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姓名____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书P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书P2例:小猫是猫妈妈生的,猫、狗、猪、牛、马、羊等动物是胎生动物、哺乳动物。

3、书P2 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鸡、鸭、鹅、蛇、鳄鱼等动物是卵生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等)

4、书P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书P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6、书P6 还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7、书P7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的放置方向没有关系)。

8、书P8 研究根的作用:在水面上滴油,防止水蒸发。为了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根的作用还有吸收矿物质和固定植物)。

9、书P8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书P9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发育而来的,提供营养。

11、书P11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12、书P11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3、书P13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4、书P18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

花、果实和种子。

作P12 根————起吸收、固定作用

茎————起支撑、运输作用

叶————制造养料

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15、书P18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书P20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

作P12直立茎————凤仙花的茎

缠绕茎————牵牛花的茎

攀缘茎————葡萄的茎

匍匐茎————红薯的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书P2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书P23养蚕窍门:

天气干燥时在房间内洒一些水———提供合适的湿度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空气流通

用羽毛把蚕宝宝刷到桑叶上————防止蚕宝宝受伤

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房间”清洁

3、书P24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4、书P25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孔,与呼吸有关。

5、书P26蚕宝宝的身体发黄发亮、不吃桑叶的时候就快要吐丝结茧了。

6、书P28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便于将蚕茧上的丝拉出。

7、书P2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8、书P29雌蚕蛾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孵化前是紫灰色。(蚕卵的颜色变化顺序是:淡黄色——玫瑰色——紫灰色)

9、书P30比较蚂蚁、蚕蛾、蜻蜓,它们在外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1、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头上都长有一对触角;

3、胸部都长有三对足;

……

不同点:1、蚂蚁没有翅膀;

2、触角形状不同;

……

10、书P32 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11、书P32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12、书P32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大约为两个月)。

13、书P32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4、书P34有些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一生要经历变态的动物有:昆虫类、蛙类等,不经历变态的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15、书P35 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16、书P37从出生到死亡,人的生命会经历儿童、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书P4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书P43提示: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书P4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吗?

2.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

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4、作P25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能说出观察到的构造与相应的名称(单位、刻度、玻璃泡、细玻璃管、红色液体等)。

5、书P44正确读写图式摄氏温度的方法:

1.先找“0 ”刻度,判断温度计的液面是“零上”还是“零下”。

2.没有找到“0 ”刻度时,看数字越往上越大还是越往下数字越大,以此判断是“零上”还是“零下”(数字越往上越

大是“零上”,越往下数字越大是“零下”)。

3.找到整10、整5,学会数格子,“零上”往上一格一格数,特别是“零下”数格子要一格一格往下数。

6、书P44正确读写摄氏温度计:

写作:—4 ℃写作:—15 ℃

读作:零下4摄氏度读作:零下15摄氏度

写作:0 ℃写作:37 ℃写作:100 ℃

读作:0摄氏度读作:37摄氏度读作:100摄氏度

7、书P45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8、书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9、试P练比较水和冰,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和相同的特征?

10、书P49 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

11、书P49 包毛巾、包棉被的作用是保温。

12、书P50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13、试P复夏天,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答: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遇冷: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外壁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4、作P31夏天,把冰棍从冰箱中拿出,不一会儿,冰棍包装纸上会出现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冰棍包装纸上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水珠。(遇冷: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外包装纸凝结而成的水珠。)

15、书P56 在桌子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打得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观察发生的现象。

答:大的玻璃杯内壁上出现了许多水珠。【水珠形成的原因:(遇冷:从热水中蒸发上来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内壁凝结而成的水珠。)】

16、试P练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7、试P复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18、试P练水形态变化的过程:

云————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露————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凝结成的小水珠

雾————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凝固成的冰晶

雪————高空中的水蒸气在0℃以下遇冷变成的冰晶

19、书P58 水的三态循环:

固态的冰能升华成气态的水蒸气,

气态的水蒸气会凝华成固态的冰;

液态的水能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

气态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又会凝固成固态的冰。

气态

升华凝结

受热凝华蒸发受冷

吸收受冷受热放出

放出吸收

融化受热吸收

固态液态

凝固受冷放出

冰水蒸气(升华受热吸收)水蒸气冰(凝华受冷放出)水水蒸气(蒸发受热吸收)水蒸气水(凝结受冷放出)冰水(融化受热吸收)水冰(凝固受冷放出)

﹡20、五年级下册书P46 (水的反常现象)

水在4℃及以上时,都是热胀冷缩(因为温度4℃时水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

但是水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温度越低,体积反而会增大。

【当温度降到0℃,水结成冰时,体积膨胀幅度更大,大约是4℃时水的体积的1.1倍。】

21、试P复

人体正常温度——————————37℃

水结冰时的温度—————————0℃

水沸腾时的温度—————————100℃

夏天室内的温度—————————30℃

夏天阳光下水泥地面的温度————50℃

22、书P45

水温计作用:测量水的温度测量范围:0℃—— 100℃

气温计作用:测量空气的温度测量范围:—30℃—— 50℃

体温计作用:测量身体的温度测量范围:35℃—— 42℃第四单元磁铁

1、书P64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环形、马蹄形、圆形、槽形等。

2、书P6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磁性门吸、磁性文具盒、磁性黑板、磁性白板等。

3、书P66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名称:回形针、铁钉、一元硬币、钢珠、……

(共同特点:都是铁制的。)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铜钥匙、铝片、布、玻璃珠、塑料尺、薄木片、……

(共同特点:都不是铁制的。)

4、书P67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有磁性)

5、书P68磁铁隔着一些(薄的)物体也能吸铁。

6、书P69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7、书P69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8、试P复一块磁铁断成两截,在这两截磁铁上,各有( 2 )个磁极。(不同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不管断成几段,都有两个磁极。)

﹡9、作P46有两块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块是磁铁,另一块是铁块。只利用这两件物体,你能判断出哪块是磁铁吗?请说明你的方法。

答:

假如吸得住假如吸不住

理由:因为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10、试P复有两个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物体,其中一块是磁铁,另一块是铁。用什么方法能分辨出哪块是铁,哪块是磁铁?

答:(1)用铁制品检测;

(2)用磁铁检测;

(3)用指南针检测;

(4)组“T”字形检测(如上图的方法)。

11、书P71 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能够指示南北方向。(利用悬挂法检测)

12、书P71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南S北N )

13、书P72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14、书P72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5、试P练有一块条形磁铁没有标明磁极,你能用几种方法判断出这块磁铁的南北极?请写出两种判断方法。(三种方法)

答:(1)用悬挂法检测;

(2)用有标明磁极的磁铁检测;

(3)用指南针检测。

16、书P74两块环形磁铁相吸磁力增大,相斥磁力减弱。

17、试P复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制成的,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

18、试P复指南针真有趣,我们来做一个指南针吧。

(1)现在有一枚钢针和一块磁铁,怎样把这枚钢针做成指南针?

答:用(强力)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2)我们做的指南针没有标明南北极,怎样判断它的南北极?请用文字或画图表示出两种判断方法。(三种方法)

答:(1)用悬挂法检测;

(2)用有标明磁极的磁铁检测;

(3)用指南针检测。

19、试P复磁铁有哪些基本性质?请写出四点。

答:(1)磁铁有磁性;

(2)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3)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1大禹治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学生进行“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2.秦始皇游会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2.了解秦始皇在当皇帝时曾到会稽山拜祭大禹陵。 3.会讲家乡地名的来源。 二、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 2.收集家乡地名来源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了解秦始皇。 (1)秦始皇是谁? (2)他来过浙江的什么地方?他做过什么事? 自己看书了解,再请学生回答。 2.说说家乡地名的来历。 (1)说说山阴、诸暨等地名的来历。 (2)我们家乡还有哪些地名?拿出收集的资料来介绍。 3.活动。 (1)你到过绍兴吗? (2)投影(图片),介绍绍兴美丽的景色。 4.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风土人情的图片。` 3.卧薪尝胆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故事,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学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学习这个故事。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1节健康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1节 健康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认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健康的含义,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学难点:健康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思考引入: 1.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生理不健康。 2.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心理不健康。 3.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为什么? 不健康 因为社会关系不健康。 4.什么是健康? 5.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6.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个标准: 1.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2.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从事日常的社会、学习和工作而不感到有压力。 3.应变能力强,能够很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4.善于修养精力,睡眠好。 5.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6.体重适中,不胖不瘦,身体好。 7.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牙龈出血。 10.皮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健康下个定义吗? 一、健康的含义 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 ) 健康的三要素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 健康的人

1.生理健康——由身体的功能决定的 生理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组织结构完整,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生理化指标正常,没有疾病或身体不处于虚弱状态。只有生理健康,人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工作。 思考:如何确保生理健康?要合理膳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足够的睡眠,要避免有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在人 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 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 的生活。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 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社会关系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含义:社会关系健康 是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居住环境健康 社会关系是指: (1)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2)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 (3)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 (4)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 (5)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去的情况。 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的三个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案例:适应不良 小悦第一次坐在咨询室时,双手紧抓着放在并拢的腿上的书包,眼神迟疑。她说她心情很坏。她家在内地,十年寒窗,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S大学,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几乎喜极而泣。 然而,当她步入大学后,她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在她寝室8个同学中,有6个是上海人。她觉得她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说着日语一样的上海话,知识丰富,活跃兴奋,变着花样玩儿。在她们面前,她自己就像一个10岁不到的孩子。而老师在课堂上讲着一些莫名其妙又深不可测的东西。上课时,她喜欢坐在僻静的角落里,许多人在一起时,她从不找别人说话,也没有人理她。到食堂去买饭,有那么多人排着队,她就只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连价钱和菜名都搞不清楚,所以吃的东西常常是又贵又难吃。 她生活在苦恼中。苦恼着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这段时间,她常想到死亡,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每天都昏昏沉沉的。她说她的生命中除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 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7.(1)B(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第2节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 2.5-3第4节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

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第5节(一)1.D 2.B 3.B 4.B 5.A 6.B 7.B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二)1.A 2.C 3.B 4.A D 5.C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分析和比较某些古生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内容、材料及现象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水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4、观察种子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茎越长越高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3-2、测量水的温度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劳技教案 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 本学期三年级一班有学生27人,二班有学生24人,学生普遍劳动热情不高而且思想教浮躁,虽然个别同学热爱劳动,但劳动态度不够端正,不爱动手操作。上课纪律良好,有个别学生上课纪律意识薄弱,需要老师提醒。由于劳动课受条件的限制,这些孩子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二、熟悉教学容、重难点、课时安排 本册劳动课共20课,容分为三部分;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②手工制作;③生活小常识。这些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安排了20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三、本册劳动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措施 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采取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4.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5.重视学生每一次劳动成果,在班级举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创造火花,体验活动乐趣。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

三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混合身边的物质_浙教版

小学科学《混合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 《混合身边的物质》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展开的,是观察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特征和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课前,我用两只250ml的烧杯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是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先倒入3匙醋,再倒入1匙小苏打,接着同时点燃两根火柴分开后,一根伸入这个杯子里,火柴马上熄灭,而另一根伸入空杯子里却继续燃烧;第二次是在一个杯子里先倒入1匙小苏打,再倒入3匙醋,然后摇晃几下杯子,同时点燃两根火柴,分别伸入两个杯子里,实验结果同上次一样。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放小苏打和醋的先后顺序以及摇晃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考虑到学生把点燃的火柴伸进烧杯底部的困难,后来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材料时,就改用两只500ml的烧杯做实验。 二、事件: “小苏打和醋”这一活动是本课的中心活动,我按照以下预设程序进行:(1)观察小苏打和醋;(2)猜测小苏打和醋混合以后会怎样;(3)混合小苏打和醋,观察混合以后发生的现象;(4)解释小苏打和醋混合以后发生的现象;(5)根据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作出判断。 开始,前两个程序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在进入第3个程序时,我提醒学生要按教材上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交流时,学生都能说出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冒出气泡;开始气泡很多,后来慢慢变少;气味变了等现象,有很多学生猜测是产生了气体,而且可能是二氧化碳。接着我提出想办法用实验来验证,让学生同时点燃两根火柴分开后,再同时把一根伸进小苏打和醋混合的杯子里,而另一根伸进另一只空杯子里,观察比较两只杯子发生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由于我课前了解到许多学生不会划火柴,所以就先做划火柴的讲解示范,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实验。 再次汇报交流时,全班6个小组居然有5个小组的火柴没有马上熄灭。当时我感到非常意外,刚想让学生重新做一次,马上又意识到这是传统的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而新课标提倡重过程轻结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才是科学课的核心问题,于是我要学生分析讨论各自发生的实验现象。火柴没有熄灭的一方有的说小苏打和醋混合后没有产生气体,而是生成了另外一种东西,有的说生成的气体飘走了,也有的说产生的气体可能混合在空气里了;火柴熄灭的一方说生成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河北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1. 清点器材(15分) (1)有清点实验器材的动作。(5分)(2)能准确说出器材名称。(10分) 2. 进行实验(50分) (1)正确使用仪器,合乎规范,注意安全。(10分) (2)按正确的实验步骤,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操作。(30分)(3)实验过程中,集中精力,仔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10分) 3. 填写实验报告(20分) (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10分) (2)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10分) 4. 整理仪器、收拾桌面(15分)(1)仪器归位、摆放整齐。(10分)(2)桌面整洁。(5分) (一)实验名称: 观察物体发生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鼓和鼓槌、绿豆、钢锯条。实验步骤: 1.把绿豆放在鼓皮上,用鼓槌敲击鼓,观察绿豆。 2.把锯条放在课桌上,一半落空,一只手按住桌上一端,另一只手拨动锯条。 实验现象:1. 绿豆跳动 2. 锯条颤抖 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振动。 (二)实验名称: 水能传声

实验器材:水槽、砂纸。 实验步骤: 1. 水槽中加满水。 2. 一个同学在水中磨砂纸,另一个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听。 实验现象:听到了磨砂纸声音。实验结论:水能传声音。 (三)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完全相同的中间带孔的硬纸片三张、纸屏一个。 实验步骤: 1. 将三张中间带孔的硬纸片、纸屏排在一条直线上(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 2. 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用手电筒从一端向纸屏上照射,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孔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有光;将中间的硬纸片错开,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观察到纸屏上没有光。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 实验目的:光是否可以被反射。 实验器材:手电筒一个、中间带缝的硬纸片1张、平面镜一个、纸和尺子。 实验步骤:将中间带缝的硬纸片、平面镜放在纸上,排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从硬纸片缝隙一端向平面镜上照射,改变平面镜摆放的角度观察现象,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第6节降生活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第6节健康生活 (见B本87页) 聚焦教材)? 1.中毒:环境毒物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的变质食物引起的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少数动植物或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为非处方药。 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对人体的器官、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各种疾病。吸毒、贩毒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每年的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 4.香烟烟雾中的有毒成分是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通过吸烟影响肺等呼吸器官,而且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5.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 6.当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 复苏。 VQ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用下列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 A.发芽的马铃薯 B.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物 C.剩饭剩菜一定要蒸煮后再食用 D.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蘑菇 2.某人到药店买某种药品,营业员却因其手续不全抗拒售卖。你认为其欲购药品属于 (A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外用药 D.内服药 3.过量和长期饮酒,会引起的疾病是(B ) A.酒精中毒,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B.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C.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不良出现缓解 D.促进消化,食欲大增,易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4.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叙述错误的是(B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对人体有害,青少年只能少量吸食 C.吸毒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5.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烟草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D )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教学反思 浙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教学反思浙 教版 摸索教学,静心沉思规律,得到一些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所有的知识都要掌握,所有的材料都要查齐的传统师者形象。我们要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如本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教师就将主动权让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探讨,把问题抛给学生,教师则只是在旁边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更新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其中,主动学习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学生要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要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 3.在科学可中渗透德育思想 德育渗透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任何把德育和学科教学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在这节可中把空气污染这一现实性问题引进了课堂,让学生在认识空气重要性之后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具体的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和我们的生活1教学反思浙教版 摸索教学,静心沉思规律,得到一些启示。 1.转变教师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所有的知识都要掌握,所有的材料都要查齐的传统师者形象。我们要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如本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教师就将主动权让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探讨,把问题抛给学生,教师则只是在旁边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浙教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茶垫 教学目标: 1、了解茶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装饰作用。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茶垫。 3、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纸绳盘绕圆形,并将圆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垫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将做成的圆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案。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或是使用过茶垫吗? 交流汇报所见过的茶垫的形状、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那你们见过用纸绳制作的茶垫吗?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呢? 揭示课题。 二、探索研究 1、观察“金点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讨论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点与它们的共同点。 2、想一想,在制作茶垫时应注意什么? 三、学学做做 教师对花形茶垫进行示范制作: 1、盘圆表: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盘成6个圆形,其中一个直径稍长一些。 2、接粘:将6个圆形拼成花形的图杂,最大的一个放在中心,交接处涂上胶水。 3、围外框: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在花形的外围框2~3圈。 四、想想做做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垫形状,并制作茶垫,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五、作品展评 将学生制作的茶垫按形状分类,然后从外形、小圆的粘接,纸绳绕的平整度、紧密度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热带鱼 教学目标: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教学准备:每生若干纸绳、固体胶 重点: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 难点:自我创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给学生放了一段海底的热带鱼的录像,接着让学生看一些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漂亮的热带图片,学生看了之后立刻就会喜欢上了。 二、老师展示作品并演示制作方法 1展示作品,比较鱼的不同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下列有关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xx无关 B.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C.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过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静脉 C.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 D.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新出炉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显示,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生活方式干预有助预防心血管病。 (1)心血管疾病是指组成人体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器官出现了问题。 (2)导致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______?

(3)专家指出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______。 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这种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______免疫。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方法是______。 (2)饭后1小时血糖会迅速升高是因为米饭中淀粉在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治疗糖尿病采用______方法。 (3)高血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呢?(至少写出两点建议)______。答案和解析 1.B解析:据统计,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有关,A错误。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B正确。多参加体育锻C错误。 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 D错误。 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2.B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途径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肌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的血液循环;因此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动脉,B错误。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C正确。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D正确。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到六年级总复习详细资料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 1. 〈〈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 听声首;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 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 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 〈〈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 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 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大会爬到地面。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用脚爬行。?金鱼用鳍游泳;用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 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是 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 C.一片树林 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 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C、防止“三废”污染 D、禁止捕猎 12、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 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 肺结核、糖尿病 B 肺结核、甲型肝炎 C 色盲、甲型肝炎 D 糖尿病、色盲

浙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姓名____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书P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书P2例:小猫是猫妈妈生的,猫、狗、猪、牛、马、羊等动物是胎生动物、哺乳动物。 3、书P2 例: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鸡、鸭、鹅、蛇、鳄鱼等动物是卵生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等) 4、书P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5、书P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6、书P6 还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7、书P7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的放置方向没有关系)。 8、书P8 研究根的作用:在水面上滴油,防止水蒸发。为了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根的作用还有吸收矿物质和固定植物)。 9、书P8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书P9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与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发育而来的,提供营养。 11、书P11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 12、书P11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3、书P13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4、书P18我们发现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

花、果实和种子。 作P12 根————起吸收、固定作用 茎————起支撑、运输作用 叶————制造养料 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15、书P18我们发现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书P20植物茎的形态多种多样 作P12直立茎————凤仙花的茎 缠绕茎————牵牛花的茎 攀缘茎————葡萄的茎 匍匐茎————红薯的茎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书P2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书P23养蚕窍门: 天气干燥时在房间内洒一些水———提供合适的湿度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空气流通 用羽毛把蚕宝宝刷到桑叶上————防止蚕宝宝受伤 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房间”清洁 3、书P24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4、书P25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孔,与呼吸有关。 5、书P26蚕宝宝的身体发黄发亮、不吃桑叶的时候就快要吐丝结茧了。 6、书P28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便于将蚕茧上的丝拉出。 7、书P28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8、书P29雌蚕蛾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孵化前是紫灰色。(蚕卵的颜色变化顺序是:淡黄色——玫瑰色——紫灰色)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测试

九年级科学下期末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大象 B.一群飞鸟 C.一片树林 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 B.虾 C.鱼 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 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C、防止“三废”污染 D、禁止捕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