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绪论:中学物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由一些物理概念、公式、原理和定律所组成的。而其中的公式、原理、定律则是反映有关的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它们之间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的。因此,学生如果对物理概念认识不清,就失去了学好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台阶。也就是说,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程序和效果, 是影响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要依靠教学策略。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物理概念教学提出几条策略,以期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1.物理概念的引入策略

好的概念引入,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中学物理教材中概念众多,各有特点,有的具体形象,有的抽象难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概念时不要千篇一律,而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各样的方式来引入和建立概念。

1.1故事引入

从讲故事引入物理概念,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编写故事要按教学内容的不同,设法编写一些切合实际的内容。要了解学生,因人之宜进行编写。当然应注意故事的生动,才能引人入胜。

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时,我们可以编辑下面一个故事,来引入平抛运动的概念:一个猎人举枪打正前方一棵小树上一猴子,当子弹水平飞出那一刹那,猴子从树上自由落了下来。聪明的猴子能否逃脱猎人的枪口?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概念的学习中。

1.2理论联系实际,从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感性材料,引入物理

概念

中学物理特别是初中物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其中的物理概念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中所经常耳闻目睹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比较容易从实际生活中找到鲜活的物理概念实例。例如:坐公共汽车时,“开车时前倾”,“停车时后倾”的经验,使学生体验到了“惯性”的滋味。同样,在运动的汽车里看来原来“静止”的树木、房屋却在向后“运动”,而向前行走的人看起来却在倒退,这就不难引入参照物的概念了,同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1.3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克服前概念引入物理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能够达到创设良好情境的目的。

另外,中学物理概念的可感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的抽象性,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这些直观看法也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正确掌握。因为他们在系统地接受物理学习前,关于某些物理现象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即头脑中前概念已经存在。例如:他们认为,物体受力才运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铁球比木球下落得快,大力士拉小朋友的力比小朋友拉大力士的力大等。

怎样才能有效的把前概念转化为概念物理概念呢?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前概念,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在错中求对,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时借助于更有说服力的物理实验就十分必要了。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并把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前概念的错误,从而理解并接受正确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前先可以先提问学生,让学生提出从日常生活经

验得出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比较快”,然后通过实验得出“重的纸片比轻的纸团下落的慢”“重的铁片和轻的纸团下落得一样快”等几个与前概念相矛盾的结论,使他们对自己的前概念产生怀疑,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从而引入正确的结论,进而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现在有不少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已经开始重视实验和演示实验,这很有利于概念的掌握,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往往草草做完一遍实验,紧接着就进行分析,引入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已经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并尽量避免的。

1.4类比法引入物理概念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新概念提出,往往借助于类比,例如,借助“水压”而引入“电压”的概念;借助“水流”而引入“电流”的概念。借助“水波”而引入“机械波”的概念,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运用类比引入物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概念的可感性,降低概念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物理概念。

2.物理概念的形成策略

2.1与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物理概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促人深省的发问,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简单明了的实验,不仅能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例如,在“摩擦”的教学中,可以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争夺玻璃瓶”的游戏,教师先让其中的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次获胜?

为什么?通过这些活泼的形式,真实的演示,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及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真正达到了与教于乐。当然,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不能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游戏中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学习。

2.2联系物理学史,理解物理概念

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概念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物理学史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如果只讲述定义,即使罗列两者的区别,学生仍不能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混淆不清。究竟是动量还是动能才真正是机械运动的量度呢?这个问题在物理学史上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从17世纪笛卡儿和莱布尼兹等人提出这两个概念后,经过漫长的争论,直到19世纪中期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发现,人们才从运动转化的观点,论述了动量和动能这两个概念。即如果运动的变化只局限于机械运动范围,不发生运动形式的转化,那么作为机械运动的量度,动量是适用的,当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动量可以相互传递,系统动量的变化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机械能消失,而以等量的其他形式的能量(势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出现,动量就不能正确地反映运动量的变化,这时机械运动的量度必须用动能来表示,系统机械能的变化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

另外,联系物理学史,排除前概念的负面影响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物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以先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

用?”学生常常认为这些问题的肯定的答案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被生活经验的假象所迷惑,头脑中有了“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先概念。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经验是:撤消了动力的作用后,原来运动的物体总要停下来,物体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摩擦力这一因素往往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有了和亚里士多德一样的“力是产生和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先概念。而这个观点也曾经被人们信服了两千多年,直到17世纪才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排除。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从而用科学的物理概念去置换自己头脑中错误的先概念,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

3.明确物理概念内涵,界定物理概念外延策略

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本质,一般他既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物理对象某种属性的“量”。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个个、一类类现象或事物。

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所以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例如:力的定义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是力的内涵,力的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就是有着这种属性的所有的力,如引力,摩擦力,弹力等具体的力,此即力的外延,也就是说力的概念对引力,摩擦力,弹力等均适用。同样,惯性概念的内涵是“物体保

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外延是“一切物体”。

3.1阐明物理概念内涵,使学生明确其物理意义

在中学物理中,很大一部分物理概念是用两个或多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个改变量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 a = (V

t -V

)/t ;电场中某点,试验电荷在该点

所受的电场力跟试验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即 E = F/q 。这种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其实只是它的量度式,并不是它的本质特征的决定式,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概念,除了讲清它的量度方法外,还要讲清它的本质及其物理意义,如果是矢量,还要指明它的方向。例如,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定义后,除了说明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即速度的变化率,还要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且为一个恒量,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加速度不是与速度成正比,也不是与速度的改变量成正比,它既不反映速度的大小,也不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而是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3.2注意讲清物理概念的外延,使学生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学生如果忽视了概念的适用范围就会乱用概念,得出各种错误的结论。例如,电场强度的公式E = kq/r2,只适用与求点电荷的电场;功率公式 P = Fv,只有在功率一定时,力与速度才成反比;F = mv2/r 中,当V大小一定时,F与R 成反比。各个概念或定律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忽略了条件,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这样一道题:一块完整的砖和半块砖从同一高度下落,问谁先落地。根据公式 a = F/m ,有的同学只注意到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忽略了F一定的条件,所以得出了半块砖先落地的错误结论;同样,有的同学忽视了m一定的条件,由加速度与F成正比的关系得出整块砖先落地的错误结论。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概念的适用范围。

4.联系相关概念,加深物理概念理解的策略

物理概念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不少学生难以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有的同学往往只注意概念本身的物理意义,而很少注意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异同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了一个新概念之后,要把它与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1从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的量化形成了物理量,各个有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形成了物理定律、物理定理。从概念之间的关联上去理解概念,就可以理解得更深刻。

例如,我们只有从冲量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深刻理解冲量与动量概念;只有从热量、功与内能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深刻理解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总之,把握住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或定理,对于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去理解物理概念。

4.2通过区分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来加深理解

物理概念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其共性面往往会干扰对个性面的理解。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比较、归纳物理概念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才能排除相关概念的干扰。不少学生对诸如位置于位移,质量与重量,电压与电动势等相邻相似概念容易产生混淆,而且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也很少注意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这些概念比较和联系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概念。例如,学生初学加速度时,往往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1)加速度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2)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速度增大,加速度也增大,

(3)速度的大小不变,加速度必为零。

第一种错误把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相混淆,第二种错在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相混淆,第三种错在只注意到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忽视了其方向的变化。因此,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之后,要把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等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这些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对易混淆概念进行区分的方法除了文字、公式、单位、条件等宏观的对比之外,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必要时还应追述概念建立的过程,从来源上找出易混淆的原因,以达彻底清晰概念之目的。

5.物理概念的巩固策略

5.1应用举例分析和理解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举例”是理解、应用物理概念的“阶梯”;是连接物理理论与实际的一个“桥梁”;“举例”,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深学生印象,并且能够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分析和理解,教师可以从有关概念所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出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新颖、典型的事例来进行教学。

然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举例”却缺少应有的风采,具体表现为:他们的“举例”往往是照本宣科,基本上按照教材上的例子来讲解。虽然也讲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但由于学生已从课本上了解了这些实例,因此,就使得“举例”的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进行“压强”概念的教学。教材上给出的事例往往局限于人用手按图钉、履带拖拉机、火车的铁轨铺在枕木上等等,缺乏新颖性。如果以红军二万五

千里长征时,用扁担当滑板过雪山、用较大的板过沼泽草地,作为举例分析,就能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感受到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

5.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

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是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标志。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和巩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掌握的薄弱环节才能予以充分暴露。有些学生往往对物理计算题还能应付,而对选择题、问答题则无所适从,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归根到底,还是概念不清。因此,在概念上容易出错的地方,编撰适当的例题,变化条件,多方设问,从中暴露出学生认识概念方面的错误,通过学生认识情况的反馈,教师再有的放矢进行纠正和弥补,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活化概念。

例如,为了巩固“电场强度”这一概念,可编撰下列一组问题:

(1)为什么说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本身的性质?

(2)在电场中的P点放一个2.0×10-8库仑的点电荷,他受到的电场力是4×10-10牛顿,P点的场强是多大?假定在P点改放一个8×10-8库仑的点电荷,P 点的场强多大?如果在P点不放电荷,P点的场强是多大?为什么?(3)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场强度跟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放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则该点处的电场越强。

C、放入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改变时,电场强度也随之改变;将检验电荷拿走,该点的电场强度就是零。

D、由E=F/q可知,电场中某点处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总是跟电荷电量成正比。

E、由公式E=F/q可知,E与q成反比;由公式E=Kq/r2可知,E与q成正比,可见这两个公式是不相容的。

这些问题很容易把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模糊认识暴露出来。有的学生硬套公式E =F/q,有的学生则以为:q变F就变,E也随着变;没有q,F就不存在,场强也就消失了。澄清了学生对概念的模糊认识,便会形成正确的概念。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做习题与概念教学分离,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呆板、机械、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深化、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首先应该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概括归纳出概念,进而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运用举例分析等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运用所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方法和模式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是千变万化的,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致谢:

在此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松岭老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框架设计到具体的写作,全都包涵着老师细心的指导,真诚的帮助和鼓励。另外还要感谢我们小组全体成员,谢谢他们给予的帮助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范烈云:浅谈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周口师专学报,1994年12月

余浩云: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怀化师专学报,1996年10月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我们依据现代学习论中的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理论,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指导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思路教学对策,为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广义知识、分类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物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其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再次,物理概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对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出现了一批比较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这些经验和方法中,缺乏一些现代学习心理学、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并且缺少从整体上来分析、把握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的分析等,因而提出的一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等,就有较大的局限性,特殊性,教师在应用这些经验和方法时的可操作性不强,很难进行推广,进而影响了概念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与当前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思想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而且应该从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反思,寻求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 本研究旨在以现代学习论中广义知识分类教学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应用教学模式的思想研究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对策,为广大教师提供可以操作的教学设计方略,力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浦东新区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课题组主要人员有: 吴耀忠陶建新曹文芝崔慈黎楼春鸣夏静寅施静 张志刚朱又元唐文杰章普锦张鸣王月华董蔚 沈德忠 执笔:吴耀忠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 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 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 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 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 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 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 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 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 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 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 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 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

(精选)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复习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模式、策略和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物理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中学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识。 物理学是观察、实验与理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础自然科学,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 物理课程标准:尊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科学探究的作用,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学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本身及其与其它学科和经济、社 会的关系。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深化认识和探究科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创新思维的特点:新颖性、灵活性、综合性 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必修一: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运动规律 必修二: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 3-1:电路、电场和磁场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 1、知识范围广 2、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进一步加强 3、突出了物理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与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科学探究相比,高中物理对物理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具有更高一 层的要求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初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3)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4)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5)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强调物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与社会相联系。 ○初中: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关于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剖析一、核心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有个性的发展。——这是中学物理教育的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围绕核心理念的措施:○重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重视与技术、社会联系——这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个 重要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既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也是其中的重要特点。 例如:○要求教师选择课程内容时,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和具体问题出发,在观察实验、思考、探究中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实践和应用中将你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培养高尚品格的目的。○增加许多反映科技新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强调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互影响,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特征。○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二、重点理念:注重科学探究——这是中学物理教育乃至整个中学文、理科教育最提倡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教与学的内容。围绕科学探究这一重点理念的措施○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 多样化(初中)○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 多样化(高中)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正确选择探究活动;让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习惯;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保护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这是初中物理教学建议○提高科学探究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高中物理教学建议总之,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变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再例如:○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也重视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1)探究的进度预先确定或设计;(2)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3)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及老师指导的重点;(4)引导、介入的时机; (5)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的提供时机;(6)相应准备性知识,包括资料来源的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闫鑫蕾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闫鑫蕾 发表时间:2017-03-15T13:21:06.59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1期作者:闫鑫蕾 [导读]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ISSN1004-1621(2017)01-048-02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物理概念。 1、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2、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往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 3、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与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4、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5、通过加强学生感官认识引入。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看"外,还要让学生"听"、"闻"、等加强感官认识。如:引入"响度,音调落色"可以放录音。引入"扩散"概念,可以让学生闻香水。(将香水瓶放在教室墙角,不要喷洒。) 6、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 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7、通过类比法引入概念。 如:"电压"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与水压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处理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 1、演示实验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概念教学时,演示实验法往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可创设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2、有趣现象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生活,生产实践及现代高科技中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以旧引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是实际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并对此概念加以扩展,延伸,或使其内涵、外延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新的概念。 4、图象电教法 有些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5、类比法 类似的概念可以提供给学生理解新概念的思维方式,降低思维的难度。通过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找到类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类似概念的理解。通过类比,建立新概念。这是认知结构同化作用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对一些相近类似的概念进行异中求同找联系,同中求异抓类比,这样就能掌握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深化理解概念的目的。 6、设疑法 设疑的过程便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这种方法设计得好,可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使课堂气氛活跃,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又可通过学生自己明辨是非,准确把握了概念的内涵。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汇总

浅谈物理概念教学 一、物理概念的特点 物理概念准确地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它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区别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然后把这些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是物理事实本质在人脑中的反映。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学习又会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概念之间的这种关联着的逻辑关系,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方法,构建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弄清物理规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不可能有效构建物理模型,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思维过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表现出选择题选不全,计算题审题时,由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不到位,导致挖掘不出有效信息、不能快速建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解题效率低下。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影响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高中物理教材所讲述的知识不仅要求采用观察、实验,更多的要求具备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对于多个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的复杂的问题,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从物理模型到数学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学生接受难度大。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如学生尚未学到极限的概念,在学习瞬时速度时就难以理解;高一新生没有三角函数知识,就不能灵活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没有函数图像的知识,用图像法研究各种问题就会比较困难。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的失调,也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难度,使高一学生成绩分化。2、学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如个别学生不理解加速度及电阻率的概念,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大;电阻率大电阻一定大”的错误认识。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为了更有效

初中物理易混概念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易混概念的教学策略 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概念时,对于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相似的概念很容易混淆,造成这种认识不精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教师教学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的原因。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概念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概念混淆的原因 1、概念本质属性被现象掩盖 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本质属性往往隐藏在表面现象之后,生动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例如,热传递现象中究竟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给学生留下的表面认识是:一个物体温度降低,另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最后达到温度相同,表面上看是物体间发生了温度传递。要认识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充分的分析、理解才能认识到,这种强烈的表面印象抑制了学生对热传递本质属性的认识。 2、学前概念的负迁移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例如,对于光和光线,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诸如“这里光线太暗”之类的说法,显然是用光线代替了光,在理解“光线是表示光束及其方向的直线”是产生迷惑,片面认为光线就是光。 3、概念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 物理概念中,有相当多概念与其他一些概念形式上相似,更多的是意义上的相近,对这些相似概念区分不清,就会造成理解的混乱。例如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浮力计算公式 F=;物体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受到的平衡力;功率与机械效率;惯性与惯性定律;汽化与升华;电动机与发电机;音调与音色等等。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探析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探析 概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逻辑推理、构建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引入、建立、理解、讨论和运用四个环节,把物理概念的教学落到实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教学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通过物理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的教学包括概念的引入、建立、理解、讨论和运用等几个环基本节。 一、物理概念的引入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概念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因此,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前,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便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列举日常生产和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等等。如通过观察汽车启动、火车启动、运动员起跑引入速度变化,进而引入加速度这一概念;又如通过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改变引入光的折射。 总之,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入都一定要让使学生明确所引入的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引入这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在列举的感性材料中,既要注重学生现有的认知与新概念的不同,又要突出与概念的本质特征联系紧密,尽量减少非本质特征的干扰,避免先入为主和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能起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时,要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现在的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很丰富,见识比较宽泛,教师只抛“砖”,尽可能引出学生列举的“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物理概念的建立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抓住主要矛盾,逐步建立起物理概念。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抽丝剥茧,直到找到现象的共性、本质的东西,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形成必须经过科

浅谈在初中物理复习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浅谈在初中物理复习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 摘要: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这是值得所有数学教师研讨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了情景创设、实验探究、建构知识结构体系、联系人文背景、互动式的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开放和个性化的知识观,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复习教学,也不能考什么,教什么。而应有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眼光,为学生创设一种发展空间,使教学成为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成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笔者一直从事初中的物理教学工作,针对中考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复习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的复习教学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问题情境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比如,在进行“光的反射”复习时,就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一阵大雨过后,小华和小明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华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有的说……于是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从而自然地复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等相关知识点。 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确立、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新课程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尤其重视探究实验对学物理知识的建构,在设计物理知识学习的课程安排时,很多章节将实验内容设计其中。所以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时,应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将实验复习与知识复习在时间结合在一起复习。实验复习在复习教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是以实验为材料,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就初中物理中某一具体概念您是如何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初中物理概念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物理概念,并运用概念解决相关实际应用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初中九年级物理“密度”一节的教学,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前后联系,做好铺垫 “密度”一节的概念收入,是在演示实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而演示实验中,测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体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的物体体积公式进行测量。对质量的测量,教学中是采用托盘天平进行精确测量的。在实际的测量中,对天平的使用步骤相对于其它物理器材来讲,操作稍

显繁琐,所花时间较多,为在“密度”教学中演示实验时节省时间,在讲解“质量”一节时,安排了对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提前测量的实验,抽调六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评价。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在书上画一个表格记录下同体积的铝块,铜块,铁块的质量,以备下节实验借用此数据,从而为下节教学节约时间做好铺垫。 二、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初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较少,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的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从物理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还可培养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像“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教师过多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像。因此,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我对本节最初的构想,都是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 教学开始,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学生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的学生无不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声:“哇,怎么这么重啊”,“水好轻,水银好重哟”……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演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的实验并将数

大学中学物理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大学学年第学期考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物理教学论(A卷)(共4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 1. 某中学班级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等知识后,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 应用的学习中,该班多数同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透,在课上问答、习题和课后作业中错误率较高,特别是绩优生李刚同学做题中也有多次错误,如何在光学复习课中组织教学。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功能,如何利用演示实验开展教学。 2. 前概念有什么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摒弃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科学的组织概念教学。 答案 一、选择题 C D B B B 二、简答题 1.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4分) 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并了解其运用,掌握初步的 实验操作技能、推导演绎技能等。 过程方法维度指学生在教学中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等活动学习过程, 体验物理研究过程和物理研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 使学生热爱科学、崇敬科学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态度、正确的价 值观。 (4分) 2.无论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思维的加工。无论是物理 实验学习形象思维特征,还是物理概念学习模型化抽象思维特征,都必须在大量 感性材料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等思维环节,构成 物理规律学习最基本的思维过程。(2分)以概念为基本单位,建立理想过程。反映物理规律的理想过程或理想状态是 对其纷繁复杂内外条件、特性的理想化处理的成果。(2分)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它是构成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前提。教师要非常重视物理概念教学,让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抓好了概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它是构成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的前提。教师要非常重视物理概念教学,让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抓好了概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物理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本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概念教学的一点看法: 1 概念教学要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要学生发现问题与矛盾,让学生为解决矛盾而学习 概念教学中,首先切记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片面的。从学习概念前的引入开始至生成概念,都要求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关键是利用现有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处处发现问题及矛盾,提出解决的方案,引入新的概念。例如在讲解速度概念时,教师设计问题:如何比较百米赛跑谁跑得快?有几种方法?学生踊跃发言:a.谁先到达终点谁跑得快。即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的最快;b.同时起跑谁在前面谁跑得快,即相同时间谁运动的距离远谁跑得快。通过教师点拨:小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2)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下一步链接新概念的关键地方。问:不同路程不同时间又该如何比较谁运动的快慢呢?让学生发现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否则将会办成一锅粥。在此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引导学生得出:人们习惯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快慢,即速度。之后依据概念讲物理意义,公式,应用来加强概念的理解,相类似的还有压强,功率的教学。 2 让学生归纳总结,生成概念 概念教学中,教师尽可能不采取为了讲概念而讲,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某一新问题要有感性认识后,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抓住关键(即内涵),分散难点,各个突破,最后自己生成概念。如在摩擦力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及摩擦的分类后,让学生离开座位做了几件事:走路,拖地,扫地,擦黑板,写字后,提问:上述几个摩擦的实例中各有几个物体?(1)这两个物体有什么关系?学生答:两物体是相互接触的——产生条件;(2)摩擦产生地方在什么地方?答:接触面上——产生地点;(3)产生什么样的力?答:阻碍脚向后的力、阻碍拖把向前的力,教师予以点拨,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即出现的结果。最后让学生看到上述摩擦事例中有个共同点是: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集体回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这样避免了学习时的枯燥和乏味及记不住的感觉。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蒸发,沸腾等概念。 3 概念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对比 概念教学中适当运用对比找出区别和联系,可加深相对概念内涵本质的认识,深化概念理解,避免混淆,同时知识得以扩展和系统化。如在压力和重力教学中,有时压力等于重力,有时不等,有时压力与重力无关。学生分不清,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产生,只要有压力就等于重力,此问题在于概念混淆不清,因此让

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初中物理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的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物理,进而学好物理。 1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常常表现出十分厌学,对任何事情再也不闻不问的样子,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契机,与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细致、诚恳地交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认识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最终还是

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只有解决了学生 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开展自主学习。也只有当学习的态度真正明确,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 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主设计学案的习惯 在设计学案时,学生要边看边写,但不能写得太多,写得太多,学生负担重,但一点儿不写,有的学生就不看书了,自主学习就会 流于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学案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 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课上有针对性听讲。按此想法设计的学案,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师便于有针 对性地讲解,由于教师讲的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学生也就注意听, 学习气氛自然就会好。 3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预习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1)课前读一读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 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 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2)课上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前预习遇 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听课的重点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 解决。在预习中记下的问题,在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 给予合适的解达,这样即给老师提个醒,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的, 又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 习物理的良好思维习惯。(3)课后说一说难点,对自己感到认识模糊 的问题,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 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又锻炼 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4)课后写一写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体会和心得,课后做一 做练习,建立“错题集”。做题时发现自己旧知识有不会的,要及 时加以巩固和记忆,为巩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917734.html, 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的思考 作者:谭东明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5年第03期 众所周知,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的元素,物理概念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拦路虎”.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部分老师在概念教学时只 注重对概念的记忆而不是理解,导致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低下.另外,概念教学策略的设计思 路较为单一,部分教师不知道该怎样设计,缺乏从不同维度审视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的视角与习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维度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思考,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探讨. 1. 从经验、素材维度思考 按照教学素材分类,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素材可以分为生活经验素材、实验素材、阅读素材. 1.1 生活经验 物理是一门以生活和生产经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并接触到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应用的事例.教师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物理 环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通过分析、对比、细化、强化、深化、归纳、 总结、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物理概念. 如在讲解质量的概念时,通过同一物质构成大小各异的物体,让学生说出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总结,得出质量的概念.在讲浮力概念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看到船在江、河中航行, 人游泳等生活经验,知道船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就是浮力,进一步追问,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相同的铁块,做成空心可以浮在水面,如果是实心铁就沉于水下,为什么?古代的木船,是一根很大的树木,直接挖成空心来载人载物,挖去的部分越多,载物量越大;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再次追问:液体具流动性,是不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 体都要受到浮力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通过熟悉的生活事 例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将生活中的事例在物理课堂中活化,减少了学生学习物理恐惧感,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更彰显了物理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指导生活. 1.2 实验素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对于物理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 实验分为三类: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实验来创设概念学习的环境, 首先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事物上,同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过程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教研室马久文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在概念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教学是认识客观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概念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观性,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明确构建意义,关注概念的主观性和抽象性,让学生能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能协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基本内容方法过程 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实验的内容作为基础的,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总而言之,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如果学生对概念不理解或死记硬背,就不能真正的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要应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会感到困难。要想进一步通过物理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经常反映物理概念抽象难懂,运用物理知识去说明日常生活的各种问题有较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对物理概念的一知半解。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新概念,以及引入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懂得正确运用概念解决实

际问题,同时,又往往割裂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使物理教学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对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真可谓“不积硅步,何以致千里”。因此,认真研究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知识殿堂的第一站,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和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概念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初中物理概念?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基本概念和规律性都很强,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自然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变化规律。初中物理内容尽管浅显,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物理概念的教学实际上也就是从这二方面来进行的。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例如: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第一个比较深入比较详细讨论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抓住物质的属性大做文章。怎样区别不同物质、怎样说明不同物质的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注重打造三大亮点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注重打造三大亮点 【摘要】:中学物理难学,难就难在不容易激起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形成兴趣;难就难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理解部分物理概念、规律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文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上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难学难教;新课程;学习兴趣;学习瓶颈;三大亮点;独到的新课引入;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精彩的结尾 大多数学生反映中学物理难学,问题形成于以下四个方面:(一)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不够,达不到理解部分物理概念、规律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二)学生对中学物理所描述的学科内容大多没有求知的欲望,而物理课堂新知识、新方法的供给量却不小,供求存在矛盾;(三)部分学生机械的借用数学等学科学习方法,不愿做实验,不愿意作图,欠缺好的物理思维方法,以至于学得快忘得也快;(四)部分物理教师重知识传授(授鱼)而忽视本学科学习方法的形成(授渔),学生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这些年来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难学、难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给物理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新课程物理教材在解决物理难学、难教以及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以下五个方面改进:(一)情景创设更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二)实验教学的改进突破了教学难点;(三)主张探究性教学构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四)发挥科学家及物理学发展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五)降低了数学难度,贴近生活实际,使物理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而这并没有彻底解决物理难学、难教的问题。本文试图尝试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和扩大物理学习瓶颈方面做些探讨,权且当作引玉之砖。 案例一: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朱慧瑜老师在新课的引入上可谓匠心独运。她演示了“让气球鼓起来”,将用红墨水染红的酒精滴入试管中,气球套在管口,然后用酒精灯对着试管中的酒精加热,气球慢慢鼓起来了,而试管中的酒精不见了。于是老师就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试管中的酒精哪儿去了?学生就这样被带进《汽化和液化》这一新课的学习中去了。 案例二:还是在这次大赛上,江西赣州市第二中学的陈源樟老师,他在《认识浮力》中设计的实验十分巧妙,耐人寻味。他把家乡的特产赣南脐橙先削一块皮放入水中,学生们观察到皮下沉了,然后问学生:“如果我将整个脐橙放入水中会怎样呢?”学生集体回答:“下沉”。而当他将整个脐橙放入水中后学生看到的现象却是:脐橙慢慢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学生满脸惊讶,“怎么回事呢?”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亮点之一:独到的新课引入。有人将一堂课的开头比喻为“凤头”,意思是:开头像风头那样美丽动人,引人入胜。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独到的新课引入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