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2011年春季学期《工业设计史论》结课作业题目: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指导老师:王鹏

姓名:乔军义

学号:10020220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2011年7月

解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浅论设计风格与市场及人文的关系

作者:乔军义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班级:工业设计二班学号:10020220

【摘要】: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多元化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主义之后又发展出现了更多的设计风格,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批判,如后现代主义设计,其中一种最好的诠释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就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法,而是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再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和形态。它以破竹之势冲击着正统的现代主义设计原则和形式,并将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关键字】:分解·颠倒·变构·重建·市场应用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五光十色的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让我们永葆对一个产品的热情,那就要求这个产品既实用又美观,现在的每家公司都可以做出很实用产品,而美观就是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所做的,这就是我们对公司乃至消费者的贡献。

【正文】:

解构主义要适应市场需求

许多不同的风格在当代百花齐放,而究竟哪种风格才能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流是可以预估的,在消费者心中普遍存在一个这样的心理:新意、有美感、实用。他们会对一种风格在很长时间之后产生厌烦,急切要求另一种风格取代当时的风格,这样会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到底怎样才能知道将来在我们生活中流行那种风格,就要求我们对市场的整体评估。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出好的产品,更要有超高的市场把握能力。

解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在欧陆哲学与文学批评中,解构主义是一个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德希达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解构阅读西方哲学的方法。

在众多风格中,解构主义的提出在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一种新颖的美学理论。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而没有办法对控制设计三,四十年之久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个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解构主义脱胎于结构主义,单从字面上理解,“解”字意为“解开、分解、拆卸”:“构”字意为“结构、构成”。解构则引申为“分解之后再构成”这种设计风格起初是由建筑界的设计师们率先应用,强调打破旧的单元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通过将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对传统进行颠覆,其反对后现代主义中的矫饰现象,通过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的目的。它认为结构主义仍未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因而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进行扬弃。对待解构主义的最好态度不是把它当作教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反观传统和人类文明的意识。解构主义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反对二元对抗的狭隘思维,认为既然差异无处不在,就应该以多元的开放心态去容纳。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解构主义也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砸烂一切的学说。恰恰相反,解构主义相信传统是无法砸烂的,后人应该不断地用新的眼光去解读。

从20世纪70年代起,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对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提出了批判。解构主义认为,语义是流变的,语义的上下限始终是模糊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是开放的,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的有机或动态的过程。这种流变性和模糊性是由人脑的有限性决定的。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而人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不得不使用有限的语言来概括无限的信息。这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流变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不再固定不变。每个所指都能变成能指,词语的指称活动就这样一环套一环,永无止境。解构主义设计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和后现代主义历史风格的过分装饰化、商业化的形式皆不满意;他们对现代主义设计强调表现统一整体性和构成主义设计强调表现有序的结构感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设计应充分表现作品的局部特征,作品的真正完整性应寓于各部件的独立显现之中。其建筑在整体外观、立面墙壁、室内设计等方面,都追求各局部部件和立体空间的明显分离的效果及其独立特征。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形式,多表现出不规则几何形状的拼合,或者造成视觉上的复杂、丰富感,或者仅仅造成凌乱感。

解构主义风格应用于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在当代尤体现出了它独特的艺术美感,即对建筑整体结构进

行分解、颠倒、变构、重建,得到注重有机形体拼合的破碎结构方式。解构主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它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实际上,经解构主义设计精心处理的相互分离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往往存在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往往并非是无序的杂乱拼合。最著名的解构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设计师盖里、埃森曼、特斯楚米、本尼什、晗迪特、里伯斯坎、辛门布劳和日本的井广美藤。其中以生于加拿大的

美国设计师盖里的作品最负盛名。

20世纪80-90年代,盖里的设计引起世界户泛关注,其重要作品也

遍布世界各地:巴黎的“美国中心”、瑞士巴塞尔的维斯塔公司总部、

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中心、巴塞罗纳的奥林匹克村、明尼苏达大学艺术

博物馆、俄亥俄州托列多大学艺术系大楼、德国维特拉家具展览中心等。

此外,还有埃森曼设计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威克斯奈视觉艺术中心、哥伦

布市市政会议中心;本尼什设计的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学院大楼等。在

解构主义,也有对其它二十世纪的设计风格作为参考: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互

相作用,表现主义, 立体派, 简约主义及当代艺术。解构主义的全面尝试,无疑

给传统建筑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 也为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就是让建筑

学远离那些实习者所看见的现代主义的束紧规范,譬如“形式跟随功能”,“形式

的纯度”,“材料的真我”和“结构的表达”。

信息的发达造成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可以在短时间里了解到市场最前沿的东西。所以,没有一种设计风格独占市场,只会形成一种主流的设计风格。解构主义只被少数人运用于建筑和产品上,而这就已经造成了极具轰动的效应,在当下,解构主义风格还有很大的市场,即使市场饱和,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也有巨大的反弹空间。

解构主义风格应用于服装设计

如今,解构主义应用到服装设计领域,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其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的时装风格,设计充溢着禅宗与人文的哲学思想,其造型因跳跃、断裂、分割、组合以及拼贴造成的非服装结构上的矛盾和冲突,使服装显得越发的沉厚、隐秘而富有内涵。衣衫破烂,行装拖沓,闪光豹纹面料,人造材质甚至塑料所构成的服装上尽是花哨的甚至像避孕套、马桶链、纳粹标志等等无法忍受的装饰;”这些被上层人所鄙视的激进青年的衣装流行,被英国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巧妙的抓住,一系列含有朋克意味的服装被设计展出,反叛文化渐渐登上主流舞台。

然而这种更加强调对服装的破坏,或者夸大服装的原有概念来达到宣泄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昭显自我目的服装设计,那之中所含的解构意味与我们现在所谈到的服装解构还是有着微妙的不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早年设计的服装,更贴近街头青年猎奇的愿望,近期的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设计,则更加理性化更加趋向于现代的服装解构意味

有些人认为,解构服装是日本带来的,只有日本式的解构才是解构。但我认为,欧洲七十年代的反时装运动造就了不同于日本的西方早期解构风格。随后,他们彼此影响,形成了今天大家所说的解构风格。

现今的解构并不仅仅是破坏,更重要的是重组与构成,服装语言的纯熟,解构技法的多样,使得服装结构更加具有可捉摸性。一件结构被打破已经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构服装,而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性才算是解构服装。因为亚洲和欧洲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同样是解构主义服装,风格上也稍有不同,拿女装来说,欧洲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偏向强调人的性感,总体服装风格强烈张扬。欧洲的服装设计师,常常在胸部和臀部大做文章,要不用纷繁错落的解构手法让观者将视线集中于此,要不反其道而行,重点部位若隐若现或者接近暴露,用其它部位错落的外观,更显女性身体的优美;日本式的解构服装,身体暴露程度相对要少些,常常通过大片布料巧妙拼叠翻转造出古怪的风格。比起强调衣者的性感,日本的设计师更强调个性的表达,比如,背部和腹部隆起的服装会让人觉得将女性的美抹煞,但是在日本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下,反倒觉得穿着的人相当独特,另一种优美。

如今,解构主义设计风格被应用到众多设计领域,尤其是在激烈的多元化市场竞争中,解构主义的设计风格更能体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论】:一种文化底蕴酝酿一种设计风格,而这种设计风格使这种文化更加凸显,更加彰显文化内涵。在将来的设计中没有主导,只有主流。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

2:川铃久保《解构主义与服装设计》

3:各种有关解构主义风格的网上杂文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了解;考查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1)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2)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关系。 2.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1)法人资本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各类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要出资人,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手中,法人股东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2)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①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②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3)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仍体现着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从进入生产过程开始已经隶属于资本,表面是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此外,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了劳动者的社会状况。【考点:当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拥有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 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考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识记;易考选择题) 1.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国家已经承担起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考点:资产阶级国家经济调节机制的变化】 2.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危机对社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简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柴前勇 20090301200802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 400031) [摘要]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经济运行、分配形式和资本的运行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还有潜力。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共生存、共发展;二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寻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中的合作与抗衡;三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新变化原因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基础。然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出现了更加社会化的趋势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即资本所有权日趋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中不断生成社会主义发展因素。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根本性质所决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可能具有真正公平和真正平均的特点。但是战后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分配关系方面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早期资本主义未曾有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出现了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阶级剥削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同早期资本主义相比较,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的变化最令人瞩目。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全球化的现象。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_众意和民粹主义

第28卷第3期 2007年6月 闽江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M I N JI ANG UN I VER SI TY V o.l28N o.3 Jun.2007 政治现代化中的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 张志雄 (武夷学院计算机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时又要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过程。在政治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既要关注广大民众的意见,又要防止民粹主义倾向,将追求社会公平公正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理性;公意;众意;民粹主义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821(2007)03-0054-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因此就要根据民主法制化的要求,分析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就不是用 应然 规范 实然 ,而是探索从 实然 走向 应然 的途径。运用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原则分析政治实践,无疑会使人们对政治发展的实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一、对公意、众意和民粹主义的审释 在启蒙思想的视角下,公意是指由于人们缔结契约,每个人都将其自身的部分权利让渡给共同体,从而形成以共同意志为基础、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共意志。这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当人们服从公意时就是在服从自己,人们通过对公意的服从和尊敬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从而使个人在被管理和自由之间达到统一。在这里公意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公意是整体的精神力,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它不是人们精神与意志的简单组合,乃是整个社会系统历史的产物;其次,公意代表整体,因而它是最大限度的众意,而且是经过升华之后的众意。 公意与众意经常有很大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仍然是公意。 [1](P39)第三,公意是社会的真正法则,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通过法律来得以实现,表现为国家意志。对于一个社会而言,独立国家的利益、社会整体的利益要大于任何个人或集体的利益,因而为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公意有时又会对个人或某些集体的自由进行限制。但公意的执行不是要限制自由,而是要把自由限制在体现公意的法律之下,因此法律绝非对自由的限制,而是为了保护自由。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隶。 [1](P4)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更为密切,人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强,促进了现代政治的民主化和政党派别的形成。在诸多集团组织和政党派别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各种利益集团为核心的群体意识,这就出现了众意。众意是社会某个群体的意志,是一部分人的个别意志的总和。众意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民众文化的反映;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它所代表的永远是部分人的意志,它与代表全社会的公意是有区别的;有时众意也打着为全体公众谋取自由和利益的旗号,实际上是为部分人的利益服务。因此,从公意和众意的关系来看,公意是众意的升华,公意的产生过程就是克服个人意志和众意的过程。因为 暴力并不产生权利,我们有义务服从的只是合法的权力。 既然暴力并不产生权利,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约定可以作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2](P69)在现代政治视野中,公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制度体现出来,它必 收稿日期:2007-01-25 作者简介:张志雄(1966-),男,福建浦城人,武夷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

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祖

贸易战的背后是民粹主义,美国文化正在向中世纪大踏步返 祖 按:下面是正文,原标题为《重磅+颠覆!民粹特朗普将把世界推向中国》:一 特朗普上台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分析已经泛滥网络了,但却都没说到点上,原因在于都没有真正理解“民粹主义”。特朗普身上有两大关键词,一个是超级地产富豪,另一个就是民粹主义。但把特朗普推到总统宝座的关键力量,不是他个人的超级财富,而是业已主导美国的民粹主义。所以重要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民粹主义。特朗普只是西方这股民粹大潮中的一根浮草,至多算一根超级大号浮草。欧洲的民粹主义,继中东的恐怖主义,已成威胁当今世界的第二股危险力量。而且后来居上,其汹涌程度、社会渗透程度,以及影响力,都远非恐怖主义所能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欧美的民粹化和民粹主义,将成左右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力量之一。特朗普的胜选,说明民粹主义在西方世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迅速走向舞台的中央。而这一点不仅为中国的舆论和知识界所始料不及,也为欧洲和美国,尤其是美国所始料不及。美国的主流媒体和知识阶层几乎一边倒地支撑希拉里,反对甚至厌恶特朗普。给人的印象是特朗普只是希拉里的陪衬。这说明不仅中

国人对民粹主义是陌生的,即便在目前民粹主义的大本营美国,对民粹主义本身也是陌生的。之所以民粹主义超越了全球知识界的认知,原因在于,当今世界的主流知识存在严重的缺陷。具体来说,其对全球文明史,尤其是对西欧文明史的认知和描述是错误的,充满臆断和扭曲。对西欧文明以及现代文明的认知也是错误的。民粹主义对欧美而言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但是因为目前所存在的错误的扭曲,这个历史渊源被屏蔽了,所以也就无法觉知其历史真实了。二从根本上来说,民粹主义是西方文明的返祖现象,或者说是西方文明朝向真实自我的回归。现代全球的主流知识界对西方文明的最大误解是,把现代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等同于欧美文明、欧美传统。实际上,从历史渊源上来说,现代文明是反西方文明的。现代文明的出现,是对历史更悠久的西方文明、西方传统的大反动。现代文明、现代思想对欧美而言,更早期是对西欧而言,是一种突然出现的新理念、新思想,和西欧固有的传统是相悖的,存在激烈冲突。主流的历史描述中,把西方社会从基督教中世纪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说成是历史阶段的跨越,说成是社会的进化、文明的进化。中世纪传统是落后的,现代文明是先进的,落后的文明已经被先进的文明战胜和取代。西方世界已经升级到现代文明的历史阶段,已经进化到现代文明了。这意味着西方文明是沿着从低级向高级的直线路径发展前进的,高级的现代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论文

大 众 文 艺大 60摘要:当今社会,整个城市建筑的风格不尽相同,混泥土、钢 筋结合下得现代建筑缺乏生机。解构主义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解构主义设计不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式,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貌似零乱,而实质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性特点。解构主义是新视觉上的一种冲动的理智。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艺术;德里达;哲学 在现代设计史上,设计风格的转变出现在现代主义之后。转变后的设计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而这些设计基本都是基于形式主义上的探索。解构主义便是其中的一支分支。 一、解构主义的由来 解构主义(d e s o n s t r u c t i o n)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 。因此,它的形式实际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从哲学的角度上讲,1967年前后就被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提出。从字意上来讲,解构主义是指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德里达所攻击的对象,恰恰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他认为其理论“毫无生气”。在70年代已有一些学者攻击斯特劳斯理论。他们被成为“后结构主义”。德里达也是其中成员之一,但最后发展自己的体系,最终形成了所谓的“解构主义”理论,独树一帜,影响甚大。 二、解构主义在建筑上的影响 对于设计、建筑界来说,德里达理论的提出比较适时。从建筑设计来讲单调的国际主义、现代主义垄断设计风格几十年之久,在建筑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厌倦。而解构主义正是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具有强烈个性的新哲学理论的提出在建筑设计领域被采用。 三、解构主义在建筑上的运用及代表人物、作品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是语言的创新、尝试与探索,它不是保守的而是反传统的、激进的、凭建筑师的直觉经验而来。按伽德纳的理解,直觉是另一种东西,人们可以借助它来达到某种内心的、对于潜藏在世界背后并且弥漫于世界之中的创造流(crearive flow)的交感进行认知。直线(垂直、平线)的古典原则在这儿遇到了斜线。零散与偶然的挑战,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因此,解构是反传统和约定俗成的,它是一种新思想、新方法的起点。 进行“解构”思考的著名设计师有P?艾曼森(P e t e r Eisenman)、哈迪德(Zaha Hadid)、盖里(F.Gehry)等人以及赛特集团和OMA集团,他们的共同是从整体上或部分地对建筑系统进行批判,寻求平衡性。如在美中寻丑,理性中寻求非理性。其核心思想是克服约束和真正的阻碍,对系统进行替换和移置,打断整个连续的“文本性”,打乱保守的建筑思想。对和谐进行挑战,对受压制、约束的不纯和杂乱无章的东西以及内在的粗野狂暴进行描绘,消解建筑的限制,对长期以来建立的城市和建筑形象和概念进行挑战。 1.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 最早反映在弗兰克?盖里被认为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代表作:1989年设计的德国维特拉国际家居展览中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建于(1995~1997)年,作为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新建筑,盖里重新撰写了建筑手法的传统 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解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是解析了以后的结构。他对于空间本事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所谓的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感。 2.P?艾曼森(Peter Eisenman) P?艾曼森(Peter Eisenman)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与P?艾曼森有较多联系,对其思想也有一定影响。艾曼森的两大作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克斯纳艺术中心与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 艾曼森主持的DAAD学院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始于1987年,学院1996年底建成。原建筑呈折线互相联系,扩建部分在原有建筑北侧而且沿着山坡布置。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独具特色。设计借助计算机,建筑轴网的每个交点都在三度空间不断位移,多层次交叉、错动。利用扩建部分与己建成部分的空间作为中庭。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本来就极不规则,设计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予以发挥。沿中庭北侧布置单跑大楼梯,平面呈曲线状,坡度极缓而且有宽度变化,大楼梯与横跨中庭的天桥、顶光组合成极具特色的共享空间。由于高层的变化、结构的扭转、空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动感,这种扑朔迷离的空间在建筑艺术确实有所突破。DAAP学院的外立面也很有特色。新主入口由轻淡的红、绿、蓝三色组成交叉的状构图,具有独特的动感,有人称之为“交响乐式的地震”。 3.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在德里达解构主义观点的影响下,屈米在拉维莱特公园设计中一反20世纪70年代盛行的类型学,生态学和文脉主义的观点,认为那些观点都是怀旧、保守的表现,脱离今天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拉维莱特公园应当是无中心、无边界开放型公园,建筑艺术不依赖传统的构图规律,如等级、秩序等,而是以点、线、面整体并列、交叉、重叠、创造出动态的空间构成,一种新的空间模式。 无中心或许是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拉维莱特公园中心构思是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 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成为西方建筑届的热门话题。“解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它采用歪曲、错位、变形的手法,反对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等彼此的有机联系,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解构主义的风格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极大的丰富了建筑设计的表现力。在当今社会,整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白灰色盒子,显得呆滞而缺乏生气。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式,或都是随心所欲的设计方式,所有解构主义的建筑都具有貌似零乱,而实质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高度性特点。解构主义是新视觉上的一种冲动的理智。世界的色彩是五颜六色的,解构主义像是七彩多元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那一抹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6. [2]许力主编.薛恩论.李道增等编著.《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2005. [3]尹国均编著.《混杂搅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N中变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尹国均编著《国外后现代主义建筑》.重庆出版社,2008. [5]谷康.李晓颖.朱艳春.编著《园林设计初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6](英)杰里米·梅尔文编著:《…isms流派》建筑卷,王环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浅谈解构主义在建筑艺术上的运用 倪晓明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理论研究?设计

英国脱欧、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学术动态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学术研讨会综述 穆一婕 一一2017年6月23日?由?欧洲研究?编辑部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和中国欧洲学会 英国研究分会共同主办的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就英国脱欧的进程与影响二民粹主义与欧洲政党政治及全球化的关系二欧洲一体化和英国的未来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二南京大学二中国政法大学二外交学院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 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欧洲研究?主编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在英国脱欧公投一周年和脱欧谈判正式开启之际召开的?就 英国脱欧二民粹主义与欧洲一体化的未来 这一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认为?在英国脱欧公投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因素的影响下?英国的内政外交呈现出许多新趋势二新特点?这不仅影响到英欧关系?也会影响到英国与世界的关系?其中包括中英关系与英美关系?在解读这一变化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的过程中?我国欧洲研究智库和国别问题研究机构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与会学者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英国脱欧及其影响 2016年6月的英国脱欧公投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引发了关于英国内外政策与国际地位的深入讨论和反思?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认为?英国以微弱多数赞成脱欧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欧盟存在已久但又长期被掩盖的三大问题?即多元文化与民族国家的主体问题二移民问题以及欧盟内部成员国发展阶段差异性的问题?此外?陈晓律教授还指出?当前欧盟及其成员国面临两个挑战:第一?资本的全球化和整合能力具有超强的不可控性?第二?国家的属性也在发生变化?当务之急是要重新理清欧盟的发展思路?明确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体仍是民族国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提出?英国脱欧对英国金融业有巨大影响?英国的金融业在经济中占比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英国脱欧对于金融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英国脱欧使金融市场出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资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定义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四.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问题 姜鲁鸣 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发展过程长期性的统一,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把握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哲学意义上讲,任何事物都有生有死,都要完成它从生到死的历史过程。那么,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趋势的科学分析集中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分析的五个逻辑链环上:一是基础,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什么,这就是劳动价值论;二是实质,由于劳动是价值增殖的唯一的、真正的源泉,所以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实质是他在生产过程中榨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三是关系,由于剩余价值的存在,从而导致了资本与雇佣劳动根本对立的关系;四是矛盾,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五是趋势,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三个具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必须用社会主义取而代之。这就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趋势分析的基本框架。今天,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不是变了?没变,它只不过是被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掩盖了,被现阶段社会主义一时的不发达、不完善掩盖了。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就要拨开资本主义发展和变化的迷雾,抓住它的基本制度进行分析。 客观地看,当代资本主义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又有一些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东西。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国家所有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结构 这里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1 )福利制度是战后西方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而福利国家就是福利制度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以瑞典的制度最典型,它号称已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福利体系。客观地说,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使一部分劳动群众、特别是社会弱者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的现象,同时也部分改善了社会分配过于不均的情况。但是,福利制度最本质的东西是为维持资本利润的增长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利制度最为盛行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时候。199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公司中,有18家利润的增长少则10—20%,多则在40—60%,其中微软公司达57%,而这些大公司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要小得多。这就是说,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大部分落入了大资本家的手中,这说明实行福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并不能消除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2 )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是不是意味着劳动者与雇佣者对立关系的改变?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复习过程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 民族主义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读书报告 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讨论在历史学研究包括社会学研究中一直经久不衰,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时代民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吞没的情况下就更显得意义非凡。而作为全球化时代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代表作,安东尼史密斯先生的这本《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不可不读。 一直以来,民族主义是学界聚讼纷纭的话题。从艾利?凯杜里、霍布斯鲍姆到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主义褒贬不一。同情民族主义的学者汤姆?奈伦在《不列颠的崩解》一书中如此写道:“‘民族主义’是现代历史发展中的病态。如同‘神经衰弱’之于个人一样的不可避免;它既带有与神经衰弱极类似的本质上的暧昧性,也同样有着退化成痴呆症的内在可能性——这个退化可能性乃是根源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所共同面临的无助的两难困境之中(这种痴呆症等于是社会的幼稚病),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是无药可医的”。厄恩斯特?盖尔纳在《思想与改变》中则如是说:“民族主义不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主义发明了原本并不存在的民族”。 有人说,民族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实体。也有人讲,民族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这两种说法巧妙地避开了为民族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人们发现,民族是一个如此难以把握的对象。尽管语言、人种、领土、宗教或者文化等因素被用来定义民族,

但都无法将民族完好无缺地盛入概念的器皿。它在定义上惊人的不确定性,使人甚至怀疑它本身空无一物。当然,这一猜测不能推出民族虚无主义的结论,空洞无物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毕竟,归属一个易于确认的群体是人类的自然要求。这样的群体,无非就是家庭、部落、等级、宗教、政党、国家以及民族。 不过,一般来说,学者们大多同意,民族(nation)是一个近现代产物,在古代并不存在。在西方,“nation”源于拉丁文,在演变为现代意义的民族前,指的是种类、种族、人群。其意思与现在所谓的民族相去甚远。汉语中原没有“民族”一词,它是明治维新之后由日文转译而来。在宋朝,没有人会用“民族英雄”来称呼岳飞和文天祥。他们抗击金军,抵御蒙元,并不基于民族情感,而是为了大宋王朝。他们是忠臣烈士,大宋的“帝国英雄”,却不是民族英雄。事实上,要到十九世纪,人们的民族意识才逐渐强烈起来。1919年,《凡尔赛公约》第一次将民族权利列入其中。直到那时,民族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才得到普遍认可。这时候,人们注意到,民族的产生与人们的受挫感密切相关。正是专制统治和殖民压迫让受到伤害的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意识,并且一开始,民族与民族主义就殊难分开。于是,以民族主义定义民族就成为学者们的便捷方式。厄内斯特·盖尔纳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是这样说的:“是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而非相反”,而民族主义“基本上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下的发展、表现和影响 在2014年的互联网调查中,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几大思潮中,民粹主义占第八位,在2013年的调查中占据第七位。2012年也是占据第八位。可见民粹主义思潮在我国占据一定的位置。 一、民粹主义 1.民粹主义作为一个思想史范畴,民粹主义起源于法国,命名却在俄国,19世纪中期以后,在俄罗斯知识界盛极一时,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赫尔岑等是其代表性人物,他们中有人提出“到民间去”口号,主张知识分子走向乡村,发动农民以反抗俄国的资本主义化;有人则提出平民主义要求,认为知识分子必须向农民学习,走身份同化的道路,而不是向农民说教,延续了十二月党人的做法,“从来都是鞋匠们造反,要做老爷;当今却是老爷们造反,为的要做鞋匠”。朱学勤先生指出,“可以肯定的是,民粹主义的始作俑者是卢梭,不是俄国那批‘要做鞋匠’的青年军官和平民知识分子。法国人说,谁也没有像卢梭那样,给穷人辩护得那样出色。” 20世纪初,列宁在与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进行思想论战的过程中对俄国民粹派的观点体系进行了这样的概括:(1)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把资本主义当作一种“西欧病”,竭力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2)强调俄国传统的经济制度有独特性,特别是俄国农民及其村社、劳动组合等等有独特性,把农民村社看作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更好的东西。(3)把知识分子看作超越阶级利益的自主阶层,能够领导农民避开或者说跳过资本主义,在村社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不仅概括了俄国民粹主义的特征,还揭示出民粹主义的普遍实质是一种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产生的小农、小手工业者的破产情绪和落伍者的哀鸣。这种思潮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病,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资本主义以前的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企图凭借他们浪漫化了的小生产的传统来对抗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按照他们“选择”的道路进入“理想社会”。 2.民粹主义以“俄国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却席卷了整个世界,我国不可避免的受到民粹主义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1840年以来,中国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欺凌下缓慢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而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加剧了社会转型的痛苦,这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沃土。于是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主观社会主义”,以章太炎、章士钊为代表的国粹主义,以梁漱溟为代表的新儒家,以及工读新村主义、平民教育主义等等。 虽然年轻的毛泽东同志在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也曾热心于工读新村主义,但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他对民粹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一条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鉴于当时中国的现实为民粹主义的生长提供了温床,毛泽东从一开始注重和民粹主义划清界限,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doc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原始积累:就是采用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集中到少数 人手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的起点,所以马克思把它叫做原始积累。 2、集体谈判:是指工会代表与资方代表就有关就业待遇和劳动条件进行谈判,缔 结协议的一种制度。 3、民主管理:是相对传统的管理理论而言,把工人看做“社会人”,满足工人在 物质上、精神上、心理上等方面的动机和社会需要,从而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种管理理论。 4、福利国家制度: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资本主义再生产的需要,缓 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普遍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大力推行以福利国家为目标的社会福利制度。 5、南北经济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泛指战后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从狭义上讲,是专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课本从狭义上分析) 6、南北对话:是指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为解决南北问题而进行的协商和谈判,包 括多边、双边、集团性对话以及全球性等不同范围的对话。 7、南南合作: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也指在 国际事务尤其是世界经济事务处理中,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加强团结、协调立场、联合斗争的行动。 二、问答题: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研究对象: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把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规律进行揭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总体研究,重点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当今重大的专题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方法:(1)根本的方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具体的方法是科学抽象法、定量分析、动态分析、历史逻辑分析与综合。 2、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标志、原因及影响。 答:标志:第一次,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英国,以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二次,始于19世纪70 年代的美国,以电、电动机、内燃机、化学品和炼钢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进电气时代;第三次,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5()年代初的美国,以信息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开发、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它比前两次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广大、影响更深远。 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2)垄断资本追逐 备竞赛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6)教育的推 垄断高额利润是内在动力;(3)市场竞争是外在压力;(4)战争和军

爱国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11物理一班 1130060011 苏韦东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Populism)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民粹主义者会接触平民,跟这些平民讨论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问题,而且诉诸他们的常识。1980年以后,大部分的学问都将民粹主义当成一种可以推广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的政治语言来讨论。许多民粹主义者曾经承诺过要移除“腐败的”精英阶层,并且倡导“人民优先”。 民粹主义是指一种在政治上刻意迎和普通民众的理念,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思潮,其基本特征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要求全体普通群众直接参与政治过程,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非常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 民粹主义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萌芽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当时,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他们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又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遭到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深刻批判。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民粹主义的思潮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表面上以人民为核心,但实际上是最缺乏公民个人尊严与基本权利的观念。民粹主义者崇拜的是“人民”,但他们崇拜的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民”,而对组成“人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却持一种极为蔑视的态度。民粹主义者反对权威。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由于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概念是模糊的。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时,便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是指将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民族主义可自我表明为官方的意识型态或群众(非政府)运动,并以公民、人种、文化、宗教、或意识型态上的言词加以表述。民族的自我定义用于区别民族主义的种类。然而这样的区分并不全然互斥,许多的民族主义运动在不同程度上结合若干或全部的区分元素。民族主义运动亦可以范围与地区作为区分的准则。

民粹主义

(马龙闪)一、俄国民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或曰农民民主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是发生在俄国19世纪40至50年代至上世纪头20年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俄国农民民主派的思想体系(观念体现)”,或曰农民民主主义,在革命中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同盟者。俄国民粹主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是由其创始人赫尔岑建立的“俄国社会主义”理论所奠基,通过另一创始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发展,并为不同时期各主要派别的思想家所充实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和信仰“人民”(主要指农民和贫苦劳动者),并把“人民”理想化。各种各样的民粹派,在信仰和崇尚人民,将人民理想化这一点上最具共同性。巴枯宁说:俄罗斯的农民“就其天性而言是个社会主义者”;特卡乔夫则断言,就其本能和传统看,人民是共产主义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民粹派对“人民”崇尚、信仰的程度,到了极端理想化的地步。 2.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企图通过保存农村公社,发展农民“固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或称农民村社)的这种思想观念,也是同他们对“人民”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民粹主义不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经济形式中,前瞻、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而是从过往古老村社的传统中探寻社会主义的前景,把它视为俄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这里,很鲜明地透露出了民粹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3.通过俄国独特的公社道路,绕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特征,是民粹主义社会政治纲领的核心。它不仅仅是从俄国存在农村公社,将它视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土壤这一观念出发的。当然,这一观念是民粹主义这一理论主张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思想基础。除此之外,民粹主义这一特征还有另一重要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对资产阶级的厌恶和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民粹主义这一“直接过渡”的思想,也是其“超阶段”的革命急进主义和轻视民主革命、漠视民主主义价值的最深思想根源。 4.对一般文化抱着鄙薄态度,倾向于以虚无主义的态度评价文化,以道德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观点对待科学和文化。在民粹主义者看来,知识分子是被人民养活而获得文化的,人民为他们获得文化而付出了血汗和苦难;这样,掌握文化的这些少数人就被压上了沉重的罪孽感。所以在民粹派看来,仿佛文化本身也粘连上了剥削和罪孽。因此,民粹主义思想经常对文化报以轻蔑甚至敌视态度。 俞可平:民粹主义的基本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当地控制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以来,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在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 正象任何重要的社会政治范畴一样,对民粹主义人们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少学者认为,民粹主义一词从本世纪60年代后便走出学术领域而成为一个通俗的术语,关于民粹主义的讨论已经超出了学术领域,政治家、新闻记者和知识分子都在谈论诸如“民粹主义的动向”、“民粹主义的努力”和“民粹主义的祸患”。民粹主义成了一个万能的术语,它无所不包,可以用以指各种不同的现象。 民粹主义概念的模糊性,最主要的原因是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内容的丰富多样性。民粹主义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当人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时,便会得出极不相同的结论。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练习题

第五章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关系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 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 2?垄断是: A.私有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B.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必然趋势 D.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私人垄断资本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利润 B.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 C.保证国家获得巨额的财政收入 D.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4?金融资本是: A.通过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B.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C.通过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D.通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5?垄断资产阶级对外输出资本是因为: A.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B.各部门投资已饱和 C.已无落后部门需要投资 D.劳动力短缺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际垄断组织是: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辛迪加 C.国际托拉斯 D.跨国公司 7?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已经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8?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A.资本原始积累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10?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浅谈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 06历史庞向南 0603400017 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以罗斯福新政为分水岭,与古典资本主义大相径庭,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谈及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就不能不谈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使用中的歧义显而易见。人们不能越过马克思来谈论资本主义,或许只有回归马克思的《资本论》,才能弄清这个问题。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马克思 一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认识,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术语已经在现代被广泛使用,但使用中的歧义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指的是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有时指的是一种经济制度,即资本主义经济;有时指的是一种国家类型,即资本主义国家。对此,李伯重先生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一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那么,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呢?《大辞典》第4573页这样解释道:“资本主义(capitalism),以生产机关私有为基础,资本家投入巨大资本购置机械,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事业。所得的利润归资本家,劳动者只得到工资。这种生产组织和相互结合的政治、社会制度,叫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肇因于16世纪的新大陆、新航路的发现,导致产业革命,发生生产过剩的现象,必须借政治势力开拓国外市场,国际战争、帝国主义随之产生。”可以看出,这种解释似乎着眼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所具有的剥削性质,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许多西方学者来说,“资本主义”只是用来指称西方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方便用词,而为了区别当今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还用许多形容词来加以描述,如“网络资本主义”、“新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等①。这样一来,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加以界定。作为一个概念,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最早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是萨克雷,他 ①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2001年6月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78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