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学案四]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学案四]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学案四]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学案四]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导学案

历史高二年级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标解读】

掌握汉字和绘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秦汉刻石;王羲之、张旭、怀素、欧阳询、柳公权、宋代四大家。

【考试大纲】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级基础知识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___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3)春秋战国: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推广书写简便的,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二、书艺历程

1.形成条件(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3)文具: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具的改进。

2.书法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空间和_____________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_____________审美情趣。

3.发展历程

(1)实用性文字:

①秦小篆_______________

②汉隶_________________

(2)自觉的书法艺术:魏晋南北朝原因: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之中。

②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③造纸术的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表:东晋___________,其书法理论是。

(3)新的高峰:隋唐原因:唐代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

特点: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书法_________日趋成熟。

(4)宋代:

原因: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代:原因:书法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

(6)印章艺术: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明中叶以后,篆刻发展成与书法、绘画一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B级知识拓展

2.各种字体特点

小篆:笔画粗细均匀,所有横画竖画等距平衡,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代表作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如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实用性不强,但却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代表人物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最突出的代表作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C级综合运用

材料解析

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材料三普天之下,专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台刻石》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

⑵材料二的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⑶简述秦朝“书同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D级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 江苏)平定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小篆 B 楷书C行书D草书

2.(2001年天津卷考题)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3.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其统一的字体是

A.金文 B.籀文 C.小篆 D.隶书

4.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5.汉字发展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B秦朝C汉朝D魏晋南北朝

6.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B颜真卿《多宝塔碑》

D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怀素的《自叙贴》

7.“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对唐代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A怀素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

8.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9.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明朝D清朝

10.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籀书④楷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11.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

A.丰富了人类文化B.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

12.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3.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

14.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特点成因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B.士人群体的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15.宋代书法的特征是

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C.讲究法度与规范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16.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17.篆刻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是在

A.秦汉之前B.宋元之后C.明代中叶以后D.清代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45分钟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目标导航

知识点一

答案:A 解析:根据几种字体的特征可知,《泰山刻石》为小篆,是秦统一文字后采取的字体,A正确;《曹全碑》是汉隶,《颜勤礼碑》是楷书,《兰亭序》是行书,B、C、D三项皆排除。故答案为A。 4.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之一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属于“统一的视觉语言”的表现的是(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小篆 D.长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视觉语言”即是文字,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视觉语言”这一信息。故选C项。 5.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 ①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②人类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③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④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汉字演变规律的认识。①③④都符合题意,而人类最早的思想沟通 和交流比文字的出现要早,不能颠倒两者之间的顺序。 6.《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二 书艺历程 7.观察下图,汉隶的特点是( ) A.圆润纤细 B.浑厚深沉 C.笔势飞动 D.强调个性 答案:B 解析:图片的文字体现不出“纤细”“飞动”“强调个性”的特点。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8.下列作品中最能体现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是( ) A.《兰亭序》 B.《琅邪台刻石》 C.汉代官印 D.《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 答案:A 解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是《兰亭序》,故选A。 9.有人这样评述唐代某位大家的书法(见右图):“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怀素 D.王羲之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书法千变万化、潇洒自如,应该是草书。据此分析选项:颜真卿和柳公权是著名的楷书家;怀素的狂草别具魅力;王羲之为东晋时人。故答案为C。

汉字与书法完美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复的体系,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改造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请同学们浏览第一部分的内容思考一下: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四个阶段文字的发展情况。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教材插图:《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又称“卜辞”或“殷墟文字”等,是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随着商朝的灭亡和商都变成废墟而长期埋没于地下,后世当地居民耕田于此,时有发现,并把它当作“龙骨”卖给药材商店。直到1899年才被王懿荣发现,得知是殷墟遗物。经过多次发掘,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达十多万片。甲骨文中有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等(举例:日、河、明、十二生肖图)商周时期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金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即大篆。(教材插图:《西周散氏盘铭文》)籀文的特点:笔画匀称,行款整齐,有了较为固定的结构。 3、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文核心知识】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本组把课文的核心知识理解为:一、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它的书写特点。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它和时代风貌的关系。 【课文知识要点】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2、认识小篆和隶书的书写特点: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 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秦汉为自发阶段(实用性为主),魏晋南北朝进入自觉阶段。 2、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和他们的艺术特点 3、行书、草书、楷书的特点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2) 草书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狂放。 (3)楷书笔画祥备、结构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4、印章篆刻 【教学方法】提问、实践体验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两个古代壁画遗址,并提问:“当你站在这些壁画面前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感想?” <知识点学习> 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让学生归纳课文) 1、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引导学生辨别各种汉文字的形体及特点?”并用“马”字的演变过程来突破知识点。) 2、小篆、隶书的书写特点。(教师介绍,多媒体展示,甲骨文、金文的书写特点不做具体介绍。) (1) 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富于图案美,多用于章刻。 (2)隶书雄放洒脱,浑厚深沉,横笔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 书法艺术发展的条件 1、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2、士人阶层的逐渐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 1、不同时期的书法大家,及其影响他们的时代风貌:(表格由学生共同完成) (1) 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诸城二中高二历史必修Ⅲ学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前自主完成 认识三幅图片,并说明其字体和书法特点

三、印宗秦汉 为自己设计一方印章练习: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写出其释文 合作探究:概述汉字字体的发展过程。

当堂检测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2.右图作品中的字体应是() A.隶书B.楷书 C.行书D.草书 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和“天下第二行书”的作品分别是()A.《乐毅论》《兰亭序》B.《兰亭序》《祭侄文稿》C.《兰亭序》《自叙帖》D.《兰亭序》《颜氏家庙 4、汉字发展成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5、秦始皇批阅的奏章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行书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6、古代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时期 7、李斯书写的《泰山刻石》 A、属于成熟的“篆刻”艺术品,是“印宗秦汉”有利证据 B、作者书写此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展示其精湛的书法艺术 C、这一作品采用的字体属于隶书 D、虽然具有书法的美感,但从总体上看它还属于使用性文字 8、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 B、宋元以后 C、明中叶以后 D、清代 9、下列关于书艺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B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C宋代由于民族纷争书法艺术毫无进展 D明代书法更强调个性创造 10、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C君主专制的强化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学习目标】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4.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书艺的发展历程和纂刻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疑点:汉字从混乱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教材分析】 一、汉字 ㈠文字发明的意义: ㈡汉字的演变: 1.起源:新石器时代,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最早的成熟文字:商代的甲骨文 3.商周时期: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4.春秋战时期:混乱 原因: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表现: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 危害: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5.秦代——统一文字(书同文): 原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于政务繁多,文书频繁,丞相李斯上书“奏罢不合秦文者”。秦始皇及时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命李斯制定新书,推行“书同文”政策。 做法:规定汉字的基本偏旁,废除合文和一些异体字;规定汉字偏旁和笔画数,避免任意增减;规定汉字偏旁在一个字中相对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放置。李斯创立了小篆体。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文字各异的书面,使我国文字呈现了规范化和统一化,克服了以往各诸侯国文化交流中的文字障碍,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统一,也为书法艺术发展的系列化与体裁化奠定了基础。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的出现,提高了书写的效率,秦隶的创立,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书法艺术 1.汉字成为艺术的原因与条件: 首先的汉字的诞生,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奠定了基础。另外其他原因包括:第一,汉字形体具有先天的艺术性,它的造型符合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第二,汉字形体规范化与书法艺术的追求是统一的。虽然书法艺术中有各种字体,但各种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汉字的艺术书写以有出处、合“六书”为原则。第三,历代书法家不懈追求,将汉字美化而形成书法艺

高中历史_第7课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展示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升华深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点击出图)同学们,学习历史一定要关心时势,锻炼历史敏感性,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分享所知的时事。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后,由教师引出日本换年号的新闻—“令和”二字是汉字,还有日本每年票选的年度汉字也是汉字。(提问:日本为什么用汉字?)由此带领学生回顾遣唐使的历史知识——日本在公元七世纪进行大化改新,引进了中国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假名,从而构成了日语字库。引出问题:“这是日本汉字的来源,那我们的汉字是从何而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入本课的重点——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立足课本,利用pad上的思维导图软件进行总结。然后上讲台通过白板和展示台进行展示,教师做出点评。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演变: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思维引申】通过观察图片(详情见课件),得出生产力的进步带动文字发展的结论。 3)书同文: ①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减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过程:到秦朝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③意义:文字的改革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意义: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课堂小结】通过图片题。带领学生总结汉字发展趋势。 【环节过渡】由明星字体进字库引出古代价值千金的有些书法作品,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书艺历程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老师任务:出示历朝典型的书

[指导]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

[指导]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第一讲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第周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白”字字形要小,百 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求 万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要 言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舟 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去 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舌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亚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 正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万言百舟去舌亚正 第二讲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第周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2021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 汉字与书法习题 岳麓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习题岳麓版必修3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①刻画符号②甲骨文③金文④笔画⑤书同文⑥小篆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温馨提示 文字统一的意义 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 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 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B.书法特征: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但它们大多还是 ①________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 A.时代背景:汉末社会危机,一个特立独行的②________逐渐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书法特征: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晋人书法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C.代表人物: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书写的《③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隋唐时期。 A.时代背景:隋唐一统。 B.书法特征: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④________也日趋成熟。 C.代表人物:张旭、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了高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后世并誉为“颜筋柳骨”。 (3)宋代。 A.时代背景:重文,⑤________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B.书法艺术: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⑥________”。 C.代表人物: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4)明代。 A.时代特征:社会进一步⑦________、世俗化。 B.书法特征:更加强调⑧________的创造。 2.书法艺术的特征。 (1)通过自由变化的⑨________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作业1

一、选择题 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解析:选C||。“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解析:选B||。《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设计陈爱民莆田一中

《汉字与书法》教学案例 设计:陈爱民 莆田一中 点评:郑兰 福州教育学院 章节名称第7课 汉字与书法学科历史授课班级高二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陈爱民所属学校莆田一中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汉字与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一目"从汉字的起源到"书同文",讲述汉字的演变及对组字方法与规律的理论总结,重点交代了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第二目"书艺历程",讲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条件及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第三目"印宗秦汉",讲述了秦印汉印的特点、地位及明清篆刻艺术的成就。篆刻艺术相对本课主题属于次要内容。 贯穿本课的主题线索是:汉字是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并衍生出独特的东方书法、篆刻艺术。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欣赏汉字的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种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点评:《汉字与书法》(岳麓版必修三)中的一节文化课,从知识层面看,与语文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设计关键不要变成语文、历史学科"你我不分",要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以我为主,即发挥学科的主体性,突显学科特色,史味充足,如结合时代背景谈书法的基本特征。这节课做到了这一点。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国的汉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的历史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所了解,但对汉字书法与篆刻之美的领略还较停留表面,对于其精髓却未能把握,也很难将书法篆刻作品与历史发展的时代背景相结合来思考。 一般特征: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较大提高。 2、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还有欠缺,缺乏深度与广度。 3、通过高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初始能力: 1、学生对历史现象分析的层次还未能更一步。高一学年必修一、二治文明、经济文明)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思考。 2、经过课前的预,学生对本课内容(汉字、书法、篆刻艺术)有了初步印象,但把这些内容与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特征相关联是他们要面对的问题。 信息素养: 1、高一的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上网查资料的基本能力,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还较低,在分析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 2、学生上网的兴趣还比较集中于娱乐部分,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有待形成,故在课外材料的查收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对学生所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反馈。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 号学习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1

一、选择题 1 ?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 ?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 ?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D ?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 o 2?“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 多国家了。”这说明() A ?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 ?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 ?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解析:选C o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 籍”说明中国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所以不会“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3.《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以上材 料反映了()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番隶也” 可知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4?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 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解析:选B。《丧乱帖》是书圣王羲之(东晋)的行草作品;《肚痛帖》是草圣张旭的草 书作品;《汉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 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结合材料中“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 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这种书法作品是草书,这位书

一年级下册习字与书法教案

1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图示: 百 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白”字字形要小,

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求 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要 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 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 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 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亚 万 言 舟 去 舌 正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反思 2 以竖画为主笔的字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文字发明的意义: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2.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1)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①________,这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商周时期:商代的②_______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③________。 (3)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④________、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4)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⑤______”,以⑥________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对⑦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①刻画符号②甲骨文③金文④笔画⑤书同文⑥小篆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温馨提示 文字统一的意义 文字的统一,克服了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和文字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提升】 1.下图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解析:根据所学,到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故C项错误。 答案:C 二、书艺历程 1.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 (1)秦汉时期。 A.形成条件: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作业2

即学閱练巩固新知 [随堂检测]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解析:选 B。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的甲骨文字占有相 当大的比重,这说明当时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占卜的 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没有涉及甲骨文字本身,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 《淮南子本经》记载:“昔 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 正确的是() 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 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④ C.③④ D .①④ 解析:选B。“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备选小项,②④正确,①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 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材料不能表明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③错误,神话传说有一定的 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 3. 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

化。下面是代表汉字四种字体的书法作品,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解析:选B 。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A 项字体属于楷书,B 项 字体属于隶 书,C 项字体属于行书,D 项字体属于草书,故 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 4.《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兄侄颜季明的草稿 (如图 )。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 间为国家壮烈牺牲, 身首异处, 悲愤异常, 用笔之间情如潮涌。 下列作品中, 与《祭侄文稿》 风格 一致的是 ( ) A .秦《泰山石刻》 B .王羲之书《兰亭序》 C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 D ?西周散氏盘铭文 解析:选B 。《祭侄文稿》体现的是行书字体,介于楷书、草书之间,不像草书那样潦 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A 项是小篆字体, B 项是行书字体, C 项是楷书字体, D 项是金 文,故 B 项正确, A 、 C 、 D 项错误。 5.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 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有关 “和”字的几种字体 材料中的图一至图三分别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儒家、 道家 和墨家思想中有关和谐的理念。 解析: 第一、二小问,结合所学篆书、行书、隶书等字体特点进行判断和迁移知识回答 即可;第三小问,和谐理念注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可结合儒家、道家、墨家政治主张进行 回答。 字体:篆书 (或小篆 )、行书、隶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儒家的“仁”、“礼”;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 [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 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 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 ) A ?汉字是史官胡乱创造的 B .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 .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 .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 答 案: 特点:

一年级习字与书法教案下学期

一年级习字与书法教案下学期 教学目标: 1、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横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新授: (一)讲解“以横画为主笔的字”书写要领。 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 讲解笔顺。 3、 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以横画为主笔的字”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 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 像个火柴棒。 图示: 横在上面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下面的“白”字字形要小.左竖短右竖长。 横做主笔要伸展.左低右高略上斜.重心偏右形体斜.斜中求正字要稳。 点写在正中.首横长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下面的横画要收缩.横横之间要写均。 横在中间做主笔.左低右高横略弯.两点写在中线上.字形瘦长才好看 第三笔横作主笔.左低右高略上斜.其他笔画要收缩。 首撇为平撇.横作主笔要伸展.下面的“口”要小。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笔画.相对点紧靠竖画。 下横伸展作主笔.托住上面的半部.三横之间的距离要匀.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5、指名认读。 6、指名说笔顺.书空。 百 万 言 舟 去 舌 亚 正

7、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8、演示书写过程。 9、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以横画为主笔的字 第二讲 以竖画为主笔的字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以竖画为主笔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百 万 言 去 舟 舌 亚 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单选题 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象征皇权的阳陵虎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在阳陵”。其中对铭文字体的评述正确的是()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2.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山东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着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有“洗砚池”和“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东晋“书圣”不朽的作品。这位“书圣”是() A.欧阳洵B.颜真卿C.张旭D.王羲之 3.篆刻、书法和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在() A.东汉和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朝中叶 4.书法艺术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有人盛赞苏轼书法:“东坡尺牍狎(行)书,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铁而豪。”此人意在说明,苏轼书法()

A.与其诗作紧密融合B.注重写意和气韵表现 C.法度森严益于应用D.讲求结构的方正匀称 6.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这说明()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D.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 7.我国古代,在陶器上出现刻画符号,并与后来的中国成熟的文字有一定渊源,出现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夏朝D.商周 8.唐朝怀素的主要书法成就是() 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 9.“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 A.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B.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 C.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D.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10.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书法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B.汉代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C.秦篆汉隶大多是实用性文字D.唐代出现了注重法度规范的楷书11.“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汉字与书法》教案

《汉字与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汉字发展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 (3)掌握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4)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能辨认中国各自书体,识别中国名家的主要作品,并说出中国书艺的主要历程,从历史角度赏析名人作品。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或作品的不同角度的探究,充分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2)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归纳汉字由繁到简的总趋势,可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来完成。 (3)出示历代名书法家的作品画册,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2)通过汉字、书法、印章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学习,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此培养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及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内心修为。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 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北京奥运会会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将中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中国是汉字的王国。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到处都能见到汉字,汉字用各种表现形式发挥着它的装点美化作用;我们每一个人,也天天要接触汉字。那么,中国的汉字到底有多少个呢? 【板书】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 脱离画画,形成汉字。 汉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甲骨文(商代)——金文(商代)——籀文(商周)——(春秋战国)文字紊乱——(秦始皇)“书同文”:小篆、隶书——楷书 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汉字的演变趋势。汉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

第7课 汉字书法

第7课 汉字书法 【第6课基础知识自检落实】 一、列举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数学方面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二、列举古代中国三大农书及地位 三、说一说古代中国在医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五、简述一下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领先的原因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书法的特征 【难点】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自主合作探究】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1)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2)从“鱼”字的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甲骨文 金文 小 篆草书 楷书 行书 隶书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汉字的演变过程: 新石器时代( )→商代( )→商周( )→春秋战国( )→ 秦朝( )→( ) 2、汉字的演变基本规律 3、汉字演变的原因:

设问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设问2:秦统一文字的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阅读31---32教材内容归纳总结)(1)材料: (2)推动者: (3)工具: 3、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课堂检测】 1.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其统一的字体是 A.金文 B.籀文 C.小篆 D.隶书 2.关于隋唐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隋唐盛世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 B.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性 C.柳公权、颜真卿的书法为狂放不羁的草书 D.注重法度和规范是此时期书法的特征之一3.汉字发展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B颜真卿《多宝塔碑》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怀素的《自叙贴》5.“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对唐代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A怀素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6.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 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7.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朝 D清朝 8.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小篆③籀书④楷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9.文字发明的最大意义是 A.丰富了人类文化 B.使人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 C.新创了一种艺术形式 D.其过程具有神秘色彩 10.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11.下列关于汉字演变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 B.秦始皇将统一的“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 C.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D.东汉文学家许慎对汉字的组字方法及规律做出过重要的理论探究 12.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特点成因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 B.士人群体的形成 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