵母菌S.cerevisiae的代时一般为 120 min,其大小一般为~10 X ~21um 。(7)至今已记载的微生物约 20万种(1995);(8)我国卫生部门规定自来水中所含的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 3个/L ;(9)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ml 。 14.血清学反应是抗原和抗体之间发生的反应。 15.在鉴定菌种的一些现代方法中,有核酸分子杂交,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全基因组测定,数值分类等方法。 二、选择题: 1.同种菌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称为( C ) (A)种 (B)变种 (C)菌株 (D)群 2.试排出生物分类等级的正确顺序(D) (A)目→纲→界→门 (B)界→纲→目→门 (C)目→纲→门→界 (D)界→门→纲→目 三、判断题 1.目前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2.具有相同G+C含量的生物表明它们之间一定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 四、名词解释 1.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2.新种: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某一微生物的纯种,如果与文献上记载的典型种的特征有明显差异,即为新种。 3.培养物: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培养基上培养的微生物称为培养物。

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及其分类方法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微生物的命名法则;目前国内外最权威的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用于分离菌株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微生物的命名依林奈氏双名法法则进行;《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当今进行细菌鉴定的最权威的手册;微生物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有经典分类鉴定法、数值分类鉴定法、化学分类鉴定法、遗传学分类鉴定法, DNA中GC mol%分析、DNA-DNA杂交、DNA-rRNA杂交、16Sr RNA(16S rD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微生物系统发育地位分析等不同层次的技术方法。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对于研究和发酵生产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保藏方法可依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命名 分类是人类认识微生物,进而利用和改造微生物的一种手段,微生物工作者只有在掌握了分类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纷繁的微生物类群有一清晰的轮廊,了解其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为人类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微生物分类学 (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 (taxon) 的科学,它的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classification) 、命名 (nomenclature) 和鉴定 (identification) 。分类指的是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命名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微生物分类学是对各个微生物进行鉴定,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科学。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 (kingdom) 、门( phylum 或 division )、纲(class) 、目 (order) 、科 (fami1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具有完全或极多相同特点的有机体构成同种。性质相似、相互有关的各种组成属。相近似的届合并为科。近似的科合并为目。近似的目归纳为纲。综合各纲成为门。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分类系统。以下以柠檬浮霉状菌为例加以说明。 另外,每个分类单位都有亚级,即在两个主要分类单位之间,可添加“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次要分类单位。在种以下还可以分为亚种、变种、型、菌株等。 属是科与种之间的分类单元,通常包含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和关系密切的种。 Goodfellow 和 O'Donnell(1993) 提出 DNA 的 G+C mol% 差异≤ 10 % ~12 %及 16S rDNA 的序列同源性≥ 95 %的种可归为同一属。 种 (species) 关于微生物“种”的概念,各个分类学家的看法不一,例如伯杰氏(Bergey) 给种的定义是:“凡是与典型培养菌密切相同的其他培养菌统一起来,区分成为细菌的一个种。”因此,它是以某个“标准菌株”为代表的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体。种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种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微生物学中较常见有生物学种( biological specie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