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河南省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号: 0575121

学 生 姓 名: 徐 晶

指 导 教 师: 郭 剑 英

职 称: 副 教 授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摘 要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旅游形式,它是以人类对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反思为基础的,是生态环境理论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中的体现。而生态旅游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态旅游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本文以河南省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为例,研究探讨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系统研究的方法,将对象置于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框架内,分析对象在旅游规划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的策略,为对象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供了依据。本文包括以下结论:

第一,生态旅游规划要遵循其基本的理论与程序,采用SWOT分析法,综合评价博览园的开发条件,主要表现在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巨大的开发潜力等方面。但是目前也存在着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足、景区接待能力差、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抓住其存在的现实与潜在机会,认真分析其面临的威胁,才能更好的指导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开发实践。

第二,博览园的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根据博览园的原生风貌,将博览园定位成一个具有休闲度假功能、体验真爱、田园风光式、返璞归真式的自然生态景观公园。总体规划结构为:一核、三线、五区。

第三,博览园环境容量与环境空间容量预测:根据空气净化估算模式,结合规划区实际,测算出博览园的环境容量达33775人/日;按空间法估算出博览园的环境空间容量,结果为36607人/日。

第四,景点与游览线路规划:充分利用博览园的旅游资源,结合商城县域内的特色旅游资源,经过资源整合,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第五,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结合商城县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针对目标市场采用更具针对性的促销手段。

文章的最后介绍了商城桂花植物博览园的生态旅游开发实施对策,博览园的规划与开发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机会,扩大对外交流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商城的桂花植物博览园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意见,使商城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业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推动商城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商城 桂花 植物博览园 生态旅游 规划

Abstract

Ecotourism moves the fastest in all forms of tourism. It hinges on the human reflec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wards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embodying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thics in ecological health.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for eco-tourism area should be implemented.

Taking Henan Shangcheng Osmanthus Exposition Gard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 method of forest ecology tourism design and also the prime content of forest ecology tourism desig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fundamental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principle and strategy for eco-tourism planning &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a continuous,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main results showed:

First, ecology tourism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ecology tourism design theory. Using SWOT analysis, afte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ditions Expo,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are evident in terms of resources, geograghical position, good eco-environment, th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so on. However, it has some problems indeed such as the not enough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al construction, the bad capacity of accommodating tourists, the backward sales promotion and so on. If the chance can be grasped and threatens can be dealt with, which can serve better for design and practice.

Second, the overall layout and Exposition District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tyle of Expo, Expo will be defined as a function of a leisure resort and experience the love, pastoral scenes type of Return to Innocence

Park of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The overall planning structure: a nuclear, three lines, five areas.

Thir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al expo space forecast: According to estimates of air purific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lanning area, estimates of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Exposition of 33,775 person / days; in accordance with space law Expo estimated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space, the results of for 36,607 person / days.

Fourth, attractions and sightseeing route planning: make full use of tourism resources Expos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ShangCheng County tourism resources, resource integ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jects.

Fifth, tourism marketing planning: combining ShangCheng County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design and personality to the tourism image of the target market for a more targeted promotion.

Finally, I suggest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Expo will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expand foreign exchange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dvi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hangCheng Osmanthus plants Expo Mart. So that eco-tourism expo to b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ity.

Key words: ShangCheng Osmanthus Plant Expo eco-tourism planning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进展 (3)

1.3.1.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3)

1.3.2.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5)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6)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7)

1.4.1. 研究方法 (7)

1.4.2. 研究思路 (8)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8)

1.5.1. 研究内容 (8)

1.5.2. 创新点 (9)

2. 商城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发条件分析 (9)

2.1. 研究区域概况 (9)

2.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9)

2.1.2.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9)

2.1.3. 社会经济概况 (11)

2.1.4. 人文资源概况 (12)

2.2. 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13)

2.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13)

2.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15)

2.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6)

2.2.4. 威胁分析(Threats) (17)

3. 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17)

3.1. 博览园性质与规划总则 (17)

3.1.1. 博览园性质定位 (17)

3.1.2. 总体规划目标 (18)

3.1.3. 总体规划依据 (18)

3.1.4. 总体规划原则 (18)

3.2. 景区空间布局 (19)

3.2.1. 总体布局 (19)

3.2.2. 功能分区 (20)

3.3. 环境容量规划 (21)

3.3.1. 生态环境容量分析 (21)

3.3.2. 生态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分析 (22)

3.4. 景点与游览线路规划 (23)

3.4.1. 景点规划 (23)

3.4.2. 游览线路规划 (25)

3.5.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29)

3.5.1. 餐饮设施 (29)

3.5.2. 住宿设施 (29)

3.5.3. 娱乐设施 (30)

3.5.4. 购物设施 (30)

3.5.5. 游览设施 (31)

3.5.6. 医疗设施 (31)

3.6. 博览园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31)

3.6.1. 生态观光型旅游产品 (31)

3.6.2. 避暑休闲型旅游产品 (32)

3.6.3. 养生健身娱乐型旅游产品 (32)

3.6.4. 科普考察型旅游产品 (33)

3.6.5. 探险野营型旅游产品 (33)

3.7. 博览园生态旅游营销推广方案 (34)

3.7.1. 目标市场定位 (34)

3.7.2. 主题形象定位 (35)

3.7.3. 旅游营销策略 (35)

3.7.4. 旅游促销手段 (36)

4. 商城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开发实施对策 (38)

4.1. 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8)

4.2. 引导当地社区参与与协作 (39)

4.3. 实施品牌战略,保证生态旅游质量的高品味 (39)

结 论 (40)

参考文献 (41)

致 谢 (4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作为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过去的40多年间,其收入每年以6%的增长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世界生态旅游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30%,而且目前仍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根据2005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世界生态旅游每年的产值约200亿美元,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在美国、日本和法国每年去大自然观赏、度假和探险的游客分别已达到3亿、8亿和6亿人次[1]。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世界著名旅游专家朱卓任教授在分析当今世界旅游发展趋势时把生态旅游列为四种主要旅游发展形式之首(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和保健休闲旅游)。

人口的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所构成的矛盾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而得到推崇,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正如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提出的那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于当年5月由联合国环境总蜀(UNEP)和世界旅游组织(WTO)发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办了世界生态旅游峰会,132个国家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发布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对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非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地方社区组织等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在我国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我国的旅游规划起步较晚,生态旅游规划的起步就更迟,现阶段生态旅游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大多沿用传统的旅游规划思路,而没有建立反映生态旅游特点的完整理论体系,表现在生态旅游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甚

至出现生态旅游破坏生态的状况,以致规划对生态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实践基础

本文的选题来源是我前段时间参与的“河南省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发与建设规划”中的“生态旅游规划”部分。我们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编制了桂花植物博览园总体规划,作为博览园生态建设的指导与依据。旨在从生态旅游规划的角度,结合实践研究,探讨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方法与编制体系,为使生态旅游从理论研究走向具体规划建设做一些有益尝试。

1.2.研究意义

本文在生态旅游规划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对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进行全新的审视与规划,分析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客源市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规划项目,为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本文的研究在大量的资料搜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分析了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与问题,并进行旅游开发环境的SWOT 分析,深切感受到了其进行开发的迫切性,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有可行性与实际操作意义。

总结本文的生态旅游规划,可以实现:

(一)分析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展生态旅游所具有的优势与弱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便为博览园的建设、发展以及重大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盲目开发建设造成的资源与资金浪费。

(二)探明商城县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特点、分布及质量等级类型,以便在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使这些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与保护,实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提出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发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以便使博览园的经营管理走向经济合理,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博览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同步发展。

1.3.研究进展

1.3.1.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生态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全球各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公开发行的刊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期刊就有《旅游研究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等几十种之多,许多学者在上面发表了众多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论文,同时出版了相当多的生态旅游研究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有:《生态旅游:规划者、管理者指导》(Lindberg,l993),《自然经营者的生态旅游原则》(生态旅游协会,1993)。

在生态旅游中,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前提与基础,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普遍认为最早的分区模式是美国景观大师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rstor,1973)提出的同心圆模式(将其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与密集游憩区)。在此基础上,戈恩(C.A.Gunn,1988)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将其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区)。纽开普(L.B.W.Nieuwkamp,1996)将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将其划分为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2]。他还总结了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的重要性:一是使生态旅游区得到有效利用,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二是便利管理人员根据服务的需要对其加以分流,并以图例说明了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的可行性。

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区界限的划定上,西方很多学者也进行了很多有效的研究。世界旅游组织顾问爱德华·英斯基普(Edward Inskeep,1997)曾提出严格保护、限制容量、就地取材、控制路径等生态旅游规划原则。赫伯特·戈林克(Hubert Gulinck,2001)认为生态旅游区界限的划定主要考虑景观多样性、文化资产、当地利益优先等方面[3]。

如何更好的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区,在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之间合理的权衡,日益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旅游规划项目。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伯里兹、哥斯达黎加、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5国共选了10个国家公园或保护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在分析这些国家旅游业发展史、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自然旅游的机遇和挑战、旅游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的基础上,对这些地区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研究报告[4];9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5],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政府对于生态旅游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有的州还制定了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规划[6]。另外,“岛屿理论”、“环境容量”、“游憩地等级理论”、娱乐机会图谱、旅游机会图谱、游客活动管理规划、游客影响监控程序、生态旅游机会图谱等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都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完善。

另外,国外一些学者还对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比如:苏德海内·普莱蒂威(Sudhiani Pratiwi,2000)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73个案例研究,探讨了社区参与的规模、水平、参与者的特征与生态旅游开发目标实现程度的关系;马沙·哈内(Martha Honey)、罗吉那·沙文斯(Regina Scheyvens,1999)认为当地居民应从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斯温·汪德(Sven Wunder,2000)以厄瓜多尔的库亚贝诺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案例,对保护区内5个地方居民的收入结构、参与模式、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地居民参与模式有自主经营和作为雇员两种,不同的参与方式对其旅游收入影响不大,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很大,自主经营更利于环境的保护[7]。

国外的生态旅游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特定问题研究、环境质量与旅游持续发展研究、生态旅游界定研究、生态旅游功能与管理的研究、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基

础,在生态旅游规划、产品设计、环境技术、环境管理与市场培育等实践问题上取得了比较扎实的研究成果,并将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进行结合,对企业进行具体的指导。

1.3.

2.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中国已步入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但生态旅游业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也是经由国外传入并逐渐被接受的。1993年9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此后,在近十年中,中国生态旅游研究经历了概念引入、概念界定和实践的研究这样三个阶段[8]。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探讨,生态旅游的内涵研究,生态旅游与环境问题研究,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国内的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其中的一些研究已经具有明显的分析性和预测性的特征,为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生态旅游规划起步较晚,主要是国外的方法,尤其在功能分区上面,对于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研究,主要集中于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体现。杨帆(1996)对我国丰富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和分析[9];牛亚菲(1999)提出,要对我国生态旅游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提出了生态敏感区、海岛区、典型少数民族文化区的划分建议;孙根年(1998)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并且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程度,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着重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经营必须遵循严格的开发程序,依据不同的开发模式;崔延虎、海鹰(1999)对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资源的三个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类似生态敏感区域的旅游开发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保护是最重要的开发原则;郭锦超(1999)的论文则比较详细地提出了对生物圈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该采取的对策[10]。

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证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郭来喜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宏观配置体系研究”开展的典型案

例实证研究[11];1997年国家旅游局统计司编译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从成功经验的角度对一些案例加以介绍,如加拿大班夫公园的功能分区开发,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案例中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布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区提高价格来达到限制游客的目的[12];1998年唐顺铁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发展作了实证研究;钟林生(2000)在其博士论文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乌苏里江进行了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结合区域特征计算了公园的景观适宜度。此外,2001年出版的《生态旅游学》(卢云亭,王建军合著)[13]、《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萍著)[14],他们都对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的宏观发展策略作了概述。

根据我国实情,生态旅游规划的发展主要是:从观光型向参与型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参与行为,把人的听觉、触觉、味觉、视觉等全面调动起来,使游客得到全方位的身心享受[15];从人工景观向生态景观发展,运用生态伦理学的观点,把人、动植物、自然环境等视为大自然中相互平等的组成成员;从单一景观向整体多样化景观规划发展;从功能理性向公众参与性发展,在规划过程中聆听市民呼声与建议,从而给设计者提供更多可以供理解消化的信息,并产生更多的刺激元[16]。

综上,我国的生态旅游规划实证研究比较偏少,大多集中于理论与宏观战略方面的研究,而且有些生态旅游规划的理论成果缺乏实际操作性。这主要是因为生态旅游在中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

1.3.3.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将生态旅游的研究兴起以来,研究成果可谓是遍地开花,但是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分支,还处于“前学科时期”,其研究还有很多探索空间:

(一)尚未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现在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较为零散,主要是针对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而论,虽然涉及面可能很广,但尚未有一个国际上都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

(二)实证研究偏少。与理论研究相比,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比例偏少,而理论

研究的成果又常常缺乏操作性,很多研究还局限在生态旅游概念与界限的研究,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上也比较匮乏,由于生态旅游是一个实际操作性很强的行业,所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同等重要。

(三)定量研究偏少。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尚停留在定性描述的阶段,只是在环境承载力上有定量的指标,缺乏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研究方法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学习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搜集了比较详实的野外资料。将室内资料与野外调查资料综合分析,采取了比较研究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依据商城县的资源优势特征和市场需求性,提出了较为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从而更好的组织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成功的建设与管理新的博览园。

(一)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森林公园和旅游规划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参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7]和《旅游资源详细调查使用指南》[18]。

(二)实地调查法:根据设计的调查表,组织相关人员于2008年8月——9月先后数次到实地勘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与数据。另外,从商城县旅游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得到很多二手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运用纵向比较法,把生态旅游过去与现在的规划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横向比较法,分析比较了相似博览园的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为博览园突出特色提供了可借鉴的成果。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寻找博览园最具特色的资源,有利于进一步规划与开发。

(五)案例分析法:结合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的生态旅游规划进行了详细的研

究。

1.4.

2. 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根据战略研究的一般原理,按照“理论研究——现状分析——SWOT 分析——总体规划目标分析——提出开发建设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的研究思路对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示意图详见图1。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一)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二) 对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的开发与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自然地理情况调查、人文资源调查及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等;

(三) 对商城县桂花植物博览园生态旅游开发条件进行SWOT 分析,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开发环境条件;

图 1课题研究思路图

(四)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研究,包括功能分区、旅游形象定位、景点景区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环境容量控制及旅游设施规划等;

1.5.

2.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在:

(一)整个生态旅游规划结合了各种理论,综合园林学、环境学、旅游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博览园的整体生态效益与自然环境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二)采用技术性分析的方法,在对博览园的自然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也有定性的结论,对博览园的生态效益和旅游的适宜性有了综合性的比较,是博览园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2.商城桂花植物博览园开发条件分析

2.1.研究区域概况

2.1.1.地理位置与范围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东经115°06′~115°37′,北纬31°23′~32°05′之间,东毗安徽省金寨县,南邻湖北省麻城市,西接光山、新县,北连固始、潢川,处于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以城关镇为中心。

商城桂花博览园位于县城东郊城关镇、金刚台、丰集三乡结合部,紧邻县城,距县政府所在地不足1公里,占地面积约为5000亩。规划区东依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南傍风景秀丽的铁佛寺水库,西北均临县城,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路、南信叶路、金刚台大道等公路通过园区。

2.1.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一)地形地貌

图2 桂花植物博览园与商城县区位关

系图

博览园区内以中山低山为主,以花岗岩侵入体构筑的山体为主,此区为大别山山脊和其分岭组成,岩性多为花岗岩体。其间河流谷地发育,山体破碎,河谷以“U”形谷为主,局部也有“V”形谷和峡谷,山谷和山间盆地中水田零星分布。山区岩石风化深,地表松散的残积层,加之高温低雨,易于发展林业与渔业。

(二)气候条件

博览园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低气温-2.0℃。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年27.6℃,极端最高气温39.7℃。年降雨量1241.4毫米,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降雨日数125.8天。年均日照1763.1小时,日照率44%.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111.37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量54.57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222天。

(三)水文条件

受地形条件与林业环境的影响,博览园内溪涧与水潭极多,水源丰富,园区南面便是铁佛寺水库,水质较好。水库常年水量充足,水质清澈。

(四)土壤条件

博览园的地质构造,以黄棕壤为主,其次为水稻土。黄棕壤大致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岭,枯枝落叶层厚,腐殖质含量较多保蓄水分能力强,有机含量在2%以上,全氮含量超过0.1%,是发展经济林的良好基地。水稻土土质较为粘重,利于保水,宜种水稻,同时也适宜种植其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生产潜力较大。

(五)森林植被

博览园位于亚热带边缘,地带性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点。据考察,林区现以马尾松和黑松为代表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针阔混交林遭受破坏后的典型次生植被或人工营造的速生针叶用材林;以各种经济果木为建群种,经过人工栽种,多为纯林,林木分布均匀,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其次为小环境保留下来的竹林,竹种以桂竹、毛竹为多。

2.1.

3.社会经济概况

(一)历史沿革

桂花植物博览园所在的商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定居生息。夏商为诸侯封地,西周属黄国地,春秋战国时为“楚尾吴头”。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避宣祖弘殷讳,改称商城县。1929年商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毁了旧政权,建立了工农政权——县苏维埃政府。1948年11月30日商城解放,属鄂豫行政区。1949年6月始,属潢川专区。1952年11月属信阳专区(现信阳市)至今。

商城县现辖6个镇、13个乡,至2007年全县总人口748670人,共209263户。

(二)社会经济概况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46456万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在全市位列第二,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85元,约折合900美元,同比增长13.0%。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抓加快“黄淮四市”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的战略,以“六城联创”为抓手,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同时,以产业开发为支撑,以项目工作为依托,以交通建设为基础,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主攻工业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劳务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打造旅游经济,县域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

(三)旅游发展概况

商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2003年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显示,在全国155个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中。商城县就拥有64类,资源单体多达105个,商城县旅游资源门类多、等级高,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 潜力和产业提升能力。而且,商城县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宁西铁路、沪陕西高速穿境而过,S216、S339在此交汇,这里南达武汉,东去上海,西至信阳,北到郑州,干线直达,方便快捷。固定电话、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城乡。

近年来,商城县旅游工作本着“着眼长远,

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先干起来,加快发展”

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加大旅游

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力度,强力整合红绿旅游资

源,大力开展旅游形象宣传。目前,商城旅游品

牌及旅游精品线路已基本形成。“吃、住、行、

游、购、娱”六大要素逐渐构筑,商城旅游正逐

步迈入旅游发展的快车道。旅游业成效显著。围

绕旅游兴县目标,多方筹资,广泛推介,整合资

源,重点打造金刚台国家级地质公园、黄柏山国

家级森林公园、汤泉池3A 级旅游精品景区、观

音山道教文化旅游区、叫响“黄金池观”旅游品

牌,实现了全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2007年共

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同比增长55.1%。实现旅

游收入13200万元,同比增长57.3%,详见图表。 2.1.4. 人文资源概况

(一) 文化环境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商城处吴楚之地,贯通南北思想,融汇中原和吴楚文化。明清两代,义学、私塾星布四乡,文峰、温泉等书院荟萃。明万历年间,商城在历次会、乡试中,考中进士和举人总数均居河南县级之冠。近代,新型教育兴起。新文化、新思想迅速传播至今,广播电视遍及城乡山谷,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全面实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山乡涌出了一大批大学生、研究生、出国留学生。

商城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古往今来,战事不断,农民起义军占山筑城,惊心动魄,至今仍留下皇殿及一批山寨遗址。1925年,商城即成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1929年商城起义,彪炳史册,开创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8万余商城儿女为革命事业解放献出了生命,留下了一批

红色革命遗址。

图3 商城县2005-2007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