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

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图9 光驱跳线说明

小提示:如果光驱和硬盘共用一根IDE数据线,光驱跳线通常选择为Slave,硬盘则设为Master。如果光驱是独立连接的IDE线,则可以大大方方地跳成Master。

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 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图1 酷鱼

Ⅳ硬盘跳线说明

不同的硬盘间的跳线方法可能会有所区别,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我们就以一块希捷酷鱼Ⅳ(7200转)和一块迈拓星钻一代(5400转)为例,讲解一下跳线的设置方法。

首先我们要分别看一下两个硬盘的跳线说明,这个说明一般位于硬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图1、图2)。然后按说明将希捷酷鱼Ⅳ设为主盘(如图3),将星钻一代设为从盘(如图4)(注:如果两个硬盘各使用一条数据线,则可以不进行跳线设置)。完成跳线设置后,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到机箱内相应的位置,并连接好数据线和电源线。在连接数据线时要注意将蓝色一端与主板的IDE接口相连,但如果你使用的是早期的DMA/33数据线,则无此要求。完成这一步后,硬件上的安装工作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电源,并进入主板的BIOS,可以看到BIOS已自动检测出了两个硬盘的容量及主从关系,这说明双硬盘已安装成功。

数据线选择

从图1、2中我们看到,硬盘上除了带有Master和Slave跳线外,还有一个

Enable cable select跳线。如果用户设置了这个跳线,那么硬盘间的主从关系就会由数据线所决定。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从盘设置方法。

但此时就不能将两块硬盘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主从盘跳线设定了,而需要两块硬盘都将跳线改动到“Enable Cable Select”的状态。而接线的时候就必须注意,无论采用40芯的DMA/33线,还是80芯的DMA/66线,远离主板的硬盘接口总是接驳主盘,而靠近主板的接口上的硬盘总是被认做从盘。其实采用数据线设置的方法来确定主从盘关系,是安装双硬盘时很灵活的手段。比如,你可以将

两块硬盘都做成可引导的启动盘,当主盘出现硬件故障时,只需将硬盘换接到Master接口上,它就成了系统盘。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常来回更换硬盘的用户。

并口硬盘跳线(图解)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 二、设置跳线 在电脑配件中,主板、硬盘、光驱、声卡都存在跳线,以主板跳线最为复杂,硬盘次之。 1.硬盘跳线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 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 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硬盘跳线图解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硬盘结构图

硬盘几种结构 硬盘是电脑中存贮数据的重要部件,可是由于它长期被封闭在机箱内部,属于那种“幕后英雄”,所以大部分用户可能对其了解不是很透彻。没有关系,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去冒险,对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吧。 由于SCSI硬盘平时我们接触较少,因此我们目前所提到的硬盘一般指的是IDE接口的硬盘。这种硬盘多属于温盘(Winchester),由头盘组件(HDA,Head Disk Assembly)与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Print Circuit Board Assembly)组成。平时我们了解硬盘,多是从产品外观、产品特征及磁盘性能等方面去认识,那么硬盘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呢?相信许多用户都不太清楚,毕竟谁都不会去冒冒失失地将硬盘拆开来,所以了解硬盘内部结构的机会实在太少了。那么就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1、硬盘外部结构 (1)接口:接口包括电源接口插座和数据接口插座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座就是与主机电源相连接,为硬盘正常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插座则是硬盘数据与主板控制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交换的通道,使用时是用一根数据线将其与主板IDE接口或与其他控制适配器的接口相连接,经常听说的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也就是指数据线,数据接口可以分成IDE 接口和SCSI接口两大派系(见图1)。 图1 SCSI接口 (2)控制电路板:大多数的控制电路板都采用贴片式焊接,它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高速缓存、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ROM芯片,里面固化的程序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数据缓存芯片。读写电路的作用就是控制磁头进行读写操作。磁头驱动电路直接控制寻道电机,使磁头定位。主轴调速电路是控制主轴电机带动盘体以恒定速率转动的电路。缓存(Cache)对磁盘性能所带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读取零碎文件数据时,大缓存能带来非常大的优势。 (3)外壳:硬盘的外壳与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正面的外壳保证了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在固定面板上贴有产品标签,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由此我们可以对这款产品作一番大致的了解。除此,还有一个透气孔,它的作用就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另外,硬盘侧面还有一个向盘片表面写入伺服信号的Servo孔。 Servo孔的作用是向硬盘盘片写入伺服信号 2、硬盘内部结构 拆下控制电路板后再将外面的保护面拆后就现出了硬盘的内脏(见图4)。它由磁头、盘片、主轴、电机、接口及其他附件组成,其中磁头盘片组件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有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主轴驱动装置及前置读写控制电路这几个部分。将硬盘面板揭开后,内部结构即可一目了然。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 硬件是有参数作为开关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跳线”(Jumper)。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图1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 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

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 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 隓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图2 3.软跳线 软跳线并没有实质的跳线,也就是对CPU相关的设置不再使用硬件跳线,而是通过CMOS Setup程序中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根本不需要再打开机箱,非常方便。 图3

图解跳线设置

图解跳线设置 你知道DOS的命令参数吗?比如DOS的DIR命令的参数,使用DIR/P会显示一屏目录信息后暂停下来。这些参数也被称作开关。参数或开关给使用者以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需要!与软件一样,硬件也是有参数有开关可以设置的,硬件的设置开关就称为“ 跳线” (Jumper)。熟练的掌握跳线是装机必备的技术之一。 一、了解跳线的类型 迄今为止,跳线已经发展到了三代,分别是键帽式跳线、DIP式跳线、软跳线。 1.键帽式跳线 键帽式跳线是由两部分组成:底座部分和键帽部分(如图1所示)。前者是向上直立的两根或三根不连通的针,相邻的两根针决定一种开关功能。对跳线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断开两种。当使用某个跳线时,即短接某个跳线时,就将一个能让两根针连通的键帽给它俩带上,这样两根针就连通了,对应该跳线的功能就有了。否则,可以将键帽只带在一根针上,键帽的另一根管空着。这样,因为两根针没有连通,对应的功能就被禁止了,而且键帽就不会丢失。因为带键帽只表示接通,所以没有插反的问题。键帽式的跳线分两针的和三针的,两针的使用比较方便,应用更广泛,短接就表示具有某个功能,断开就表示禁止某个功能;三针的比较复杂些,比如有针1、2、3,那么短接针1、2表示一种功能,而短接2、3表示另外一种功能。 2.DIP式跳线 DIP式跳线也被称作DIP组合开关,DIP开关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一个按钮开关表示一种功能,更可以组合几个DIP开关来表示更多的状态,更多的功能。如图2所示,DIP开关的一个可以两边扳动的钮就决定了两种开关状态,一面表示开(ON),另外一面表示关(OFF)。而对于组合状态的使用,有多少DIP开关就能表示2的多少次幂的状态,就有多少个数值可以选择,因此,进入DIP开关时必须对照说明书中的表格设置数值,否则你根本搞不清楚这么多的状态。

SATA接口图解

SATA接口详解 一、SATA数据接口和电源接口 上图是数据线(DATA)、电源线(POWER)和硬盘接口示意图 上图是数据线、电源线和硬盘接口实物图

上图是 SATA数据线(7针)对应硬盘上的数据接口(7针)特写 上图是 SATAS数据线(母口)特写,(硬盘上接口成为公口)

二、数据接口(7针)定义 引脚定义: 1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2 A Transmit 数据发送正极信号接口 3 A- Transmit 数据发送负极信号接口 4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5 B- Receive 数据接收负极信号接口 6 B Receive 数据接收正极信号接口 7 GND Ground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

三、电源接口(15针)定义 针脚信号线颜色定义 1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 2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 3 +3.3VDC 橙色直流 3.3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4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1 路配对 5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2 路配对 6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3 路配对 7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8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 9 +5VDC 红色直流5V 正极电源针脚 10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2 路配对 11 Optional 黑色保留的针脚 12 GND 黑色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 1 路配对 13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 14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 15 +12VDC 黄色直流12V 正极电源针脚

硬盘光驱设置主从跳线

硬盘光驱设置主从跳线 2007-09-14 01:40 一、设置硬盘跳线的方法 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 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 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 (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 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选择CS跳线区分主次盘 你可别忘了,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

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 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 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 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 三、避免“盘符交错”的措施 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 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

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

硬盘(日立、希捷、西数、迈拓)跳线设置方法 本文总结最常见的四种硬盘的所有跳线设置方法,方便大家随时查看。 希捷硬盘在连接专修程序时跳线口被指令线占用,不需要任何跳线。但是在连接DC的时候,就需要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否则连接DC后终端上的所有灯全亮,与没有连接硬盘的错误情况是相同的: 对于3.5寸的希捷硬盘,在硬盘标签上可以找到设置主盘模式的方法,通常情况如图: 对2.5寸的希捷硬盘,不设置任何跳线即为默认主盘模式。 希捷硬盘的安全模式一般不能通过设置跳线完成,通常的方法是将PCB从硬盘上取下单独连接,或者在专修程序中选择"转到F级",即将硬盘转换为安全模式。日立硬盘在正常工作时必须设置为主盘模式,如果跳线设置不对,在连接专修程序后启动电源会发现电源状态正常,电机开始转动,但 是状态栏一直显示为"无硬盘": 3.5寸IDE接口硬盘:

主盘模式跳线方法,在正常工作时必须将硬盘设置为主盘模式。 安全模式跳线方法,一般在作A/C区转换时使用。 3.5英寸SATA硬盘无跳线默认为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盘体和电路板连接线断开。 2.5寸IDE接口硬盘都是通过转接卡与专修程序或DC连接。默认为主盘模式.安全模式设置需要用跳线连接转接卡上针脚。 2.5寸SATA接口硬盘同样默认主盘模式,进入安全模式需要将PCB同硬盘分离。对于ATCS和ATDA两种日立过渡型号的2.5英寸硬盘,进入安全模式时需要使用RC跳线方式:

另外,以下型号在进入C区时不需要进行跳线。 DKLA;DYLA;DADA;DTCA;DBCA;DARA;DJSA;DCY A;DJNA;DPTA;DTLA;AVE R;AVVA;AVVN. 西数硬盘的跳线设置相对简单,无论3.5寸还是2.5寸硬盘,不连接任何跳线都是默认为主盘模式,而将PCB与盘体分离即为安全模式。 3.5寸硬盘也可以通过设置跳线进入安全模式, IDE接口硬盘,从靠近电源方向连续接三个跳线: SATA接口硬盘:

主板跳线和硬盘跳线的连接方法

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 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至于到底是谁第一次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的人,相信谁也确定不了。不过既然都这么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识(每张图片下方是相关介绍)!

电源开关:POWER SW 英文全称:Power 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 SWITCH、ON/OFF、POWER SETUP、PWR 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开机按钮

复位/重启开关:RESET SW 英文全称:Reset Swicth 可能用名:RESET、Reset Swicth、Reset Setup、RST等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复位按钮{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 电源指示灯:+/- 可能用名:POWER LED、PLED、PWR LED、SYS LED等

主板跳线(排线)连接技巧HD AUDIO连线接法图文

主板跳线连接技巧/HD AUDIO连线接法图例 作为一名新手,要真正从头组装好自己的电脑并不容易,也许你知道CPU应该插哪儿,内存应该插哪儿,但遇到一排排复杂跳线的时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钥匙开机其实并不神秘 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装电脑的时候,JS将CPU、内存、显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钥匙(或者是随便找颗螺丝)在主板边上轻轻一碰,电脑就运转起来了的情景吗?是不是感到很惊讶(笔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反正很惊讶)!面对一个全新的主板,JS总是不用看任何说明书,就能在1、2分钟之内将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线连接好,是不是觉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记一下,就能完全记住,达到不看说明书搞定主板所有跳线的秘密。

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

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至于到底是谁第一次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的人,相信谁也确定不了。不过既然都这么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识(每张图片下方是相关介绍)! 电源开关:POWER SW 英文全称:Power 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 SWITCH、ON/OFF、POWER SETUP、PWR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开机按钮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详解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详 解 主板上面有两个IDE接口,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 上图为目前主流主板上所带有的IDE接口,在接口边的PCB上标有IDE编号,分为IDE1和IDE2。兰色的IDE接口为IDE1,白色的IDE接口为IDE2。图中还包括了软驱接口,靠近IDE接口,颜色为黑色,要比IDE接口的长度稍短。这两种接口均为针状接口。 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 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所以现在我们假设第一个IDE接口上已经接了一个跳线设为Master模式的硬盘,你现在还想在这个接口上通过同一根数据线再接一个硬盘的话,那么你必须要把这个后来挂上去的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模式,即从盘模式。如果你把两个都设为Master的话,系统肯定不能启动! 那么第二个IDE接口你也要挂两个硬盘的话,不管其中一个硬盘是不是系统盘,你都要把他们的主从分开,依照上面的设置行事;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从硬盘自动选择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挂到机器上所有的硬盘的跳线设置为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就可以了! 关于硬盘跳线如何手动具体设置,一般的硬盘体上都有配图参考说明 两块ST盘,无主从之分,直接把跳线都拔掉即可,如果是不同牌子的盘且要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的话,主从跳法在硬盘标上能找到,数据线那边是这样的"远主近从" 设置两个硬盘的跳线,一个设为主盘(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置为从盘(Slave Device)。这里有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就是究竟哪个硬盘设置为主盘更合理,许多朋友认为要将容量更高的硬盘设为主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性能更好的硬盘设为主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有一块希捷酷鱼Ⅱ20GB硬盘(7200转),后来又添置了一块60GB的希捷U6硬盘(5400转),那么你就应该把酷鱼Ⅱ20GB设为主盘,因为它的速度更快一些。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一、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 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IDE硬盘跳线设置

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 IDE硬盘跳线方式图解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电脑跳线详细图解 跳线(英文Jumper)是控制线路板上电流流动的小开关。它的作用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并以此调节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主板电压、驱动器的主从关系等。跳线基本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在主板、硬盘等设备上的,由两根或两根以上金属跳针组成(如图1;另一部分是跳线帽(如图2),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部件,外层是绝缘塑料,内层是导电材料,可以插在跳线针 上面,将两根跳线针连接起来。 图1金属跳针 图2 跳线帽 当跳线帽扣在两根跳线针上时是接通状态,有电流通过,我们称之为ON;反之不扣上跳线帽时,就说明是断开的,称之为OFF。下面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有跳线? 小提示:调整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跳错了,轻则死机,严重的甚至会烧毁整个设备,所以在调整跳线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核对跳线名称、跳线柱编号和通断关系。 主板上最常见的跳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有两根针。这种两针的跳线最简单,只有两种状态,ON或OFF(如图3)。

(图3)另一种是三根针,这种三针的跳线可以有三种状态:1和2之间短接、2和3之间短接(如图4)和全部开路(如图5)。 (图4 两两短接) (图5 全部开路) 一、CMOS跳线 CMOS跳线大都在主板电池附近。它的设置比较简单,只有两种方式:NORMAL 和CLEAR CMOS(一般在CMOS跳线附近会有跳线的说明)。当设置为1-2(短接)时,为正常状态;当设置为2-3(短接)时,为清除CMOS设置,可以用来清除CMOS密码、开机密码等(如图6)。

(图6 CMOS跳线) 二、硬盘跳线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特殊:4092 Cylinder limit和Cabie select enable是4092磁道和电览选择就是让你的硬盘数据线自动识别你的硬盘的位置 1024-Cylinder Limit 1024-磁柱限制 (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hustspy1990/archive/2010/03/10/5365993.aspx) 当BIOS搜寻开机磁盘时,其实就是在检查磁盘的第一个扇区(sector)是否含有“引导记录”。引导记录本身是一段有固定长度(512-byte)与固定格式的数据,它记录了磁盘的“主分区表”(Master Partition Table),以及一小段“主引导程序”(Master Boot Code, M BC)。因此开机磁盘的第一扇区被我们称为“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通常简写为MBR。 当你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时,安装程序会将Windows自己的MBC写入MBR,该MBC会运行Windows的NTLDR加载程序。Linux比较灵活,你可以将Linux的加载程序(LILO或GRUB)放到MBR或root分区。 当你将Linux加载程序放到root分区,必须靠MBR上的MBC将CPU控制权交给Linux加载程序。在这种情况下,Linux加载程序只能通过 BIOS来取得磁盘的结构信息(调用BIOS的Interrupt 13H function 8H),也就是所谓的CHS参数(Cylinder、Head、Sector)。然而BIOS提供的Cylinder参数只有10-bit,对于磁柱数多余1024的磁盘,这表示Linux加载程序只能访问到磁盘的前 1024-Cylinder(注1)。倘若内核映像文件时放在1024磁柱之后的位置,开机就会失败。 避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磁盘的起始处规划一个小小的/boot分区(通常256MB 就已足够),然后将内核映像文件放在此分区内,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内核映像文件的位置一定会在BIOS的寻址能力范围内。 注1:1024-Cylinder所出现的位置可用此公式算出来:1024 × H × S × 512。注意其中的H与S是磁盘的结构参数,分别是Head(磁头数)与Sector(每轨的扇区数)。

两块硬盘 主从盘跳线详解

两块硬盘主从盘跳线详解 随着硬盘价格的下降和需要安装软件的增多,许多人都采取了增加一个硬盘的方法来提高存储量。不过安装双硬盘虽然在*作上比较简单,但是也有不少需要考虑的地方。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主板上有两个IDE接口,最多可以安装四个IDE设备。在安装双硬盘之前,必须先确定机箱中是否还有安装第二个硬盘的位置及电源功率是否够用。2.如果将两个硬盘分别安装在两条数据线上,最好都设置成主盘方式。如果受到条件限制而将两个硬盘安装在同一条数据线上时,应将两个硬盘分别设置成主盘和从盘。在进行主、从盘设置时,可以参照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由硬盘跳线设置:硬盘通常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主、从盘的设置。这组跳线通常由3组(6或者7)针或者4组(8或者9)针再加1~2个跳线帽组成,其位置也大多设置在电源连接座和数据线连接插座之间的地方。另外,在每个硬盘的正面(或者反面)都印有关于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 (2)由硬盘跳线和40芯特制数据线配合设置:在设置这种主、从盘方式时,除了在硬盘跳线设置“电缆选择”方式之外,硬盘主、从状态的设置还取决于硬盘与硬盘数据线的连接插头,而能决定硬盘主、从状态的40芯硬盘数据线是特制的。通常连接硬盘数据线中部插头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端部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首先必须将连接在同一条硬盘数据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而将主、从盘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硬盘数据线插头上。 3.当不同品牌的硬盘在同一条硬盘数据线上使用时,有时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因此在添加硬盘时,应当尽量优先选择品牌相同的硬盘。如果计算机启动时检测不到或者只检测到其中一个硬盘时,在确认两个硬盘地跳线设置都没有错误的前提下,可以先断开原来使用的硬盘,然后再重新开机。如果这时计算机能够检测出添加的硬盘,则表明这两个硬盘之间的兼容性有问题。 4.如果添加的硬盘与光驱等设备同时连接在一条硬盘数据线上时,必须注意光驱等设备的主、从盘设置不要与添加的硬盘设置状态相冲突,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主板检测不到添加的硬盘或者找不到原光驱等问题。 5.在分区较多的情况下,当安装好两个硬盘时,有时会出现盘符交错的问题,

硬盘及光驱跳线设置图解指导说明

硬盘跳线设置图解指导说明 转载/ 和平电脑技术网[2009-6-21 21:22:57] 我来评论进入论坛 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2)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3)Maxtor(迈拓)硬盘;(4)IBM硬盘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希捷硬盘跳线设置图

希捷硬盘跳线设置图 新客网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 时间:2008-04-09来源:新客网整理本站点击:11745 次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 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看一下希捷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Seagate(希捷)硬盘 图4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 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 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新闻来自: 新客网(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doczj.com/doc/4014151431.html,/page/e2008/0409/51872.htm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