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ICS:13.040.40

Z6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3151—2016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

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目次

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排放控制要求 (4)

5监测要求 (6)

6实施与监督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25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7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5兽用药品制造、276生物药品制造)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以及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5501 空气质量硝基苯类(一硝基和二硝基化合物)的测定锌还原-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02 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3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T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苯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 66 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68 大气固定污染源苯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 638 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644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645 环境空气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 683 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 732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

HJ 734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 738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 739 环境空气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759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HJ 801 环境空气和废气酰胺类化合物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江苏省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苏环办[2013]318号)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技术规范》(苏环办[2014]3号)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环办[2015]104号)

《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苏环办[2016]9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

根据GB/T 4754,本标准所指化学工业包括:2614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25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263农药制造、264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266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8日用化学产品制造、27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5兽用药品制造、276生物药品制造。

3.2

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温度为273.15 K,压力为101325 Pa时的状态,简称“标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3

现有企业existing facility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

3.4

新建企业new facility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化学工业建设项目。

3.5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3.6

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

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的碳氢化合物及衍生物的总量(以碳计)。本标准使用“非甲烷总烃(NMHC)”作为排气筒和厂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综合性控制指标。

3.7

臭气浓度odor concentration

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稀释倍数。

3.8

排气筒高度emission height of stack

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单位为m。

3.9

初始排放量initial emission quantity

单位时间内(以小时计),挥发性有机物未经净化处理的排放量,单位为kg/h。

3.10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排气筒中挥发性有机物任何一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单位为mg/m3。

3.1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rate

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一小时所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单位为kg/h。

3.12

厂界enterprise boundary

生产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实际占地边界。

3.13

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boundary VOCs reference point

按照HJ/T 55确定的厂界监控点,根据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扩散规律,当受条件限制,无法按上述要求布设监测采样点时,也可将监测采样点设于工厂厂界内侧靠近厂界的位置。

3.14

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concentration limit at boundary VOCs reference point

标准状态下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在任何一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单位为mg/m3。

4排放控制要求

4.1有组织排放限值

4.1.1现有企业自2019年2月1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4.1.2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表1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排放限值

4.2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

4.2.1现有企业自2019年2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

4.2.2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表2规定的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

表2 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浓度限值和臭气浓度限值

4.3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

4.3.1排气筒高度原则上不应低于15 m,若低于15 m,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值按附录A外推法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4.3.2排气筒高度处于表1所列的两个排气筒高度之间时,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标准值按附录A内插法计算结果执行。

4.3.3企业内部有多根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排气筒时,若两根排气筒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第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

4.3.4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 m半径范围内的建筑物5 m以上,不能达到该项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或根据4.3.2和4.3.3条确定排放速率标准值再严格50%执行。

4.4污染控制要求

4.4.1现有企业自2019年2月1日起,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本节的工艺控制要求。

4.4.2企业应按照《江苏省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指南》、《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技术规范》等,控制储存和装卸过程、工艺操作过程、废水集输处理和固废(液)贮存过程、生产设备密封点泄漏、开停工及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产生的含VOCs废气排放。

4.4.3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生产工艺和装置应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和净化处理装置实现达标排放。

4.4.4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企业应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江苏省泄漏检测与维修(LDAR)实施技术指南(试行)》等落实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

4.4.5企业应按照附录C建立污染物排放控制台账,并保存相关记录。VOCs废气处理装置应设置运行或排放等有效监控系统,并按照附录C的要求保存记录,至少三年。

4.4.6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集中的区域,或大气环境容量较小、容易发生严重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区域,应根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在其边界设置监控点。

5监测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污染物责任主体应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开展自行监测。必要时,根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

5.1.2污染源排气筒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

5.1.3新建项目应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进、出口均设置采样孔和采样平台;现有项目如污染物处理设施进口能够满足相关工艺及生产安全要求,则应在进口处设置采样孔。若排气筒采用多筒集合式排放,应在合并排气筒前的各分管上设置采样孔。

5.1.4实施监督性监测期间的工况应与实际运行工况相同,排污单位人员和实施监测人员都不应任意改变当时的运行工况。

5.2排气筒监测

5.2.1排气筒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采样按GB/T 16157、HJ/T 373、HJ/T 397或HJ 732的规定执行。

5.2.2排气筒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是指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可以连续1小时的采样获得平均值;或者在1小时内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算平均值。对于间歇式排放且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则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5.2.3排气筒中臭气浓度监测按GB 14554的规定执行。

5.3厂界监测

5.3.1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监测按HJ/T 55、HJ/T 194的规定执行。

5.3.2厂界挥发性有机物监控点监测,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算平均值;若浓度偏低,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5.3.3厂界臭气浓度监测按GB 14554的规定执行。

5.4在线监测

5.4.1污染源应根据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相关要求及其他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

5.4.2单一排气筒中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2.0 kg/h或者初始非甲烷总烃排放量≥10 kg/h时,应安装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并满足国家或地方固定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在线监测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按照环境保护和计量监督的有关法规执行。

5.5测定方法

5.5.1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的分析测定按表3所列方法标准执行或采取其他等效监测方法。

表3 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测定方法标准

6实施与监督

6.1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6.2企业应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6.3在任何情况下,企业均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环保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督性检查时,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获得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A.1 排气筒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用内插法,按式(A.1)进行计算:

()()()a a a a a a h h h h Q Q Q Q ---+=++11/ .................................................... (A.1)

式中:Q ——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Q a ——对应于排气筒h a 的排放速率,kg/h ; Q a+1——对应于排气筒h a+1的排放速率,kg/h ; h ——排气筒的几何高度,m ;

h a ——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m ; h 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m 。

A.2 某排气筒高度低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时,用外推法按式(A.2)计算其排放速率:

()2

/b b h h Q Q ?=

................................................................... (A.2) 式中:Q ——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Q b ——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h ——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m ;

h b ——表列排气筒的最低几何高度,m 。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B.1 当排气筒1和排气筒2均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根排气筒的几何高度之和时,应以一根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根排气筒。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B.2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按下式(B.1)进行计算:

21Q Q Q += ............................................................................ (B.1)

式中:Q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

Q 1、Q 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污染物排放速率,kg/h 。

B.3 等效排气筒高度,按下式(B.2)计算:

()22212

1h h h +=

........................................................................ (B.2) 式中:h ——等效排气筒高度,m ;

h 1、h 2——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高度,m 。

B.4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位于排气筒1和排气筒2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1为原点,则等效排气筒距原点的距离按下式(B.3)计算:

()Q aQ Q Q Q a x //21=-= ............................................................... (B.3)

式中:x ——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的距离,m ; a ——排气筒1至排气筒2的距离,m ; Q 、Q 1、Q 2——同B.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C.1所有含VOCs的物料需建立完整的购买、使用记录,记录中必须包含物料的名称、VOCs、含量、物料进出量、计量单位、作业时间以及记录人等。

C.2含有VOCs物料使用的统计年报应该包括上年库存、本年度购入总量、本年度销售产品总量、本年度库存总量、产品和物料的VOCs含量、VOCs排放量(随废溶剂、废弃物、废水或其他方式输出生产工艺的量)、污染物控制设施处理效率、排放监测等数据。

C.3记录含VOCs物料的存储方式、存储场所。如果存储方式是储罐,则应该记录储罐的周转次数(按照年用量除以储罐额定容量计算)。

C.4针对末端污染物控制设施的操作参数,除每日记录进出口风量外,还应该保留以下记录:

(1)洗涤吸收装置,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并每日记录各洗涤槽洗涤循环水量、pH值、废水排放流量。

(2)冷凝装置,应每月记录冷凝液量及每日记录冷凝排气出口温度。

(3)吸附装置,应记录吸附剂种类、更换/再生周期、更换量,并每日记录操作温度。

(4)热力燃烧装置,应每日记录燃烧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

(5)催化燃烧装置,应记录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床更换日期,并每日记录催化剂床进、出口气体温度和停留时间。

(6)生物处理装置,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以确保该设施的状态适合生物生长代谢,并每日记录处理气体风量、进口温度及出口相对湿度。

(7)其他污染物控制设施,应记录保养维护事项,并每日记录主要操作参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代替GB3548-83、GB4276-84、 GB4277-84、GB4282-84、 GB4286-84、GB4911-85、 GB4912-85、GB4913-85、| GB4916-85、GB4917-85、 GBJ4-73各标准中的废气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4-12批准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2018年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全

2018年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大全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1.2 适用范围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1、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2、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4、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5、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 脱氢缩合等反应。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20、工业上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主要有以硅酸铝为催化剂的(流化床催化裂化)和以高活性稀土Y分子筛为催化剂的提升管催化裂 化两种。 23、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 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24、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2O3 )。 25、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 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27、从重整汽油中提取芳烃常用(液液萃取)方法。 28、催化重整的工艺流程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预处理、催化重整、(萃取和精馏)。 30、环烷烃和烷烃的芳构化反应都是吸热反应,而催化重整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为了保持一定的反应温度,一般催化重整反应器 (串联),中间设加热炉补偿反应所吸收的热量。 31、加氢裂化是炼油工业中增产航空喷气燃料和(优质轻柴油)常用的一种方法。 34、加氢裂化过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烷烃加氢裂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多环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和(多环芳 烃开环裂化)。 35、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37、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38、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 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39、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41、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42、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43、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45、从(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的大小)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46、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 48、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分子结构有关;带支链的烃较直链 烃(容易)断裂。 49、不论是脱氢反应或是断链反应,都是热效应很大的(吸)热反应。

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s for odor pollutants (GB14554-93 1993-07-19实施,代替GBJ 4-73 )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4年1月15日实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分年限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单位及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3 名词术语 3.1 恶臭污染物 odor pollutants 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3.2 臭气浓度 odor concentration 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被数。 3.3 无组织排放源 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4 技术内容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2O3 )。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20、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21、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22、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1996-12-06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

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 307—2005 1 范围 本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级规定了75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辖区内现有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和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2 技术内容 2.1 标准分级和限值 2.1.1 北京市五大水系各河流、湖泊、水库水体功能划分与水质分类见《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京政函[1998]18号)。 2.1.2 在划定的II、III类水体功能区内,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的排污口应按照水体功能的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在已进行污水截流的其他水域也禁止新建排污口。 2.1.3 排入北京市II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其中:向《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A;排入其他II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一级限值B,限值见表1。 2.1.4 排入北京市III、I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二级限值,限值见表1。 2.1.5 排入北京市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污水执行三级限值,限值见表1。 2.1.6 排入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限值,限值见表2。 2.1.7 排入未设置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体的功能,分别执行本标准2.1.3、2.1.4、2.1.5的规定。 2.2 其他规定 2.2.1 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 8703的规定。 2.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执行本标准中一级限值A,限值见表1。 2.2.3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和《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划定的一、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II 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执行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以及表2、表3的有关规定。 2.2.4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III、IV、V类水体及其汇水范围的,执行GB 18918—2002表1中一级标准的B标准以及表2、表3的有关规定。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4-12批准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他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 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2—85 轻金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1.2 适用范围 1.2.1 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锅炉执行GB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执行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执行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执行GB14761.1~14761.7-93《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执行GB14621-93《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1.2.2 本标准实施后再行发布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规定的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引 言 这本参考答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周莹、赖桂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中的习题配套的。我们认为做练习是训练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自己所学内容是否掌握的一种测验。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消化和归纳总结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即使有些可能做错也没有关系,只要尽心去做就行,因为本参考答案可为读者完成相关练习后及时核对提供方便,尽管我们的有些参考答案(如合成题、鉴别题)不是唯一的。 北京大学邢其毅教授在他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一书的前言中写道:“解题有点像解谜,重在思考、推理和分析,一旦揭开了谜底,就难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这句话很符合有机化学解题的特点,特摘录下来奉献给同学们。我们以为,吃透并消化了本参考答案,将会受益匪浅,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也基本够用。 第一章 绪论 1-1解: (1)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3杂化改变为sp 2杂化;C 3杂化类型不变。 (2)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杂化改变为sp 3杂化。 (3)C 1和C 2的杂化类型由sp 2杂化改变为sp 3杂化;C 3杂化类型不变。 1-2解: (1) Lewis 酸 H + , R + ,R -C +=O ,Br + , AlCl 3, BF 3, Li + 这些物质都有空轨道,可以结合孤对电子,是Lewis 酸。 (2)Lewis 碱 x - , RO - , HS - , NH 2, RNH 2, ROH , RSH 这些物质都有多于的孤对电子,是Lewis 碱。 1-3解: 硫原子个数 n=5734 3.4% 6.0832..07 ?= 1-4解: 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都能溶于水。 综合考虑烷基的疏水作用,以及能形成氢键的数目(N 原子上H 越多,形成的氢键数目越多),以及空间位阻,三者的溶解性大小为: CH 3NH 2 >(CH 3)2NH >(CH 3)3N 1-5解: 32751.4%1412.0C n ?= =,327 4.3%141.0H n ?==, 32712.8% 314.0N n ?==, 3279.8%132.0S n ?==, 32714.7%316.0O n ?==, 3277.0%123.0Na n ?== 甲基橙的实验试:C 14H 14N 3SO 3Na 1-6解: CO 2:5.7mg H 2O :2.9mg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1解: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08 年化学科考试大纲知识点过关 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 一、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 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关于烃和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烃的组成均符合通式 H 22 B .烃类均不溶于水 C .甲烷在同系物中含碳量最高,因而是清洁能源 D .甲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3.若用乙烯和氯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取四氯乙烷,这一过程中所要 经历的反应及耗用氯气的量是(设乙烯为 1 ,反应产物中的有机物只 4.1866 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 六边 形平 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 解 决,它不能解释的事实是 A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 . 苯能与 H 2 发生加成反应 C . 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 .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三、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5.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下列的水果存放方法最合适的是 A .放入敞口的容器中 B .放入密封的容器中 C .放入充有少量乙烯的密封容器中 D .放入浸泡过高锰酸钾溶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它原子的结合 D 、碳原子以四对共用电子对与其 是四氯乙烷) A .取代, 4 2 C .加成、取代, 2 B .加成, 2 2 D .加成、取代, 3 2

液硅土的密封容器中。 6.将用于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可能存在“-2-2-2-2-”的连接方式 B.合成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2-2-2--3-] n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四、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下列物质既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是: 3 B. 32 C. 乙酸乙酯 D. 水 8.178.某有机物 A 的结构为:——2,它能发生的反应是:①加聚为高分子,②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④与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⑤在苯环上与浓硝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A .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⑥ D .全部 五、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牛油是纯净物 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 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 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硬化油 10.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葡萄糖氧化 2 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纤维素水解葡萄糖氧化 2 和 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Integrated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GB16297-1996 代替GB3548-83、GB4276-84、 GB4277-84、GB4282-84、 GB4286-84、GB4911-85、 GB4912-85、GB4913-85、 GB4916-85、GB4917-85、 GBJ4-73各标准中的废气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6-04-12批准 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 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 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 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Pt/Al2O3 )。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 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 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20、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 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21、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22、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23、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的等低级烯烃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 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24、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25、从(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的大小)来判断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键的难易。 26、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断链比脱氢(容易);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 碳链的增长降低。 27、烷烃脱氢和断链难易的规律:烷烃的相对稳定性随碳链的增长降低;烷烃的脱氢能力与烷烃的 分子结构有关;带支链的烃较直链烃(容易)断裂。 28、不论是脱氢反应或是断链反应,都是热效应很大的(吸)热反应。 29、环烷烃热裂解时,侧链烷基较烃环(易于)裂解,长侧链先在侧链中央断裂;环烷脱氢生成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完整版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I n t e g r a t e d e m i s s i o n s t a n d a r d o f a i r p o l l u t a n t s GB16297-1996 代替GB3548-83、GB4276-84、 GB4277-84、GB4282-84、 GB4286-84、GB4911-85、 GB4912-85、GB4913-85、 GB4916-85、GB4917-85、 GBJ4-73各标准中的废气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6-04-12批准 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它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2-85 轻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适用范围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整理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 Ch1.化工工艺学 1化工工艺学? 研究如何将原料转化为产物的一门学科 2 工艺? 由原料生成产物的过程 3 天然气? 以甲烷为主要气体的燃气 4 .天然气的利用主要有三条途径? 转化氧化裂解 5 石油加工的主要途径? 蒸馏、催化裂解、加氢精制、焦化、催化重整、脱蜡、溶剂抽提 6 炼厂气 炼油厂所有产物的气体统称 7 辛烷值 正庚烷的辛烷值为零,异庚烷的辛烷值为100,指异庚烷所占的百分比 8 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 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一萘(萘),一炔(乙炔) Ch2.烃类热裂解 1烃类热裂解与催化裂解的区别 有无催化剂,温度高低,原料的选择面 2热裂解的主要反应 断裂和脱氢,环烷化和芳构化,异构化,聚合和缩合 3裂解深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转化率,出口温度,乙烯收率,动力学深度函数 4温度、时间、压力的影响 温度—停留时间效应 (1).裂解温度与停留时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没有高温,停留时间无论怎样变化都不能提高乙烯的收率。同样,如果没有适当的停留时间,温度再高也不能有好的收率。(2).缩短停留时间,便可以允许提高温度。 压力 (1).从压力平衡分析 从热力学分析,烃类裂解(一次反应)是分子增多的反应,而二次反应是分子减少的反应,降压有利。 (2).从动力学分析 一是减压操作 二是采用惰性气体作稀释剂,降低分压 (3).稀释剂的降压作用 要求:具有稳定性→(热稳定、化学稳定),要易分离

5水蒸气作稀释剂的优点 易得、热容大;易分离;清焦作用 6 SRT型炉的演变过程 反应初期要解决传热问题,采用多股小管径增加传热面积;反应后期多股变成一股,采用粗管径堵塞的可能,使物料在炉内流动先慢后快,停留时间先长后短。 7如何判别清焦 进口压力是否增加;乙烯含量是否增加;炉管上光亮点的大小 8间接急冷工业解决结焦的方法.能量回收的途径 方法:控制停留时间;控制出口温度高于裂解气的入口温度 途径:高温裂解气;热油;烟道气 9酸性气体的脱除 酸性气体指CO2、H2S及少量有机硫化物。 危害:1)腐蚀管路与设备 2)影响催化剂的寿命 3)堵塞管路——干冰 10脱水、分子筛吸附规律、再生步骤 脱水方法:冷冻法;固体干燥法 要求:a.干燥度要高b.生产能力大,吸附量大c.能重复使用d.强度和稳定性分子筛吸附规律: 吸附小于其孔径的分子。 极性吸附剂。它对极性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 分子的不饱和度越大,越容易被吸附。 沸点越低,越不易被吸附。 再生步骤:a.放油——防止气化→要带压放油 b.增湿——用水替代烃类 c.逆流加热——确保干燥度 11油吸收与深冷的区别 深冷分离的原理:利用裂解气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不同,在低温下将裂解气中除了甲烷和氢以外的其它组分全部地冷凝下来。然后再用精馏的方法将各组分逐一分开。 油吸收分离的原理:利用溶剂对裂解气中各组分的不同吸收能力,将裂解气中除了甲烷和氢以外的其它组分全部吸收下来。然后再用精馏的方法将各组分逐一分开。 区别:脱甲烷和氢气的形式不同 12 脱甲烷过程 两个重要指标: 1.甲烷对乙烯的相对挥发度α α↗分离易 2.尾气中的乙烯含量含量↗收率↘ 13乙烯精馏 1.侧线采出2. 中间再沸 Ch3.芳烃转化 1.芳烃转化 (1)cat能提供质子(H+),而质子只有一个正电荷,所以转移速度很快,容易接近其它极性分子中带负电的一端,形成化学键,同时因质子半径小,呈现很强的电场强度,极化接近它的分子,形成新键。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2)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 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 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 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 2O 3 )。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 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 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习题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习题-----------------------作者:

-----------------------日期: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1、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2、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3、石脑油是催化重整装置生产芳烃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4、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 油等轻质原料。 15、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 (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

G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 B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全文 2009-04-11 11:27:54 来源: 作者: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4-12批准 1997-01-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原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废气部分和有关其他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原有各标准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亦有相当大的修改和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国家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除本标准为综合性排放标准外,还有若干行业性排放标准共同存在,即除若干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外,其余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由本标准取代,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下列各标准的废气部分即行废除。 ·GBJ 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 3548—83 合成洗涤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6—84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77—84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282—8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1—85 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4912—85 轻金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3—85 重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6—85 沥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917—85 普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同时规定了标准执行中的各种要求。 适用范围 1.2.1 在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按照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锅炉执行GB132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炉窑执行GB9078-1996《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执行GB13223-1996《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炼焦炉执行GB16171-1996《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泥厂执行GB4915-1996《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执行~《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摩托车排气执行GB14621-93《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实施后再行发布的行业性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按其适用范围规定的污染源不再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