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园庄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必修3测试卷(理科)

福建省园庄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必修3测试卷(理科)

福建省园庄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必修3测试卷(理科)
福建省园庄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必修3测试卷(理科)

福建省园庄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必修3测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网上评议政府 B.到商店买衣服

C.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 D.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2.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各地的注意点已悄然从当初“捡到筐都是菜”的招商引资变为“育梧桐引金凤”

的招才引智上来。注重招才引智是因为文化()

①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②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③与经济相互决定④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012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1至5月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

17%,高于GDP增长速度。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硬实力。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路上,文化没有缺席。这说明了()

A.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产品

C.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D.文化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论语》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

A.民族性 B.包容性 C.深远持久 D.潜移默化

5.雪莱,作为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给世界人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深处逆境的人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前途。这说明了优秀文化能()

A.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句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所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美国的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花园。这表明了()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C.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发展文化就必须实现文化的产业化

8.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传播的是()

①北京举办奥运会②中俄两国互办文化年③海上丝绸之路开辟④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伴随大批福建人向台湾移居,闽南文化、客家文化逐渐在台湾传播开来.闽台两地形成相通的民俗文化。材料中体现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A.人口迁徙 B.教育 C.商业贸易 D.大众传媒

10.在过去一年里,在面临重大事件时,微博(微型博客)成为网民快速的信息发布平台。微博()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属于大众传媒形式③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④标志传媒真正开始

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都具有保守、封闭和落后的特点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

族性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要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中增加《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这说明()

A.戏曲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B.思想运动能促进文化发展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汉语的发展离不开对外来语言的吸收,我们为吸收外来语创造了很多方法:用音译,便有了“咖啡”;

用意译,便有了“电话”;用音译加意译,便有了“芭蕾舞”。外来词经过汉语文化的“胃”消化吸收,它们的模样变成了方块汉字,融化在汉语的血肉之中。这说明了文化的发展()A.是中华民族之魂 B.要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C.是社会实践的基础 D.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4.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延续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 A.兼收并蓄的基本特征 B.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C.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D.求同存异的基本特征

15.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作为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很有说服力的见证是()

①汉字②网络③史学典籍④民间音乐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6.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史书的编撰、

保存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如: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

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这主要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

A.区域性 B.民族性 C.时代性 D.世界性

18. 首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是“一脉相承·创意未来”,这一主题体现了()

A.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B.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9.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 自强不息 D.勤劳勇敢

20.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那一座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墓碑,都镌刻着爱国主义的铮铮誓言。下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呈现出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阳光总会伴随着阴影。下列文化现象中,正确的是()

A.“学会感恩、回报社会”的演讲活动 B.婚事、丧事,大操大办

C.网上赌博,网上算命 D.为推销商品,采用带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22.新闻出版总署近期发文要求,汉语出版物将禁止随意夹带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这一要求表明()

A.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B.文化交流需要创新思维

C.人们文化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

D.文化交流必须抵御落后文化

23.从芙蓉姐姐蹿红到凤姐现身,再到犀利哥引发“围观”,针对用低级的噱头吸引眼球的“审丑运动”,国家相关部门强调,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这启示我们()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B.先进文化应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主流

C.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树立共同理想

D.国家各项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24.漫画《孟母四迁》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国家应该关闭所有网吧

③国家应加强对网络和文化市场的管理

④应建设先进文化,摒弃低俗文化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下面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福建站四个城市的传递主题图示。回答25~26题。

25.四个城市火炬传递主题的不同说明了()

A.不同城市的文化各有自己的特色 B.不同城市的文化完全没有相同之处

C.不同城市的文化是相互排斥的 D.不同城市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表现方式

26.四个城市火炬传递主题具有各自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对我们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是()

①必须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②必须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③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④开展以

“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活动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12年9月,某校第九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活动是“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未成年人中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有利于()

A.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B.提倡不同价值取向

C.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 D.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以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

风尚,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①是文化建设的灵魂②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③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内容是:“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几十厘米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

是十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

大步!”以下是为这则广告设计的结束语,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崇尚科学,服务人民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争创文明,共筑和谐

30.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要求,在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同时我国全面启动所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免费开放工作。这一措施将有利于()

①实现文化资源共享②进一步开拓文化市场③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④尊重和维护公民的

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选择题答题卡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

31.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

泯灭。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被冲破,新的先进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逐渐被大家接受,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影视歌舞、琴棋书画、运动健身、上网聊天、旅游远足等娱乐项目进入寻常百姓家。

根据《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⑴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有哪些?(5分)

⑵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4分)

3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

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⑴谈谈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分)

⑵简要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5分)

3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又称“东方之冠”,其设计从“出土文物”中汲取灵感,从中国城市建筑、园林中吸收营养,从绘画、戏剧、文学、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整体布局体现了东方文化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反映中国意象,突出中国特色。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⑴从中国馆的设计中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6分)

⑵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5分)

34.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陕西省西安举办。西安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会徽和吉祥物都很有创意,均命名为“长安花”,创意理念为“绿色引领时尚”。

对西安世园会的诸多创意,有人认为:“只要文化创新就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参考答案

31.⑴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分)

⑵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1分)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分)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1分)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分)

32.⑴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根本要求和保证。(2分)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2分)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3分)

⑵①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分)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2分)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2分)

33.⑴①对待传统文化要树立正确态度,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

②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3分)

⑵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②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分)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分)

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分)

34.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每点2分,共4分)

②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还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 1、文化传播的含义: 2、文化传播的途径: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播被称为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的作用与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 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总: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具体:对内——中华文化: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 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对外——世界文化: 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即传统文化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 (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两面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课检测题(03) 出题人:时间:2014.9.4 一、选择题 1、2012年,北京中轴线、大运河、丝绸之路等45项文化遗产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显示了我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之所以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我们所说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指() A.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建筑艺术的多样性 4、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5、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承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 ①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④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伦敦奥运会会徽以数字“2012”为主体,包含了奥林匹克五环及英文单词伦敦(London),采用国际化设计语言,简洁鲜明,由单纯而大块的色彩组成的主体图案,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B.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已消除差别而走向统一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背大题

政治必修三必背大题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 一.文化的作用: 1.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通: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称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越来越称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6.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作用: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1)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2)价值: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的价值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 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三.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 高二政治必修三知识点:第四单元主要是讲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对文化生活的了解以及促进文化繁荣的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更好的铭记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详细的基础知识。 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为什么?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知识归纳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文化多样性 (1)含义: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3、民族节日的形成、地位及作用、态度 (1)形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地位及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3)态度:要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4、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作用、我们应持的态度、分类 (1)地位及作用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态度: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以保护。 (3)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包含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 5、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出来。 6、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性、个性) 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世界性、共性) 原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看笔记) 8、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原则、具体要求(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2)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什么是文化传播?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围。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 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二、文化的特点 1. 文化是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所创造、为所特有的。纯粹“自 然"的东西称为文化。有了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 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2. 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载体,需要通过 呈现出来。 三、.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四、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相互 经济是,决定 (1)相互影响 文化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即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 来越重要。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相互 政治文化 (1)相互影响 文化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即同经济。 (2)相互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四 .文化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来自于。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 2.文化影响。 三、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课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三课知识点归纳 1. 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 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4. 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1、2021年12月6日温家宝在访问法国期间,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演讲。温家宝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 她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对法兰西民族来说,我们各自继承和发扬 的文化都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的这段话中所讲的“文化”是指 A、是相对于动物而言的人类活动及其产品 B、是相对于经济而言的人类活动及其产品 C、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D、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 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 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 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温演说中对伏 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是什么识记 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①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形式 人类的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 人类的精神活动: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力量识记 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 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 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 用。 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 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三教材中提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

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资料结构图 和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汉字 见证 源远流长史书典籍 历程近代:衰微 现在:再创新辉煌(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古代:辉煌历程 文化原因:包容性 文学艺术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科学技术 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关系? 是什么?革命时期:延安精神、长征精神…… 随时代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新时期: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时代性) 这些精神有共同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 精神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 怎么弘扬和培育?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注意: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1、(从特征上)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从地位上)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从关系上)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从意义上)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重点)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道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等。所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从根本上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二者也有矛盾,按照集体主义原则,必须把集体主义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来捍卫集体利益。集体主义原则不是随意要求放弃个人利益,只是在十分必要时才这样做。通常情况下,集体总是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的满足个人利益。) 3.现在是市场经济,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已经过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除了依靠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外,就道德而言,就是用集体主义去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顾全大局,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根本对立的。(此观点只看到二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二者统一性。区别::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本质讲,都是治国的方略,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社会主义法律的不足,并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贯彻和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

【政治】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如今,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 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三课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高一年级政治学科 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一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3)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4.

概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是什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二 5. 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的特点? (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 6. 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特点?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7. 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1)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文化与政治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三 1.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出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需要有方法地进行记忆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1.社...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需要有方法地进行记忆复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十课知识点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回事。(二者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道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等。所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对个人利益的否定。(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从根本上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二者也有矛盾,按照集体主义原则,必须把集体主义利益放在首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来捍卫集体利益。集体主义原则不是随意要求放弃个人利益,只是在十分必要时才这样做。通常情况下,

集体总是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的满足个人利益。) 3.现在是市场经济,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已经过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除了依靠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调节外,就道德而言,就是用集体主义去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顾全大局,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根本对立的。(此观点只看到二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二者统一性。区别::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本质讲,都是治国的方略,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社会主义法律的不足,并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贯彻和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 5.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以后的事。(这种观点忽视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割裂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关系。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性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6.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一回事。(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联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7.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时可以统一的,有时可以分割。(必须随时随地都把二者结合起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