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_省略_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_牟凤云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_省略_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_牟凤云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_省略_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_牟凤云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_省略_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_牟凤云

第11卷 第2期2007年3月

遥 感 学 报

J OURNAL OF REMOTE SENSI N G

V o.l 11,N o .2M ar .,2007

收稿日期:2006-03-01;修订日期:2006-04-23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编号:2002CB12507)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 W -338)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牟凤云(1979— ),女,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地利用、国土资源遥感。

文章编号:1007-4619(2007)02-0257-12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

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牟凤云1,张增祥1,迟耀斌2,刘 斌1,周全斌1,王长有1,谭文彬

1

(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2.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6)

摘 要: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 SS 影像、T M (或ET M +)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 m 2,2005年达到1209.97km 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 m 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关键词: 北京市;城市建成区;陆地卫星数据;“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遥感监测中图分类号: TP79/F 301.24 文献标识码: A

D yna m i c M on itori ng of Built -up A rea i n Be iji ng duri ng 1973—2005

Based on M ulti -ori g i n a lR e mote Sensed I mages

M U Feng -yun 1

,ZHANG Z eng -xiang 1

,CH I Yao -bin 2

,LI U Bin 1

,ZHOU Q uan -bin 1

,

WANG Chang -you 1,T AN W en -bin 1

(1.In stit u t e of Re mo t e S e n si ng Ap p li ca ti o n s ,CAS ,B eiji ng 100101,Ch i na ;

2.B eiji ng T wen t y -F i rstCentur y S ci ence &Tec hnol ogy Devel o p men tCo .Lt d ,B eiji ng 100096,Ch i na )

Ab st ract : The ur ban ar ea expansion is an i m portant i ndica t or for measuring ur banization leve.l Based on t hr ee LandsatM SS i m ages ,ten T M i m ages ,one D M C data and one “Beiji ng -1”s m all satellite data obtained in

2005,t he urban built -up characteristic of Beijing and its i m pact on t he peripheral land during 1973—2005wer e analyzed .The ur ban area was 183.84km 2

in 1973and increased to 1209.97k m 2

in 2005,t he built -up ar ea w as increased by 1026.13km 2

during t he past 32years and expanded 32.07km 2

per year .The built -up area w as

expanded around t he old ar ea and didn ’t pr esentm anifest change in a certain direction .The expansion rat e w as distinct fro m each ot her and Beijing city w as experienced t wo fast expansion stages co mparative l y .The incr eased built -up area originated fr o m differ ent land use type ,of which about 54.34%conve rted fr o m r ural area and dependent factor y ,di ggings land and other c onstr uction ar ea .The o t her mainly ca me fr o m arable l and t hat acc ount for 43.57%of the who l e added built -up area .M any factor s contribut ed t o t he ur ban land use changes .But four ma j or driving forces ,popu l ation g r o w th ,econo m ic i ncreas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 uctur e i m pr ove m ent

258

 遥 感 学 报第11卷and instit ution and polic y c hange,were the most i m portant factors.Population g r o w th ca n si mulate the built-up ar ea manifestly,t he econo m ic i ncrease was t he main i m pe t us of t he land use,t he tr ansportation infrastr uctur e

i mpr ove ment was the i m petus for the ur ban expansion,while policy change deter m ined the m acr oscopical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pattern in so me degree.

K ey wor d s: Beijing;built-up ar ea;landsat i m ages;“Beijing-1”;r e mote sensed monitoring

1 引 言

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用地扩展迅速[1]。城市用地扩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于城市规模大、功能集中、影响广泛等特点,这种动态变化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显著。在中国开展完成的多项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变化遥感监测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仅次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居第2位,是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变化最明显、影响范围最大的一类,它的扩展对于耕地、草地、林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中国对城市土地利用扩展规律的研究较为薄弱和零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用地快速扩展逐渐暴露出土地、环境等各种问题后才开始活跃起来,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主要有城市形态研究[3,4],城市扩展模式[5,6],城市动态模型研究[7,8],城市空间结构研究[9,10]等。对于城市空间发展动力机制,不同学者以不同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研究,常用的驱动力研究方法有定性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模型化方法等。定量化和模型化是整个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的趋势[11]。

近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下,北京市经历了一个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的过程,城市化进程显著,城市建成区扩展迅速,从而出现了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顾朝林、方修琦、刘盛和、刘长歧、梁进社、宗跃光、何春阳、鲁奇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城市化、社会空间结构等内容进行了研究[12—19],有了良好的研究积累。但目前利用长时间序列和多源遥感数据,从空间上对北京市建成区扩展的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W ebe r认为由于不能以一种连续的方式长期监测土地利用变化,这使得对于城市变化过程的了解受到了限制[20]。本文正是通过对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试图认识和理解32年来北京市建成区扩展的基本过程和驱动机制。

2 遥感监测的动态信息获取

对于北京市建成区扩展过程的监测主要以陆地卫星M SS影像、T M(或ET M+)影像、D MC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覆盖了1973—2005年的32年。各期遥感影像具有良好的空间位置匹配,作为土地利用重建和更新的主要数据源。

DMC是灾害监测星座(D isaster M onitoring C onste lla tion)的英文缩写,是由英国萨瑞(Surr ey)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国际小卫星组织[21]。DMC采用最新的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地面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卫星扫描面积为600km×600km,相当于现有其他商业卫星能力的10倍左右。DMC具有32m分辨率的3波段CCD传感器,三个波段分别为0.52—0.62μm(绿)、0.63—0.69μm(红)、0.76—0.90μm(近红外)。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由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公司与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合作发展的一颗小型对地观测卫星。2005年10月27日,在俄罗斯成功发射。“北京一号”小卫星是D M C的一颗,该卫星的最大特点是星上同时搭载中分辨率的32m多光谱成像仪和4m高分辨率全色相机,这两种成像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地面目标的辐射、空间和纹理等信息,便于卫星上两种有效载荷的相互校正和检验。该星具有极宽的视场、快速重访能力和侧摆能力,可通过任务编排,实现对热点地区的重点观测。“北京一号”小卫星32m中分辨率的覆盖范围是600km ×600km,4m全色高分辨率的覆盖范围是24km×24km,宽广的图像刈幅大大简化了图像处理工作,非常有利于图像数据的推广和应用[22]。

在Intergraph MGE平台中,以1∶10万地形图对2001年的T M影像进行几何精纠正。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其他3期M SS影像、9期T M(或ET M+)影

第2期牟凤云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259

 

像、2004年D MC数据和2005年“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进行几何纠正,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像元重采样采用最近邻点法或双线性插值法,保持图像原可见分辨率,几何纠正误差控制在1—2个像元。图像、图形和属性数据均采用双标准纬线等面积割圆锥投影、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和全国统一的中央经线和双标准纬线,中央经线为东经105°,双纬线为北纬25°和北纬47°。

针对1973—2005年期间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共计完成了15个年度和14个时间段的遥感监测。其中,20世纪70年代包括3个年度,采用陆地卫星M SS数据完成;80年代之后到2005年,共计监测11个年度和11个时间段,采用陆地卫星T M(或ET M+)数据、D M C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完成。在1998年以前,受遥感数据获取困难等方面的限制,时间段较长,最大间隔6年,最小间隔2年。自1998年以后的7年,实现了年度监测,比较细致地反映了北京市城市扩展过程及其对于周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特点。

参照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方法[23],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未利用土地等6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其中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工交建设用地等3个二级土地利用类型。

3 北京市建成区扩展的遥感监测

城市扩展过程就是土地利用中的城镇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因为建设用地的增加而使城市建成区扩大,并导致其周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发现这些变化并确定变化中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方式、转换数量以及转换的空间差异等,是城市扩展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

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实际以建设发展起来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包括市区集中连片部分,以及在郊区内但与市区关系密切的城镇建设用地[24]。中国的《城市规划法》在对城市规划区的解释和说明中指出:“建成区是城市建设连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到达的地区,它是城市规划区的核心部分,城市规划区远远大于建成区范围。”《城市规划基本术语》中规定:“城市建成区(U r ban BuiltA r ea)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这是全国各地关于建成区面积统计的基本依据。

本文城市建成区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人机交互全数字分析方法,对遥感影像直接提取城市建成区的外轮廓,之后在G I S软件中进行编辑和统计而获得的。因此文中的建成区和统计年鉴中的建成区以及前面提到的分类方法中的建设用地含义不同。文中采用的人机交互全数字分析方法,综合了解译分析和计算机分类两种检测方法的优点,可以更好地保持数据的精度[2]。以2001年解译的城市建成区结果为基准,分别向前和向后分时间段完成各时期城市的扩展,在每一个时间段的末期形成新的一期城市状况,为下一时间段的监测提供基础,直至提取到各期的城市建成区信息。然后在A rc/Info中进行图形编辑和面积统计。获取不同时间段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以及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占用信息。

3.1 北京市建成区的变化

北京市主要建成区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约183.84km2,这是目前收集的航天遥感数据能够反映的北京市最早时期的状况。截至2005年,建成区显著扩张,总面积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建成区面积的6.58倍,净增加面积超过1000k m2,平均每年扩展32.07km2(表1),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表1 北京市不同时期的建成区面积

Tab le1 The bu ilt-up area of B e iji ng i n d ifferen t years 年度/年面积/k m2年度/年面积/k m2

1973183.84

1975192.38

1978232.13

1984265.48

1987302.85

1992554.24

1996714.34

1998795.23

1999810.11

2000830.67

2001938.28

2002996.91

20031130.25

20041184.41

20051209.97

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

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建成区主要以旧城区和沿二环外侧的建成区为主,总面积不足200k m2。此后开始到80年代初期,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速度相对较慢,在改革开放前的1973—1978年间,北京

260

 遥 感 学 报

第11卷

市建成区增加了不足50km 2

,平均每年增加9.66km 2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建成区面积也不断增加,但整体扩展速度尚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的1978—1984年

期间,建成区每年增加的面积只有5.56km 2

,仅相当于32年间平均扩展速度的1/6左右,速度甚至低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监测时期内扩展速度最慢的一段时间之一(图1

)。

图1 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扩展过程图

F i g .1 The expansion pro ce ss o f Be ijing built -up area fro m 1973t o 200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市的扩展仍然延续此前的平稳发展,监测到的1984—1987年间的年均增加面积12.46km 2

。但是从该时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项生产生活活动不断加强,城市建设的经济基础更为雄厚,而且受到改革开放后地域间人员流

动日益增强的影响,对于城市用地的需求趋于强烈,城市扩展的速度逐步加快,原建成区向四周不断扩展,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倍以上,年均扩展面积36.95km 2

。这一时期,北京市的发展进入了第一次显著扩张的阶段,年均扩展速度已超过32年间的平均扩展水平,更是较改革开放初期加快了5.65倍。这一快速发展过程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并达到年均扩展40km 2以上的速度。

北京市第一次的高速扩展始自1987年,1998

年以后显著减缓,共持续了11年的时间。该期间建成区面积增加了492.39km 2

,年均增加44.76k m 2

。11年的扩展面积约占32年总扩展面积的近半数。1998年以后,进行了对于北京市建成区扩展的年度监测,截至2005年,共持续7年。这一时期,北京市建成区由1998年的795.23km 2

扩展到2000年的830.67km 2

,扩展速度显著减缓。1998年到1999年,扩展面积为14.87km 2

。1999年到2000年扩展面积20.56km 2

,低于前一时期平均速度的54.07%—66.78%。

到20世纪末,北京市经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

高速扩展后,面积较1973年增加了646.83km 2

,超过监测初期3.52倍。整个北京市建成区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北部的发展已达原沙河镇地区,向东和

第2期牟凤云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261

 通州区连为一体,向南到达大兴区所在地的黄村地区,向西则与门头沟区所在地大峪村地区连成一片。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一些城镇建

设用地和北京市建成区融为一体,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快了北京市扩展的速度。

21世纪的最初5年,北京市建成区再次进入快速扩张期,建成区面积增加了379.29km 2

,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北京市建成区面积的两倍,年均增加75.86km 2

,是32年间年均增加面积的2倍还多,扩展速度明显加快,显著超过了第一次高速发展

期。北京市已经成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0km 2

特大区域,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跨度均达到55—60km 左右。在这一次的快速扩展期,出现了差异比较显著的年际波动。

纵观过去的32年,北京市建成区向四周的扩展距离在18—22km 之间,整个发展过程有逐步加快的趋势,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缓慢发展期、80年代中期以前的相对稳定期、80年代中期以后的快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期,目前是扩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图2),在原有建成区周边不断有新增区域的出现。到2005年这一快速扩展势头出现了减缓趋势

图2 1973—2005年北京市不同时期城市扩展的土地利用影响F i g .2 The land u se aff ec ted by urban expansion o f Be ijing fro m 1973t o 2005

262

 遥 感 学 报第11卷3.2 北京市扩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

北京市的扩展对周边的耕地、农村居民点、工交

及其他建设用地、独立的城镇用地(如区政府所在

镇)、水域、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都有不同程

度的占用,其中对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

设用地占用面积较多。为了统计上的方便,按照被

建成区占用面积的多少,结合前面提到的土地利用

分类方法,将除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

用地之外的土地利用类型统称为其他土地。北京市

扩展导致的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见表2。

表2 北京市扩展导致的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

T ab l e2 Th e land u se chan ge cau sed by urban

expan si on i n d ifferent ti m e/k m2

占用土地类型/年农村居民点和

工交及其他

建设用地

耕地其他土地时段合计

1973—19753.824.420.308.54 1975—197817.6517.424.6839.75 1978—198418.0613.441.8533.35 1984—198720.9815.830.5637.37 1987—1992165.0680.186.15251.39 1992—199666.4589.703.96160.11 1996—199862.5217.011.3680.89 1998—199910.514.170.1914.87 1999—20007.8412.380.3420.56 2000—200171.9335.530.15107.61 2001—200220.9636.810.8658.63 2002—200352.6879.611.05133.34 2003—200438.3415.740.0054.08 2004—20050.8024.830.0025.63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北京市建成区面积累计扩展1026.12km2,其中转变为建成区的面积中以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共占54.34%;占用的耕地面积居次,占43.57%;其他土地尽管类型多,但被占用的面积比例很小,只有2.09%。由此可见,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除了不断地将周边的独立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连成一体外,最主要的影响是对于周边耕地的占用。这一特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有所差异。

在1973—1975年期间,北京市建成区扩展速度缓慢,扩展的面积中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占44.73%,耕地占51.76%,其他土地占3.51%。1975—1978年期间,扩展速度稍有加快,其中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融入北京市建成区的面积占44.40%;占用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3.82%,略有下降;占用其他土地的比例有比较明显的升高,达到了11.77%。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近10年时间,北京市的扩展保持了平稳的速度,总扩展面积中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占用的比例在54.15%—56.14%之间,占用的耕地面积占扩展总面积的比例在40.30%—42.36%之间,占用的其他土地面积依然较少。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北京市的发展进入快速扩展时期,持续到90年代中后期的年均扩展面积一直保持在40—50km2左右,是以前的5—6倍。从8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建成区的扩大,不断地将周围的农村居民点、部分区镇和其他建设用地连为一体,最多时占扩展面积的77.29%。同时,仍然有较多的耕地被占用,面积比例在20%—30%左右,最多时达56.02%。就这一时期的整体情况而言,在持续11年左右的第一次高速扩展期,并未出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为37.96%,低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前期城市扩展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

1998—2000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趋于变缓,年均扩展面积急剧下降,约15—20km2左右,但仍然以占用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为主,合计占扩展面积的98%以上。对于其他土地的占用始终处于非常小的比例水平。

21世纪初的5年,北京市的建设再次加快,年均扩展面积显著超过历年的平均水平,而且发展过程有波动性,2001年和2003年每年扩展均超过100km2,2002年和2004年扩展稍慢,但每年扩展也都均超过50km2。2005年是扩展速度减缓比较明显的一年,只相当于扩展最快时期的1/5左右,低于32年扩展的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建成区对于耕地的占用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平均56.30%,高于32年整个监测过程占用耕地比例的平均水平。其中, 2004年最低,为29.11%,2005年最高,达到96.88%。该时期对于其他土地类型的占用的比例进一步减少。

在北京市32年的扩展过程中,建成区的增加不断吸纳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和工交及其他建设用地,

第2期牟凤云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263

 如独立的工矿、交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用地等,以及

占用城镇周边或农村居民点周边的耕地,而对于林地、草地、水域或未利用土地等其他类型的土地的占用一直处于非常小的比例水平。随着建成区的发展,在大量的新建成区出现的同时,也有为数众多的原本和建成区相对隔离的农村居民点或其他建设用地与北京市建成区连为一体,这些方面的变化占建成区总变化的半数以上的面积比例。同时,城市扩展过程对于耕地的占用持续保持较高的比例,成为建成区扩展中占用的第二大土地类型。

3.3 北京市建成区的分形特征

城市形态的变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布局和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从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可以分析城市的生长过程,揭示其演化的规律。分形是美国数学家Beno it B.M ande l b ro t于1975年提出的概念,在解释自然界中那些不规则、不稳定和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现象方面,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25,26]。分形模型适合于城市空间形态与空间过程研究,有助于寻找适合多准则的优化空间结构,弥补传统城市模式的不足。

空间的分形维数可以描述城市边界形状的复杂性,反映出土地利用形状的变化及土地利用受干扰的程度,它是一个面积与周长的关系,结合景观生态学中的缀块形状指数[27],定义如下:

S t=2ln(P t/4)/ln(A t)(1)式中,S t为t时期城市斑块的分形数;A t,P t分别是t 时期城市斑块的面积和周长。S t的理论范围在1—2之间,S t值越大表示图形形状越复杂。当S t<1.5时,说明图形趋向于简单;当S t=1.5时,表示图形处于布朗随机运动状态,越接近于该值,稳定性越差;当S t>1.5时,则图形更为复杂。1.0代表形状最简单的正方形斑块,2.0表示等面积的情况下周边最复杂的斑块。

根据公式(1)计算15个时期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和周长的自然对数,得到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分形数的变化图(图3)。1978年分形数的值最小,为1.41,1992年分形数的值最大,为1.57。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北京市建成区分形数的值波动明显,说明北京市建成区向外扩张的不规则程度差异明显,稳定性低,随意性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分形数值在1.48—1.52之间波动,说明该时间段北京市建成区向外扩张的稳定性

较高。

图3 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分形指数的变化过程

F ig.3 The change o f frac tal i ndex o f built-up

a rea from1973to2005

对不同年份的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和相应的年份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573。通过对建成区面积和时间的拟合发现,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和时间的指数拟合最优,拟合方程为y=3E-52e0.0627x,复相关系数是0.9802(图4)。

图4 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变化趋势

F i g.4 The trend of urban bu ilt-up area

changes fro m1973to2005

4 驱动力分析

城市用地增长受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化、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国家宏观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不均衡是其显著特点。同时,又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国家的宏观政策、土地政策等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具有深刻的影响[28]。很多国内外学者在区域水平上探讨了城市用地扩展的机制与特征。例如,Se t o与Kau f m an研究了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用地特征,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认为工业投资的增长是其他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29]。Paclone和

264 遥 感 学 报

第11卷

Li 等认为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土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30,31]

。赵涛则从自然控制背景、城市用地扩展的间接驱动因素和直接驱动力三个层

次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机制,认为自然控制背景影响和控制着城市用地分布及其扩展的宏观格局,间接驱动因素主要通过影响或调节直接驱动力对城市用地扩展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城市用地扩展的数量、速度及模式[32]

4.1 人口因素

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展与规模经济的发展有

显著的刺激作用[33]

。城市用地扩展能促成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集。

197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为47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1%,1987年城镇人口增至637万人,1996年,城镇人口为829万人,2004年,城镇人口增至118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4%。26年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长了1.48倍。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化和城市扩张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虽然近年来北京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可是人口基数大,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250万人左右,

流动人口将达到250万人左右[23]

通过北京市的人口和建成区面积的曲线拟合发现,北京市人口和建成区幂指数拟合最优,拟合方程为y =3E -19x

7.0327

,复相关系数是0.9913(图5

)。

图5 北京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关系图F i g .5 The re lati onship be t w een t he popu l a tion

and the built -up area

城市用地规模要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根据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估算,2000年全市城镇建

设用地将从1990年的600km 2多增至750km 2

左右,2010年达到900km 2

左右。规划市区城市建设用地

将从1990年的420多km 2,增至2000年的500km

2

左右,2010年的610km 2

左右。这是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可能达到的上限[23]

4.2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城市用地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城市用地提供了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

的物质基础,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切生产与生活活动的物质源泉。

地区生产总值(GDP )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1978年GDP 为108.8亿元,1995年为257.1亿元,2004年达到4283.3亿元,26年间,增长了38.37倍(图6)。

图6 1973—2005年北京市G DP 和建成区面积变化图

F i g .6 The change of GD P and built -up

a rea from 1973to 2005

通过对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和北京市的GDP 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829。对建成区面积和GDP 进行拟合,北京市

建成区———GDP 的线性拟合最优,拟合方程为y =0.2321x +264.41,复相关系数为0.9660。

经济的增长为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道路用地、人均公共设施用地和人均公共绿地的增长提供了可能。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中,居住用地的增加占很大的比重,城乡居民点用地持续增长[34]

4.3 居民收入水平

多项研究采用与居民收入有关的指标来探讨城

市扩展问题。如B r ueckner 侧重经济、政策角度对城市扩展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收入增加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35]

;方修琦等

通过对近百年来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与城乡过渡带演变的研究认为,北京市城市扩展的驱动力中同样包

第2期牟凤云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265

 括居民收入增加这一因素[13]

。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78年为1290元,1987年为3336元,1996年为15044元,2004年达到了37058元,为1978年的28.73倍。2004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29.8万辆,比2003年末增加18.2万辆。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19m 2

,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

对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433。对二者进行曲线拟合,发现三项式拟合

最优,拟合方程为y =866.34x 3-43512x 2

+729866x -4E +06,复相关系数为0.9962(图7

)。

图7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GDP 和人均住房面积的关系F i g .7 The re lati onship o f pe r capit a GDP and t he resi den tia l

a rea of urban district pe r capit a

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转而要求精神上及生活上的享受,这相应会引起城市中娱乐、休闲用地的增加;另外,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更大的住所、购买私人交通工具以便于在郊区度假、休闲,这又会引起城市居住用地及交通用地的增长。因此,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可能导致城市用地低密度的向远郊区扩展

[36]

4.4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其与区域及区域外的物质联系主要靠交通来实现。从国外大都市地区的形成与发展来看,现代交通的发展是城市用地扩展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交通工具的变革和高速公路网的

建设,从根本上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城市扩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

区位因素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用地扩展

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般的,距省会城市或者港口城市的距离越近,高速公路的密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用地的扩展[36]

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北京市的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加快。2004年交通运输投资占城市基础设施的比重为33.3%。以市区为中心,沿京包、京榆、京津唐、京石以及京承、京开等对外交通干线两侧的城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城市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向东有高速公路、铁路通向天津新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晔港等出海口,向南又有主要铁路、公路干线通向广大中原腹地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优越条件,沿京津塘高速公路是其主要发展轴之一。4.5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无论在市场经济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起着控制与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抑制了都市地区的发展

[37]

北京半个多世纪规划建设卓有成效,亦历经不

少曲折,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5个时期,即

1949—1957年的谨慎探索期、1958—1977年遭遇多种干扰期、1978—1983年拨乱反正期、1984—1992年深化调整期和1993—2003年发展完善期。在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指导下,北京的各项建设工作迅速扩展,特别是在干道网、城乡绿化、住宅区建设、旧区改造、郊区卫星城建设方面出现了日新月异的成果。1993年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决定要疏解市区,开拓外围,城市建设的重点,要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适当扩大周围卫星城的规模,以减轻市区人口过于集中所增长的压力。该规划深化到基层面,为城市建设和开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北京城市规划区按照市区(即中心城市)、卫星城(含县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等四级城镇体系布局。市区是城市的主体,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和各项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方,是按“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由市区中心地区和环绕其周围的北苑、酒仙桥等10个边缘集团所组成,规划城市建设用地610km 2

左右。

北京市政府在2004年工作报告中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两轴”是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两带”是指东部发展带和西部发展带,传统中轴上包括奥运公园、南苑两个重要功能区。

266

 遥 感 学 报第11卷

北京市通过深化改革,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推动了郊区的开发建设和市区的调整改造,开辟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积极推动了城市建设。

4.6 奥运经济拉动

所谓奥运经济,指一定空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它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这是奥运经济的核心内涵。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和周期性特征。奥运经济周期一般分为3个阶段,前奥运阶段,即7年大会的筹备期,以奥运场馆及相应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主;奥运阶段,即举办奥运会的当年,以奥运增加的各种消费带动为主;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一般2—4年左右时间[38]。

主办奥运会对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建设等将带来很大影响。为举办奥运会而大力度对基础设施进行的资金投入,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GDP 增长显著[39]。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北京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

5 结论与讨论

1973年以来,北京市建成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32年间出现了显著扩张,建成区面积由183.84km2增加到2005年的1209.97km2,增加了5.58倍。这一过程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平稳发展期、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的快速扩张期、20世纪末期的相对稳定期和近年来的急速扩张期等,但是,在建成区的扩展中,不断吸纳附近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和工交等其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等一直是城市扩展占用其他土地的主要方式,合计占扩展总面积的比例始终保持在95%以上。目前是北京市建成区扩展最快的时期。

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建成区扩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此外近几年来北京受奥运经济的影响,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建成区的扩展速度。

DMC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时间分辨率高,进行大范围监测的优势极为明显。不仅对灾害监测有很大应用潜力,还特别适合土地变革、城市扩张、生态环境等的动态监测,在专题应用时,可以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彩色影像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和相关内容的研究。可广泛服务于中国的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监测、城市建设规划、测绘、环境及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监测等众多领域。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再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召开,北京市建成区持续扩展。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充分利用奥运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致 谢 感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田国良研究员对本论文的悉心指导。感谢21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北京市2004年DMC 数据和2005年“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

参考文献(R eferences)

[1] Li u J Y,Zhang Z X,Zhu ang D F,et al.A S t udy on the Spatial-

t e m poral Dyna m ic Changes of Land-u s e and D rivi ng Forces

Anal yses of C h i na in t he1990s[J].Ge ogr aph ic a l R es earc h,

2003,22(1):1—12.[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等.20世纪

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

研究,2003,22(1):1—12.]

[2] Li u J Y,Zhang Z X,Zhuang D F,et a l.The Land U s e Change

Spatial-te m poral Infor m ation S t udy of Ch i na in1990s[M].

Beiji ng:S ci en ce P ress,2005.[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遥感时空信息研究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M edda F,N ij ka m p P,Riet ve l d P.Recogn ition and C l assification

of U r b an Shapes[J].Geogr aphica l Ana l ysis,1998,30(3):

304—314.

[4] W ang X S.M any SpatialAnal ys i s M et hod and Th eirA pp lication

on t he S t udy of Urban Spatial Configu rati on[D].Pos t Doctoral

Report of CAS,2004.[王新生.若干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于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2004.]

[5] Li u S H.Spati a l Patter n s and Dyna m ics M echanis m s of U rban

Land U s e G ro w t h[J].P r og r ess i n Ge ogr aph ic a l Sci ence,2002,

第2期牟凤云等: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267

 

21(1):43—50.[刘盛和.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

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43—50.]

[6] Liu J Y,W ang X S,Zhuang D F,et a l.App lication of Convex

H u ll i n Identifyi ng t he Types ofU r b an Land Expansion[J].Act a

Ge ogr aph ic a S i n i ca,2003,58(6):885—892.[刘纪远,王新

生,庄大方等.凸壳原理用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类型识别

[J].地理学报,2003,58(6):885—892.]

[7] H e C Y.Proces s and M echan is m of Land Use/Land Cover of

Urban iz ati on in Beijing[D].Ph.D.D i ssertation of B eiji ng

N or m al Un iversit y,2003.[何春阳.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

地利用/覆盖变化动力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2003.]

[8] Zhou C H,Sun Z L,Xie Y C.The S t udy of Au t o m ata C ell u lar

[M].B eiji ng:Science Press,1999.[周成虎,孙战利,谢一

春.地理元胞自动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9] Deng Y,W ang Z.The S pati a l S truct u re Evo l u ti on and

Forecasti ng of Shanghai[J].E ast Ch i na Nor m a l Un i versit y

(Natur a lS cie n c e),2002,(2):67—72.[邓悦,王铮.上海市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及预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2,(2):67—72.]

[10] Zh ang S Q,Du D B.Th e Function D i version and t he Urban

Space S truct u re Op ti m ization in Shanghai[J].S t udy o f Urban

Devel opmen t,2001,8(6):44—49.[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

心城区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

2001,8(6):44—49.]

[11] Liu X H.Identif ying and M odeli ng t he D ri vi 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 i n Ch i na[D].Ph.D D is sert ation of CAS,2005.

[刘旭华.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分析[D].中国科

学院博士论文,2005.]

[12] Gu C L.S t udy on Pheno m ena and M echanis m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 n B eiji ng[J].Journa l of Na t ur a l R es ou r ces,1999,14

(4):307—312.[顾朝林.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

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07—312.]

[13] Fang X Q,Zhang W B,Zhang L S.The Evo l ution of Urban

Fri nge i n B eiji ng i n t h e20t h Cent u ry[J].City P l ann i ng Revi e w,

2002,26(4):56—60.[方修琦,章文波,张兰生.近百年来

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与城乡过渡带演变[J].城市规划,2002,

26(4):56—60.]

[14] Liu S H,W u C J,Shen H Q.A G IS Bas edM odel ofU r b an Land

Use Grow t h in Beiji ng[J].Act a Ge og r aph ic a S i n ic a,2000,55

(4):407—416.[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 IS的北京

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55(4):407—

416.]

[15] Liu C Q,Gan G H,Li X J.A n Anal ysis of Popu lati on

Subu r banizati on and Res i den tial Land E xpand i ng in Beiji ng[J].

E c ono m ic Geog r aphy,2003,23(5):666—670.[刘长歧,甘国

辉,李晓江.北京市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空间扩展研究

[J].经济地理,2003,23(5):666—670.]

[16] Liang J S,Chu B.U rban S pra w l and Spatiall y Interdependen t

Devel opm en t of B eiji ng:A Anal ysis Bas ed on the Lo w ry M odel

[J].C it y P l ann i ng Revi e w,2005,29(6):9—14.[梁进社,

楚波.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

分析[J].城市规划,2005,29(6):9—14.]

[17] Zong Y G,Zhou S Y,Zhang Z S.Spati a l C haracteristics of

Subu rban iz ation and Its Devel oping S trategi es i n Beij ing[J].

Acta Geog r aph i ca S inica,2002,57(2):135—142.[宗跃光,

周尚意,张振时.北京城郊化空间特征及发展对策[J].地

理学报,2002,57(2):135—142.]

[18] H e C Y,Sh i P J,C hen J.P rocess and M echan i s m of

U r b anization i n Beijing A rea[J].Act a Geogr aph ica S i n ic a,

2002,57(3):363—371.[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北京地区

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2,57(3):363—

371.]

[19] Lu Q,Zhan J Y,Ren G Z.A Pri m ary S t udy on U rban i zation,

Land U s e/cover Ch ange and t he Relat ed Social-hum an Factors i n

Beiji ng in t he Past100Years[J].Geogr aphica lRese a r c h,2001,

20(6):688—697.[鲁奇,战金艳,任国柱.北京近百年城市

用地变化与相关社会人文因素简论[J].地理研究,2001,20

(6):688—697.]

[20] W eber C,Pu iss an t A.U r banizati on P ressure and M ode li ng of

U r b an G ro w t h:Exa m ple of t he Tun i s M etropolit an A rea[J].

Re mo t e S e n si ng ofE nvir on m en t,2003,86:341—352.

[21] Li u L,S teven M.Sm all Satellites and D is aster M on itoring

C ons t ellati on[J].Aer os pace Ch i na,2006,(6):18—21.[刘

路,斯蒂芬麦京.小卫星与国际灾害监测星座[J].中国航

天,2006,(6):18—21]

[22] Ch en Z C.A Res earch on t he Techno l ogy ofOn-or b itC ali b ration

and Validati on of Ch i na D M C M i cros atellite[D].Ph.D.

D iss ert ation ofG raduate ofCAS,2005.[陈正超.中国DM C小

卫星在轨测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

论文,2005.]

[23] Li u J Y.The M acro Investigation and Dynam ic Research of the

Res ource and E nv ironment[M].Beijing:Ch i na Sci ence and

Technol ogy Press,1996.[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

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4] Yao S M,Zhu Y M,Chen Z G,et a l.Urban C ongl om erati on i n

C hina[M].H efei:Universit 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 hina P ress,2001.[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等.中国城市

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25] Zhao P,Feng X Z.F ractal Analys is of Urban Sys t e m Spatial

C haracteristics B ased on Re m ot e Sensing and G IS:A C ase S tudy

of Shaoxi ng[J].S cie n ti a Geog r aph i ca S inica,2003,23(6):

721—727.[赵萍,冯学智.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城镇体系

空间特征的分形分析———以绍兴市为例[J].地理科学,

2003,23(6):721—727.]

[26] W u B,Ge Z P.Fract al Theory and App l ying i n Geograph i cal

Sci ence Research[J].Geography and Territ ori a l R es earc h,

2002,18(3):23—26.[吴兵,葛昭攀.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3):

23—26.]

[27] W u J https://www.doczj.com/doc/401070091.html,nd s cape E col ogy:Pattern,Process,Scal e and

H ierarchy[M].Beij ing,H i gher Educati on Press,2000.[邬建

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8

 遥 感 学 报第11卷

[28] Tian G J.Spatial-t e m poral Charact eristics of U rban and Ru ral

Land of Ch i na i n1990s by Re mote Sen si ng and G IS[D].

Dissertati on for t he Degree of Doct or of Phil os opy,CAS,2002.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 I 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

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 [29] Seto K C,K auf mann R K,W oodcock C https://www.doczj.com/doc/401070091.html,nd s at Reveals

Ch i na’s Far m land Reserves,bu t They’re Van is h i ng Fast[J].

Na t ure,2000,406:121.

[30] PacloneM.Th e Internal S truct u re of C iti es i n t h e Third W orld

[J].Geogr aphy,2001,(3):189—209.

[31] Li L,Yoh ei S,Zhu H L.S i m u lati ng Spatial Urban E xpan si on

Based on a Phys i cal Process[J].Land s c ape and Urban

P l ann i ng,2003,(64):67—76.

[32] Zh ao T.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It s D rivi ng M echan is m of

Ch i na,1990—2000[D].D iss ert ation for t he Degree ofDoctor of

Phil os ophy,CAS,2005.[赵涛.中国城市用地扩展及其驱动

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 [33] Sato Yas uhir o,Kaz uh iro Ya m a m ot o.Popu l ati on C on cen trati on,

Urban iz ati on,and De m ograph ic T ransiti on[J].Jour na l ofUrban

E c ono m ics,2005,58(1):45—61.

[34] Sh iY L.Analysis ofLand Res ou rces U tilizati on i n the P r ocess of

Urban iz ati on in C hina[J].Ch ina P opu l a ti on,Res ourc es and

Envi r onm e n t,2000,10(4):45—49.[史育龙.我国城市化进

程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0,10(4):45—49.]

[35] B rueckner J K.Urban S pra w l:Diagnos i s and Re m ed i es[J].

Inter na ti ona l Reg i ona l Sci ence R e vi e w,2000,23:160—171.

[36] Deng X Z.I m pact s and Det er m inan ts of Land U se Changes i n

C hina[D].Post-doct or Research Report,CAS,2005.[邓祥

征.土地利用变化的效应及其决定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

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5.]

[37] Yao S M.SpatialE xpan si on ofM etropolis i n C hina[M].H efei:

C hina Un i versit 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 ress,1997,129—

154.[姚士谋.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M].合肥: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129—154.]

[38] W ang X.Res earch on t he Relati on s bet w een O l ymp ic Econo my

and B eiji ng’s Devel op m ent[D].M aster Deg ree of H eb ei

Un i versit y,2005.[王心.奥运经济与北京城市发展研究

[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39] W ang C,Zhang H,Ling C F.The Affecti on of App l ying f or

O l y m p i c on t h e Ddevel op m en t of Beiji ng[J].Ur ban and R ur a l

D e vel op m e n t,2001,(2):43—44.[王春,张红,凌常峰.申

奥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J].城乡建设,2001,(2):

43—44.]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本市自1997年以来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 权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行政执法状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和区、县两级政府的领导下,城管监察队伍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职责,为加强首都城市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为落实《决定》及全市第四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本市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本原则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是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和《决定》,依法对现行 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 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 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适当分开,管理职能和处罚职能适当分离的原 则,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二)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有关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在行政机关编制总数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合行政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行政执法效果, (三)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权力的集中与责任的落实同步进行,凡集中行使 的行政处罚权,原划出部门一律不再行使,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工作的有序衔接。 (四)坚持新体制、新机制、新队伍、新面貌的组建方针,以建立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守纪律、能战斗的新型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队伍管理和制度建设。 (五)坚持统一领导,顾全大局,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推进相对集中 行政处罚权工作与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 一部署,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决定》的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工作。 二、扩大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经过前一阶段改革,目前本市已经划转到区县城管监察组织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有: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方面的全部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无证违法建设的处罚权,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方面对违法占路的处罚权和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无照商贩的处罚权等五个方面。按照国务院要求,根据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政府决定扩大集中行使 行政处罚权的范围。进一步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有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 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等8个方面,涉及市政管委、园林、环保、建委、水利、国土房管等6个部门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主要包括: (一)市和区、县市政管委执行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其中包括:市政管理(含城市道路、桥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市政设施管理等);公用事业管理(含城市供水、城市燃气、城市热力管理等);城市节水管理、停车管理等四个方面。 (二)市和区、县建委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与治理城市市容环境密切相关的部 分行政处罚权。 (三)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在城市房屋拆迁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全部行政处 罚权。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用户室温检测暂行标准的通知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用户室温检测暂行标准的通知 京政管字[2003]433号 为加强本市供热行业管理,保障用户切身利益,维护供热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室温评测机制,对用户室温检测暂行标准如下: 一、测温时间: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之间,每月的5日、15日、25日进行( 遇节假日顺延)。如遇天气等特殊因素,按照市市政管委的统一要求进行加测。每年的11月15日下午3点前,各区县所属供热单位将测温结果报区县供热管理办公室;11月15日下午5点前各区县供热管理办公室、市属各大专业供热单位将测温结果汇总后,报市市政管委供热管理办公室。 二、测温地点:选择人员长时间滞留、活动频繁的房间,如起居室、卧室等,阳台、厕所、过道、楼梯、电梯间不能作为测温地点。测温点要选择距地面1.5米以上内墙范围内测量。 三、合格标准:测量地点的温度应为18℃±2℃,不低于16℃即为合格。 四、测温工具:必须选择经过计量部门检测合格的测量表。 五、抽测比例:要选择供热系统中间和末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分别取顶、中、低层不同朝向的房间,抽测用户室温。抽测比例为:供热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内的按3%;101-500万平方米按2%;501-1000万平方米以上按0.5%进行检测。用户室温合格率应不低于98%。 六、测温记录:各区县供热管理办公室、供热单位(企业)要使用由市市政管委供热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测温表。对涉及经济赔偿的供热质量投诉,必须有供热行政管理部门、供热单位(物业房管单位)和用户三方见证签字的现场实测记录。 七、以下情况不能保证用户室温达到16℃的标准: (一)用户未经供热单位(企业)的同意,擅自更改暖气设施的(包括暖气片、管道、阀门等); (二)暖气设施被装修包裹在内的; (三)暖气设施表面有覆盖物的(如衣物等); (四)用户房间的门窗未能完全关闭的或者门窗玻璃有破损的; (五)室外气温降到日平均-9℃以下时。 北京市住宅锅炉供暖管理规定 【颁布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日期】19940803 【实施日期】19940901 第八条供暖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必须保证供暖,并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提前或者延长供暖。 (二)供暖期间实行每天24小时连续供暖,保证采暖用户的室内温度不低于16℃。 北京11月7日起试点火供暖服务热线开通2008年10月15日15:43:49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昨天(14日)从北京市市政管委供热办获悉,11月7日起,全市试点火开始,本市供暖服务热线62357575将面向社会开通。但在11月15日之前的试点火期间,供暖服务热线将主要接受政策咨询。11月15日正式点火之后,才接受供暖投诉。 同往年一样,今年本市供暖服务热线62357575将在试点火当天开通,但市政服务 热线12319目前可接受市民的供暖政策咨询等问题。在11月15日之后,供暖服务热线可接受居民遇到家里漏水、暖气故障等问题投诉;如果家里温度不足16度,市民可打电话投诉;认为供暖收费标准与规定不符,市民也可打该电话咨询。今年本市调整完善了对困难群体实施供暖救助的具体办法,建立了供暖应急专项资金,对低保户等特殊人群,以间接燃料实物救助方式保障其正常采暖,并继续重点对机关、商场等公建设施严格控制超温运行。 此外,本市还落实了应急抢修预案及队伍,充实市、区两级27支供暖应急抢修队伍,并进行演练。

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定稿

湟源县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城市管理整体合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综合管理理念,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完善城市功能,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努力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二、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成立湟源县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 主任:胡良云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主任:郭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沙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高海青县公安局局长 安永发县城镇管理局局长 成员:方得红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马玉祥县目标办主任 张永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马田源县财政局局长 靳生元县交通局局长 邹永生县住建局负责人 李永宏县环保局局长 马生辉县林业局局长

田文禄县教育局局长 罗万福县水务局局长 杨发科县旅游局局长 王浩县公安局副局长 王燕珍县卫生局副局长 严卓才县农牧局副局长 李辉全县广电局局长 范云青县工商局局长 芦彬县商务局副局长 米世银县创卫办主任 陈生财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朱善德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世明城关镇人民政府镇长 安柏山大华镇人民政府镇长 祁增林申中乡人民政府乡长 纪文魁巴燕乡人民政府乡长 马守成寺寨乡人民政府乡长 李发忠日月乡人民政府乡长 张生卿和平乡人民政府乡长 芦宝林波航乡人民政府乡长 田荣珍东峡乡人民政府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镇管理局,安永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方案制定和实施,积极与各相关单位进行联系,研究和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事调配 【发文字号】榕政办[2015]37号 【发布部门】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2.21 【实施日期】2015.02.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 制规定》的通知 (榕政办〔2015〕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福州保税港区管委会: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并经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2月21日

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闽委办〔2014〕41号)和《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榕委发〔2014〕17号),设立福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加挂“福州市城市综合执法局”牌子),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 一、职责调整 (一)将原市市容管理局的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二)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承担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三)将市城乡规划局承担的履行福州市城区范围内涉及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处罚权划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四)加强城市管理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五)强化城乡管理宏观指导、监督检查以及城乡管理应急处置等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城市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负责起草并组织实施城市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拟定相关管理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编制全市城市管理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及综合考评;负责市政设施、市容景观、环境卫生的管理及市场化监管;负责城市管理监控、指挥调度和应急处

牌匾标识设置规范-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牌匾上的商标权保护 冯红 商号也叫字号,由两个以上文字组成,是企业名称中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字构成的商业标识。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商号,但可以有多个商标,商标与商号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而牌匾与商号也是密不可分,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牌匾主要是企业名称的载体,但从我国传统历史角度讲,牌匾也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集艺术、宣传、识别意义于一体。如何合法的将商标用于经营场所的牌匾上,值得探讨。 一、牌匾上如何合法使用自有商标 关于企业牌匾的名称,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2012修订)》有明确规定,企业牌匾所使用的名称应当与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从事商业、公共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企业名称牌匾可适当简化,但应当报登记主管机关备案。《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也有规定,个体工商户名称牌匾可以适当简化,但不得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 在牌匾上使用自有商标是基于企业对商标拥有的合法所有权,即企业通过自行申请注册的商标。针对自有商标,如果企业的商标和商号一致,则企业在经营场所牌匾上可直接使用该商标(商号),比如肯德基(企业名称为:肯德基国际控股公司)、狗不理(企业名称: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果企业的商标与商号不一致,则企业在经营场所牌匾上使用商标则需经过备案,或者依据我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1对商标以户外广告的形式设置其他牌匾。实践中,商标与商号不一致而以商标作为牌匾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比如宏状元(企业名称:南海双星有限公司)、德克士(企业名称:顶巧(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ZARA(企业名称:蒂则诺纺织工业公司)、UNIQLO(企业名称:株式会社迅销)等等。 二、牌匾上使用他人商标是否侵权 牌匾上使用他人商标是否构成侵权应当从防止混淆商品出处、禁止恶意攀附的立法目的出发,在认定过程中予以区别。 (一)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用于牌匾是否侵权应区别对待 在经许可使用商标的情形下,在牌匾上使用商标也应当在许可使用合同中予以明确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原则上不能使用。但是,从是否混淆及恶意攀附的角度上讲,如果企业使用的是他人的商品商标,在经营场所主要经销产品为该商标的商品,那么其在牌匾上使用该商标,是为了达到宣传其经营该品牌商品的合理目的,并不构成混淆商品出处及恶意攀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则该使用应认定为合理使用;而如果企业 1《广告法》第五条第2款:“在本单位的登记注册地址及合法经营场所的法定控制地带设置的,对本单位的名 称、标识、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联系方式进行宣传的自设性户外广告,不需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地方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委员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北京市行业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考评办 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京政容发[2011]1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铁路局 【发布日期】2011.03.02 【实施日期】2011.04.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委员会、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北京铁路局关于印发北京市行业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考评办法(试行)的通 知 (京政容发〔2011〕10号) 各相关单位: 根据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精细管理、美化市容”要求,为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市市政市容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北京铁路局共同研究制定了

《北京市行业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考评办法(试行)》,现予印发,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责任,确保行业环境卫生责任区干净整洁,打造整洁、清新、优美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贡献。 特此通知。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铁路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北京市行业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考评办法(试行) 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为进一步推动行业管理范围环境卫生主体责任及区县属地监管责任的落实,提高全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制定本办法。 1、检查考评主体 市市政市容委作为检查考评的主体,组织全市行业管理范围环境卫生日常作业检查考评工作,市垃圾渣土管理处具体执行。 2、检查考评对象 从事高速公路、铁路、河道、园林绿地、建筑工地、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管理范围市

城市管理职责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讨论稿) 1、负责制定城乡环境卫生事业规划的编制。 2、负责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各成员单位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 3、负责组织全区城市管理发展、重大事项和城市管理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调研和城市管理工作的交流、研讨活动。 4、负责组织开展城市管理各项竞赛、联合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活动。 5、负责组织指挥和处置全区城市管理应急事务,协调处理跨系统、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有关城市管理工作事项。 6、负责指导、督促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 7、负责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城市管理职责 (讨论稿) 一、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各级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2、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落实保障经费,奖罚分明,开展创建城市管理示范单位等活动,街道办事处把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 3、各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要成立城管常设机构,并配足配强管理人员,明确职务职责;配备相应的工作用具和取证器材;保证人员的工资来源;提供城管人员办工场所。 4、认真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规范设置便民服务点;开展创建示范路、示范农贸市场、文明村(户)等活动。 5、在符合全区总体规划及环卫事业规划的前提下,编制辖区环卫事业详细规划。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要求,做好生活垃圾的清理运转工作。依法查处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 6、负责抓好辖区动迁工作,加强拆迁工地管理,及时清理、清

BF——2010——0502-北京市城市管理会.doc

BF——2010——0502 合同编号:北京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合同 供应单位: 用气单位: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一〇年九月 使用说明 1.本合同文本为示范文本,供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用气单位使用。 2.供应单位:是指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并取得北京市燃气经营许可的液化石油气供气企业供。应单位名单可登录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01070091.html,)查询。 3.用气单位:是指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筑工地、旅游行业企事业单位、教育和医疗机构等单位用户。 4.如用气单位租用供应单位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请使用《北京市液化石油气钢瓶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5.合格液化石油气钢瓶:合格液化石油气钢瓶可通过检查液化石油气钢瓶三项标识进行初步辨识(相关内容以质监部门有关规定为准。)包括:

(1)出厂钢印标记:钢瓶出厂时应在钢瓶上标明生产日期钢印。 (2)钢瓶检验标记:钢瓶投入使用后,须按照15kg“以下(含15kg)钢瓶每4 年检验一次,50kg 钢瓶每 3 年检验一次”的规定,在质监部门指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定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在角阀处安装钢瓶检验环。 (3)注册登记钢印代码:液化石油气钢瓶使用前应在质监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将每支钢瓶唯一的12 位注册登记代码在质监部门备案,并在钢瓶上打印钢印12。位注册登记钢印代码的前3 位为在质监部门备案的充装单位编号,中间2 位为所 充装气体代码(液化石油气为38),最后7 位为钢瓶流水顺序号(由各钢瓶充装单 位根据钢瓶数量排定)。 6.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是指已取得相应资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机构,可登录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01070091.html,)查询检验机构名单。 7.购气凭证:是指用气单位在供应单位购买液化石油气的凭证,凭证上需注明供应单位名称、购气时间、购气量、钢瓶注册登记代码等信息,并加盖供应单位公章(红章)。 8.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9.经双方协商,可以对本合同文本的条款内容(包括选择内容、填写空格部位的内容)进行选择、修改、增补或删减。对本合同文本中带“□”的选项,凡甲乙双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北京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070091.html,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北京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解读 作者: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第05期 一、背景和目的 (一)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背景 自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出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指示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市领导多次听取、调研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并就垃圾分类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市委书记蔡奇多次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并在今年2月15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垃圾分类专题会上指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从垃圾分类抓起”,要求市城市管理委研究起草《北京市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26号),明确提出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类别之一,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前,在北京等重点城市的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在多次调研和讲话中强调,要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坚持垃圾分类管理和提高处理能力两手抓,积极支持中央单位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要抓紧推动。 北京市人大于今年3月至5月,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检查报告中对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5月下旬,隋振江副市长要求,在制定《实施意见》的同时,要充分吸纳人大检查报告和国务院26号文的要求,细化制定《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两份文件的制定相互呼应,明确了全市垃圾分类治理的工作思路和行动路线,为下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指引和依据。 (二)强制分类工作背景 市委书记蔡奇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在十二届二次全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城

北京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知识社会创新2.0的发展正在成为当 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并推动了城市发展形态以及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也即智慧城市和政府2.0的发展。智慧城市强调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政府2.0则强调从管理视角向服务视角转变,强调以市民为中心、社会参与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模式转型。智慧城管正是在智慧城市、政府2.0两个变革浪潮推动下的产物。智慧城管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而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正是创新2.0时代智慧城管的必然要求。 北京城管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时代机遇,依托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通过城管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建设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首都智慧城管。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智慧城管由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和三大智慧城管业务新模式组成。三大平台分别为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和智能融合的综合应用平台。三大智慧城管新模式分别为“巡查即录入、巡查即监察”工作模式、感知数据驱动的高峰勤务模式,基于创新2.0的公共服务模式。 一、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情况

2012年9月,北京城管建成了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城管物联网平台,在党的十八大前投入运行,是北京市第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城管物联网平台包括城市环境秩序和资源感知平台、云到端基础支撑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三大平台架构。 (一)环境秩序和执法资源感知平台 1.建设目标 感知是实现城市精细管理的基础。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整合各类信息化执法装备,实现全市环境秩序状态及执法资源的动态全面感知,实现环境秩序违法事件和城管执法队员、执法车的地理信息感知。 2.建设情况 整合了卫星定位(800余套执法车GPS终端、5000余部数字集群手台)、视频监控(21000余路公安视频、1000余路住建视频、400路3G探头、400路车载监控)、噪音监测、执法城管通(6000余部)、市民城管通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对城管执法人员、执法车辆的定位,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环境秩序感知能力。视频监控方面,共享了21000余路公安视频探头,实现了对政治核心区、主要商业街区、大型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共享了市住建委1000余个施工工地视频探头,对在建的5000平米以上工地实时监控,强化了道路遗撒等突出问题的源头治理。另外,自建了400个3G视频探头、400余套3G车载取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四公开一监督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四公开一监督” 实施方案法律依据的说明 结合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四公开一监督”实施方案,现梳理出方案中九项常见城市管理问题适用的法律依据,共涉及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94部,现将有关情况汇总说明如下:共涉及法律20部、行政法规11部、地方性法规31部、部门和政府规章11部、规范性法律文件21部以及50个成员单位的三定方案。 一、非法小广告管理 (一)法律依据(25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组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13.《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14.《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 15.《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16.《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7.《旅行社条例》 18.《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19.《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 20.《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21.《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2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23.《关于印发<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京政办发[2014]26号) 24.《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非法小广告专项治理行动 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3]35号) 25.《关于加强首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管的实施意见》(京 政办发〔2013〕40号) (二)责任部门(15个):行业主责:市政市容委、执法主体: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交管局、其他职责单位:工商局、民政局、住建委、卫计委、国税局、地税局、教委、食药局、旅游委、通信管理局、公交集团。 (三)部门职责:行业主责:市政市容委是非法小广告管理的行业主责部门,主要负责加强市容环境、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指导环卫保洁队伍积极开展小广告清理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及时将违法当事人上报执法部门。执法主体: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交管局。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各类非法小广告,并做到及时发现,立即依法立案,立即依法协调相关部门清掏黑窝点;对于个人从事非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实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售电公司准入与退 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电力工业管理 【发文字号】京管发[2018]70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8.06.21 【实施日期】2018.06.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京管发〔2018〕70号) 各区电力管理部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国网公司华北分部、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各有关售电公司: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北京市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复函》(发改经体〔2016〕1853号)文件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北京市电力体制改革工作,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市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8年6月21日 北京市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和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经体〔2016〕2120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北京市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复函》(发改经体〔2016〕1853号),积极推动北京市售电侧改革,完善电力市场准入条件,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售电公司是指提供售电服务或配售电服务的市场主体。 第三条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坚持依法依规、开放竞争、安全高效、改革创新、优质服务、加强监管的原则,并实行注册制管理。 第四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北京地区开展业务的售电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注册、信息变更、市场注销、信息披露与备案等。

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大庆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黑编[2010]30号),设立大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管委),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原市规划局行使的未经规划部门批准进行建设的行政处罚权划入市城管委。 (三)将原12345市长热线中的12319全国统一城管投诉专线受理工作划入市城管委。 (四)增加对规划区新建、改造、大修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立项审查、竣工验收的职责。 (五)增加组织协调、指挥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中省直企业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城市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

律、法规、规章;拟订城市管理方面的规定、办法及相关政策,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制定全市城市管理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全市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工作。 (四)负责指导全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系统建设;负责城市管理案件的受理、派遣、指挥、督办,并对责任单位进行考评。 (五)负责制定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标准,组织协调、指挥指导、监督检查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各中省直企业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并组织考核评比。 (六)负责制定城市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物业等行业管理规划、产业政策、工作(作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城市管理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科技成果技术鉴定和应用推广;对从事相应行业设施维护或作业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实行行业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城市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行业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监督和管理行政事业收费和资金使用。 (七)负责全市市政公用设施(道路、桥梁、广场、照明、排水、供热、燃气等)和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景观河湖、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规划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 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建法[2018]7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水务局 【发布日期】2018.04.08 【实施日期】2018.04.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水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 (京建法〔2018〕7号)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加快本市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进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31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区政府是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市级相关工作由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国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质监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等部门统筹负责。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扎实做好全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 市城市管理委负责建筑废弃物消纳的监管,将各区建设的临时性(或半固定式)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纳入处置地点的选择范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推广。各区应明确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管理工作,并统筹“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各类资金支持拆除违法建设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 二、本市建筑拆除工程实行建筑拆除、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管理。拆除工程发包单位应将建筑拆除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并发包,鼓励发包给具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能力的拆除工程单位或由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单位和拆除工程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拆除工程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业绩、设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核实。 三、拆除工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费用应由发包、承包单位在合同中明确,并纳入项目拆除成本或项目建设成本中。发包单位应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费用。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等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京政管发[2008]332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8.12.17 【实施日期】2008.1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等专项行动工作的 通知 (京政管发〔2008〕332号) 各区县市政管委,市城管执法局、机关相关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燃气集团、市热力集团、北京环卫集团: 为做好今冬明春本系统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等专项行动工作,落实市政府11月30日有关烟花爆竹“禁改限”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12月12日有关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我委制定下发《市市政管委2008至2009年度冬春季火灾防控专项行动方案》和《市市政管委2009年度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关于切实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在本系统开展今冬明春火灾消防、“禁改限”防控和“两

节、两会”等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专项行动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周密组织、精心安排、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落实力量、全面检查,要加强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各部门各单位要层层部署,层层检查督导,全力保障“两节”、“两会”城市公共设施安全正常运行。现对相关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行业、属地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冬春季防控火灾、“禁改限”管理和“两节、两会”保障等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组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各区县市政管委承担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负责本区县、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冬季防火、“禁改限”防控和“两节、两会”供应保障等安全生产和市政保障专项行动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监督整改和社会宣传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投入力量和资金,负责排查和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市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检查。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2009年3月份市区城市管理工作检查情况的 通报 2009年3月,市城管委办公室组成五个检查小组,每月上、中、下旬分三次对列入市区考核检查范围的26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结合日常管理、曝光及市民投诉处理情况,经综合评定,得出排名结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结果排名(详见附表) 二、基本情况 A类(中心城区): 本月各城区、开发区及所辖街道办事处(乡镇)认真落实“垃圾不落地”工作各项要求,并将此项工作向背街小巷、居民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延伸,督办临街门店配置垃圾容器,定时定点收集门店垃圾,开展“绿化美化社区”活动,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本月排名第一的王府街道办事处一是在陈侯巷、绿影壁巷、运动路、冯家巷、曲径巷、民主路、米花街、红花园路和利民街9条路段开展了“垃圾不落地”试点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和《检查考核奖惩办法》,发放《致社区居民和临街经营业主一封信》1000余份,与环卫公司协商确定了临街垃圾收集时间和次数、路线,制止乱扔乱倒垃圾40余次,处罚3次。通过宣传教育,使“垃圾不落地”工作得到了社区居民、临街门店业主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垃圾不落地”工作卓有成效,辖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二是及时拆除夜间抢建的违法建设,3月25日,张公祠森林公园内居民在未取得任何建房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楼顶加层,在城管执法

人员对其下达《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之后,该居民拒不整改,仍利用夜间时间抢建。26日,执法中队会同城管公安执勤室依法强制拆除。 汉江街道办事处本月一是成立了市区首家社区行业自律组织。将毛纺小区作为贯彻“垃圾不落地”工作和行业自律承诺工作的试点小区,投入资金1万多元,配置20多个垃圾容器,组织辖区居民开展大扫除,清洗小区立面500平方米,清除小区“牛皮癣”100多处,拆除破旧广告招牌和乱搭遮阳棚近30个。发放《致经营业主一封信》,30多家经营业主公开承诺并签字,从源头上杜绝了白色污染和出店占道经营现象。二是开展“绿化美化社区”行动。高庄和赵家巷社区共投入资金1万多元,购买了琵琶树、广玉兰和橄榄树近200余株,组织居民分别对社区的背街小巷进行植树绿化。三是对学校周边卫生及静态交通秩序进行整治。办事处组织城管办工作人员、执法队员和居委会干部成立专班对长虹路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昭明街道办事处本月一是不断完善辖区内路籍档案,对原有疏导点进行清查,对部分设置不合理的临时疏导点重新定位。如办事处将鼓楼、北街马王庙路口的零散摊点集中转迁至鼓楼北侧、北街通道内经营。由执法中队与疏导点经营户签订经营承诺书,实施网格路籍档案“承诺制”管理,既方便了弱势群体创业,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实现市容与繁荣的双赢。二是积极配合执法中队对私自占用城市道路行为进行治理。随着闸口路、吉庆街夜市逐渐进入旺季,办事处和执法中队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夜市经营秩序的通知》和《致经营户的一封信》。对经营户需占用门前道路的行为,由执法中队核实占用面积后方可入场经营,并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经营时间,避免夜市卫生脏、乱、差、噪音扰民问

北京市智慧城管调研范文

智慧城管调研 关于北京市的智慧城管,我以北京城管公共参与平台为切入点来研究,北京市现在已经建设有北京城管公共参与平台,该体系基于创新2.0,具有一套完整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以96310城管热线服务体系为主要依托,以城管网站为主要载体,向市民提供包括热线电话、互联网站、手机平台、短信服务、城管岗亭、城管广播在内的多渠道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下图即是北京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新闻来源于人民网)

北京城管地图公共服务中心 子系统管理亮点主系统 城管专题 便民服务 我要买菜提供近500个便民菜市场的 详细信息和具体位置,该平 台升级了“我爱北京”市民 城管通移动应用。市民可以 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随时随 地查询周边便民菜市场信 息,并可以对菜市场信息进 行完善、推荐、评论和纠错, 随时提交发现的城市管理方 面的问题和意见,便捷地参 与城市管理工作。 公众参与在政务维基这个系统上, 市民可以分享城市管理 知识、提交相关提案,并 直接参与政府文件的发 起、起草、修改过程,从 而真正实现了社会“自管 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相 互融合。 数据下载

市民城管通下载包括安卓版和Ipone版该应用是北京市民和北京城 管共同建设和维护的一个平 台,体现“我的城市我做主” 的理念,市民可以通过该平 台参与城市管理。基本包括 大部分网上城管业务。 关于该平台的评价: 在北京的实践中,基于创新2.0的北京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还获得了亚太地区政府现代化大奖“未来政府奖”授予的“技术领导奖”,成为第五个获得该奖的亚洲地区政府机构。“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北京市城管执法部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为载体,积极构建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总体架构,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探索维基、社交媒体等社会工具以及综合集成研讨厅、Living Lab等方法论应用,北京在城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用户体验和参与,致力于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构建作为开放创新空间建设的载体,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氛围,为城市及生活其间的市民塑造公共价值、创造独特价值。依托标准规范体系及标准化等制度建设,智慧城市将强化开放数据标准、开放平台接口规范、用户参与及用户体验设计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建设,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该消息来自于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个人评价:我认为北京市的智慧城管系统中的北京城管公共参与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实施北京市鼓励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的 办法(试行)的通告 【法规类别】电力设施 【发文字号】京管发[2017]99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 【发布日期】2017.08.09 【实施日期】2017.08.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实施北京市鼓励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的办法(试行)的通告 (京管发〔2017〕99号) 为加快推进本市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促进单位和职工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进一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7]19号)等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我们研究制定了《北京市鼓励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的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告。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2017年8月9日 北京市鼓励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的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7]19号)和《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财建[2016]7号)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本市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促进单位和职工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进一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体系,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在单位内部停车场建设的主要供本单位及职工自有电动汽车使用的充电设施,不包括通勤、公交、环卫、出租、邮政、物流、租赁等单位在专用场站内建设的服务于各专用车辆、营运车辆的充电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