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供管二班第一项目组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蒋宏权

日期:2013年12月

一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普通混凝土中天然砂、人工砂、的合理使用,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取样及质量检验。

特细砂混凝土及山砂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尚应遵照有关的专门标准执行。

3.检测项目

筛分析、细度模数、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

4.技术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相关定义及规定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6.试样的取样和缩分

6.1砂的取样

6.1.1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如大车、货船、汽车)运输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如马车等)运输的,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6.1.2在料堆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

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

6.1.3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组成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6.1.4若检验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若仍有一个试样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6.1.5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须作几项试验,应不小于表6一1所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样品作几项不同的试验。

表6一1

6.1.6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样品的编号、抽样时间、代表数量、产地、样品量,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式等。

6.2样品的缩分

砂样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 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验所需的量为止。

注:砂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均后直接进行试验。

7.砂质量要求

7.1砂的细度模数表7-1

7.2砂的颗粒级配区表7-2

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0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4.75mm和0.60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5、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

6、特细砂一般没有筛余,只有些区有些筛余。

表4-3

注: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砼用砂,含泥量不大于3.0%。对C10和C10以下砼用砂,根据水泥标号,含泥量可予以放宽。

7.4砂中泥块含量表4-4

注: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待殊要求的砼用砂,其泥块含量不大于1.0%,对C10和C10以下砼用砂,根据水泥标号,泥块含量可予以放宽。

8砂的检验方法

8.1砂的筛分实验

8.1.1实验仪器设备

(1)试验筛:9.50mm、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个,筛框为300mm。其规格和质量应符合GB6003-85规定。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ZBSX-92型。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8.1.2试样制备

按 6.2缩分法进行缩分。用于筛分析的试样,颗粒粒径不应大于9.5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9.50.Omm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 105土 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8.1.3试验步骤:

8.1.3.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4.75mm筛孔筛)上,筛分别是4.75mm、2.36mm、1.18mm、0.600mm、0.300mm、0.150mm。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l%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a.试样为特细砂时,在筛分时增加0.080的方孔筛一只。

b.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C.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m r =A d /300

式中: m r-在一个筛上的剩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8.1.3.2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μf=[(β2+β3+β4+β5+β6)-5β1]/(100-β1)

(4)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8.2砂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8.2.1试验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O00g,感量lg。

(2)容量瓶: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烧杯:500mL。

8.2.2试样制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8.2.3表观密度试验步骤

8.2.3.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 o),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器瓶中。

8.2.3.2摇转容器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至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齐平,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1)。

8.2.3.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中注入与第一次水温相差不超过2度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2)。

8.2.3.4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m0/(m0+m2-m1-αt)×1000(kg/m3)

注:式中 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m2:水及容量瓶总重。(g)

αt考虑称量时水温对表观密度的影响。

修正系数见下表。表4-5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的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3砂的堆积密度试验

8.3.1仪器设备

(1)案称:称量5000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经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约为1L,筒底厚为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直尺、浅盘等。

8.3.2试样制备

用浅盘装样品约3L,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再用5.00mm孔径的筛子过筛,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于捏碎。

8.3.3试验步骡

8.3.3.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O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8.3.4堆积密度(ρ1)紧密密度(ρ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ρ1(或ρc)=(m2-m1)/V×1000(kg/m3)

式中:m1:容量筒的重量。(kg)

m2:容量筒与砂总重。(kg)

V:容量筒容积。(L)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8.4砂的空隙率实验

砂的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r1=(1-ρ1/ρ)×100%

式中:ρ1-砂的堆积密度(kg/m3)

ρ一砂的表观密度(kg/m3)

8.5砂的含泥量试验

8.5.1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kg,感量1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筛:孔径为0.075mm及1.18mm各一个。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8.5.2 试样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m0)的试样两份备用。

8.5.3试验步骤

8.5.3.1称取烘干的试样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小时,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沙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18mm及0.0750mm的套筛上(1.18mm筛放置上面)滤去小于0.075m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8.5.3.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8.5.3.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75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75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己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重量(m1)。

8.5.4砂中含泥量

8.5.4.1计算(精确至0.1%)

ωc=(m0-m1)/m0×100%

式中m0一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

m1一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8.5.4.2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6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8.6.1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2000g,感量2g,天平500g,感量0.5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试验筛:孔径为0.60mm及1.18mm各一个。

(4)冼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8.6.2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8.6.2.1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3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1.18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8.6.3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8.6.3.1 称取试样200g(m1)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0.630m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8.6.3.2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后称重(m2)。

8.6.4砂中泥块含量ωc,ι

8.6.4.1 计算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c,ι=(m1-m2)/m1×100%

式中ωc,ι-泥块含量(%)

m1-试验前的干燥试样重量(g);

m2-试验后的干燥试样重量(g);

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4%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7砂的含水率试验(标准法)

8.7.1含水率试验仪器设备: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2000g,感量2g;

(3)浅盘等。

8.7.2含水率试验步骤进

由样品取各重各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重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湿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3)。

8.7.3砂的含水率ωwc计算(精确至0.1%):

ωwc=(m2-m3)/(m3-m1)×100%

式中m1-容器重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9.检测结束工作:检查天平零位是否正常,关闭烘箱电源,打扫环境。

10.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的处理办法

10.1停电。应立即卸荷,并切断电源。等来电后,方可继续检测。

10.2出现机器故障。立即切断电源,检查机器。自己能修复,修复后,继续做试验。不能自己修复的,上报有关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正常后,方可继续检测。

11检测结果核对:

试样的原始记录必须书写整洁,试验结束,计算结果必需有审核人检查、核对、签字。

二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取样、标准及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普通混凝土中碎石、卵石的合理使用,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石的取样及质量检验

3.检测项目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筛分析针、片状含量、泥块含量、含泥量、压碎指标

4.技术标准

GB/T14685-2011 《建筑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5.相关定义及规定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

6. 6.石试样的取样和缩分参见前砂的取样与缩分(注:石子为16份,砂8份)

7.石的质量要求

7.1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粒径要求

7.1.1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断面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7.1.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超过40mm

7.1.3泵送混凝土的石:小于50m高度碎石≤1:30;卵石≤1:25在50~100m高度:1:3或1:4

7.2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累计筛余,按质量(%)筛孔的公称直径(mm)

注: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上表的要求;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

2、单粒级宜用于组合成满足要求的连续粒级;也可与连续粒级混合使用,以改善其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3、当卵石的颗粒级配不符合上表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并经试验证实能确保工程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小的石用连续粒级,大的可采用单一粒级。

7.3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指标:

注:1、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1.0%。

2、当碎石或卵石的含泥是非黏土质的石粉时,其含泥量可分别提高到1.0%、1.5%和3.0%。

3、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0.5%。

7.4碎石或卵石的压碎值指标

岩石的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岩石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工程中可采用压碎值指标进行质量控制。

8.石子的检验方法

8.1石子的筛分实验

8.1.1仪器设备

(1)试验筛——孔径为100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和2.5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GB6003—85《试验筛》的规定(筛框内径均为300mm)

|(2)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

(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浅盘

8.1.2试样制备

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下表规定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筛分析试验所需试样数量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

8.1.2试验步骤

8.1.2.1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8.1.2.3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余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8.1.3计算分计筛余

(αi):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至0.1%

计算累计筛余:∑

=?

=

n

i i

i

1

β精至1%

8.1.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8.2表观密度:

8.2.1实验设备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的范围内

(2)天平:称量5kg,感量5g;

(3)广口瓶:1000mL ,磨口并带玻璃片 (4)筛:孔径为5mm (5)毛巾、刷子等

8.2.2试试样制备

8.2.2.1验前筛除5.00mm 以下的颗粒。

8.2.2.2称取烘干如下表质量的试样(m 0)装入有半瓶水的广口瓶中,左右摇晃以排除瓶中气泡,加满水后盖上玻璃板静置24h ,加满水使玻璃板下没有气泡擦净瓶与玻璃板外表水,称其质量(m 1),倒出试样与水并洗净瓶内外与玻璃板,加满广口瓶并盖上玻璃盖使盖下没有气泡,擦净瓶外的玻璃板,称其质量(m 2)。

8.2.3计算:

10001200??

??

?

??--+=t m m m m αρ 精至10kg/m 3

8.2.4 αt 水温对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修正系数见下表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 Kg/m 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 kg/m 3时,可取四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8.3堆积密度 8.3.1设备仪器

(1)台秤:称量50kg 或100kg ,感量50g (2)容重筒:金属制园筒

(3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的范围内

8.3.2试样制备

8.3.2.1试验前,取重量约等于前表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所规定的试样放入浅盘,在105 ±5℃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均后分成两份备

8.3.2.2取试样一份,用平头铲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m 1)内直至试样装满。除去容量筒内凸出筒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质量(m 2)

8.3.3计算

堆积密度()10001

2?-=

v

m m c l ρρ 精至10 kg/m 3 以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8.4空隙率

空隙率:%1001????

?

??-=ρρνl

l

8.5含泥量: 8.5.1仪器设备

(1)台秤:称量10kg ,感量5g (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3)筛:孔径为1.18及0.075mm 筛各一个 (4)容器:容积约10L 的瓷盘或其它金属盒 浅盘

8.5.2式样制备

8.5.2.1取如上表重的烘干试样m 0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石子表面约150mm 的水,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使石子与粘土分离。将浑浊液倒入1.18mm 、0.075mm 的方孔套筛中,滤去小于0.075mm 的颗粒。直洗到水清澈为止。将筛上颗粒烘干,称得质量(m 1)。如图所示

8.5.3计算:

8.5.3.1%1000

1

0?-=

m m m c ω 精至0.1% 8.5.3.2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8.6泥块含量

8.6.1仪器设备

(1)案秤:称量10kg,感量10g;

(2)天平:称量5kg,感量5g;

(3)筛:孔径为2.36mm 及4.75mm 筛各一只;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5)洗石用水桶及烘干用浅瓷盘等

8.6.2式样制备

8.6.2.1将砂过4.75mm 筛,取筛上为试验样品。防止所含黏土块被压碎。

8.6.2.2取试样(m 1)置于容器中,注入高出试样表面的水,充分拌匀后浸泡24h ,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用2.5mm 筛淘洗,直至水清为止。取下筛上试样烘干。称重(m 2)如图所示

8.6.3计算

8.6.3.1 %100200

2002

,?-=

m l c ω 精至0.1% 以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8.7针片状颗粒含量 8.7.1仪器设备

(1)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2)天平和台称:天平感量2g ,称量2Kg ;秤称量20kg ,感量20g.

(3)方孔筛孔径依次为: 5.00mm,10.0mm,20.0mm,25.0mm,31.5mm,40.0mm,63.0mm,80.0mm

8.7.2试样制备

8.7.2.1取烘干试样一份数量如表所示

8.7.2.2筛分成下表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间距的,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

公称粒径大于40mm 的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下表:

8.7.2.3称取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的颗粒的总质量(m 1)。

计算:%1000

1

?=

m m p ω 精至1% 8.8压碎指标 8.8.1仪器设备

(1)石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试筒内壁、压柱的底面及底板的上表面等与石料接触的表面都应进行热处理,使表面硬化,达到维氏硬度65。并保持光滑状态

(2)垫棒:直径10㎜,长500㎜圆钢。 (3)天平:称量1㎏,感量1g

(4)标准筛:筛孔尺寸19.0㎜、9.5㎜、2.36㎜方孔筛各一个。 (5)压力试验机:量程300kN , 示值相对误差2% (6)台秤:称量10kg ,感量10g. 8.8.2式样制备

8.8.2.1采用风干石料用19.0㎜和9.5㎜标准筛过筛,取9.5㎜~19.0㎜的试样(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成大致相等3份

8.8.2.2称取试样30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 分2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直径10mm 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注1:当试样中粒径在9.50-19.0mm 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19.0mm 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9.50-19.0mm 之间

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值试验。 注2:当圆模不下3000g 试样时,以装至距圆模上口10mm 为准。

8.8.2.3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

8.8.2.4 开动压力机,按1 Kn/s 速度均匀地施加荷载至200kN ,稳压5s ,然后卸荷。

8.8.2.5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m0)。用2.36㎜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 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8.8.2.6称取通过2.36 ㎜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 。

8.8.3计算

8.8.3.1石料压碎值:%1000

1

0?-=

m m m αδ 精至0.1%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碎指标测定值。 m1——试验后通过2.36㎜筛孔的细料质量(g) m0——试样的质量(g)。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 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 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 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 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 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 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33

混凝土取样方法

混凝土取样方法 一、普通混凝土试样取样的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二、普通混凝土试样标准 1、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冻性和劈裂抗拉强度试件为正方体,试件尺寸按表1采用,每组3块。 表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允许最小尺寸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φ150mm×300mm的圆柱体标准试件或φ100mm×200mm和φ200mm×400mm的圆柱体非标准试件。 2、普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采用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前者每组3块,后者每组6块。 3、普通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采用150mm×150mm×600mm(或550mm)的棱柱体作为标准试件,每组3块。 4、普通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试件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每组6块。试块在移入标准养护室以前,应用钢丝刷将顶面的水泥薄膜刷去。 5、普通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力(握裹力)试件为长方形棱柱体,尺寸为100mm×100mm×200mm,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棱柱体中心φ6光圆钢筋,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粗细均匀,钢筋一端露出混凝土棱柱体端面10~20mm,钢筋另一端露出混凝土棱柱体端

面50~60mm,每组6块。 6、普通混凝土收缩试件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515mm,(两端面)预留埋设不锈钢珠的凹槽。装上钢珠后,两钢珠顶端间距离(变即试块总长)约为540mm。每组3块。 7、普通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试验,采用100mm×100mm×300mm的棱住体试件,埋入的钢筋为直径6mm,长299mm的普通低碳钢,每组3块。 三、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取样 (一) 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2、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3个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选定; (2)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3)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4)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同样的养护方法。 7、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 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规定取样:

试验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试验检测人员配置要求 1.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质量检测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部门、地 方关于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规定;熟悉工程技术标准;熟悉抽样理论,能熟练地应用各类抽样标准,确定其样本大小;具备编制审定检测实施细则、审查检测报告的能力;熟悉掌握检测质量控制理论,具有对检测工作进行诊断的能力;熟悉国内外工程质量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检测仪器设备的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要对整个中心的技术工作全部负责,应有工程师以上职 称,精通所管辖的业务,在业务上应该有较高的水平,并具有十年以上专业工作的经验;另外,由于技术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因此,当技术负责人变动时,应检查在技术负责人变动后中心的工作水平。 3.质量负责人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整个中心的全部检测工作的质量负责,在技术负 责人不在时代行其职权;质量负责人不一定要求精通所管辖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但必须熟悉本单位的主要业务,并且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质量负责人必须是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有助于质量工作中的有关决定能够得到贯彻执行。 4.中心的人员应按所进行的业务范围进行配置,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不得低于 70%。各业务岗位的配置应与所从事的检测项目相匹配,重要的检测项目应有两人,每人可兼作几个项目。 5.检测人员应熟悉检测任务,了解被测对象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人员必 须经过考核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后,才上岗操作。检测人员应掌握所从事检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测试技术、检测仪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具备制定检测大纲、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进行检测工作的能力。检测人员应了解误差理论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检测人员应对检测工作、数据处理工作持严肃的态度,以数据说话,不受行政或其它方面影响和干扰。

混凝土送检规范

混凝土试块送检规范、批量及龄期 一、项目批量样品取样数量 1.砼抗压试块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少于1次; (2)(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砼不足100盘时不少于1次; (3)(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不少于1次;(4)(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少于1次; (5)(5)每一拆模检验批砼至少1组; (6)(6)灌注桩每浇注50m3砼,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且不少于1次;(7)基坑工程的地下连续墙,每50m3或每槽段不少于1次; (7)(8)建筑地面工程砼试块每一层(检验批)每1000m2取样不得少于1次,每增加1000m2应增取1次,不足1000m2的按1000m2计。当改变配合比时,相应增加取样次数;(9)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至少1组; 2.砼抗渗试块 ①对有抗渗要求的砼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注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②对地下防水砼,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当连续浇注的砼每500m3应留置不少于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2组; ③对地下防水预拌砼,当连续浇注砼每500m3应留置不少于2组试件,且每部位(底板、侧墙)试块不少于两组;当每增加250~500m3砼时,应增加两组试样,当砼增加量在250 m3以内时不再增加试件组数,每组6块。 备注: 1、砼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用于砼结构实体检验留置的砼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各种砼强度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 ②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其留置的组数应根据砼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石子试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检测石子各项指标,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密密度、空隙率、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 执行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7.2.5条 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和碎石。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随时作好试验记录,填写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应均匀在料堆顶部,中部和底部的五个部位,铲除表面,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大型运输工具的,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 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以一批论。规格产地相同。取样数量不少于80kg。六.仪器设备 1. GY65鼓风烘箱(JC411):温度控制在(105±5)℃;

2. TGT-6台秤(JC072):称量10kg,感量1g;mm; 3. TGT-100台秤(JC401):称量50kg,感量50g; 4.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JC421); 5. 受压试模JC431 (测定压碎值); 6.WE-300B压力试验机(JC031):量程300 kN.,示值相对误差2 %; 7.方孔筛(JC371):孔径为75μm-90 mm的筛共14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8.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直径16 mm、长600 mm,的圆钢; 9.容量筒;10L、20L 10. 广口瓶:1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11.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毛刷、直尺,小铲等。 七.环境条件 常温下物理试验室内进行。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 颗粒级配 准备好试验用的工具,检查仪器设各的状态是否正常按标准规定15个不同部位大致等量的组成一组,称取12.6kg数量的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然后进行筛分。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种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 a.计算分计算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计算精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 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它: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 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温度下烘干。 3 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橡皮锤碾散。 4 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本标准表B.1.1的要求过筛。对含

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作业指导

1技术标准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抽样方法和数量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 3.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子 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 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 天平、摇筛机、试验筛、烘箱(105 ± 5)C、浅盘、标准筛、磅秤、温度计、直尺、容量筒、漏斗、吹风机、玻璃棒、软硬毛刷、干燥器、铝制料勺、虹吸管等。 5、(砂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 5.1颗粒级配(筛分析)一一砂 5.1.1仪器设备 a)--------- 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 5.0mm 2.50mm、1.25mm 630卩m 315卩m 160卩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300mm或200mm b)天平一一称量1000g,感量1g; c)摇筛机; d)烘箱一一温度控制范围为(105 ± 5)C e)浅盘、硬、软毛刷等。 5.1.2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 ± 5)C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5.1.3 称取试样500g (特细砂可称取25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大小从上到

土工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 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 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筛:孔径0.5mm,2mm。 2 洗筛:孔径0.075mm。 3 台秤和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内径61.8mm,高40mm。 5 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 原状土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 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秤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比重、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应按本标准第1.1.5条2款步骤的规定进行。 4 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 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

现场混凝土取样操作规定

现场混凝土取样操作规定 一、取样 1、取样的混凝土必须有代表性。从混凝土生产时间至混凝土试样的采取时间间隔宜控制在1.5h内 2、混凝土试样的采取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 且混凝土试样要有一定的富裕量 3、所采取的混凝土 对于泵送的坍落度不得超过180mm 自卸的坍落度不得超过160mm。 二、装模 1、混凝土装模前必须拌合均匀 2、试模应摆放在结实平整的地面 3、混凝土分两层装入模内 每层又分两次装 每次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三、插捣 1、选用直径16mm 长600mm有圆形端部的钢捣棒 2、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 每层插捣不得少于25 次 宜为27-32次 3、第一层插捣要插捣至试模底部 第二层插捣应贯穿至第一层混凝土浆面下20-30mm处。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 不得倾斜 并且每次捣棒底部要离开浆面。 四、插边 1、插捣完毕后 用灰刀沿试模所有内边缘垂直插拔数次 要求快插慢拔 以清除蜂窝、麻面 2、用灰刀插边时 要注意灰刀光面一侧靠试模壁 有手柄一侧靠混凝土一边。 五、振实

1、拿起已装好试样的试模对角在坚硬结实的地方振捣其底部8-10次 直至混凝土试样表面泛浆 且不再冒气泡为止 2、注意每个试模有两个对角。 六、清洁 1、对采样所剩混凝土一定要回收利用 不得浪费 2、清洁混凝土采样、试块制作工作面。 七、收面 1、待试块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收面 将试模边上多余的浆和骨料 推抹到试模中央 混凝土应高出试模边口2-3mm 2、注意收面不得齐平或者低于试模面。 八、标识、保护 1、准确无误标识试块 字迹要清楚 2、试块的放置一定要远离泵机和泵管振动、施工人员的过道或其他 因素对试块质量有影响的地方 3、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防止试块暴晒、雨淋等各种破坏。

混凝土用石作业指导书

1.检测项目名称: 颗粒级配、含泥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 2.适用范围: 碎石、卵石 3.检验依据 《建筑用碎石、卵石检验》(GB/T14685-2001) 4.技术要求 4.1卵石和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碎石、卵石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针片状颗粒含量 4.4压碎指标 压碎指标值应小于表4的规定 4.5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5 试验方法 5.1试样 5.1.1试样数量 单项试验的最小值数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做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

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 5.1.2试样取样 将送样在自然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成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5.1.3堆积密度检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5.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5.2.1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5.2.2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GB/T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 4.00mm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 5.3 颗粒级配 5.3.1仪器设备 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 c、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 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及90 mm的筛各一只,并随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300mm);

电线电缆检测作业指导书

电线电缆 1 范围 1.1本细则规定了电线电缆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检测环境条件、检测程序、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 1.2本细则适用于电线电缆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GBl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2.2 GB/T295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实验方法》 2.3 GB501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2.4 GB502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2.5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2.6 GB 8170-1987 《数据修约规则》 2.7 GB/T304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参数及仪器设备要求

4接样或抽样 4.1委托检测 4.1.1接样人员检查样品数量及样品技术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4.1.2检查样品是否见证送检或伴送,委托单是否签字盖章齐全等。 4.1.3检查委托单填写是否明确,如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技术要求等。 4.1.4检查样品状态,与委托人进行必要的确认,判定所检测样品是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 4.2抽样检测 4.2.1同一规格电线抽取2x100m作为被测试样,(从被测电缆或软线试样或电缆的护套试样上切取足够长的样段,供制取老化前拉力试验用试件至少5个和供电缆标准对护套材料规定的老化后拉力试验所需试件数量。注意制备每个试件需要长度约100mm。) 4.2.2抽取样品时需有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共同抽取,并在抽样单上签章:一旦抽样完毕,立即对样品贴上加盖本中心公章和受检方代表及第三方代表签字的封条,并对抽取样品采取有效保管、运输措施。 4.2.3如是工程上使用的材料,严格按照<苏建质(1998)270号>的规定进行。 4.2.4检查抽样单、登台账是否要求内容逐项填写清楚明确。 5 检测前检查 5.1检查检测任务(流程)单与样品和有关资料是否相符。被

混凝土取样标准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用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等。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所谓等效养护龄期,就是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且龄期宜取14d~60d。一般情况,温度取当天的平均温度。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14902-94)规定取样。 1、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交货地点采取。每100立方米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一个工作班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立方米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当在一个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立方米时,其交货检验的试样为每200立方米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采取,按每100盘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组相同的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亦不得少于一次。 3、对于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检验的试样,每100立方米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立方米时,也不得少于一次。 (四)混凝土抗渗试块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混凝土抗渗试块取样按下列规定: 1、连续浇筑混凝土量500立方米以下时,应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2、每增加250~500立方米混凝土,应增加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3、如果使用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时,均应另行仍按上述规定留置。 4、抗渗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的两组试块其中一组(6块)应在标准养护室养护,另一组(6块)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压实度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外试验: 压实度试验检测2人,试验用时25-40分钟。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⑵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 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主要尺寸见表

T 0921。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上部为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⑵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⑶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⑷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的方形板。 ⑸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00mm×500mm×40mm的搪瓷盘存放。 ⑹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用于含水率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 0.01g、0.1g、1.0g。 ⑺含水率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混凝土试块取样及制作方法和要求

混凝土试块取样及制作 方法和要求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将混凝土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二、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允许偏差: 水、水泥≤±%,?粗、细骨料≤±1%,?外加剂、掺合料≤±% 三、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用水量:(一般含水率为1%) 四、根据粗骨料中的含砂率调整细骨料用量(含砂率3%) 五、做开盘鉴定试件:应按配合比多加入10%的水泥、水、细骨料用量。 六、混凝土搅拌时间应不?少于90S。 七、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锹再来回拌合三次。 八、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时: A: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拌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 B:试模应附着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 九、人工插捣制作试件时: A: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B: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然后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拨数次。 C:每层插捣次数不少于27次。 D: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十、刮除试模口多余的混凝土,待混凝土临近初凝时,用抹刀抹平。 十一、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厚膜覆盖表面。 十二、标准养护试件,应在温度20±5℃的环境中静臵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十三、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体构建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人工砂配合比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人工砂颗粒形状棱角多,表面粗糙不光滑,粉末含量较大。配臵砼时用水量应比天然砂配臵砼的用水量适当增加。 (2)、当石粉含量较大时候,宜配臵低流动度的砼,宜采用低砂率。Uf高的宜采用较高砂率 (3)、宜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延长1min左右。?(4)、注意早期养护,养护时间延长2—3d。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 1、混凝土、砂浆性能 混凝土抗压强度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频率: 1 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2011版)

自贡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作业文件受控号: 版本/修改:第四版/第0次修改 标题:建设用砂、石检测作业指导书页码:第 1 页共 10 页 1.0 编制目的 为了在砂浆、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卵石和碎石,保证建筑用砂、石的质量,确保对原材料性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一致性,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0 依据标准 3.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3.2 《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 3.3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 3.4 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 4.0 检测程序 4.1 颗粒级配 4.1.1 仪器设备 a)方孔砂筛:孔径为0.075 mm、0.15 mm、0.3 mm、0.6 mm、1.18 mm、2.36 mm、 4.75 mm、9.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 b)方孔石筛:孔径为2.36 mm、4.75 mm、9.50 mm、16.0 mm、19.0 mm、26.5 mm、 31.5 mm、37.5 mm、53.0 mm、63.0 mm、75.0 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 筛盖; c)电热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d)天平:称量1000 g,感量1 g;称量10 kg,感量1 g各一台; e)振筛机; f)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4.1.2 试验步骤 4.1.2.1 天然砂或人工砂颗粒级配试验的试验步骤: 4.1.2.1.1 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 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大于3 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 4.1.2.1.2 称取试样500 g,精确至1 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1.2.1.3 将套筛臵于摇筛机上,摇10 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 %为止。通过的颗粒进入下一号筛,并和下一号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 %时,应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在进行筛分。 编制修订说明依据《检测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则》、JGJ 52-2006、GB/T 14684-2011、GB/T 14685-2011及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编制。 编制修订审核批准 批准日期2013年6月6日实施日期2013年6月20日

某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吴忠兰花花实业有限公司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化验室手册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二、实验室设施与环境 三、化验仪器药品的管理控制 四、检验样品的管理 五、化验室记录清单 第二部分实验室检验规程 一、概况 (一)质量方针及目标 (二)执行标准 (三)人员构成情况 (四)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五)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 二、职责和权限 三、工作要求 四、考核制度 (一)考核表 (二)工作分工表 (三)记录 五、安全操作规程

(一)防火 (二)灭火 (三)防爆 (四)防毒 (五)防风 六、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1)722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2)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3)PH计操作规程 (4)冰箱操作规程 (5)干燥箱操作规程 (6)水浴锅操作规程 (7)浊度仪操作规程 (8)蒸馏水操作规程 (9)超声波洗涤操作规程(10)显微镜操作规程 七、溶液配制及标定 (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及标定(2)盐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3)硫酸溶液配制及标定 (4)硫代硫酸钠溶液配制及标定

(5)碘溶液配制及标定(6)x溶液配制及标定 (9)配置溶液的一般要求八.样品试验方法 第三部分食品安全管理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制度 二、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三、原料采购制度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五、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制度 六、仓库卫生岗位责任制 第四部分检验的基本知识 一、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二、检验试剂的要求 三、检验器皿的要求 四、检验的一般步骤 五、检验的一般要求 六、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七、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第五部分检验标准

企业标准QB/LHH6406-□□□□□第六部分检验方法 第七部分校验仪器记录

砼取样标准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用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等。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所谓等效养护龄期,就是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且龄期宜取14d~60d。一般情况,温度取当天的平均温度。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14902-94)规定取样。 1、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交货地点采取。每100立方米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一个工作班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立方米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当在一个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立方米时,其交货检验的试样为每200立方米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用于出厂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搅拌地点采取,按每100盘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工作班组相同的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亦不得少于一次。 3、对于预拌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检验的试样,每100立方米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检验不得少于一次;当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立方米时,也不得少于一次。 (四)混凝土抗渗试块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混凝土抗渗试块取样按下列规定: 1、连续浇筑混凝土量500立方米以下时,应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2、每增加250~500立方米混凝土,应增加留置两组(12块)抗渗试块。 3、如果使用材料、配合比或施工方法有变化时,均应另行仍按上述规定留置。 4、抗渗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的两组试块其中一组(6块)应在标准养护室养护,另一组(6块)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

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作业指导

1、技术标准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抽样方法和数量 每验收批取样方法, 3.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子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 天平、摇筛机、试验筛、烘箱(105±5)℃、浅盘、标准筛、磅秤、温度计、直尺、容量筒、漏斗、吹风机、玻璃棒、软硬毛刷、干燥器、铝制料勺、虹吸管等。 5、(砂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 5.1颗粒级配(筛分析)——砂 5.1.1 仪器设备 a)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300mm或200mm;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c)摇筛机; d)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e)浅盘、硬、软毛刷等。 5.1.2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5.1.3 称取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取25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大小从上到

公路工程试验作业指导书-检测细则

达万高速公路DW10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作 业 指 导 书 道隧集团工程

样品接收、流转及处置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围 规样品进入工地试验室后的受控管理。 适用于样品接收、留存、检测和处置各环节的全过程完全处于受控状态管理,有利于样品的追溯查实。 2职责 2.1工程技术人员职责 负责进场材料的台帐管理;负责进场材料的见证取(送)样。 2.2收样人职责 负责样品的接受,并对样品进行外观描述;负责检测委托单登记编号,并对留存样品入库登记;负责检测样品及留存样品的编号和状态标识;负责填写检测任务单,并交检测室负责人及时安排检测工作。 2.3检测人员职责 检测室负责人确认任务单与检测委托项目无误后,分配检测任务;检测人员接受检测任务后,根据任务单的检测项目确定检测依据和检测程序;检测人员到收样室领取样品,并确认样品状态标识;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依据样品实际状态,对样品状态(待检、已检、已检待结论、不合格或不合格待复验)进行标识;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检测记录、检测报告和任务单一同交检测室负责人。 2.3质量负责人职责 负责定期收集、保管检测任务单,统计检测工作量;负责样品处置申请、实施和台帐管理。 3实施细则 3.1工程技术人员填写检测委托单,请试验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连同样品送往工地试验室。检测委托单,见附表4。 3.2试验室收样人员受理样品委托时,应与送样人员一起确认样品外观状态,并在委托单和样品状态标识单上进行描述。注意:样品描述应具有唯一性,即应对样品逐一进行描述。样品状态标识单,见附表5。 注意:样品状态标识单除了样品外观描述外,还应对样品状态(待检、)进行标识。 3.3同时,收样人员应对需要留存的样品进行分样。一份检测用,一份留存

混凝土试件取样要求及原则

混凝土试件取样要求及原则 1.标准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一组为3个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试块; (2)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个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同条件养护试块取样与留置原则 (1)结构实体同条件试块(即600oC.d试块,混凝土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 ①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 ②C20及以上的各混凝土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块。 ③根据既体现结构重要部位又适度控制实体检验数量的原则,重要部位如下:竖向构件中的墙、柱、核心筒,水平构件中跨度≥8m的梁、跨度≥5m的单向板、跨度≥6m的双向板、预应力混凝土梁、跨度≥2m的悬挑梁板,若有工程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应按规范“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⑵拆模同条件试块(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强度),按每一施工流水段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⑶构件吊装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检查混凝土构件强度能否满足吊装要求),须根据吊装部署酌情留置同条件试块; ⑷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判定能否达到预应力张拉或放张条件),须根据预应力张拉部署酌情留置同条件试块。

3.冬期施工增加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原则 ⑴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同条件试块,按每一施工流水段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⑵检验同条件养护28天,再标准养护28天混凝土强度,按每一施工流水段每一楼层、同一个配合比的混凝土至少留置一组同条件试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