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开放教育本科

《公共管理学》复习应考指南

第一章公共管理学导论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什么是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和行为特征

1、说明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也可称非营利性,是指其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专业的服务,而不是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的。)正规性和专门性。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的作用。

3、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

答: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合理局面。合理设置政府总的原则是:加强综合,强化专业;加强宏观,放开微观;加强质量,削减数量。二是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政府不应干预,而应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观念,由下而上的建立公共组织,并应形成社会运做、政府支持的环境,给予非政府公共组织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

1、什么是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2、自上而下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从政府的政策决定出发,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时间、实现效果等问题,并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缺失。主要表现于:(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他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因为许多政策往往是同时实施的,必须在系统之中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绝对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3、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自下而上的理论模式重视执行过程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裁量权,重视彼此意见的沟通与交流是值得肯定的,但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相比则过多地重视了边陲而忽略了中心。更为恰当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是:吸收以上两个理论模式的长处,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4、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和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5、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

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6、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如下几方面: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政策效果的真正性质,因而,政策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政策资源的阻滞性。政策资源从广义来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是针对政策问题制定的,政策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包含另外的未被发现的政策问题,不同的政策问题又可能相互交织。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给政策评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第四章公共组织管理

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呈高金字塔型,是“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则呈扁金字塔型,是“扁平结构”。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

2、公共组织在设计上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公共组织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职能目标原则,完整统一原则,精干效能原则,法制原则,职、权、责一致原则,人本原则。

3、请说明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解对策。

答: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认知、利益、变革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习惯性等方面的问题。公共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对策,消解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点。为此,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折衷妥协;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4、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答: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结构的扁平化,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工作方式的弹性化,工作单元的团队化,组织系统的开放化,管理取向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市场化,组织的虚拟化等趋势。

第五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及管理部门的地位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

2、怎样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答:由于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时间还很短,公务员制度本身在内容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关键;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

3、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精神包括:功绩主义精神、法治主义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市场主义精神和分权主义精神等。

第六章公共财政管理

1、说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答:1.资源配置职能。指公共财政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为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而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3.稳定经济职能。指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等宏观手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政务

1、说明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含义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主要包括政治知情、司法知情、社会知情和个人信息知情等几项权利。狭义的知情权则专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二是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2、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对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确的指导。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网络安全问题。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人员素质问题。

3、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相关资源相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第八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是什么?

答:作为公共部门来讲,仅有效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考虑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第二,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第三,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四,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2、怎样对待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所引发的问题?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社会和公众的意愿与要求是公共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果我们把那些公共服务的对象,即受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行为影响的人比拟为顾客或用户,那么只有当公共服务能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时,才是有绩效的。因而,评价公共部门绩效优劣,主要不是看它投入了多少资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察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意,这就揭示了政府绩效评估上的一种全新价值取向,即用户满意原则。以用户满意原则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最终尺度,不仅是民主政治本质宗旨使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发展的客观要求。

3、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

答:坚持以用户满意度测评公共部门的绩效。首先,公共部门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即明确用户的含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用户,时刻为公众的利益着想,并把这种观念上升为组织文化,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针对用户的需要,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与用户的直接互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的期望,并将此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鼓励用户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来,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愿。

4、如何评估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答:公共部门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与衡量:

第一,税负水平。社会团体、企业、公众以纳税形式为自己消费公共服务而向政府付费。于是,在同等程度的公共服务下不同的税负水平,或者在相同的税负水平下不同程度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自然也会有高低之别。第二,受益程度。政府行政的根本目的是要对社会、企业、公众实现其自身所设定利益有所助益。因此,社会公众从行政服务中的受益程度应是衡量满意程度的核心指标。第三,投诉申

诉。投诉申诉数量的多少、比率的高低,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行政绩效的优劣。第四,工作效率。效率虽然不宜作为政府绩效的综合性评价尺度,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政府某项具体工作如开会、验审、审批、事务处理之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5、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答: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1、怎样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答:公共管理的伦理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共管理是公共领域的管理,公共领域的特点决定了走伦理化之路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公共管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固然重要,但如果片面地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则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同样,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缺失。事实表明,政府无法在政治与经济职能之间寻求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政治、经济、伦理应当是三位一体的管理职能,而伦理职能是最终的发展方向。

2、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指公共管理伦理的不同层次。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层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观念形态的伦理意识,实践形态的伦理行为,以及作为观念与行为结合形态或中介的社会的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表现于: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行政监督权是一种控制权力,它反映的是行政机构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命令服从关系,这种关系往往通过指挥、指示、认可或核准、备案或备查、视察、审核、撤销、变更、废止、奖惩、争议解决、行政立法及解释等形式发挥作用。

行政监察是指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负责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活动。审计表现于外部审计与绩效审计两种情况。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绩效审计,都有利于对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以利于提高财务绩效,节约资金。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该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或适当性进行审查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__公共组织社会_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__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2._市场失灵__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3.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_基本政策__和具体政策___。

4.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___政治任命制度_ 公务员制度__、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5.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_____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对自己__原有状态___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6.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的__预算预决算__、___预算会计__和政府审计等内容。

7.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__信息源__、_信息处理器__、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8.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 _用户满意原则。

9.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政府来说,要有表现为_诉讼责任_责任和侵权赔责任。

1.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2.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于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对政策制定的弹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__回应性、负责性等特征。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_效率_、效果、公平_和责任等五个方面。

4.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_资源配置_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_稳定经济__职能。

5.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是如何处理_政府与市场_、政府与企业和__政府与社会__的关系,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思路。

6.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_政治实体___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_预期目标__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7.自新中国建立至1993年的44年间,我国在政府人员的管理上—直沿用的是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8.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_和受益的非排他性_的产品。

9.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___管理决策__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

10.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批准的国家_立法机关年度财政收支_计划。

11.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__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效应,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12.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__职位分类_,另

一种是_品位分类。

1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是_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结构。

14.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 _社会团体__和_民办非企业单位。

15.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

那就是_政府公共政策化和_公共管理社会化_。

16.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_限制政府干预__、__主张政府干预_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17.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_外部环境_变化,主动地对自己_原有状态_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18.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预算与决算、_____预算会计_ 、 __政府审计等内容。

19.根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_元政策、基本政策_和具体政策。

20.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_分类机制_、_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和监控机制等.

1.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包括__功绩主义__、__法制主义_人本主义、市场主义、和分权主义等精神。

2.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对政府来说,主要有表现为_诉讼责任责任和侵权赔偿责任。

3.公共部门绩效,尤其是政府绩效主要包括_经济绩效__、_社会绩效__、政治绩效三个方面。

4.公民有权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被称作公民的_____知情权_________。

5.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__政治任命制度_、公务员制度_、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6.西方公务员按其产生方式、任期和与执政党的关系不同而分为_政务官和事务官_两大类。

7.市场失灵_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8.公共管理学是在________公共行政学_______的基础上,融会了现代经济学、政治学、政策科学、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公共行政学新兴学科。

9.公共管理学是指一门研究_公共管理活动__规律的科学。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有_管理认知能力_、_管理决策能力_、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

11.公共管理是_公共组织_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_社会公共事务_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12.在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中,对于政府来说,_诉讼责任_和_侵权赔偿_是最重要的控制机制。

13.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用指标、_时效指标、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14.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_立法机关__批准的国家_ 年度财政收

支_计划。

15.政府审计的程序一般包括:检查阶段、__报告阶段__阶段和__执行阶段__阶段。

16.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 _资源配置_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_稳定经济职能。

17.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 __分类机制_、_竞争机制___、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和监控机制等。

18.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___政治实体__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_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9.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__限制政府干预_、_主张政府干预_ 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2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__系统分析 _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__案例分析__方法。

1. 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足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思路。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那就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

3.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社会团体和办非企业单位。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尖型结构;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结构。

5.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职位分类,另一种是品位分类。

6.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效应,经济、法律等手段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7.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8.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

1.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2.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3.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4.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一般包括分类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和监控机制等.

5.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6.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

7.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公平和责任等五个方面。

8.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于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对政策制定的弹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回应性、负责性等特征。

9. 自新中国建立至1993年的44年间,我国在政府人员的管理上—直沿用的是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马克斯?韦伯)。

2.(A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3.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A内涵型的组织变革)。

4.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全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C完整性原则)。

5.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政府信息的公开)。

1.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A英国)。

2.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伞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C完整性原则)

3.把预算年度山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问,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称为(D复式预算)。

4.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政府信息的公开),

5.在政府的绩效体系中( A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6.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

7.职业道德立法是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明显标志,(D美国)则是职业道德立法领先的国家。

8.1991年( B梅杰政府)开展的“公民宪章”和“质量竞争”运动等,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和评估技术的成熟:

9.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在他那篇著名的(D《行政之研究》 )一文中。不仅为行政学确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提出理论,而且还为行政学提出了赖以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思想。

10.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B公共行政学)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沦发展而成的:

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A绩效评估)。

12.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 B非结构化问题)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13.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

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是( C单式预算)。

14.预算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 D单位预算会计)两级组成。

15.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

16.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于预,是一个( B全能的政府).

17.“(新)公共管理学”是在(B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井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的.

18.1887年美国学者( D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19.(A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木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20.公共管理伦理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组织的普遍重视的时间是( C20世纪末期)。

1.预算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D单位预算会计)两级组成。

2.从(D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3.从(D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

4.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B非结构化问题)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5.大规模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始于( A 20世纪70年代初期)。

6.政府预算必须将全部公共收支经由立法机关审议,而且要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我们将这称为( D 公开性原则)。

7.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C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8.中国是从( C 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

9.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全面改革组织系统,使原有的组织形态实现较大的转变,这种组织变革的类型属于( A激进式的变革)。

10.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合法性)。

11.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全能的政府)。

13.职业道德立法是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明显标志,而(D 美国)则是职业道德立法领先的国家。

14.1991年(B 梅杰政府)开展的“公民宪章”和“质量竞争”运动等,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和评估技术的成熟。

15.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

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

16.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B非结构化问题)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17.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是( C 单式预算)。

18.民主政治中,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上的一个全新价值取向是(D用户满意)。

19.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

20.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 B 合法性)。

1.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B公共行政学 )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沦发展

而成的。

2.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在他那篇著名的( D《行政之研究》 )一文中。不仅为行政学确定了研究的范围和提出理论,而且还为行政学提出了赖以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思想。

3.( A组织理论学派 )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木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4.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伞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C完整性原则)

5.把预算年度山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问,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称为( D复式预算 )。

6.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B政府信息的公开 ),

7.在政府的绩效体系山(A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系中发挥

着基础作用。

8.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

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9.职业道德立法是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明址标志.旧( D美国)则是职业

道德立法领先的国家,

10.1991年( B梅杰政府 )开展的“公民宪章”和“质量竞争”运动等,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广泛应用和评估技术的成熟。

1.1887年美国学者( D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2.“(新)公共管理学”是在( B20世纪80年代)英国和美国应运而生,井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的.

3.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于预,是一个( B全能的政府 ).

4.自上而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

安)。

5.预算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 D单位预算会计 )两级组成。

6.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汇编在一个预算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排对照表,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的预算形式是( C单式预算)。

7.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 B结构化问题)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8.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9世纪中叶的( A英国)。

9.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A绩效评估)。

10.公共管理伦理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组织的普遍重视的时间是( C 20世纪末期)。

三、简答题

1.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答: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也可称非营利性,是指其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专业的服务,而不是经营性的以营利为目的。)、正规性和专门性。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的作用。

2.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

答: 简要说明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

答: 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经济标准,主要是指投入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描述;效率标准,即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费用与效用之比,开支与收入之比,代价与收益之比。效果标准,通常是指那些难以量化的公共服务实现目标的程度;公平标准主要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所应体现的平等性;责任标准,是指政府的一切公共管理行为,都必须符合公民的利益都必须对公民承担责任。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怎样的?

答: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为:它是一门交叉学科;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是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

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3.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结构的扁平化,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工作方式的弹性化。工作单元的团队化,组织系统的开放化,管理取向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市场化,组织的虚拟化等趋势。

4.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总。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刘·信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哲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1.如何把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答: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指公共管理伦理的不同层次.从公共管理的领域层面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观念形态的伦理意识,实践形态的伦理行为,以及作为观念与行为结合形态或中介的社会的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3.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4.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部门的绩效,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

答:坚持以用户满意度测评公共部门的绩效,首先,公共部门就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即明确用户的含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用户,时刻为公众和利益着想,并把这种观念上升为组织文

化,成为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其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第三,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针对用户的需要,设计、提供理想的产品或服务,加强与用户的直接互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的期望,并将此信息作为改进工作和管理的方向。鼓励用户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中来,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愿。

四、论述题,(三题选作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 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总体上讲,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工作应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特征?

政府进行公共管理主要是应用公共政策的实践过程,也就是通过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的管理。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公共政策的特征有:(1)利益的选择性;(2)目标的指向性;(3)权威的约束性;(4)功能的多极性;(5)动态发展性。公共政策的类型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主要内容的理解。

答 :(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1.试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府失效理论就是对几十年来实施政府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所做出的反思它至少可以提示我们: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

统或机制之中。

2.阐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答: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责任机制,主要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以及司法控制机制。

1.结合实际分析阐述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消解对策。

答: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认知、利益、变革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习惯性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对策,消解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点。为此,应采取以下基本对策: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折衷妥协;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2.试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对策.

答:由于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时间还很短,公务员制度本身在内容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努力,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③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关键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⑤胶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五、案例分析,20分

近期网上和一些报刊都报道了我国超生现象。如:“超生现象挑战我国16亿人口上线……”一文指出我国“超生人口”的比例,某些省在12.5%至18.5%间,有的省达到20%---30%。同时出现一种倾向:“富人多子”。对一些强化经济调节手段,提升二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只要缴够了“社会抚养费”,就可生二胎,引起争论。

你如何看待以上这些情况?请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政策规划的原则,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本题答题思路

(1)说明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2)可侧重某一个原则,对以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即“征收社会抚养费”提出自己的分析。

(3)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解题思路

基本要求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案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精简了大量的领导职数。此次改革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但没有摆脱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老框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改革后在机构和人员数量上有回潮的现象发生。

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强调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非常设机构数量、人员编制都有明显减少。国务院的部委从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原有的22个减少为19个,人员编制比原来的实有人数减少了9700多人,减少了19.2%。但由于种种原因,职能转变没有到位,精简的机构很快又膨胀起来。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过,由于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设,政府职能不可能马上转变到位,因此,1993年机构精简的成就并不显著,比如,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993年86个仅仅减少到59个(其中国务院部委机构40个),但1997年又膨胀到72个,精简的人员也是如此。

1998年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也是取得成效较多的一次改革。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此次改革同以往政府机构改革相比较其主要特点:一是精简力度大,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由40个减至29个,减量为11个,减幅为27%;中央各部委办直属局公务员从1997年3.4万人减少到1.7万人,国务院人员编制总数减少了47.5%。二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有了一些新突破,这主要表现为:(1)设立了由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部门托管的国家局,即把原国务院工业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全部降格转换成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的机构,同时对其职能做出了新的、明确的定位。(2)设立和加强了公共服务机构,设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新的职能机构。尽管如此,此次改革的成本依然很高,中央

财政并未因此而节约,反而为此多支出了20%。除此之外,一些市场监管机构得到了强化,规格提高了,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成为正部级单位。而一些部门下面也设立了很多司局级单位,比如外贸部建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司,还成立了中国政府世贸组织通报咨询局、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等。还成立了一些正部级单位,如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等。这些部门职能的强化或许是必要的,但并非一定要通过提高机构的行政级别来运作,这些现象都可以看作是1998年改革之后的回潮。03年3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这标志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始。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理论,说明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

案例一答题要点

如何使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取得成效,摆脱“精简——膨胀”的怪圈,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其次,全面分析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采取有效的消解公共组织变革阻力的基本对策。(可参见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组织变革的有关要点阐述)

案例二: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

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慧灵)是一家主要为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创办于1990年2月。

作为一家自下而上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慧灵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现任董事长孟女士曾是广州一家家具工厂的工会干事,1985年她与一批热心的青年人及弱智人士的家长们,共同创办了一家致力于向弱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的民办机构——广州至灵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孟女士在1989年第二次创业,筹办了“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在经历了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目前,广州慧灵已从最初的“慧灵弱智青年训练中心”发展成为拥有幼儿园、学校、职业训练中心、托养中心和研究所的综合服务机构,吸收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智障弱能人士,形成了多元化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慧灵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大力支持,来自中国香港(如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扶康会”等)、意大利、英国等许多地区和国家的大批捐助者,成为慧灵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慧灵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管理与服务,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及一些专业手法和技巧融入日常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慧灵的宗旨是:提供机会让弱智人士发挥潜能,尽可能独立自顾,并且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真正一分子。

慧灵每年都要派出员工到国内外同行那里学习,也有不少国内外的业内人士亲临慧灵指导,给慧灵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慧灵事业欣欣向荣,她所作的努力与成绩得到了社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认可,有很多机构都给予了慧灵资助和项目。慧灵的财务是公开的,每年年终由会计作财务报告,虽然没有严格的审计,但他们坚持把收支状况刊登在《广州慧灵通讯》上,以此方式向家长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力求做到透明化。

如,2000年慧灵的收费标准如下:

托养中心:根据学员能力程度不同和选择的宿舍不同分为:A宿舍600元/月~800元/月,B宿舍1000元/月。广州市弱智人士办理终生托养公证手续时须借出2万元,外地人士借出5万元,到该弱智人士亡故后归还。

职训中心:300元/月。

慧灵一校:590元/月

园:普通走读生330元/月;智障走读生550元/月;智障住宿生750元/月。

研究所:每个自闭症儿童1500元/月。

每到节假日,不接走学员的一天多收 30元。

根据慧灵的成本核算,如果按照服务成本,起码要增加收费30%。但由于机构非营利的服务宗旨,使收费标准设定在服务对象普遍可承受的程度内,并对困难家庭实行一定的减免费用或助学助养等措施。

慧灵的经济来源于社会,其创办者并不是投资者,只是发挥个人智慧去筹集资金,并不具备财产所有权,因此慧灵章程明确规定:若日后机构不得不停办关闭,除了还清债务外,剩余资产用于慈善事业,以防止归属不明的弊端。

结合上述案例和有关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理论,谈谈你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特点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如何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

案例二答题要点

本案例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广州慧灵弱智服务机构,其宗旨、运作过程、管理规章、收费标准、财务管理等,充分反映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即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正规性和专门性以及广泛性、针对性和中介性。

为使我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以承担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服务,并依法给予其自主权和自制权,营造利于非政府公共组织发展的优良环境。

(2)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和强化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和意识,提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地位。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行,如组织人员构成、资金来源等,形成规范,保护其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和志愿者的个人利益,鼓励其为社会公共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案例三:某县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失误

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3名的位置。199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

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10000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调动基层计划生育人员的工作热情,该政策还做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这项政策实施两年多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都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到了计划外生育的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计划生育罚款作为了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

根据上述案例结合所学公共政策的理论,分析公共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原因,以及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

案例三答题要点

导致该项政策未能有效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1.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

2.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

3.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4.沟通不畅,政策对象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政策目标缺乏认识和理解,而政策执行者宣传不够,解释工作不到位等。有效执行政策的对策:可针对上述问题阐述对策。

案例四:政府上网干什么?

“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了,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在中国公用数据网和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建网站,可以将各部门的名称、职能向公众公开,及时宣传各项政策、法规,公开各项活动了。一时间反响热烈,叫好制胜不绝于耳。

政府上网之后,其结构和功能无疑将是异常纷繁复杂的。但简而言之,作为信息处理的一种高级方式,政府上网可以分为发布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如果政府网站上发布的只是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信息,那么除了查询起来比较方便之外,我看不出它与各部门的资料室、各大城市的图书馆,与那些过一段时间就汇编成册的“月报”、“索引”、“年鉴”有什么本质区别。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地方,电脑远未普及,上网者更是寥寥无几,人们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传统手段获得信息,肯定要比政府从网上“满载而归”要现实得多。当一些基层干部每每能成功地截留政策,使群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时候,身居现代都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即便每人建了网站,又能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呢?

2012年南大社保考研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导论 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管理学 作者: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次读书笔记的内容是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说起来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做研究的,一般人是不会看的,这也是 实话实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管理学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其性质也应该是一样。但这个 “艺术”究竟是不是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丰富多采,那就真 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这本书拿在手上是相当厚的,随意一翻,就会发现这本 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 今中外可以说都有,尤其是不厌其烦的对公共管理学理论渊 源和一些工具、方法的论文 综述,实在让一些不好学之人彻底放弃。 某曾经看过公共管理学大师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外国人写书在很大程 度上文风较为随意,意在让所有普通大众(而不是仅限于研究者)都乐意去看,事例生 动多样,阐述观点通俗易懂。相反国内研究人员的著作较多晦涩难懂,文风“严谨”, 让人难以下咽。这点在很多领域的学科著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同样一本研究 著作,难道是国外学者书中内容少,学术价值低,而国内学者的书更有学术价值?答案 自不必明言。

在豆瓣上看到对本书的评论确实让某也有相同的共鸣。以上谈到了文风问题,同时,更为现实一点,从这本书作为考研的专业课本来看,无疑是本书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从深度、广度来看也是其他同类书少有的。但某还是认为阅读这本书,与阅读其他科研著作有很大不同。 本书涉及内容太多,每节甚至每个问题涉及的小点一般都有6、7条之多,想要全部一一死记硬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应该的。其中一些概念定义多多,让人难以取舍,一些内容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甚至编者自己也没有给出答案,让人无法把握。 虽然某之读书亦是乏善可陈,也不知真题考察之所在。但是无疑要分清主次,同时对于一些问题,要在理解本书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回答方式。风清扬教导令狐冲无招胜有招,读这书便也是如此,在意不在形。只有自己事先有过思考和总结,知晓这些问题的关键才行,不然走上考场,书中知识无法转化为答题要点,岂不哀哉!即使勉强过关,复试面试教授一问,东扯西扯,往往数词可答,却回答啰嗦异常,如何能给导师好印象。 同样,类似于《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一书,以下是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其中某认为次要的内容标注了了解,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当然只做参考,切莫迷信。楷体内容为解释说明之语。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一)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1)从词源上看,“行政”是“为……服务”,“管理”是“控制或获得结构”。(Owen) (2)“行政”指遵从指示和服务;“管理”指获得结果以及为获得结果所负的个人责任。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治理的性质。 1.公共治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治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要紧责任; 3.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咨询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治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治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治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治理战略、治理方法; 7.公共治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治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治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治理的构成要素:公共治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治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治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状;政治体制形状;社会体制形状 公共治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治理的目标:治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4、简述公共治理进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状的庞大阻碍 5、简述公共治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治理途径 6、公共治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治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治理的归纳。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

推荐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读的行管著作(一)基础理论经典 1 、泰罗:《科学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2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版 3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 4 年版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7、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R·J·斯蒂尔曼编著、李方等译:《公共行政学》(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9、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基础理论前沿 1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 、巴泽尔:《突破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 3 年1 月出版 3 、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4 年版

4 、V ·登哈特和R·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6、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丶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年 9 、罗西瑙:《没有政丶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本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 11、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丶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三)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帕特里克·敦利威:《民丶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B.G. 彼得斯:《政丶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1998 6、B.G. 彼得斯:《政丶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7、欧文·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 8、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行政管理专业)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社会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和理由。 3.依据公共政策的从属关系,一般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4.在西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制度,即治任命制度、公务员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和弱势群体保护行动制度。 5.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并运用经济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6.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根据其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对自己原有状态加以改进的一系列的组织行为和措施。 8.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包括财政的预算预决算、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等内容。 9.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1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是用户满意原则。 11.公共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政府来说,要有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赔责任。 12.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费用指标、时效指标、数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等。13.公共管理责任表现于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对政策制定的弹性,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回应性、负责性等特征。 14.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公平和责任等五个方面。15.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 16.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新思路。17.公共政策是指一定的政治实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18.自新中国建立至1993年的44年间,我国在政府人员的管理上—直沿用的是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19.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20.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东财1109考试批次《公共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 1. 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组织尤其是()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 A .个人 B .企业 C .政府组织 D .营利组织 【答案】C 2. 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它包括()及第三部门。 A .企业 B .政府 C .单位 D .营利组织 【答案】B 3. 依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将组织结构分为尖型组织结构和()组织结构。 A .直线型 B .扁平型 C .职能型 D .矩阵型 【答案】B 4.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A .市场模式 B .传统模式 C .集权模式 D .分权模式 【答案】B 5. 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以纠正市场失灵。 A .公共政策 B .法律 C .法规 D .计划 【答案】A 6. 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作为规范或准则,它()。 A .具有强制性 B .不具强制性 C .有时具有强制性 D .有弱强制性 【答案】A 7. 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年代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A .60 B .70 C .80 D .90 【答案】D 8. 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过程中,()以及从行为科学中产生的观点和见识起到重要的作用。 A .人际关系运动 B .新管理思潮

公共管理类图书 读书笔记(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读书笔记 蒲兴祖教授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学术著作,通过阅读此学术著作,对于我正确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并由此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全书详细论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历史发展,以及影响这一制度建立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政治体制改革等问题。着重论述、分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民直接参与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重要政治制度。不仅如此,本书还对每项制度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例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结构制度、政党制度分三章研究,而且对每项制度的研究都很具体。例如人大何时向代表发出会议通知、如何表决、写票、投票、计票等具体规范、程序和方式都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因为政治制度是分层次的,任何基本制度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对政治制度进行细化研究,很多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就不可能发现具体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而也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何谓政治制度?早在23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名著《政治学》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一个政治制度原来是全城邦居民由以分配政治权利的体系。”这一理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但绝非盖棺定论。古往今来,众多的思想家、大学者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在当今美国就有20多种解释,法、德、日、印等国的大学教科书上也罗列着多家之说。浦兴祖教授认为,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共包括四层含义:第一,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一个构成部分;第二,它的中心内容是国家政权的行为准则;第三,它内含着多层次的结构;第四,它包括“法内制度”与“法外制度”两种形态。根据浦兴祖教授的定义,可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选举制度、国家元首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等。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公共管理学讲义(2015完整版)

公共管理学讲义 课程编码:0501104 学时:40学时 学分:2学分 班级:公管14 (1、2) 教师:李兴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公管系 2015年3月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性较强,且前几章节的内容专业术语也较多,这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的大一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讲述关于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比较慢。因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公共管理场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并让游戏后的学生分享其观点。

游戏名称:模拟公共管理 游戏道具:卡片、中性笔、桌牌 所需人数:40人左右 游戏步骤: 第一步:分组。将班级学生分为十七组,第一组扮演公安局局长,第二组扮演检察院院长,第三组扮演法院院长,第四组扮演民政局局长,第五组扮演计生委主任,第六组扮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第七组扮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第八组扮演交通局长,第九组扮演财政局局长,第十组扮演税务局局长,第十一组扮演教育局局长,第十二组扮演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第十三组扮演小学校长,第十四组扮演中学校长,第十五组扮演慈善基金会会长,第十六组扮演医院院长,第十七组龙江银行行长,第十八组为公民组。前十七组一组一个人就行,第十八组为多数人。 第二步:抽签。教师将事前准备好的卡片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进行抽签。其中,有17个人抽到的是公共管理主体的签,如政府的各种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其他的学生抽到的是公民签.每个签上都写着扮演角色遇到的困难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角色扮演。抽签结束后,即开始角色扮演。抽到公共管理主体的学生坐在事前准好的桌牌签,等待着处理公民组所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在旁做好记录,将角色扮演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或细节或之前没有想到但却发生的现象记录下来。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谈谈在角色扮演时候的感受和想法。之后,教师对有关问题和观点进行点评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学科特征 一、何谓公共管理? 1. 公共管理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与科学研究领域,严格来说,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人们各有描述,如第三次浪潮(1980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书,风靡一时,影响深远,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的说法。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2.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3.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 4.行政效率与行政效能 5.行政职权与行政职位 6.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 7.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 8.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 9.行政道德与行政立法 10.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1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1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1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14.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 15.行政信息与行政质询 16.行政组织与行政职能 17.政府再造理论 18.新公共行政学理论 19.企业家政府理论 20.新公共管理运动 二、简答题: 1.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2.简述行政信息的含义与其意义 3.简述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我国行政管理的职能体系 5.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6.简述行政执行的基本手段

7.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有何意义 8.简述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9.行政咨询有何特点作用如何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11.科学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12.简述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制的含义与辩证关系 13.简述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4.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5.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6.什么事公共行政什么事公共管理 17.对一本行政学经典著作进行评价 18.当代西方行政发展的趋势如何 19.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心有何意义 20.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的含义是什么 21.如何评价“政府失败论” 22.治理理论对行政管理学的影响 23.比较当代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 24.研究《帕金森定律》有何现实意义 25.说明“新公共行政学”对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意义 26.根据企业家政府理论,谈谈当代政府职能的定位 27.目标管理理论是如何在政府行政管理中加以应用的 28.简述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关系 29.简述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西方行政学名著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行政学名著经典选读》参考书目与推荐读物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美)乔纳森.R.汤普金斯:《公共管理学说史:组织理论与公共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团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5。(4)(美)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006。 (5)(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 而不是掌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 德博拉.戈德曼.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14)薛冰:《历史与逻辑:公共性视域中的公共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 2.(有差异或不同) 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 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 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8.(等级控制)(网络) 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