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券商国际化路径与阶段策略_林采宜

中国券商国际化路径与阶段策略_林采宜

中国券商国际化路径与阶段策略_林采宜
中国券商国际化路径与阶段策略_林采宜

上海证券报/2012年/10月/24日/第A07版

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中国券商国际化路径与阶段策略

国泰君安研究所林采宜吴齐华

国外大型投行国际化的发展轨迹是:国内业务海外化(追随客户)→海外业务本土化(去属地化)→业务全球化(跨国垄断)。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券商国际化目前条件相对成熟的是产业环境,其次是产业综合竞争力,制度环境是制约中国券商国际化的主要瓶颈。目前,中国券商国际化战略应精准定位“国内业务海外化”的初级阶段,以满足国内客户的海外投行需求为主,并着眼于积累国际化实践经验。

⊙林采宜吴齐华

一、投行国际化的路径

1.国外投行国际化历程

国外投行国际化实践最早始于上世纪初,1980年代后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市场开放而加速。至本世纪初为止,国际大型投行大多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业务体系(见表1)。

表1 部分国外投行的国际化历程

来源:公开资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整理

2.投行国际化的路径

美国、欧洲、日本的投行尽管国际化启动时间不尽相同,但其发展轨迹类似,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国内业务海外化。实施目的:“追随客户”。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尽可能地满足所在国/地区的企业及私人客户跨境的证券融资、产业并购和交易需求;同时,凭借境内广泛的分销网络、客户资源方面的业务优势,投行也同时为小部分海外客户提供基于境内资本市场的相应投资银行服务。阶段特征:以增强/维持自身母国服务能力和市场地位为主要诉求;寻找国际业务机会;不完全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短期目的。

第二阶段,海外业务本土化。实施目的:“去属地化”。借助自身在资本、技术、制度和经验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力图将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理念、分销网络、人力资源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阶段特征:强调服务/产品的国际通用性;获取东道国市场份额及业务影响力;追求国际业务收入和利润。

第三阶段,业务全球化。实施目的:“跨国垄断”。形成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业务版图,维持国际竞争力,强化自身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控制力。阶段特征:从发达市场转向新兴市场;分支机构覆盖全球;注重通过业务协同创造垄断利润。

3.国际化的发展逻辑

从国外大型投行的国际化实践来看,国际化程度和成效取决于这样三个方面。制度环境:经常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产业环境:国民经济—证券市场地位—发达的国内投行产业。产业竞争力: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拆除—投行效率提升—比较优势。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的投资银行国际化发展速度最快、程度最高,充分体现了以上逻辑。

美国是战后少数资本项目没有加以管制的国家。这使得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要快于其他经济体。到1970年代末,美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融资中心并保持至今。美国在1870年往后的二次产业革命过程中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对英国的超越,工业化对金融依存度不断提升令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地位益显重要,美国投行业很快在这20年的股市繁荣期成长起来,并在20世纪初也成功实现赶超欧洲同行(事实上,摩根财团在英国的分公司摩根建富在20世纪初已经成为欧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人银行),而高盛在1906年就取得过50万美元的国际业务纯利。

金融服务业外延发展来自产业资本国际化的驱动。1914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26.32亿美元,已占到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和的一半以上。二战后,美国相比西欧对外汇流动不加以管制,并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和关贸总协定(现WTO)巩固了世界货币地位,推动了空前规模的美国产业资本国际化(见图1)。美国跨国企业对信贷、证券融资、兼并收购、资本运营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当时美国跨国公司约40%的资金来源于外部),以及欧洲美元市场的形成有力推动了美国投行国际化进程。

图1.美国私人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快速扩张(1960—1980)

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BEA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历史事实表明,对于那些封闭的经济体来说,金融体系越早实现开放,国际竞争越充分,金融机构的效率就越高。在1978年美国通过《国际银行法》以前,外资银行在美国从事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非银行业务不受限制,这使美国投行天生就处在一个竞争性强的市场环境中,在优胜劣汰中形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

而其他促使美国投行保持长期比较优势的因素先后有:1933年《格拉斯—斯帝格尔法》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体制,促使投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银行的退出为证券行业留出了足够大的市场;1975年美国废弃了固定佣金制,促进了美国投行成本控制力的提升,也刺激了行业的业务转型和创新。

二、海外投行国际化经验与教训

1.本国市场地位和资本实力是投行国际化的先决条件

英国与日本投行的国际化几乎同时起步,两国主要投行同样借助本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契机参与国际竞争,但结局迥异。短短十年间,英国商人银行不仅未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反而在本土市场亦遭受了全军覆灭的厄运。一个深刻教训是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券商不能同时经营承销业务、经纪业务和做市商(交易)业务,因此英国券商普遍市场份额有限、业务空间狭小、资本实力弱。这些因素导致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低下。

比如,英国华宝证券尽管当时已是最大的商人银行,但并没有客观认识到自身实力不足、本国市场地位不够稳固的问题,而急于谋求扩张,将仅有的资源用于并购欧洲各国经纪商。脱离实力基础盲目国际化使得华宝证券在国内、国际市场顾此失彼,两头都受到挤压,最终没有摆脱被瑞士联合银行吞并的命运。

与英国同行相比,日本券商先天缺乏英美文化同源优势,后天缺乏跨国经验。但其国际业务能取得长足进展,一方面与日本政府对证券市场开放的态度有关,逐步放宽外国证券经营机构在本国持股比例限制,为日本券商适应国际化竞争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日本四大券商(野村、大和、山一、日兴)当时已垄断了国内证券市场,仅野村证券一家在国内市场份额已超过20%,1990年代初,野村资本金超过了美国五大投行的总和。因此,从总体上看,强健的业务基础和资本实力是日本券商有能力走出国门的关键。

2.自建海外分支是独立投行的主流模式

国际大型投行在海外扩张时,选择独立型投行还是混业型投行在组织结构模式上是不同的。前者以自主发展为主,而后者通常习惯采用并购方式。

独立投行的国际化路径一般是先期通过建立海外联络点(非法律意义上的独立经营机构)加强与当地证券经营机构的代理合作关系。在国际业务规模发展起来后,则考虑设立独资子(分)公司构建自己的业务运营平台。只有在东道国对外国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有明确法律限制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合资公司的形式——危机前美国五大独立投行中除美林证券外其余四家均采用了

自主发展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

独立投行发展国际业务倾向于自主模式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并购对资本金的消耗较大,后期整合成本较高,容易对独立投行脆弱的现金流构成压力;二是总部对子(分)公司的资源统筹、人员调派、业务协同方面具有高度控制权,能够确保国际战略贯彻的有效性;三是投行产业的特点是技术创新速度快,业务模式多变。这就使得自建模式相比并购模式顺应新的竞争环境下更具有调整灵活、退出成本低的优点;四是独立投行最初都从合伙制企业发展而来,在不断接纳理念想通合伙人基础上才形成了各家投行特质性的管理文化。而跨国并购则很难保证企业文化的相承性和相容性。

3.国际分工定位是决定国际化战略成败的关键

投行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自身在国际市场的清晰定位:如果企业国际化的愿景仅着眼于收入规模增长而非国际业务质量的话,就很容易因业务发展的难易所左右,被挤入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从中长期的角度上来说战略实施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比如,高盛伦敦公司在1986年前后每年亏损超过1亿美元,巨额的亏损由所有合伙人分担,但公司国际化的愿景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我们的挑战是在伦敦及整个欧洲复制高盛,使我们看起来更像高盛……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公司必须在能力及承诺上都做到真正的国际化。”

4.研究影响力确立投行国际市场地位

无论处于国际化的哪一个阶段,投行的市场形象都应该建立在:对内应展示其精于国际市场资本运作的一面,对外则应显示其国内市场地位的权威性和对业务地市场的深刻理解。投行进行跨国经营的初期普遍都会受到异域文化、法律、商业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市场开拓上的困难——从欧美投行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当地树立公司市场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方式则是打造一支能力出众的本地研究团队,增强市场对业务能力的信任并高效获得业务资源。

这里以高盛为例。高盛进入欧洲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较低,公司通过打造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唯一一家名列欧洲研究实力前十的美国公司。公司绝大多数的顾问和行业专家都是顶尖的欧洲人才。这一团队对所在国市场了解的深度、业内人际关系和政府资源都帮助高盛在欧洲市场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5.东道国或地区的区位条件将最终影响投行国际化战略实施的效果

东道国或地区的区位条件对投行国际化战略实施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对投行国际化扩张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东道国或地区市场的业务规模和容量;东道国或地区对证券经营机构的准入限制;东道国或地区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文化的同源性。欧洲和美国投行的国际化取得的成功,即与彼此文化背景相似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选择了对方市场作为国际化首选目的地,实现了业务对东道国或地区的成功融合。

同样亚洲投行,日本野村证券区位战略的失败教训也值得记取。野村证券选择欧洲和美国作为国际业务发展目的地,尽管与亚洲当时各国家证券市场未开放、金融管制严格有关,但其“成为全球性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本身即说明了其对区位选择的忽视。1983年,野村证券通过设立代表处成为海外投行中率先涉足中国市场的一家,但矢志于开发欧美市场国际业务的战略目标却使得公司不但在中国市场逐渐丧失了先机,甚至在亚洲地区的国际业务发展都落后于欧美投行,地缘优势被拱手让出。迄今公司在亚洲地区(除日本外)的股权和债权融资市场份额不超过1%,最终体现为三大区域市场的全面失利。

图2 美国、日本独立投行国际业务净收入规模(百万美元)

来源:Bloomberg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三、找准坐标:中国券商国际化的阶段定位

1.制度环境:

2012年9月,中国央行发布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直接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以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扩大对外证券投资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制度环境有点类似1970年代初的日本。因种种原因2006年后曾中断的国际化进程现在已逐渐恢复。

表2 中国与日本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参比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产业环境:

(1)对外直接投资

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接近日本1990年代初的水平。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4.4%和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名列全球国家(地区)排名的第六位,比2010年后退了一位。同时,存量为4247.8亿美元位居13位,比上年前进四位。

截至2011年底,中国135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下称“境外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形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架构。

图3 中美日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调整后)(百万美元)

*按美元历年实际购买力进行追溯调整

来源:Wind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证券化率

图4 中国与发达国家比较—证券化率(%)

来源:世界银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3)证券市场市值

表3 全球证券市场市值排名(截至2012.6.30)

*由阿姆斯特丹Euronext、布鲁塞尔Euronext、里斯本Euronext、巴黎Euronext组成。

来源:全球证券交易所联盟(WFE),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4)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总量

图5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情况(亿美元)

*我们统计了中资企业历年在海外主要上市地,即中国香港、新加坡主板、美国纽交所及纳斯达克四个交易所的IPO情况,并按当年汇率折算成美元,统计可能略有疏漏。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5)境外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

图6 外国投资者历年在美日中三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百万美元)

来源:CEIC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3.产业竞争力

(1)产业集中度

通过中美券商的对比,我们的判断是中国券商现在大致相当于美国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期的水平。

表4 中美投行产业集中度比较(比较口径:股票承销业务金额)

*CR10: 根据日本学者越后贺典的定义,CR10<50%(低集中产业),CR10≥50%(准中寡占产业),CR10≥80%(中寡占产业)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资银行制度、政治和法律》阿兰?莫里森等,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资本实力

以中信证券和野村证券做对比,中信证券仅在市值上超过了野村证券。如果考虑到国内券商

受限制无法提高杠杆率的因素,以净资产作为衡量,野村证券在2003年净资产为139.13亿美元,和中信证券目前较为接近。

表5 中、美、日投行规模实力(2011年末)亿美元

*中信证券香港的市值已计入,汇率按:港币 0.8172,美元 6.335折算,考虑到国外投行也频繁进行资产出售和重组,因此中信证券2011年出售华夏等股权的非经常性收益不予扣除。

*国泰君安香港子公司已上市,但国内业务未整体上市,我们认为不能反映合理估值。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年报

(3)业务竞争力

假设美国投行的平均综合竞争力1,中美投行的量化比较结果显示:当前国内券商的平均综合竞争力约为0.23,其中财务竞争力约为0.22,业务竞争力约为0.25,约相当于美国1960-1970年代的水平。

图7 中美投行综合竞争力比较

资料来源:《国内券商综合竞争力分析》林采宜,杨超

(4)国际化经验

中国券商国际化实践与日本投行在1970年代初相似。

表6 国外投行从成立到设立首家海外分支历时

*野村1927年曾设立纽约办事处,战时关闭,实际开展国际业务在1970年左右,被认为是其国际化起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4.基本看法与结论

综上,中国券商国际化目前条件相对成熟的是产业环境,其次是产业综合竞争力,制度环境是制约中国券商国际化的主要瓶颈。因此我们的结论如下。

总体而言,中国券商现阶段拓展国际业务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滞后发展引起的,即使对那些1990年代即开展国际业务的先行者来说也同样如此。

从发展规律看,中国金融体制变革已进入关键的临界点,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已成必然,券商在推进国际化方面应积极布局,充分把握未来重大的市场机遇。

产业集中度提高带来的竞争压力将构成对经营者能力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强化国内市场地位与发展国际业务的关系,权衡两者资源的合理分配是国际化成功的关键之一。

国际化战略应精准定位“国内业务海外化”的初级阶段,以满足国内客户的海外投行需求为

主,并着眼于积累国际化实践经验,注意抵御“海外业务本土化”的诱惑。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白酒的作用尤为重要。纵观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许多的品牌,这也使得中国的白酒业欣欣向荣。 行业背景: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呈现迂回态势,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为323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5年为349万吨,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吨,创下了15.80%这样罕见的高幅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吨,201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大约850万吨,四川两百多万吨,大约占1/4强。2010年五粮液销售400多个亿,茅台110多个亿,洋河70多个亿,郎酒58个亿,泸州老窖54个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白酒业是处于一种群雄混战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做激烈竞争。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品牌中。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五年来,白酒的产量逐年递增,增幅也越来越大。 2005-2010年白酒产量 349.34 397.08493.9 569.34706.93 990.960 200 400600 8001000 12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产量产量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企业继续他们的主导地位,排名前50的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占据着行业总额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占有率达总利润的80%。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产业内部的竞争根植于其基础经济结构,并且远远超越了现有竞争者的行为范围。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行业内竞争,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一个产业的竞争大大超越了现有参与者的范围。顾客、供应商、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均为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并且依具体情况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其重要性。 下面,我们小组将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中国的白酒业进行分析。 (一)白酒行业内的竞争 白酒行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其行业内的竞争也很激烈,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高端歧义化严重,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现今白酒行业的经济特征日益突出。市场规模庞大;竞争角逐范围凸显区域性(但只限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仍是全国性竞争);竞争厂商数量多,但大部分相对规模较小;而购买者数量也很是庞大;产供销模式下,前向整合及后向整合的普遍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另外该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其产品生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下和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证券市场的规和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证券市场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的、基础性的部分。一个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规健康、功能完备的证券市场的建立,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角度来理解:“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者都不受国界的限制,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还有学者从资本国际流动的角度来定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奖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的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超越国境,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以上定义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侧面,但都必须不够完整,也有欠准确。 实际上,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证券市场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投资者的参与,也包含证券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所提供的服务,同时证券监管当局也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此外,证券

市场的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它既有一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又有世界上其他国家证券市场走进本国证券商场即开放本国的证券市场的问题。 鉴于此,可以认为,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市场主体能够不受国界的限制,使证券资本实现跨国自由流动,从而能够使整个的国际证券市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成为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这个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含义:第一,证券发行的国际化,即一方面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一定的规则下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本国的证券;另一方面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其证券,这也可以称之为融资的国际化。 第二,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即本国的投资者、投资机构可以走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同时国外的投资者、投资机构也可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和交易,这也可以称为投资的国际化。 第三,证券商及中介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即允许本国证券经营者以及从事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自我的情况下可以走出国门从事境外证券业务,同时国外的类似的证券服务机构可以进入本国参与证券业务。 第四,证券监管国际化,即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并且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共同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总的来说,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从静态上讲实现了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白酒国际化道路原因分析及对策点评 报告出处:中国食品产业网发布日期:2007年08月01日 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到现在差不多7年时间,我国的产品特别是像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迅速的占领国际市场,但是同样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却异常艰难。而与之相反的是洋酒的中国化的发展却异常迅速,中国每年进口的洋酒数量迅速增加。在白酒出口方面我国名酒企业做的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五粮液早在几年前就提出白酒国际化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剑南春也斥巨资请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为剑南春的国际化摇起呐喊。但是却收效甚微,据商务部门的统计五粮液去年的出口额仅为1亿美元,剑南春是220万美元,而其他的名酒企业出口的数据也微乎其微。是什么原因是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如此艰难,很多关心中国白酒的有识之士提出过文化差异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巨大障碍。但是很多同样富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产品在国际上大受欢迎证明了西方人同样能够接受并消费中华文化。而且文化这个笼统的答案在中国白酒出口的实际工作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文化这个概念太过空泛,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的困难所在。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异常艰难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内在原因即是中国白酒自身的问题。 1中国白酒国内市场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混乱,白酒企业大量的营销资源集中于国内市场,虽然有白酒巨头为白酒国际化做出过努力但效果不明显。很多名酒企业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认为要进军国际市场必先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来伴随国内高档酒市场的升温,国家对白酒税收的调整,虽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国内白酒市场的利润仍然十分客观,五粮液的毛利可以达到70%以上。因此白酒企业更愿意将营销资源投入国内市场,特别是投入到中高档白酒和高档酒的开发上。而开发白酒国际市场风险大,现在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案例。因此白酒企业虽然很早提出白酒国际化的口号,但是真的落实在行动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以此作为一种手段,来反向操作国内市常 2在白酒国际化上人才缺乏。白酒国际化不同于白酒国内市场的开拓,它需要白酒专业的知识,白酒营销知识,还需要专业的国际贸易知识。但是中国白酒企业缺乏这方面专业的人才。白酒国际化仅仅有热情有资金这还不够,还要有人才。但是由于白酒出口的数量交少,从事白酒国际贸易的人员数量少,从事白酒国际化的操作和研究的人员,国内鲜见。 第二部分是外在原因即是白酒国际化存在外部困难 1白酒国际化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大很困难的一个题目。即使我们把白酒走出国门就看成是白酒国际化,那也意味着我们究竟要把白酒出口到哪一个国家或则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每一个国家对其进口的商品的都有一定的规定,完全自由化毫无壁垒的国际贸易是不存在的。 2不同的国家对酒精饮料的消费方式不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酒精饮料。白酒国际化就是要让其他国家的消费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饮用方式这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研究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risk of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财政学 姓名:于红濮 教学号:21090526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已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与全球证券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建立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基础上不成熟的年轻市场来说,全方位开放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如何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规避风险,维持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涵义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揭示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成因和风险表现,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风险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pening up the growing as well as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world economy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stock market. However, for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nned system to a market system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immature young market, the all-round opening is a serious challenge. How to avoid ris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domestic securities marke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meaning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ecurities markets, to reveal the causes of international risk securities market and the risk of performance, and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securities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risk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摘要] 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差不多面,从而支撑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并最终推动其深化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监管和立法行为将更加透亮、规范、国际化,为市场的长远进展制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将为中国本土券商和中介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治理和技术提供渠道,中资机构竞争实力将在同外资机构的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明显增强。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化进程提速所带来的剧烈竞争将对尚不成熟、有待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带来庞大的冲击与挑战。中国证券业不仅会受到成熟、规范的外资机构的挤压,而且还要面临国内其他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网上证券交易快速进展带来的挑战。第二,加入WTO将加剧中国证券业组织结构的凋整。以后5年内,合资证券公司与台资基金治理公司将大量涌现,国内证券公司也将引发大规模兼并、重组,组建实力强大的大型证券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以应对挑战。第三,加入WTO将对中国证券业监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WTO后,具有混业经营背景的外资机构通过QFll(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基金治理公司、保险公司,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等管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将明显增加,证券市场将更趋复杂,监管难度加大。 但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差不多面,从而支撑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并最终推动其深化进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监管和立法行为将更加透亮、规范、国际化,为市场的长远进展制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将为中国本土券商和中介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治理和技术提供渠道,中资机构竞争实力将在同外资机构的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明显增强。 应战国际化:计策与建议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汇编

I 河北科技大学 业:【环境工程】 级:[环工132] 学生姓名:[刘川] 学 号:[130401212] 上课时间:每周一晚 [中国 m 酒国际化之路]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2015年1月22 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 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 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 “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 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 品牌”新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 牌形象传播。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 的,一边召 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 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 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现状:白酒国际化处于刚起步阶段 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

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战略框架及政策建议

明确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在当前的制度条件下设计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一般框架,提出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证券公司的国际化,一是业务的国际化,包括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和以国外市场为依托的国际业务;二是机构的国际化,包括国外证券公司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和中国证券公司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入WTO后,外国证券公司已从在华只能设立代表处,发展到参股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QFII等,从间接登陆转为直接进场。与之相比,我国证券公司无论是业务的国际化还是机构的国际化都比较滞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中外合资模式一方面对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国内市场为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抓住这一契机,认清我国证券公司当前业务发展和未来国际化的关系,明确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约束因素和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国际化战略,是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的首要任务。一、我国证券公司制定国际化战略的约束因素 1.我国证券公司国内业务单一,国际业务的开展近乎空白。国内证券公司收入来源高度集中在经纪、投行、自营三个传统领域,创新型业务尚在起步阶段。而国际投资银行早已突破了传统业务领域,涉及了现代投资银行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近20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多样化和专业化并行发展。其中投资银行各种新型国际业务在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券商国际业务,除了日益萎缩的B股业务外,其他业务近乎空白。 2.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对证券公司形成较大的国际化经营压力。在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下,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探索步伐加快,证券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上面临着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机构的业务渗透和竞争,而且面临着以中资银行为背景的金融控股集团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目前这类机构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斯坦利等5家金融投资机构合资组建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收购东亚证券后成立的合资投资银行——工商东亚、中国银行在伦敦筹建的中银国际、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农银证券,标志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已经拥有从事投资银行国际业务的机构,对欲开展国际业务的证券公司有着相当的压力。 3.国外投资银行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对我国证券公司也形成较大的国际化压力。加入WTO之前,代表处是国外投资银行在国内的唯一窗口。包括美林、高盛、法国巴黎百富勤、里昂证券、JP摩根等外资证券机构,已经在国内设立了70 多家代表处,在熟悉市场、了解法律、培训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高管人员实现了本土化。加入WTO后,外资又有了中外合资公司和QFII的选择。从这些国际投资银行涉及的国内业务来看,主要是参与国内的B股市场交易,参与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对外举债业务,几乎垄断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股票承销业务、发债融资业务、大型企业海外并购业务,中外合资公司可以从事国内A股承销、外资股经纪、债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以及基金管理等业务。[!--empirenews.page--]我国证券公司实力弱小,缺乏国际分销网络、缺少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缺乏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声誉,在与这些外资投资银行的竞争

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以及2018年展望(上)

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以及2018 年展望(上)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与我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应当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27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加丰富,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参与主体的理性明显增强,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深度进一步拓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31日,248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6.7万亿余元,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76.13百万手。其中,大宗商品期货成交量多年居世界前列。2017年,共计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等1668只,总规模达15974.88亿元。此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11686家。 回望2017年资本市场深刻变化 过去的一年可谓是资本市场的“强监管”年,定增、减持、质押等新规频频亮相,监管层从各个层面出台政策,以此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序。 第一、“稳”中求进主基调 回顾2017年,“稳”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头等大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要是金融风险,而资本市场就像是风险的“镜子”,不管问题出自哪里,往往表现在资本市场上。 一年下来,资本市场运行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上证综指波动率13.98%,创历史新低,全年上证综指振幅超过2%的交易日仅3个。股市波幅明显收窄,全年换手率2.66倍。全年没有出现大的风险事件。

我国资本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其间也经历了诸多风雨坎坷,有的教训还十分深刻。即便现在市场规模壮大了,渗透力、辐射力、影响力增强了,但依然存在结构之弊、质量之别、体制之痛,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结构之弊包括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投资者结构、机构投资者内部结构、市场结构等的不足;质量之别包括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素质、专业服务机构执业质量、监管水平等的差距;体制之痛包括体制转型之痛、生态改变之痛、全球竞争之痛等。 第二、夯实基础性制度 基础性制度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形成融资功能完备的市场,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常态化、减持新规、再融资新政等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促进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7年,A股IPO市场步入“常态化”,中国内地A股IPO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IPO宗数和募资金额均有显著增加的同时,监管机构亦重视上市申请企业的质量,严把审核质量关,防止“病从口入”。监管机构继续全力解决上市申请排队冗长问题,截至12月31日,今年以来证监会累计核发49批IPO批文,421家企业首发申请获得核准,合计筹资总额超2304亿元。排队申请上市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底减少了约230家,IPO审核周期大幅缩短,IPO“堰塞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的IPO募集资金分别位居全球第二位和第五位。同时,理顺了发行、定价、配售等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了股票发审委制度,坚持选聘、运行、监察相分离,提高了透明度。 IPO审核从严的积极成果开始显现。从2016年至今,IPO审核通过率呈现出下滑的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IPO审核通过率为89.36%。今年前9个月IPO通过率为80.99%。新一届发审委10月17日正式履职,10-12月上会企业共计91家,未通过发审委审核共计33家,被暂缓表决6家。通过率下滑,是IPO审核从严的结果。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白酒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仪之邦,白酒的作用尤为重要。纵观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在中国酒文化的传承中,出现了许多的品牌,这也使得中国的白酒业欣欣向荣。 行业背景: 我国白酒行业发展呈现迂回态势,白酒产量从1980年后不断上升,到1996年达801万吨之后便一路走低,2004年降为323万吨,从2005年开始,白酒的产量开始恢复,2005年为349万吨,2006年为400万吨,2007年达到493万吨,2008年高达572万吨,创下了15.80%这样罕见的高幅增长,2009年突破600万吨,2010年全国白酒总产量大约850万吨,四川两百多万吨,大约占1/4强。2010年五粮液销售400多个亿,茅台110多个亿,洋河70多个亿,郎酒58个亿,泸州老窖54个亿。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的白酒业是处于一种群雄混战的局面,各个品牌在做激烈竞争。现在的白酒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品牌中。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最近的五年来,白酒的产量逐年递增,增幅也越来越大。

2005-2010年白酒产量349.34 397.08493.9569.34706.93 990.960 200 400600 8001000 1200 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年份产量产量 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企业继续他们的主导地位,排名前50的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占据着行业总额的大部分,行业利润占有率达总利润的80%。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研究

内容提要:证券市场国际化使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加入WTO使得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障碍,对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较合理的战略选择。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原来一国性的证券市场变成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0,外国公司的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6;其他市场外国公司的比例分别为阿姆斯特丹40,布鲁塞尔42,瑞士42,新西兰34。欧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三大交易所一直在寻求结盟;伦敦、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也在探讨合并;纳斯达克近年来一直在尝试将其市场延伸至日本东京和香港;新加坡证交所与美国证交所的合作也在拟议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也逐步国际化,这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程度提高,相互影响更加明显。中国加入WTO以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真研究,针对当前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制订全面合理的步骤与对策,最终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开放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使中国证券市场 与国际证券市场关联程度提高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生产、贸易、市场等各方面都参与了国际分工,同时也带动了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获取国际比较利益而进行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融资,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也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此外,资产选择理论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创新与投资工具的加速发展、会计制度的规范与统一、科学技术与证券交易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从我国经济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更为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他们不仅希望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还希望通过证券市场来进行更深入、广泛。灵活的投资。我国的上市公司和新兴企业,也希望到海外证券市场筹资、投资,积极参与国际发展与竞争。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必将进一步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已经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稷度日益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在整体市场走势、产业结构发展方面都表现了明显的关联性,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态势日益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走向的重要背景和参考因素之一。 1.整体市场走势头联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一方面表明宏观经济走向决定股市,另一方面表明证券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能够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都会在证券市场上显现,而各国经济贸易的关联性使得国际化的各国证券市场整体市场走势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走势尤其是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开放度高的证券市场的走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已经成为对各国证券市场走势预期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使得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即市场价格上的波动性从美国证券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明显。美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其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国际证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全球信息的快速传播,这种影响越来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现状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 1、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资本市场的起步和成长阶段(1981-1985) 资本市场的形成阶段(1986-1991) 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1、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化 (1)关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状况 二、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问题 1、市场规模小,结构尚不合理 2、市场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层次性 3、缺乏完整有效地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化的沟通协调体制 4、资本市场的产品种类缺乏,结构设计不合理 三、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目标与定位 1、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总体目标:(1)战略定位(2)开放 时间(3)投资工具 2、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需具备的条件:(1)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2)要有健全的国内金融制度(3)要建立监控制度(4)需要 由足够的外汇储备 (一)对政府而言:要明确自己的职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对市场而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1、完善市场体制: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 2、加快制度创新 3、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国际范围内的监管合作,使监管体系与国际市场接轨 4、金融工具盒产品创新:创新金融工具、发展衍生产品、不断完善产品结构 (三)对市场主体而言: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加快其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 1、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与鼓励国内劵商通过购并重组和增资扩股,扩大资本规模和提高竞争实力,以应付加入WTO后海外劵商的强力竞争 2、国内劵商应根据自身条件,坚持专业化、特色化和差别化的经营策略,尽快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 3、探索我国证券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路径

谈国内高端白酒未来发展之路

谈国内高端白酒未来发展之路 任何事物发展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周期,从无到有,从冲动到理智,从初级阶段到成熟……中国高端白酒也逃不掉这样的宿命。近些日子,有许多批判中国高端白酒的声音,有的说前途渺茫,有的说没有未来,有的说会被外来狼群吞并,还有的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不能说这些批判全无道理,但也不能完全苟同。只能说各有各看问题的角度。 近期笔者参与了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国酒文化大典》的编撰,在整理出来的上万份材料中,从茅台、五粮液到高端新锐水井坊、国窖1573,从真正意义的高端白酒到实际意义的高价白酒,无不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发展中的中国果真有那么大的高端市场让那么多品牌来瓜分吗?中国人的购买力真的一夜之间赶超欧美了吗?如果这些高端白酒都有切实的市场,那么中国人该有多富有啊!这不禁让在场的许多专家感叹:中国高端白酒,盲目啊! 盲目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没有可借鉴的模式。但是有了模式就真能引领中国白酒走上健康之路了吗?也未必。我们主张品牌要充满活力与个性,如果果真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那最终也必将走进死胡同。经过笔者与专家们的探讨与归纳总结,基本上认为中国未来的高端白酒品牌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新文化,新高端

白酒的一半是文化,坦白的说,脱离了文化酒就没有高端可言了。 现阶段的中国高端白酒往往都是在挖掘古文化,比如悠久历史传承,比如百年甚至千年的老窖,再比如某某地挖掘出古代酒樽、酒海、酒鼎之类文物,就妄言是某某酒的发源地。这类已经是再传统不过的酒文化编撰方法。也有的舍弃了这些,说自己是某某领域的第一,比如第一坊、第一窖、第一井、第一酒……不胜枚举。而这类第一的文化酒,除了个别几个有实际意义的能站住脚,其它的往往都是自导自演。我们不是批判这些自导自演的品牌,我们反要夸奖一下这些品牌的出发点,最起码他们懂得了传统的突破以及市场的细分,而不是一味的跟风学习。从最近比较流行的《蓝海战略》的角度看,他们还是有略微的进步性的。但是,自以为是的“第一”就真的能站住脚吗?笔者听过郎酒前任营销总经理卢国利先生在河北的一次经销商大会上的演讲,他给所有经销商分析了水井坊的品牌理论,过多的笔者也记不大清了,倒是有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按照水井坊的理论,恐龙是可以复活的。不知道这是一句玩笑的话还是一句较真的话,亦或在其它场合别人也这样在说郎酒,但是既然作为一家如此大的品牌的营销总经理,卢先生能有板有眼的说出这句话来,恐怕水井坊的理论也果真有他一懈可击之处。如此可见,枪打出头鸟,“第一”也未必是一个好的方向,广大品牌也不必一味效仿。 除此之外,以金六福、今世缘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酒也是近年来比较耀眼的明星。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障碍与对策-最新范文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障碍与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障碍,提出了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创业板市场 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全球金融出现一体化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资本市场逐步融合和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成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或者说是新兴证券市场不可回避的话题。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国内证券市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也就是消除证券市场交易双方(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国籍界限,在本国或国际证券市场自由参与各种上市证券的交易活动。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既包括一国证券走向国际市场,又包括国外证券在该国证券市场自由流动。全球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国际资本流动增长迅速,国际证券发行交易活跃;西方国家外汇管制基本取消,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额增加;金融管制逐步放松,证券市场国际化障碍基本消除;全球范围内推行国际准则,各国证券市场走向一体化。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得到提高。首先,中国证券市场逐步成长,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随着证券市场发展开始引入市场机制,证券市场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步伐越来越快。其次,证券中介机构和证券投资各

队伍迅速扩大,从事证券活动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提高。截至2005年底,不完全统计中,120家证券公司总资产3456亿元,净资产580亿元,净资本235亿元。另外,基金管理公司达53家,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73家。再次,证券市场的技术和交易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目前,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卫星证券通讯网与数字式数据传输网(DDN)和相应的交易和结算系统,基本实现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证券交易和证券账户管理。 其次,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逐步形成。1998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监管证券市场,并对地方证券监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从而逐步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要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并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股权分置改革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截至去年5月15日,中国1344家国内上市公司中有919家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占中国股市总市值的71%。到2006年初,上市公司还将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可以说,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及改革后,国有股承担了并履行繁荣中国证券市场的职责。国有股的管理及上市公司的运营,应能支持并推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障碍分析 1.上市公司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股份制经济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贯彻,宏观经济运行中缺乏真正的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我国的股份公司大都是在《公司法》颁布之前经改制设立的,且改制之前这些公司都拥有大量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河北科技大学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专 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工132] 学生姓名:[刘川] 学 号 :[130401212] 上课时间:每周一晚

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 1915年,山西汾酒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大奖章,拉开了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序幕。2015年1月22日,山西汾酒、河北衡水老白干、河南宝丰、山东兰陵等一批中国酒企从北京起程,赴美国旧金山参加“万国博览会”的百年庆典,集中展示中国白酒企业的风采,续写百年后的辉煌。此举对白酒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标志着白酒企业的国际化不再是表面化和口号化,也不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推进。去年8月,五粮液选择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上,推 出了一个形象宣传片,这是中国白酒行业在有着 “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国际广告舞台上进行品 牌形象传播。同样,茅台的视野也是“国际化” 的,一边召开海外经销商大会,一边又在茅台国 营建厂60周年庆典上确立了“做世界蒸馏酒第一 品牌”新的发展战略。除此之外,在英国伦敦也 闪动着中国白酒的身影。去年11月底,在英国皇 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应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席格哈德·海博格邀请,中国著名歌唱家谭晶携手瑞典钢琴大师罗伯特·威尔斯,唱响了“中国梦·梦之蓝相约伦敦2012音乐会”。在国内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洋河股份,作为此次演唱会的中国赞助商,出现在异域他乡,为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点亮了一束“火把”。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一直是白酒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作为众多白酒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国际化的道路可谓步履艰难。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白酒企业并没有为了实现国际化战略而选择变革,换言之,高调追求“国际化”的背后,国际化依然在行业内是一个“小事”,但正是这个“小事”或许将决定白酒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白酒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在经历了塑化剂、禁酒令、三公消费禁令等政策的影响后,一度突飞猛进的白酒产业疲软很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问题集中爆发。白酒产业如何转型与突围,成为业界集体的思考,一些酒企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白酒国际化。 现状:白酒国际化处于刚起步阶段 面对行业寒冬,不少白酒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加快了推进国际化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