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2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2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2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2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安全标准化培训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四、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示例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险源(危害):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4、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特指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可容许(接受)风险是指组织经过努力将原来较大的风险变成较小的可以被组织接受的风险。

6、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7、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8、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

9、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10、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是指特定的物质特定的量,是对于物质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的动态过程。风险管理的基础范畴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简称风险管理3要素。

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在特定的系统中进行危险辨识、频率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分析(事故发生的严重性)的全过程。制定评价准则对风险分析的结果进

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这就是风险管理的全部内容。

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开展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辨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应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与种类,以便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

1、危险与危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和伤亡事故的国家标准不同,可有两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

根据GB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如体力、视力、听力、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监护失误等

f)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2)根据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的分类方法: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2、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不通,把危险源划分为两类,即: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危险源)

(1)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

(2)导致能量和危险物质约束或控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为第二类危险源。即造成能量和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各种因素。

其他分类方法: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行为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危险源。

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以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险物质的泄漏、扩散。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不出现第二类危险源也不会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险物质的泄漏、扩散,也就不会发生事故)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对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3、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源辨识的定义: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那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条件、触发因素等,以便控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使危险源不至于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即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所有与企业的运行有关的危险源。二是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即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类别和特点。

首先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的识别较为复杂。

危险源的识别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如总布局及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施等。

(1)总布局及建构筑物的危害因素识别

①厂址②总平面图③道路及运输④建构筑物

(2)生产工艺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①存在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

②含有易燃物料,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③含有易燃物料,且在冷冻状况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④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接近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⑤有可能形成尘、雾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⑥储有压力能量较大的工艺过程。

⑦工艺参数难以严格控制并可能引发事故的工艺过程

⑧其他危险工艺过程。

通过识别,列出工艺过程清单

(3)典型的单元过程(操作)的危害因素辨识

氧化、还原、硝化、聚合、催化、氯化、磺化、重氮化等。

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石油化工生产过程。

蒸馏、过滤、蒸发、筛分、萃取、结晶、回流、搅拌等单元操作。

列出单元操作清单

(4)主要装置和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

(5)电气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

(6)特种设备的危害因素辨识

(7)登高装置的危害因素辨识

(8)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害因素辨识

(9)作业环境的危害因素辨识

(10)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害因素辨识

(11)储运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12)其他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

分类列出各种清单

4、危险源辨识的范围与思路

辨识的思路之一:

首先考虑第一类危险源(从能量的角度,从物质的角度)

然后考虑第二类危险源:对每个作业步骤,首先考虑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温度)和安全管理缺陷(是否能规范的执行操作规程)。

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

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CB6441附录A中表6归纳为四大类,70多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标准要求。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GB6411附录A中表7归纳为十三大类,60多种。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使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安全管理缺陷

策划、控制、运行管理和检查不到位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检查不到位、人的能力不具备等因素导致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

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选择或缺乏检查;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工艺、技术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的安排不合理,超负荷、禁忌作业,没有现场监督和联络等。

5)相关方管理缺陷。

有害作业环境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适度、噪声、视野、照明、通风换气、振动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发生。

作业场所缺陷:无安全通道、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陷;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辨识思路之二: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也可以反过来询问: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三种状态:正常(如生产)、异常(非正常停机检修)及紧急状态(如火灾)三种时态:过去(过去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如技术、资源不足仍未解决的危害)、现在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危害

辨识思路之三

例如:爬梯子再简单不过,但在爬梯子之前要想一想梯子会不会滑倒呢?这是爬梯子的主要风险。风险清楚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将梯子固定在地面上或是找人扶住梯子以防滑倒,就是要采取安全措施;当我们要爬到较高的地方时,是不是要考虑在身上系上安全带呢?所以安全工具要配好,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但是天公不作美,打雷、下雨、刮大风或旁边其他作业产生振动等,那我们还能爬吗?因此,必须保证作业环境是安全的;当以上风险我们都考虑到了,但是爬梯子的人不行,比如说…那他还能爬吗?可见做这件事的能力是必需的。这些事情我们都想清楚了,准备好了再干,自然也就不会出事故了。

5、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范围。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预危险性分析(PHA)

故障假设分析(WI)

故障假设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WI/SCL)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

评价人员根据需要及自身对辨识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有效、可行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在这里主要介绍比较常用和比较容易掌握的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随着风险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今后工作中根据需要选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

所谓的“作业”(有时也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清罐”作业、“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大,如“大修机器”,也不能过细。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分析过程为:

1)分析作业的选择

理想情况下,所有作业都要进行作业危害分析,但首先要确保对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确定分析作业时,优先考虑以下作业活动:

a)事故频率和后果:频繁发生或不经常发生但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

b)严重的职业伤害或职业病:事故后果严重、危险的作业条件或经常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c)新增加的作业,由于经验缺乏,明显存在危害或危害难以预料;

d)变更的作业,可能会由于作业程序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危险;

e)不经常进行的作业,由于从事不熟悉的作业而可能有较高的风险。

经过分析选择,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2)将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

选择作业活动之后,将其划分为若干步骤,每一步骤都应是作业活动的一部分。

划分的步骤不能太笼统,否则会遗漏一些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另外,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如果作业活动划分的步骤实在太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危害分析。重要的是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顺序改变后的步骤在危害分析时有些潜在的危害可能不会被发现,也可能增加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危害。

按照顺序在分析表中记录每一步骤,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只做什么而不说怎样做。

划分作业步骤之前,仔细观察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观察人通常是操作人员的直接管理者,关键是要熟悉这种方法,被观察的操作人员应该有工作经验并熟悉整个作业工艺。观察应当在正常的时间和工作状态下进行,如一项作业活动是夜间进行的,那么就应在夜间进行观察。

3)辨识危害

根据对作业活动的观察、掌握的事故(伤害)资料以及经验,依照危害辨识清单依次对每一步骤进行危害的辨识。辨识的危害列入分析表中。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危害辨识清单的部分内容:

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佩戴个体防护器具?

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

操作者是否管理着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

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

操作者是否会跌倒?

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

操作者可能接触有害物体?

操作者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

操作者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空气中有粉尘、烟尘、蒸汽吗?天气状况可能影响安全吗?

过度的噪音或震动会产生问题吗?

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主要后果应为危害引起并且结果比较严重的后果,由危害产生后果的过程要尽量描述清楚、准确并力求简洁。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以用于对物质、工艺流程、作业场所、装置、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辨识之前列出各种清单(如设备设施/作业场所清单)。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主要有: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d)分析人员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e)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分析步骤如下:

1)建立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必须由熟悉装置的操作、标准、政策和规程的、有经验的和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协同编制。所拟定的安全检查表,应当是通过回答表中所列问题就能够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各个方面与有关标准不符合的地方。

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列出项目之后,再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应该注意有些项目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而不是没有规定就可以不检查了。列出标准之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之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

2)完成分析

根据制定的检查表,评价人员将工艺过程、设备和操作等与安全检查表进行比较。依据对现场的观察、阅读系统的文件、与操作人员座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回答安全检查表项目。当所观察的系统特性或操作特性与安全检查表上希望的特性不同时,评价人员应当记下差异。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

(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出的危险源(危害)的风险程度,对企业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确定不可容许风险和重大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以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MES法等。这种方法大都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合理打分,根据最后的分值或概率风险与严重程度的乘积进行分级。

1、风险矩阵法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确定风险度(R)

在开展评价之前,首先要制定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严重性(S)及风险度(R)

风险矩阵法是将可能性(L)和严重性(S)的五个级别分别赋予1,2,3,4,5的值,得到用相对数值表示的风险度,用可能性做横坐标,用后果做纵坐标,绘制风险矩阵示意图如图1-1。

根据风险度,划分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风险等级的判定准则可参照表1-1进行。

表1-1风险登记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期限

L,S赋值时注意事项: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制定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风险等级的划分),应注意不同的企业L,S的判别标准是不同的,在考评过程中发现许多企业制定的可能性(L)、后果的严重性(S)和风险度(R)的判别准则完全照抄照搬来的判别标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同的企业对风险的承受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风险在某些企业属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而在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接受,例如:财产损失50万元时,对于大企业这种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因而L取值时不一定取“5”,而在一个很小的企业损失50万元时可能造成倾家荡产,L取值时一定取“5”。

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客观的进行L、S的取值。在不同车间、不同岗位或同类岗位所取得L、S数值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所评价单元对风险的承受水平,同样一个风险在甲岗位可能接受,而在乙岗位就不能接受。例如汽车未带阻火器进入厂区,在一般生产区属可接受风险,而进入防爆区就会属于不可接

受的风险,两者L的取值就会有差别。再例如:火灾事故的发生,在一般装置区和溶媒储罐区的取值也不可能相同等等。因此各单位在取值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判定,不能为应付标准化软件资料的整理而有意将L、S职取小的现象发生,也不能为了引起公司的关注夸大事实而取大值得现象存在,要实事求是反映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风险控制,达到安全生产之目的。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众所周知,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获得这三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取值标准和危险性大小的范围划分可参照下列四表所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每个企业都是同一个界限值。在不同时期,企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风险等级划分(D)

目前,部分企业采用LEC法,LEC法本身没有涉及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如停产损失,但可以采用修正的LEC法,即我们可以像对伤亡事故一样应用L、E的规定值,而在C值表中加上财产损失和其他损失的分级定义(当然L、E分值也可以进行修改)。

修正后的C值表如下

(三)风险控制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选择控制措施,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对于可容许的风险,维持相应的管理,并不断监视,以防止其风险变大超出可容许的范围。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企业控制措施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对于不可容许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容许的程度;需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并规定出主控部门。对于可容许的风险,维持相应的管理,并不断监视,以防止其风险变大超出可容许的范围。不可容许的风险:中等以上风险(包括重大风险),应制定进一步的控制措施。而有的企业认为只有重大风险才需制定控制措施。只要是不可接受的风险都应该制定进一步的措施。

(四)风险信息的更新

风险具有可变性,当引起风险的因素发生变化,也会导致风险产生变化。新设备和技术的使用,现场作业操作的变化或工艺的改变,新、老设备型号的变化,管理思路的变更,组织机构或人员的变更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危险源辨识表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保证风险评价工作的时效性,企业应定期结合生产实际对评价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调整。修订周期可以与评价周期相一致,上一轮评价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整改措施纳入本轮评价中;将新增的生产现场运行设备、运行规程和规定纳入本轮评价内容;删除已经过时及不适合的内容,防止出现下一轮危险源清单与上一轮危险源清单完全一样的局面。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风险管理是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搞好安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搞好此项工作是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事,因此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风险管理工作对于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开展好此项工作。首先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做到全员参与。风险评价小组必须由各个方面的人员组成,必须有基层单位的全员参与。评价小组成立以后,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制定风险管理程序,工作流程如下:

风险管理流程图

成立、培训评价小组

维持现有 控制措施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资料(整理篇).

前言:本资料为2014 年夏季整理,请大家多转播、多扩散,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平安永相伴 恒达板簧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防范,平安相伴。 不讲卫生会生病,不讲安全会送命! 第一节消防安全 第二节用电和雷电安全 第三节机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第四节电气焊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五节砂轮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节天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七节叉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节锅炉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节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节警示标识和求救报警 第十一节员工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消防安全 一、灭火基本原理火灾过程一般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在灭火中,要抓紧时机,正确运用灭火原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1、冷却灭火 接喷洒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 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3、窒息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二、常用灭火器的名称和用途 1、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

铝物质火灾。 2、干粉灭火器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可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火灾。公司的灭火器都是干粉灭火器。 3、泡沫灭火器 有一定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火灾。 三、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器具,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地处置初起火灾。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 部喷射。

风险管理原则培训教材

第九章风险治理原则 本书第四章曾简单介绍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治理概念,而本章将对风险及风险治理原则和程序作更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第一节风险概览 一、风险的定义 由于现代社会活动甚为复杂,每个人及各行各业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风险。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风险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众讲纷纭,尚未进展出一个简易明了、大伙儿一致认同的讲辞。经济学家、行为科学家、风险理论学家、统计学家以及精算师,均有自己的风险观念。在理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是把风险视为机会,认为风险越大可能获得的回报就越大,相应可能遭受的损失也越大;第二种观点把风险视为危机,认为风险是消极的事件,可能产生损失,这常常是大多数企业所理解的风险;第三种观点介于两者之间,也更为学术,认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在实务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理解。一般来讲,风险的定义要紧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这是一种主观的看法,着重于个人及心理状况。由于对以后情况的发生难以预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常会遭遇到许多的不确定性,令企业经营者产生恐惧、忧虑,使得企业经营的绩效降低。相反地,不确定性并非全是风险,亦有充满希望的一面,为企业经营者带来希望、光明、迈向成功,获得盈利。因此,从主观观点而言,风险是指在一定情况下的不确定性,此不确定性意指:(1)发生与否不确定 (2)发生的时刻不确定 (3)发生的状况不确定; (4)发生的后果严峻性程度不确定。 (二)事件遭受损失的机会 这是一种客观的看法,着重于整体及数量的状况。该观点认为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的各种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亦即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例如某企业一年中遭受损失的概率介于 0与 l之间。若概率为 0,即表示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不能遭受损失;若概率为 1,则该企业的经营活动必定会发生损失;若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火灾损失的概率为 0.5,亦表示该企业遭受火灾损失的风险可能在以后的两年中发生一次。因此,企业经营活动损失的概率越大,风险也越大。 二、风险的特性 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损失性和可变性四种特性。 (一)风险具有客观性

消防安全培训教材要点

消防培训教材

一、消防安全 第一节火灾的产生 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用火不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机械、电气设备不良,安装不当而引起的火灾; 第二、由于自然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而引起自燃起火; 第三、纵火。 具体地说,通常又是下列几种原因较多: (一)用火不慎。如使用炉火、灯火不慎,乱丢未熄灭的火柴、烟头、火灰复燃等引起的火灾。 (二)用火设备不良。如炉灶、火炕、火墙、烟囱等不符合防火要求,靠近可燃结构,或年久失修,裂缝窜火,引起可燃材料起火。 (三)违反操作规程。如焊接、烘烤、熬炼,或在禁止产生火花的场所穿带铁钉的鞋、敲打铁器、在充满汽油蒸汽、乙炔、氧气等气体的房间吸烟或使用明火等引起火灾。 (四)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如电气设备及其安装不合乎规格、绝缘不良,超负荷,电气线路短路,在电灯泡上包纸和布等可燃物,乱接乱拉电线,忘记拉断电闸或关闭收音机等都易造成火灾。 (八)静电放电、雷击起火。雷击容易起火,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但静电放电往往不太注意。例如转动的皮带、沿导管流动的易燃液体、可燃粉尘等,都易产生静电。如没有导除静电的相应措施,静电放电极易产生火花造成火灾。许多油库油罐起火,就是这种原因引起的。 第二节、預防火灾的措施 一、控制火灾的基本措施 防火的基本措施在企业设计、生产过程、装置检修等各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其基本措施有以下四点:

(一)、控制和消除着火源 实际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火源有生产用火、火炉、干燥装置(如电热干燥器)、烟筒(如烟囱)、电器设备(如配电盘、变压器等)、高温物体、雷击、静电等。这些火源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着火爆炸的常见原因,控制这些火源的使用范围和与可燃物接触,对于防火防爆是十分重要的。通常采取的措施有隔离,控制温度,密封、润滑,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具,设禁止烟火的标志等。 例如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要谨慎用火,不要在易燃易爆物品周围使用明火;要注意着火源与可燃物隔离,灯具等易发热物品不能贴近窗帘、沙发,隔离木板等易燃物品,在配电盘下不许堆放棉絮、泡沫等易燃物品;要养成好的用火习惯,不乱扔火种烟蒂;易产生高温、发热的电器设备在使用过后要随手关闭电源,防止温度过高自行燃烧;一些易产生静电的电器设备应采取接地和避雷设施;在油库等易挥发危险物品的存储空间均应用防爆措施,避免电器设备在使用中产生的火花点燃危险物品而酿成火灾。 (二)、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在建筑装修及居家用品的选择中,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和可燃材料;用不燃建材代替木材造房屋;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提高其耐火极限。 对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理,要根据其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三)、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 工业生产特别是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正确控制各种工艺参数,防止超温、超压和物料跑、冒、滴、漏,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 防止超温采取除去反应热、防止搅拌中断、正确选择传热介质等;投料方面应严格控制投料速度、投料配比、投料顺序、原料纯度等。

企业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风险治理与内部稽核人员的角色扮演 林柄沧【编按:本文原系中华民国内部稽核协会于两岸学术研讨会议所发表文章,经征得作者同意转载。】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利用科技能够使一家公司或产品转型,但改日可能由于下一波科技的推陈出新,而使产品过时被淘汰;今天顾客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特不中意,然而改日有可能因为竞争者的优势,而把客户抢走;今天公司的财产充分发挥功能,达到目的,但改日你的实体财产可能变为负担,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值钞票的资产是无形的。因此企业经营者应该有昨是今非,居安思危的风险观念。 任何组织之营运,均可能因为未预期的不利事件发生而阻碍其绩效品质及目标达成。企业经营与风险,如影随形,可努力减轻,却无法消除。因此最高经营者均应建立风险治理机制,对风险加以有效控管,以确保下列三项目标之达成: ●营运活动的效率及效果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相关法令的遵循 风险是指一项行动或事件发生,对组织造成不利阻碍或然率。简单地讲,对组织目标未能达成的可能性,就叫做风险。风险来源一般可分为组织层级(corporate level)及作业层级(operating level)。组织层级之风险又可分为外来因素造成者及内在因素造成者。 一、组织层级风险 依照COSO的研究报告,属于组织层级的风险,可再依其来源分不列举如下:

(一)外来因素造成者 1.科技进展可能阻碍公司研究的性质及时机,或导致原料采购的改 变。 2.顾客需要与期望改变,可能阻碍公司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顾 客服务、订价及售后保证。 3.同业竞争可能改变公司行销或服务的作业。 4.新的法令规定,例如环保、税务及劳工等法令,可能迫使公司改 变营运政策及策略。 5.天然灾难的发生可能改变公司的作业或信息系统,及可能须采取 应变措施。 6.经济情况的改变,可能阻碍公司有关融资、资本支出及扩充的决 策。 (二)内在因素造成者: 1.信息处理系统的故障或中断,可能阻碍组织之营运活动。 2.所雇用的职员的品质及训练与考核方式,可能阻碍职员士气,进 而阻碍组织内部的控管意识。 3.治理阶层人员或职责的变动,可能阻碍某些控管的执行成效。 4.组织个体的活动特性及职员接近资产的机会,可能导致公司资源 遭受挪用或侵占。 5.董事会由少数一、二人把持或监察人未发挥监督功能,可能使决 策草率,或孤注一掷;或对公司的不佳业绩及重大的控管缺失, 未给予适当的关注及监督。 二、作业层级风险 作业层级风险乃组织内各单位或事业部在其日常例行的营运活动过程,所遭受不利事件或行动阻碍的可能性。一般均依企业治理机能,评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不讲卫生会生病,不讲安全会送命! 第一节消防安全 第二节用电和雷电安全 第三节机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第四节电气焊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五节砂轮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节天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七节叉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节锅炉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节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节警示标识和求救报警 第十一节员工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消防安全 一、灭火基本原理 火灾过程一般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在灭火中,要抓紧时机,正确运用灭火原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1、冷却灭火 接喷洒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 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3、窒息灭火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 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二、常用灭火器的名称和用途 1、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物质火灾。 2、干粉灭火器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可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火灾。公司的灭火器都是干粉灭火器。 3、泡沫灭火器 有一定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火灾。 三、正确使用灭火器 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器具,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地处置初起火灾。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2)注意事项:使用时要尽量防止皮肤因直接接触喷筒和喷射胶管而造成冻伤。扑救电器火灾时,如果电压超过600伏,切记要先切断电源后再灭火。 (3)应用范围:适用于A(固体)、B(液体)、C(气体)类火灾,不适用于D(金属)火灾。扑救棉麻、纺织品火灾时,应注意防止复燃。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痕迹,因此适宜扑救家用电器火灾。 2、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与二氧化碳灭火器基本相同。但应注意的是,干粉灭火器在使用之前要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使用ABC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火灾时,应将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左右喷射,尽量使干粉均匀地喷洒在燃烧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扑灭。因干粉冷却作用甚微,灭火后一定要防止复燃。 (2)应用范围: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各类初起火灾,BC干粉灭火器不适用于固体可燃物火灾,它们都不能用于扑救轻金属火灾。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有效期长。它既可以扑救燃气灶及液化气钢瓶角阀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油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质的火灾。 3、手提式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用手握住灭火器的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对消防维保人员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二、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单位与部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五、单位、部门对所组织培训的时间、内容及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认真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六、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5、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防火巡查、检查由消防巡逻员进行。 每日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班一次。 二、消防巡逻员在进行巡查、检查时必须佩戴统一制作的 证章。 三、消防巡逻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 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期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对巡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维修。 四、防火巡查、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字,存档备查。 五、防火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严密; (5)清除烟头、发热源等杂物情况; (6)其它需巡查的情况。 六、防火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火灾隐患整改及纠正、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学校消防安全培训教材

长春镇第三完全小学 消 防 安 全 培 训 教 材 (一) 主讲人:*****

灭火器 一.概述 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初起火灾。一具质量合格,又使用得当的灭火器,可以将一场损失巨大的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因此灭火器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灭火器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它的质量好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应共同努力把好灭火器的质量关。 1.灭火器定义 能在内部压力作用下,将所装载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火灾,并可手提移动的灭火器。称为手提式灭火器。 装有轮子的移动式灭火器称为推车式灭火器。 充装灭火剂量少于1000g(),并由一只手指开启的,不可重复充装使用的贮压式灭火器,称为简易式灭火器。 2.灭火器分类 按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的灭火剂分类,有清水灭火器,机械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种类。 按灭火器加压方式的不同分类,有贮压式灭火器、贮气瓶式灭火器和化学反应式灭火器。贮气瓶式灭火器又称小钢瓶式灭火器。目前我国除清水灭火器外,已没有这种贮气瓶加压方式的灭火器获得型式认可。化学反应式灭火器如化学泡沫灭火器、酸碱灭火器都已被国家明令淘汰,也没有获得型式认可的产品。 二.灭火器的结构 灭火器有三大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是灭火器的筒体,是装载灭火剂的容器。 筒体一般由碳钢、铝合金和不锈钢等材料制造,成形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焊接筒体,它有三部分组成、即上、下封头和筒身,经焊接连在一起,组成密封的圆柱形筒体。另一种是拉伸筒体,它有二部分组成,即将钢板经深拉伸成圆柱状,没有底的容器,然后将这二个容器对接焊,形成圆柱形筒体,也有将钢板经深拉伸成圆柱状,没有底的容器,然后再在底部焊接上封头即成。这种制造方式的筒体,称为拉伸筒体。还有一种是热旋压筒体。这种工艺基本用在高压二氧化碳灭火器筒体上,方法是将无缝钢管二头加热,使钢管旋转,用模具在加热的二头分别收底、收口而形成。这种方法没有焊接,因此受压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安全标准化培训)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 2、风险评价 3、风险控制 4、风险信息更新 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险源(危害):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4、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特指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可容许(接受)风险是指组织经过努力将原来较大的风险变成较小的可以被组织接受的风险。 6、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7、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8、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 9、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10、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是指特定的物质特定的量,是对于物质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的动态过程。风险管理的基础范畴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简称风险管理3要素。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材 一、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什么是安全技术? 答:安全技术是为控制或消除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止发生人生事故,而研究与应用的技术。 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的是什么? 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确保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各种法律和操作者必须遵守的行动规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也是追究违章事故的依据。 4、什么是安全规程? 答:安全规程是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而制定的有关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面的规定。 5、什么是事故和事故隐患? 答:事故是由于危险行为和危险因素突然导致一项生产活动(或工作)中断,并造成人身伤亡(包括急性中毒)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6、职工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答:厂、矿企业职工,应积极参加各种安全生产活动,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和劳动保护管理制度,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的建议,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以及个人防护用品。 二、安全用电常识 1、电有几种? 答:电有交流和直流两种。一般用的照明灯和电动机用的电是发电厂输送的交流电,而蓄电池、干电池和直流发电机发出的都是直流电。 2、什么是电流? 答:电子在金属导线中有规则地向一个方向移动叫电流。

3、什么叫电压? 答:电压是指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或电动势,是形成电流的动力。4、什么上电阻? 答:电流在导线中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叫电阻。 5、什么叫静电? 答:静电是由于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紧密接触和分离,或者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转移,破坏了物体原子中的正负电荷的平衡而产生的电叫静电。 6、哪些物质易产生静电?其条件是什么? 答:金属、木材、塑料、化纤、油制品等易产生静电。其条件是高温、高压、干燥的情况下易产生静电。 7、防止静电有哪些措施? 答:防止静电有七种措施:即增加湿度;采用感应式静电消除器;采用高压电晕放式消除器;采用离子流静电消除器;采用防静电鞋;采用防静电服;经地面导电。 8、什么叫泄漏电流? 答:设备或容器具在外加高电压作用下,经绝缘部分泄漏的电流叫泄漏电流。 9、为什么静电能将可燃物引燃? 答:因为可燃性气体及蒸气与空气混合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009毫焦,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的最小引燃能量为0.002-0.0027毫焦,粉尘的最小引燃能量为5-60毫焦,通常静电放出的电火花能量,完全能使可燃物引燃。 10、人触电的现场急救方法主要有几种? 答:主要有人工呼吸法、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11、人体为什么会发生触电? 答:在电路中,人体的一部分接触火线,另一部分接触其他导体,就会触电。 12、人身触电应怎么办? 答:当发生人身触电时,要尽快脱离电源,然后对触电者进行紧急抢救。1)、在未切断电源时,不能用手直接拉触电者的身体,必须用干燥的木棒等绝缘物体去拉开电源线。或站在干燥的木板(板凳)上,或穿绝缘的胶底鞋,用一只手去拉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知识 一、安全意识及安全常识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2.安全生产中的“三不伤害”是指什么? 答:①不伤害自己;②不伤害他人;③不被他人伤害。 3.安全心理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⑴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的概念、意义与任务、方针、政策、规程和 制度的 重要性与作用;安全意识的培训等。 ⑵安全生产情感教育:通过个人的安危,家庭的幸福,集体的荣誉,来促使新 员工对 安全生产建立良好的情感和情绪,使他们明白“一人平安,全家幸福”的 道理。 ⑶安全生产意志教育: ①安全责任制教育: a.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b.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合理建议。 c.爱护和正确使用设备、工具及个人劳保用品。 ②遵规守纪的教育: a.上班作业前要“一想”、“二查”、“三严”。 一想当天生产作业中有哪些安全问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如何预防。 二查工作场所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材料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前道工序有无事故隐患,如何排除,还要检查本岗位操作是否会影响周围的 人身安全,如何防范。 三严就是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搞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b.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使用各种劳保用品。 c.保持工作场所文明整洁。

d.禁止在有毒、有害的工作场所饮食或吸烟。 e.严禁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和乱动阀门、闸刀等。 ⑷安全技术知识的教育:包括机械、电气、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安全色。 4.哪些属于不安全行为? 答:①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关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缩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奔跑作业,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坚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被拆除、堵塞,作用失效,调整的错误造 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④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 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品存放不当。 ⑤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危化品房,基建工地。 ⑥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 调整、焊接、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⑦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忽视其作用:未穿戴劳保用品。 ⑧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 部件的设备时带手套,女员工的长发不盘起来操作辊压 机。 5.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三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①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 ②虽然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却为了快点干完而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③按自己的习惯操作。 6.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事故可以预防;②防患于未然;③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础原因);④全面治理的原则。 7.什么是安全色?我国规定的安全色有哪几种颜色?含义是什么? 答:安全色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和标志。我国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颜色。红色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黄色表示警告;蓝色表示指令;绿色表示提示。 8.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什么?安全色相应的对比是什么?

工厂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每个人都希看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公司都希看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每个人都想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参加不同的培训,或多或少都能有一定的体会和收获。但培训二字有两层意思:培养道德情操(素质)、练习业务技能(工作能力),实在两者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当你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做人做事准则,这也是一个人立世为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也可以说是对自身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价值熟悉。业务技能学习那只是时间题目。一般这不属于安全培训范畴,但是安全学习是很枯燥的,要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社会上很多学习是个人的权利,而安全培训学习却是义务。(在《生产法》中有明确要求)。安全学习,从小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大的说,是对别人的生命、企业生存发展负责。安全工作不是一会儿功夫不是一蹶而就,而是动态的、长期的坚持。各个行业有不同的工作标准,但安全是一个通用治理标准。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确保职员“四不伤害”。 一:安全总则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国多年来制定的颁布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很多项。 主要内容:(1)总则;(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3)从业职员的义务;(4)安全生产监视治理;(5)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6)法律责任;(7)附则。 二:义务 ①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纵规程,服从治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②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把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进步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 ③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治理职员或则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职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三、安全治理基础 1、安全术语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纵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治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农村消防安全常识培训教材

农村消防安全培训教案 一、培训目的: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农村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掌握灭火方法,预防火灾要领。 二、培训重点: 1、认识火灾危害性,学习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及消防法规。 三、培训内容 1、农村火灾概述 当前,造成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有:农民消防知识匮乏;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易燃可燃物多,动用明火多等。所以,只有增强了广大农民自防自救的能力,才能保证他们的切身利益免受损失。 2、农村火灾的特点 农村建筑多数为砖木结构、土木和石木结构,其门窗、屋架多为木制材料制成,且有的内隔墙,楼梯、楼板也是使用木材等可燃材料,多数农民在室内和房前屋后堆放较多的柴火稻草,发生火灾后,火势迅猛,极易酿造大面积火灾,在建筑的可燃构件的梁、柱、楼板、门窗燃烧后,在一定时间内,会因失去承重能力造成建筑物倒塌,造成重大财产损

失和人员伤亡。此外,农民的消防观念和安全意识依然淡薄,致使农村火灾呈多发态势。 特点一:消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 远离消防队,水资源少、道路复杂、纵横交错,到场时间长,有的甚至难以通行。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资堆放较多,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易垮塌。 特点二:建筑布局不合理,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和不便于消防人员的扑救。 农村建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大多以宗亲家族联片建造,没有留出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乏水源、消防设施和扑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损失极大。即使消防部队到场扑救,多数由于道路狭窄,水源匮乏而不能进行有效的扑救。近一年来,我省福州、宁德、厦门等地相继发生木屋毗邻火灾,扑救难度大,扑救时间长,火灾损失极大。 特点三:农村消防条件基础差,农民群众消防意识低,自防自救能力差。 3、火灾的预防 (1)正确堆放柴草 室内不宜堆放柴草,如果确有必要的,也要尽量少存,柴草切不可堆放在炉灶旁,要与炉灶、烟囱、灯烛等保持一定距离,也不要把柴草堆放在门旁,室外露天堆放柴草,堆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培训资料(整理篇).

前言:本资料为2014年夏季整理,请大家多转播、多扩散,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平安永相伴 恒达板簧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防范,平安相伴。 不讲卫生会生病,不讲安全会送命! 第一节消防安全 第二节用电和雷电安全 第三节机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第四节电气焊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五节砂轮机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节天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七节叉车安全注意事项 第八节锅炉安全注意事项 第九节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节警示标识和求救报警 第十一节员工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消防安全 一、灭火基本原理 火灾过程一般分为初起、发展、猛烈、下降、熄灭五个阶段。在灭火中,要抓紧时机,正确运用灭火原理,力争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1、冷却灭火 接喷洒在燃烧的物质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用二氧化碳灭火剂则冷却效果更好。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和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压力增大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分散开,使燃烧停止。 这种灭火方法,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3、窒息灭火 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通常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因缺乏或断绝氧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性较强的空间或设备容器内的火灾。 二、常用灭火器的名称和用途

1、二氧化碳灭火器 不导电,扑救电气、精密仪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物质火灾。 2、干粉灭火器 不导电,可扑救电气设备火灾,但不宜扑救旋转电机火灾。可扑救石油、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天然气和天然气设备火灾。公司的灭火器都是干粉灭火器。 3、泡沫灭火器 有一定导电性,扑救油类、或其他易燃液体火灾。不能扑救忌水和带电物火灾。 三、正确使用灭火器 灭火器是扑灭初起火灾的有效器具,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准确、快速地处置初起火灾。 1、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险销,再压合压把,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消防安全培训教材

消防安全培训教材 一、消防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二、二、119火警(话)公安部消防局1993年定为11月9日为全国“消防日”; 三、灾种类划分 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料物,例如:木材、棉、毛、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四、灭火基本方法 1、冷却灭火(水、二氧化碳灭火剂); 2、隔离灭火法(燃烧物体与未燃烧物隔离); 3、窒息灭火法(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沙土等不燃或难燃材料); 4、化学抑制灭火法(干粉灭火剂) 五、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基本内容

1、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仁义通过 2、共六章、54条 第一章:总则(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二章:火灾预防(消防安全职责) 第三章:消防组织(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第四章:灭火救缓(报警、接警、疏散、排险、灭火) 第五章:法律责任(行政外分、警告、罚款、拘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本法1998年9月1日起实施) 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61号) 1、2001年10月19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共十章、48条 第一章:总则(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二章:消防安全责任 第三章:消防组织(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第四章:灭火救缓(报警、接警、疏散、排险、灭火) 第五章:法律责任(行政外分、警告、罚款、拘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消防安全知识 1、电气火灾 电气火灾是由于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维修、使用不当造成的。

车间安全生产培训材料

车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新工人须牢记的第一件事是要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规程,各种安全规程很多是从我们前辈的事故、伤害等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严格遵守。 任何操作都应有正确的程序,它是能够使操作“顺利”“安全”“容易”进行的方法。因此,不按程序操作,就可能造成事故、伤害。有人认为“按自己的方式做就行”,按程序“太麻烦”,但“欲速则不达”。只有忠实的遵守操作程序,安全才能有保障。 2、岗前安全早预知 上岗前,要搞清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有不清楚的地方要积极提问,直到弄清楚。要检查自己作业的范围有无安全问题?有无打滑、摔到的危险?使用的工具、用具有无损坏?使用的材料、机械有无异常?在工作中要随时想一想“下一步要进行的作业存在什么危险”“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危险”。严禁随意进入危险区域和乱动阀门、电气开关等 3、安全常规知识 1)为生产需要所设的坑、壕、和池,应该有围栏或者盖板。 2)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堆放,应该不妨碍操作和通行,废料要及时清除。 3)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 4)散放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应该严禁烟火。 5)对于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工人,禁止发放和使用化纤防护服及用品。 4、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2)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3)移动长、高金属物体碰触电源线、配电柜及其他带电体。 (4)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 (5)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破损或松动。 (6)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 (6)湿手操作机器开关、按钮等。 (7)临时线使用或管理不善。 (8)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开关、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在长期使用中,受高温、高湿、粉尘、碾压、摩擦、腐蚀等,使电气绝缘损坏,接地或接零保护不良而导致漏电。 (9)接线盒或插头座不合格或损坏。 5、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检修检查机械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检修、检查作业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人孔、投料口等部位无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开关离设备较远,有了紧急情况不能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上料等作业。 (5)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禁止区域或禁止通行区域)。 (6)乱动机械。 6、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参训人员: 一、消防基础知识 1.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公司消防工作的宗旨是: a)人人必须遵守消防规章制度 b)爱护消防设施和器材,会使用灭火器 c)把消防工作和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d)加强消防意识,时刻保持警惕 e)预防为主 3.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谁主管,谁负责 4.“三知三会”、“四个能力“是: a)知本岗位火灾危险性;知火灾的扑救方法 ; 知预防火灾的措施 b)会报火警 ; 会使用灭火器 ; 会逃生自救 c)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d)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二、干粉灭火器的检查与使用 1.外观检查灭火器: a)看压力表:压力表指针指向绿区为压力正好合适;

压力表指针指向黄区为压力过大; 压力表指针指向红区说明压力不足。 b)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究好程度, 检查灭火器可见零部件是否完整 检查喷嘴是否通畅 2.定期检查灭火器 a)对灭火器每半年对重量和压力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及时填充 b)对灭火器每年检查一次出粉情况 c)检查灭火器的放置环境及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灭火器的保护措施是否正常 3.灭火器的使用: a)应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 b)另一只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灭火(简记:拔销子、握管子、压把子) c)注意事项:对准火焰根部加压喷射,不可过高 距离火焰2至3米的喷射 站在火焰的上风方向喷射(简记:上风向2至3米冲火根喷) 三、消防栓和灭火毯的使用方法 1.消防栓的使用: a)打开消火栓门,如有按钮则按下内部火警按钮。 b)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 c)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 d)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即可。(简记:按报警、接枪带、开阀门) 2.灭火毯的使用: a)将灭火毯覆盖在火源上 ,同时切断电源或气源,直至火源冷却 b)将灭火毯完全抖开,包裹或呈斗篷状覆盖在人身上,沿安全出口方向向室外疏散 c) 将灭火毯包裹在人身上的着火部位,并轻轻拍打,扑灭火焰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四、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723661.07

风险管理培训教材 安全标准化培训内容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示例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1、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险源(危害):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4、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安全生产中的风险特指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5、可容许(接受)风险是指组织经过努力将原来较大的风险变成较小的可以被组织接受的风险。 6、安全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不可接受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7、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8、风险管理是指组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 9、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 10、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是指特定的物质特定的量,是对于物质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存在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是指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它是一个以最低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的动态过程。风险管理的基础范畴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简称风险管理3要素。 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在特定的系统中进行危险辨识、频率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分析(事故发生的严重性)的全过程。制定评价准则对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这就是风险管理的全部内容。 三、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开展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源辨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应了解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与种类,以便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 1、危险与危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根据生产过程和伤亡事故的国家标准不同,可有两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危害性质分类的方法 根据GB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险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如体力、视力、听力、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如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监护失误等 f)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2)根据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的分类方法:

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培训教材

提纲: 一、安全生产培训 1、《安全生产法》的简介 2、安全生产方针 3、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4、安全隐患整改提案制度 5、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6、应急情况的处理 7、其它安全 二、消防安全培训 1、中华人民国消防法 2、单位和公民的基本消防义务 3、消防工作方针 4、我国的消防日 5、消防系统的种类 6、消防器材 7火灾的扑救与逃生方法 三、企业劳保防护用品使用 四、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 五、医疗急救常识培训 六、安全与健康

安全生产培训 一、《安全生产法》简介 《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经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国主席第70号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二、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安全第一”的涵义: (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第一,指在生产工作中,人与物同时受到危险时首先要选择人的人身安全。 (2)、危险部位的识别第一;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生产的安全保护措施第一。 2、“预防为主”的涵义: (1)、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2)、作业前的准备;加强对人的管理,控制违章违纪行为,加强对设备(工具)及作

业环境的管理; (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4)、作业中的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 3、安全生产的三级培训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用人单位新员工入职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 三级培训是指:厂级培训、车间级培训、班组级培训。 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厂级培训的部分容。 三、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 1、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三违”现象: (1)、违章指挥:指管理人员,比如在引进新设备时没有对本岗位员工进行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就下达工作指令;或明知故犯的行为。此前提下,员工有权拒绝工作。 (2)、违章操作:一般指生产员工,比如在上岗前没有熟练掌握岗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就开始工作生产;或明知故犯的行为。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此造成。 (3)、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违反的现象): 生产现场禁止穿高跟鞋、凉鞋、拖鞋;电气作业必须穿绝缘鞋;生产现场禁止穿背心、短裤、裙子、戴头巾、领带或敞开衣襟、打赤脚;要将头发置于工作帽;禁止其它的不安全装束;工作时间聊天,打瞌睡、看书、打、发信息、听音乐(MP3)、吃零食、嬉笑打闹等等。违反劳动纪律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2、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性质及定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容易发生火灾以及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2)、危害:直接接触或长时间间接接触及过多地吸入危险化学品会导致人体中毒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