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的对话_误读与化解路径_以孔子学院为例

跨文化的对话_误读与化解路径_以孔子学院为例

跨文化的对话_误读与化解路径_以孔子学院为例
跨文化的对话_误读与化解路径_以孔子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2010-12-26

作者简介:李加军(1977 ),男,山东临沂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

际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2011年第2期

N o 2,2011

学 术 探 索

Acade m ic Exp loration 2011年4月

A pr .,2011

跨文化的对话:误读与化解路径

以孔子学院为例

李加军

(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要: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文化如何成功走向世界已成为跨文化传播(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跨文化大众传播的视角透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所遭遇的误读,结果发现,外国大众媒介歪曲与丑化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目标、传播内容等。中国文化要在文化交流主义的原则下走向全球,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渠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关键词: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误读问题;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01-0113-06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21世纪跨文化传播(交际)的新语境和新视野,

1 (P4)

它以全球本土化和

本土全球化为具体表现形式。另一方面,由于政治、文化霸权及历史原因,英语国家强势文化对非英语国家的影响大大超过了非英语国家弱势文化对英语国家的影响,形成明显的交流势差。进入新世纪,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等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使用外语的单向交流远不能满足交际的需求,各国人民对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也在激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扭转 文化逆差 ,实现本土全球化,是我国跨文化传播(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2002年,我国适时根据国外 中国热 、 汉语热 并借鉴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 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幕。5年来,孔子学院在国外蓬勃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09年11月,我国已在9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54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初步完成了其全球跨文化布局。孔子学院已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 符号 ,

2 (P25)

是中华

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典型个案。本文在分析其传播模式和所遭遇的冲突与误解的基础上,提出要

坚持以文化交流主义为原则,以 和谐 为目标,多路径推进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

一、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模式

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可以通过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来阐释:传播者通过媒介将讯息传递给受众,并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该模式提出了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源、媒介、讯息、受众和效果。传播源是孔子学院总部及其下属各中外办学机构 孔子学院或学堂。传播媒介主要是人际传播和大众媒介传播。其中,大众媒介传播有印刷媒介、广播和电子网络媒介。目前广播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已经建立并运行。传播的讯息是汉语言符号、非言语符号以及这些符号承载的中国文化,也即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直接目标是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最终目标是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受众是世界各国(地区)渴望学习汉语、了解汉语言文化的人民。反馈可以体现传播效果的有效性,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

113

与传播源所期望的传播效果相吻合;负反馈与传播源所期望的传播效果不完全吻合。受众的反馈受到受众解码质量的影响,受众对传播讯息的不同解码导致不同的反馈。孔子学院的传播是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同一文化语境下的传播,传播源与受众都受到各自所处的文化语境所制约。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文化因素必然构成解读过滤器,影响着孔子学院受众的解读质量,产生 等值解读、增值解读、减值解读或异值解读 等不同的解读结果。 3 (P69)增值、减值或异值解读都是误读,它是一种文化在解析另一种文化时出现的错误理解和评估。误读分为无意识的误读和有意识的误读。不同的解读导致对待外来文化不同的情感态度 和睦态度、补足的态度、防范态度以及抵制态度,进而在行为层面表现出对孔子学院的接收或拒绝。自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五年以来,外国对孔子学院的质疑多年未减,涉及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各个环节。在孔子学院实现跨文化布局的过程中,外国大众传媒对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作何反馈?是否存在误读?下文从大众传播的视角进行调查。

二、孔子学院的跨文化误读

大众传播活动可以定义为在特定时间企图告诉、说服和激励多数受众行为改变的非商业性活动,传播活动通过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来完成。 4 (P217) 大众媒体影响着人们的认知系统,进而形成不同的信念、态度或刻板印象与偏见,并可能导致行为的改变。 5 (P59)孔子学院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考察外国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来透视。本文基于Lex is N ex is(r)A ca de m ic新闻报刊全文数据库提取涉及孔子学院的报道作为分析语料,具体方法为:从Lex is N ex is (r)Acade m ic新闻报刊全文数据库中的 m ajor w orld publications(世界主要出版物) 中检索含有 Conf u c i u s Instit u te 、 language 、 China 、 cu lture 等关键词的报道,时间设为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检索标准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全球主要出版物的报道中共现了以上关键词,则可以推定该报道涉及我国孔子学院的相关信息。共检索到169篇新闻报道中,其中不乏积极正面的报道,如孔子学院的开幕运行、在国外设立数量的增加、孔子学院对促进商贸、文化、中外友谊的意义等。然而,更多的是外国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体制、民族中心主义、刻板成见、思维方式等因素对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形成的误读。

1 误读传播主体的性质

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又称为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 国家汉办 。 国家汉办 虽然附属教育部,但它是非政府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分析发现多数媒体对 汉办 一词的引介存在误导,使用 中国政府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 ,把汉办报道为 汉办,一个中国政府机构 。这些措辞充斥着 中国政府主导 的意味,忽略了对 非政府性 、 非营利性 、 公益性 、 推广中国语言文化 等信息的引介,是有意识的误读。这使得对中国政府敏感的受众容易误认为孔子学院是政府直接推广的,所以他们担心中国政府会对孔子学院的教学施加政治干预,担心孔子学院运作的自由度会受到限制,担心中国政府的政治及其意识形态会影响到参与者的话语表达,其中也体现了外国大众媒介对中国政府存在着片面的文化定型。

2 误读传播目标

孔子学院的性质是 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中方提供资金与师资,外方提供场所,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属于非营利性办学性质。其目的是教授汉语,促进文化理解与中外友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然而外国大众传播媒介把孔子学院设立的目的解读为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手段与途径,是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工具。在169篇文献中, soft pow er 一词出现了142次,是外国媒体使用的一个高频词。主流媒体怀疑中国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的真正动机或者是为了配合 硬实力 ,提高软实力,或者是设立我国对外宣传(在英语中,propaganda有 操纵意见、洗脑、灌输 等内涵)的工具或机器,甚至认为孔子学院是间谍机构。孔子学院的命名甚至也让西方媒体联系到中国将像圣人孔子曾经拥有的影响力一样强大,视孔子学院是对本土文化的威胁,认为孔子学院是文化渗透、文化帝国主义,甚至认为是文化侵略。 这是西方人对中国

114

崛起的本能反应 。 6 (P10)西方主流媒介习惯于 西方中心论 的思维方式,喜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审视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于他国之上。

3 误读传播内容

外国媒体认为孔子学院传播的仅是孔子的学说,甚至引用电影 孔子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用孔子形象等事件作为例证,认为儒家思想在逐渐代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可以看出外国大众媒体片面理解了我国政府对待孔子学说和孔子文化的态度,虽然以孔子命名汉语国际推广机构,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孔子学院明确指出传播的讯息是汉语言文化。 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异国身份的界定并非仅仅是基于现实的表征与再造,而是观察者依据自己的文化与政治偏好对异国的重组与再造。 7 (P59)当前,孔子学院主要为各级别各层次的受众提供汉语教学服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增进文化理解,比如开办书法、京剧、中国传统节日等各种文化节推广中华文化精华。

4 意识形态化

受西方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外国大众媒体并未单纯地从语言文化传播的角度审视孔子学院的海外传播,而是夹杂着政治、人权因素,给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抹上政治色彩丑化其形象。在169篇与孔子学院有关的报道中出现了政治敏感词就是一个佐证。 政治的 、 达赖 、 人权 、 西藏 、 法轮功 、 天安门广场 等政治敏感词多次与语言文化推广出现在同一个新闻语篇中。西方习惯于给中国事件强加上政治因素,鼓吹其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并将其作为攻击中国 人权 的一个借口,试图用冷语气遏制孔子学院的发展势头。无独有偶,孙有中教授在对比 纽约时报 和 泰晤士报 的北京申奥报道后,发现同样被 高度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 。 8 (P59) 西方对中国形象的界定徘徊在乌托邦式的美好想象与意识形态化武断的扭曲之间,但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否定倾向 。 9 (P11~14)有关中国的报道,外国媒介将其意识形态化是其一贯的风格。

以上仅是典型的误读,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误读远不止以上几点。虽然外国民众对汉语言文化的需求在上升,但是主流媒体笼罩下的大众心理对孔子学院的发展表现出了复杂的心态。鉴于日益上升的中国影响力,他们既需要学习汉语言文化以便在经贸等领域进行沟通,又担心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化会对其本土文化造成威胁,从而造成无意的自然形成的、由接受定势决定的误读和有意的、人为的由期待视野决定的误读。传播活动失败的原因有:受众的认知障碍、受众的固有观念、错误的宣传媒介等。 4 (P217~218)孔子学院全球推广被 妖魔化 是其跨文化 成长中的烦恼 。 6 (P10)那么,在文化全球化的新语境下,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面对这些误读呢?

三、孔子学院的 和谐 追求

在新语境下,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符号在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误读,但是其跨文化传播的总趋势不会因此而改变。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 我者 与 他者 、本土与全球、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共生共存、互动互惠和相互认同。 1 (P7)从世界文化接触史来看,在交融中进步是文化接触史的总趋势。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文化纯洁是个悖论。东西方文化不是文明间对话,而是人类文明内部的对话 10 。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来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本身客观上就是一部东西方融合的文化史,一部文化交流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过程奉行交流主义的原则,既否定了文化相对主义,又批判了文化普遍主义(绝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否定文化的共性和相互沟通的可能性;文化普遍主义(绝对主义)主张文化优劣说,成为被强势文化征服弱势文化所利用的意识形态武器。

在文化全球化的新视野下,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向全球并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是历史的必然。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1届会议上发表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宣言指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保持文化宽容和交流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与文化共荣。中国文化内部发展动力和外部需求都期待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融入世界,走向全球。目前,中国文化通过内部创新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兼收并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构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重新崛起不仅仅在于经济上崛起,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崛起,是民族心

115

理的重构。 11 (P187)在外部,积极走向世界与其他文化寻求对话。孔子学院在海外数量增加、蓬发发展的事实也表明文化全球化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参与,世界文化的进步和文化趋同及认同的变化需要文化间互动互补、相互渗透。征服、文化掠夺和交流等抽象的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文化接触后出现的历史事实。显然,孔子学院的全球推广采取的是文化交流主义的模式。从传播主体的性质、传播的内容及目标来看,孔子学院与他者文化的接触不是文化冒犯,更不是文化扩张或侵略,而是采用交流主义的态度与他者文化进行对话。另外,在主观传播目标上,它意在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文化交流主义是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根本原则。

有学者指出, 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是追求和谐。 12 中华文化追求 和谐 的目标和精神也为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奠定了交流基础。中国文化重视 和而不同 ,体现了 和 的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采用文化交流主义模式寻求对话,坚持文化沟通与互动,主张文化和平与和谐共存,既反对文化相对主义,又排斥文化普遍主义。孔子学院的对外跨文化传播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补充与重构,有助于其他民族文化重新审视自身,丰富了他们的民族文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激励、刺激、开发、推动作用。 通过儒家学说,我们不仅仅了解中国人。我们甚至还能了解我们自身。 10 当然,当孔子学院传播于海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文化接触的过程也是文化间撞击的过程,在撞击中解决矛盾,实现文化的 和而不同 ,是孔子学院跨文化交流的理想。

综上所述,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是在误读的逆境中发展的,但是发展的总趋势不会因误读或暂时的冲突而改变,全球推广仍要坚持文化交流主义的原则,采取恰当的策略追求 和谐 目标。

四、减少孔子学院跨文化误读的路径

针对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所经历的 噪音 和 烦恼 ,要辩证地分析是否客观存在,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软实力 和 巧实力 并用, 6 (P10)也即讲究传播策略。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文化交流主义和 和谐 精神的视角下,不断挖掘两种文化的交汇处,扩大跨文化认同,努力提高孔子学院的相关系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尽量减少孔子学院与地主国本土文化的摩擦与冲突,化解已经存在的矛盾,顺利实现跨文化传播效果。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调动所有传播渠道的潜力,提高传播效果。本文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三条路径提出化解误读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1.大众传播层面

在大众传播中突出中华文化 和谐 的精神与其普世价值。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到 二元对立 、 非此即彼 、 东方和西方 、 现代与传统 二元对峙的文化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儒家精神一直被边缘化。 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 和谐 、 仁义 、 一体之仁 、 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等价值是具有普世意义的中国元素,在建构和谐全球社会方面有其特殊意义。 1 (P9)儒家学说的一些社会文化理念和社会文化期待对于解决西方存在的社会诟病具有可适性,比如 和睦 、 和为贵,忍为高 、 与人为善 、 仁者爱人 、 不与邻为壑 、 和而不同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天下为公 、 世界大同 等,已经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在中国的对外宣传中,具体可以开展以下工作:(1)加大中国典籍的英译,尤其是挖掘其中具有普世意义的文化价值进行中译外推广。(2)对外宣传媒介要改进宣传的策略与成效。 中国日报 等外宣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大多是关于孔子学院在海外扩张的,缺少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和世界性价值,缺少针对外国媒体误导的澄清性报道,报道的议程设置比较狭窄,有必要利用外宣出版物或网络对孔子学院的办学性质、目的、形式等外国媒体有意或无意误读的讯息加大宣传力度,抵消国际舆论对孔子学院形象的诋毁。(3)在对外宣传中,追溯世界各国人民传统学习汉语的历史,从汉语接触史的角度增强他们对汉语文化的认同,加大对国外汉学家的推介,这对于改变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媒体的伟大与可怕还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受众的趣味、喜好,以及欣赏习惯、文化生活之模式,乃至深层心理

116

文化结构的功能。 13 (P104)

2.组织传播层面

在组织传播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组织推广模式上,采取双向互动的策略, 走出去 体现了主动适应, 被请出去 体现了外部需求性。面对冲突,有必要采用 被请出去 的策略,由外国机构主动来请,根据需要设立,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主动出击式的推广成分。(2)在组织传播主体上,减少或降低官方参与的形象,采用其他非政府组织形式,如鼓励中外大中小学直接合作,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减少政府资助的份额,以达到淡化官方推动参与的形象的目的。(3)在组织传播方式上,既统筹全局又注重局部差异;针对不同国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促进孔子学院发展的多模式化,提高本土适应能力。在把握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总体规律的基础上,围绕个别目标国别开展工作,挖掘跨文化传播的个性,增强传播效果研究。孔子学院的良性发展需要汉语言教学与测试、跨文化传播(交际)学、教育学、文化研究、跨文化管理等学科的参与。根据CNK I的收录,针对孔子学院的研究仅有104篇文献,研究仅限于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技能、孔子学院与软实力的关系、孔子学院发展模式、孔子学院存在的问题、管理创新、孔子学院与中国国际教育等领域,研究深度尚不够,领域也不够开阔。各学科需要针对具体国别进行深入研究,在其基础上形成孔子学院在全球发展的总体特征,同时也理清孔子学院在某一国发展的个性特征。

(4)在具体教学方面,孔子学院总部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环节,需求分析是汉语言文化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编写、文化教学、考试评价、证书服务等的制定都要以需求分析为前提,需求分析的对象包括社会需求分析、受众分析、教育主管部门需求分析等,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特色性的整体方案。(5)加强与国外汉学界的联系,把 当地的和尚 请过来,在投入管理、学院管理模式、招生模式、师资培训、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环节咨询国外汉学专家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需设置。比如,编写的教材要符合当地学院的学习需求,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比较多的幼儿园及小学对外汉语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捉襟见肘,难以适合当地的教学需要。 14 (P147)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给孔子学院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也会给外界带来把柄。孔子学院在全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操作上应该存在差异。

3.人际传播层面

在人际传播层面,加强对孔子学院相关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对孔子学院一线人员进行跨文化成功交际培训,减少他们在国外的跨文化交际失误和冲突。目前,大约有5000名中文教师和志愿者与149所大学参与了该项目。他们是孔子学院一线的跨文化传播者,这些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作成效。与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效果相比,人际传播的效果更为直接。提高相关参与人员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提高跨文化人际传播的效果,减少直接冲突。参与者不仅要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更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懂得如何在他者文化中成功交际。(2)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后备力量,在国内的对外汉语课程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课程中,开设专门针对具体国别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使学员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海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为后期在实践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好准备。此外,在国内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汉语文化表达能力,也不失加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以上三种渠道是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这个系统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减少跨文化误读与冲突要将宏观和微观方面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以上三个渠道的相关因素。虽然上述所提及的矛盾和冲突有其顽固性,并非一日能够被化解,但是要看到,中华文化传播的总规律是不变的, 在中华文化外传之后,经过文化接触的矛盾和冲突,经过当地本土文化的选择和解释,这些中华文化要素被接受到原有文化之中,与原有文化相受容、相融合,从而逐渐成为接受一方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5

文化与文化之间移动的方式有多种:战争、贸易、宗教、移民、语言文化推广等,而语言文化推广是温和的、渐变式的、潜移默化地传播我们

117

的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是过程性的文化交流主义,短期内矛盾与冲突仍然存在。孔子学院化解冲突的策略和推广模式对中国其他文化符号走向全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应该看到,孔子学院走向世界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成功的中国经济的驱动,在东南亚及欧美,汉语热的学习动机表现在当前和未来就业机会、商业机会。而其他的文化符号的传播动力必然具有自身的传播特点。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

2 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

2007,(3).

3 李加军.外宣翻译中的译员文化认知 以跨文化传播中的

受众解读效果为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

4 英 布莱思特,汤普森.传媒效果概论[M].陆剑南等译.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9.

6 王达三.办好孔子学院需要打开思路[J].对外传播,2009,

(9).

7 戴晓东.全球化语境下汉语的传播与中国文化身份的重建

[A].安然,崔淑慧.文化的对话: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 孙有中.解码中国形象: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国报道比较

1993-200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9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A].周宁.世界之中国,域外中国形

象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 Ash,T.G.East and W est,Confuci an is m s peaks to u s all

[N].The Strai ts T i m es,2009-4-9.

11 张西平.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中国文化的价值[A].孙有中.

跨文化视角[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 Ku li ch,S.J.&Prosser,M.H.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人:交

际与传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3 金元浦.文化研究的视野:大众传播与接受[J].天津社会

科学,2000,(4).

14 刘程.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幼儿园及小学远程交互式

汉语推广项目概况与展望[A].安然,崔淑慧.文化的对话:

汉语文化与跨文化传播[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 武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规律[N].光明日报,2008

-8-21.

Cross-Cultura l Conversations:M isi nterpretations and Sol uti ons

A Case Study of Confuci us Institutes

LI Jia-jun

(Schoo 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 i v ersity,Zheng jiang,212013,Ji a ngsu,Chi n a)

Abst ract:U nder the perspective o f cu ltura l g loba liza ti on,an i m portant research pro ject i n the study of cross-cu ltura l comm u n i cation is how to spread the Ch i nese culture to t he wo rl d.Th i s pape r revea l s m isi nterpreta ti ons on t he cultura l diff usi ons o f the Con f uc i us Instit ute from the perspecti ve of mass co mm un ica tions in i ntercultura l comm un i cati on.It is found that fo re i gn m ass m ed ia d i storts and s m ears the subjects,goals and contents of t he cross-cultural dissem i na ti on o f t he Conf uc i us Institute.If Ch i nese cu lt ure is to reach t he w orld under the pr i nc i ple o f cultural exchange,relevant strateg i es are t o be adopted through m ass comm un i cati ons,org an izati onal co mmunicati ons and i nterpe rsona l communicati ons.

K ey words:The Confuci us Instit u te;C ross-Cu lt ura l Co mmun ica ti ons;Cu ltura lM i sinterpretations;Selecti on of Soluti ons.

责任编辑:李 官 118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简析儒家文化和孔子学院的传播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乎《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依据《结构论》的系统综合理论,曾邦哲提出公元前约几百年几乎同期发展的希腊(自然)文化、犹太(律法、波斯时期)文化、印度(佛教、精神)文化、华夏(儒家、伦理)文化奠基了人类至今以来的核心文化模式。不管世人对其文化,精神内涵的做何解释,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再从几个方面概括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它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服务。从2004年创立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

孔子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与其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对大家来说,我相信都不会陌生。简单地说,他是教师的鼻祖,我老师的老师吧!我对孔子很正式的认识是从高中开始的,有一次我的语文老师以膜拜的口吻提起他,引起了我对他的浓厚兴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城)人,汉族。他的英文名叫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孔子的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在教学方面,他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在为人处世上,孔子提倡自爱和爱人。孔子对天命持谨慎态度,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切要看个人后天的努力。 孔子在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在治理国家方面,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他还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都不可否认的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 孔子的“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本主义思想、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格、舍身取义的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止的精神动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治国主张,则成为历代领袖治国的方略。远的不必说,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便足可见基于孔子学说。 公元一到二世纪,孔子思想传到朝鲜。三世纪,朝鲜学者王仁带着一本《论语》到了日本。从此,“孔子”便在日本落下了根。日本的儒学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在明治维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明治维新取得巨大的成功。现代的日本人民仍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各个方面都能感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气息。比如有部电视短剧《医龙》同样有孔夫子的思想呢,“以德报怨”。 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仅日本、朝鲜,就连越南、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孔子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并相继建起了祭祀孔子的庙宇。十六世纪以来,孔子思想又陆续传入西方国家,他的理想主义、道德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的武器,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可见孔子学说已遍及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但是直到今天,它的思想仍然是活跃的!孔子所

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分析

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分析 【摘要】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文化机构,为世界各国与中国更好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其在中国文化战略、中国文化软实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学院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向世界更好的展示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对策;国际环境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2)04-177-01 孔子学院是目前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工程项目,自2004年11月21日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后,世界上也相继有很多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目前孔子学院已有350多个教育机构在106个国家安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非同凡响的影响力。然而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品牌工程,发挥关键作用的孔子学院能否实现融入日常教学的中国文化传播、是否能够全面的合理解释中国优秀文化、是否能够通过世界大环境的检验等诸多问题,都是孔子学院想要走得更远更稳固亟需认真考量并探索解决的。 一、何为中国文化,孔子学院传播着一种怎样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也叫华夏文化、汉文化,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酒文化等,历史悠久、地域广泛,其对亚洲大部分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以及东南

亚一些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汉文化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大,中国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被广泛接受并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孔子学院担负着重要使命,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孔子学院必须学会上位的思考问题,把中国文化的传播提升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高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一些民间的习俗等。孔子学院的传播必须要突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孔子学院不能单薄的讲解儒家思想,需要把这些思想运用到教材和一些国际时政上,利用儒家的“和”的思想来反思当前动荡的国际环境。 二、当前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过程会遇到的各种挑战对策分析 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严峻,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恐怖主义活动、环境污染、局部地区动用武力冲突、毒品走私影响着国际环境的和平与安全。毋庸置疑,当前的国际文化格局仍然是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要使中国文化在大背景下发挥作用,必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 这种文化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例如我们的餐饮文化,越来越多的西方快餐餐厅在中国城市建立,并且势头猛过中国的一些传统饮食餐馆。据调查,由于工作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加快,近年中国日常餐饮也逐渐向快餐发展,可见我国餐饮文化多多少少受到了西方文化影响。在语言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汉语虽然作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但是其国际传播度远远没有很多语言广泛,

论孔子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论孔子文化之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对他的4名患者进行了跟踪观察,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人比想象中痛苦,也比想象中丑陋。我想,是的。正如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阴影存在,人性正是置身于这两个对立面上,我们有积极阳光的一面,也必然免不了有狭隘阴暗的一面。可是,走向黑暗总比走向阳光要容易的多,人性的天秤总是易于向狭隘阴暗的一端倾斜。 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正是昭显人性中自私的一面。然而,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所宣扬的,不是为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而是为公为天下而舍生取义。在我看来,儒家文化在这里面起的作用可谓是首当其冲。追溯历史,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许多学派,后秦始皇一统天下,焚书坑儒,使得儒家一时衰败。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术推向了一个高峰,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我不得不思考,为何孔子文化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之深的影响,而且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也并未衰减?也许,儒家文化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得以生存并发展,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中孔子所推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君臣阶级观念有利于封建君王巩固他们的统治。但是现在,孔子文化正在沿着国际道路发展,这不得不说是孔子文化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还记得第一节课上老师提出的那个问题:如果发生了一场火灾,现场各有一名犹太人,法国人,美国人和中国人,他们要抢救的第一件事物是什么呢?犹太人抱着他的保险箱,法国人搂着他的情人,美国人带着他的妻子,而中国人救的,则是老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孔子的《论语》里曾如此叙述孝道的重要性:“孝悌者,其为人之根本也。”而当今社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也已经成为了再平常不过的事。尽管每个人的一天都或许忙碌,身心或许疲惫,也许也会觉得累想坐一坐,或许有着不想起身给老人让座的念头,这便是人性之丑陋,但是同时心里也总会觉得,给老人让座才是正确的事情,否则自己坐着心里也会不踏实,不敢直视那些站着的老人。在一番短暂的思想斗争之下,最终结果,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给老人让座的。我想,这便是孔子文化的影响吧。它在潜移默化之下,让我们对是非观有了一个判断的标准,对“仁、义、理、智、信”等概念有了一定的框架,同时也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心态。 文化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孔子一生奉行“仁”。子曾经曰过:“克己复礼为仁。”人是有着自己的私念欲望存在的,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否则这个世界就成了物质欲望无限膨大的世界,那便是每个人自私自利,丑态百出的世界,试问,这样的社会,人们该如何生存,如何才能有幸福可言呢。不得不庆幸,我们的社会,虽然有着阴暗的一面,但积极正面的力量还是存在的。儒家孔子文化在这里面发挥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同时,孔子也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一直倡导做人要“讲文明,有礼貌。”或许这个礼与孔子当时所说的“礼”大相径庭,但是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人们对孔子文化也有了新的理解与定义。孔子文化早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子曰“仁者爱人”。告诉我们要爱护自己,爱护他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要学会将心比心。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他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努力想达成一个目标,那么这个目标便不再遥远了。子曰,……在孔子文化中,我们能发现许多我们所奉行的人生准则,也能找到许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也能发现我们许许多多中国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 谈到中华民族,我们都会想到“和”这个词。我们中国人爱好和平,追求和谐。这与孔子文化也有着一定的渊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这或许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吧。在政治上,我们也总是保持自己的见解,却又不想与其他国家站在对立面上,这或许也是我国之所以在联合国多次投放弃票的原因所在。我们不支持不赞成不符合正义的行为。另一方面,

中国文化论文

外国语学院(理工)英语教育L101班 10L1301415 裴颖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在目前的起步阶段,应先完善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模式,增强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把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挖掘出来、传播出去。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从2004年创立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 在世界文化逐渐趋同的大环境背景下,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西方文化不断地渗透,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孔子学院的兴起象征着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以及提升软实力的决心。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

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建设和教学模式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 孔子学院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载体,促进我国文化外交。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国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国文化。经过几年的建设,孔子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为前提,多元共处的和谐世界为目标,以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为内容,联络汉学家,开展广泛文化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我们要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 在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孔子学院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语言课,有商务汉语、少儿汉语等,有中国文化课,还举办中国文化讲座200多场次。近几年编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教材,如多语种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快乐汉语》等。各国孔子学院主动编写的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有500多种。总的看来,汉语中初级课程较为完整,中国文化课则薄弱得多。一门笼统的“中国文化”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汽车工程学院车辆1205 罗正 0121207250512 摘要: 孔子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巨人,他的思想震古铄今,他开启了儒家学派的大门,他为后世指明了道路,他永远是中华文明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关键字:孔子中国文化教育思想 正文: 其实大家对孔子都比较熟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对孔子都毫不陌生,基本每一个人都能背上孔子老先生的几句话,他和他的思想早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他在中华文化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来看看孔子的生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贵族。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巨大地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孔子为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天人感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尚中、贵和的思想。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尚中,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教育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

孔子及儒家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既然都先说好话了,那就说说我这个后世之人对伟人的评论吧,先说好,作为一名工科生,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忽略。 孔子对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完善了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根植在文化中的思想。我认为这是让中华文明向前迈了一大步。文明和野蛮的区别之一就是道德伦理进步程度,孔子建立了一整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制度。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虽然有些不够合理,甚至略显得愚昧,其实只是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容易片面地将国与君混淆,把爱简单的地理解为“言听计从”。但其思想我认为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爱国爱家,这种伦理后来逐渐融入整个中华文化的血液中,支配着整个中国的古代历史。孔子的本意我认为是要以此纲常来复礼,让人人都以礼自制,行好作为君臣父子夫妻等本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儒家文化中逐渐给人解读成一种皇权至上的理念。这种理念造就了一种奇观——中国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大帝国。这其实真是一个很伟大的奇观,试想在交通不变的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绝不会强到哪去,但泱泱华夏却始终保持统一,在世界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造就这种奇观的除了中国的经济体系独特外,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始终统一,即便在所谓的天下大乱,国家四分五裂的时候,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华文化仍是一个整体,儒家文化就像一种强力的粘合剂,始终把整个国家粘在一起。没有儒家文化的中国,我认为和当初的欧洲不会有太多差别,在古代必然会陷入分裂。孔子的思想及后来不断发展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到现在的保证。 儒家文化让中华文明在面对外界时显得很弱势。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外放则表现为礼,譬如礼贤下士,礼仪之邦。礼之一字,我认为只有在社会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事事合‘礼’。礼在很多地方是与利相对立的,中国自古习惯以礼相待,就容易忘记利。孔子说君子不言利,我认为本意是不首言利,就是不把利放在首位,利要合乎礼,这样的利才能要。这种说法到后来就逐渐被解读为君子不能言利,至少不敢光明正大言利。我想这是很多把儒家士人称为腐儒的一个原因——口中说的是礼,仁义道德,以德报怨之类,这样就不敢光明正大的玩为国争利,在对外交往尤其显得软弱。“仁”是一种良好的行事指南,但它不适于大国间的博弈,它真正的舞台其实只是孔子最初所提的修身、养性,锤炼个人的品德,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争斗之时,仁这个字是不适合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哥伦布和郑和各自远航的结果——一个收获了利,一个获得了礼。社会形态的进步是要利益来驱动的,类似于郑和这样带有"扬国威"性质的探索行为注定不会长久。说到底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限制了它本身,它的自身基因注定它最多只能用于內治。在只有一个国家的时候,它可以算的上一种合格的文化,与国博弈时就会暴露出它的弱点。宋朝以前,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开疆拓土的人,而宋之后,随着世界开始逐渐联系在一起,中华文化及整个以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都陷入了困境。变革困难、根深蒂固的儒学思想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用一句“成也儒学,败也儒学”来形容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很恰当的。中华文化这棵树因为吸收了儒学的营养才快速成长,很快便成熟,成为一个整体。中国历史尽管时常战乱,但文化几乎从来都是大一统的局面,文化统一是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的根本。可是一旦儒家文化表现出了对时势的不适,整个全扎根在儒学土壤上的中国社会就会从方方面面落后。由于儒学的根深蒂固,重新孕育一种新的思想文化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认为孔子及后来建立在其思想之上的儒家思想本质就是用于个人修身,他告诉了我们大量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是他最精华的部分。可惜,汉代的独尊儒术让其一跃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逐渐对其曲解,把它用在治国理政上。到了当代,它在数千年为维持中华统一的功绩很少有人关注,反而总是批判它的落后之处,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在今日,儒学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 许少民 本文发表于香港《瞭望中国》杂志2012年6月中旬版 有这么一则不怎么严肃却意味深长的幽默。话说,二千多岁的孔子收到美国“世界汉学国际研讨会”的请柬,美方邀请他在开幕典礼后作专题演讲。孔子逸兴遄飞,于是准备先去印一盒名片。文具店老板见圣人来了,异常恭敬,问清楚名片要中英文对照之后就对孔子说,“英文的一面,不知该怎么称呼?”“不是有现成的Confucius吗?”孔子反问。老板笑盈盈地回应说,“那是外国人对您老的称呼,把‘孔夫子’拉丁化的说法,你老不好意思自称‘孔夫子’吧?”“那倒是的”,孔子想到自己平常鼓吹谦虚之道,不禁沉吟起来。 于是孔子问,“那该怎么印呢?”老板思索一会,突然大叫,“有了!”孔子不禁错愕,“怎么样?”老板笑道,“您老不是字仲尼吗?”“是啊”,孔子满脸期待,不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英文名字。老板兴高采烈地大声说道,“而且还会周游列国,那就印Johnny Walker 好了!” 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这则幽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政府意欲扩展文化软实力的雄心壮志——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在短短几年间就在全球各地“安家立户”便是明证。“孔子”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名誉院长”。根据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的相关资料,孔子学院是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从2004年11月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开始,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分布在104个国家(地区)。这些孔子学院和课堂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亚洲地区。无疑,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孔子学院的举措引起了海外观察家的普遍关注。美国传统基金会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赫尔·戴尔(Helle C.Dale)认为,“冷战胜利之后,美国忘乎所以,在公共外交中,美国睡意正酣。如今,美国正在努力回到公共外交的角逐中。相较之下,大洋彼岸的中国早已发动‘文化闪电战’。”瑞典国际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郭晓临指出,通过对孔子的重新包装,“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形象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中国的公共外交。在著名的中国通戴维·兰普顿(David Lampton)看来,“虽然孔子学院的影响难以评估,但借助于语言与文化,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竭力推动其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一部分。”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弗兰茨(Howard W French)认为,“中国政府深思熟虑选择‘孔子’这个标签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这个国家的软实力雄心。”与此同时,他也指出“语言成为中国又一个热门出口产品”。简言之,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然而,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孔子学院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培育良好国家形象的计划并非一帆风顺。纵观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我们都可以听到许多批判、质疑甚至非难孔子学院的声音。诸如有人批评“孔子学院主要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工具而已”;有人警告中国准备利用软实力“征服”西方;有人指责中国利用孔子学院推行“文化入侵”或“宗教入侵”;有人更是将孔子学院看成“洗脑机构”或“海外间谍机构”。 这些刺耳的评论隔三差五地出现在欧美媒体或机构报告之中。汉办主任许琳曾透露,“孔子学院在欧美等地曾多次被‘围剿’”。尽管如此,这些批评责难的舆论并没有影响孔子学院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换言之,“素王”就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国魂”称号较之“素王”似乎更加崇高,并且难以超越。梁启超说:“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又说:“苏格拉底之后,容有苏格拉底;而孔子之后,无孔子也。”这是说孔子是影响中国最大的一个人物,空前绝后。康、梁显然是近代尊孔派的先锋人物。 宋明理学家甚至说过更加极端的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就是说孔子是宇宙间的太阳,没有他的降临,人类至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难怪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嘲笑说:怪不得三皇五帝时代的人们白天都点着蜡烛在走路。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孔子思想,只讨论孔子的历史形象,问题就显得简单一些。 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孔子到了汉代,在国家政治思想领域已树立了合法正统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孔子本人则是王者之师。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在孔子被“圣化”的过程中,大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这是说自帝王至学者,如果要探讨以六经为核心的知识学问,皆以孔子的观点作为是非标准。援此而论,司马迁就认定孔子是最伟大的圣人(至圣)了。

从孔子学院看中国传统文化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 。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以儒家经典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文化。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精华文化,经典文化。“国学热”现象由此产生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热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我们孔子学院的影响最为广泛。 孔子学院对促进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的汉语文化推广机构以孔子命名,实际上就是向世界宣布“孔子”是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代言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品牌,这表明“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多家孔子学院,对国内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4 年以来,随着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遍及世界各地,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也随之在中国大地涌动。从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评讲《三国》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引发民众“孔子热”,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流行畅销,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中华标志城的酝酿,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 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回归。人们开始把目光重新转向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其次,孔子学院对外构建了为世界多角度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通行做法。通过民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让世界人民对于中国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解我们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推广汉语教学的机构,它也是研究孔子学说和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它不仅是一所语言教学机构,而且也是一座加深中国与外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文化驿站与桥梁。海外孔子学院在进行汉语教学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例如:包饺子、用筷子、练习武术,了解中国文化常识、风俗习惯及政治经济环境与制度等等。 如何看待“国学热”这一文化现象,我认为应该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国学热”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原因有多种,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并日臻完善,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出的社会财富也日益增多,由此形成一些衍生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遭受到了巨大挑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此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该何去何从,由此引发了对“国学”争论。 “国学热”现象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和人文主义在当今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国学热”的兴起,主要围绕着儒家的伦理道德与教育问题,针对当今社会上伦理道理的逐渐缺失,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我认为“国学热”的兴起在此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之所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如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泛爱主义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等。儒家思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者是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不少制度我们沿袭至今。 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近,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君子”精神是传统儒学的理想人格。它有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也有若干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价值。它们可以救济、治疗现代文明病,使人变得更善良、更崇高,使人与人、集团与集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和谐,使世界更安宁、更美好。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曾经幻想过“人人君子”的理想境界。清代的小说家李汝珍(约1763-约1830)在他的作品《镜花缘》中描写过“君子国”。那里的政治家谦恭和蔼,平易近人。那里的老百姓民风淳厚,相让不争,宁可损己,不能损人。假如人人成为“君子”,国家都成为“君子国”,那末,世界也就进入“大同”社会了。 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各种情况显示,在这一新的世纪里,科学和社会生产将会有更迅速的发展,精神文明也将向更高的层次攀登。在这一情况下,重提“君子”精神,提倡“君子”精神无疑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儒家思想虽然对于当代来说太过于理想化,但是毋庸置否,其深刻内涵还是值得我们学习一二的。 当前社会急剧的转型中,随着原有信仰的失落,生活失去了深度和高度,生命缺少了厚重感,只有以享乐主义来填充生命意义的深井,而理想正是人能够超越这种粗浅的享乐主义泥潭的助力。此外,儒家理想人格中所强调的对道德义务的绝对持守、以差等之爱为本而善推之、以及和乐的精神等等,是现代人格构建所不可缺少的基石。政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而儒家一直被视为与民主不能并存的,因此最受诟病。诚然,儒家的政治思想虽有“民本”、“民贵”之说,但都是居于统治者地位来为被统治者想办法,与现代民主由下而上争取权利形成鲜明对照,但这并不代表儒家思想是中国实现民主化所不可逾越的障碍。民主之可贵,正在于以“争”而成“不争”,以个体之私而成群体之公,但形成的这种“不争”与“公”,是由于相互限制的形势逼迫出来的,而非来自“道德上的自觉,所以时时感到安放不牢”,而儒家德与礼的思想,恰好可以将其上升至道德自觉,由此民主政治才更有其根基。再者,民主制度“徒法不足以自

孔子学院与文化产业

孔子学院与文化产业(南农大公管91 阙立刚) 从孔子学院的性质,宗旨上来看,其实不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内的。孔院章程的第四条中规定孔子学院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第三十一条也说明了孔子学院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益主要是用于教学活动和改善教学服务条件的,不得挪作他用。 1、而文化产业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其投入是为了获得利润。所以孔院更像是语言推广服务性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2、因为首先是由于国家的需要,而不是市场的需要,其生产资本也是由国家和社会提供而不是市场提供,其领导机构是政府部门的相关单位,也就是“国家对外汉语推广办公室”,而不是企业,其目的是为了社会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 3、但个人认为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不单单靠国家的投入。且目前部分孔子学院已经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收取学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当地社团自主,科研经费、测试、中国文化展等等。我认为未来孔院未来会完全走商业化市场模式的。 4、孔子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物化在产品中。所以其在发挥自己商品功能的同时,也就或隐或现的发挥政治舆论功能,教育功能,凝聚社会精神的功能。孔子学院在出口文化产品的同时,其实也在输出特定的价值观念。 ●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俨然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今年以来,我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涉案金额2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0%。几百年来都是西方给我们灌输民主人权的所谓思想,我们这次是反其道而行,把孔子的仁爱、和为贵思想推到西方去。政治和经济贸易的摩擦从根本上是文化的不认同。 ●文化传播机制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用三大片(薯片、芯片、影片)策略就征服了世界。从1996年开始,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功夫熊猫对中国文化的完全解读,迪斯尼出品的花木兰等等,利用中国的元素中国的文化来赚中国人的钱。 ●数据:目前美国就有640多所学校开展中文学习计划,5万多中学生在学习中文。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孔院设立原因:通过推广汉语,让更多人接受中国文化,更深刻的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能够使得相互之间达到政治上的互信,贸易的友好往来。假设中国从2011年起,对世界范围内资源或潜在资源丰富但是教育落后经济贫困的国家大幅公费输出知识分子和技工在当地招工建设,按照中国体系建立各种社会设施,建立类中国体系。并且,公费促进教育事业,每国每年挑选数十名各方面人才进入中国深造,在这期间输入中国文化,培养亲中人才,之后回国。每年拿出十几亿外汇针对30个以上国家来做这件事情。20年之内,这些国家之中很可能发现巨大资源,则中国能源问题可放松。20年之后,回首这些国家,他们已不再贫穷,社会精英都是当年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影响的亲中派。毛主席说过:农村包围城市。我们可以说:小国包围大国。那么敢问,这个世界,还有哪个国家具备与中国抗衡之力?文化输出的意义远不止此,文化左右文明,假以时日,世界有一半国家崇尚儒学,那么这一般国家的未来就属于中国,世界就属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长久的,而且愈久弥新,愈久愈定。

孔子的文化影响力

孔子的文化影响力 内容摘要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著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不仅在古代孔子文化受到追捧,在西方人们心中他也是极受尊敬的。他的教育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沿用,例如因材施教等。 他倡导仁爱,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以和为贵,这也是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在现代孔子文化依然很流行。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和各地孔子学院的创建都使孔子文化的影响力不断不提高 文章还介绍了孔子文化对汉语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对于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孔子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这无形的产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其他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关键词孔子儒学文化西方教育和谐学院汉语影响力 提纲 1.孔子文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 2.孔子文化在西方的影响 3.孔子文化在现代教育方面的影响 4.孔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5.现代社会对孔子文化的推崇 6.孔子文化对汉语传播的影响 7.孔子文化对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文化对中国是几千年的影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在不同的时期,孔子思想的地位与人们对其思想的评论是不同的,因此我将孔子的历史地位分成先秦、汉唐、宋明清及现代四个时期来探讨。 在春秋战国,有一段百家争鸣的辉煌历史,儒、法、道、墨诸家互相批评,取长补短。那时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很不一样,孔子的门生极为推崇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子贡将孔子奉为天人。墨家对儒家的非议很多,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并批评孔子所制定的繁杂的礼仪。道家则蔑视礼法,对儒家的仁义道德持否定态度。只有法家对孔子的言论比较赞成,但是认为应该以法治国并认为孔子的思想不合时宜。在春秋战国战乱不断的时期,孔子的仁义理论受人尊敬但是一直不能实际应用。 到了秦朝,由于李斯认为很多人借助图书“以古讽今”,于是秦始皇下令将除秦记以外的史书和除法家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典籍一概焚毁。一年之后,一些儒生认为秦始皇过于残暴于是暗地批评秦始皇,所以秦始皇镇压那些儒生,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一起坑杀在咸阳。自此,秦始皇对孔子及儒家就没了好感,儒学只能在地下暗暗发展。 由于秦朝对儒生的镇压,在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儒生便开始投靠各起义军首领,投靠刘邦的叔孙通在战争之时似显无用,可当开国之后,他以孔子之道制定礼仪,却显出了儒家的用“武”之地。后来,到了汉武帝之时,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的方针治理国家,代替了原来奉行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使孔子的思想一跃而入了统治地位。 可是为什么孔子思想能被统治者所接受呢?这是因为孔子以礼为儒家的重要标准,他的重要思想就是“尊王治国”,在许多方面都为君王统治者设计了一套使人民服从的方针,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君王应有无限的权威,主张“天无二日、尊无二上”。 因此,孔子思想受各代君王的青睐。而孔子的传人孟子只是说了一句“民为

从孔子学院看待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总部设在北京,2007年4月9日挂牌。境外的孔子学院都是其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中外合作的形式开办。 一.孔子学堂的现状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开办,且增长速度迅速。从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孔子学院在美洲和欧洲的数量09年分别占总数30.85%,33.33%,10年分别占31.99%,32.61%,孔子学堂在美洲和欧洲的数量09年占总数73.03%,14.11%,10年占65.04%,22.22%。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在西方国家的数量远大于东方国家,可见孔子学院主要致力于在西方国家中传播汉语文化。 表一 孔子学院 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总计 09年10月28国70所15国21所11国87所29国94所2国10所85国282 所 10年10月30国81所16国21所12国103 所31国105 所 2国12所91国322 所 表二 孔子学堂 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大洋洲总计 09年10月10国27所2国2所5国176所7国34所1国2所28国241 所 10年10月11国31所5国5所6国240所10国82所2国11所34国369 所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办引起了“汉语热”。中国官方估计全球非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共有4000万人在学习汉语。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每三年都要调查大学中的外语学习情况。与2006年相比,2009年学习外语的学生增加了6.6%,其中学习韩语的人数增长19.1%,汉语增长18.2%,葡萄牙语增长10.8%,日语则增长10.3%。根据这份调查,2009年美国大学前十大热门外语依次为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美国手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俄语。虽然汉语仅排第七名,但是学习汉语的人数的确比以往增加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