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含解析

广东省六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含解析

广东省2019届高三六校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工智能摄影、智慧识物、卡路里识别、随身翻译、语音助手等各种各样具备人工智能元素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机上,不仅拓展了手机的应用场景,也提升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不考虑其他因素,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结合将会给手机及产业带来的影响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各种各样具备人工智能元素的功能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机上,不仅拓展了手机的应用场景,也提升了人们的消费体验。这表明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结合将会增加手机的使用价值,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①正确;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②错误,排除;随着人工智能元素在手机上的应用,手机的附加值增加,手机的价格相应提高,③正确;商品的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如图所示,假如“企业”代表社会总供给,“公众”代表社会总需求,“进水口”代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出水口”代表公众储蓄。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企业”>“公众”时,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加有效供给

B.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实现“企业”和“公众”总量平衡

C. 通过减税降费,增加民生支出,刺激消费需求

D. 从“进水口”减少水量,缩小生产规模,保持管道中流量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公众”意味着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不足。面对这一情况,政府可通过减税降费,增加民生支出,刺激消费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总需求不足,不是社会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不能解决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A项与不符合题意,排除;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社会总供给的增长,但同时也会导致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减少,不利于解决材料中的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从“进水口”减少水量,但“出水口”流量不变,管道中流量会进一步减少,使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减少,不利于解决材料中的问题,D中的“保持管道中流量的稳定”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下表是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关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开始迈入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时代

②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之源泉

③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服务业的相关知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的51.6%,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占到了58.8%,在税收中的比重占到了56.3%,这表明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开始迈入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时代,①④正确;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②说法错误,排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4.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冬奥会“三亿人上冰雪”

目标的确立,让更多人接触到冰雪运动成为可能。冰雪运动对生活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①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②大量资本进入冰雪运动产业

③享受性消费成为主流

④兴建冰雪运动配套设施

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A. ①→②→④→⑥

B. ②→④→①→⑥

C. ①→⑤→③→⑥

D. ②→①→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体育经济的相关知识。2022年冬奥会“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确立,会吸引大量资本进入冰雪运动产业(②),推动冰雪运动配套设施的兴建(④),进而使冰雪运动蓬勃发展(①),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冰雪运动的消费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⑥),B项正确,A项错误;冰雪运动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享受性消费就成为了消费主流,③说法错误,C项错误,排除;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没有直接关系,⑤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排除;故选B。

5.马善祥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已经在调解一线工作了30余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创立“老马工作法”成为全国调解员的学习范本。“老马工作法”坚持“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和“情理法事”等十三要则有效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基层群体矛盾。这

①展现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

②坚持以人民情感为中心为法律原则的前提和基础

③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体现了我国基层自治要不断创新改变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基层调解员马善祥的“老马工作法”坚持“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和“情理法事”等十三要则有效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基层群体矛盾。马善祥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怀,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③正确;“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价值遵循,②中的“以人民情感为中心”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基层群众自治方法的创新、改变的相关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6.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这一主张

①旨在坚持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处理两岸关系、发展两岸关系

②是基于“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提出的

③说明协商对话、合作双赢是世界各国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

④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知识。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这一主张是基于“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提出的,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主权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④正确;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外交问题,也不是国际争端问题,①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7.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宗教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参政议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胡某认为:“宗教界要加强自我变革,提升宗教修为,责任担当,主动服务国家,济世利人。”宗教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言表明

①宗教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②提升宗教修为是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求

③我国宗教的本质符合社会主义的需要

④全国政协是集中民智民意的重要平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我国宗教的相关知识。宗教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展开参政议政。宗教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言表明宗教能够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国政协是集中民智民意的重要平台,①④正确;我国宗教事务由政府来管理,不是由宗教界自行管理,②说法错误,排除;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我国社会主义奉行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两种世界观的根本观点是对立的,③中的“符合社会主义的需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8.一套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大神、有木有”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学反应”。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这启示我们

①要让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与现代生活方式互相融合

②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使之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只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为它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丰富了人们的选择。这启示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与现代生活方式互相融合,只有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①③正确;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中的“使之(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说法错误,排除;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且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中的“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9.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威胁,表现在利用互联网把控舆论,大量散播反党反社会的意识形态论调,恶意抹黑、干涉我国政权,瓦解我国的意识形态。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要求

①解构西方话语框架,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②优化网络意识形态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控制舆论导向

④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大众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意识形态的相关知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威胁,表现在利用互联网把控舆论,大量散播反党反社会的意识形态论调,恶意抹黑、干涉我国政权,瓦解我国的意识形态。这意味着

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解构西方话语框架,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优化网络意识形态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①②正确;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③中的“控制舆论导向”、④中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化、大众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0.2019年4月10日,天文学家宣布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照片,爱因斯坦百年猜想又得检验。一方面通过射电望远镜得到这么一张照片,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结合黑洞吸积理论,能够事先把理论家预言的图像计算出来,然后把观测到的照片跟理论预言的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它们非常吻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完美的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照片再次佐证了

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永恒真理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稳定的

③意识活动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④黑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物质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人类首次捕获黑洞照片再次佐证了黑洞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物质现象,意识活动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③④正确;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因此,真理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①中的“永恒真理”说法错误,排除;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但不意味着任何联系都是稳定的,②中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稳定的”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1.与巴黎圣母院遭意外火灾被损毁不同,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则是毁于战火,往日绝世风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近年来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不绝于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承接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利用精准数字化复原景区达全园总量的60%。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还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

③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也佐证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中的“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说法错误,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②中的“主体的需要是……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2.2019年2月2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集中展示活动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初心的力量、信仰的光芒,随着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流淌而出,动人心魄。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讲好红色故事要求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注重知识灌输,更要加强情感培养

②坚持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求群众自觉学习革命故事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

④树立创新意识,采用新技术新媒体提高红色传播的艺术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的相关知识。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将初心的力量、信仰的光芒通过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流淌而出,动人心魄。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讲好红色故事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注重知识灌输,更要加强情感培养。同时讲好红色故事还需要树立创新意识,采用新技术新媒体提高红色传播的艺术性,①④正确;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发质变,②中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说法错误,排除;“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属唯物史观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

【点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4.方法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面对深刻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我国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我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我们的负面清单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而且“非禁即入”将全面落实;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规定,国家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开放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作用。

【答案】通过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扩大进口空间,满足人们中高端消费新需求(替代: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保障中外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替代: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外商投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开放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作

用。”属于意义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我国实施的开放措施分别从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此类设问的指向都比较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分析“意义”,所以审题的难度相对较小。但具体答题过程中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在设问中往往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2.解题规律

解答“意义”类设问的

题目,关键是找到答题的切入点。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答“意义”类设问可从以下四方面找到切入点。

第一,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有党、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人民、人大代表、公民等;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另外,有时我们还可把主体扩大,如有些题目中可考虑对“农民”的意义、对“农业”的意义、对“农村”的意义、对“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意义等。总之,考虑意义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对“谁”有意义。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意义。

第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在答“意义”类设问时,一般可考虑两个范围,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问题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当然,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意义”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的,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14.近年来,人们的权利意识有了普遍提高,而规则意识却迟迟跟不上。如闯红灯过马路的情形每天都在各个城市路口这里上演,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已成交通痼疾。规则意识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一些明文制定的规则,由于没有相应的制裁规定,除了市民不在意外,有些执法机关也不以为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但很多小学生也在路上骑行共享单车,不少市民看到了也见怪不怪。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但这个罚款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类似上述让执法人员头痛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个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

【答案】第一,人大加强立法,用完善的法律法规引导人们树立规则意识。第二,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以严厉罚则确保规则的落实,树立人们对规则的敬畏意识。第三,政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第四,公民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树立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的义务意识。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提高公民规则意识为话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提高人们的规则意识?”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措施主体包括公民、政府、人大、执法机关等。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公民、政府、人大和执法机关角度分别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材料一7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具体践有机结合起来,勇敢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

并根据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70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1)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如何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假如学校要开展“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请你分别写出三项活动及活动的主题。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标准、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历史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2)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争做时代先锋。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弘扬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练就过硬本领、勇于砒砺奋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中汲取道德滋养,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3)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校园歌咏大赛,主题:“歌唱祖国传承接力”;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黑板报比赛,主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奋勇拼搏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牢记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材

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一,知识范围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相关信息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当代青年如何将‘五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材料范围为材料二,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自觉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3)问要求“假如学校要开展‘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请你分别写出三项活动及活动的主题。”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从学校角度分别拟定三项活动并指了其活动主题即可。

【点睛】“探究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探究类材料题立足思维和知识的开放性,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考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常采用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

2.解题规律

解答探究型题目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类题目给出的材料往往较多,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必须正确把握其主题,从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这类题目的重点。组织答案时,要看清题目中有没有对所运用理论的限制,如果有限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的理论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限制,则需要考生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合适的理论。探究型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跨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在文科综合试卷中会用到政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