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星链差分技术的捷联重力仪载体加速度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星链差分技术的捷联重力仪载体加速度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星链差分技术的捷联重力仪载体加速度提取方法研究
基于星链差分技术的捷联重力仪载体加速度提取方法研究

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复摆的物理特性,用复摆测重力加速度。 2.学会用作图法研究问题及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复摆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周期与摆轴位置的关系,并测定重力加速度。复摆是一刚体绕固定水平轴在重力作用下作微小摆动的动力运动体系。如图1,刚体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作左右摆动,G是该物体的质心,G与轴O的距离为h,θ为其摆动角度。若规定右转角为正,此时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则有: θ M- =,(1) sin mgh 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 θ I M=(I为该物体转动惯量) (2)

由(1)和(2)可得: θωθsin 2-= (3) 其中I mgh = 2 ω。若θ很小时(θ在5°以内)近似有: θωθ 2-= (4)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振动周期为: mgh I T π =2 (5) 设G I 为转轴过质心且与O 轴平行时的转动惯量,那么根据平行轴定律可知: 2mh I I G += (6) 代入上式得: mgh mh I T G 2 2+=π (7) 设(6)式中的2mk I G =,代入(7)式,得: gh h k mgh mh mk T 2 22222+=+=ππ (8) k 为复摆对G (质心)轴的回转半径,h 为质心到转轴的距离。对(8)式平方则有: 2 2222 44h g k g h T ππ+= (9) 设22,h x h T y ==,则(9)式改写成: x g k g y 2 2244ππ+= (10) (10)式为直线方程,实验中测出n 组(x,y)值,用作图法求直线的截距A 和斜率B ,由 于224A k g π=,2 4B g π=,所以 2 4g B π=,k = =(11) 由(11)式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和回转半径k 。 三.实验仪器 复摆装置、秒表。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姓名:张志林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 验 报 告 (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题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二、设计要求:1.学习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学习单摆实验仪的使用; 3.学习用图解法处理数据。 三、实验所用的仪器: 1.GM-1单摆实验仪一台; 2.集成霍尔传感器一只; 3.直尺一把。 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在忽略空气阻力和浮力的情况下,由单摆振动时能量守恒,可得质量为m 的小球在θ处动能和势能之和为常数,即 022)cos 1(}{21E mgL dt d mL =-+θθ 式中: L ——单摆摆长; θ——摆角;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 0E ——小球的总机械能。 因小球在摆幅m θ处释放,则有 )cos 1(0m mgL E θ-= 代入上式,解得: ?-=m m d g L T θθθθ0cos cos 42 式中T 为单摆振动周期。 令)2/sin(m k θ=,并作变换φθsin )2/sin(k m =则有: ?-=2/022sin 14πφ φ k d g L T

这是一个椭圆积分,经近似计算得到 })2(sin 411{22 ++=m g L T θπ 五、实验数据处理(整理表格、计算过程、结论): 摆球半径为1.00cm ,所以摆长为39.31+1.00=40.15(cm)

将截距A=2T=2.5283带入公式中 g L T ??=π222 g 2 1015.40225283.2-???=π 可得 g=9.919(N/kg) 六、总结及可能性应用(误差分析、收获、体会、改进意见及本实验的应用):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标准值较接近,符合实验要求。 学会了使用单摆法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掌握了霍尔传感器和GS-1多功能毫秒仪实现自动计时原理。 在单摆摆动过程中应保证每次经过最低点时必须在霍尔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并且需要注意单摆的摆动状态。

实验2 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详写).doc

《实验2 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用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2、用误差分析的方法,学会选择最有利的测量条件减少测量误差。 二、实验描述 重力加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本实验通过竖直安放的光电门测量自由落体时间来求重力加速度,如何提高测量精度以及正确使用光电计时器是 实验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器材 MUJ-5C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精度0.1ms),自由落体装置(刻度精度0.1cm), 小钢球,接球的小桶,铅垂线。 四、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1。 在重力实验装作用下,物体的下落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运动方程为 s=v0t+1/2g t2 该式中,s是物体在t时间内下落的距离;v0是物体运动的初 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若测得s, v0,t,即求出g值。 若使v0=0,即物体(小球)从静止释放,自由落体,则可 避免测量v0的麻烦,而使测量公式简化。但是,实际测量S 时总是存在一些困难。本实验装置中,光电转换架的通光孔总 有一定的大小,当小铁球挡光到一定程度时,计时-计数-计频 仪才开始工作,因此,不容易确定小铁球经光电转换架时的挡 光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如下方法: 让小球从O点处开始下落,设它到A处速度为v0,再经过 t1时间到达B处,令AB间距离为s1,则 gt12 s1=v0t1?1 2 同样,经过时间t2后,小球由A处到达B’处,令AB’间 的距离为s2,则有 s2=v0t2+1/2g t22 化简上述两式,得: 图1 实验装置图g=2(s2t1-s1t2)/ t1t22-t2t12=2(s2/t2-s1/t1)/ t2-t1 --------------------------------------------(1)

全国个地区重力加速度表

全国各地区重力加速度表 序号地区重力加速度地区修正值 g(m/s2) g/1kg g/3kg g/6kg g/15kg g/30kg 1 包头9.7986 -0.3981 -1.1943 -2.3886 -11.9430 -11.9430 2 北京9.8015 -0.7045 -2.1135 -4.2270 -10.5675 -21.1350 3 长春9.8048 -1.0413 -3.1239 -6.2478 -15.6195 -31.2390 4 长沙9.791 5 0.3267 0.9801 1.9602 9.8010 9.8010 -13.6290 -27.2580 24 石家庄9.7997 -0.5513 -1.6539 -3.3078 -8.2695 -16.5390 25 太原9.7970 -0.2450 -0.7350 -1.4700 -3.6750 -7.3500 26 天津9.8011 -0.6636 -1.9908 -3.9816 -9.9540 -19.9080 27 武汉9.7936 0.1020 0.3060 0.6120 1.5300 3.0600 28 乌鲁木齐9.8015 -0.7248 -2.1744 -4.3488 -21.7440

29 西安9.7944 0.0204 0.0612 0.1224 0.3060 0.6120 30 西宁9.7911 0.3267 0.9801 1.9602 9.8010 9.8010 31 张家口9.8000 -0.5513 -1.6539 -3.3078 -8.2695 -16.5390 32 郑州9.7966 -0.2041 -0.6123 -1.2246 -3.0615 -6.1230 自己可以计算的用gps看出本地区的经纬度和海拔

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

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 【试验目的】: 1.研究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测量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 当气轨水平放置时,自由漂浮的滑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因此,滑块在气轨上可以静止,或以一定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滑块上装一与滑块运动方向严格平行、宽度为的挡光板,当滑块经过设在某位置上的光电门时,挡光板将遮住照在光敏管上的光束,因为挡光板宽度一定,遮光时间的长短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成反比,测出挡光板的宽度L和遮光时间t,则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 V=L/t (1-1) 若挡板很小,则在挡光范围内滑块的速度变化也很小,故可以把平均速度看成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挡板越小,则平均速度越准确地反映该位置上滑块的瞬时速度,显然,如果滑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滑块通过设在气轨任何位置的光电门时瞬时速度都相等,毫秒计上显示的时间相同,在此情形下,滑块速度的测量值与挡板的大小无关。 若滑块在水平方向受一恒力作用,滑块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测出滑块通过相距S的2个光电门的始末速度和V1和V2则滑块的加速度: 2as=v12–v22 (1-2) 将式(1-1)代入(1-2)中 得: 2as=L2(1/t22-1/t12) (1-3) 其原理如图1. 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 则 a=g*ginα. (1-4) 【待测物理量】: V〈物体运动速度〉、a〈物体运动加速度〉、g〈本地区的加速度〉、α〈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Δt〈物体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 【实验仪器及其使用介绍】: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滑块、游标卡尺、垫块。 一、气垫导轨 气垫导轨是一种现代化的力学实验仪器。实物如下图所示: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地点:三楼物理实验室 时间: 年 月 日 同组人: 实验名称:用单摆测重力加 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 =2π l g ,由此得g =4π2l T 2,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三、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 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 2.测摆长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 (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 2。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4π2l T2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 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 g可得l= g 4π2T 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 轴作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 =4π2k,k= l T2= Δl ΔT2。 (隆德地区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786m/s2) 六、误差分析

实验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精)

实验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单摆法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秒表、米尺。 2.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教学要求 1.理解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2.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3.学习在实验中减小不确定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 单摆装置(自由落体测定仪),秒表,钢卷尺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球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θ 图2-1 单摆原理图

摆球所受的力f 是重力和绳子张力的合力,f 指向平衡位置。当摆角很小时(θ<5°),圆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线,f 也可近似地看作沿着这一直线。设摆长为L ,小球位移为x ,质量为m ,则 sin θ= L x f=psin θ=-mg L x =-m L g x (2-1) 由f=ma ,可知a=- L g x 式中负号表示f 与位移x 方向相反。 单摆在摆角很小时的运动,可近似为简谐振动,比较谐振动公式:a =m f =-ω2 x 可得ω= l g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 =2π/ω=2π g L (2-2) T 2 =g 2 4πL (2-3) 或 g=4π22T L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 ,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 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由式(2-3)可知,T 2 和L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g 2 4π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 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 2—L 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 上述单摆测量g 的方法依据的公式是(2-2)式,这个公式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否则将使测量产生如下系统误差: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 与θ无关。 实际上,单摆的周期T 随摆角θ增加而增加。根据振动理论,周期不仅与摆长L 有关,而且与摆动的角振幅有关,其公式为: T=T 0[1+( 21)2sin 22θ+(4231??)2sin 22 θ+……] 式中T 0为θ接近于0o 时的周期,即T 0=2πg L 2.悬线质量m 0应远小于摆球的质量m ,摆球的半径r 应远小于摆长L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摆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论可以证明,此时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其摆动周期为:

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名称: 复摆法侧重力加速度 仪器与用具:复摆、秒表。复摆,一块有刻度的匀质钢板,板面上从中心向两侧对称的开一些悬孔。 另有一固定刀刃架用以悬挂钢板。调节刀刃水平螺丝,调节刀刃水平。 实验目的:①了解复摆小角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复摆重心距离的关系。②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内容(原理预习、操作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思考题解答) [实验原理] 一个围绕定轴摆动的刚体就是复摆。当复摆的摆动角θ很小时,复摆的振动可视为角谐振动。根据转动定律有 22 dt d J J mgb θβθ-=-= 即 02 2 =+ θθJ m g b dt d 可知其振动角频率 J m g b =ω 角谐振动的周期为 m g b J T π 2= (3.3.10) 式中J 为复摆对回转轴的转动惯量;m 为复摆的质量;b 为复摆重心至回转轴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用Jc 表示复摆对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根据平行轴定理有 2 mb Jc J += (3.3.11) 将式(3.3.11)代入式(3.3.10)得 mgb mb Jc T 2 2+=π (3.3.12) 以b 为横坐标,T 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测得b 、T 数据,绘制以质心为原点的T-b 图线,如图3.3.3所示。左边一条曲线为复摆倒挂时的b T '-'曲线。过T 轴上1T T =点作b 轴的平行线交两条曲线于点A 、B 、C 、D 。则与这4点相对应的4个悬点A '、B '、C '、D '都有共同的周期T 1。

设1b A O =',2b B O =',1b C O '=',2 b D O '=',则有 12 11 2 1 122b mg b m Jc mgb mb Jc T ' '+=+=π π 或 2 2 2 2 2 2122b mg b m Jc mgb mb Jc T ''+=+=π π 消去Jc ,得 g b b g b b T 2 211122'+='+=π π (3.3.13) 将式(3.3.13)与单摆周期公式相比较 ,可知与复摆周期相同的单摆的摆长 11b b l '+=或 2 2b b l '+=,故称11b b '+(或2 2b b '+)为复摆的等值摆长。因此只要测得正悬和倒悬的T-b 曲线,即可通过作b 轴的平行线,求出周期T 及与之相应的11b b '+或2 2b b '+,再由式(3.3.13)求重力加速度g 值。 [实验内容] (1) 将复摆一端第一个悬孔装在摆架的刀刃上,调解调节螺丝,使刀刃水平,摆体竖直。 (2) 在摆角很小时(θ

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一、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复摆的物理特性,用复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 学会用作图法研究问题及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复摆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周期与摆轴位置的关系,并测定重力加速度。复摆是一刚体绕固定水平轴在重力作用下作微小摆动的动力运动体系。如图1,刚体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作左右摆动,G是该物体的质心,与轴O的距离为h,θ为其摆动角度。若规定右转角为正,此时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则有 θ =, (1) M- sin mgh 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

θ I M = , (2) (I 为该物体转动惯量) 由(1)和(2)可得θωθ sin 2-= , (3) 其中I mgh = 2 ω。若θ很小时(θ在5°以内)近似有 θωθ 2-= , (4)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振动周期为 mgh I T π =2 , (5)

设G I 为转轴过质心且与O 轴平行时的转动惯量,那么根据平行轴定律可知 2mh I I G += , (6) 代入上式得 mgh mh I T G 2 2+=π , (7) 设(6)式中的2mk I G =,代入(7)式,得 gh h k mgh mh mk T 2 22222+=+=π π, (11) k 为复摆对G (质心)轴的回转半径,h 为质心到转轴的距离。对(11)式平方则有 2 2222 44h g k g h T ππ+=, (12) 设22,h x h T y ==,则(12)式改写成 x g k g y 2 2244ππ+=, (13) (13)式为直线方程,实验中(实验前摆锤A 和B 已经取下) 测出n 组 (x,y)值,用作图法求直线的截距A 和斜率B ,由于g B k g A 2 224,4ππ==,所以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教案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一、 教学任务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 了解了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本章前几节又学习了 简谐运动,研究了单摆的振动周期, 知道周期公式以及成立的条件。知识背景充足。我认为 这一节课一是 让学生加深对单摆简谐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加强学生 的科学素养,这才是这一节课最重要的目的。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方法; (3) 、让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秒表。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发散思维、探究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一一明确本实验的测量原理——组织实验器 材、探究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一一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这一条探究之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课堂活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通过对振动次数的计数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 了解单摆的构成。 2. 单摆的周期公式。 3. 处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 1.计时的准确性。 2. 计数的准确性。 四、 教学资源: 长约一米的细丝线、通过球心开有小孔的金属球、 带有铁夹的铁架台、毫米刻度尺、秒 表。多媒体。 五、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通过计时时刻的确定(以最低点速度最快时为计时起点) 、推导用单摆测重力 度)及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在一个平面内运动且摆角小于 50)。 第二,通过探讨测量加速度的方法, 编写实验步骤时要指明器材、 方法和公式;根据 实验原理确 定器材、通过测定摆球直径了解有效数字和精确度的匹配; 通过测量30-50次全 振动的时间确定周期以减小偶然误差; 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平均法和图像法; 试着分析实验 误^^。 第三,用分组探究、分析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深刻体会、经历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为什 么这样做, 这样做的误差在哪里,做一个实验的设计者和操作者,而不是旁观 者和执行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热情和素养。 最后让学生利 用课堂学到的实验技能写出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报告,加以巩固和提高。 加速度的公式( g= 42L T 2 )、摆球的要求 (重且小)、摆长的确定(从球重心到悬点的长

大学物理实验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辅导老师: 实验目的 1、研究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测定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约1m长的细线一条,铁架台,米尺,数字毫秒计,记时器,螺旋测微仪. 实验原理

一个小球和一根细线就可以组成一 个单摆. 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 做简谐运动.单摆的周期与振幅、摆 球的质量无关.与摆长的二次方根 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的二次方根 成反比. 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其周期为: 故有: 因此只要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可研究单摆的周期跟摆长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取约1m长的细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 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拴在桌边的支架上. (2)用米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毫米;用螺旋测微 仪测摆球直径,算出半径r。则单摆的摆长为L+r. (3)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例如不 超过10o),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动,用停表分别测量单摆完成10、15、20、25、30、35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求出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这个平均时间就是单摆的周期. (4)把测得的周期和摆长的数值代入公式,求 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①本实验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 合要求.即:悬点是否固定,是单摆还是复摆,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等。只要注意了上面这些方面,就可以使系统误差减小到远小于偶然

误差而忽略不计的程度. ②本实验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上.因此,要注意测准时间(周期).要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并采用倒数计时计数的方法,不能多记或漏记振动次数.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③本实验中长度(摆线长、摆球的直径)的测量值.

单摆、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

一、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得 1、了解复摆得物理特性,用复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学会用作图法研究问题及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复摆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周期与摆轴位置得关系,并测定重力加速度。复摆就是一刚体绕固定水平轴在重力作用下作微小摆动得动力运动体系。如图1,刚体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作左右摆动,G就是该物体得质心,与轴O得距离为,为其摆动角度。若规定右转角为正,此时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则有 , (1) 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 , (2) (为该物体转动惯量) 由(1)与(2)可得,

(3) 其中。若很小时(在5°以内)近似有 , (4) 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振动周期为 , (5) 设为转轴过质心且与O轴平行时得转动惯量,那么根据平行轴定律可知 , (6) 代入上式得 , (7) 设(6)式中得,代入(7)式,得 , (11) k为复摆对G(质心)轴得回转半径,h为质心到转轴得距离。对(11)式平方则有 , (12) 设,则(12)式改写成 , (13) (13)式为直线方程,实验中(实验前摆锤A与B已经取下)测出n组(x,y)值,用作图法求直线得截距A与斜率B,由于,所以 (14) 由(14)式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与回转半径k。 三.实验所用仪器 复摆装置、秒表。 四.实验内容 1.将复摆悬挂于支架刀口上,调节复摆底座得两个旋钮,使复摆与立柱对正 且平行,以使圆孔上沿能与支架上得刀口密合。 2.轻轻启动复摆,测摆30个周期得时间、共测六个悬挂点,依次就是:6 cm 8cm 10cm 12cm 14cm 16cm处。每个点连测两次,再测时 不需重启复摆。 3.启动复摆测量时,摆角不能过大(<),摆幅约为立柱得宽度。复摆每次改 变高度悬挂时,圆孔必须套在刀口得相同位置上.

实验报告: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报告: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二()班姓名:座号: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 l g,由此得 g=4π2l T2,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 2、测摆长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D 2。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实验数据处理】 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 和摆长l 代入公式g =4π2l T 2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 的值,再算出g 的平均值,即为当 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 l g 可得l =g 4π 2T 2,因此,以摆长l 为纵轴,以T 2为横轴作出l -T 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 ,即,可求出g 值.g =4π2k ,k =l T 2=Δl ΔT 2。 【误差分析】

测重力加速度

设计性实验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重力加速度g 是一个反映地球引力强弱的地球物理常数,它与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及地下资源的分布有关,一般说来,两极的g 最大,赤道附近的g 最小,两者相差约1/300。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在理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研究课题 1、测定本地区重力加速度g 值,测量结果至少有4 位有效数字,并要求百分误差小于1%。 2、试比较各种实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实验测量方法中,哪些量可测得精确?哪些量不易测准?并说明如何减小或消除影响精确测量的各种因素等。 可选择的仪器 单摆、三线摆、复摆、圆球、重锤、米尺、游标卡尺、光电门、数字毫秒计(手机秒表代替)、杨氏模量测量仪等。 设计方案举例: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很多,有单摆、复摆、开特摆、三线摆、气垫导轨法和自由落体仪法等等,它们各有特点。 下面例举几种比较典型的方案。 方案一、单摆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原理及方法,进一步熟悉根据什么以及如何选择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 2、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 值; 3、分析受力情况,讨论误差原因,评价测量结果。 二、实验原理 单摆是用重量可忽视的细线吊起一质量为m 的小重锤,使其左右摆动,当摆角为θ时,重锤所受合外力大小sin =-f mg θ(图1),其中g 为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这时锤的线加速度为sin -g θ。设单摆长为 L ,则摆的角 加速度 sin /=-g L αθ。当摆角很小时(小于 5°),可认为 ,这 时sin ≈θθ,即振动的角加速度和角位移成比例,式中的负号表示 角加速度和角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此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从理论分析得知,其振动周期 T 和上述比例系数的关系是 2=T π ω,所以 2=T (2),式中L 为单摆摆长,是摆锤重心到悬点的距离, 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将测出的摆长L 和对应和周期 T 代入上

复摆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电子教案

复摆法测定刚体转动 惯量

实验十三 复摆法测定刚体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 1.了解复摆小角摆动周期与回转轴到复摆重心距离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用复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复摆,光电计时装置,桌面刀架。 【实验原理】 1.测定转动惯量,回转半径 复摆是一刚体绕固定的水平轴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微小摆动的动力运动体 系。复摆又称为物理摆。如图1表示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刚体,挂于过O 点的水平轴(回转轴)上,若刚体离开竖直方向转过θ角度后释放,它在重力力矩的作用下将绕回转轴自由摆动,这就是一个复摆。当摆动的角度θ较小时,摆动近似为谐振动,设刚体绕固定轴O 在竖直平面内作左右摆动,C 是该物体的质心,与轴O 的距离为h ,θ为其摆动角度。若规定右转角为正,此时刚体所受力矩与角位移方向相反,即有 h mg M θ-=sin 若θ很小时(θ在5°以内)近似有 θmgh M -= (1) 又据转动定律,该复摆又有 θ I M = (2) 其中I 为该物体转动惯量。由(1)和(2)可得 θωθ 2-= (3) 其中I mgh =2ω。此方程说明该复摆在小角度下作简谐振动,该复摆振动周期为 mgh I T π=2 (4) 式中h 为回转轴到重心G 的距离;I 为刚体对回转轴O 的转动惯量;m 为刚体的质量;g 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设刚体对过重心G ,并且平行于水平的回转轴O 的转动惯量为I G ,根据平行轴定理得: I =I G +mh 2

将此公式代入(4)式,得: mgh mh I T G 22+=π (5) 由此可见,周期T 是重心到回转轴距离h 的函数,且当 h →0或h →∞时,T →∞。 取 2mR I = (6) 2 G G mR I = (7) 式(6)和式(7)中R 和G R 称为回转半径。 用桌子上刀口定出G 的位置,测得T 和h ,就可以得到I ,G I ,R 和G R 。 2.利用复摆的共轭性测重力加速度 由(5)、(7)式和极小值条件0=dh dT 得: h R G = (8) 在h R G =两边必存在无限对回转轴,使得复摆绕每对回转轴的摆动周期相等。而把这样的一对回转轴称为共轭轴,假设某一对共轭轴分别到重心的距离为h 1、h 2(h 1≠h 2),测其对应摆动周期为T 1、T 2。将此数据分别代入(5)式并利用T 1=T 2得: I G =mh 1h 2 (9) g h h T 212+=π (10)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第76节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1. 2013年安徽卷21.Ⅰ.(5分) 根据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 2=,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1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求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 (2)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尽可能长一些 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些、体积小些的 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有较大的角度 d.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大于5°,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回到开始位置时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Δt 即为单摆周期T e.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 ,则单摆周期50 t T ?= 答案:(1)18.6 (2)a b e 解析:(1)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18mm ,游标尺读数为6×0.1mm ,读数为18.6mm 。 (2)摆线偏离平衡位置小于5°,故c 、d 错,a 、b 、e 对。 2. 2011年理综福建卷 19.(1)(6分)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①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cm 。 ②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o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图1 5 10 1 2 cm

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为t /100 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解析】(1)①主尺刻度加游标尺刻度的总和等于最后读数,0.9 cm+10 1 7? mm = 0.97 cm ,不需要估读。②为减小计时误差,应从摆球速度最大的最低点瞬间计时,A 错。通过最低点100次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是50个周期,B 错。应选用密度较大球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D 错。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半径才等于摆长,由单摆周期公式g r l πT +=2可知摆长记录偏大后,测定的重力加速度也偏大,C 正确。 3. 2012年理综天津卷9.(2) (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0.9990m ,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 mm ,单摆摆长为 m 。 ③下列振动图像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m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 、B 、C 均为30次全振动图像,已知sin5°=0.087,sin15°=0.026, 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 (填字母代号) 答案:①A C ②0.9930 ③ A 解析:①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增加了线与悬挂处的摩擦,保证摆长不变;改变摆长时用力拉不会将摆线拉断,方便调节摆长。 /s /s t /s 30 /s 1 2 cm 10 主尺 游标尺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教案

一、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方法 1、平衡法。用弹簧秤掉一钩码,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利用重力等于拉力,求出g。 2、自由落体法。从高处由静止释放一重物,测出高度h及下落时间t求出g。 3、滴水法。 (1)让水滴落到垫起来的盘子上,可以听到水滴每次碰盘子的声音,仔细地调整水龙头的阀门,使第一滴水碰到盘的瞬间,同时第二滴水正好从阀门处开始下落。 (2)从听到某个水滴的声音时开始计时,并数“0”,以后每听到一次响声,顺次加1,直到数到“100”,计时停止,秒表上时间为40s。 (3)用米尺量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距离为78.56cm,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_________。 4、频闪照片法。 测出高度h,知道频闪光源时间间隔T,即可求出g. 5、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 二、学生实验: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1/2gt2得g=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电源 实验步骤 1.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桌面边沿上 2.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为什么? 测量的量:

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距离为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 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 注意事项 1.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2.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3.实验操作关键:先合上电源,再松开纸带。 4.为减小误差,重锤应适当大一些。 误差分析: 由于重锤受到___________作用,所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略_____________真实值。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 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 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一:由,取平均值 方法二:由,取平均值 哪种方法更合理?

测重力加速度的九种方法

测重力加速度的九种方法 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 陈庆威 2014.10.1 6 下面是学生探究的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仅供参考。 方法一: 重力大小的公式是G=mg ,测定重力加速度m G g = ,因而利用天平和弹簧秤我们便容易测出重力加速度。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在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F ,F=G,则重力加速度的值为m g F =。 方法二: 利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差相等,为一定值即2 x aT =?,则2 T x a ?= 方法三: 可由位移公式2 21gt x = 求得,利用刻度尺量出从初始位置到某点的位移,若已知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则22t x g =,可以找出多个点,多次求出g 值,再求平均值。 方法四: 可利用速度公式v=gt 求得。利用平均速度求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并已知自由下落的物体经过这一点的时间,则由t v = g 解得。当然亦可多找点,多次求平均速度,多次求g ,再求平均值。 方法五: 利用多次求得的瞬时速度画出v-t 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求得g. 方法六: 用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个盘子,使水一滴一滴连续地滴到盘子里,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耳朵刚好听到前一个水滴滴到盘子里声音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盘子的高度h ,再用停表计时。计时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盘子里的声音的同时,开启停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 ”,按下停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t 。根据以上数据可求g 。 方法七: 迁移的方法。借用一道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转换,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可测定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木块、秒表、米尺。 实验方法: (1)测出斜面的高h 、斜面的长L, (2)在B 点给木块一初速度让其沿斜面匀减速上滑,记下到达最高点的时间1t ,并测出BD 长度s 。 (3)将木块由D 点静止释放让其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记下到达B 点的时间2t 。由牛顿第二定律易知上滑、

凯特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214系 09级 卢焘 2010-12-01 PB09214047 得分: 实验题目:用凯特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学习凯特摆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技巧,掌握一种比较精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凯特摆、光电探头、米尺、VAFN 多用数字测试仪。 实验原理:设一质量为m 的刚体,其重心G 到转轴O 的距离为h ,绕O 轴的转动惯量为I ,当摆幅很小时,刚体绕O 轴摆动的周期T 为: mgh I T π 2= (1) 式中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设复摆绕通过重心G 的轴的转动惯量为I G ,当G 轴与O 轴平行时,有 I=I G +mh 2 (2) 代入式(1)得: mgh mh I T G 22+=π (3) 对比单摆周期的公式 g l T π 2= 可得 mh mh I l G 2 += (4) 称为复摆的等效摆长。因此只要测出周期和等效摆长便可求得重力加速度。

上图是凯特摆摆杆的示意图。对凯特摆而言,两刀口间的距离就是该摆的等效摆长l 。在 实验中当两刀口位置确定后,通过调节A 、B 、C 、D 四摆锤的位置可使正、倒悬挂时的摆动周期T 1和T 2基本相等。由公式(3)可得 1 2 112mgh mh I T G +=π (5) 2 2 2 22mgh mh I T G +=π (6) 其中T 1和h 1为摆绕O 轴的摆动周期和O 轴到重心G 的距离。当T 1≈T 2时,h 1+h 2=l 即为等效摆长。由式(5)和(6)消去I G ,可得: () l h T T l T T g --++=12 221222122224π =a+b (7) 此式中,l 、T 1、T 2都是可以精确测定的量,而h 1则不易测准。由此可知,a 项可以精 确求得,而b 项则不易精确求得。但当T 1=T 2以及 |2h 1-l | 的值较大时,b 项的值相对a 项是非常小的,这样b 项的不精确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实验内容:1,仪器调节:固定刀口(使两刀口对称且平行),测量亮刀口间距即等效摆长l (用米尺测三次),由此粗略估计出T 作为调节T 1=T 2的依据。将摆杆悬挂到支架上水平的V 形刀承上,调节底座上的螺丝,借助于铅垂线,使摆杆能在铅垂面内自由摆动,倒过来悬挂也是如此。将光电探头放在摆杆下方,调整它的位置和高度,让摆针在摆动时经过光电探测器,接通电源。 2,测量摆动周期T 1和T 2:调节四个摆球位置,使T 1,,T 2逐渐靠近直至二者差值小于0.001s ,然后测量10T 1和10T 2(分别测五次)。 3,计算重力加速度g 及其不确定度:将摆杆取下置于刀口上使其平衡以确定其重心,测量h 1长度(用米尺测三次)。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g 及其不确定度。 4,改变下摆针与平衡位置的水平距离(使d=1,3,5,7cm ),测量10T 2(各测三次),定性探究凯特摆周期与振幅的关系。 测量记录及数据处理(置信概率P 取0.95): (1)l 与h 1的测量记录如下: )(cm l 75.00 75.80 74.80 )(1cm h 45.50 45.40 45.50 l 的处理: cm cm cm cm l l l l 87.74380.7480.7400.753321=++=++=; ()()() ()()()cm l l l l l l 12.0cm 2 87.7480.7487.7480.7487.7400.751 32222 3 2 2 2 1 =-+-+-= --+-+-= σcm cm n u A 07.0312.0===σ cm C u B 033.0cm 3 1.0==?=仪 ()() ()()cm cm u u t u B p A p l 31.0033.096.107.030.4k 222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