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装备运用特点伊拉克战争是美军进行后勤改革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战争中,尽管美军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依靠其周密筹划和严密组织,特别是使用大量先进的后勤装备,有效地保障了部队作战,充分显示了美军后勤保障的优势。

一、美军后勤保障装备的运用特点

1.战略机动装备高速运转,“兵力投送”快速准确冷战结束后,美军将其?前沿部署?战略调整为?前沿存在?,大量减少在海外的基地和驻军,这就要求美军必须拥有快速兵力投送能力。美陆军提出应在96小时内将1个旅、120小时内将1个师、30天内将1个5师制应急军连同其战斗勤务保障力量投送到世界任何事发地点。为满足这一需求,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强了战略空运和战略海运力量的建设,并在重点地区强化了装备物资预臵,以缩短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时间。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使用大量的战略机动装备,空运与海运相结合,向海湾地区及时进行了兵力投送和物资装备运输,为战前准备和保证战争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使用战略空运装备,确保人员、物资快速抵达

美军的空运力量主要包括建制空运部队和民用后备航空队。战略空运主要由美军运输司令部所属空中机动司令部负责。空中机动司令部下辖2个航空队,承担战略空运任务的主要装备是104架C-5战略运输机和58架C-17战略运输机。民用后备航空队和其他商用飞机是美军战时空运的重要补充力量,国防部必要时可征调民用飞机向战区运送部队和战备物资,以弥补军队运力的不足。

今年2月8日,根据国防部与22家国内航空公司达成的协议,美军首批征用了47架民用飞机和31架宽体运输机。2月14日,美军还租用了2架俄罗斯?安-124?大型运输机,将一批军需食品和装备从美国驻德国的基地运抵保加利亚黑海城市布尔加斯附近的萨

拉佛沃机场,为对伊作战进行准备。此后连续几天,美军一直租用?安-124?运输机从德国和法国向保加利亚空运军需物资。

据美军运输司令部透露,此次空运是继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的?柏林空运?和海湾战争空运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空运,在战争部署阶段共空运人员16.3万名,空运和海运装备物资36万吨。战争爆发后,从3月19日到4月21日共实施空运11450架次,运输量约7.4万吨,实施空中加油约9700架次。

②动用战略海运装备,确保重型装备和补给品及时到位

为将参战部队和重型装备及补给品按要求运抵战区,美军动用了各种战略海运装备。今年1月,8艘快速海运船先后抵达海湾地

区,把先期到达海湾的美军部队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运到战区。这些快速船航速达30节,船长288米,可装载122辆M1A1主战坦克、183架直升机和2339辆其他车辆,船上起重机可用于托盘化和集装箱化货物的装卸,可全天候进行码头卸货或在3级海况下岸滩卸货,一天能装卸一个机械化师的坦克、火炮、车辆等大部分装备。此外,在开战前,抵达海湾地区的预备役船有16 艘滚装船,这些滚装船适于运载超大型军事装备和补给品,装载面积为10780平方米,能放臵348个集装箱。为弥补军用运输船只的不足,美军还同总部设在美国的丹麦迈斯克船运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租用该公司的8艘商船将M1A1主战坦克和弹药等装备物资运往海湾。

此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42艘预臵船中的34艘投入使用,其中13艘依然作为战略预臵船,另外21艘则被用于支持海运行动。

2.信息化后勤装备经受实战检验,提高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可视化和实时化

为满足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需要,近年来美军十分重视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建设,在研制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同时,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骨干后勤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后勤装备在战场上经受了实战检验,提高了战场后勤保障的精确化、透明化、实时化。

①后勤装备以完善的网络系统为支撑,实现了战场信息的互联互通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卫星通信建立了前后方紧密衔接的指挥网络系统。在后勤保障领域,美军以全军作战指挥网络为依托,利用完善的后勤指挥管理网络系统,实现了后勤保障的精确化。

在战争准备阶段,美军通过战略层的全球作战保障系统、联合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和全球运输网等,实时跟踪人员、物资、装备从

伊拉克战场上,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盟军地面部队主要使用?21世纪部队旅和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通过战术互联网进行指挥通信,对敌军和友军部队进行跟踪。美第4机步师所有武器平台和后勤保障车辆以及其他部队(包括后勤部队)的指挥车上均安装了FBCB2系统。战术互联网可将后勤部队的信息与前方空中、地面部队和后方指挥部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了立体的、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实现了战争信息的?集成?。在科威特的补给基地与弹药库之间,美军通过?作战勤务保障自动化信息系统接口?(CAISI),采用无线局域网方式解决信息联通问题,实现了网络接入和重要信息的自动下载、自动识别信息的无线传输和弹药运输状况的实时跟踪。美海军陆战队实施库存物资补给时,在作业现场也开设了无线局域网进行通信联络。

②使用自动识别装置,自动采集装运资产信息,实现了装备物资运输的实时可视

近年来,美军将自动识别技术融入到全资产可视性网络中,逐步建成庞大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资产可视性网络系统。在这次战争中,美军主要采用射频识别系统、二维条码等,识别运送的装备以及由集装箱、空运托盘等装运的补给品,实现了对运送装备物资的实时可视。

美陆军部署了64套便携式无线电射频标签识别系统即?便

携式运输管理员用自动化运输信息系统II?,每套重29.5千克。该系统可安装在机场、码头、公路边或十字路口,在车辆通过时用来扫描补给车队运载物品的信息。为准确跟踪在海湾地区运送的重要物资,美军还采用了主动射频识别标签技术。据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司令部后勤信息管理主任称,NSI全球公司提供的使用卫星通信的主动射频识别装臵已安装到伊拉克地区使用的500多台车辆和集装箱上。为在港口准确识别通过海运运往海湾地区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坦克和直升机等军事装备,美军采购了600套二维条码识别装臵,包括便携式数据终端、PT400热敏条码打印机等,供在阿拉伯海湾港口的后勤部队使用。

③使用安装有移动跟踪系统的后勤保障车辆,实现战场补给的实时监控

战争爆发前,美陆军为其驻科威特部队的200多台后勤保障车辆紧急加装了移动跟踪系统。加装该系统后,指挥人员就可利用电子邮件与车辆驾驶员进行联络,跟踪运输补给车辆(队)的行进情况,并指挥保障物资在战区内的流动与输送,实现在战区中任何地点都能对运输作业进行控制。这种移动跟踪系统具有许多战术优势,例如,如果一支待补给的部队已经转移,或者经确定另一支部队更需要这些补给品,只需向补给车队发送一份更改行驶路线的电子邮件,就能将补给品调运到需要的地方去。

④应用远程保障系统,及时获得后方的技术支持

战争爆发前,美海军向其舰队医院配备了2套新的移动式远程医疗系统,以便对前线伤员开展及时的救治。这种远程医疗系统能装入4个加固型箱中,可满足一个500张床位战地医院的需求。该系统主要包括1个可接收卫星传输信息的碟形天线(折叠后能放进箱中)、惠普公司的服务器、海岸线通信公司的IP专用分组交换机电话系统、100多台无线式加固型?松下?笔记本电脑以及公共寻址系统、网络安全和医疗软件。在这次战争中,美陆军也使用了一种名为?旅远程登录系统?的新型远程医疗系统,通过卫星与德国兰施图尔地区医疗中心连接,接受后方医院的医疗指导。

在装备维修诊断方面,美军坦克普遍配备了称为?数字诊断与预测‘工具箱’?的数字化技术手册,替代纸质的装备使用手册。装备使用者可按照新的手册,对装备进行简单修理。对复杂的装备维

修,后方维修专家通过卫星通信可对前方的士兵进行指导,从而减少机械故障率,保障部队的前进速度。据美军中央司令部介绍,担负南部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所有的坦克都配备了这种数字化的?工具

箱?。

3.新型后勤装备及时投放战场试用,传统骨干后勤装备仍担当战场后勤保障的主力

在此次对伊作战中,美军将各种新型后勤保障装备投入战场,以检验其战场的实际适应性。在单兵防护方面,及时配备了新型模块化综合通信头盔、新型防弹衣、一体化轻型防护服等。美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装备的新型模块化综合通信头盔,不仅舒适可靠,而且还拥有良好的通信能力,能与约30个特种部队的特殊通信平台

兼容。

在卫生装备方面,许多装备都是首次使用的,如新型烧伤敷料、生物战剂侦检系统(BIDS)、M113A装甲救护车、UH-60L救护直升机、新型防护服、新型绷带、战场伤员救治医疗通信系统等。在新研制的M113A装甲救护车、UH-60L救护直升机等后送装备上,都配

备了氧气、夹板、担架、吸引装臵、远程咨询设备以及受到核生化攻击时所必需的消毒装备,能大大提高伤员后送时的救治能力。另外,美军还装备了1999年研制成功的?快速展开式野战厨房?,并对从

澳大利亚租用的新型高速双体船进行了试用。

尽管美军在战场上投入了许多新型后勤装备,但传统骨干后勤装备仍是战场后勤保障的主体。在饮食保障方面,前线部队仍主要食用快餐口粮,国防后勤局战争初期为地面作战部队发运了4800万份快餐,生产商为驻海湾美军提供的快餐口粮共有24种菜谱,比海湾战争时多了一倍。在饮水保障方面,美军采用了多种饮水保障装备进行饮水补给,如瓶装水托盘、400加仑(1514升)水罐车、平板车载3000加仑(11355升)水罐以及每小时可处理6000加仑(22710升)的逆渗透水处理装臵(海湾战争中已使用)等。

在医疗保障方面,担负前方医疗救护的骨干卫生装备主要包括前线部队用的M996、M997、M1035野战救护车和机动手术车等,担负战场伤员空中后送的是UH-60Q救护直升机,担负战场后方医疗救护的有?可部署医疗系统?(在后方基地开设),在海上担任救护任务的有?舒适?号医院船等,这些装备都是美军已使用多年的卫生装备。

在油料保障方面,主要利用传统的运加油车、软体油罐、输油管线等提供油料保障。美军坦克、直升机和其他装备每天要消耗5678万升油料,主要靠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5000加仑、7500加仑加油车前送补给。为了使油料供应能够跟上部队前进的步伐,美军在科威特的工程人员还铺设一条160千米长的输油管线,并用1万、5万、21万加仑的巨型油罐开设野战油库。所使用的软体油罐、油泵

和输油软管多数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野战输油管线既有新研制成功的,又有20世纪90年代生产的。

在人员物资运输方面,美军轻型运输车主要有M998系列运输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重型运输车主要有10吨级的M915系列车和M977扩大机动性战术卡车等,它们于20世纪80年代装备部队,90年代进行改进,目前仍是美军运输车队的主力。另外,美军还使用了配发部队多年的CH-47D?支奴干?运输直升机来运送补给品、吉普车、火炮及部队等。在野营生活保障方面,美军在战前利用?力量提供者?系统和帐篷等,搭建了6座可容纳15500名士兵的帐篷城。?力量提供者?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曾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

4.后勤装备的高机动性满足了部队快速机动作战的需要在伊拉克战争中,为适应美军地面部队高机动、大纵深的作战特点,美军利用各种后勤保障车辆、战勤直升机和适于车载或空运、空投的集装箱式装备等实施?伴随、直达、立体?保障。

根据战前确定的作战方针,美军要求参战部队都要备足并携带5~7日的食品、饮水、油料、弹药及其他补给品。建制后勤部队主要使用机动能力强的运输车、拖车、加油车、救护车、巡回修理车等机动保障装备,随作战部队一同开进,随时对需要的部队提供油、水、弹、医、修等方面的保障。前线外科手术队规模虽然不大(仅20多

人),全套手术室设备装在5个重32千克的医疗箱中,用6辆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运输,可完全机动。为了补充前线部队的物资消耗,美军组织大批车辆从设在科威特的后方补给基地向前方运送补给品,实施直达保障。战争前期每天在路上行驶的车队多达20几个,每个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中型和重型卡车、整装整卸车、大容量运油车等。

为满足快速推进的地面部队的紧急需求,美军还采用多用途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进行立体直达补给,在前方或敌后建立临时性保障基地,利用战斗间隙为作战部队和前方小型化保障分队进行快速补给。美第3机步师本身装备各种直升机121架,其中用于后勤保障的?黑鹰?系列多用途直升机、?支奴干?运输直升机等就有30余架,战时还为该师加强了180余架直升机。美军在战场上还使用UH-60Q 救护直升机,成功地完成了上百次的伤员后送任务。

在伊拉克战场上,美军除大量使用上述本身能自行机动的后勤装备外,还使用一些集装箱化的装备。这些装备既能车载,又能空投,极大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机动性。例如,美军装备的?快速展开式野战厨房?,其外部结构是一个2.4米×2.4米×3米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车载或空运到达目的地45分钟后就能让士兵吃上可口的饭菜;在前线部署的战斗支援医院,主要由方舱和帐篷等组建而成,手术室、药房、治疗室和化验室等分别设在各个方舱内,便于车载机动;美军还为前线士兵研制了能跟随部队转移的?车载厕所?,其主要设施安

装在一个国际标准集装箱内,可供150人使用,2名士兵45分钟内即可展开或撤收。

5.大量配发各种生化防护装备,提高部队的防护水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由于担心伊拉克可能利用神经性毒气等化学武器,美军高度重视对生化武器的防护,从单兵到集体,从作战单位到医疗单位,都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提高了部队的防护水平。除了为士兵接种炭疽和天花疫苗外,重点加强了对化学武器袭击的防护:给部队装备对付芥子气、沙林等化学战剂的防生化装备,包括舒适轻便的防护服、改进型防毒面具、橡胶靴、橡皮手套、抗生化清洗液等;在各军营到处布臵化学物质敏感胶带和试纸;为相关部队配备先进的化学战剂检测仪、远距离生化探测传感器、?狐?式生化侦察车、生物战剂综合监测系统、生化沾染洗消系统和移动式空气采样车等检测生化战剂的骨干装备;在医院船的飞行甲板上安装清污设备;在科威特紧急部署一个代号为?520?的防生化野战实验室。此外,美军还为方舱式医院配备了能有效对付生化武器袭击的防护车,在遭到生化武器攻击或周围有核辐射时,从车后可迅速拉出一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生物化学武器防护帐篷?。

该帐篷能从内部迅速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十几平方米、顶高近3米的空间,可容纳20人,内部供氧设备可维持72小时。

二、美军后勤保障装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美军后勤装备在完成艰巨的后勤保障任务中表现十分出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除单兵负荷过重、防化服性能需进一步改进等问题外,主要表现为一些信息化后勤装备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战场的需要,包括:

①作战地区信息传输带宽不够由于美英联军部队几乎完全依靠卫星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结果造成卫星系统的负荷过重,出现带宽不足等问题,致使物资的射频识别信息很难接入战术互联网,无法做到在战场实时了解物资补给信息。为解决战场宽带不足的问题,美军在多哈军营与巴林战区指挥通信中心之间铺设了一条光缆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②部分系统未配发所有参战部队如战术车辆的移动跟踪系统,战前在战区上千台车辆中只有200多台车安装,在一支由六七十辆车组成的运输车队中仅有两三台车安装。由于公路上车辆拥挤以及伊军袭击,在车队分散后经常出现无法进行相互通信的问题。

③战前突击培训,使用人员难以达到正确操作由于完成一套移动跟踪系统在车辆上的安装及相关的训练只用4个小时,使用人员没有足够时间熟悉系统,难以进行正确操作。3月27日,一支运输车队在与伊军交火暂停前进后,第3机步师第703主保障营营部通过移动跟踪系统接收到这一信息,但由于人员操作不熟练而不能确信采用该系统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不得不使用无线调频电台进行核实。

此外,在移动跟踪系统与用于战术部队指挥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指挥控制系统?之间还存在通信不完全兼容的问题。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车辆都安装了移动跟踪系统,车辆之间无法通信的现象还占一定比例,有的车辆甚至连一个无线调频通信装臵都没有,只能使用有效范围仅为5千米的手提步话机进行联络。(谭凤旭、米洋、巨文新)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如果把美军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攻击称为“第一战场”的话,那么,运用心理手段对伊拉克军队展开全方位渗透和影响的无形战场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美军的“第二战场”。 所谓心理战,是指敌对双方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作战样式。它通常分为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等。 心理战常用的手段包括: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收买等。其中,宣传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往往通过无线、有线广播,散发宣传品,邮寄心战书信,实施战场喊话,宣传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主张;有时发动谣言攻势,进行挑拨离间,策划暴动骚乱,从事破坏暗杀,来动摇和瓦解对方的军心、民心,削弱其战斗意志。 进行心理战的要求是:宣传上要主动进攻;充分了解敌军心理上的强点和弱点;重点是对敌方军官从心理上进行瓦解;心理战的手段要与部队作战行动对敌施加的心理影响结合运用;要加强己方的心理训练,及时识破和挫败敌方的心理战。 心理战起源较早,中国古代的“四面楚歌”,就是运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证。现代心理战作为一种专门的斗争手段被普遍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和军队对心理战的研究和运用逐渐广泛地开展起来,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心理战的理论,搜集心理战的情报,制订心理破坏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响的效能,研制并改进心理战的技术器材等。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国家和军队又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局和最高决策机构心理战委员会等。有些国家把心理战作为总体战的一个环节,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斗争紧密结合,交互运用。(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来源:新华社2003年3月24日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

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 作者:未知 点击数:143 更新:2005-9-9 ★★★【字体:小大】 武装冲突法是国际法的重要分支,是各国军队用兵打仗的“游戏规则”。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相比,涉及武装冲突法问题较多,斗争也较复杂。 双方运用武装冲突法在战场上激烈较量战争进入第4天,美军在攻打伊南部重镇纳西里耶时遭遇了戏剧性一幕:一支伊军部队在战斗中举起白旗,当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前准备受降时,却突然遭到其发起的突袭式围攻,数名美军士兵被打死。还有几次,伊军士兵虽举起白旗,却仍然照打不误,有的干脆穿上便服假扮成平民,装成欢迎美军的样子,然后进行伏击……美军中央司令部新闻发言人多次指责伊军士兵诈降和假装成平民作战,并称对于后者,一旦被抓获将不被视为战俘。美国政府官员还将这种行为抨击为战争罪行,破坏了《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37、38条所规定的,保护伤者、病者、战俘、平民和特殊标志等规则。伊军则认为,美军发动侵略战争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伊军这样做只是战争中的诈术,如同使用伪装、佯动、假目标和假情报等一样。 由于伊军无法与强大的联军对抗,为了免遭攻击,伊军不仅以平民聚集区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台形古遗址为“盾牌”,将军事人员和坦克、雷达、防空武器等军事目标部署在里面或附近,还在学校藏匿炮弹头,意图陷美英联军于两难境地:不攻则敌方得利;攻则造成受保护对象的伤亡和损失。美英联军为预防伊军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使用生化武器进行作战,警告伊方千万“不要使用化学武器”,否则美军将进行“报复行动”。 双方运用武装冲突法在外交、媒体领域进行激烈较量利用外交、媒体手段宣传己方守法,谴责对方违法,并为己方违法进行辩解,是法律战与外交战、媒体战相结合的重要样式。战争刚开始,伊常驻联合国代表就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谴责美国攻打伊违反了国际法准则,要求安理会就此展开辩论。而美、英、澳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则在当时酝酿致信联合国安理会,陈述对伊战争的合法性,并加紧搜寻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战争开始后,伊新闻部长多次谴责美英联军的大规模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指控美英领导人为“战犯”。美军中央司令部则通缉了55名伊前要员,并着手刑事审判准备工作。当伊电视台、广播电台被炸后,遭到伊政府的谴责。美军发言人则辩解说,这是一个可以攻击的有军事意义的目标,而不是民用物体,并在每次新闻发布会上运用录像手段,对攻击目标轰炸效果进行前后对照,证明其遵守了武装冲突法的“区分”原则。此后,伊又指责美英联军违反武装冲突法规定,造成巴士拉平民的人道主义灾难,美、英、澳媒体则发布美军士兵给伊军一名受伤战俘喂水、美军军医为伊一男子包扎伤口的照片和英军正从科威特给巴士拉铺设输水管道的消息。 国际社会运用武装冲突法对交战双方进行制约美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被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

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 1、我国《军事家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心理战的定义为: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 2、我军《军语》给心理战做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二、心理战的重要地位 心理战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一般的作战行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里战理论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涉及到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即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胜利是不用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那么怎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当然是运用心理战术的攻势,使敌人首先从内心开始畏惧、丧失斗志、屈服等,不动一兵一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四面楚歌”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目前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心理战。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心理战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心理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辅助部分。虽然说军事实力是战争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心理战可以为军事实力推波助澜,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心理战能够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最终能够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心理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很多国家早已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各国进行的大阅兵、频繁的军事演习无不是在展示己方实力,通过心理影响遏制敌人的入侵。 战争时期,除了实施国家战略心理战外,国家侧重实施军事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过:“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的活动已经结束。”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主要作用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胜利;能够凝聚己方的战斗力,坚定必胜信念。心理战能够击垮敌人的斗志、征服敌人的意志,做到真正战胜敌人。 三、实施心理战的作用及目的 心理战的目的因人而异,如比较常见的:1、最大限度的争取盟友,以此孤立对方,从而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与现状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与现状---战争史 蔡瀚燊 2008310040081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美国和英国为主的联合部队在未经联合国授权下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澳大利亚和波兰的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伊拉克战争的导火索--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美国政府认为的“恐怖主义” 宣战,并将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2002年伊拉克危机爆发,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联合国武器检查团重返伊拉克检查伊拉克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3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要求并没有在伊拉克境内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武检团立即撤离伊拉克。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初期,由于结束萨达姆的独裁统治,受到伊拉克民众的广泛欢迎。美军进入巴格达时也曾被当地市民夹道欢迎。战后,在美国及各国的帮助下,伊拉克经济得到了恢复,但发展缓慢。失业人口庞大,居民生命安全和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2009年)针对美英的军事占领而进行的伊拉克游击战正风起云涌,美国16万占领军介入伊拉克内战﹐深陷比越战更难以自拔的泥淖,兵力紧绷,使美国无余力对付其它挑战。美军阵亡人数于2008年已突破4000人大关,超过了9.11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三万多人受伤,许多人留下残疾,导致家庭破裂等悲剧。直接军费支出五千亿美元,这个数值正在直追美国在越南战争的总战争费用663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的影响--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倒萨控伊”的目标似乎已经达到,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发现,他们有可能被拖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中。从布什总统宣布在伊拉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到现在,伊拉克的局势并没有象想象的那样趋于稳定,而是越发混乱不堪。越来越复杂的战争形势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政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也使全球经济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当前(2009年,伊拉克局势动荡不安,战争对该地区及世界经济的打击正日益显现。鉴于经济全球化的纽带令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赖,此次的伊拉克战争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相比,其严重后果必将对正从低谷中艰难走出的世界经济形势产生消极影响。在评估战争对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时,专家学者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主要卫星简介 一、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通过可见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等手段对地面进行照相侦察,可提供伊拉克国家领导人驻留地点、重点军事设施布防情况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生化武器的部署情况,监视战区军事态势的发展。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截获伊方雷达、通信、遥测等系统的传输信号,从而探明伊方重要领导人物和指挥控制中心的位置,辨识伊方军用电子系统的性质、位置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对所得情报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伊方军队的调动、部署乃至战略意图。在对伊战争中,侦察监视卫星提供的情报对于了解战场情况、确定打击目标、提高打击精确性和准确评估打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 成像侦察卫星 (1) KH-12侦察卫星 KH-12卫星是1990午2月28日开始发射的,至今已经发射了4颗。它能以与“哈勃”空间望远镜一样的方式成像,即其光学系统的相机采用了当今尖端的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制成,可在计算机控制下随视场环境灵活地改变主透镜表面曲率,从而有效地补偿因大气造成的畸变影响,使分辨率达到0.1m。卫星上的红外相机可发现地面伪装物、飞机发动机和大烟囱等有热源的目标。卫星上的高级“水晶”测量系统(ICMS)可使数据以网格标记传输。卫星还装有雷达高度计和其他用于测量地形高度的传感器。3颗KH-12卫星运行在270~1000km的轨道上。KH-12燃料用完后可由航天飞机进行在轨加注,因而该星的机动变轨能力极强,具有无限制的轨道机动能力。KH-12卫星的设计寿命为8年。 KH-12卫星的光学系统在KH-11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红外谱段,能探测伪装和埋置结构目标,对地下核爆炸或其他地下设施进行监测,探知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分辨出目标区内哪些工厂开工,哪些工厂关闭等。由于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所以KH-12的分辨率达0.1m。星上装有一台潜望镜式的旋转透镜,能把图像反射到主镜上,因而卫星在大倾角的条件下也能成像。它还采取了防核效应加固手段和防激光武器攻击的保护措施,并增装了防碰撞探测器。 图18 KH-12光学侦察卫星 KH-12卫星具有4个特点: ◆采用大型CCD多光谱线阵器件和凝视成像技术,使卫星在取得高几何分辨率 能力的同时还有多光谱成像能力,其先进的红外相机可提供更先进的夜间侦察能力。 ◆采用计算机控制镜面曲率技术,因而当卫星在高轨道普查或在低轨道详查时, 能快速改变镜头焦距,这样就能在低轨道具有优越的分辨率和在高轨道获得大的幅宽。 ◆机动能力强,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 ◆可进行电子侦察。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美国使用了3颗KH-12 卫星,其中2颗分别运行在昼夜轨道平面和晨昏轨道平面,轨道倾角97度。另1颗KH-12运行在这两者之间,能克服目标光照射对成像侦察的影响。它们每日飞过目标区域上方两次,并能对飞行轨迹东西两侧区域进行斜视成像,使7~10km 的观测幅宽有较大扩展。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编版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摘要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发展可谓是井喷式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信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应用信息技术的可借鉴性策略,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未来战争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正面经验与负面教训。 二、正面经验 (一)舆论宣传层面 击垮敌人的士气比消灭敌人的肉体更有效。古代军事先贤十分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又 将人和视为三者之首,可见士气某种程度上比武器还重要。美英联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交方面的即时性优势,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作用,大量发送以丑化萨达姆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邮件,发送对象主要包括高产阶级与作战军官。发送给高产阶级的邮件动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削弱了它的经济来源,发送给军官的邮件则降低了敌方军队的战斗士气,进而直接对其军队的战斗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战后伊军军官接受采访时“他们的邮件让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对总统先生产生厌恶甚至仇视心理,再想到家里的母亲的窘况,就更加觉得打仗没有意义了”的话语中得到印证。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其应用不仅体现在邮件发送,更体现在邮箱地址的获取,邮箱地址数量不计其数,使用者远在异国他乡,如果信息技术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可谓天方夜谭。通过大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笔者发现其主要是通过位于美国的AIT公司与位于英国的SMS公司实现的邮箱地址搜集,因为伊拉克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是本土的SCIS 公司提供的,而该公司的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都要经过以上两家公司的卫星设备。 (二)无生力量层面 与信息技术存在关联性的军队无生力量主要是信息传递系统。美英联军在此次战争中应用的信息传递设备种类繁多:PIII级别的计算机、六成立体传感器网络系统、网络中心战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武器平台通信网络系统。诸多的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便利了己方军队内部的作战指令与战场情况的上传下达,增加了友军之间沟通协作的有效性,使得敌方军队的各方面情况能够被迅速掌握,这些设施就像英美联军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无生力量方面还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摧毁敌方的无生力量。美国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破坏萨达姆总统与军官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他们的联系,最终迫使伊拉克军队各自为战,是运用信息技术破坏敌方无生力量的成功案例,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擒贼王”思想不谋而合。 (三)有生力量层面 人类社会任何社会活动最终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战争也不例外。美英联军之所以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极多,质量很高。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的热战与信息战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在美英联军指挥部,负责信息战的军官就有十余名之多,美国攻击伊拉克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居然是主要负责热战的特种部队,美英联军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也启示我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伊拉克军队的角度来说,美英联军的信息战虽不能直接消灭伊军人肉体,却能对其精神心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开通了中通广播网与自由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向伊拉克宣扬所谓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给伊拉克部分民众与军人带来了灵魂上的“触动”,动 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14队6班任鹏彪 《孙子兵法》认为战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力量,孙子明确提出了攻心夺气的谋略思路并对心理战的一些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直到今天研究其心战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情基础思想 首先,孙子重视己方官兵的心理素质训练。孙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思想、心理因素对于战争胜负的巨大影响。他主张修明政治,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敌我双方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孙子特别强调军队的指挥者应有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情绪,特别是在临战状态时,更应如此。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也是要求己方官兵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不能因一时之气而被蒙蔽了心灵之眼。 其次,孙子重视对敌我双方心理状况的研究。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在进行任何形态的战争时,要把情报的获取都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力争"先知"。孙子认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时,孙子也重视士卒思想状况的研究,主张对士卒给予一定的精神刺激,使之勇敢作战,士卒"非恶货",因之可以"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命",用满足他们

财货欲望的办法,引发作战的积极性。 第三重视坏境地形的研究把握。孙子认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致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只有既知敌情,又知地利才能取得胜利。 二、"示形造势"的谋略战法样式 心理战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和士气,使对方产生疑虑和恐惧,战斗力弱化。"为了"造势"、"任势",孙子强调要"示形"、"动敌"。他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孙子在"计篇"中指出:"兵者,诡道也"。他强调战争决策一旦定下,将帅就要根据情况,"因利而制权"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利用"示形造势"、用"诡道"诱骗和调动敌人;同时,注意不为敌人所调动,即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使作战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掌握在己方手中,迫敌处处陷入被动,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美军充分从孙子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养分。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就制定了庞大而周密的心理战计划,将其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之中,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各种手段,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层面,使心理战全方位、全时空展开,给伊军民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许多伊拉克军队纷纷倒戈投降,为美英联军推翻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讲稿 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评价众说不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都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启示,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这次交流包括伊战进程、胜负评定、军事理论和思考启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伊战进程: 1、战争开始,美英联军从2阶段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2、僵持阶段 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

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3、转折阶段 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4、收尾阶段 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2003年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迄今共有4400名美军阵亡。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在白宫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1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发表讲演说伊拉克战争正在结束。 二、胜负评定

美军心理战浅析

美军心理战浅析 心理战是对敌人进行心理上的攻击,使其精神防线松垮,不攻自破。心理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虽不能替代军事行动,但可以独立于军事行动之外单独使用,也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援。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除了用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实施以空袭和特种作战,地面战相结合的武力打击外,还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战。 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美国想争取阿拉伯人心的心理战争。只是与以往相比,美军此次为“倒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其心理战的手段更加多样,覆盖的面更广。以前美军心理作战主要采用传单,本地语无线电广播,近距离高音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图像等方式。此次,美军除继续使用这些手段外,还广泛使用了电话,手机短信,因特网等手段;心理作战的覆盖面已经从战场内扩大到战场外。从心理影响的对象看,不仅包括萨达姆本人,其他政府官员,而且包括伊军所有的官兵和普通百姓。从心理战的内容看,不仅包括军事威慑,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包括新闻控制,消息传播,人际关系,宗教文化等。真可谓“心理攻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防不胜防”。 一、指挥领导体制完备,行动统一协调 心理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完备的指挥领导体制,保证心理战行动的协调统一,才能获得较高的整体作战效益。经过多年的作战实践和调整改革,美国已建立

起完备的心理战指挥领导体制。在战略层次上,主要有国务院、国防部、新闻署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联合公共事务处。在战役层次上,有特种作战司令部、军种特种作战司令部、战区司令部的临时性心理战指挥机构。在战斗层次上,主要由各心理战支援营、连组织实施心理战。要统一协调的地实施心理战行动,除了有完备的指挥领导体制这一组织保证外,还必须制定统一的政策。美军战备心理战的政策由国务院牵头,会同国防部、中央情报局、新闻署、国际广播委员会等机构制度。国防部制定的军事心理战策略,必须符合战略心理战政策,美军部队的心理作战行动则在战略心理战政策和军事心理战策略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某级指挥官违反政策擅自插入不适宜的心理战的内容,上级司令部指挥官必须立即制止,并提出符合政策的方案。实施心理战行动,特别是实施宣传性心理战行动,做好协调工作特别重要。协调不好,不仅会影响心理战效果,还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可能给敌方提供反宣传机会。因此,美军非常重视心理战行动的协调。一是军事机构与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协调;二是各军各司令部、部队之间的协调;三是各种心理战内容和行动的协调。从指挥领导体制到作战部队都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为了实施此次“倒萨”心理战,美军从具有丰富的心理战经验的美空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美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起“倒萨”心理作战特遣部队进行全

伊拉克战争简述

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 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2011年12月18日,美军全部撤出。 战争结果 关于伊拉克战争,似乎是美国胜利了,但是也有人说美国失败了。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已经打败了萨达姆,最初的目的达到了,因而美国算是胜利了。但是从战略全局,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道义等综合角度看,美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失败了。 美方 ■9272名军人死亡 ■5.6万名军人受伤 ■7630亿美元战争开支 ■500亿美元重建 伊方 ■100000名士兵伤亡,游击队阵亡不计其数。 ■平民死亡数字,10-120万。 ■480万难民 开始阶段 战争开始阶段。美英联军从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

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僵持阶段 战争僵持阶段。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转折阶段 战争转折阶段。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 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在劝说百姓与敌人同归于尽后,其本人与少数亲信为了生存藏匿起来。 收尾阶段

心理战概述

心理战概述 第一节心理战定义及特点 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简单的说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又称心理作战。心理战作为战争的一种实践手段,其目的就是从心理上打击敌方,达到不战而胜或战而胜之或是激励己方士气,达到在战场上的心理优势。原理则是主要利用人在战场对抗环境中的心理变化规律,通过大量的信息传递,瓦解敌方士气,削弱抵抗意志,使其放弃抵抗、逃避战斗乃至缴械投降。 从性质上看,心理战是直接针对人的意识领域的作战行动。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行为既受到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制约,也是受到主观意识控制和作用的。马克思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从意识的具体内容来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是指知识,是人类对世界一种真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是指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恐惧、遗憾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心理的体验活动;“意”是指意志,是人类自身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的精神状态。 心理战正是通过各种有计划的行动,通过作用于对手意识领域,从而影响其在战争中的行为,使之最终做出有利于我的行为。这包括在“知”的领域促使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情”的领域使对手产生恐惧、害怕、急躁、慌乱或骄傲等不利于其顺利实施作战的精神状态;在“意”的领域促使对手丧失信心、放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不对称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场直播的战争。美军充分运用高技术优势,只动用约30万人的军队,以损失100多人的代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与近年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相比,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作战行动既有若干相同之处,也有诸多明显不同的特点。 始终贯彻“斩首”思想,力求速战速决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美军的高技术兵器优势,对伊拉克的军政首脑机关和作战指挥系统进行歼灭性打击,以较小的军事投入获取最大的军事效益。该战略的目标指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伊拉克高级领导层,尤其是萨达姆本人,另一个是首都巴格达。 战争的序幕由“斩首行动”拉开。美军的空中打击主要集中在萨达姆的行宫和伊政府高级官员的住所,企图以小战而屈人之兵,一举达成战略目标。

第一天的空中打击未奏效后,美军出动了地面部队,继续贯彻“擒贼擒王”的作战意图。美第3机械化步兵师高速挺进,不与伊南部的伊军部队纠缠,直逼巴格达。开战仅5天,第3机步师就长驱直入近400公里,进至距离巴格达数十公里的卡尔巴拉。美军希望通过部队的高速机动,对伊拉克军民的心理造成强烈震撼,以有效削弱其抵抗意志。以后的作战行动中,美军依然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尤其是3月底当美军的供给线屡遭伊拉克游击队的攻击、美国政府内外普遍出现质疑美军作战计划的声音时,美政府仍然坚持原先的作战计划不变,决定让第3机步师和海军陆战队继续集中精力攻打巴格达。 4月7日,当美军获悉萨达姆出现在巴格达一个居民区地下掩体的情报后,对萨达姆及伊拉克高级领导层进行了第二次“斩首行动”,B-1B轰炸机向该掩体投下了4枚900公斤重的“地堡终结者”炸弹。此后,以萨达姆为首的伊位克高层领导人的公开活动基本停止,伊各地的抵抗陷入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广泛实施空中精确打击,严重削弱伊军的战争力量 冷战结束后美军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空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1年阿富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中国电子报/2003年/06月/24日/ 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研究部崔德勋 这次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是美伊双方运用最多的信息战方式。 联军方面: 采用五花八门的心理战战术 1.发起/震慑0行动,削弱伊方抵抗意志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1时,美军开始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震慑0(Shock and Awe)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炸毁萨达姆一处住所,空袭了伊拉克境内1500个目标,重创了伊军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此思想来自5震慑:快速夺取控制权6一文,其作者阐述了这种新的军事战略思想,它能/极大地摧毁或挫败敌方的抵抗意志,使他们除了接受我们的战略意图和军事目标以外别无选择0。 2.通过媒体,实施信息欺骗 美军通过媒体或新闻发布,报道一些无法证实的消息,如萨达姆已被炸伤、萨达姆已初步被判定炸死、美英联军首日攻下巴士拉等等,企图削弱伊军斗志,涣散伊民心。 3.借助现代媒介,扇动伊高官反叛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特工人员不断向伊方高层官员、伊军指挥官发送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对他们发出警告,让他们放弃抵抗。 4.部署心理战部队,发动心理战攻势 美军在伊部署了空军第193特种作战部队和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等心理战部队,利用飞机插播无线电和电视进行/反萨0宣传广播及播撒数以百万计的传单。 使用功能各异的心理战装备 1.EC-130E心理战飞机。193特种作战部队在伊共部署了6架EC-130E/铆钉骑士0飞机。EC-130E/突击队独奏0心理战飞机使用标准的调幅、调频、短波、电视和军事通信频段进行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并具有指挥控制能力、干扰能力和有限情报收集能力。它装备有大功率的调幅、调频、短波、电视广播发射机,可利用机上干扰设备干扰敌方的电视台及军事通信设施,然后播放其节目。 2.MC-130/战斗魔爪0飞机。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装备了专门用来投撒传单的MC-130/战斗魔爪0飞机。 3.特种作战媒体系统-B。美国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装备了10kW~50kW的广播与电视发射机、扩音器以及移动音视频广播发射车。这种心理战装备称之为特种作战媒体系统-B。 伊军方面: 伊方通过新闻发布、领导人讲话、公开声明等形式对美英联军实施心理战。 通过媒体让国际社会了解真相 战争爆发后,针对3月20日美方称伊拉克第51机械化师和第11步兵团的数千士兵准备投降的消息,伊拉克媒体通过及时播放采访51师师长讲话的节目,让伊拉克军民和国际社会了解真相。 萨达姆及时亮相鼓舞抗战士气

媒体在战争中的角色定位——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媒体在战争中的角色定位 ——以伊拉克战争为例 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政治学类 学生姓名:杨涛 学号:30220132200802 指导教师:王望波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内容摘要

有人说战争是媒体的狂欢节,而美国媒体向来是擅长同战争共舞的。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媒体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军事机器和媒体两只手来干预和控制世界。如今,媒体对现代化战争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扮演着一个全新的角色,这为如何在现代战争中运用媒体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带给我们重要启示。 关键词:媒体、美国、宣传战、伊拉克战争 导言 美伊战争已经尘埃落定,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深刻而长久的,其中美国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思索与总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伊战争也是一场媒体大战,美国媒体在这场战争中与政府一唱一和,将其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整个战争的发展事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可以说,在战争中,美国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宣传工具,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一个全新的角色,这为如何在现代战争中运用媒体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1.美国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 1.1为战争做宣传 美国媒体通过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来发挥它对战争的宣传作用,而这种宣传作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无疑美国政府将美国媒体作为宣传战争的工具来使用。 一方面,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为战争做宣传。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为了出师有名赢得国内外的支持,它便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对伊拉克政府和萨达姆进行大量的“妖魔化”的宣传,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媒体向来被认为是制造舆论的作坊,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媒体成为了制造舆论的工厂。它在报道有关战争情况的同时,又制造和加工了一些“新闻”发布一些有利于美国的信息,甚至于流言蜚语。 另一方面,美国又打压、封杀那些为美军带来不良影响的宣传者。例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资深记者阿奈特,就因有几次报道与美国政府的“宣传口径”有较大出入,并擅自接受伊拉克电视台的专访,说了一些大实话而被开除。 由次可见,自称是独立于美国政府的“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涉及美国重大国家利益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并不能保持自身的“公正”与“独立”,而是紧随美国政府,宣传“解放”伊拉克的战争,生怕有不爱国之嫌,为战争做了大量推波助澜的工作,并影响了人们的舆论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