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汉语修辞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

2.“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

4.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5.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6.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语境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7.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

8.“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

9.“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10.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11.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12.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别指。

13.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14.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5.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16.“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作者是宋代的陆游。

17.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18.“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感叹。

19.“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双否的句式。

20.设问句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外;反问句则不用回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之中。

21.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22.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式叫交韵。

23.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4.叠音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25.大体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26.“一石击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2+2+2+1”式。

27.现代汉语中平声指阴平、阳平,仄声指上声和去声。

28.“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平

29.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

30.“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

是排韵。

31.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32.“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拈连。

33.“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顶真。

34.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辞方法叫仿词。

3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年轻人交友要慎重。做到既善交友,又交善友。

二、单项选择

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自于(B )。

A、《论语》

B、《左传》

C、《文赋》

D、《文心雕龙》

2.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B)的出版为标志的。

A、《文心雕龙》

B、《修辞学发凡》

C、《语法修辞讲语》

D、《修辞概要》

3.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是(B)。

A、《修辞学发凡》

B、《语法修辞讲话》

C、《现代汉语修辞学》

D、《修辞概要》

4.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D)文体。

A、五种

B、八种

C、九种

D、十种

5.主张“言必近真”,提出“拨浮华,采真实”,倡导“文约而事丰”的专著是(C)。

A、《文赋》

B、《文心雕龙》

C、《史通》

D、《文则》

6.提出消极修辞应该做到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的专著是(D)。

A、《文心雕龙》

B、《语法修辞讲话》

C、《修辞概要》

D、《修辞学发凡》

7.“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A)的诗中。

A、贾岛

B、韩愈

C、李白

D、杜甫

8.下列爱护草坪的说法中,比较有艺术性的是(D)。

A、严禁践踏,违者重罚

B、请勿践踏草坪

C、请爱护草坪

D、足下留青

9.《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其中,“修辞”的意思是(C)。

A、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B、修饰文辞

C、修治文教,即修治文化教育

D、说话

10.针对某些调查组,在茶叶上市时节以调查为名到茶农处“吃喝带”的现象,某报刊以“茶农怕来调茶组”为标题写了一篇报道。这一标题是利用语境因素中的(D)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A、题旨情趣

B、场合

C、时间

D、话语的具体环境

11.“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选自(A)。

A、刘勰《文心雕龙》

B、陆机《文赋》 B、陈骙《文则》D、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12.“百里改诗”的典故是说(B)。

A、贾岛

B、任蕃

C、李白

D、郑谷

13.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数枝”改为“一枝”的诗人,被后人称为“一字师”。他是(C)。

A、贾岛

B、齐己

C、郑谷

D、杜甫

14.文学被称为语言艺术,更讲究语言的(D)。

A、准确朴实

B、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

D、生动形象

15.“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李渔在这里强调了语言的(C)。 A、准确朴实B、简洁有力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

16.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我的空中楼阁》写了他建在山上的小屋。这里“空中楼阁”的选用,使成语修辞(B)。

A、意蕴深厚

B、新鲜别致

C、文字精炼

D、风趣诙谐

17.有一则新闻《珠漂队骑“虎”难下》,报道珠江漂流队在贵州广西被困于虎滩一带,这里作者运用了成语活用方式中的(B)。A、易字

B、别指

C、易色

D、谐音

18.《人民日报》曾以《杞人胜天》报道河南杞县大旱时,当地人民满怀必胜信念与大旱斗争的事。该题目是成语活用的例子,其修辞作用是(B)。A、文字简洁B、内涵丰富C、色彩多样D、富于趣味

19.澳门回归日,《北京日报》以题为《全球华人情锁今晨澳门》作了报道。这里“锁”的运用是作者选择词语锤炼方式中的(A)。A、精心挑选B、修饰点染C、巧妙配合D、文字简洁

20.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加急电报”将不复存在。某报以“‘加急电报’谢幕”为题加以报道。使用“谢幕”这个词最大的特点是(C)。

A、准确朴实

B、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

D、生动形象

21.“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作者是(A)。

A、宋代陆游

B、唐朝刘知己

C、清代魏际瑞

D、南朝刘勰

22.下列各句都是对偶句。属于正对的是(B)。

A、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3.下列各句属于叠用的是(C)。

A、“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鲁迅《作文秘诀》)

B、……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姜卿《心存善良》)

C、群鼠已经扑上来。有的撕鞋袜,有的啃脚趾,有的缘裤上蹿,咬腿肚子咬膝盖。(刘征《鼠辈的变异》)

D、……更有甚者,干脆拉帮结伙,结党营私。搞阴谋诡计,夺官抢权。(蒋元明《要做事,不要做官》)

24.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对长句子和短句的理解正确的是(D)。

A、长句的表达效果优于短句。

B、复句比单句长,所以复句是长句,单句是短句。

C、长句多用于口语,短句多用于书面语言。

D、

句子的短和长是相对的,它们最大的区别是结构简单还是复杂。

25.“水质污染,鱼虾绝产,生物植物罕见——昔日白洋淀今安在?”这个反问句表示(B)。 A、愤怒B、感叹C、责难D、讽刺

26.下列句子后括号中的话是对倒装句修辞效果的说明。不正确的是(D )。

A、四时皆美虎山丘(谓语前置,突出了谓语,并使句子形成“4+3”的音节结构,具有节律美)

B、信寄走了,已经。(状语后置,表示强调状语)

C、繁漪哦,十八年了,在这个家里,你看,好老了吗?(补语移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D、老北京见面就说:吃了吗您?(主语后置,表示强调主语)

27.“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A、状语后置,使假设复句的从句和主句之间意义联系更紧密,并强调了状语。

B、主从复句分句倒装,强调了表条件的分句。

C、主从复句分句倒装,使假设复句的从句和主句之间意义联系更紧密。

D、主从复句中主句前置,强调了主句。

28.下面对“书面语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A、关联词语相对口语句较少。B、整齐的句子相对口语句较多。C、语气词相对口语句较多。D、简略的句子相对口语句较多。

29.下列对反问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A、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B、反问句都是有疑而问的。

C、反问句主要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D、反问句句末只能用问号。

30.下列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语气说的。

B、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C、一般来说,否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

明确,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D、带有反问语气的否定句,类似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31.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B)。A、单音节化B、双音节化C、三音节化D、四音节化

32.“南水北调”这个词是(B)。A、述宾结构B、主谓结构C、偏正结构D、并列结构

33.“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D)。

A、阴韵

B、抱韵

C、交韵

D、排韵

34.下列对声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B、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

C、古诗中平仄安排可概括为:同句中相互交替,对句中彼此相同。

D、新诗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律。

35.下列对语音段落和语法结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四字音节的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例外。

B、一般的句子中,存在着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顿歇不一致的地方。

C、句子不可能完全是两字一顿,也存在着一字一顿,三字一顿乃至更多音节一顿的情况。

D、句子中每一个“顿歇”,每一个节拍的时值大体相当,只是音节松紧的程度不一样。

36.下列对三音节语音段落在现代汉语中地位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C)。

A、占主导地位。

B、比四音节语音段落运用广泛。

C、起调节作用。

D、有被双音节和四音节取代的趋势。

37.“一石击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C)。 A、“2+2+1+2”式B、“4+1+2”式C、“2+2+2+1”式D、“4+3”式

38.下列对双声和叠韵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

A、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B、双声和叠韵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

C、古诗和现代诗都很重视双声和叠韵的运用。

D、散文中的双声和叠韵也常见。

39.“家书抵万金”的平仄情况是(A)。

A、平平仄仄平

B、平仄平仄平

C、仄仄平平仄

D、仄平平仄仄

40.“缺医少药”的构成语素为(A)。 A、单音词B、双音词C、四音词D、都不是

41.在中国最早提出修辞格概念的是(C)。 A、孔子B、刘勰C、唐钺D、陈望道

4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A)。A、38种B、27种C、24种D、184种

4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B)。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44.“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中的“风樯”指“帆船”,属于(B)。

A、具体代抽象

B、部分代整体

C、专称代泛称

D、特征代本体

45.“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C)。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46.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属于(B)。

A、直接、缩小夸张

B、直接、扩大夸张

C、间接、扩大夸张

D、间接、缩小夸张

47.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B)。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48.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的“三秋”是(B)。

A、比喻“三年”

B、借指“三年”

C、借指“三个季节”

D、比喻“三个季节”

49.“人穷志不穷”的修辞格为(C)。A、仿词B、回文C、拈连D、借代

50.“利剑腰斩罪恶——厦门特大走私案查处始末”中,“利剑腰斩罪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格,对这项修辞格的运用解释最正确的是(B)。

A、把物当成人,显得风趣幽默。

B、将自己的褒贬爱憎寄托在被比拟物上,使要表达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C、抽象的东西被当成具体的东西,说理更容易让人理解。

D、没有生命的东西被当成有生命的东西,说理更容易被人接受。

三、多项选择

1.语言的三要素是指(A C D)。A、语音B、修辞C、词汇D、语法

2.下列属于语言环境的是(A D)。 A、社会、时代B、逻辑C、思想品德D、对象

3.解放后我国出版的修辞学专著有(A C D)。

A、《现代汉语修辞学》

B、《修辞学发凡》

C、《语法修辞学讲话》

D、《修辞学概要》

4.下列各句分别是《藤野先生》、《包身工》的原稿和定稿中的句子。其中定稿中的句子是

(B C)。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B、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C、

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息的例子是不能开的。

D、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

5.下列四句是某文章的标题,从修辞角度上看,你认为有毛病的是(ABC)。

A、“当家菜”让位万户齐欣喜大白菜成了“末代皇帝”

B、“当家菜”让位万户齐欢喜大白菜成了“末代皇帝”

C、“当家菜”让位老百姓欣喜大白菜成了“末代皇帝”

D、“当家菜”让位老百姓欢喜大白菜成了“末代皇帝”

6.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准确朴实、简洁有力 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

7.下列各句都有成语活用的现象,活用方式为“易色”的是(AC )。

A、此人的字龙飞风舞,只能半认半猜。

B、不占不贪,理得心安。

C、为了考取研究生,已居高官的他仍执着追求,迎难而上,这种自讨苦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珠江漂流队骑“虎”难下。

8.下列各句中都有成语活用现象,活用方式是“别指”的有(BC)。

A、这出戏与原作虽貌离却神合。

B、白洋淀农民望“洋”兴叹。

C、元旦将至,商场天天人山人海,对此,一家新闻单位以《商家开始度日如年》进行了报道。

D、我校新建了一栋教工宿舍楼后,教师人人安居乐教。

9.下列句子在语言的锤炼方面做得不够的是(BCD)。

A、铜臭染污了灵魂。

B、病房只住着一个被烈火烧伤的重伤员。这时,小分队的同志们已经有些累了,但谁也没有显出松懈。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在

这一个观众面前表演起来。

C、在我们成长的每个脚印中都有您关注的目光。

D、南京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揭露了当年日寇大屠杀的罪行。这个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是不会被篡改的,今天不会,明天也不会!10.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ABC)

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

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11.整句包括(AB)。

A、对偶句

B、排比句

C、长句

D、短句

12.下列各句对长句的特点解说正确的是( AB )。

A、信息丰富

B、气势充畅

C、感情色彩多样

D、明白易懂

13.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BD)。

A、运用倒装句

B、运用叠用句

C、复句改单句

D、抽出修饰语

14.下列对口语句表述正确的是(BCD)。

A、整齐的句子相对较多。

B、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

C、语气词相对较多。

D、简略的句子相对较多。

15.下列各句属单句中成分倒装的句子是(ABC)。

A、可惜了,空调滴水。

B、四时皆美虎山丘。

C、解剖实习了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杨的声调对我说……

D、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

16.下列对基本语音段落表述正确的是( ACD)。

A、四音节的语音段落具有很强的双音节节奏化倾向。

B、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顿歇不一致的地方只限于四音节的语音段落。

C、在现代汉语的语句中,双音节是占优势的基本语音段落。

D、在现代汉语语句中,三音节语音段落是为了和双音节、四音节语音段落起调节作用。

17.下列词组属偏正结构的是(ACD)。

A、参考资料

B、南水北调

C、投资项目

D、服务态度

18.下列词组属主谓结构的是(CD)。

A、调查结果

B、服务态度

C、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

19.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是(ABD)。

A、现代汉语的押韵方式和古代大致相同。

B、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C、非韵文文体不能用韵。

D、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20.下列对叠音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相同语素或音节的重叠有两类:一是重叠后自身成词,一是重叠后与其它语素组合成词。

B、数量词不可重叠。

C、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D、相同音节的重叠带有音乐性,显得和谐悦耳,流畅动听。

21.下列著作中,对修辞格进行详细分类的有(BCD)。

A、刘勰《文心雕龙》

B、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C、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D、唐钺《修辞格》

22.下列各句属于借喻的是( AB)。

A、西宁八名金融蛀虫平均三十二岁。

B、山西筹建教育立交桥,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C、“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D、指甲——体内疾病的荧光屏。

2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是(BCD)。

A、“火炉”武汉种草还是种树?

B、话里有文章。

C、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

D、我国的大城市很多,像北京、上海、广州等。

24.借代的方式常见的有( ABCD )。

A、以部分代整体

B、以具体代抽象

C、以专称代泛指

D、以特征代本体

25.下列各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格的是(ABC)。

A、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今天回家了。

B、大树穿“盔甲”。

C、教材——让历史告诉未来。

D、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四、判断题

1.(×)先秦两汉时期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称为成熟期。

2.(×)陈望道所著的《修辞学发凡》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3.(×)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4.()修辞学必须受逻辑的制约,但有时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人们也突破逻辑的制约,构成超常规的用法。

5.()孔子主张“辞达而已矣”,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中国修辞史上具有开创性。

6.(×)陆机的《文赋》对修辞的方法、技巧有很多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7.(×)吕淑湘、朱德熙所著的《修辞概要》是我国解放后的第一部修辞学专著。

8.(×)“清晨,一辆军用摩托车像离弦的箭一般,飞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这句话没有毛病。

9.(×)“姓‘钱’不爱‘钱’的钱钟书”,这个标题是利用题旨情境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10.()“羊教授羊年话羊”这个标题是利用时间这个语境因素来提高表达效果的。

11.()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12.(×)文章应该以明晰、洁净为高明,而不以堆砌华丽的辞藻为工巧,就是强调要做到简洁有力。

13.(×)一般来说,主谓句的语义重点常常在主语部分,在名词上。

14.(×)意义灵虚的词语常常被用来作为句中修饰点染的成分,意义实在的词语有时为能起到好的修辞效果也被这样运用。15.(×)使用成语者可以对成语某些成分进行巧妙的更换或增减,所以成语的整个结构不是固定的。

16.(×)“望书兴叹”是成语活用方式中的别指。

17.()成语的来源有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等。

18.()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加上一个“新”的效果是使表述更为准确。

19.()“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的句子。

20.(×)商务活动中有关的合同、字据等用词最高要求是生动形象。

21.(×)说话、写文章用什么样的句式不是修辞内容。

22.()整句和散句是从结构形式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23.(×)叠用句属于散句范围。

24.(×)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题词、标语、口号等等,一般用长句。

25.()短句可构成缓慢和急速、滞重和跳动等不同的节奏,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

26.(×)带有反问语气的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使语气更为强烈。

27.(×)肯定句和否定句是就句子的内容而说的。

28.(×)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有疑而问的。

29.(×)反问句中不含否定词语的,表示肯定的意思;含有否定词语的表示否定的意思。

30.()相对于口语来说,书面语的句子显得比较整齐匀称。

31.(×)书面文字没有声音,因而不必重视语音修养。

32.(×)在现代汉语的语句中,单音节是占优势的基本语音单位。

33.()“雨水顺着帽沿直流”中“顺着”的“着”不表示持续,起补足双音节词的作用。

34.(×)所谓基本语音段落的双音节化,就是要求写作时每一个节拍都安排两个音节。

35.()在直接组合的词语中,一般单音节词配单音节词为好,双音节词配双音节词为好。

36.(×)“承包合同”是一个述宾结构的词组。

37.()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

38.(×)叠音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手段。

39.(×)现代汉语中,三音节的语音段落常常可以见到,其原因是三音节化是汉语主要节奏倾向。

40.()“车行半道停不得”从节拍上看就为“2+2+1+2”型。

41.()在中国,唐钺是最早提出修辞格概念的人。

4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把辞格分为三类二十四式。

43.(×)拟人是当代汉语中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

44.(×)明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主体和喻体之间用破折号(或冒号)联结。

45.()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共同之处。

46.(×)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比喻关系。

47.(×)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是从内容着眼的分类。

48.()反引就是指引用的话语、文字是作者要加心分析、批评的错误认识,或要予以揭露驳斥的荒谬言论。

49.(×)在现代汉语中,词语回文比句子回文数量多。

50.()在现代汉语中,直接顶针比间接顶针数量多。

五、简答题

1.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

①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②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2.什么是语境?请举例说明。

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一定的题旨。(例略)

3.举例说明修辞的主体修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修辞的主体修养应该包括:①思想品德修养;②生活积累;③知识修养。

4.词语的巧妙配合有哪几种具体方法?

词语配合常见的方法有:①相同词语的配合;②含有相同语素词语的配合;③意义相同相近词语的配合;④意义相反、相对词语的配合。`5.简述成语的特点和修辞作用。

①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②成语的修辞作用主要有:(1)意蕴深厚;(2)文字精练;(3)生动具体;(4)风趣诙谐;(5)新鲜别致。

6.简述设问句、反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三者的区别。

①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别人回答,不是修辞方法,而设问和反问是为了取得某种表达效果而无疑而问,不要求别人回答,是修

辞方法。

②设问和反问的区别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后,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众)

的思考,并展开论述;反问则是问而不答,答案包含在问句中,其作用主要在加强语气。

7.什么是口语句?口语句有什么特点?

口语句是指主要以口头形式出现的句子,如日常会话、即兴发言等。其特点有:①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相对较多;②简略的句子比较多;③关联词语相对较少;④语气词相对较多。

8.简述书面语句的主要特点。

书面语句的主要特点有:①长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相对较多;②整齐的句子相对较多;③具有某些口语中不用的特殊句式;④关联词语相对较多。

9.简述汉语中五音节语音段落和七音节语音段落的音节组合。

①五音节语音段落是双音节语音段落和单音节的组合,一般为“2+1+2”或“2+2+1”

②七音节语音段落是双音节、四音节语音段落和单音节的组合,一般为“2+2+2+1”或“2+2+1+2”。

10.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请举例说明。

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双声叠韵各举一例。(例略)

11.什么是借代?借代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借代就是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而用和它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原来的事物是本体,被用来代替的事物的名称是借体。

常见的方式有:①以部分代整体;②以具体代抽象;③以专称代泛称;④以特征代本体。

12.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

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

13.简述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有相似关系,喻体必须在比喻句中出现;比拟中被比拟的事物和用来比拟的事物融为一体,用来比拟的事物(拟体)在句中一般不出现。

14.什么是拈连?请举例说明。

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物。(例略)

六、分析与运用

1.指出下例中的最后一句话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主要特点。

?解净眼睛看着前面,继续说:‘……当前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很有

一批喜欢出口伤人,蛮不在乎,似乎这

是一种很时髦的性格。为了表示自己的

与众不同,甚至对于他们并不了解的事

情也偏要挖苦,自命不凡,嘲笑一切人,这是很可怜的。受到侮辱的不是被他们

嘲笑的人,而是他们自己。他们是用玩

世不恭掩饰自己的智短才疏和浅薄空

虚。’?(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1.其主要特点是:用“玩世不恭”形容人物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的消极生活

态度。用“智短才疏”和“浅薄空虚”

描人物内部实质,对同一个人物外现与

内质两方面的刻画,准确生动形象地表

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这类可怜的人

物的贬低、讥讽的情感。

2.从词汇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效果。

他千方百计想钻进高校,但谁不知道,他不爱文化,只求文凭,不做学问,

只谋学历。(巴川《亲戚的亲戚》)2.用“文化”和“文凭”、“学问”和“学历”两对语素相同意义反的词,比较深

刻地表现某些人进高校的心态。

3.下面是一篇介绍某护胃养胃保健品文章的标题,它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3.“胃老先衰”这种说法有毛病。标题中的“胃老先衰”显然是原形成语“未老

先衰”的谐音易字变体。原形“未老先

衰”指年龄不大而人已衰老;变体“胃

老先衰”所说的意思是:胃老化了其功

能先衰退了。就其本身来说语义上有矛

盾。“只有胃先老化了,其功能才能衰

退,”这才合乎逻辑。分析起来由于没

有从整体意义正确理解原形的意义而

出现了错误。

?胃?老先衰——×××猴头菇与中老年胃保健

4.指出句中运用不当的词语,分析错误并加以改正。

我们学习雷锋并不是就事论事地学,每个人都去打扫车站,都去送老大

娘回家,等等,而是学习他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

分析:“就事论事”意为按照事情本身情况

来评论是非得失,这是讲的“论

事”所应遵

循的原则,采取的态度,此处用词不当。

改错:将“就事论事地学”改为“简单地模仿”。

5.下面句子画线的词语为状语,有两处,请分别说说为什么要前移放在句首。

在那年月,人们只知道砍树,不晓得栽树,慢慢地山成了秃山,地成了光地。5.“在那年月”时间状语句首前置,是在语义表达上为了突出“只知道砍树,不

晓得栽树”的特定时间。“慢慢地”状

态状语前置,是在语义表达上为了突出

只砍树不栽树的行为一步一步地使山

秃地光,生态环境恶化过程的状态。

6.将下面的长句化为短句:

看到宁夏某县级市的一位副市长,

率车队到基层视察农田建设,与一名十

三岁的女孩狭路相逢,女孩为躲避车

队,不幸坠入水渠身亡,而这位副市长

也因组织抢救不力丢了官的报道,心里

很不是滋味,也想来说几句。

6.改为:宁夏某县级市的一个副市长,率

车队到基层视察农田建设,与一名十三

岁的女孩狭路相逢、女孩为躲避车队不

幸坠入身亡,而这位副市长也因组织抢

救不力丢了官。看到这篇报道,心里不

是滋味,也想来说几句。

7.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

试分析其修辞效果。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

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

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

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

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

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

的思考。

7.划线部分的句子使用了对偶这种比较整

齐的句式。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

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

更加凝重,有气势。

8.将下面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并说明改

动前后的表达效果。

谁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唐代的伟大

诗人。

8.改为:谁也不能否认李白不是中国

唐代伟大的诗人。

分析:原句是肯定句,只说明了基本事

实,语意一般;改句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

烈。

9.从语音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

块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

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

的顶子,抵得上一个翰林……(鲁迅

《阿Q正传》)

9.“柿油党”是“自由党”的谐音,表现

了农村的封闭、农民的愚昧。

10.请在字下注明下列诗句中各字的平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

横铁索寒。(毛泽东《长征》)

10.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请指出下面

句子中的双声词、叠韵词:

峰间夹立高大的古柏,给人一种气

势雄伟的感觉。穿过指柏轩,立在真趣

亭里看假山就更妙了。只见那些假山

石,高低起伏,玲珑剔透,气象万千。

再细细看一看,那些假山,全像狮

子。……当你走向那些?狮子?,踏上

假山,或钻一钻山洞,那山上山下,洞

里洞外,盘旋曲折,变化无穷,有千山

万壑之感。(凤章《苏州园林》)

11.①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

指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

②双声词是:玲珑(linglong)、剔透

(titou)叠韵词是:盘旋(panxuan)

12.下列句子中画线处是否运用了比喻?请

一一分析。

(1)长江口开发治理规划已经完成,上海

港吞吐量增加一倍。

(2)她不像是客气,大概真吃过饭了。

(3)像一座火焰山一样喷吐着烈焰的汽车,

缓缓地开出了油库的大门。

(4)他们想去的地方很多,像巴黎、伦敦、

纽约、莫斯科等等,都想去看看。

(5)这几年,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

对策?,?擦边球?的绝招被套用为一?对

策?

12.①“吞吐量”是含有比喻义项的词而不

是比喻修辞方法。

②“不像是客气”中的“像”不是喻词,

而是表示同类事物的比较,没有运用比喻。

③是比喻(明喻)。

④是举例,不是比喻修辞。

⑤是比喻(借喻)。

13.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

上)。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

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

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

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

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

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

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

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

些什么东西!

13.该段落中所用的修辞格有:①反语(好

个“友邦人士”);②排比兼反复(…他

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

诧);③映衬(…他们不惊诧,在学生请

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④比

拟(拟物)(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

士!是些什么东西!)

14.指出下面语段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格?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

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

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

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

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

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

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

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

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

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

意志?

14.本段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拟人等

修辞方法。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 47、× 48、√ 49、× 50、√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A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众效应 2.实验性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社会组织 C.政府 D.个人 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 B.内化 C.反映 D.响应 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 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 D.兰德公司 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 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 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C.温和性 D.权威性 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C.系统性 D.倾斜性 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 B.协调C.-致 D.排斥 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 B.直觉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 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 B.理性型

汉语修辞学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34 1. “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 A. 明喻 B. 暗喻 C. 表比较 D. 表不确定 满分:2 分 2. “他的眼光iE 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夸张 B. 比拟 C. 借代 D. 反语 满分:2 分 3. “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拟物手法。 A. 比喻 B. 拟物 C. 夸张 D. 对偶 满分:2 分

4.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什么句式? A. 长句 B. 短句 C. 整句 D. 散句 满分:2 分 5. 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孟子》 C. 《易经》 D. 《老子》 满分:2 分 6.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 A. 形容词活用 B. 动词活用 C. 名词虚指 D. 数词泛用 满分:2 分 7.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2 分 8. 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什么句式? A. 顺装句 B. 倒装句 C. 长句 D. 短句 满分:2 分 9. 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 A.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B.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C. 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D.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满分:2 分 10.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 .把人拟作物 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满分:2 分 11. 《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____. A. 二十种 B. 三十种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精英阶层是恒定不变的,只能来自与上层代表。( F ) 2.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是由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成型的议论所组成的。( T ) 3.弱势群体往往缺乏利益诉求能力,因此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应当考虑他们的利益。(T ) 4.政治动员型以公众议程为基点,以政府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F ) 5.从政策评估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和后评估。( T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精英理论模型 精英模型认为政策是精英们的偏好。即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是由“少数精英人物”决定的,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少数精英的活动过程。 2.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的分析预测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政策制定中的心理效应。 答:(1)光环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 (4)从众效应(5)定型效应(6)反衬效应 (7)乐队效应(8)黄灯效应(9)新闻效应(10)颂歌效应(11)当局者迷(12)旁观者清

2. 简述政策议程的内外部触发机制。 答:内部触发机制:(1)自然灾害(2)经济灾难(3)技术突破(4)生态变迁(5)社会变迁外部触发机制:(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3)经济对抗(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3.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4. 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的体现。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 汉乐府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 单选题 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C、等级决定制 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B、极端和绝对 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B、组织与实施 4. 前评估是指(B)。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C、林布隆 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D、目标取向 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B、传统经济学 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C、委托评估 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C、确定政策目标 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B、分解 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C、对演法 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A、简单多数方法 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C、颂歌效应 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B、政策议程的建立 多选题 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 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 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 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 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 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 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 综合分析题 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 (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 (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 答:(1)颂歌效应。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 副本 (2)

一、填空题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 28.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29.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0. 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31. 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33. 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34. 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 3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 36. 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 37.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 38. 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39. 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40. 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41.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

2016秋《公共政策导论》期末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政策导论》 满分100分 1、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是政策合法化的必要条件。( F ) 2、 政策对象除了直接政策对象外,还包括与政策执行效果有关联 的间接政策对象。( T ) 3、 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 T ) 4、 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信息必须只能是客观事实和精 确的数据。( F ) 5、政策模型体现了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不同思考角度,有了政策模型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F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政策终结 答: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包括指标、信息、测定、分析和建议,具体是指: (1)评估指标;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实施的标准,指标的确立是政策评估的先决条件。 (2)信息;即搜集有关评估对象的信息。 (3)测定;指根据政策评估的指标和收集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描述。 (4)分析;指根据测定的结果,对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5)建议;是指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2、公共政策具有哪些作用? 答:(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2)管制功能: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 (3)调控功能: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3、怎样区分公共问题和私人问题? 答: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是包含于社会问题之中、与私人问题相对应的特殊范畴。其特性是:

江西财经大学131大学语文试卷C

江西财经大学 13―1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8052C授课课时:36 考试用时:110分钟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为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适用对象:13级本科班 试卷命题人江枰试卷审核人龚贤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诗经》原来通称“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 2.行宫见月伤心色,。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出自所作《》。 4. ,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 5. ,胸中万卷;,此事何难? 二、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2.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礼以害物命。 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4.从容指顾,立定大计。 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登临意”。 2.曹丕《论文》将文体分为哪几种? 3.宝玉挨打后希望黛玉来探望吗?看清是黛玉后,宝玉有何反应?这凸显了宝玉黛玉二人的什么关系? 4.试分析《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 四、阅读分析(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计20分) 1.阅读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请回答: ①作者在这首词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②这首词抒写的线索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展开? ③“小轩窗”两句艺术地再现了什么情景? 2.阅读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这段文字: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交叉处偷偷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一、词语锤炼的重要性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学从筛选、锤炼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必然会涉及到从声音、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必然会涉及到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词等,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用法。如果词语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语言交际。例如某中学的化学试题是要求判断正误:“倍比定律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明的。”命题教师拟定的答案是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不少学生坚持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观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这些学生的观点有道理:“发明”与“发现”不同,因为“发明”是指研究创造出指某种新产品或新方法,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发现”则是指通过探索找到前人未知、但它本身却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这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见,词语的选择在语言的使用中非常重要。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重点讲授了“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第一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第二节、“成语和成语的活用”(第三节三个问题。 二、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提出了四个要求:一、准确朴实;二、简洁有力;三、新鲜活泼;四、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把这四点要求分为两个层级,后两个方面是对词语锤炼的更积极的层级要求。 (一准确朴实

所谓“准确朴实”,就是用得合适,具体表现为:其一、准确地反映人和事物的特点。其二、突出主题或重点。其三、适合交际语境,用得得体。其四、突出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褒义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感情,贬义则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中性词虽无褒贬色彩,但它与可以通过与褒贬色彩相对而获得修辞自效果。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词语的锤炼主要是对同义词语的选择。同义词语用得好,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简洁有力 简洁有力就是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驭多、言简意赅的目的。“简洁有力”,并不是机械地排斥对词句的修饰,而是要注意避免干巴巴的堆砌。只要与题旨情境相适应,适当地选用一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词语,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丰富性。 总之,“简洁”是就语言手段和意义的联系而言的,使用语言时并不一定需要堆砌许多词藻,简洁的语言运用得好,同样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题旨情境来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三新鲜活泼 所谓“新鲜活泼”就是要注意选用能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能一下就抓住读者和听者的词语。要使语言新鲜活泼,就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 (四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使用语言时取得交际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语言要具体形象,描写事物则使之活灵活现,色彩分明;模拟声音则真切可感,悦耳动听,以期收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如果是抒发感情,则要力求将爱憎、悲喜、激昂、柔婉、庄重、诙谐等感情溢于言表,打动读者和听众。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之蒹葭 (1)

第一课:蒹葭 《诗经·秦风》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据说为孔子所编订。从汉代起被奉为儒家经典,尊称为《诗经》。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和“赋、比、兴”,前者是将其内容按音乐性质划分,后者是指其艺术表现手法。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语言朴素自然,讲究节奏韵律。 主要内容 一、伤乱抒愤、讽谕怨刺的诗歌。 二、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 三、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诗歌。 艺术成就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比拟和联想成为我国历代诗歌创作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手法。 3、结构形式与语言特点的重章叠句、反复回唱,是我国民歌的重要特色。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题-汇总 - 拼音排序

一、单项选择题 ()的“地理因素说”对我们理解地理环境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启示。A达尔文B马克思C魏源D孟德斯鸠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A政策环境B政策主体C政策条件 D 政策客体 “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这是()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从众效应 “意见完全一致时不轻易做出选择”,这属于()A效益原则B谨慎原则C客观原则D兼听原则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继续鼓吹“市场万能”的神话,其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凯恩斯C马克思D马歇尔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的是()的利益。A全体社会成员B一部分社会成员C极少数人D统治阶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A阶断性B政治性C普遍性 D 权威性 互补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一种系统的优化,通过群体间的有机协调,提高群体的整体效能,形象说法是()A团体理论B知识理论C木桶理论D近因效应 结构性社会问题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A人口爆炸B老龄化现象C 各种不平等现象D种族歧视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人的头脑中存在两个相互矛盾或者互不相容的认识,从而引起内心的苦恼和烦闷,这叫()A阿伦森效应B心理挫折C认知失谐D定型效应 认为政策也有生命周期的观点属于()A过程模型B系统理论C选择理论D批判理论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中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问题的()A系统性B渐进性C客观性D重要性 社会问题通常是指实际状态与下面哪种情形之间的差距()A社会期望B其它地区、其他人C社会需要D社会供求 提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的是()A马克思B达尔文C孙中山D韦伯 通过类比发现两类事物之间的共同机械性,从而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用于另一类问题上,这是()A经验联想B经验迁移C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 西蒙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于他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理性人假设C有限理性模型 D 国家干预论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A威尔逊B托马斯·戴伊C拉斯维尔D理查德·罗斯 下列哪位学者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

复习题 一、填空(0.5分)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诗经》________。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与屈原的《湘夫人》共享千古伤心之祖的美誉。 4、被王国维评为“最得风人深致”的作品是。 5、陶渊明一生两大喜好,一好,二好。陶渊明的饮酒诗共首,其实与饮酒无关,而是兴之所至。陶渊明是我国诗歌流派的开拓者。 6、李煜为南唐后主,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词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真切反映了亡国之痛。 7、《虞美人》艺术特点在擅长用手法,自问自答,一层深似一层。 8、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进而扩展到以文为词,形成了艺术上擅长用典的写法。 9、辛弃疾,字___幼安________,号____稼轩_______,____豪放_______派代表诗人,与________苏轼___并称“苏辛”。 10、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 1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 12、孔子在政治上维护礼治,提倡德政和教化,反对武力征伐和以力服人。 1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4、《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15、________《史记》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6、________《史记》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7、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提倡______无为而无不为_____。 18、李斯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政治家,也是秦代唯一的作家。 19、鲁迅先生曾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0、《谏丞客书》表达了李斯不分地域,任人唯贤的政治见解。 21、柳宗元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一起倡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曾参与王叔文改革新政治集团,史称永贞革新。 22、柳宗元的寓言、人物传记和山水游记三类散文文学成就大为突出。 23、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游记散文名著后人称《永州八记》。 24、梁启超,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 25、《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6、梁实秋的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追求文调雅致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结合。 27、梁实秋笔下的国文老师,是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 28、梁启超晚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当时四大国学大师。 29/《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和核心人物贾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 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 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 “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 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 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 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 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 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 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 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 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 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 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 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 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 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 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 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 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 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 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 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 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 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 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 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 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 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 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 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 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 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 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 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 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 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 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 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 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 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 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 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 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 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 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 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 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 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 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 物。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 “√”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 分,共5分) 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 应改为“落”。(ⅹ) 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 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 形容词。(ⅹ) 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 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 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 “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 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 都是成 语.(√) 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 的正 对.(√) 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 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 是拟人辞格.(ⅹ) 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 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 调和谐优美.(ⅹ) 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 句话说的对.(ⅹ)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 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 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

大学语文课程08052《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52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人(执笔人):骆兵、江枰 审核人:龚贤 修订时间:2009年9月2日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部分诗歌部分文史知识介绍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发展线索,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等文史常识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如何欣赏古诗。 【教学内容】 文史知识介绍

一、古诗发展线索:上古歌谣→诗经→离骚→陶渊明→唐诗→宋词→元曲→清诗 二、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种类的划分 三、中国古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四、如何欣赏中国古代诗歌 第一精讲篇目《蒹葭》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概况,掌握本诗主旨,了解对本诗几种不同的认识,本诗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 【重点难点】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内容】 《蒹葭》 一、介绍《诗经》概况 二、分析本诗主旨:全诗围绕伊人之美,觅求之难,赞美了“恋情之深,求索之坚”的精神 三、分析本诗空灵朦胧的意境 四、分析本诗结构特点及作用 五、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物我对比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第二精讲篇目《东门行》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诗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通过对本诗特色的欣赏和领会,归纳汉乐府诗歌叙事性的主要特色。 【重点难点】本诗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和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 《东门行》 一、介绍汉乐府诗歌的本质和来源 二、分析本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找出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典型细节 三、讨论本诗的语言特色、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可能的前因后果 四、补充汉乐府的其他作品 五、背诵本诗 第三精讲篇目《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掌握本诗主旨,本诗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本诗名句、佳句的内蕴及其与主旨的关系,把握“见”的妙用。 【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 一、了解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本诗创作背景及主旨 二、把握“心远地自偏”的内涵及其与主旨的关系 三、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思想意蕴,把握“见”字的妙处,理解诗人蕴于其 中的情感 四、分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内蕴 五、分析本诗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六、要求背诵本诗

公共政策试题-A卷

公共政策分析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德洛尔 C.林德布洛姆 D.西蒙 2.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怎么知道里面重点知识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缺陷:3、2、2、4、5 (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 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 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 B随即方法 C折中方法 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