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

试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

试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
试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

烟台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试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

》为例

姓名:李宝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指导教师:薛琳

20100501

中文摘要

本文以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唯美主义元素及其体现的作者那标新立异的唯美主义文学观。他的文学观可以概括为:艺术至上的文学观、为艺术目的而撒谎,还有形式是生活的奥妙。本文就以这三个方面为纲来进行阐述。

第一章主要论述艺术至上的文学观,这又包含两个方面,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关系。王尔德颠覆传统的“模仿说”,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因为他认为生活是不完满的,是虚假的,而艺术却具有独立性,艺术既不是生活的复制品,也不是某个阶级的传声筒,而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的纯粹自由活动。他主张把艺术去功利化,去实用化。王尔德在小说中用西碧尔这一唯美艺术形象,因为碰触了现实而香消玉陨的故事情节,从反面论证了艺术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王尔德还认为生活是或然的,是随意的,是短暂的,而艺术具有永恒性,艺术的美可以让人们超越现实的压抑与束缚。小说中则体现为以亨利勋爵为代表的纨绔子们,追求一种感官至上的新享乐主义,通过生活的审美化与艺术化来追寻一种瞬间的意义感;王尔德艺术至上的文学观的第二个方面是,他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他说“文学作品无所谓道德,也无所谓不道德,有的写得博大精深,有的写得稀松窳劣而已。”在小说中,他便一反那种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描写手法,着力挖掘丑与恶的唯美意蕴。小说中写到道连沉溺于罪恶的欲念中,出入各种污秽场所,并对道连杀死画家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所以有人会说王尔德把艺术去道德化了。然而,在罪恶的唯美意蕴中却可以看出道德的存在。他的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身上都有道德的影子。其实,王尔德并没有摒弃道德,他只是反对当时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上层社会所宣扬的那种虚伪道德,反对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艺术。他是要以一种纯粹的艺术,本能的道德来涤荡现实社会的污泥浊水。所以说,王尔德的唯美思想与创作实践之间并没有所谓的“矛盾性”。有些评论家就此指出王尔德的唯美思想与创作实践存在着矛盾,笔者将结合唯美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这种所谓的“矛盾性”及其原因。

第二章主要论述为艺术目的而撒谎。王尔德指出谎言有多种类型,而为艺术目的而撒的谎的是谎言的最高的形式,指出撒谎也是一门艺术。这一章又分为两节,即艺术乞灵于想像和艺术是一种主观创造。王尔德反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那种粗制滥造与机械复制的创作手法,主张想像与虚构是艺术的精髓,反对题材的现实性与传统性。他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情节取材与内容就反映了作者的想像力与主观创造性。

第三章主要论述形式是生活的奥妙,这又分为三个方面,即唯美的形式、巧妙的象征和诉诸感官的音乐性语言。王尔德认为,形式可以超越和构造一切,形式的艺术借助特定的对喜、怒、哀、乐、爱、欲、恨等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提升现实,凸显情感并将之提升到美的艺术境界。在生活中,王尔德追求生活的形式化。在小说中,他塑造了一个纯粹的形式主义追求者道连,他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唯美的处所,在那里,各种感官美都得到展现。小说的形式化还体现在小说中运用了象征暗示的现代手法,而不再是那种如照相般的镜头似的描述。小说中的

人物,小说中的意象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画家可以看成是艺术家的象征,贝泽尔可以看作是王尔德本人,道连则可以看成是形式美的象征,小说中的主要意象画像可以看作是艺术的象征等等。象征意义的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形式是生活的奥妙的第三个方面体现在小说的语言上。王尔德还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媒介和材料,而语言便是文学作品的媒介,而成功的诗人和作家能够挖掘出日常语言中被束缚的音乐性元素。王尔德在他的小说中就借助形状、声音、色彩、温度、味道等感官性的语言来营造一种富于节奏变化的韵律美,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而且,他小说中人物的悖论式的语言带有强烈的个性化。这些都说明了王尔德对形式美的追求。

关键词:王尔德;《道连?葛雷的画像》;唯美主义文学观

Abstract

Oscar Wilde, 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English Aesthetic Movement, established his own unique aestheticism literary view. This dissertation, taking his only novel Portrait of Dorian Gray as an example, explores its implied aesthetic elements and reflects the maverick literary concept of aestheticism of the author,namely, supreme literary art concept、Lying for art purposes、form is the mysteries of life.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ree areas to be described as the key link.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art of supreme literary concept, which contains two aspect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t and life、art and morality .Wilde subvert the traditional "imitation" that is not art imitating life, but "Life imitates art," Because he believes that life is not perfect, is false, but independent of art, art is neither a replica of life, not a mouthpiece of the class, but all interested purely detached freely. He advocated the arts to the utilitarian, to practical use.Wilde in the novel creates Xi Bier artistic image of this aestheticism disappeared because of touching the reality, implying that art from the opposite argument to keep their independence.Wilde also believe that life is contingent, is arbitrary, is short, but art has a timeless nature, art, people can transcend the reality of repression and restraint. The novel is reflected in Lord Henry represented by playboy child, seeking a sense first of the new hedonism, through the life of th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sense to pursue a momentary sense. The second aspect of supreme literature concept is that ar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orality.He said that “the literary work does not matter the moral, also does not matter the immoral, some write broadly and profoundly, some write sloppily poor.” In the novel, his then counter-that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Trinity's description technique, tries to unearth ugly and the wicked only beautiful implication. In the novel, writing Dorian indulge in the evil desire, comes in and goes out each kind of contamination place, and killed the painter to a company the scene to carry on the careful portray. Some people might say that Oscar Wilde was the arts to immortalize. However, in his aesthetic meaning you can see

the moral’ shadow. The thre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who have the moral shadow. In fact, Wilde does not abandon morality, he was only against the British upper class Victorian hypocrisy preached morality, against the moral standards with the arts. He is to use a pure art, the moral instinct to wash away the filth and mire of social reality. So, between Wilde thought and creative practice, there is not the so-called "contradiction." The author will unify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ich aestheticism appears, analyzes this kind so-called “the contradiction” and the reason.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urpose for the art of lying. Oscar Wilde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lies, but for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the art of lying is the highest form of lies.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namely Art invoke the imagination and art is a subjective creation.Wilde opposed that the realism and naturalism that kind manufactures in a rough way with the machinery duplication creation technique, advocated that the imagination with fictionalizes is the artistic essence, opposes the theme the feasibility and traditional. His novel’s plot selection and the content have reflected author's imagination and the subjective creativity.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orm which is the mysteries of life. It means that artistic form、ingenious symbol and musical language.Wilde believes that the form can transcend and structure all with a specific pair of happiness, anger, sadness and joy, love, desire, hate and other feelings of expression, can enhance the reality, highlight the emotion and the art of upgra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realm.In the life, Wilde pursues the life the formalization. In the novel, he portrayed a pure formalism pursuer Dorian.The novel has utilized the symbolic suggestion modern technique, but no longer was the description which that kind of like photography's lens resembled.In the novel character, in the novel images have the rich symbolic significance, like the painter may regard as is artist's symbol, Basil may regard as is Wilde, said that the company may regard as is the beauty of form symbol, in the novel main image portrait may regard as is artistic symbol and so on. Symbolic significance's explanation, may say i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Wilde also thought that each kind of art has own medium and the material, but the language is the literary work medium, but succeeds the poet and the writer can unearth in the daily language the musicality element which fetters. Wilde draws support from

sense organ's and so on shape, sound, color, temperature, flavor in his novel languages

to build one kind to be rich in the rhythmic variation rhythm, arouses people's sentimental sympathy, moreover, in his novel character's paradox's-like language has

the intense personalization. These explained Wilde’s pursue to the beauty of form.

Key words:Oscar Wilde, Portrait of Dorian Gray, Aestheticism literary view,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2010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 2010年月

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引言

对于唯美主义一词,或许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它的真正内涵,却可以说是莫衷一是。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唯美主义的研究者约翰逊(R.V.Johnson)在《美学主义》(Aestheticism) (早期的唯美主义被译为美学主义)一书中指出,唯美主义包括三种含义,它是一种人生观,主张以“艺术的精神”来探讨生命的现象;它是一种艺术观,即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它还是文学与艺术作品之一种实际特质。1若以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早在古希腊“希腊化时期”卡利马科斯所创造的“亚历山大里亚诗体”和古罗马晚期文学的诗歌中,便出现了第三种意义上的唯美主义特质了。到了18世纪,康德提出了审美活动的独立性、无目的性和无功利性的观念,莱辛、歌德、席勒等人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而这可以看作是唯美主义作为一种艺术观的首次阐发。但是到了19世纪,它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明确的理论体系。由于尼采那如重锤般的一句“上帝死了”瓦解了人们原本已岌岌可危的传统基督教信仰,信仰的缺失导致了人们思想的混乱,人们各抒己见,各自成派,从而引发了文艺界流派纷呈的现象,这时就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

唯美主义作为当时的文艺先锋之一,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哲学中的美学观点,并把美的纯粹性、美的无目的性和非功利性推到了极致。它开启了一扇特异的窗口,力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更充分地表达自我,表达自己对所处时代和所面对世界的属于个人的理解。“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者最响亮的口号。这是法国作家、诗人戈蒂耶首先在《莫班小姐?序言》和《阿贝杜斯?序言》中提出的,他提出:“为艺术而艺术所代表的是那种除了美本身与其它事物毫无关系的作品。……为艺术而艺术并非像它的反对者所说的那样是为形式而形式,而是从外在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拒绝提出任何理论信条,拒绝直接的实用性,为了美而形式”2的观念,这也就成为了唯美主义的总纲领。唯美主义主张艺术有独立的生命,艺术的使命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最高品质的瞬间,主张艺术高于生活,具有超越性、永恒性,是人类的精神归属和寄托。唯美主义否定现实题材,反对艺术模仿生活,向往纯美的境界。这些主张尤其受到了英国一些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的青睐,英国便成为了唯美主义美学运动的主要阵地,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可以说是唯美主义的先驱,六十年代有史文朋、佩特,八、九十年代则以王尔德为代表。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一1900)是唯美主义的有力继承者、鼓吹者和实

1卢善庆.“唯美主义”来龙去脉的考察和批评——读R.V.约翰逊《美学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1983.

2John Wilcox, “The Beginnings of L’ art pour L’ art”[J].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 John Wilcox.“The Beginnings of L’art pour L’art iticism,1988..376.

践者。他是英国唯美主义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1874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师从罗斯金(John Ruskin)和佩特(Walter Pater),学习其美学精髓。他穿着怪异,经常以袖领宽松的镶着黑穗的天鹅绒紧身上衣、长丝袜和灯笼裤形象示人。这正如艾伦?莫尔所说的“艺术和生命相结合,高雅的装束和风格就是活生生的杰作。”1甚至在生活的细节上,王尔德都讲究美感,正如他自己他所说的:“严肃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打好一个领结”,2 “我的野心并不在作诗上停止,我想把我的生命本身创造成一件艺术品。我不仅知道一首好诗的价值,还知道一朵玫瑰、一杯佳酿、一条华美的领带和一道美味的价值。”3还有他那关于装饰艺术的激情澎湃的演说也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艺术化的生活图画:“在我们英国的文艺复兴中,装饰艺术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出自伯恩-琼斯之手的奇美的构图,以及我们要归功于我们英国14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工匠威廉?莫里斯的所有那些挂锦的编织,玻璃的着色,陶制品、金属品、木制品的漂亮制作。那么再过几年,在人们的屋子里将再也看不到引不起制造者和使用者快感的东西。”4此外,他还为美国人设计了种种美学改造计划,详细地讲述了建筑材料,室内装饰,家具选择,墙纸设计,服装搭配等等细节,可堪称是服装和室内装修的专家。王尔德试图以审美化的装饰来改变人们的生存环境,他认为这些具有形式美和色彩美的装饰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生活于虚伪与功利中的人们回归灵魂的途径,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他还特别推崇各种具有和谐形式的物品,如中国的兰花瓷器、孔雀羽毛、玉兰花、向日葵等,因为这些物体本身的结构正符合唯美主义的形式论。王尔德所倡导的唯美文化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一些时髦人士争相效仿的一种社会风尚。可以看出,王尔德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追求,而是一种人生观与艺术观的统一,是呼吁人们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想要唤醒人们沉睡的艺术感受与艺术关怀。在艺术方面,王尔德也提出了一整套独树一帜的唯美主义理论,有关于文艺批评的著作,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收入《意图集》的《谎言的衰朽》、《笔杆子、画笔和毒药》、《面具的真理》和《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其中收录了许多他那充满睿智的言论。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唯美主义作品,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来支持、宣扬自己的唯美理论。主要有:童话集,1888年的《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Happy Prince and Other Fairy Tales)和1891年的《石榴之家》(The House of Pomegranates);《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1)、《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1893)、《一个理想丈夫》(An Ideal Husband,

1Ellen Moers. The Dandy: Brummell to Beerbohm. New Y ork: The Viking Press,1960.263.

2 Oscar Wilde,The Epigrams of Oscar Wilde,ed.,Alvin Redman,New Y ork:Senate,1996.138.

3 Richard Ellman,ed.,The Artist as Critic:Critical Writings of Oscar Wilde,Phoenix edi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404.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6.

1894)以及《认真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4)四部社会喜剧,一部悲剧《莎乐美》;还有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这是王尔德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

而关于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和艺术中,都极力追求审美化、展现其唯美主义风采的艺术家的研究可以说颇多。有关于王尔德本人的传记,还有对王尔德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理论著作。有从他的同性恋角度进行指摘的,有从他摒弃道德的方面进行批评的。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堕落的艺术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前瞻性的艺术家等等。其实王尔德本人的思想是很庞杂的,他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学批评观,如“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批评高于创作”等,还有一整套唯美主义文学观,这在西方文学史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可以说,对王尔德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王尔德自己本人在《英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曾明确地将英国唯美主义思潮的特点归纳为“对纯粹美的热情崇拜,对形式的无瑕追求,专注感觉特性……并宣称艺术的最高法则即形式的或者和谐的法则。”1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观,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艺术至上的文学观,这一观点又包括两个层次,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文学观的第二个方面是为艺术目的而撒谎,即主张艺术来源于想像与虚构。第三个方面是指艺术需要形式的创新,这又包括写作手法与语言两个层次。这三个方面,都被王尔德应用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创造出了一部唯美主义的典范之作。而本文将以他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从小说整体的故事情节、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与追求,小说形式的唯美化与现代性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元素及其体现的作者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又有不少评论者指出在王尔德的小说中能够看到道德的影子,据此就认定王尔德的艺术思想与创作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性,而关于这种所谓的矛盾性,有人猜想是王尔德故意为之,有人推测是王尔德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而笔者认为王尔德本身并没有什么矛盾可言。所以,本文在分析他的小说的唯美性,系统地归纳与整理他的唯美主义文学观时,又结合王尔德生活的时代背景,对他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透析,用客观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他。

1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4.

第一章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世界对理性的过分强调导致了理性对感性的过分压抑,加之近代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些引起了反理性思潮与反功利化运动的兴起。相应地,在理论界传统诗学的“模仿”或“表现”说(认为外部世界或者作者是文学作品意义的来源,把文学作品分为内容与形式的二元论:所模仿或表现之物是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乃为形式),也遭到了质疑。而顺时顺势产生的唯美主义则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高举唯美主义的大旗,提倡纯艺术,主张艺术的自律性,并以此来对抗传统的“为人生而艺术”、“为物质而艺术”。无疑,这是对美的一种维护与宣扬。而作为唯美主义代表的王尔德则提出了“艺术至上”的观点,以此来捍卫自己心灵的净土。他的艺术至上的理论又包括两个方面: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不涉道德。

第一节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文本体现

王尔德的艺术至上论,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模仿说的颠覆与超越方面。1889年,在《谎言的衰朽》中,他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他说:“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而艺术却是现实。”1他认为,生活是不完美的、虚假的,“现实生活用影子欺骗我们,就像皮影戏演员用影子来欺骗我们一样。我们所认为的现实,总是给我们一种虚假的可靠感,事实上它是非常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碰碎。”2所以不值得艺术去忠实地模仿。在王尔德看来,文学总是居先于生活,文学并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按照自己的目的来浇铸生活,塑造生活;艺术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就如科学发明一样,给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典型,而后生活设法去模仿它。他说:“在一次预展或在一个艺术沙龙中,都会看到,这里有罗塞蒂幻梦中的神秘眼睛,长长的象牙喉咙,奇怪的、方方正正的下巴……有《金楼梯》中甜蜜的少女,《情歌》中花儿似的嘴巴与倦怠的美色,安德洛墨达因激情而变得苍白的脸,《梅尔林之梦》中维维安的纤手与柔美。”3他还举例说“世界因为哈姆莱特‘忧郁过而变得悲哀’”;“因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使到处可见吕西安,拉斯蒂涅们”;“而蓓基?夏泼使现实中

1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27.

2转引自赫伯特?曼纽什.怀疑论美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144-145.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343.

的家庭女教师与主人的侄子私奔”,1又比如,新婚夫妇通常会在房间里放上英雄的雕像或是名人的画像,妇女怀孕的时候会去聆听艺术家那美妙的音乐,其目的都是希望能在艺术的熏陶下孕育出完美的、优秀的孩子,这正说明了生活主动模仿艺术,艺术是生活的供给。在他的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王尔德也描写了一个“生活模仿艺术”的例子,那就是道连模仿那本黄封面书里的主人公,开始了自己的唯美生活实践,开始玩味罪恶,那本书对罪恶的描述让道连觉得“仿佛全世界的罪恶都穿上了精美的衣服,在柔美的笛声伴奏下默默地从他面前一一走过”。2这本有毒的书给道连塑造了一个艺术典型,道连觉得这本书就是在讲自己一生的故事,只不过是提前预演罢了。

而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说还包括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他这里所说的自然既指外部那不开化、不完满的、单调乏味的自然,又代表一种现实,一种生活状态。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法则,具有随意性,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也不足以成为艺术效法的对象。也正因为自然本身的这种不足才为艺术提供了存在的空间。艺术通过想像的媒介把单一的自然事物转化为一种审美的、多样化的存在,“创造出一种无比的、独一无二的景观”,为我们揭示各异的自然美的同时,还弥补了自然美的种种不足与缺憾,“使我们比以前更爱自然”。“如果不是从印象派那里,我们又是从哪里得来那些缓缓降到我们街上、将瓦斯灯弄得模糊不清、把房屋变成可怕阴影的奇妙褐雾呢?如果不是归功于他们和他们那位大师,我们又把笼罩在我们河上的那种可爱的银霭归功于谁呢?这种银霭赋予弯弯的桥梁和晃动的驳船以消失中的美的模糊形式。”3也就是说,王尔德把自然看作是艺术化表现的结果,是艺术让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美的存在,让人们相信浪漫主义的美是“来自春天树林里的冲动”,让人们由“看一样东西”升华到“看见一样东西”。正如或许早已存在几个世纪的伦敦的雾,在诗人和画家没有描述这种景色的神秘的可爱性之前,没有人看到它的存在,直到艺术发明了雾,它才进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看见。4所以,“自然不是生育我们的伟大母亲,它是我们的创造物。正是在我们的脑子里,它获得了生命。”5秉性、气质各异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笔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全部事实,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与柔美,而且还赋予了它们以人格化的气息,赋予它们丰富而又各异的形式,让简单的自然变得多姿多彩。一句话,自然是在对艺术的模仿中获得了美。

1转引自张介明.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19.

2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34.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49.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49.

5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49.

王尔德之所以认为是生活、自然模仿艺术,认为它们“不是在复制画家或雕塑家想象出来的某个奇怪的典型,就是在事实上实现虚构中所梦想的东西”,1,除了生活与自然本身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还有艺术本身的原因,那就是艺术具有独立性和永恒性。

一艺术具有独立性

王尔德很坚定地认为唯美主义是一种艺术哲学,当《纽约先驱报》的记者问王尔德唯美主义是否可以称之为哲学时,他回答说:“它当然是哲学,它研究在艺术中可以发现些什么。它寻求生活的秘密。凡是在艺术中代表着永恒真理的东西,都是伟大的基础的真理的表现,所以唯美主义可以视为是对艺术中的真理的研究。”2也即是说,他认为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对王尔德提出的艺术具有独立性的观点,从理论上看,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而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康德。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者截取康德美学中“纯粹美”和“审美无利害”的观点,突出强调了审美的非功利性和艺术的独立性。但除此之外,还有文学背景的原因。

王尔德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伟大的散文时代,以“写实”为主要特征。这时的作家都比较直露地表现出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意识和忧患意识,力求逼真地再现城乡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如哈代、狄更斯、左拉的作品都表现出这种风格。这让王尔德觉得失去了个性,平常中透出一种乏味。他说,“事实不仅在历史中找到立足点,而且正在篡夺想象的领地,侵入到浪漫文学的王国中来。他们那种令人寒颤的触角无孔不入。他们正在使人类庸俗化。”3所以,王尔德才提出了艺术具有独立性,他要把艺术从社会责任和道德中解放出来。

而他的艺术具有独立性的含义是说艺术具有自主性,它既不是生活的复制品,也不是某个阶级的传声筒,而是超脱一切利害关系的纯粹自由活动,“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4在文学创作方面,王尔德的艺术独立性的观点首先体现在他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因为他认为它们是一种对生活的粗制滥造和机械复制。在《道连?葛雷的画像》的自序中,他指出:19世纪对现实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48.

2引自涂光群.心灵的隐秘—外国名作家生活的另一面[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67.

3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24.

4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42.

怒。1他认为左拉的小说是低劣的,因为他的那种对社会底层如镜头般的自然主义手法,让人觉得乏味。不仅如此,他对公认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也颇有微词。因为他认为莎剧中“有不少段落——而且为数还不少——语言粗鲁、庸俗、夸大、怪诞,甚至淫猥。”2王尔德认为这种对生活进行复制的创作手法放弃了想象力,放弃了有意味的形式,变得庸俗、低劣、乏味。无论是在文学、戏剧中还是在绘画和工艺领域里,情况都是如此。如英国的情节剧,“这些剧中的人物在舞台上谈话同他们在台下谈话一模一样;他们既没有大志也没有送气音{大志(aspirations)与送气音(aspirates)的英文发音十分接近,且出自同一词根};他们被直接取自生活,再现了生活的庸俗性,直至最小的细节;他们表现真人的步态,风度,服装,口音等……然而这样的剧本是多么地令人乏味呀!”3所以,他反对题材的现实性与形式的传统性。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他为读者构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略显荒诞的情节,描绘了一个脱离道德与现实束缚的自由的主人公,还有那运用象征、暗示的现代写作手法,那充满悖论而又昭示真理的唯美化语言,这些都表现了一种艺术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都表达了艺术具有自己的规律,是独立的。

在小说中,王尔德还塑造了作为艺术或理想化身的演员西碧尔,因为她碰触了现实生活,所以没有保持住艺术的独立性,所以走向了毁灭与死亡的结局。在小说中,王尔德用了六章的篇幅来讲述西碧尔与道连之间那种披着爱情外衣的非正常的关系。西碧儿?韦恩可以说是道连的初恋情人,她是那样地美,“小脸蛋像朵花儿,小巧的头部轮廓是希腊型的,深褐色的头发盘着辫髻,淡紫色的眼睛好比两口盛满热情的深井,嘴唇好比玫瑰花瓣”,4她的声音也是那么地富有变化,时而深沉、时而柔和,还有她那极具艺术性的表演,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道连。他觉得她就像是一个坠落凡间的女神,她是纯美的,与污浊的现实格格不入,她只能存在于唯美的艺术中。他说,“她是我的生命”。5然而,并不能据此认为道连爱的就是西碧尔?韦恩本人,他爱的只是作为艺术化身的舞台上的西碧儿。因为这时的道连正处于唯美实践的开始阶段,审美化追求也刚开始显现,对完美的艺术有着热切的向往。而西碧尔恰好是完美艺术的象征。他沉醉于西碧儿所扮演的角色当中,深深迷恋着舞台上穿梭于各种艺术形象之间,实现诗人的梦想,赋予艺术以完美形式并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的西碧儿。所以,他才会多次去观看西碧儿的演出,却并不急于与她结识,原因就在于道连爱的并不是现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

2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37.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38.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57.

5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61.

实中具体化的她,而是艺术。在道连眼中,西碧儿“今晚是伊摩琴,明晚是朱丽叶”1,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是西碧儿?韦恩自己本人。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追求其实是对艺术的追求。所以,当西碧儿把对艺术表演的热情转嫁到真实生活中的“迷人王子”身上时,悲剧就发生了。可怜的她因陷入热恋而丧失了表演的感觉,于是引来了道连自私而冷酷的责备“扼杀了我的爱情。你曾经唤醒我的想象,现在你甚至引不起我的兴趣。你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你浅薄无聊、冥顽不灵。……你离开了自己的艺术,是毫无价值的。……一个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三流戏子。”2在艺术与现实的爱情之间,道连选择了艺术,毅然抛弃了西碧儿。而无法承受这种打击的西碧儿自杀了。

西碧尔的这一悲惨结局显然暗含了:“一切坏的艺术都是返归生活和自然所造成的,并且是将生活和自然上升为理想的结果”3的唯美主义思想,从反面论证了艺术不能将生活复制到舞台上去,要永远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远离生活,或者说在生活和自然对艺术有用之前,把它转化为艺术的常规。否则,生活和自然就会击碎虚幻的爱情,扼杀艺术。正如亨利对道连所说的那样:“那姑娘从来没有真正生活过,所以也没有真正死去。至少对你来说,她始终是一个梦,一个在莎剧中行踪飘忽、从而使之生色不少的幻影,一支使莎剧的音乐显得更加丰满、更加欢快的芦笛。她和现实生活刚一接触就搞得两败俱伤,于是她离开了人间。”4二艺术具有永恒性

王尔德认为,生活是或然的,生命是易逝的,而艺术是“共性”的,具有“理式”性质,是永恒的。他深受佩特“刹那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美是时间无法伤害的,各种哲学像沙子一样垮掉了,各种宗教教条接二连三地像秋天的树叶般凋零,惟独美的东西是四季皆宜的乐趣、永恒的财富。”5而人生就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声音和咆哮,毫无意义可言。每个人都感觉人生短促,世事无常,都想抓住某种永恒的东西,来慰藉自己那漂浮不定的心。那什么是永恒的呢?王尔德认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他认为美是奇迹中的奇迹,是我们摆脱现实痛苦、忘记忧愁的唯一方式。而艺术的美又是最高形式的美,是可以经受住时间洗礼的永恒之美,它赋予我们审美的眼光,让我们摒弃世俗的平庸。现实与生活给人的是一种压抑与束缚,而艺术给人一种超越与自由。所以,现实与生活理应受到贬斥和忽视,不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61.

2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95.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56.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11.

5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5.

值得艺术家去谈论它。

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就宣扬了一种艺术永恒的思想。小说中的画像可以看作是艺术或理想的化身,画像在与现实的较量中,由败转胜。画像最终的胜利直接表明了艺术的永恒。关于画像的象征意义在本文的第三部分还有论述,这里为了说明艺术的永恒性,只是简单提起。

王尔德认为美是永恒的,而艺术的美作为最高形式的美,也是永恒的。那如何来获取这种永恒的艺术呢?只有投身于艺术化或美感化的生活中,才能寻找最大的满足。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以“唯美理念的绝对偏执者”亨利勋爵为代表的纨绔子们,提倡一种感官至上的新享乐主义,这是一种生活化的唯美主义。这不同于伊壁鸠鲁式的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教人克制欲望,最大限度地追求幸福,而“新享乐主义的使命是教人们把精力集中于生活的若干片刻,而生活本身也无非是一瞬间而已”,1它重视的是体验过程本身。亨利排斥一切理性思考,认为理性会破坏纯粹美,会阻碍人们对美的感知,“理智的表情在哪里露头,美,真正的美就在那里告终。理智本身就是反常的,它会破坏任何一张容貌的和谐。一个人一坐下来动脑筋,我们看到的就只有他的鼻子、前额或别的可怕的东西。”2他只承认感性美,追求感官的享受与体验,他提出:“美是奇迹的奇迹。只有浅薄之辈才不根据外貌作判断。世界的真正的奥秘是有形的,不是无形的。”3很显然,他否认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存在,提倡只有感官感觉到的才是真正存在的。“你只有有限的岁月可以真正地、完全地、充分地享受生活……要及时享用你的青春。不要浪费宝贵的光阴去恭听沉闷的说教,去挽救那不可挽救的失败,去把自己的生命用在那些愚昧、平淡和庸俗的事情上。生活吧!让你身上美妙的生命之花怒放吧!什么也不要放过。要不断探索新的感觉。什么也不要怕……一种新的享乐主义——这是我们时代的需要。”4这是一种对庸俗现实和短暂生命的另类反抗,他们主张并亲身实践:把生活变成艺术,把自己也变成一件艺术品,通过生活的审美化与艺术化来找寻一种意义感。生命的长度不是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但是生命的质量我们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改变。所以,我们要让短暂的人生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的生命旅程精彩不断。可见,唯美主义宣扬的是现世的救赎,它并不相信死后的永恒,它只相信感官可以感受到的真实的现在。曾经拥有的过去永不复返,未知的未来又那么遥不可及,唯有正在逗留的现在是切实可以把握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地享受现世的、短暂的快乐,以此来对抗这个如樊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39.

2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7.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0.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6.

笼般的世界。这样,短暂的瞬间就具有了永恒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亨利还扮演了道连的“精神导师”,向这个原本心灵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的年轻人灌输了一整套激进的“新享乐主义”理念。道连在亨利的引导下,忘却了道德的束缚,随心所欲,不断地寻求新鲜的、愉快的,又有些奇异的事物,抓住人生的每一瞬间来获取感官享受。在寻找中,“他常常迷恋明知同自己的禀性格格不入的各种思想,沉湎于它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领略了它们的精髓,满足了自己的理智上的好奇心,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1他尝试了各种新奇的事物,一度热衷于罗马天主教,德国达尔文主义等,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丰富自己的人生。

“唯美主义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一尘不染,纯粹是象牙塔里的制作。相反,唯美主义十分贴近生活,十分通俗。”2其实,王尔德的模仿说,只是表达了“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的一种观点,他并没有一味地割裂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也主张“要如实地创作表现现实的戏剧,就必须了解现实。”3他只是反对那种艺术机械复制、模仿生活的做法。譬如,虽然他反对左拉等人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但是他对巴尔扎克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却持肯定态度,因为王尔德认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富有想像力的现实主义,他是在创造生活,而不是临摹生活。而且,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中,王尔德说“如果我们把自然看作和自我意识的文化相对立的简单的自然本能,那么在这种影响下产生的作品就总是老式的,过时的,落后于时代的。”4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自然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自然本能,他并没有否定作为外部现象集合体的自然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库,是自然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艺术家可以在无限而又丰富的自然中各取所需。笔者认为,王尔德的意思只是说自然的美只有经过艺术的转化,才能变成一种普遍的美。他反对的只是自然“不断地重复这种景观,直到我们大家都绝对厌倦了它”,5可见,王尔德只是希望人们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超越现实,创造一种不同于生活和自然的本真状态的艺术化的现实。王尔德的模仿说本身就表明艺术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可以谴责世界、表达意愿,但这并不是艺术的全部,它最主要的是创造典型来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归根到底,王尔德都只是为了说明艺术至上的观点,为了反叛把艺术当作现实附庸的观点,反对人们那庸俗的功利主义,可以说,“‘生活模仿艺术’是王尔德开出的一剂以美疗救世态病相的良方。”6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41.

2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9.

3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43.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55.

5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50.

6 吴学平.反叛与超越—论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6(2):138.

第二节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与道德关系的文本体现

维多利亚时代正统的文艺观是将道德置于艺术之上,也就是说,认为艺术首先要为道德服务,然后才有艺术可言。对此,王尔德持反对态度,他反对把道德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倡导艺术自由。1882年,王尔德在勇敢地颠覆了生活和自然这两大艺术来源之后,在其《英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中,首次谈到艺术不涉及道德的观点:“你们的文学所需要的,不是增强道德感和道德控制,实际上诗歌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诗歌只有写得好和不好的,仅此而己。艺术表现任何道德因素,或是隐隐提到善恶标准,常常是某种程度的想象力不完美的特征,标志着艺术创作中和谐之错乱。”1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自序中也说过:“文学作品无所谓道德,也无所谓不道德——有的写得博大精深,有的写得稀松窳劣,如此而已。”2也就是说,艺术的道德在于表现手段是否完美,而不在于表现内容是否善。王尔德在《笔杆子、画笔和毒药》一文中指出,“一个人是一名囚犯并不与他的散文相抵触。内在的品德并非是艺术的真正基础,尽管它们可能是二流艺术家绝好的招牌。”3也就是说不可以因人废文,不能以道德准则来衡量艺术家的艺术成就,王尔德认为一个人即便犯了罪,他对艺术和自然仍然可以怀有诚挚的爱。他不仅为当时一名犯有多项谋杀罪的画家、散文家托马斯?威恩莱特作辩护,还把他推为艺术家的典型,认为他的罪恶给他的艺术注入了一种个性。

一丑与恶的唯美意蕴

以丑为美,这是现代主义流派的典型特征。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一反传统文学将真善美视为一体的主张,割裂美与善,并竭力赞美丑与恶。他认为真善美三位一体不过是“现代哲学胡说的臆造罢了”。4具体到美,他认为前人所表现的美只是一种较普遍的、广泛意义上的美,美还应该包含哀思、忧郁、愁苦、叛逆甚至是死亡。这种特殊的美源于内心的激情,凡激情所至皆为美。也就是说对丑的完满表现也是一种美,但需要发掘和适当的表现:“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 (5)

他的代表性诗作《恶之花》中,波德莱尔就大肆讴歌猫头鹰、爬着蛆虫的死尸和游魂、阴冷的坟墓等等丑恶的东西,而不称颂伟大的爱情、美丽的大自然。但他的“发掘恶中之美”并

1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24.

2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

3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79.

4(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

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25.

非以丑为美,而是经过艺术表现从丑恶的现实中揭示出社会和人生带本质特征的深刻的内涵,传达诗人因现实的丑恶而产生的忧郁、愁思、不幸等情感及叛逆精神,是要在丑恶的现实中发现隐藏于背后的审美价值,从而化腐朽为神奇,正如波德莱尔自己所说的“你给我污泥,我把它变成黄金”。1他的这种对丑恶的偏爱影响到了王尔德。

王尔德认为“当代社会的画板太灰黯了,只有鲜艳的罪恶才能丰富它的色彩;个人主义的骄傲只有通过被社会谴责的行为才能达到极致。”2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可怕地娱乐自己”,并且“尽可能地向远处进发”。他吸食鸭片,服用大麻,还经常无度地饮用苦艾酒。他说:“没有罪恶,世界将停滞不前,变得衰老,或者毫无色彩。由于它的奇特,罪恶增加了人类的经验。”3在他的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中这种罪恶的、颓废的因素也占有不少的分量。在小说的序言中,王尔德说:“对艺术家而言,善与恶是艺术的材料。”他还说:“美和丑之于他只是画家调色板上的颜色之于画家,仅此而已。……保持这种暧昧不明而又奇妙无穷的气氛就是杜撰出这个故事的艺术家创作的目的。”4整部小说就是围绕着纯美的道连如何犯罪,如何变丑来构建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亨利指出“罪恶是现代生活中所仅存的唯一美的成分,罪恶从来不是庸俗的。”5他说,“只有悲伤能激起我们的美感,创痛更是殷红的玫瑰。”6他把观察别人的变化、欣赏别人的痛苦当作一种享受。他认为粗野的詈骂,下流的巢窟,放荡的生活,卑劣的盗贼和无赖,就它给人的印象的鲜明和强烈而言,胜过一切优美的艺术形式。“那些奇妙且难以描述的罪孽的神秘性本身就让人难以捉摸,且具有魅力。”“罪恶显得十分奇妙,邪恶充满玄机。”“罪孽”不是与罪恶、丑陋相连,而是与“奇妙”、“玄机”和“魅力”这些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典型的以丑、恶为美的写作手法。7在他的引诱下,原本纯洁的道连陷入“血红色的欲念的迷宫”,开始纵情声色的生活,出入各种污秽场所,并沉浸在恶与丑所带来的感官快乐中。当他谋杀画家时,那场景令人毛骨悚然:“一声喑哑的呻吟,然后是喉头被血阻塞的那种可怕的声音。他伸出两条胳膊,痉挛地往上挥了三下,发僵的指头在空中做了几个古怪的动作。”“死人依然坐在椅子上……要不是后脑勺上张开着边缘不整齐的红色裂口,要不是凝成块状的黑色血泊在桌上逐渐漫开,你还以为这个人睡着了呢。”8这种对罪恶场面的细致刻画,带给人的是一种来自心

1 [法]《波德莱尔全集》第一卷[M],七星文库出版社,1957.192.

2引自陆建德.声名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J].外国文学评论,2000.78.

3转引自张介明.唯美叙事:王尔德新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23.

4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3.

5赵澧,徐京安.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13.

6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69.

7乔国强,陈娴.一部“玩弄”罪孽的“反书”—论〈道连?格雷的画像〉与〈恶之花〉的渊源关系[J].江汉论坛,2007. 109.

8赵武平主编.《王尔德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169.

日本唯美主义

日本的耽美主义文学 刘珊日本的耽美主义也称唯美主义、耽美派、享乐主义,产生于日本明治末年,兴盛于大正初年,是当时日本文坛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最初本意是反对以暴露人性的丑恶为主的自然主义,主张追求官能美,为艺术而艺术。其代表人物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和现代的三岛由纪夫等,代表作有谷崎润一郎的《春琴抄》《纹身》《钥匙》,永井荷风的《地狱之花》等。 日本唯美文学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1916-17年前后发展到巅峰,在一定意义上取代了当时占据文坛主流的自然文学主义,与标榜人道主义的白桦派文学,新现实主义的新思潮派文学一起雄居日本文坛。 中国的先行研究 黎跃进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实绩』,主要是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产生、发展及其代表作家进行了介绍。 唐月梅的『美的创造与幻灭——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这一论文,主要是从唯美派的文学主张、唯美文学的特征、以及唯美派文学的意义三方面来论述日本的唯美主义。本文是以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来进行分析说明的,主要是以谷崎润一郎和永井荷风的作品来分析的。 李芒在『美的创造——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作家存在着消极的一面,特别是表现在思想倾向方面。他们在艺术形式上探索新方法的同时,在内容方面也追求新刺激。这种刺激在恋情和性爱,以及人的生死问题上便表现的最为强烈。通过对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以及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来分析说明的。他还指出不少唯美主义作品仍保留着自然主义文学的痕迹。 『异域之美的接受——论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一文,其主要内容是:就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表现及特点进行了说明,并论述了其形成的原因——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唯美主义』(王向远),本文主要是通过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和西方唯美主义对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的对比,说明了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暗暗进入的、局部的,进而提出要深入探讨和研究日本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 在『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坛的变异』(张能泉)一文中,指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被中国现代作家接受的过成中,由于文化、环境、动机、条件等因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异现象。 『唯美主义与谷崎润一郎』(张琳)一文通过唯美主义对谷崎小说的影响,来探讨其小说的精髓(对美的追求)以及艺术第一,生活第二的主张。 上述资料,主要从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自身、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的。还有从某一作家或作品来看日本的耽美主义的,主要是以其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佐藤春夫及其作品来进行分析论述的。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不仅表现在小说方面,诗歌也是日本唯美主义的重要实绩,但从诗歌方面来研究唯美主义的还不多。

唯美主义(王尔德)

什么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vement)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19世纪30年代,法国诗人、小说家奥菲尔·戈蒂埃最早抛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的形成 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浪

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说:“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法国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过渡的作家。他反对艺术的功利主义,主张纯艺术,追求形式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戈蒂埃成了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奥斯卡·王尔德作品:《坎特维尔的幽灵》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倡导者。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名词解释: 2012年1月 1、唯美主义文学 2、拜伦式英雄 3、文艺复兴 4、黑色幽默 5、俳句 2012年10月 6、七星诗社 7、三一律 8、小人物 9、迷惘的一代 10、《旧约》 2013年1月 11、人文主义 12、《吝啬鬼》 13、心灵辩证法 14、“硬汉子”形象 15、白桦派 2013年10月 16、教会文学 17、奥涅金 18、威塞克斯小说 19、战壕真实派 20、俳句 2014年4月 21、市民文学 22、唯美主义 23、复调小说 24、新小说派 25、《雅歌》 2014年10月 26、《堂吉诃德》 27、古典主义 28、多余人 29、荒诞派喜剧 30、旅美派 2015年4月 31、骑士文学 32、湖畔派 33、社会问题剧 34、冰山原则 35、《古兰经》

2015年10月 36、大学才子派 37、感伤主义 38、含泪的笑 39、意识流小说 40、《亡灵书》 2016年4月 41、荷马史诗 42、“狂飙突进”运动 43、自然派 44、加西亚-马尔克斯 45、《万叶集》 二、简答题 2012年1月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百年孤独》的主题。 3、简述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 2012年10月 4、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5、简述《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 6、简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特征。 2013年1月 7、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命运观念。 8、简述《荒原》的艺术特点。 9、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2013年10月 10、简述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1、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2、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2014年4月 1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4、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5、简析《戈丹》中的何利形象。 2014年10月 16、简析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7、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 18、简述《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2015年4月 19、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1、简述《雪国》的艺术特色。 2015年10月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 方的自由思想,不满俄国的现状,却又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多余人的形象包括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赫尔岑笔下的别尔托夫、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 小人物: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一般为小职员,通过对他们悲惨命运的描写来批判当时的沙皇专制下的黑暗社会现实。代表作是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果戈理的《彼得堡故事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与“多余人”,“新人”形象并列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三大人物形象。 自然主义文学: 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其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原则。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在文学艺术上,自然主义崇尚资料考证,片面强调细节的重要和表面现象的精确描写,忽视典型概括,主张作家应该中立、客观、不对事务做出政治的、道德的、美学的评价,自然主义文学家相信生物学的决定论,认为人物的生物本能决定支配人的社会行动。代表作家是法国的左拉和贡古尔兄弟。 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文学流派,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们以反理性的主观唯心主义为哲学基础,反对“附庸美”,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认为艺术不是功利性的,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特殊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唯美主意作品讲究词藻、韵律、重视景物的描绘形式较为精致。代表作家戈蒂耶,王尔德。 红与黑包法利夫人 威塞克斯小说: 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和环境小说”。他的全部重要小说归于最后一类。这类小说都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故称其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 小说的主题反映了人与社会、性格与环境的对立,特别是通过对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描写,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的悲剧性冲突。所以又被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代表作:《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

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小说叙事视角公开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文学类文本复习(拓展2) 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事技巧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总述: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有散文化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的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更突出的是对叙事技巧,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的赏析。 本讲重点针对小说叙事技巧方面的赏析。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主要包括叙述方式、情节安排技巧以及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叙述人称(视角)等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叙述人称(视角) 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 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阅读同一个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1)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的身世告诉你书生,便让弥生跟着书生一起下山,临行夜里,弥生拿着积攒的铜钱,摸黑走出了庙门。 书生和弥生走后,老和尚在禅房发现了几包治咳嗽的药,老泪纵横。 (2) 小和尚版:我是师傅在门口捡来的,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这是我对自己身世的全部所知。师傅身体不好,总是咳嗽,却不舍得买药,我想,我要为师傅做点什么才好啊,于是我每次从功德箱里拿出一枚铜钱,存够了就给师傅买药,但我不敢让师傅知道。终于存够了钱,给师傅买了药师傅应该会开心的,想去和在庙里寄宿的书生分享我的快乐,却发现师傅正在和书生商量,想让书生带我下山,启程前我连夜下山给师傅买了药,放在禅房里,并随书生下了山。我不想下山历练,我也不想去找我的父母,是不是师傅不喜欢我了,要让我走,那我听话一点,是不是师傅就会让我回来呢?我不想要父母,我只想陪伴他。 (3) 师傅版:看到门口襁褓中的婴儿,我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的,再看到襁褓上放着的字条,我放弃迟疑,将孩子抱回禅房,纸条上写着:家乡遇难,无力抚养,希望孩子能有个安稳的归宿。我迟疑的原因,是考虑到自身身体不好,害怕不能照顾好孩子,转念一想,我佛慈悲。虽将孩子留了下来,但去留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再者,能寻到父母总是好些。所以我每天从功德箱拿出一枚铜钱,准备给弥生做盘缠。每遇到山下来的人,我也会和他们谈论一番,找找线索,终于一个寄宿书生愿意带弥生下山,弥生也答应了,心里的石头仿佛落了地,回到禅房,看见桌上放着的药包和弥生留下的字条,一瞬间竟泪流满面。孩子,师傅何尝不希望你一直陪伴着师傅呢?

解读《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摘要: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为了“艺术而艺术”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精髓,他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象征、重复、明喻、暗喻、“三段式”叙事手段等艺术技巧在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运用,赋予了作品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美,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关键词:夜莺与玫瑰; 唯美主义; 艺术技巧; 形象美;音乐美;色彩美 一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精髓。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美的之上主义”。它形成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一味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的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Movement) [ 1 ]。 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英国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之所以伟大的部分原因就在于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 1 ]童话历来被认为是他唯美主义理论最理想的载体。本文将从艺术技巧使用的角度解读王尔德童话作品《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 二《夜莺与玫瑰》中运用的艺术技巧及其中的美 王尔德是形式的信奉者,无论是理论上的召唤,还是文学创作的实践,都说明形式是王尔德孜孜以求的。王尔德唯美主义对形式( form)强烈的爱好,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的追求,在童话《夜莺与玫瑰》中具体体现在丰富多彩的积极修辞在作品中的运用。 积极修辞( active rhetoric)是相对“在形式上要求…明确?、…通顺?、…平匀?、…稳密?,偏于…记述的?”消极修辞(passive rhetoric)而言的,它“是偏于…表现的?,…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的?,因而是…具体的、体验的、情感的?。它…对于形式本身也有强烈的爱好;对于语辞的形、音、义都随时加以注意和利用?,不但要…使人明白?,还要…使人感动?。强调带有感情色彩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追求美感,追求动人[ 2 ]。 《夜莺与玫瑰》一文中所使用的积极修辞手段包括:词法手段中的头韵、选词手段方面描述性形容词和具体动词的恰当使用;喻格手段中的明喻、隐喻、拟人、层进、突降等;叠词手段;句法手段中特殊句式修辞手段如:重复句、倒装句、修辞问句、句式变换修辞等;篇章手段有象征;语篇技巧辞格如描述、“三段式”叙事手段以及通过运用多种语言手段和华丽的词语来表现王尔德风格特征的风格手段等。正是这么丰富的积极修辞手段的运用,才创造出了这篇形象鲜明、语言柔美、结构精巧、韵律无穷的经典之作。 (一)象征手法与形象美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快乐王子童话集》中的一篇,它讲述了夜莺为帮助一个穷学生实现其爱情愿望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荆棘刺破胸膛将心脏流出的鲜血和连夜对月而歌的音乐换来寒冬里红宝石般美丽的玫瑰,但玫瑰最终却为学生所弃的故事。一个动人却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 但真正懂得爱情的并非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而是那只懂得爱情并愿意为爱情牺牲生命的夜莺。作品大量地使用了象征手法,把幻想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童话创造的一种常用手法。“为了表现某种性格或说明某个事理,作者从生活中找出某些人、物、现象,甚至某种社会观念的性格、性质和特征,集中到童话形象上,然后又赋予其个性,并使之依照这一个性去说话、行动,从而达到象征的目的”[ 3 ]。文章中rose象征了美丽的爱情,只有呕心沥血甚至付出生命才能获得它,它也代表着王尔德一生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美;而夜莺则象征了追求真挚爱情的人,它为得到rose (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夜莺就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化身。夜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有如王尔德对至高无上的美和艺术的追求;年轻学生象征着装满书本知识而缺乏感情敏感度,并且对爱情没有执着追求的功利主义者;当年轻学生怀疑夜莺的真诚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1.历程: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自然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一群年轻作家,莫泊桑、于斯曼等,他 ,被视为自然主义的盛举。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而影响却逐渐蔓延至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大。 2.理论:自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生理学等学科成果的启发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科学”、“真实”是自然主义追求的目标。 3.风格:平和、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文体。作家在作品中竭力隐去,少有议论。为20世纪许多流派所吸取。 4.评价:自然主义把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把人等同于任何一种生物,因而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忽视甚至无视人的社会属性,引发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也描写了大量酗酒、淫荡、神经质等畸形变态的现象。但总体来说,以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审视人的行为和心理,体现了自然主义要科学、准确地剖析人的努力,是有益于丰富人对自身复杂性的认识的。 5.代表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 (二)唯美主义文学 1.发展历程:发端于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他精心构思的小说《莫班小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巴那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工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了又一次唯美主义的高潮。 英国的唯美主义晚于法国,但是理论更完备,创作更丰富,影响也更广泛。40、50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兄弟会是唯美主义的先声。80、90年代,英国唯美主义达到高潮,涌现了王尔德、佩特等一批作家、批评家。王尔德被公认为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90年代末,他退出文坛,英国的唯美主义思潮随之进入尾声。 2.理论:反对艺术服务于政治、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既反对文学的政治功能,也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于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便成了艺术追求的唯一目标。 将“美”与“善”和“真”剥离。认为艺术的任务不应是反映现实,而应是以艺术的“美”去遮蔽现实的“丑”,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中获得愉悦的享受,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该艺术化。 3.风格: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新颖雕琢有余、思想深度不足 4.评价:唯美主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提高了艺术的地位,但对功利性和现实性的彻底否定,又在实际上贬低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代表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奥斯卡·王尔德

浅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主要内涵并举例

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内涵 唯美主义思想产生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当时流行于英国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技巧美、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 追求单纯的美感, 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 才是艺术的真谛。这种思想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 颠倒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味追求艺术的技巧和形式美, 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 王尔德深受罗斯金的美术观点及佩特唯美主义的影响, 最终成为英国美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他对美的主张不论何时都是奉行不悖。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模仿艺术。现实主义者通常认为, 艺术来源于生活,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但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这是王尔德最具独创性和悖论性的思想之一。他说生活模仿艺术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艺术模仿生活的程度。在他看来,生活往往要借助艺术才能更完美地表现自己, 或者说人们往往是通过艺术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例如,自然界中的花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并不认为它很美,但是当它被艺术描绘或渲染后,人们在头脑中就有了花原来是这样美的印象,人们才懂得了花是有实实在在的意义的也就是它很美。通过这种艺术加工的方式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而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花的美丽,体现了生活对艺术的模仿。 第二、艺术应该脱离人生,艺术不应该模仿人生。王尔德对英国社会的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深恶痛绝, 他认为人生是不完美的、丑陋的,因此他要用艺术的“美”来同鄙俗现实中的“丑”相对抗。但是他并不是完全否决人生和生活,他认为在某种情况下,艺术是可以把生活作为一部分原料的,但是必须经过重新加工再创造。例如,莫里哀最著名的代表作《伪君子》中有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既有像答尔丢夫那样的虚伪无耻的教徒,也有像奥尔恭那样的愚蠢可笑的资产阶级,更有像桃丽娜那样机智灵敏的仆人。《伪君子》中的人物有很大部分是对现实人物的映射,达到了对现实社会批判的效果。但是在王尔德看来这是丑陋的、低俗的,作品不应该立足于现实而写,更不能去反应现实,他主张应该把这些丑陋的东西进行重新加工创造变成美,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就是谎言。他在他的作品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及重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常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评结合。 (一)手法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1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2)。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表达技巧、表现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 表达技巧表现特色:大概念,答题要求高,考虑问题要细,要一一摸排。 修辞手法:比拟排夸 表现手法:对比反衬象征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描写手法(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一般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二)作用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2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1)。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作用或表达效果;内容上;结构上。 (2)结构上:

开头: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与下文某处呼应等 中间:承上启下(要陈述具体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与前文某处照应等 (3)内容上: 先陈述具体内容,与什么什么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什么什么,烘托渲染了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铺垫蓄势,引发或深化什么什么,充实或丰富了什么什么等。 (4)本文线索:由物及人 (5)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等。 (三)探究类题目:两学生上黑板做14题,师生共同评分。 侧重于探究主旨的考查。 一般方法: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划出议论抒情句进行推敲;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形象到抽象思考等。 本文的做法: 1.找“生命”的载体或者说表现生命的具体形象:落叶和宝宝。 2.划出写落叶和宝宝的语句进行分析。 3.分析: (1)落叶飞舞、凋零:生命消失的忧伤 (2)落叶萌芽到凋零的飞快:生命短暂的遗憾 (3)落叶飞舞的恢弘壮观: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 (4)宝宝欢快活泼: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2)合理分类,理清概念: (5)程韵: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闲笔不闲 三、总结。

王尔德诗歌中的唯美主义

王尔德诗歌中的唯美主义 著名植物学家! 一、唯美主义 劳伦斯:“人类的灵魂需要真正的美。”人性有对美的需要和追求,以及对美的感受。 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出现了一批“唯美”之士,他们唯美而感受、唯美而创作、唯美而发抒、唯美而生活,他们共同的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倡导唯美并不等于完全无视人间沧桑,不关心社会进步,相反,许多唯美主义者都有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莫里斯极力播扬社会主义,向往一个没有阶级和等级制度的世界;拉斯金向往一个没有贫穷的世界;王尔德向往一个思想自由、行动自由的世界。这些源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和感受,希望通过艺术净化人的心灵,达到他们所理解的社会道德;他们的理想世界,是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审美意识的培养来实现的。 二、王尔德 奥斯卡·王尔德于1854年出生于爱尔兰,一生除了游历,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伦敦,1900年在巴黎去世,是英国19世纪末期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批评家和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 历史上没有几位艺术家像王尔德一样生前和死后都获得如此多的赞誉以及与赞誉一样多的诋毁和骂名。他的人生充满了各种惊心动魄的怪诞悲喜剧。博尔赫斯评价王尔德,“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 20岁出头,他就以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等特点在伦敦社交界有了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在40岁前后的那几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到热烈的欢迎,曾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1895年年初,王尔德的两部名剧《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在伦敦相继首演,得到了观众及评论家的双重肯定,王尔德因此达到了人生及艺术的巅峰。因为过早的成功使他过于傲慢,放浪形骸。他时时都在自己身边聚集一大群地位和趣味相当的青年,就像《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描写那样,日夜享乐,过着一种奢靡放纵的生活。跟波西相识后,为了满足这位小情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两人出现的地方,不论食物、衣服、装饰品,都是买最豪华的。根据在《自深深处》里王尔德的说法,他们出外游玩,三个月的花费已经达到了1300多英镑,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 可短短一个月后,他就卷入了官司。昆斯伯理侯爵发现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也就是“波西”)与王尔德交往长达四年而控告王尔德,说他是好男色的“鸡奸者”。这位同性恋人与自己暴虐的父亲长期不和,矛盾不断,于是鼓动王尔德上诉,控告自己的父亲诽谤,结果王尔德不仅败诉,还被反告,因“同其他男子发生有伤风化的肉体关系”而被捕,被判有罪,在监狱服了两年苦役。他一下子从风光无限的人生赢家变为身败名裂的阶下囚。 在服刑期间,王尔德还经历了丧母、破产、离婚等打击。他的妻子康斯坦斯与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不及,只有寥寥数人如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1900年王尔德在好友罗伯特.“罗比”·罗斯(Robert 'Robbie' Ross)帮助下改信天主教。同年11月30日因病于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H?tel d’Alsace)去世,享年46岁,死时只有罗比与另一朋友陪伴。 王尔德的生命中上演了太多的悲剧,因为华丽,因为脆弱,因为他对于美的追求近乎苛刻,对于爱的需求近于完美。他无可自拔地爱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有人称之为滥情。而他不同寻常地给自己的滥情染上了真挚的色彩,甚而显得凄美,动人。他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唯美主义的文学风格。王尔德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来源及其演变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变动不居的术语 “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是个弹性极大的术语,它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仅达米安·格兰特在《现实主义》的小册子中列举的各种现实主义就有三十多种。 诸如: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规范现实主义、理想现实主义、下层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战争现实主义、朴素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客观现实主义、乐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观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高级现实主义、单调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唯灵论现实主义、自我内心深处的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等等(见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2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缺少信任感的术语

“现实主义”一词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致人们对这个词产生了不信任感。批评家贝克尔建议:“下一步无论出现什么事,如果都要给它起个新名字,别再叫它…现实主义?或…某某现实主义?,将来我们谈论起来就会容易些。” 也有人说:“现实主义是个声名狼藉的靠不住的概念”。“我不想陷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泥淖。”(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4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还有人小心翼翼地加上引号使用现实主义,以表示对它的怀疑。 哲学概念:现实主义 无论对“现实主义”有多少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仅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并追溯它的来源及其演变的历史。 “现实主义”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 指中世纪经院 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既为唯心主义服务,也为唯物主义服务,常常遭到歪曲。 美术概念:现实主义

独特的华丽_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5 唯美主义是欧洲19世纪末的一种文艺思潮,法国诗人戈蒂耶、英国文艺批评家佩特和作家王尔德是代表人物。唯美主义者持“为艺术而艺术”的总纲领,强调艺术的独立性、非功利性。徐志摩留学时,正身处唯美主义气息浓厚的英国文化圈,唯美主义对徐志摩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产生了实际的深刻影响。从徐志摩所亲近的外国作家来看,其中佩特、王尔德、邓南遮、波德莱尔这些与唯美主义紧密相关的作家给予了他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熏陶,所以“他深受了英国的世纪末的唯美主义印象主义文学的影响” [1],他是一个典型的唯美主义者。 徐志摩大力译介了一批唯美主义作家的作品,如邓南遮的戏剧《死城》,波德莱尔《死尸》,D?罗塞蒂的《图下的老江》,C?罗塞蒂的《歌》、《新婚与旧鬼》、《一个女子Sappho》等等,他还曾亲自拜会英国唯美主义的重要作家乔治?摩尔。 徐志摩本人和唯美主义的关系如此紧密,使得他的诗歌散文创作中具有的艳丽的色彩、华美的辞藻、强烈的官感等特点,带有深刻的唯美主义烙印,这种唯美主义风貌也成为徐志摩诗歌散文作品的特征。1929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徐志摩的小说集《轮盘》,收有11篇小说作品,这是徐志摩唯一的一部小说集。在徐志摩的小说创作中,唯美主义的影响痕迹也清晰可见。沈从文曾为《轮盘》写序,对《轮盘》评价 道:“作者在散文与诗方面,所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 没有相似的另一人,在这集中却仍然保有了这独特的华丽, 给我们的是另一种风格的神往。”[2]“独特的华丽”指的是《轮盘》集内《浓得化不开》系列、《死城(北京的一晚)》、《肉艳的巴黎》这几篇抒情小说的文字风格,这与徐志摩向来被人称道的“浓得化不开”的华丽浓艳的诗歌散文创作风格相统一,体现了他的小说创作在唯美主义思潮浸染下的浓烈唯美气息。 首先,在写作内容和题材上,徐志摩常选择唯美主义者喜爱的内容和题材。在徐志摩看来,巴黎是体现了世纪末唯美主义颓废风情的典型,王尔德、戈蒂耶、波德莱尔等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的生活都和巴黎这个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他的小说《肉艳的巴黎》中,徐志摩借一个留学巴黎的画家宣扬自己在巴黎学习美术中所过的醉心于裸体模特的声色生活,大谈女性的人体美,把官能享乐和声色刺激加以美化,大力渲染、刻意营造一片巴黎糜烂华美的气息,以此来力图回应和贴近他所看到的唯美——颓废主义作家笔下的华丽而堕落的巴黎——理想的地狱,有意识地塑造一个“最荒唐,最艳丽,最秘密的梦”。 徐志摩十分欣赏的唯美主义作家邓南遮在创作上偏重忽略情节,将女性情态作为审美对象并善于描写,对女性肉体仪态进行大胆而细腻的描绘。徐志摩从邓南遮作品中得到了追求的“酣彻的肉欲”审美发现,“女性是天生的艺术的材料,可以接受最幽微的音波的痕迹,可以供诗人的匠心任意的裁制。……这是艺术家应该集中他的观察的现象。”[3] 在《浓得化不开》里,徐志摩有邓南遮笔下擅长表达的 独特的华丽 ——浅析徐志摩小说中的唯美主义色彩 ○杨丽君 摘 要:徐志摩曾经留学欧美,从他的小说中也可见外国文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徐志摩的小说文本,阐述他在创作中受到了欧洲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小说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文风和特色。 关键词:徐志摩 小说 唯美主义

外国文学史历年考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2012年1月 1、唯美主义文学 2、拜伦式英雄 3、文艺复兴 4、黑色幽默 5、俳句 2012年10月 6、七星诗社 7、三一律 8、小人物 9、迷惘的一代 10、《旧约》 2013年1月 11、人文主义 12、《吝啬鬼》 13、心灵辩证法 14、“硬汉子”形象 15、白桦派 2013年10月 16、教会文学 17、奥涅金 18、威塞克斯小说 19、战壕真实派 20、俳句 2014年4月 21、市民文学 22、唯美主义 23、复调小说 24、新小说派 25、《雅歌》 2014年10月 26、《堂吉诃德》 27、古典主义 28、多余人 29、荒诞派喜剧 30、旅美派 2015年4月 31、骑士文学 32、湖畔派 33、社会问题剧 34、冰山原则 35、《古兰经》

2015年10月 36、大学才子派 37、感伤主义 38、含泪的笑 39、意识流小说 40、《亡灵书》 2016年4月 41、荷马史诗 42、“狂飙突进”运动 43、自然派 44、加西亚-马尔克斯 45、《万叶集》 二、简答题 2012年1月 1、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简述《百年孤独》的主题。 3、简述沙恭达罗的艺术形象。 2012年10月 4、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5、简述《红与黑》书名的象征意义。 6、简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特征。 2013年1月 7、简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命运观念。 8、简述《荒原》的艺术特点。 9、简述《戈丹》的思想内容。 2013年10月 10、简述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1、简析《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的形象。 12、简述《源氏物语》的主题思想。 2014年4月 1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14、简述《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15、简析《戈丹》中的何利形象。 2014年10月 16、简析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7、简述《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 18、简述《我是猫》的艺术特色。 2015年4月 19、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1、简述《雪国》的艺术特色。 2015年10月 22、简析答丢夫形象。

高一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及重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常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评结合。 (一)手法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1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2)。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表达技巧、表现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 表达技巧表现特色:大概念,答题要求高,考虑问题要细,要一一摸排。 修辞手法:比拟排夸 表现手法:对比反衬象征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描写手法(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一般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二)作用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2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1)。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作用或表达效果;内容上;结构上。 (2)结构上:

开头: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与下文某处呼应等 中间:承上启下(要陈述具体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与前文某处照应等 (3)内容上: 先陈述具体内容,与什么什么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什么什么,烘托渲染了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铺垫蓄势,引发或深化什么什么,充实或丰富了什么什么等。 (4)本文线索:由物及人 (5)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等。 (三)探究类题目:两学生上黑板做14题,师生共同评分。 侧重于探究主旨的考查。 一般方法: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划出议论抒情句进行推敲;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形象到抽象思考等。 本文的做法: 1.找“生命”的载体或者说表现生命的具体形象:落叶和宝宝。 2.划出写落叶和宝宝的语句进行分析。 3.分析: (1)落叶飞舞、凋零:生命消失的忧伤 (2)落叶萌芽到凋零的飞快:生命短暂的遗憾 (3)落叶飞舞的恢弘壮观: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 (4)宝宝欢快活泼: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2)合理分类,理清概念: (5)程韵: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闲笔不闲 三、总结。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威塞克斯小说 是指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古称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的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渗入农村后,小农破产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使人窒息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法律的虚伪性。主要作品有《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等。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感情炽热,内心生活丰富,而且他们都生活在富有特色的环境下,环境烘托着他们的命运,因此又称“性格和环境小说” 2、解冻文学 西方学者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苏联文艺思潮的概括,因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得名。“解冻文学”倡导人道主义和写真实,表现出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的命运的创作倾向。主要作品有奥维奇金《区里的日常生活》、爱伦堡《解冻》等。 3、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性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高傲、孤独、倔强,他们都有不凡的才能和力量,为了个人自由与爱情幸福而斗争,具有强烈坚定的反叛热情,但无明确的政治目标,大都带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最后往往遭到失败或死亡。 4、湖畔派 湖畔派指19世纪前期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有共同的政治态度和文学主张,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反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华兹华斯的《丁登寺》和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被认为优秀的作品。 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协作章程。其含义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奠基人。 6、长河小说 是篇幅浩大的长篇系列小说的一种,作品以一个家庭或家族为线索,通过一两个人物的一生经历、生命(心灵)流程去反映一段历史时期的变迁,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具有容量大、内涵丰富,写法集中精炼,气势恢弘的特点。主要作品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马丁·杜·伽尔《蒂博一家》 7、心灵辩证法 特指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心理描写艺术特色。由于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心灵世界时,善于细致地描绘人物内心隐蔽的矛盾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人物的心理过程本身及其形态与规律,因而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这样的心理描写方法誉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能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世界文学中心理描写的典范之一。 8、冰山风格(冰山原理) “冰山”风格是海明威根据他提出的“冰山”原理——“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午后之死》)来创作他的作品,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其特点就是简约、含蓄,这是一种深沉冷静、含而不露的风格。 9、多余人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亚洲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影响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亚洲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影响 在20世纪初,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产生,可谓在日本掀起了一层巨浪,而对中国和亚洲文学的影响虽没有大的波澜但也有小的浪花。就拿中国来说,五四时期的文学大解放和文坛的全方位开放使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顺理成章地影响到了中国的文人,虽然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唯美主义流派存在,但纵观我国的现代文学可以明显地发现其在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向上的唯美主义倾向。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注重求新求异,主张追求情调和官能,具有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家的笔下透露着伤感颓废的情绪,用恶魔主义的写作模式进行着变态性的描写,对肉体主义女性的看法等观点和思想,成为了中国和亚洲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来源之一。 一、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 20世纪初,当时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文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反对揭露人性丑恶的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应运而生,也被称为享乐主义、耽美主义等,而它的来源是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佐藤春夫等多位作家,而代表作品有永井荷风的《地狱之花》、谷崎润一郎的《纹身》《春琴抄》等。从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出反社会、反道德是唯美主义的本质,它所宣扬的美实际上与传统道德的思想是相悖的,是一种道德的反叛。作家们反常态,以丑为美,大幅度、无底线地对一些可谓称得上变态而令人作呕的行为进行大胆细致而赤裸裸的描写,沉迷于享乐、肉欲,超乎常人的想象。 虽然由始至终唯美主义文学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但它将反社会、反道德的思想表达地酣畅淋漓,达到了作家们写作的目的反对当时的黑暗政府和黑暗社会、反对政府对民众思想的控制等。实际上,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是追求纯粹肉体的官能性享乐,是变态的,是令人作呕的恶魔主义。 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和亚洲兴起的原因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产生,随后带动了以中国为主的整个亚洲唯美主义思潮的兴起,其实它的兴起不是平白无故的,相反是有着多方面的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