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

2、理解掌握本文的十一个词语:前仆后继、为之一新、生吞活剥、等闲视之、有的放矢、哗众取宠、徒有虚名、发号施令、谬种流传、误人不浅、华而不实、言必称希腊

能力目标:

1、掌握筛选信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筛选显示行文脉络的语句和文章主要观点。

2、筛选主要论据,概括语段。

3、领会包含深刻的哲理或对于认识和实践富有启示、指导意义的语句。

情感目标:

1、认识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

2、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

3、树立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学风。

【教学重点】

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

筛选主要观点及论据,筛选文章中重要语句,应特别注意显示行文脉络的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还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和运用语言的规律,表达方式等筛选信息。

【教学方法】

1、加强朗读,加深理解。本文脉络清晰,采用提问方式勾画出行文脉络的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采用点拨、答疑、研习等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思考、练习、讨论对课文进行探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交代题目来源,提示全篇中心(引论)

二、有业、敬业、乐业(本论)

三、总结全篇,勉励诸君(结论)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领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意义,研讨课文。筛选信息:

1、行文脉络的语句。

2、有关调查研究工作的语句。

3、作者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的理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果思想僵化,停滞不前,我们就缺乏生机和活力,也会丧失先进性。为此,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让我们共同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

(板书)

二、写作背景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

念的时期,在建党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三篇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今天,在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直接关系到我党的形象。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强调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更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使学到的东西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三、题解

文章的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改造”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

“我们的学习”这里主要是指我们党内的革命队伍内的学风(即学习指导思想、学习态度等)。

题目可以有三个问题:

1、我们的学习指什么?(即含义与范围)

2、为什么要改造?(即:意义、目的、原因)

3、怎样进行改造?(即方法和途径)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是议论文一般要谈的几个方面,围绕它去阐述论证的。

四、整体感知

本文由导言和四个部分组成。

从议论文的结构角度说,导言是引论,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表明中心论点,

十分简洁明了。

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本论(分析问题),具体阐述中心论点,说明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

五、研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1、用“跳读法”把握全文要点:

启发:我们拿到一本论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书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明确: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

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明确: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

现在,请同学们用首尾跳读法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

2、讨论后明确:这几个句子是: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引论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第一部分第一句话)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二部分第一句话)“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三部分第一句话)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第四部分第一句话)

“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

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第四部分最后一句话)

3、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来概括:

“主张”——“理由”——“提议”

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

4、如给课文四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如何概括?

指导:(1)内容能涵盖本部分;(2)简练、明确、贴近课文,尽量摘引原词原句;

全文开头一段是引言,末尾一段是结语,中间21段,作者已经用数字标明的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引言紧接着标题已经表明了的主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个中心论点旗帜鲜明,提纲挈领。“其理由如次”,是过渡性的词语,用以引出下文。根据学生的概括,全文结构的板书设计如下:

一、主张——提出问题(引论)

二、理由——分析问题(本论)

1、成绩与进步

2、缺点(3点)

3、两种对立的态度(对比)

三、提议——解决问题(结论)

4、具体建议(3点)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等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筛选重要语句。

二、研习课文

本文由一个很短的“引论”开头,然后分四个部分论述。

第一部分:成绩与进步

通过总结我党20年的革命经验,说明我党所需要的学风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学风。这就为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准则,指明了方向。

这一部分共七句话,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句话):肯定我党20年来在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这一句是这一部分的论点,以数量词作主语(二十年)的判断句。

“日益结合”一天比一天更加结合。“日益”一词表明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在同错误路线思想不断的斗争中逐步结合过程,其中既有“结合”的成功经验,也有“不结合”的失败教训,所以显得用词十分准确且蕴含丰富。

第二层次(2~5句):回顾我党掌握马列主义的历史,概括说明结合的过程。

第2句说明我党从幼年时期到现在,对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有个由“肤浅”到“深刻”,由“贫乏”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肤浅”和“深刻”表明认识的深度,“贫乏”和“丰富”表明认识的广度。

四个词前后加有“何等”和“得多”说明了“日益结合”的结果。

第3、4句,概括摸索和掌握真理的过程。

“最好的真理”则说马列主义是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它最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最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最好的武器”是说人民群众掌握了马列主义并与革命实践结合后就能战无不胜。

“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三者关系并列,但顺序不可动,因为它科学地反映了对马列的认识,接受和运用的过程。

第3、4句上溯到鸦片战争,概括了一百年的历史,语言十分凝炼。

(这一百年来,太平天国、义和团、戊戌变法维新、辛亥革命都先后失败,为什么?)

第5句用“……一经……就……”句式,写出了马列主义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无比威力,以取得效果之迅速来充分显示二者结合的重要性的必要性。有力地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

第三层(6~7句)肯定抗日战争以来我党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又进一步。句中提出了理论研究工作的三个方面,以引起第二部分的进一步论述。

第二部分:由成绩转入谈“缺点”

主要谈了三方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这一部分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1段):总括

“但是”紧承上文,直截了当,“而且”……递进,突出缺点不容忽视,接着用一个“假设复句”和两个“无法”,强调存在的缺点必须克服,学习必须改造。

第二层次(2~5段):对三个方面的缺点作具体剖析。

首先对“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先肯定成绩,再指出缺点,然后进

行分析。

具体的缺点:“材料还是零碎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

具体的表现:“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借喻)——蛮干(形容主观主义不注重研究现状)

“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形容主观主义不注重细心调查,只会死搬教条。)

指出缺点的严重:“极坏”、“完全违反”、“直接违反”

其次,研究历史存在的问题:对中国历史“漆黑一团”,许多马列主义者“言必称希腊”——足见情况之严重。无论是研究现状还是历史空气都不浓。

再其次,学习马列主义方面,“不是……而是……”,用对比性并列复句,内容对举,说明目的不明:“虽然……但是……”,转折复句,“只会……而不会……”对比性并列复句,指出方法不对。“非常有害”、“害处更大”,突出危害严重。

从反面论证我们的学习必须改造。

第三层次(6~9段):说明学习上的坏作风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第6段起句:承上启下,“确实”“确有”强调这种坏作风的存在。

1、主观主义作风:不愿作调查、研究,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2、不懂自己的历史。

3、学习马列主义方面:生搬硬套,生吞活剥,理论与实际不统一,教条主义的。

第四层次(第10段):小结,与总括呼应,一分为二的辩证地加以总结。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通过两种学风的鲜明对照,进一步说明必须改造主观主义的学风,坚持和发扬马列主义的学风,文章先对主观主义的态度进行了剖析。对一、二两部分的反复和

加深。

反复论证的方法:摆表现,揭本质,议危害,最后表明态度。

可分四个层次:

一、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

在第二部分论述的基础上,并与第二部分的内容顺序相对应。一开始对第二部分论述的有关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接着写出马恩列斯的教导作为下文对照的标准,列出主观主义的可鄙形态。

二、指出主观主义的危害:

“拿了……则……”一组排比句,由“已”到“人”,再到“革命”,层次严谨,语意肯定。

三、揭露主观主义实质: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这个排比句,内部逻辑性很强,先后次序不可变动。

四、说明对主观主义的态度:

“打倒”主观主义,但对犯主观主义错误的人,作者进行了善意的讽刺和诚恳的告诫。

文章剖析了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实质及我们应采取的态度之后,接着对马列主义学风作了论述。这段文字从内容安排到遣词造句,处处注意和主观主义的态度作鲜明对比。

首先用了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就是……”的句子,概述了马列主义态度的表现:

对现状——“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对于历史——强调“不要割断历史”;“要懂得外国革命史”、“中国革命

史”、“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马列主义理论——“要有目的研究,从中找立场、观点和方法。”

接着揭示了马列主义态度的实质:“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是党性的表现”,一句话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

作者通过对“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两个成语的解释,赋予了它的革命新意,深刻阐明了马列学风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的具体方法、三点建议,指明了途径。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括,“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勉励全党认真改造学习。

三、写作特点

1、第一部分,回顾历史经验,说明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重要性,正面论述改造我们的学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二部分,指出在学习中存在的三方面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我们的学习必须改造。

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论述的基础上,把两种对立的学习态度进行对照,进一步证明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的学风。这一部分是对一、二部分的一次反复和加深。

2、正反对照,是非分明,说服力强。

对照是一种鉴别事物的有效表达方法,通过对照,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旗帜鲜明,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采用了段与段之间的正反对照,句与句之间,句中的正反对照三种形式。

通过对照,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非常清楚。

二、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1、准确性。观点、概念、术语、逻辑、语法、修辞都运用得十分准确。

“肤浅——深刻”、“贫乏——丰富”两组反义词准确反映了客观情况。

“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如不“常常”,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准确地表明了“两件大事”不是共产党的所有任务,而是重要的基本的任务。

2、鲜明性。一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在对待主观主义态度上,“在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而对犯有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则“送副对联,给他们画像”,对事不对人,团结同志。二是表现在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帮助读者明辨是非,自觉取舍。

3、生动性。一是表现在关于使用口语和富有生命力的成语上。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意调查研究现状。

用“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细心调查,只会死搬教条。

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上。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言必称希腊”、“为之一新”、“等闲视之”等等。

三是表现在多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毛泽东语言的“三性”,综合体现了一种准确美、平易美、简洁美、参差美、均衡美、抑扬美,读毛泽东的文章不但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而且语言上也得到陶冶。

“三性”中逻辑,文法、修辞,可以说是文章的语言必须遵循的法则,它是文章表情达意的语言基础。

“三性”是文章对语言的要求,是衡量语言的三项标准。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新课。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案教学设计 _4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教育他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学习。 2.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在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根据政论语体的特点恰当选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从而增强论证效果的技巧。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课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而思想教育的要求应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2.把课文的讲读同知识短文《学会辩证的分析》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写作的熟练技能和良好习惯。 3.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进行论证时的逻辑思路,深入领会课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提问、点拨、答疑、讲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思考、练习和讨论来主动地进行研习探讨。

教学时数本篇课文与知识短文《学会辩证的分析》的教学时数为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深入领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课文的论证结构,编写全文的论证结构提纲。 教学内容与步骤 1.题解 简介课文:本文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当时我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中的一篇重要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个标题中,“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这篇重要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中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学风,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益的。 提问: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娈”或者“改进”?

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毛泽东关于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我对毛泽东提出的“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感触颇深。毛泽东根据有些同志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分析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这一现实情况,提出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要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毛泽东这一认识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我觉得,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现实情况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中才有生命力,否则,对于我们而言,也只是文字而已!作为一个老师,担当着培育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责任,做到“理论和实践统一”,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教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教”的层面,我们要让学生主动的去学,让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起到作用,那么,教学生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只有在社会中形成这么一种学以致用的氛围,那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是指日可待的! 而且,在我们的教书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没有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

而倍感吃力,效果不佳。其实,在教学上,我们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学习经验,将其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个体的具体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无需向别人学习,只是说我们在向他人讨教经验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对于班里的成绩相差很多的学生,应该给他们设计一些不同的作业,不能全班学生都做一模一样的,那就体现不出教学效果了。所以,这样一种根据事实改变策略的态度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 “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在我看来,不仅是学好理论知识,学习他人的经验,更重要的在于将其适时适当地运用于我们自己的实践中,改造世界,发挥效用的最大化,实现更高的目标。“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 应该是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贯穿于我们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时刻牢记这句话并践行之,必能造出一番不一样的新天地! 篇二: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心得体会 工业设计教研室杨敬源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作。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是怎样围绕观点选用材料进行逻辑论证的,了解议论文的要素特征 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学会筛选信息,积累文中成语。 二、学习重点 清晰的思路,典型的例证 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 三、学习方法 采用整体感知、勾画关键语句、精读重点语段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时数:两教时 课时 学习要点:整体感知思路,研读部分。 学习步骤: 导入:学生回忆已读的毛泽东的诗文,进入感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在预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测《课课练》“识别记忆”应掌握的成语的含义: 前仆后继 生吞活剥 等闲视之 有的放矢 哗众取宠 徒有虚名 若明若暗 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谬种流传 华而不实 可歌可泣 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学习重点,要求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同学们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路带着以下问题通读全 部分与部分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少不了相应的关键句,请注意这些词语的筛选。请首先画出显示思路的语句。 围绕题目,全文是如何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议论问一般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本文符合这样的过程吗?具体说明。、回应题目,整体感知全文思路,把握大意。 研读课文部分 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 问题1、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注意体会关键词的统领作用。 问题2、段落中对应性的语句有“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理解对应性词语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认识的? 问题3、“中国共产党……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这句中“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注意后面部分还有类似的逻辑性极强、语序严密、组织紧凑的句子,将他们画出来。 完成《课课练》P4—5中对本段文字设计的相关练习 本堂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四 阅读“读本”第10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重点研读第三部分,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要点的方法。

学习尼玛扎西先进事迹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尼玛扎西先进事迹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秋天,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青稞洒满了灿烂阳光,而选育高产青稞的尼玛扎西却永远地离开了。今年9月5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但他“做农民的儿子”“做终生的事业”的精神永远伴随青稞香永存我们心中。党员干部要学习尼玛扎西同志先进事迹,弘扬“老西藏精神”、科学家精神,做永远服务于民、奉献于党的坚实担当者。 “骄阳似我”,涵养如太阳炽热的热爱与信念。“尼玛”在藏语中是“太阳”的意思,尼玛扎西对农业发展的热情、对粮食丰产的信念,如同太阳一样炽热,也如同太阳一样照耀在田间地头。党员干部要涵养自己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矢志信念,将自己的初心变成炽热的“动力源”,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发展需要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党员干部要把“有限之我”投入“无限热情”之中,以积极进取、坚定自信、昂扬向上的状态赓续尼玛扎西的精神、弘扬“老西藏精神”,做有温度的“行路人”。

“长耕土地”,躬行有砥砺不息的担当和坚守。只有把心中坚定的种子灌溉以实践的汗水,才能开出繁花、结出硕果。尼玛扎西自小就有农业发展的梦想,勤奋求学后毅然回归祖国专注研究高原农业与青稞育种,把身影留在地里。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有“锄禾日当午”“带月荷锄归”的实践担当,走入基层、联系群众,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实践,让信念再躬行中坚守,践行“老西藏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成为有毅力、有实干、有本领的“老黄牛”“螺丝钉”。 “此心许民”,服务解人民群众的难题与需求。“一枝一叶总关情”,尼玛扎西把自己的一生变成了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的奉献之树,留荫结果,不负人民。书写好党民鱼水情,就要系民为本,爱民于心,为民于行,始终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好儿女”。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服务为民作为自己工作的“源泉”,写成实干真章的“内蕴”,学“老西藏精神”、像爱民奉献的太阳,把自己的为民温度化作群众幸福生活的“热度”。

改造我们的学习感悟体会【归纳】

改造我们的学习感悟体会【归纳】 【篇一】 1941年,伟人毛主席针对党内在学风上存在的问题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号召全党深入学习理论,研究历史和现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注重科学理论指导、注重学习研究的鲜明特质和品格。六十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文章,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篇杰作的强烈现实意义。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然后,通过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列出理由,并进行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从正面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第二部分从反面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第三部分从理论高度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态度进行对比。指出主观主义的态度,其表现为:对现状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割断历史、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而马列主义的态度,其表现为:应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现状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割断历史,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使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其实质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的作风。

六十多年前,伟人毛主席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有着特定的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对纠正全党学风,统一全党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经济建设大潮和多元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的态度和学风等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是形式化。一些党组织和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或检查任务,搞形式化工程,并不是真正的学习。 二是盲目化。有些党员干部想学习,但没有自己的计划和重点,没有围绕自己的专业、专长、工作重点和兴趣来学习,反而把时间浪费在琢磨一些官样文章上。 三是懒散化。个别党组织没有固定的组织生活和学习制度。部分党员干部整天忙于各种具体事务和应酬,不愿学习专业知识,更不愿学习理论知识,以工作忙、事务杂、无学习心境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不学习行为寻找托词。 古人云:“知之非难,行之惟艰”。知道一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个道理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效。光说不干,再好的路线、纲领也实现不了,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变形走样。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吹就是吹牛皮。”实事求是,就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我们一些干部讲起理论一套一套,把理论当

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教案-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 筛选重要语句。 3. 掌握文章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 4. 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教学重点: 1. 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 筛选重要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简介(可展示幻灯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要求:理清作者基本的观点与论证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拟出内容结构提纲。 快速阅读检测提纲: 1.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点列出作者认为要改造的理由。 3.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标题 明确: 侧重点可在第三小题,先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标题,在概括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概括标题、如何筛选重要语句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或 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1.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2.你认为本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明确:

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找出例子并加以说明分析。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用,没有必要都讲给学生,只需要根据学生的总结加以补充即可) 1.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 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 引证法 作者在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证明。如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对比论证 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另外文章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文章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2.本文语言准确、鲜明。作者还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 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肤浅”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和“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作者不但用这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而在“深刻”“丰富”之前却未加“何等”,是在后面用了“得多”二字,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再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也是很准确的。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常常”一词也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了全称判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又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用词是很有分寸的。

援藏家属感悟心得体会3

援藏家属感悟心得体会3 今年X月,先生去了西藏自治区的X市X县援藏。从未到过西藏的我,从此对于圣洁神秘的雪域高原,在向往之外,又多了一份日思夜想的牵挂。国庆节期间,先生选择了留藏,我也开启了三年中第一次进藏探亲。几天中,我仓促地在X市、X市、X县跑了跑,对西藏有些浮光掠影的印象。 西藏的天空——婴儿纯净的眼。一下飞机就被西藏的天空迷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似的,清亮透彻,没有丝毫杂质,像婴儿纯净的眼。洁白的云,层层叠叠堆积的,像洁白的雪山,巍峨圣洁;片片舒展的,像是铺在半空的洁白棉花,柔软舒适;丝丝缕缕的,像极了随风摇曳的洁白哈达。 无风时,天就象一片宁静蔚蓝的大海,白云就是海里凝聚不动的海浪,多么辽阔美丽的海景图。有风时,天还是蓝得像发亮的纯净宝石,只是白云悠悠扬扬地飘荡,像群自在吃草的绵羊。在西藏的X天,一直天气晴好,没有看到风起云涌,也没有领略阴云密布。西藏天空是那样的宁静、美好,就如一幅色彩清新的油画。 西藏的阳光——热烈的情人。阳光是西藏的永恒主题。在西藏,一年之中日照时间长达X.X小时,每天日照时间平均为X.X小时。西

藏的阳光比之内地格外地新鲜、透亮、热烈。西藏的阳光没有一束束的,要来就是大片大片的,铺天盖地,让你感到阳光在你凝眸的一刹那间绽放,一切都亮得、鲜得像刚刚造出来的一样。 西藏的阳光也不懂得什么叫含蓄,不像内地的阳光要先羞答答地小温,然后温暖,最后热烈。西藏的阳光一来,就让你感觉灼热得似要燃烧。行走的路人,流动的牛羊,摇动的花草树木,矗立的古老建筑,耸立的皑皑雪峰,完完全全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西藏的阳光是热烈的情人,你要么逃,要么就与之一起灼烧! 西藏的山——冷静的哲学家、在西藏,睁开眼就可以见到山。这是与X截然不同的山,没有X山的绿、秀。在X市、在X,看到的山都无一例外是光秃秃的,然而却是棱角分明、线条刚硬,像藏族汉子阳刚的脸。由于没有树木、植被的遮挡,每一座山都那么形容坦率地矗立在你的面前,你既没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迷茫,也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遗憾。 蓝天白云之下,每一座山,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她的真面目。她头顶上千年不化的雪,她躯干上纵横的沟壑,她流淌的黄沙,她堆积的岩石,一切都那么坦坦荡荡地暴露在你的眼前。她或灰、或黛、或黑、或赭、或黄的脸,远远近近、明明暗暗、浓浓淡淡、错落有致地围绕在城市、村庄的四周,分布在宽阔的雅鲁藏布江的两岸,好一

关于《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心得体会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一情况下,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写下的这一重要报告。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部党员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反对主观臆断和教条主义。其阐述透彻精辟,论证强而有力,不仅在整风运动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针对如今的中国政治理论学习依然有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大学生政治学习的优秀典范。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重点讲了四大方面: 一、在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列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的二十年中,我党在马列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了马列主义真理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毛泽东同志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二、毛泽东同志指出了党内存在的缺点,并强调要纠正这个缺点,否则工作就无法更进一步。 (1)毛泽东同志批评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政党,没有系统周密地研究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这一问题。他认为党员不能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党内的这种风气完全违反了马列主义基本精神。毛泽东同志强调党员应该高瞻远瞩地研究情况,应该从客观真实的情况出发来研究问题。 (2)毛泽东同志认为党内研究历史的氛围不浓厚,只知马列,言必称希腊,不明祖国的历史。 (3)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员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单纯学习马列,难以运用于实际,违背了马列主义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三、毛泽东同志对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讲一下。 (1)主观主义态度。毛泽东同志批评了对事物不做系统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地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不作了解,仅抽象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的党员。他认为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并形容这些党员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马列主义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认为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事物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才是正确的,不能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不能隔断历史,必须要实事求是。 四、对于以上问题,毛泽东同志的提议是: (1)向全党提出系统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 (2)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历史; (3)对于党员干部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经典的文章对于我们大学生如今的政治学习依然具有优秀的指导意义,从中我有以下心得体会:一、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在进行任何工作,特别是需要得出结论之前,不能仅仅充满主观热情,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草草了事。必须注意不能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而是必须要从客观出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深刻真实的调查研究,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我们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这不仅反映在我们大学生的政治学习上,还反映在我们的学习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的艺术设计学习,其实就像写字,脑海里仅仅存在着这个字的模糊印象就下笔是容易写错的,必须拿起手边的字典,认真查阅后,才能正确地写出这个字。艺术设计的学习要求我们翻阅大量的书籍,认真听老师讲课,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大众的需求。经过这些过程,我们才能有底气地、客观地、站在大众角度地去设计人们喜欢的、用得到的事物。为社会和祖国贡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精品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精 品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目的 一、认识马克思主义学习态度和主观主义学习态度的根本区别,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二、学习议论文根据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对比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在议论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根据政论语体的特点恰当选用语言材料、语言手段,从而增强论证效果的技巧。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文章根据现实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点,而思想教育的要求应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把课文的讲读与单元基础知识《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养成写作的熟练技能和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在进行论证时的逻辑思路,深入领会课文中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运用提问、点拨、答疑、讲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思考、练习和讨论来主动地进行研习探讨。 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当时我党开展的以“反对本位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教条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中心的整风运动中的一篇重要文献。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者不研究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不承认只有正确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他们只知背诵马列著作中的一些词句,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以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不能容忍的极大危害。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行了有力而深刻的批判,谆谆告诫我们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篇重要的报告,不仅在当时对党的整风运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中专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学风,也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益的。 二、研读新课。 1. 题解。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个标题中,“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们,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 提问: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词?能不能换成“改变”或者“改进“ 讨论后明确:“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之适 2

《改造我们的学习》

《语文》课程教案 内容: 《改造我们的学习》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课文提出论点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二)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三)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和文章的语言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逻辑思路,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 难丿点 : 深入领会课文中对问题进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小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改造我们的学习 2.本文的论证结构:提出主张一一阐述理由一一提议。 3.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 4.本文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作—业: 练习一、三

、背景简介: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 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一一《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一一《反对党八股》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岀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岀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岀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 4 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针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二、课文分析: 1?中心论点:改造我们的学习 2?本文作为一个报告是由前言和四个部分(采用“分段标号”的形式)组成,本文四个部分如加一标题,应当怎样概括呢? 最好是摘引原文原句或原词,能用一个词决不用一个词组,能用一个词组决不用一个句子。根据这个原则,以下面的概括为好: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概括,允许有学生不同的概括方式,如按实质性概括: 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3?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又可以找到基本的结构形式,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 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大的组成部分。 本文论证结构:提出主张一一阐述理由一一提议。 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教案-初二语文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认识主观教条主义的危害。 2、学习正反论证方法,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 1、教学目的第二点。 2、议论文的写作思路。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一、关于课文。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 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 二、阅读课文。 由学生在课上自读,批划重点,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本文作为一个报告是由前言和四个部分(采用“分段标号”的形式)组成,请给四个部分各加一个恰当的标题,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或一句话,要求简明扼要。 2.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又可以找到基本的结构形式,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大的组成部分。请按三大块列一个简要提纲。 3.本文有一个重要论点“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贯串全文,成为连结全文的中心线索。这

一论点和全文的中心论题(也可以叫论点)是什么关系呢?这一论点是怎样将全文的各部分材料连结起来的呢?边阅读边思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可用15至20分钟让学生自读作答。 三、论证结构。 按照上述提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先让学生回答,然后加以比较,教师最后讲评归纳。 1.本文四个部分的概括。 本文四个部分如加一标题,应当怎样概括呢? 提示:这种概括,是为了浓缩每一部分所论述的问题,应该是越简练、越明确、越贴近课文越好,不必另起炉灶搬用名词术语来概括,最好是摘引原文原句或原词,能用一个词决不用一个词组,能用一个词组决不用一个句子。 根据这个原则,以下面的概括为好: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 第二部分,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 第四部分,具体建议。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概括,允许有学生不同的概括方式,如按实质性概括,以下的答案也未尝不可: 第一部分,理论和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第二部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三大缺点。 第三部分,两种不同学风的比较。 第四部分,转变学风的具体提议。 2.本文论证结构。 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如按“三段式”来划分,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呢? 提示:一般地说,本文的论证结构可以这样表示: 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第一、二、三部分(具体论证) 结论——第四部分(结论) 3.对本文结构形式的认识。 这样,本文就出现了两种结构形式的不同概括,究竟哪一种概括好呢?应该怎样认识这种不同的概括方式呢? 本文具有双重身分,一是报告,一是议论文。作为动员报告,分成四个部分是明确、具体而又实际的,这就是前一个行文的结构;作为议论文,它又符合“三段式”论证方式,同样可以找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这就是后一个论证结构。 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的概括方式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分析的。 究竟哪一个好呢?当然是前一个好。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应该按照作者的行文,去提炼其结构形式,这样贴近原文,清楚明确。 后一个是把文章的内容层次强塞进“三段式”的套子里。从三段式来看,倒很工整;但从文章本身的形式看,就被支解得很不像样子。引论只一句话,只有中心论题,并无“引”言;本论和结论把四个平列的部分分割了,结尾和开头也很难呼应。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从学习的角度,从体会论证结构的角度来加以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议论文都脱离不了议论文的一般模式、即“三段式”;但任何一篇具体的议论文又有其独特

援藏工作体会和感悟(精选多篇)

援藏工作体会和感悟(精选多篇) 第一篇:个人援藏心德体会 个人援藏心德体会 通过个人申请,组织审查同意,本人荣幸的成为了一名援藏技术干部,并于2014年6月7日深夜来到了支援目的地——理县,被安排到理县建设局工作。 到理县第二天,我们就到建设局报了到,并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先后到薛城镇查验了农贸市场、法院、粮食局仓库等工地。虽然到理县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然而灾区恶劣的自然条件,灾区群众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决心以及灾区援建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巨大热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做为组织委派的一名援藏干部,我决心放下一切包袱,战胜各种困难,为灾区重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将做到: 一、服从安排,端正态度,尽快融入角色。 做为一名援藏干部,本人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端正工作态度,克服各种消极思想,战胜工作中的诸多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使自已尽快融入角色,利用有限的时间多为灾区群众做实事。 二、认真学习,任劳任怨,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本人将积极发挥 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及自然条件的改变,以往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势必不能完全适应当地工作,对此,本人将强化学习,虚心请教,极力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援藏干部。 三、勤政廉洁,遵规守纪,团结本地干部群众。 在工作中,本人将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勤政廉洁,不吃拿卡要,服务于灾区建设;在生活中,将谦虚谨慎,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团结和爱护同志、群众,积极树立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 总之,本人将抓紧两年的援藏时间,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争取为理县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通过强化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使自已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 理县建设局蔡显彬 2014年6月9日 第二篇:县委书记援藏心得体会 县委书记援藏心得体会 县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直接的实践者、执行者,是一个极具重要性、独立性、挑战性的岗位,尤其是西藏的县委书记,身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新时期的西藏建设中,担任县委书记的援藏干部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如何当好一名援藏县委书记,已成为每一位援藏 县委书记都必须认真思考,并躬身践行的问题。通过两年来的援藏实践,使我

心得体会: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几点体会(最新)

心得体会:重读《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几点体会(最新) 在X省委党校中青班的学习是我入党以来最集中、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学习,我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了党性修养、锤炼了道德操守、提升了思想境界。在党校的学习即将结束之际,我又重读了毛泽东同志《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尖锐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学风,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号召将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著, 与《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文章一道,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党内外的阵地,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提高了一步,使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首先,毛泽东同志肯定了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肤浅、贫乏到深刻、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一方面孜孜不倦探索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又关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毛 泽东同志指出,“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这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深邃

思考,对党内存在的不良学风的清醒认识,对改造我们学风的坚定决心。 毛泽东同志紧接着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三方面对我们党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深刻地剖析。从研究现状看,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从研究历史这一角度看,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这个角度看,毛泽东同志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似乎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例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教案

例谈《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中,《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是: 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 2、筛选重要语句。 为了实现这两个学习目标,笔者打破常规,没有采用“讲读课型”来教授这篇课文,而是采用了“训练课型”,以两个课时来组织完成教学。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 一、课前布置预习,明确预习任务:阅读深思,划出课文中用来表达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的语句。 二、第一课时,分成三个教学阶段, 1、检查预习,讨论确定课文中用来表达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的语句; 2、整理这些表达观点及其论据的语句,按照合理的

逻辑关系,重新组合成一篇300字以内的短文(缩写);3、讨论讲评作文。 三、第二课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 1、朗读训练及重点词语落实; 2、重点语段综合练习。四、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布置预习《〈物种起源〉导言》,倡导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这个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习”,突出了课堂训练,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口、耳”并用,充分发挥了各种感觉器官的作用,学习效果特别好。并且,教师教得轻松;教师只需给出一些启发性指导与评讲,占的时间很少,化的力气不多,而又落实了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例一]对缩写作文的讲评总结,笔者的做法是:将学生的习作抽两篇出来投影,进行对比分析,先让学生读、评、议,然后教师总结。 〖甲文〗我们要改造学习。因为尽管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态度,马列主义与

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但是主观主义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这三方面的错误表现,造成不懂得历史、不会创新、理论与实际脱离等严重危害。所以,我们应采取下列措施:1、向全党提出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要有组织地综合地研究;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 〖乙文〗我们要改造学习。其理由如次:一、纵观中国的革命历史,从近代史到现代史至抗战时期,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二、在主观主义的态度下,党仍存在着许多缺点,会阻碍事业发展,应及时采取措施,不可等闲视之。三、对于如何改正缺点,我有3点提议:1、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2、对于近百年的中国史,深入地综合地研究;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理论联系实际。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仁布县中学政治教师:章仕德 2014年3月19日,我校全体党员教师在中心会议室学习了“老西藏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 一、“老西藏精神”的由来。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藏人民解放军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性任务,结束了西藏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与此同时逐步形成、接力传承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需要精神力量支撑,越能激发革命斗志品格。解放军每走一路到一地都不忘搞建设,先后建起连接高原与内地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交通要道,在万里雪域开垦出“高原南泥湾”,架起了通往祖国四面八方的空中走廊,筑就了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天路,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被亲切地称为“新汉人”、“菩萨兵”,涌现出了像《歌唱二郎山》、《毛主席派人来》、《洗衣歌》、《同一个妈妈的女儿》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反映了高原军人“革命理想高于天”、“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爱党报国热忱和军民鱼水交融关系。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我党在西藏执政的成功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西藏取得了伟大胜利。二、“老西藏精神”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再次号召全军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西藏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创始和精神实践的故乡,驻藏部队始终率先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阻挡,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吓倒,坚决完成各项重大任务而不打任何折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重要体现和精神升华。 新时期,李素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青藏铁路建设者们“挑战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说实话,我之前读过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诗词,也为他的才情和广阔的胸襟所折服,但却很少看过他关于中国和共产党的发展的文章,对他的想法和观点也不太了解。认真读完《毛泽东第三卷》才深感受益良多。特别是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篇文章中他进一步地从思想问题上总结了过去中国共产党内路线的分歧,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主要是主观主义的倾向,宗派主义的倾向,和作为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形式的党八股。其中的许多观点到现在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也给了我许多学习上的启发。 文中毛泽东提到许多人的研究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常此以往,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毫无疑问,毛泽东主席抓住了当时共产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重点,而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存在的。毛泽东主席说的对,学习和发展一定要基于现实、实际,切不可泛泛而谈。反观自己走过的岁月,在学习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时候过于看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有些知识也止于知道,却没有深入了解,最后即使学了也没用,因为根本不会吸收与应用。就如毛泽东主席所举的例子一样“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精读这篇文章之后,对照问题找差距,查摆矛盾寻原因,却发现自己与“出

2021年高中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1 北京版选修

2021年高中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1 北京版选修2 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 重点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难点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3.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教法讲读法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 教具小黑板 达标步骤读——议——讲 本节知识点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师: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及缩写的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本文的逻辑思路、论证结构、对比论证方法,还要揣摩语言。 学生读课文,揣摩课文语言。 二.研习课文

1.理清课文思路、结构,揣摩语言,学习对比论证。 师:一般议论文,在逻辑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论证结构上又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大家看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思路和结构的?生:开篇提出问题,是“引论”;一二三部分是分析问题,属“本论”;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是“结论”。师:对。 先看第一部分“进步与成绩”。本部分共7句话,第1句话是个长单句,怎样划分主谓宾?生:二十年(主),就是(谓)……二十年(宾)。师:单看“主、谓、宾”好象是个简单的重复判断,所以其修饰成分不容忽视。齐读第一句。生:(齐读)。师:第1句暗含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其中哪个词用得特别精确?生:日益。师: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吗?生:不行。“日益”说明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结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好,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师:对,不是程度很高,而是一天比一天进步。第1句话提纲挈领,肯定成绩,齐读第2句。生:(齐读)。师:哪几种给准确、有力?生:“何等肤浅”“何等贫乏””“深刻得多”“丰富得多”。1。理清课文思路、结构,揣摩语言。2。学习对比论证。3。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讨论、研究。 师:第二部分,由成绩转入谈“缺点”,主要谈了三方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第二部分的学习可以从略,将精力放在重点第三部分上。) 师:第三部分“两种对立态度”。本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精华:提出了创造性的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