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习题之一 (机考部分修订版)

《马原》习题之一 (机考部分修订版)

《马原》习题之一 (机考部分修订版)
《马原》习题之一 (机考部分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机考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9世纪50年代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

E.亚当·斯密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实用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E.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C.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义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3、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5、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

不同回 C.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

7、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8、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

9、主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客观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0、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

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

心主义

1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6、“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7、“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8、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客观规律性

C.普遍联系

D.永恒发展

19、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2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B.客观唯心主义运动观

C.形而上学运动观 D.庸俗唯物主义运动观

2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运动的外在表现

D.运动过程的结束

2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2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8、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本质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2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30、空间是()

A.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31、时间是()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

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32、时间的特点是()

A.间断性

B.不可逆性

C.广延性

D.伸张性

33、空间的特点是()

A.三维性

B.一维性

C.可知性

D.连续性

3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A.时间的有限性 B.时间的客观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相对性

3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6、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

37、意识的本质是()

A. 各种感觉的综合

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3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

39、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产生

C.生产劳动

D.社会交往

40、规律是()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4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 发动群众,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C. 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D. 认识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4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4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44、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不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B.是不是永恒发展的问题

C.是不是有一个共同本原的问题

D.是不是有共同规律的问题

4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A.共同的发展规律

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46、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普遍性 B.物质性 C.规律性 D.连续性

4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8、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4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50、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 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5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52、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B.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观

C.旧唯物主义实践观

D.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观

5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B.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变化的观点

5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5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5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普通联系规律

C.永恒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5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5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9、“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一种()

A.唯条件论观点 B.外因论观点

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60、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6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2、“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6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6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6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6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69、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做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70、“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1、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72、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73、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74、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总和

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

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 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

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4、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E.自然唯物主义

6、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

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

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

E.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7、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E.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8、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A.客观辩证法

B.主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 否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包含的

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E. 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 辩证唯物主义

13、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

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

C.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

D.事物没有发生根本质变

E.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14、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15、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

1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17、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8、规律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1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20、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D.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E.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1、实践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有用性

C.创造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22、下列属于基本实践形式的有()

A.渔民出海捕鱼

B.医生看病

C.农民进行农作物杂交试验

D.医生观察病毒对药物的反应

E.旅游

2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6、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 利害同门,祸福同邻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E.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27、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28、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表现的有()

A.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

C. 好事和坏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总结教训,转败为胜

E.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E.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30、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E.天下无难

事,只怕有心人

31、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 )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33、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

E.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

34、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5、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注意分寸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因噎废食

E.过犹不及

3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37、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8、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3、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

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实践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 D.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的观点

D.是否坚持唯理论的观点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到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6、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7、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

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8、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是指()

A. 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 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C.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D. 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感性

19、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A.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 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20、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1、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22、感觉、知觉、表象是()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2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4、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25、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2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9、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具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30、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性

31、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也不是终极真理,而是不断发展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一定条件下的实践()

A.都具有客观性

B.都具有能动性

C.都具有社会性

D.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3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3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3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

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35、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36、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具有( )

A.社会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有用性

3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

38、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马原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C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D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C唯物主义哲学 D 一部分哲学 C客观性C结构性D物质性D可分性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 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 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9.时间是指(C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 ) B交换价值 D )°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世界B感觉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 )° 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C )°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说明(D )°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思维D实践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

马原试题与答案图文稿

马原试题与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期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内相应的位置)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P3)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开放性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P25)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P2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C)(P51)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6、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马原第二章

1、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2、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AB) A. 具有客观现实性 B. 具有社会历史性 C. 表示人和社会的关系 D. 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

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这一历史性飞跃的实现,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是(BCD) A. 进一步印证了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发展得最好的唯一模式 B. 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D. 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 6、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ABD) A. 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B. 他否认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C. 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倾向 D. 他没有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14-2015(1)《马原》答案

得分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 考生须知: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各位同学诚信答题。 2、客观题部分(1-45题)一律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主观题部分一 律答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一律不得分。 3、机读卡上“试卷代号”统一填涂“A”,“科目”不涂。考生相关信息请填涂完整。学号位数不足13位时,填写时请在学号前加零。 4、试卷和答题纸上务必准确填写任课教师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

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 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7、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 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 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马原试题(内含答案)

马原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可将哲学派别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2.发展科学技术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848《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 用 5.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 6.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 一性;意识是否可以认识物质】 8.真理的辩证法:绝对性与相对性 9.诗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发展趋势【辩证否定观】 10.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2.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1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 能动性的客观解释 14.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6.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18.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唯物主义)与先验论 (唯心主义)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 2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23.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 造商品使用价值 24.马克思在哪一方面引起世界的关注(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25.跟着感觉走(保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6.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2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28.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9.蝴蝶效应(一种现象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外事物进行联 系)

马原答案

简答论述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 P28 答: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P3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53 答:(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述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43 答: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P44+资料 P3 答:(1)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

马原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科学的实践观 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行”,这里的行都主要指道德伦理行为。 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研究实践,康德也研究实践,前者是专指人的生命活动,后者专指道德实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实践主体

实践主题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2)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客观世界≠客体,只有客观世界中被纳入实践活动的对象才能被认为是实践的客体。 (3)实践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它包括:作为人的肢体延长、感官和大脑延伸、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语言 (4)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通过中介产生三种关系: ①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②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③价值关系:客体或主体活动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 (2)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3)时间具有社会历史性: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的经验;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至善网马原答案绪论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o马克思主义人学 o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o科学社会主义 o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o马克思主义人文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o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o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o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o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o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o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o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o认识论思想 o唯物主义思想 o可知论思想 o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 o剩余价值学说 o辩证法 o唯物论 o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o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o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o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o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o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o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o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o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o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o实现共产主义 o与时俱进 o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o实现共产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o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o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o实现共产主义 o与时俱进 o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o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原,第二章 习题及答案.docx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B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D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4.实践的中介是( A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B )

马原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2016年马原答案解析第四章

o使用价值 o价格 o交换价值 o价值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o创造新价值 o创造必要价值 o创造使用价值 o创造剩余价值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o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o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o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o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o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o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o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o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o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o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o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o剩余劳动 o商品的生产形式 o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o具体劳动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o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o劳动二重性学说 o平均利润学说 o资本有机构成学 o剩余价值学说

马原专题考试题及答案

1.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阐述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如何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人格心理与咨询,介于本人的研究方向,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贯彻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界定和意义 问题指的是在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方法,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增加新的知识。首先,所研究的问题在现有的“知识库存”中还无法找到,是“史无前例”“填补空白”开创性的。其次,也可以是指采用新的理论对一个已经经过大量研究的问题予以新的诠释,或者采用新的方法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次,问题还表现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做过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问题、社会现象。 二)知识结构和问题 研究者在选题时往往受到四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知识和各种操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个人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或者洞察力。一项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还影响到研究的过程及其方法。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研究质量和研究结果。三)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 研究领域一般是指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研究主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收缩,但是它和“研究问题”还是有差别的。研究问题主要是指在研究主题的范围内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问题何以成为“问题”。 四)“问题意识”和思维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理论。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在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重大问题、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 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 道,每道0.5 分;多项选择题10 道,每 道0.5 分;判断题10 道,每道0.5 分。 绪论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 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B. 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D. 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3. 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 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D.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 人类进入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马克思( √) B. 爱因斯坦( ) C. 达尔文( ) D. 牛顿( )

马原第2章 试题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D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6..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8. 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2016马原答案第五章

2016马原答案第五章

习题题目总数:20答题正确:20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的形成是() o生产资本输出的结果 o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o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o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利润是() o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o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o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 o不再起作用 o对生产起作用,对流通不起作用 o仍然起作用 o对流通起作用,对生产不起作用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o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o价格围绕成本价格波动 o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o银行资本家 o商业资本家 o金融寡头 o工业资本家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o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o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o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出的货币政策是() o国家直接管理金融企业的一种方式

o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一种方式 o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的一种方式 ?习题8(单选题)答题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 o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o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o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o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习题9(单选题)答题正确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o既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 o只有积极的影响 o只有消极的影响 o无所谓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习题10(单选题)答题正确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o浮动价格来实现 o固定价格来实现 o垄断价格来实现 o平均价格来实现

2018年至善网马原答案第二章[推荐]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 ?习题1(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 o认识的观点 o实践的观点 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习题2(单选题)答题正确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说明() 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 ?习题3(单选题)答题正确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 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

?习题4(单选题)答题正确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 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 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 ?习题5(单选题)答题正确 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 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o经验主义 o辩证唯物主义 o唯心主义 ?习题6(单选题)答题正确 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 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 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 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习题7(单选题)答题正确 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 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习题8(多选题)答题正确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o经验论 o教条主义 o经验主义 o唯理论 ?习题9(多选题)答题正确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o矛盾关系 o认识关系 o实践关系 o价值关系 ?习题10(多选题)答题正确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精)

长沙学院2007级(理工科)本科各专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D )。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B实现人权 C实现共产主义 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 B全部哲学 C唯物主义哲学 D一部分哲学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 B运动性 C客观性 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 B科学实验 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 B感觉 C思维 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