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1

毛概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 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化?

a.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

总结。

b.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十七大)】

它的三个表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7.5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8. 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形成过程:历史时间、事件。遵义会议确立了主导地位,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0.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部分: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11. 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12.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3.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5.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1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7.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内容: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它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19. 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0.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1.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会上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3.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4.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5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内容: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联系: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

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3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总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中国革命经验概括和总结。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6.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采取的国家政权形式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为什么说“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11、中共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4..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1956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发展才是硬道理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两方面辨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

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三.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其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其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其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其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其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内容可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第七章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为什么?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3.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4.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怎么论述发展稳定改革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动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没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改革是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冲破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稳定是前提,发展需要投入,改革会付出成本,投入和成本过高,都有可能带来社会的不稳。而不论是发

展还是改革,都必须在稳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应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应付吃苦头,付出代价。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三者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四.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扩展到能源、交通的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3.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

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分配原则:兼顾效率。

8.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

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10.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1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二,注意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4.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6.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3.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依法治国的内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的意义作用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6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P260……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和谐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3.2005年2月,胡锦涛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5.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化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当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应该如何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必须加强和改进当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必须加强以保持当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毛概期末备考复习资料1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六,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

毛概考试资料整理(思修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一开始,就是以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思想中国化的原因: 1实现马斯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帽子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 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中。 第四、马克思主义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使命、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 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相 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步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 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上半期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社会条件-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文化渊源-中国有的传统文化;个人条件-毛泽东本人所具有的特殊品质。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内容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理论、独立自主。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毛概复习题库(1)

毛概复习题库(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 题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张闻天 C、周恩来 D、 刘少奇 2.中国共产党全党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重要性是在( C )后。 A、红军长征后 B、遵义会议后 C、延安整治 后D、党的七大后 3.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是在(B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4.做出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决议的会议 是(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二届六中全会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 放D、人权与主权 6.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 ( D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 大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C )。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改革 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探索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9.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改革开放理论 10.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 ( A )。 A、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B、十六届四中 全会《决定》 C、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 D、十届四次人 大会议《纲要》

毛概I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⑴思想内涵: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社会 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盂要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聚梢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牛产力。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马克 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木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各个方面)的发展, 协调(各方面发展相适应)的发展,可持续(进程持久性连续性)的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对 外开放、中央地方关系、个人&集体利益、局部&整体利益、当前&长远利益 (2)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Q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①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⑵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 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貝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吋俱进和求真务实,他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乂体现了结合实际发展在具体表现方而的时代特征,所以当得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三、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而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H标。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权:过渡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⑵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归农比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

毛概复习资料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的选项是() A 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 封建主义的腐朽 D 反动势力的联合 2.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 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C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E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 3.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 统筹兼顾 B因地制宜 C发挥优势 D分工协作 E协调发展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A 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惟一调节者 E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 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 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 大力引导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D 使两者沿不同轨道独立发展 E 使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6.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 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8.下列选项中哪三项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E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密切联系群众 C 理论联系实际 D 为人民服务 E 批评与自我批评 10.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原因是,坚持党的领导() A 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B 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 才能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D 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E 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二、材料分析练习题 1.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道路?这条革命道路伟大意义? 2. 结合我校的发展谈谈“创新”对于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2019湖大成考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题1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函授站名称:南宁市经济贸易职业培训学校 学号:519503054010 姓名:罗晨专业:工程管理(专本) 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 成果是(A)。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 实事求是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 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全国大陆的统一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5.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的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 A 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6. 认清国情,最重要的是要认清中国社会的(D)。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7.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D)。 A 互相帮助,互惠互利 B 公平、公正、公开 C D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8.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手段中主要的手段是(C)。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毛概复习资料

二、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武器 ?其次,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再次,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内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途径:毛泽东: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实践化。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民族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化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 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六、党的十七大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在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初步结合。 2、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3、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主要斗争形式由武装斗争转变为和平竞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第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和重视的大问题。 第三,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 突飞猛进,成为这个时期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

武汉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

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此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总结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总结 1.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毛泽东的哪篇文章中,什么时间? 1938,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没有马克思、毛泽东)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新在哪里): (1)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2)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3)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什么? ·经济纲领: (1)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2)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发展各种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社经济。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最具中国特色的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5.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总政策是什么,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最早提出总路线是在那部著作中? ·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第一次提出: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完整表述: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社会主义改造中,农业改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工商业改造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农业改造基本原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工商业改造基本原则和方针: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基本原则: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方针: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8.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9.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时候? 1982年,党十二大。 1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后,变成社会主义社会。 12.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两次变化,原因何在? (1)新中国成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原因是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 (2)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原因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1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18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毛概复习资料(1)

毛概复习资料 选择题 1.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1938年十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著作中界定了事实求是的科学含义 3.《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强调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 4.旧民主主义的时间范畴。1840年到1919年5月4日 5.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主要的三中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7.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报告是《论十大关系》 8.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提出时间是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 10.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于1988年9月提出 1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于1992年 13.“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 14.“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15.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1999年12月20 16.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属于哪种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17哪一次会议确定一国两制为基本国策?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8“一条线”外交战略。 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国家、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努力,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 19“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第一次写进党章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 20.民主执政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现社会和谐 22.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民族团结 23.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容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4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5.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6.台独份子的分裂言行有哪些?(BCD) 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一边一国”论,经济“台独”,法理“台独”,文化“台独”,与其他独立势力合作。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真理具有指导指导意义,但将这些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确实极其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面对我国特殊的国情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更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的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未来路人民,发展艺考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 为什么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为什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如何进行理论判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判断认识和理论是否真理不能以主观而定,而是依靠客观上的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所得!

毛概复习资料(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书P4—5)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书P6—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书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书P26-2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书P35—37) 首先,实事求是是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书P45—46)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新民主主义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内容。(书P56-57) 必然性:(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第一,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存在不少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可能。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革命的

毛概复习题1

毛概复习题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

毛概期末考试选择试题汇总

團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 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A 、 C 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 、 2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 C 、 3 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 实行公有制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B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 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 键和核心是(A ) A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 、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 、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 突破是(D )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 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6 、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 A 、 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 、 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 、 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7、 A 、 农业社会B 、现代化工业社会 C 、 工业化中期阶段 D 、工业化高级阶段 A 、 大城市B 、中等城市 C 、 小城镇D 、农村 9、

2018毛概最新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思想的历史地位(简答题) 1.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主义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象)的革命 新主义革命的动力(多选)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畴的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新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依然是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前途) 新主义的经济纲领(多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主义社会。 党的过度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第四章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 理论的形成条件: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毛概复习资料1。

1-2012 《概论》复习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毛泽东思想: 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井冈山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之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精神。 3、邓小平理论: 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是: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三个代表: 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就国内形势来讲,我们在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实践基础是战略前两步目标以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