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形式

跨文化交际的形式和手段-------言语行为

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一)言语行为的“三分法”

(1)言内行为。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但在实施这个行为之中,通常实施了

一个言外行为,有时还实施了言后行为。

(2)言外行为。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

(3)言后行为。指说话带来的后果。

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的区别在于:前者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后者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

话人的意图。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听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变化或产生后果,这就是言后行为。当然说话人的意图未必被听话人领会,或者听话人虽然领会了说话人的意图,但却不一

定按照说话人的意图去行事,所以言后行为不一定发生。

(二)塞尔的言外行为“五分法”

(1)阐述类。言外之的是使说话人对所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做出保证;适从向是从话语到

客观现实;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相信。

(2)指令类。言外之的是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做某一件事;适从向是客观现实适从话语;

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希望或者愿望。

(3)承诺类。言外之的是使听话人对某一未来的行为做出许诺;适从向是从客观现实到话语;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意欲。

(4)表达类。言外之的是对命题中所表明的某种事态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没有适

从向,命题的真实性是实施这一类言外行为的前提。

(5)宣告类。言外之的是使客观现实与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一致。适从向是使客观现实符合

所说的话语,但与指令类和承诺类不同,它的言外行为使客观现实按照所说的话语发生的变

化是即刻的、瞬间的。

(三)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在言语行为实施过程中是有差异的:

(1)人们所能够实施或通常所实施的言语行为的范围不同;

(2)人们在如何恰当得体地实施言语行为和掌握言语行为的实施方式的多样性的程度方面

存在着差异;

(3)如何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规则因文化而异;

(4)对新的信息接受的开放程度,以及言语行为实施的方式的变化或灵活性因文化而异;(5)交际者对对方实施的言语行为所表露出来的积极或消极态度的敏感程度也因文化而异。

二语言表达的间接性

(一)语言表达间接性的特征

语言表达具有间接性,也就是说人们常常不是坦白直率地去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通过

某种方式间接地去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语言使用中的“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表达的

间接性。

语言表达的间接性也可以从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语言的话语意义之间的关系去解释。

当这两种意义不一致时,语言的使用便是间接的。人们说话并不总是说什么就意味什

么,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说话的真正意图并不总是一致的,人们常常通过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制约因素

(1)权力关系。会话双方的权力差别越大,说话可能越间接。

(2)社会距离。彼此越熟悉,关系越密切,说话可能越直接。

(3)要求大小。提的要求越高,问话的方式就可能越间接。

(4)权利与义务。要求别人做的事是你的权利或者是别人的义务,那要比你求别人帮忙用的说话方式直接。

三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分析

(一)问候

(二)告别

不同文化都有不同的习俗和侧重点。如果把汉语告别语直译成英语并用于跨文化交际当中,英语国家的人会觉得很不自然或十分别扭。这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所致。

比如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在别人家做客,在丰盛的聚餐结束后,告别时所用的礼貌语方面存在着惊人区别:

西:Thank you so much for a wonderful evening。

中:实在抱歉,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西方人使用感谢语来道别,而东方人则使用道歉语来道别。

(三)致谢

当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或别人对自己表达善意时,当事人向对方致以感谢的话叫做致谢语。英语国家的人可以说是不离Thank you ,几乎任何场合、任何人际关系都可以使用。汉语交际中,表达谢意的词语也不少,常用的有“谢谢”、“多谢”、“非常感谢”等。但是汉语的“谢谢”不像英语那样处处使用,有时还须谨慎使用。

有几种场合中国人常常不用致谢语:

1.交际双方的关系亲密一般不用互相致谢。

2.当受到别人夸奖或赞扬时一般不表示感谢。

3.在自己的职责、义务范围之内的事情一般不需要致谢。

(四)答谢

在汉语的答谢语中,当说话人受到别人称赞时,往往表达“谦虚”的语用含义,这是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的。这个谦虚与英语国家人恪守的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往往产生冲突,导致英汉交际中答谢行为上的语用失误。使说话人原有的语力消失,造成误解。比如:中国人作报告结束时往往会用一些谦辞,以表示“谦虚”的语用功能。这是汉语环境下的客套话,很自然、很正常。如:“对不起,我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了。”但是英语国家人却不能接受这样的客套。在这种场合,英语国家人常会直接表达对听众的谢意。

英语中的答谢比较直接,但在汉语中有些说法让英语国家的人很难堪,比如说像“这是我应该做的”或者“这是我的职责”的话语,将其直译成英语就是That's what I should do 或That's my duty。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英译话语的语用含义就变成了“这不是我情愿做的,只是责任而已”,英语国家人听到这样的话语会感到尴尬,这与汉语要表达的语用含义大相径庭。(五)道歉

(六)恭维

英语中恭维语的一个主要功能在于协调交往中双方关系的“一致性”(即平等关系),即恭维者把它作为一种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的手段。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恭维语的一个主要功能往往是通过恭维对方达到某种功利性目的。

汉语恭维语值得注意的两个特点

第一,在其表达方式上有一个在美国文化中极为罕见的现象,那就是在夸奖别人的同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贬低一下自己。

第二,在中国文化中,存在大量的隐性恭维语,说话人的赞美并不显见于言辞本身,被恭维的人只有结合具体语境与相关背景知识才能领会其称赞之意。而在美国文化中,恭维语往往是高度程式化的语言,其突出特点就是句式较为固定,极易识别。

跨文化交际的ppt总结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机会是由全球化引起的 交通和通讯系统的发展(缩短旅游时间,电视网络,互联网,国际电影业) 国家间的文化迁移(多元文化主义) 新经济领域(跨国公司) 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有限的自然资源、污染、国际冲突) 二、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的定义 1、《简明牛津词典》:文化是“艺术和被集体视为人类智慧成就的其他表现形式”。 2、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文化是“一个特定时代或民族的风俗、文明和成就”。 3、(霍尔,1983)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信仰、习俗、价值观、行为、制度和交流方式的总和,这些都是在 一个可识别的群体中被共享、学习和代代相传的。” 4、1871年爱德华·泰勒爵士的定义(第一次使用这个术语):"这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 5、Kroeber and Kluckhohn (1952) 克罗伯和克拉克洪。 文化由显性和隐性的模式组成,是通过符号获得和传递的行为,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包括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文化的本质核心是由传统的(即历史的派生和选择的)思想,尤其是它们所依附的价值观所组成的;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可以被认为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6、Porter & Samovar 波特和萨莫瓦尔 “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意义、等级、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念、物质对象和财产的积累,这些都是一群人通过个人和群体几代人的奋斗过程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读本》 7、文化的内容“是文学、美术、音乐、哲学、科学这一类的事。”-陈独秀 8、“文化是生活的样法。”“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梁漱溟 9、“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 (二)文化的基本功能 1、文化使一切都变得容易。为人、事、提供意义——减少生活的混乱;为我们提供结构——适应我们 的世界所必需的技能和规则。 2、亚伯拉罕·马斯洛--文化也可以理解为满足人类需求的一种特殊方式。 生理需求-安全-归宿感-尊重-自我实现 (三)文化的特征 1、文化适应:文化是后天有意或无地习得的。事实上,文化不是天生的感性,而是后天习得的。 2、文化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文化是冰山。 (1)显性的-做事方式。行为、传统、人工制品-建筑物衣服艺术品等。 (2)隐性的-思维方式。信仰、态度、看法、价值观念。 3、文化是可以改变的。有必要认识到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它们在事件的影响下,通过与其他 文化的接触不断地变化和演变。文化通过三种最常见的机制发生变化:创新、传播和文化适应(灾难)。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跨文化交际礼仪(方凡泉)

跨文化交际礼仪 ●(PPT Global)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如果想做到顺利而有效,就需要双方遵守国际社会约定俗成的、为各国各民族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也就是国际惯例;同时也需要遵守依各国风俗习惯传承延续而形成的某些独特的礼仪习俗,也就是入乡随俗。遵守国际惯例并且入乡随俗,实质上是表示不同民族人际交往的相互尊重,目的是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轻松愉快地沟通交往。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模式有两套符号系统:一套是“语言符号系统”,另一套是“非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系统又包含了两套规则,“语言规则”和“礼貌规则”。不掌握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交际自然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语言规则而不熟悉语言使用的礼貌规则,交际就会出现语言使用上的失误。礼貌规则具有普遍性,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地方习俗性。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在一种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话语,在另一种文化语境中可能会是不够礼貌的话,或者是过于礼貌的话。人们谈交际,通常总是想到语言。语言呢,当然是交际的重要手段、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但并不是唯一的媒介。除了语言这个重要工具,人们往往还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 ●(主讲内容)这一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探讨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涉及到的几个礼貌规则问题,主要是称呼介绍问题、委婉表达问题和入乡随俗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一下,非语言交际中主要涉及到的服饰打扮、握手礼节、目光交流、手势表达和面部表情问题。这非语言交际部分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 ●(Geoffrey)第一部分:语言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 首先讲语言交际。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针对英语交际的特点,提出了语言交际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准则。最重要的准则是哪一条呢?最重要的是第一条T act Maxim“得体准则”。说话要tactful, 意思指的是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加对他人的益处。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尽量多说让别人感到舒服的话。在一些对外交往场合怎样说话才叫“得体”tactful呢?下面分析三个案例。 ●(案例一)一、称呼介绍问题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教学教材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 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

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中国人偏重道义,以“中庸和谐”为贵,强调协和万邦。 五、在建筑物方面,西方建筑物主要为高大、雄伟、外展的建筑风格,而中国建筑物主要是小巧、玲珑、精致。 六、在个人观点问题上,西方人以个人为单位,注重人个,以个体为本体,性格外向,亲情观淡漠,对待友情重视实际情况,强调人人平等,积极面对现实。中国人以集体、组织为重,性格内向,对待亲情非常重视,对朋友两肋插刀,强调孩子所属是于家长,处理事物通常全盘考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就像是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Barrier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ie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barrier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eneralizes the types of surface barriers and underlying barriers , and then puts forward a few suggestions on how to clear t he barriers by furthering learn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it culture.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barri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0 引言 对于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针对各自的学科特性有不同的解说。至今,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已达近200种。但仔细分析后,又可以发现这些定义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点。概括起来,可分为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个层次。前者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后者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因而,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方式。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民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种文化中成长的人们对另一文化的接受,从而形成文化障碍,给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带来种种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笔者试图对英语学习中的表层文化障碍和深层文化障碍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1 表层文化障碍的主要表现 1. 1 对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不同理解 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随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有些词由于经常使用逐渐积累了一些联想的意义,都可以称为词汇的文化内涵[1 ] 。在不同的语言中,词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实际上只有部分词汇完全对应,而另一部分词汇虽有局部对应的解释,但在词义或文化内涵上不完全相同。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依赖与亲密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下面是一些例句,划线部分是动物名称,括号内是其在英语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1) Just look at the way he treats his wife! He is a beast . (凶残的人) 2) Bill is taking his bird to t he pictures tonight. (女朋友) 3) Don’t listen to her gossip ; she is a cat . (心地恶毒的人) 4) I am not a chicken. I just don’t want to offend anybody. (懦夫、胆小鬼) 5) She likes to stay at home , but her husband is a bit of a gay dog. (爱玩的人) 6)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 you silly donkey ! (傻瓜,固执的人) 7) In t he city I was nothing , but t here in the countryside I was considered a big fish. (大人物) 8) Don’t t rust him , he’s an old fox. (很狡猾的人) 9) The lions at her party included two famous authors and a musician. (大人物) 10) Come here, you little monkey. What have you done (调皮鬼) 11) Don’t be a pig , Jimmy ; leave some cake for your brother . (贪婪、肮脏或没礼貌的人) 12) She has face like an angle, but he is really a terrible wolf . (凶残的人)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际》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历史在漫漫长河中流动,不断地侵蚀了广袤,大浪淘沙,曾经的三大文明古国皆已随风而逝,只有古老的中国依然屹立于,史书上记载的奇人异事,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认为,人们在漫漫长路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无限智慧和优秀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向我们介绍、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不同文化方面的中西差异,不断引领我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喜欢在课程上思考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及文化现象。对这样的两种文化差异如何取舍,我们可以以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来参考:“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我喜欢中国的历史,更喜欢现在人们对文化的痴迷以及古代人们对文化细致入微的演绎。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华文化注重解决人的心以及人与外界的各种关系,是蕴含着许多值得当代人汲取的智慧,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不同道路的文化。 我觉得,要先了解与借鉴一种文化,不仅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借鉴其在灵魂,这是我一直以来所认同的观点,我们可以先对不同于我们的事物进行了解,可以先从、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来按图索骥,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 第一,我想谈谈我学习文化的心得体会。

,老师向我们介绍时说,是人类社会的社会现象,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从自然现象、自然物和祖先的崇拜发展到神的崇拜;自部落、民族发展到世界。课上,老师介绍到,类型可分为原始、国家、民间、世界。其实,人类只有进入原始公社制度的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而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以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 我仍然记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表述:“一切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但对于“超人间的力量形式”,我们普遍识之的电视剧《西游记》主要讲了佛教的一些故事给了我们对于佛教的初步认识,让我们觉得世上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的神秘境界和力量。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创立,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主要教义的思想基本包含佛家思想。 我觉得佛家的思想还是非常高深莫测的,但却有时候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课上讲过的苦谛,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苦,受苦的原因是业惑,所以佛家摒弃七情六欲,灭去欲望,得以超凡脱俗。所以教规中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更有“不听歌舞、不睡高床、不着彩衣、不着财、过午不食”来获得六根清净。佛家通过法事功课、早晚课诵、供佛绕佛来剃度修行,內练自己的身心。因此,佛家过得很是轻松无虑:靠左行、忌中行,仪表整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习惯、习俗等的不同,交际者之间往往因不了解别国的风俗礼仪而产生误会甚至是冲突。因此,学习各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跨文化的交际需要双方适当的礼仪作为连接的桥梁。是否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礼仪知识。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拥有长久历史的礼仪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这对于跨文化的交际与礼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涉外秘书工作、送礼习俗、商务交谈等角度阐释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人们的一切行动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中,文化是核心的部分。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它也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 涉外秘书往往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这对于他们来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文化必修,让我受益匪浅。课程主要分为五大部分。一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但在交流中,往往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正是文化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除了表现在价值观,习俗差异等外,还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的不同有关。二是中西方饮食文化文化,西方饮食讲求营养,所以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类元素的单配是否合理。中国饮食则讲求味感,民间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以致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三是中西方服饰文化,中西方在服饰上用料不同,造型结构不一样。中国讲究纵向感觉,西方讲究横向感觉。中国在裁剪上注重平面直线西方注重立体裁剪。在中国的穿着观念中,服装一向被看作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西方的穿着则更强调和反应人体美。四是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国建筑以木为主,西方则以石为料。中国建筑重整体美,西方讲究个体美。中国建筑追求意境,空间较封闭。西方则旨在求实,空间较开放。五是中西方礼仪文化。主要讲述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原因,中西方各自的礼仪特点,比如中国讲究以礼服人,以和为贵,西方人则直呼其名,礼貌有加等等。

其中我对于第五讲中西方文化礼仪尤为感兴趣。礼仪,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史的见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逐步走向文明与进步,摆脱愚昧与落后的标志。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基本上完全不同的礼仪。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文化相对应的,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西方礼仪文化尤为不同。 中国人讲究亲情至上,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中国家庭中,孩子小时候多半依赖父母,父母则多为家庭牺牲,并且子女要服从父母,听父母的话。长大后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而西方人在孩子十八岁成年后则要求孩子自食其力,独立自主,在孩子的抉择中很少参与。但西方的子女在成年后在亲情方面就逐渐冷淡。在称谓上中国家庭严格许多,晚辈绝对不可以直呼长辈姓名,这是种极为不礼貌的行为。然而在西方家庭中可直接叫长辈名字,不分长幼尊卑。所以中国人的家庭观是“家族为本,亲情至上”而西方人则是“个体为本,自由至上”。 中西方的日常行为习惯也大有不同。在中国,人们似乎并不是很在意个人隐私。有人来家拜访,主人会十分热情。在西方,拜访他人

《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1. 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 Macroculture :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 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 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 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 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 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 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 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 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 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 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new host culture. 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新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14. 分隔和隔离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 refer to maintaining one's original culture and not participating in the new culture.

跨文化交际礼仪

第四节跨文化交际礼仪 一、打电话 二、待人接物 三、着装与赴约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跨文化交际时要涉及的一些礼仪。 一、打电话 1.预约 西方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所以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电话预约。 例如,你去订台、订宾馆、买机票、看医生、到朋友家拜访等等,一定要事先约好时间,几点几分。如果你到酒店或者餐厅,服务员一般会问你,“先生,请问您有预定吗?”所以,大家如果有机会到国外去留学、工作或者是旅游,一定要养成预约的习惯。如果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不要擅自到别人家拜访,否则,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英国人很注重自己的隐私,如果不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一般他们不会邀请陌生人到家里去拜访。英语中有句习语“英国人的家是一座城堡。”如果你跟老师有问题要交流,也需要提前预约或者是在老师办公的时间,英语叫Office hour去拜访老师, 不可以随便到老师家里拜访。 另外,不要在清晨或者是晚上10点半以后给别人打电话,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感到非常紧张,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 2.邀请 西方人在邀请别人的时候,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发请柬第二,打电话第三,面对面邀请。 通常人们会提前一到两个月,至少也要提前一周的时间发出邀请。如果你是在这种场合邀请别人来吃饭,比如说大家已经坐好了,你才给朋友打电话,“喂,你在哪儿?我们在某某某酒楼吃饭,你过来吧。”那么这个人一定不会来。为什么?因为他觉得你不是特意请他的,你是临时才想到他的。这样做是极其不礼貌的。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电话预约的习惯。如果你不能赴约,一定要提前打电话告诉对方因为什么事情不能赴约,要明确地告诉他,不要等到最后一天才打电话说,“对不起,我不能去。”这样也是很不礼貌的。 二、待人接物 1.宴请 中国人在请客时一般特别客气,主人或东道主通常会准备一大桌子的菜,有时候会请人到酒楼去吃饭,主人开场的第一句话会这么说,“哎呀,你看,我也不会做,随便凑合着吃吧,不成敬意。” 西方人一看,这么一桌子菜,这么丰盛,你还说没什么吃的,他会很不理解,感到很纳闷儿。另外,中国人特别客气,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帮别人夹菜,如果客人遇到不喜欢或者不能吃的菜,又不好意思说,这样会令客人感到非常尴尬。 西方人在请客吃饭的时候,通常会加上这样一句话,我是特意为你准备的。他会加上“特意”两个字以表示他对客人的尊重。 另外,请客吃饭的时候,中国人的习惯是一定要提前到,有时候会帮主人打打下手,或者聊聊天。那么在西方,一定要准时赴约,不要提前到。为什么?因为主人在厨房做饭的时

跨文化交际心得

学习《跨文化交际教程》心得

学习《跨文化交际教程》心得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及时的学习跨文化之间的交际。而《跨文化交际教程》这门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得以有机会来更深的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 关键字:跨文化东方西方交际 王老师在这门课中教授了我们很多知识。其中包括交际、文化与语言,词汇与文化,非语言交际,中西方社会文化与艺术与提高跨文化意识。在每个不同的章节中,我们都获益匪浅。 交际、文化与语言:在这个章节中,我们了解到了交际的定义、目的、发生的条件、因素、模式及特征。其次,老师也向我们分别阐述了文化与语言的定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老师着重强调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可能导致对对方话语的误解,从而产生冲突。因此,这开篇之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词汇与文化:在这里,老师比较侧重于中西方之间的词汇在翻译这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主要讲的就是不同之处:颜色、动物、植物在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所象征的不同的寓意。老师给我们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让我们在一种很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带着对文化差异的

好奇学习了这章节的知识。例如说“狗”这个词在中国多有贬义的意思,狼心狗肺、鸡鸣狗盗、狗仗人势这些词都就是很好的证明。而在英语文化中,“狗”大多数都表达表较好的意思,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这些词里面的dog 的所传达的意思都就是褒义的。还有其她很多例子都向我们生动的证明了中西方文化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非言语交际:我们在这一章的学习中理解到了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作用以及它有哪些种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不仅通过语言文学表达传递信息,更依靠交际者的声音、表情、举止与行为等非言语语来确认或否定所交际的信息。研究表明,非言语交际就是语言交际的43倍。这不光体现在结果中,更左右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情感。例如,当人们说违心话时,神态会把真实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比如,嘴上说欢迎,语调却很冷淡;嘴里说不怕,身体却在发抖。研究者曾经观察过说谎人的动作,发现说谎时人们手部的动作减少了,因为在潜意识里,人们觉得挥动双手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因此可以瞧出,非言语信息能够反映人们的潜意识,即使老练的说谎者也有可能被觉察。人们可以避免语言交际,却不能避免非语言交际。 除此之外,中西方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的方式也有不同之处。例如说: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这个在北美以及许多别的国家里非常普遍的手势常被用来无声地表示支持与赞同:"干得好!"、"O、K、"或者"棒极了!"以及其她十几种意思。然而,在某些地区,这个手势具有完

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doc

跨文化交际商务礼仪 跨文化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那么你们知道跨文化的商务交际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跨文化商务交际礼仪 一、强调独立性、崇尚个性 作为一个建国只有几百年的国家,美国在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之际,必须鼓励个人独立创造的精神。与此同时,在建设新大陆的过程中,每个公民都必须发挥其最大用处,尊重并吸收其他人的优秀成果,坚信自我,尊重他人的文化成为新大陆的共同原则。此原则深入美利坚民族的民心,并以各种形式得到了充分发挥,由此形成了美国人民的特殊性格:相信自己,自己就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并把依靠自己作为人生信条。 二、鼓励创新 美国在建国之初几乎是一片文化荒原,而闯入这片文化荒原的,是一群勇于挑战欧战传统制度束缚的极富有自由主义精神的人。正是在这种初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带动下,这种冒险而崇尚自由的精神成为了美利坚人民发展的精神支柱。目前来看,美国人民在生活的很多地方都有数不清的这种精神存在。这种精神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密切不可分割。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种结论,那就是美国人民对创新精神是非常看重的。众所周知,美国的历史很短,比不是很多悠久的文明国家,更不用说和四

大文明古国了。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美国人民受到的束缚和条条框框也很少,具体的表现就是美国人非常能够接受新生的事物和新生的科技。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一点美国人的认同度非常高,这也是他们所提倡和崇尚的性格。 三、自由、平等的精神 美利坚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民族。美利坚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封建秩序从来没有在那里存在过,在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从欧洲大陆来的移民把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带到了那里。新大陆崇尚自由的氛围以及大自然的艰苦环境陶冶了美利坚民族的特性:热爱自由、珍惜自由、崇尚自由。在美国,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平等开辟了道路。美国人相信这样的格言:"万物生而平等",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每个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因此他们不迷信权威,而更崇拜白手起家的成功者。 与美国人交际商务礼仪 一、见面礼仪:美国人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他们习惯手要握得紧,眼要正视对方,微弓身。两人为异性时,要待女性先伸出手后,男性再伸手相握;两人为同性,通常地位高的伸手给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给客人。亲吻礼是仅限于在彼此关系很熟的情况下的一种礼节。正式社交场合,美国人通常是先介绍,再握手;在非正式场合,或者初次见面礼较简单,笑一笑,打个招呼,说声"hello"或"hi"即可;美国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 与美国人交际时还禁忌离得太近,因为美国人十分讲究"个人空间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cently, we have already studied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peak to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may first talk about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spea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broad concept 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aces, nations or countries and between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ge groups, occupations, social classes or educational levels; it may also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one country. In the meantim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three forms: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worldwide interes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rows out of tremendous changes in technology, economy ,immigration pattern and the emerg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advanced new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migration, als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word popul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increa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wide use of the internet which is tearing down national bounda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As a result, understand other culture is indispensible and need for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lead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become essential in our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First of all, we can increase our cultural awareness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such awareness is the first step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imply,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can be viewed as a cog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other’s values, attitudes, beliefs and outlooks. Second, It can reduc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facilitate adaption to global and domestic workplace diversity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so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communication only knowing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Therefor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fr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