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书目

目录学

《目录学》仓石武四郎著1973,1979?东京

《中国目录学》清水茂著1991?东京

《古典目录学浅说》来新夏著1981?北京

《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1938,1981?台北

《目录学》姚名达著1933,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讲义》昌彼得编著1973?台北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1984?北京

《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1991?成都

《中国目录学》昌彼得、潘美月著1986?台北

《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罗孟祯著1983?重庆

《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1987?上海

《校雠新义》杜定友著1930,1991?上海

《校雠目录学篡要》蒋伯潜著1990?北京

《郑樵的校雠目录学》郑奋鹏著1983?台北

《王伯厚及其玉海艺文部研究》陈仕华著1993?台北

《古书通例》余嘉锡著1985?上海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申畅著1987?郑州

《目录学论文选》李万健、赖茂生编1985?北京

《中国目录学年表》姚名达著1940,1971?台北

《中国目录学思想史》余庆蓉、王晋卿著1998?长沙

《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高路明著1997?南京

近代公库著录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 同馆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

《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卷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

《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

《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

《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

《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

《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

《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

《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

《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

《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

《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

《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

《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

《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

《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

目录?题跋?读书记

《汉书艺文志讲疏》顾实讲疏1987?上海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1983?北京

《汉书艺文志》铃木由次郎译注1968?东京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与兵书略通考》徐文助著1976?台北

《礼记目录后案》任铭善著1982?济南

《隋书经籍志详考》兴膳宏、川合康三著1995?东京

《郡斋读书志校证》孙猛校证1990?上海

《直斋书录解题》徐小蛮、顾美华点校1987?上海

《文献通考·经籍考》(上下)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标校1985?上海

《宋代书目考》乔衍琯著1987?台北

《宋史艺文志广编》(上下)1975?台北

《宋史艺文志》元脱脱等修

《宋史艺文志补》清黄虞稷、倪灿撰清卢文弨订正

《四库阙书目》宋绍兴中官撰清徐松辑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宋绍兴中改定清叶德辉考证

《中兴馆阁书目》宋陈騤撰赵士炜辑

《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张攀等撰赵士炜辑

《宋国史艺文志》宋官修赵士炜辑

《辽金元艺文志》(上下)清黄虞稷等撰1958,1976?台北

《四库全书总目》(上下)用乾隆六十年杭州刊本影印1965,1981?北京

《四库提要辨证》(1-4)余嘉锡撰1980?北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缟著1964,1981?台北

《四库提要订误》李裕民著1990?北京

《四库提要补正》崔富章著1990?杭州

《四库著录元人别集提要补正》刘兆祐著1978?台北

《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上下)章钰等编1982?北京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郭霭春编1999?北京

《读书敏求记》清钱曾撰丁瑜点校1984?北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1959,1979?上海

《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1-4)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1993?北京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1983?上海

《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著1991?北京

《贩书偶记》孙殿起编1959,1982?上海

《贩书偶记续编》孙殿起编1980?上海

《传是楼书目》徐乾学撰民国四年王存善排印本?四册

《宝礼堂宋本书录》潘宗周撰用民国二十八年排印本影印台北

《天一阁见存书目》清薛福成撰用光绪十五年薛氏刊本影印1970?台北

附《天一阁藏书考》陈登原撰用民国二十一年金陵大学排印本影印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1-2)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三十年排印本影印(国学集要二编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莫氏影山草堂六种本影印(国学集要本)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潘祖荫辑周少川点校1989?北京

《百宋一廛书录》清黄丕烈撰用适园丛书本影印

《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识集录》瞿良士辑1985?上海

《藏园群书题记》傅增湘撰1989?上海

《藏园群书经眼录》(1-5)傅增湘撰1983?北京

《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瞿凤起校点1983?上海

《越缦堂读书记》(上中下)清李慈铭著1959,1975?台北

《郑堂读书记》(上下)周中孚撰用嘉业堂刊本影印1965?台北

《古书经眼录》雷梦水著1984?济南

《爱日精庐藏书志》(一、二)清张金吾撰用道光丙戌爱日精庐刊本影印1982?台北《嘉业堂钞校本目录?天一阁藏书经见录》周子美编1986?上海

《嘉业堂藏书志》缪荃孙等编吴格整理点校1997?上海

《自庄严堪善本书目》附《弢翁藏书题识》周叔弢撰冀淑英辑《题识》1985?天津《天放楼书录》封思毅编1981?台北

《蟫庵群书题识》昌彼得编著1972?台北

《一氓题跋》李一氓著吴泰昌辑1981?香港

《西谛书话》郑振铎著1983?北京

《桑园读书记》邓之诚著1955?北京

《叶景葵杂著》顾廷龙编1986?上海

《明季史料题跋》朱希祖著1961?北京

《江浙访书记》谢国祯著1985?北京

《贩书经眼录》严宝善编1994?杭州

《古籍版本题记索引》罗伟国、胡平编1991?上海

《增订中国访书志》阿部隆一著1983?东京

《书目长编》邵瑞彭等编民国十七年京师排印本

《清代目录提要》来新夏主编1997?济南

《黄顾遗书》王大隆辑1962(民国刊本重刊)?上海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

荛圃杂著

荛圃藏书题识·再续录

思适斋集补遗

思适斋书跋

《标点善本题跋集录》上下国立中央图书馆特藏组编1992?台北

《古籍目录》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1980?北京

《1911-1984 影印善本书目录》北京图书馆善本室编1992?北京

《1911-1984 影印善本书序跋集录》北京图书馆善本组编1995?北京

《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总目》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2000?北京

藏书家?藏书史

《黄荛圃先生年谱》清江标撰用光绪二十三年序刊本影印1978?台北

《黄丕烈年谱》清江标撰王大隆补冯惠民点校1988?北京

《士礼居黄氏学》封思毅撰1978?台北

《顾千里研究》李庆著1989?上海

《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王绍曾著1984?北京

《叶德辉评传》杜迈之?张承宗著1986?长沙

《藏书纪事诗附补正》王欣夫补正1989?上海

《续补藏书纪事诗》王謇著李希泌点注1987?北京

《广东藏书纪事诗》徐信符著1963?香港

《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著雷梦水校补1990?上海

《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周退密?宋路霞著1993?上海

《江浙藏书家史略》吴晗著1981?北京

《古今典籍聚散考》陈登原著1936,1983?上海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资料》李希泌?张椒华编1982?北京

《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袁咏秋?曾季光主编1997?北京《秘书监志》高荣盛点校1992?杭州

《海源阁研究资料》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编1990?济南

《天一阁丛谈》骆兆平著1993?北京

《历代藏书家辞典》梁战?郭群一编著1991?西安

《宋代藏书家考》潘美月著1980?台北

《近代藏书三十家》苏精著1983?台北

《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徐雁?王燕均编1990?成都

《琉璃厂小志》孙殿起辑1982?北京

《琉璃厂史话》王治秋著1962,1979?香港

《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郑伟章?李万健著1986?北京

《中国藏书家考略》杨立诚?金步瀛编俞运之校补1987?上海

《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杨宝华?韩德昌编1985?北京

《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卢荷生著1986?台北

《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仲伟行等编1997?上海

《狩谷掖斋》梅谷文夫著1994?东京

《中国藏书家印鉴》林申清编1997?上海

《校雠广义<典藏编>》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

版本考?著作考

《古书版本鉴定研究》李清忠撰1986?台北

《图书板本学要略》屈万里?昌彼得著1953?台北

《古籍版本浅说》陈国庆编著1957?沈阳

《版本学概论》戴南海著1989?成都

《古书版本学概论》李致忠著1990?北京

《古籍版本鉴定丛谈》魏隐儒?王金雨著1984?北京

《古籍版本鉴赏》魏隐儒著1997?北京

《汉籍版本のてびき》魏隐儒?王金雨著波多野太郎?矢岛美都子译1987?东京《中国古籍版本概要》施廷镛撰张秀民校1987?天津

《汉籍版本入门》陈国庆著泽谷昭次译1984?东京

《四部丛刊书录》上海商务印书馆编1922?上海

《宋元本行格表》清江标撰民国三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

《宋版书叙录》李致忠著1994?北京

《荀子版本源流考》高正著1992?北京

《唐集叙录》万曼撰1980?北京

《杜集书录》上下周采泉著1986?上海

《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刘尚荣著1988?成都

《现存宋人著述总录》刘琳?沈治宏编著1995?成都

《现存宋人著述目略》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1?台北

《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0?成都

《宋代蜀人著作存佚录》许肇鼎著1986?成都

《日本现存宋人文集目录》吉田寅?棚田直彦编1972?东京

《日本现存元人文集目录》山根幸夫?小川尚编1970?东京

《增订日本现存明人文集目录》山根幸夫编1978?东京

《日本现存清人文集目录》西村元照编1972?京都

《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周清澍编1983?南京

《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著1961,82?台北

《明清笔记谈丛》谢国祯著1981?上海

《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桢编著1981?上海

《两浙著述考》上下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1985?杭州

《版刻质疑》瞿冕良撰1987?济南

《明清稀见史籍叙录》武新立编著1983?南京

《浙江文献丛考》洪焕椿著1983?杭州

《北魏佚书考》朱祖延著1985?郑州

《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孙启治?陈建华编1997?北京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陈秉才?王锦贵1984?北京

《五山版の研究》上下川濑一马著1970?东京

《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谢巍著1998?上海

小说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著1982?北京

《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孙楷第著1958?北京

《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上下朱一玄编1986?太原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改订稿(初稿)》大冢秀高编1984?东京《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袁行霈?侯忠义编1982?北京

《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柳存仁编著1982?北京

《小说考证》上下蒋瑞藻编?江竹虚标校1984?上海

《水浒书录》马蹄疾编著1986?上海

《古小说简目》程毅中著1981?北京

《小说书坊录》韩锡铎?王清原编1987?沈阳

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编1985?北京《中国古方志考》张国淦著1962,1974?台北

《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录》崔建英编1986?北京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骆兆平编著1982?北京

《稀见地方志提要》上下陈光贻撰

编纂史?印刷史

《宋四大书考》郭伯恭著1967?台北

《北宋开宝大藏经雕印考释及目录还原》童玮编著1991?北京《永乐大典史话》张忱石著1986?北京

《永乐大典及其辑佚书研究》顾力仁著1985?台北

《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1991?北京

《四库全书纂修考》郭伯恭著1937,1967?台北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1989?北京

《四库全书答问》任松如著1988?成都

《四库全书荟要纂修考》吴哲夫著1976?台北

《类书流别》张涤华著1985?北京

《中国古代的类书》胡道静著1982?北京

《中国类书总目初稿》庄芳荣编1983?台北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著1962,1988?北京

《中国印刷史》张秀民著1989?上海

《宋代版刻法制研究》段炫武著1975?台北

《印刷史话》魏隐儒?王金雨编著1988?上海

《中国古籍印刷史》魏隐儒编著1984?北京

《中国印刷史话》张绍勋1991?济南1997?北京

《福建古代刻书》谢水顺?李珽著1997?福州

《雕版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1990?北京

《活字印刷源流》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1990?北京

《张秀民印刷史论文集》张树栋编1988?北京

《中韩两国古活字印刷技术之比较研究》曹炯镇著1986?台北

《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编1990?上海

《古籍刻工名录》张振铎编著1996?上海

《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李国庆编1998?上海

《图解和汉印刷史》长泽规矩也著1976?东京

《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校订版乔衍琯?张锦郎编1982?台北

《图书印刷发展史论文集续编》乔衍琯?张锦郎编1977?台北

《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周心慧著1998?北京

《中国古籍装订修补技术》肖振棠?丁瑜著1980?北京

《书籍装帧芸术简史》邱陵编著1984?哈尔滨

《中国の书物と印刷》张绍勋著?高津孝译1999?东京

《宋元书刻牌记图录》林申清编著1999?北京校勘?考伪?禁书

《校雠学》胡朴安?胡道静著1931,1991?上海

《校勘述略》王云海?裴汝诚著1988?开封

《校勘学史略》赵仲邑编1983?长沙

《校勘学大纲》倪其心著1987?北京

《校雠学史》蒋元卿著1935,1967?台北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张舜徽著1980?上海

《校雠广义<校勘编>》程千帆?徐有富著1998?济南

《朱熹辨伪书语》宋朱熹撰开明书店编译部编1969?台北

《四部正讹》明胡应麟撰顾颉刚校点1968?台北

《校史随笔》张元济著1937,1981?台北

《销毁抽毁书目?禁书总目?违碍书目》清乾隆中官撰用光绪九年刊咫进斋丛书本影印1972?台北《清代禁毁书目?清代禁书知见录》清姚觐元编?孙殿起辑1957?上海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雷梦辰著1989?北京

书影

《中国版刻图录》北京图书馆编1961,1983?京都

《国立中央图书馆宋本图录》同馆编

《国立中央图书馆金元本图录》同馆编1961?台北

《宋本书影》长泽规矩也编1931?东京

《静嘉堂文库宋元版图录》图版编?解题编同文库编1992?东京

《新修恭仁山庄善本书影》杏雨书屋编1985?大阪

《图书寮宋本书影》日本书志学会编1926?东京

《涉园所见宋版书景第一辑》陶湘辑民国二十五年武进陶氏石印本

《蓬左文库图录》同文库编1983?名古屋

《名古屋市蓬左文库善本解题图录》第1?2?3集同文库编1970?名古屋《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潘承弼?顾廷龙编1941,1971?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宋本图录》同院编1977?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同院编辑委员会编1986?台北《清代版刻一隅》黄裳编1992?济南

《宋版书特展目录》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1986?台北

《神田鬯盦博士寄赠图书善本书影》大谷大学图书馆编1988?京都

《善本写真集19 宋版》天理图书馆编1962?天理

《足利学校善本图录》长泽规矩也编1973?足利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录》张玉范沈乃文主编1998?北京

敦煌学

《敦煌古籍叙录》王重民著1979?北京

《敦煌遗书论文集》王重民著1984?北京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著1985?北京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著述资料目录索引》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编1985?西安《敦煌文书学》林聪明著1991?台北

《敦煌学目录初探》白化文?杨宝玉著1989?石家庄

文献学

《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叶德辉著1957,1987?北京

《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编1985?西安

《中国古代书籍史》李致忠著1985?北京

《中国图书史》陈力1996?台北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概要》来新夏著1987?天津

《中国图书史略》昌彼得著1976?台北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述1986?上海

《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1982?郑州

《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来新夏等著1990?上海

《古典文献学》罗孟祯编著1989?重庆

《中国古文献学史》上下孙钦善著1994?北京

《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著1986?南昌

《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声?郑鹤春著1930,1967?台北

《古籍整理论文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1984?兰州

《版本目录学论丛》1、2 昌彼得著1977?台北

《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编1983?北京

《张元济书札》商务印书馆编1981?北京

《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吴枫主编1987?长春

《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著1986?北京

《访书见闻录》路工著1985?上海

《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钱存训著郑如斯增订1988?北京《肩朴集》李致忠著1998?北京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2001 北京

《文字の文化史》藤枝晃著1971?东京

《图书の历史と中国》刘国钧著松见弘道译1980?东京

《图书馆と汉籍》松见弘道著1981?东京

《书志学序说》山岸德平著1977?东京

《汉籍整理法》长泽规矩也著1974?东京

《近藤正斋全集》第三卷1906?东京

《中国典籍之最》徐状华著1987?兰州

《图书馆古籍编目》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合编1985?北京《书目丛编》(不全)1967?台北

《书目丛编叙录》乔衍琯辑

《东湖丛记》清蒋光煦撰用光绪九年刊云自在龛丛书本影印

《古文旧书考》岛田翰撰用明治三十七年民友社排印本影印

《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

《经籍访古志》森立之等撰覆昭和十年用稿本影刊本影印

《艺风藏书记》缪荃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缪氏原刊本影印

《艺风藏书续记》缪荃孙撰用民国二年缪氏原刊本影印

《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用民国十三年陈氏慎初堂排印本影印

《拾经楼书录》叶启勋撰用民国二十六年叶氏拾经楼排印本影印

《日本访书志》杨守敬撰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邻苏园刊本影印

《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用民国三十一年文禄堂书籍铺排印本影印

《善本书室藏书志》丁丙撰用光绪二十七年丁氏刊本影印

《曝书杂记》清钱泰吉撰用同治七年杜文澜重刊本影印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清瞿镛撰用光绪二十四年瞿氏重刊本影印

《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清莫伯骥撰用民国二十年莫氏排印本影印

《荛圃藏书题识?补遗?刻书题识?补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八年刊本影印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杂著》清黄丕烈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影印

《藏园群书题记初集?续集》傅增湘撰用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二年排印本影印《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清莫友芝撰用同治十一年刊本影印

《读书敏求记校证》清钱曾撰管庭芬、章钰校证用民国十五年刊本影印

《书目续编叙录》乔衍琯辑

《内阁藏书目录》明孙能传、张萱等撰用民国五年适园丛书本影印

《适园藏书志》张钧衡撰用民国初年张氏家塾刊本影印

《仪顾堂题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六年序刊本影印

《仪顾堂续跋》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百宋一廛赋注》清顾广圻撰黄丕烈注用嘉庆十年刊黄氏士礼居丛书本影印《徵刻唐宋秘本书目》清黄虞稷、周在浚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

《澹生堂藏书约》明祁承熯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

《流通古书约》清曹溶撰用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

《藏书纪要》清孙从添撰用昭代丛书本影印

《皕宋楼藏书志?续志》清陆心源撰用光绪八年陆氏十万卷楼刊本影印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乾隆、嘉庆勒撰用光绪十年王氏刊本影印

《史略》宋高似孙撰用古逸丛书本影印

《子略》宋高似孙撰用四明丛书本影印

《授经图》明朱睦楔撰用惜隐轩丛书本影印

《书目三编叙录》乔衍琯撰

《文选楼藏书记》清阮元撰李慈铭校订用越缦堂抄本影印1969?台北

《双鉴楼善本书目》傅增湘撰用民国十八年序刊本影印

《双鉴楼藏书续记》傅增湘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孙氏祠堂书目内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孙氏祠堂书目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续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补遗》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廉石居藏书记内外编》清孙星衍撰用光绪中李氏木犀轩丛书本影印

《开有益斋读书志》清朱绪曾撰用光绪六年翁氏茹古阁刊本影印

《群碧楼善本书目》邓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邓邦述撰用民国十九年序刊本影印

《適园善本书目》张乃熊撰用抄本影印

《书目四编叙录》乔衍琯撰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同馆编用民国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排印本影印《盋山书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用民国十八年同馆石印本影印

《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用同馆排印本影印

《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瞿启甲辑用民国十一年常熟瞿氏石印本影印

《书目五编叙录》张寿平著

《思适斋集外书跋辑存》清顾广圻撰用民国二十四年百拥楼刊本影印

《方志商》甘鹏云撰用民国戊寅崇雅堂刊本影印

《留真谱初编》杨守敬编用光绪二十七年杨氏刊本影印

《留真谱二编》杨守敬编用民国六年杨氏观海堂刊本影印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撰用民国二十二年序排印本影印

《续校雠通义》清刘咸炘撰用民国十七年刘氏自刻本影印

《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辑用民国八年叶氏观古堂刻本影印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二卷宋绍兴改定叶德辉考证

《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

《南雍志经籍考》二卷明梅鷟撰

《百川书志》二十卷明高儒撰

《万卷堂书目》四卷明朱睦楔撰

《绛云楼书目补遗》一卷清钱谦益撰

《静惕堂宋元人集书目》一卷清曹溶撰

《徵刻唐宋人秘本书目》一卷清纪映锺等撰叶德辉考证

《孝慈堂书目》四卷清王闻远撰

《佳趣堂书目》一卷清陆漻撰

《竹崦盫传钞书目》一卷清赵魏撰

《结一庐书目》四卷付《宋元本书目》清朱学勤撰

《别刻结一庐书目》一卷清朱学勤撰

《求古居宋本书目》一卷清黄丕烈撰

《潜采堂宋元书目》一卷清朱彝尊撰

版本目录学试题

《版本目录学》往年试卷部分试题说明:这里面的试题就是那天同学们趁老师不在的时候跑上去拍的那些,因为部分照片非常模糊而难以辨认,所以仅仅是得到以下这么多。这部分的试题因为是往年的试题,所以这次的考试估计并不会完全按照这个题目来出,整理出来只是为了能让同学们对考试类型和题目类型有所了解,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复习。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单项选择题: 5、拱花指用凹凸两块印版嵌合压印画谱,最接近( A ) A 鋀钉版和套印本 B 朱印本、蓝印本 C 聚珍版 D 配本 6、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纸称为( D ) A 黄纸 B 连史纸(粉连纸) C 草筋纸 D 棉纸 7、指出古书装订史第二阶段的最后成果标志( D ) A 卷子 B 经折装 C 蝴蝶装 D 线装 8、修复破损旧书在两面之间附加一页白纸,以加强书的骨力,称( A ) A 衬纸 B 金镶玉 C 夹板 D 包角 9、古籍页中缺文记号i,除“空白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 A ) A 黑钉 B 墨围 C 行格 D 耳子 10、古书版本中,包括篆隶楷行四种字体的刻本,称( B ) A 肤廓本 B 写刻本 C 两节版、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1、古籍版本中以宋体字刊刻行事的称( B ) A 写刻本 B 肤廓本 C 三节版 D 上图下文本

12、指出清代著名藏书家兼抄书家( A ) A 孙星衔 B 叶盛 C (照片缺字) D (照片缺字) 13、雕版文献的一个特征是( B ) A 按书稿逐字排捡组合 B 同一版面的字体大小基本一致,无(照片缺字) C 无断版裂版现象 D 可以拆字并多次使用 14、属于广义目录的是( B ) A 一切文字目录 B 一切事物名称记录 C 一切图书目录 D 一切文件目录 15、以下有一种版本装订形式最初出现于南宋( A ) A 包背装 B 蝴蝶装 C 旋风装 D 经折装 16、属于南宋李焘编的史书是( B ) A 《续资治通鉴》 B 《续资治通鉴长篇》 C 《宋元资治通鉴》 D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7、指出哪一种断代史不属于“八书“之列( A ) A 《新唐书》 B 《隋书》 C 《梁书》 D 《北齐书》 18、《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 A ) A 袁枢 B 杨仲良 C 陈邦瞻 D 谷应泰 19、王鸣盛的代表作是( B ) A 《二十二史考异》 B 《十七史商榷》 C 《二十二史札记》 D 《史通》 20、首次以“经、史、子、集”四部命名古籍的史书是( B ) A 《汉书·艺文志》 B 《隋书·经籍志》 C 《文心雕龙》 D 《文史通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阅读文献目录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阅读文献目录 1、马克思、恩格斯恩合著:《共产党宣言》一、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Ⅱ][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节选)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9、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三、九、十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0、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邓小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古典文献学题库

古典文献学概要 中国古代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 ?孔子修“六经”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始于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当时叫“校雠” ?近代受西方学术影响,一些传统学术被冠以“××学”之名,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即传统上的字书、韵书、训诂“校雠学”,“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之名的提出 ?梁启超1920年《清代学术概论》:“全祖望亦私淑宗羲,言文献学者宗焉。” ?1923年《中国近三百学术史》:“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1928年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例言》:“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成为高等教育的独立学科 ?建国后标点整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50年代末翦伯赞等教授建议建立文献学专业 ?在魏建功先生领导下,1959年在北大中文系创建国内第一个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上世纪80年代初张舜徽先生提出招收文献学研究生,于是在历史系设置历史文献学专业 ?从此就形成了古典文献、历史文献两个专业并存的局面 古典文献学是怎样的一门学问 ?传统的文献学包括文献形态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编纂学、典藏学;文献标点、注释翻译、考证、文献检索、出土文献等?古典文献学的功用 ?传统上即明道,教化,娱情,考辨,经世 ?古典文献学是治中国文史之学最基本的学问 程千帆:文献学学不好,将来会被人欺负的 平时说话要负责任进行学术研究不能不顾学术常识 ?他曾就读于复旦、柏林、苏黎世、哈佛,通晓八国语言,先为清华大师,后教于牛津,学贯中西。家学深厚,全唐诗10万首都可倒背如流,晚年目盲后,全靠口述,出口成章,学生整理其听课笔记便成国学巨著。号称500年才出的一个教授,蒋介 石称之为国宝,他就是陈寅恪,死于文革。(有种人叫天才,惊采绝艳啊。) ①全面认识文献,进入古代文化、学术宝库的钥匙。“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秦观?“楼观”“寺观”;“观看”“观瞻”。 ?元韦居安《梅涧诗话》:陆放翁名游,字务观。“观”字系去声。或云其母梦秦少游至而寤,遂生放翁,因以其字命名,而名为字。《后村诗话》载史相力荐放翁,赐第,其 去国自是台评。王景文乃云“直翁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见诗,笑云:“我 字务观乃去声,如何作平声了?”近时方蒙仲有《奉题刘后村文稿》数首,内一绝云:“昔闻秦七与黄九,后有幼安与务观。”“观”字亦作平声。想后村见之,亦发一笑。 ?陆游《题秦少游像》“我名公字正相同” ②指引读书治学、寻检资料。通过目录、类书、索引等工具书,用较少的时间,尽可能全面地找到所需资料,并鉴别、确定可靠的版本 ?陈垣:“不懂研究的方法,会读一辈子的书终不能入门。” ?程千帆:“今天中文系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融会贯通,不会收集和整理材料,当然也

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关于《版本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收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崔建英版本目录学文集》全面反映了崔建英先生在古籍文献学和版本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他认为图书馆中文古籍工作可以开展更多的文献研究,其中研究文献类型的萌生、发展、衍变、特点和文献价值是研究重点。崔建英先生对版本学的贡献在于版本鉴定,他注意将文献内容与版刻特征相结合,提出区别同版不同刷印阶段的相关概念,并提出“版本志”的目录体例。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崔建英版本学版本志古籍文集 崔建英先生的文集就要由凤凰出版社出版了,令人欣慰。2006年崔先生去世,生前未来得及整理个人文集。2008年起,我们就开始搜集整理先生发表过的论文和未刊文稿以做文集出版的准备,收录到文集中的文章共计45篇,较全面地反映了崔先生的学术思想。编辑文集的过程,对笔者来说是又一次系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生学术思想的了解。

1 立足于图书馆的古籍文献研究 崔建英先生是著名的版本学家,不过他深入研究版本学、版本目录学并取得突出成就是在1980年以后,而此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文献类型、价值等方面,文集中这类文章有十几篇。 崔先生1956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科图”),一直到1992年退休,在科图工作了一辈子。他没有什么令人骄傲的学历,所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凭自己在工作中的勤奋努力和多方学习。初时,他只是个图书采访员。既采购中文普通书,也采访古籍。买书的事,看似简单而事实上并不简单。那个年代,古籍文献资源日趋枯竭,采访人员要花各种心思来补充馆藏,使本馆藏书具有特色,《地方志采访漫记》一文就叙述了当时的情形。科图的藏书中地方志是一大特色,但要更完备,则需补充所缺,是要动一番脑筋的。崔先生说,他考察清楚了全国收藏方志的几大中心,为提高工作效率,与同事采用缩微复制的方式到外地补充科图方志所缺,先后在天津、南京等地的图书馆开展这项工作,富有成效。还采用了交换的方式以补充馆藏,比如用科图的《李朝实录》与天津馆交换回缺藏的清代方志。所以不熟悉文献的特点与分布状况,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采访古书的过程就是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过程,这部文集中收录崔先生最早的文章是1962年发表的《方志辨》,刊载于当时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印的馆刊《图书馆工作参考资料》上,对什么是方志以及方志的起源与衍

《版本目录学》复习辅导

《版本目录学》 一、简答与论述 1、文献学的范围与学习目的。 2、总结古代学者在目录编著方面积累的经验 古人编各类图书目录著作,其部居类次不同,内容繁简互异,著录体制有别,他们的长期实践,探索和开拓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经验(1)区分类例以著录图书,使不同性质的典籍得以分门别类加以记录,各具学科体系,条理分明。(2)撰写提要或称解题,阐述著作宗旨,概括一书内容要点。(3)写作叙录,传录记述作者生平,说明学术授受源流。(4)著录版本,印记,题跋,以论辩版刻源流,版本真伪,典籍聚散。 3、中国古典图书分类法的演变。 答:西汉末期刘歆在刘向基础上进一步对宫廷藏书分类编目,著成《七略》,其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西晋荀叙《中经新薄》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记录图书,其中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相当于后来的经部;乙部记古诸子家,近时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相当于后来的子部;丙部记史记旧事,皇览,杂事,相当于后来的史部;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总目》沿袭了四部分类法,但将原乙丙两部的内容互换。唐修《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著录图书,并正式以经史子集取代甲乙丙丁来命名四部。 4、刘向、刘歆在整理历史文献方面的功绩。 答:其一,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和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其二,创造性地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其三,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的编纂方法上总结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树立目录学的规模和体系。 答: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其部有总序、类有小序、类后有跋语、予目下有案语,使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并且每书都有提要。这正合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其次,《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编排科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书刊布之前,各种目录尤其是私撰目录的分类编排紊乱,《四库全书总目》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列类,类之中又有子目,这样的三级(有的是四级)分类法科学明晰,后人在目录分类的类目上和每目所著录的书籍的编排上,很快就以此为典范。再次,在编写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四库全书总目》总结并折衷了刘向以来、特别是宋代公私藏书目录编写提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汲取了清代一些校书家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的版本、内容、文字、著作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所以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编撰方法上树立了目录学的规模。 6、纸质文献在装潢形制上的变化。 7、简述“善本”的含义。 8、什么是二次文献(检索性工具书)和三次文献(参考性工具书)? 答: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并按一定方法组织编排加以报道的文献,是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故也检索性文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这些都是对数量庞大而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和组织编排的成果,是从事情报加工与研究的重要步骤。 9、列举四部常用大型古籍丛书。 10、将下列几种目录按其编制体例的异同分成三类,并评述各类体例的特点。

音乐文献学

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是指记录人类音乐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音乐文献学:音乐文献学是音乐学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由文献学和音乐学相互交叉渗透而派生出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文献学是运用普通文献学理论和方法,以音乐文献和音乐文献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其形态演变、社会流传和整理利用特殊规律,并为音乐活动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一门专科文献学(郭小林/2008)。 目录学:具体来说,它包括学术研究的目录学和如何编制古籍目录的目录学. 版本学;是研究版本的特征和差异,鉴别其真伪优劣,辨明其产生与发展的学问。 校勘学: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学科,它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是在长期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科。 四部分类法:四分法也叫四部分类法,始创于郑默、荀勖。荀勖《中经新簿》四分法:甲:六艺、小学。乙:古诸子、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诗赋、图赞、汲冢书。 十通:《十通》是十部典章制度通史书的通称。唐杜佑《通典》、《续通典》、《清朝通典》(《皇朝通典》)。宋郑樵《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皇朝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 十二律:中国古代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12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以上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合称?°六律六吕?±。十二律有时称为?°正律?±,乃对其半律(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礼记2乐记》;礼记》亦称《小戴礼记》,简称《记》,它是先秦至汉初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西汉戴圣编撰,凡四十九篇。《乐记》为《礼记》中的一篇,一说为战国初公孙尼子作,一说为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作,原有二十三篇,今存十一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论著。内容涉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用,以及乐与礼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等方面,是先秦音乐思想的总结与发展。 《吕氏春秋2古乐》:《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不韦及其门客共同编写,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音初》是《吕氏春秋2季夏纪》中的一篇,内容主要是关于音乐起源的论说。《古乐》是《吕氏春秋2仲夏纪》中的一篇,记载关于远古音乐的传说。《琴操》:《琴操》二卷,东汉蔡邕所撰。《琴操》是现存最早解说琴曲作品的专著,原书已佚,今仅存辑本。内容包括歌诗五首、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二十多首。书中对每首作品的有关故事内容都作了介绍,带有浓厚的民间传奇的色彩,内容与正史记载不同,所以被视为汇集许多民间传说而成。书中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先秦的题材,只有二、三首为西汉题材,大多附有歌辞,反映了早期作品的特点。 《乐府杂录》:《乐府杂录》一卷,唐段安节撰。书中首列唐9部乐,次列歌、舞、俳优3条,然后是乐器14条,乐曲13条,其中大多是有关音乐源流方面的考证,也兼谈一些演奏者的姓氏和轶事,最后为唐乐律宫调《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乐府杂录》较完整地收录了有关唐代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百戏的专门资料,书中所记唐玄宗以后乐部、歌舞、杂戏、乐器、乐曲、乐律宫调以及一些演奏者的姓名和轶事,涉及大量俗乐,为研究唐代乐舞提供了的重要资料。 《琴史》:《琴史》六卷,北宋朱长文撰。《琴史》是现存最早的七弦琴史专著,全书分两部分,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了156位与琴相关的人物事迹,有所评论和考辨;末卷为琴艺的专题论述,分11篇,其中前几篇多论律吕制度,后几篇综论史事,颇有精辟之论。《琴史》是研究古代七弦琴史的重要著作,作者将历代散见的有关史料首次进行了汇集和整理,凡经史百家,稗官小说,莫不旁搜博取,并对有关史料的真伪提出了自己见解,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乐书》:《乐书》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部音乐百科著作,北宋陈旸撰。全书共200卷,第一部分为《训义》共95卷,主要摘录《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10种经书中有关音乐的章节,逐条逐句加以解释。第二部分为《乐图论》105卷,论述十二律、五声、八音、历代乐章、乐舞、杂乐、百戏等,对前

目录学

目录学 一、目录学简介 1、什么是目录学 2、目录学的分类 3、目录学的作用 目录的两大要素:分类;编目 1、什么是目录学 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此“目录”实指“目”和“录”。“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图书目录,可以说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是指《尚书》还处在简策阶段时的目录。《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就是《周易》一书的目录,《诗经》的“小序”,《吕氏春秋》的“序意”,《淮南子》的“要略”, 也都是各书的目录。可见目录就是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编次、汇集在一起,它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谓有所不同。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的《别录》;有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的《七略》;有的称“志”,如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 有的称“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录”,如唐毋煚(jiong)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清朱彝尊《经义考》;有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目录学的界义,古今有数说: 一,目录学者,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也。主要是便于寻检。----目录家之目录 二,目录学者,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之学也。 如书不传,后人可览其目录,知其学之属于何家,书属于何派。即古今学术的隆替,作者的得失,也不难考索。-----史家之目录 三,目录学者,鉴别旧刊雠校异同之学。---藏书家之目录 四,目录学者,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学。----读书家之目录 在《目录学》中,黄永年先生开宗明义,对目录学划分为三种:一种是图书馆系讲授的怎样编制图书馆用的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以及机读目录的学问,一种是讲我国目录学史的目录学,第三种是讲古人的著作流传至今有多少名目品种,以及这些书

古籍目录学

古籍目录学 我国流传至今最早的古籍目录,是西汉末期刘向、刘歆父子参与校书,由刘歆编成的《七略》,已经佚失,基本内容保存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七略》分类六大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共38小类。《七略》不但建立的系统的图书分类法,还通过小序、大序叙述学术源流。每书有提要,(叙述学术源流的)总序、大序、小序都收在辑略中。《七略》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刘向刘歆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删取其要”,编成《汉书艺文志》。首创在正史中修《艺文志》,使《艺文志》(或称《经籍志》)成为史书的组成部分。开创“史志目录” 改动:将辑略拆散;把解题简化为小注;注明改动,保留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定了封建社会典籍以经史子集为部类的四部分类法 西晋秘书监荀勖编制《新簿》(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分甲、乙、丙、丁四部,性质相当于后世的经史子集,初创四部分类法。把史书自经部析出,即丙部。 东晋著作郎李充将荀勖的经子史集次序易为经史子集,自此不可移易,史称“秘阁以为永制”“自尔因循,无所变革”。 南朝王俭《七志》(已佚,见《隋书经籍志序》),沿袭《七略》,独创图谱志,并附道经、佛经于篇末。 南朝梁阮孝绪《七录》,确定史部专立。文集录之前或称诗赋、或称文翰,至此成定称。《七录》的分类为后来走向正统的四部分类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起承上启下作用。 唐初修《隋书经籍志》,成于魏徵,反映南北朝及隋代图书著录情况,编纂依据为隋《正御书目录》。将群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集部后附道经佛经,四大类后分四十小类,标志着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 《隋书经籍志》将前代(南北朝)典籍的著录情况简化为注文,依其类别相同或相近,附于书目之后。具有双重意义,有别于其他目录。 我国史志目录中,只有《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有小序。 唐代开元年间所编《群书四部录》 宋代政府藏书目录:《崇文总目》,每类有序,每书有提要,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 程毅中 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首先离不开文献的整理。因此近百年来的古代小说研究,文献学研究的成果占了很大比重。我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摸索,试作一 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历来史志书目所著录小说的范围广狭各不相同。如郑樵所说,小说常与传记、杂家、杂史、故事相混。古人所谓的小说,我们今天很难给它定性。我们想编一部新的古代小说书目,就会在收书标准上遇到很大的麻烦。我曾试图编一本古小说简目,想把已经失传的书也包括在内。不想只是现存的书都无法定性,已经失传的书如果只凭前人书目的著录就太宽大无边了。 中国古代目录学上的小说家类是一个模糊概念,各家取舍不同。我们恐怕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求同存异,逐步取得多数人的共识。总的设想是宋元以前从宽,明代以后从严,因为明代以后中国小说的主流已经被通俗小说所取 宋元以后,以话本为基础的通俗小说日益兴起,于是古代小说就有了两大系

统。现在很多学者把文言小说之外的白话小说称作通俗小说,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五四”以后的白话小说。但文言小说里也有通俗的作品,而且文言与通俗不是对应的并立关系。因此我在使用两分法的时候,参照诗史的传统,把古代小说也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然后再按不同的标准细分小类,这个提法曾得到了一些 古代小说的分类,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曾提出“偏记小说”的名称,又细分为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都邑簿十个小类,把目录学上小说家的范围扩大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视为古体小说。明代胡应麟把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还是范围太宽。《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分为三个属类,即杂事、异闻、琐语。馆臣们对前人书目著录的小说作了一些调整,但杂事之属的作品还是太杂了,从现代的图书分类学来衡量,绝大多数都算不上小说了。现代的图书分类法,一般在小说类之下,再分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在古代作品下又分笔记、话本平话、章回等小类。笔记又是一个模糊概念,可以包括志怪、传奇、杂事笔记等等。对于笔记小说,各人理解不同。我觉得与其用一个十分模糊的笔记小说的概念来通称所有的古体小说,还不如沿用《四库全书》的办法把杂事和异闻分成两个小类倒更为人熟悉一些。当然,完全属于历史琐闻性质的笔记可以归入史部,属于考据辨证性质或综合类的笔记可以归入子部杂家。《四库全书》的编者就已做过这样的调整工作,我们应该做得更精确一些。 (我已写了《漫谈笔记小说及古代小说的分类》一文,刊于本刊2003年第3期,请参看。) 古体小说往往一书之中众体兼备,很难给它定性。我们在为辞书或百科全书

浅谈张政烺先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浅谈张政烺先生的版本目录学研究 汪桂海 张政烺先生是传统文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博览群籍,好学深思,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能穷尽史料,考证缜密。他治学范围广泛,在考古、历史、古文字、古文献,以及小说史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为许多后来者所景仰。 张先生关于版本目录学的文章不多,只有《王逸集牙签考证》、《读〈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两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先生曾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工作了约十年,他负责图书的采购。工作的需要,促使他对研究所收藏的古书作了全面的阅读,同时,他又留意古书的版本。在采购图书过程中,他饱览善本书,了解到某些古书刊刻的脉络,提高了对古书版本及其流传的知识和辨别能力。两篇文章都是在这一时期撰写的。前者撰写于1943年至1945年,并于1945年发表于《六同别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外编》第三种)。后者撰写于1943年,于1991年发表于《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第一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现在,这两篇文章都已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张政烺文史论集》一书,查找阅读都比较方便。 先说《王逸集牙签考证》。 《后汉书·王逸传》云王逸“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自来注解及作《补后汉艺文志》者,皆不知为何书。例如,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卷九别集类上收录《侍中王逸集》二卷,注云:“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人,著有书论、杂文二十一篇、《汉诗》百二十三篇。櫰三案,今可考者有《机赋》……”云云。顾氏显然不知《汉诗》百二十三篇为怎样的一部书,只好在此条下据本传记载,略为转述,似以为《汉诗》即《王逸集》之一部分,然又不敢明确。姚振宗《后汉艺文志》集部文史类收录王逸《汉诗》百二十篇,依据的也是范晔《后汉书·王逸传》,也未作深论。前人的这些认识都是受材料限制所致。 黄浚《衡斋金石识小录》卷下著录“汉王公逸象牙书签”一枚,张政烺先生认为,此实悬系于《王逸集》书帙外的签牌,时代当属魏晋或北朝。此牙签正反两面皆有文字,记王逸的著述情况,其中有“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的话,张先生由此联系《王逸传》的记载,推定“《汉诗》百二十三篇”应为“《汉书》百二十三篇”,“诗”乃“书”之讹误。《汉书》百二十三篇,当指《东观汉记》而言。“(班固)《汉书》成于东观,实一代之国史。《汉记》草创又始班固,其书仅有小题而无大名,别本流行袭班书之旧称,自无足异。惟一时相同之书名繁多,则必藉篇数以示分别。”牙签云“又作《汉书》一百二十三篇”,犹云又参与撰写《东观汉记》,非必一百二十三篇皆出自王逸之手。 东汉从明帝时起,历章、安、桓、灵、献帝数朝,陆续组织人员编撰了一部官修史书《汉记》,又名《东观汉记》,先后参与撰修的学者很多。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篇》说,“旧史”记载当时王逸也是与修人员之一,但他又认为王逸“研寻章句,儒生之腐者也”,不能“错综时事,裁成国典,”对王逸是否确实参与其事提出了怀疑。王逸于安帝、顺帝之世曾为校书郎。其时刘珍等正奉诏杂作纪表以及名

目录学(重点)

第一章目录学基础理论 目录学: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与发展的学科,具体而言,包含文献揭示方法的研究与古典目录内容研究。目录学:研究日益增长的庞大文献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为对象的科学,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目录:是编排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的工具 书目:又称目录,他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书目属于二次文献 古代书目类型:官修书目,史志目录,私家藏书目录,古籍版本目录,宗教目录。现代书目类型:国家书目,联合目录,地方文献目录,个人著述书目,推荐书目 官修书目:官府主持编写的图书目录,一般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史志目录:中国古代正史、其他史书及地方志中的目录。 私人目录:个人主持编写的目录,多在个人藏书基础上编制而成,也有汇集相关目录成书。 古籍版本目录:对古籍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本子进行记录评价的图书目录。 国家书目:全面等级与报道一个国家近期或往昔出版物的文献总目。 联合目录:揭示和报导若干收藏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藏书的目录。 地方文献目录:全面揭示与报导某一地区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文献的书目。 个人著述书目:记载作者的著述或兼收他人评价作者及其著述的文献书目。 推荐书目:针对特定的读者、采用特定的标准选择图书,推荐给毒蛇的书目,包括选读书目、导读书目等。 目录工作:通过查找,著录,部次,评价,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提供书目情报服务等全部活动。 目录学研究对象:揭示与报道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1.图书说: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科学,目录学别的研究对象是图书或出版物, 只是有的人主张单纯地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有的人则强调在研究图书的外形特征的同时,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出发,着重研究图书的内容。 2.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书目,将目录学局限于书目索引编制的 方法学和技术学。 3.图书和目录说:主张目录学的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推荐好书,指导 阅读;研究对象是图书和书刊目录。 4.关系说:目录学研究记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认识图书和揭示图书的活 动规律。 5.矛盾说: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目录学领域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科学地揭示 和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它的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 目录学的学科重点(基点):书目情报就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书目情报作为目录学学科基点的依据: ●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 盾是目录学的基本矛盾。 ●书目情报在文献信息交流中形成独立系统。 ●书目情报概念是目录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深度。 目录学的基本原理(即内容) 一.目录学应用原理

中国小说史目录学考试大纲

中国小说史(9020)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小说史》是基础教育(中文方向)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两方面的内容,即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本课程自学教材为李悔吾著《中国小说史漫稿》,主要参考书为陈文新等著《明清章回小说流派研究》。其考试标准比照全日制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课程制订。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神话、寓言、散文——中国小说的萌芽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先秦、两汉中国小说史的发展情形,要求考生对神话、寓言、史传中所蕴含的小说因素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小说的概念 本节的重点是对小说下定义,并追溯中国早期的小说概念。 第二节小说与神话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神话中的小说因素。 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史传中蕴含了若干小说因素,正是这些因素酝酿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幼芽。 上古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造,保存中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作品是《山海经》 第三节小说与寓言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寓言中的小说因素。 寓言以虚构的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附于子、史中,为议论服务,形体尚未独立。 –1–

第四节小说与先秦两汉散文 本节的重点是考察先秦、两汉散文中的小说因素。 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注意选择典型材料。 (三)考核知识点 小说定义中国早期小说概念 先秦、两汉的神话、寓言、史传中的小说因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小说神话寓言 2、领会 先秦、两汉神话、寓言、史传中的小说因素。 第二章志怪与志人——中国小说的童年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这一时期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要求考生有清晰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志怪小说 本节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小说有简单的情节,有一定的人物,有的还有一定的描写,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内容上注重实录,形式上“粗陈梗概”,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 第二节志人小说 本节的重点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重点篇目:石崇斗富、子犹访戴。 (三)考核知识点 1、魏晋南北朝小说史脉络 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中的重要作家作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 2、领会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征。 –2–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目录学重要知识点: 书目控制: 微观控制是指从具体的文献出发,通过编目系统或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文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控制。包括著录控制,规范控制,标引控制。 宏观控制是对文献流的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包括书目情报流控制和书目情报源控制 文献报导:将有关各种情报源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通报给学者、专家或读者,以便文献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 一、功能和社会作用 1、书目的社会作用: ⑴书目的学术价值:登记作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映学术渊源。 ⑵书目的情报价值:检索作用;辅助作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 ⑶书目的教育职能:推荐作用,导读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科普教育。 2、书目的三大功能: 揭示:通过著录揭示文献的外形和内容特征; 报导:通过书目情报服务传递信息; 检索:通过编排系统和索引系统提供线索; 3、书目的性质:文献信息交流的工具:信息交流的中介;二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 4、书目的社会职能: 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的基本外形特征和文献中所蕴藏的知识、情报、信息。二、文献揭示和组织编排的主要方法 文献揭示: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提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的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1.文献揭示的主要方法 ⑴文献著录法:也称为目录著录、书目著录、文献编目、信息描述,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对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形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也指对文献的外形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选择、分析、记录的全过程。 ⑵文献提要法: 概念:在我国古代称为解题、叙录、志、考等,现在也称内容提要、内容简介等;是一种简要地解释文献题意、介绍作者生平与学术思想以揭示文献内容和评价学术得失的方法。类型:古代提要(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现代提要(推荐性提要;叙述性提要;考证性提要) ⑶文献摘要法/文摘法: 概念: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类型:按原始文献是否发表:一次文摘和二次文摘;按文摘加工程度:报导性文摘和指示性文摘;按文摘的功能:普及性文摘和情报性文摘。 ⑷文献索引法:把一种或多种文献中的事项或知识单元,如字、词、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按有利于查寻的方式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能够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揭示文献的方法。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参考文献目录格式

参考文献目录编排格式 论文后的参考文献用“Works Cited”一词,目录的编排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序。参考文献目录的具体书写格式如下。 1. 专业期刊杂志中的文章 首先是作者的姓氏,其后是作者名字的缩写,接下来依次是出版时间,文章的名称(除首写字母大写外,其它单词一律小写),期刊的名称(用斜体标出),卷目号,如果还有期号,用圆括弧加数字标出,页码起止范围。如果作者有俩人,第二作者用姓氏加名字缩写排在第一作者之后,两个作者名之间用“&” 连接; 如还有第三作者或第四作者,按同样方法加上, 只在最后一个作者前加上“&”。如超过六位作者,则只需给出第一作者,其后加上“et al.” 即可。例: Bornstein, M. H. 1975. The influence of visual perception on culture. American Anthologist, 77 (4): 774-798 Nathans, J., Thomas, D., & Hogness, D. S. 1986.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color vision: The Genes encoding blue, green, and red pigments. Science, 232, 193-302. 2. 报纸上的文章 其书写格式与期刊杂志文章基本相同,但出版时间要包括月、日,没有卷目号和期号,另外页码标记还要加上小写英文字母“p” 。例: Morain, D. 1993. June 7. Poor counties hit harder by budget cuts. The Los Angles Times, p. A1. 3. 学术专著 学术专著条目的格式与期刊文章的格式基本相同,但紧接在书名(斜体标出)后面是出版商所在地,最后是出版社的名称。如有版数,则在书名后用圆括弧标出。如果专著是多卷本, 或是参考文献范围仅限于某些章节, 要在书名后用圆括弧加以说明。例: Brown, H. D. 199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Laser-Freeman, D., & Long, M. H. 1993 (6th ed).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Chen J. 1981.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1).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4. 编著 如果参考文献是编著,其编排格式与专著的并排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要在作者名字后,出版时间前用圆括弧加说明其身份是编者. 一个编者用用“Ed”,俩人以上“Eds”。例: Rinpley, W. W. (Ed.). 1987. The black abolitionist papers (Vol.).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5. 译著 译著的编排格式与专著编排相似,原著者的名字放在作者名字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在书名的后面加圆括弧,括弧内首先是译者名字的缩写,然后是姓,其后是“Trans.”以表明是译者,无单复数区别。如果知道原著发表的时间,在出版社后用圆括弧标出。例: Derrida, J. (1976) Of grammatology.(G. Spikvak. Tran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7) 6. 出自论文集的文章 如果参考文献是出自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其编排格式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顺序是:文章作者的姓氏,名字的缩写,论文集出版的时间,文章的题目;第二部分是论文集编者的名字缩写,姓氏的全

目录学复习资料

目录学知识重点 第一部分: 1、目录学的内容体系: ①关于目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的概念、术语及其 规范化,目录学的对象、任务、内容范围,目录学的学科性质、发展规律及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②关于文献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文献的社会作用、怎样认识和熟悉文 献、揭示文献的原则和方法、文献的编排与组织文献的报道。 ③关于书目、索引类型及其编纂法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索引类型 划分的原则、书目索引种类的系列化,各种类型书目索引的职能、书目编纂法、索引编制法、文摘编制法。 ④关于读者书目情报需求特点与书目情报服务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读者 书目情报需求的特点、书目情报服务的内容和组织、书目情报服务的社会效果、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⑤关于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书目工作组织与管理的 意义与内容、书目工作的地区和协作、系统协作和全国协作网的建立、书目工作管理体制、书目工作人才管理、书目工作效果反馈的研究等。 ⑥关于国内外目录学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国内目录学的发展现状、国 内外目录学发展方向、国内外目录学研究成果评价、著名目录学家的介绍等。 ⑦关于中国目录学遗产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对中国目录学遗产继承的 态度、目录学遗产的整理与利用、目录学说主要流派与观点的评论,主要目录学家的研究等。 ⑧关于目录学方法的研究。属于这方面的有:目录学知识数学化、目录学应 用新的科学方法的研究、书目计量、书目控制、比较目录学的建立等。 2、书目及书目工作的概念:书目:目录又称书目,它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按 照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信息的工具。 书目工作:进行目录组织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微观目录工作(具体目录的编制)和宏观目录工作或目录事业(一个书目机构、一个地区、国家,以到国际范围的目录编制活动的组织、计划与协调等) 3、书目的本质: 书目的本质是各类型书目共同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书目与其它工具书的区别; 书目的本质是抽象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书目的本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从书目的产生来看书目的本质:A.书目产生的前提条件;B.书目产生 的过程:书目萌芽;书目工作发展(春秋战国);一书目录出现;群书目录产生。C.书目一词的出现:《文选》;《汉书·叙传》;D.从书目的产生来看书目的本质,书目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文献信息的揭示报导与文献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即科学地有效地揭示报导文献与人们特定文献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 ②书目是一种社会现象:A.书目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从书目的 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物”,即书目文献信息的载体,是一种记载书目文献信息、传递书目文献信息的工具。B.书目类型的多样化及形式的变化是由社会

(完整word版)文献学期末必备重点

?校勘记常用一些固定的术语,如校异文时常用“X作X”,或“X亦作X ”;校讹文时常用“X当作X”,“X当为X ”;校衍文时常用“X,衍文”,或“衍X字”;校脱文时 用“X,脱文”,或“脱X字”等。 ?用()表示应删之文,用[]表示应补之文。如 第一讲文献学概述 1、文献的基本要素: 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要有用以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2、文献学: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雠学( 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3、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引等) 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了文献学这门学问. 第二讲文献的源流与分类 新课内容二甲骨文、金文、简牍与帛书 甲骨文简况:(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上面刻的文字称作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卜辞”。金文简况(钟鼎文):最早青铜器:禹铸九鼎 现存最早青铜器:商朝青铜器 所属学科:金文学 石刻简况:石刻,比在青铜器上刻文字较为容易,秦汉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文的主要地位。我国最早石刻文字:石鼓文。石刻的名称:碣、摩崖、碑

石鼓文简况:唐代初年,天兴(今凤翔)三峙原发现10个鼓形石,上刻四言诗一首,共六百多字,人们叫它“石鼓文”。 石经:封建社会统治者尊奉儒学,把整部儒家经典刻在石板上做为标准文本,称为“石经”。主要石经:1、汉代《熹平石经》7经;2、三国《正始石经》2经; 3、唐《开成石经》12经。 简牍简况:使用时间:先秦、两汉 出土文献:晋太康二年,汲冢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1930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汉简,《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 1972-74,居延汉简。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 帛书简况: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0多种12万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经法〉、《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 第三讲文献产生与文体分类 新课内容一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三、历史文献的内容、性质的分类: 我国历史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 (1)著作:凡是前无所承,而是个人的创造才称作“作”、“著作”。 (2)编述:集合各种文献资料,重新加以编排整理,“述而不作”,称为“述”,也称“编述”。 (3)抄纂:将过去繁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为抄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