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并独立(汉时,文绪论

1.魏晋南北朝(中古文学)的标志: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

2.魏晋南文学变化的因素

第一、学即指学术、刘宋时期才与史、玄、儒学并列)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区分,对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明确认识。(到南朝时已成系统)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最终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2)动乱中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魏晋文学是典型的动乱文学,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容

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

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补偿的放达。于是产

生了一些共同主题,如死生、游仙、隐逸。

(3)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A.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寒士的不平就反映在文学创作中。

B.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之有关。

C.重视门第的风气还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或是追述炫耀门第及祖先功德。

(4)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源于老庄,后受儒、佛影响的玄学对文学渗透很大,其中的自然与真、

言意之辨、名理形神之辨,都成为文学讨论及作品的主题,将理趣融

入文学。

(5)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3.中古文学发展历程

A.概要

建安:曹氏、王粲、刘祯

政治理想与务实精神,通脱态度与应变能力。不拘守于儒学,表现鲜明的个性。反映理想的高扬、人生的短暂、个性与浓郁的悲剧色彩

正始:嵇康、阮籍

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与时政的冲突、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太康: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以繁缛为特点,丧失建安风力,但在语言运用上多有探索,抗议门阀,书法寒士不平。

两晋:玄言诗

晋宋易代:陶渊明开创田园诗

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熟境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

宋初:谢灵运,玄言诗转向山水诗

B.总论

思潮: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玄学与佛教带来新的创作因素

语言形式美的发展及应用。

成绩:五古继承汉乐府,增强诗人个性

骈文达到兴盛,增添一种新的抒情性强的文体

汉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增加骈俪成分

七古确立

南北朝民歌及小说

分论之建安、正始文学

1.建安时代特征

(1)建安文人颇有壮志,卓荦不凡。高扬的政治理想,悲凉慷慨的精神成为时代特色。

(2)社会的动乱,使人生苦短的哀叹成为主题。对此,诗人或是单纯哀叹。

(七哀诗)或是哀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短歌行)或是努

力突破天命的限制,追求更高人生价值(龟虽寿)

(3)此时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也是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诗人不踵武前贤,效法同辈,另辟蹊径,发展独特风格,或古直悲凉,或便娟婉约。(4)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2.曹操

(1)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与人民遭受的苦难,体现了曹操救民于水火的胸怀与抱负。

(2)表现以法治国的主张和求贤若渴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3.曹丕

宴游诗: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细致,文词富丽,常用对偶

抒情言志:突出“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

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及思想之情

变革乃父处:

(1)个人情感的抒发,有别于曹操情于历史使命感的特点。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

4.曹植

A.前期:歌唱理想与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情调,充满信心(白马篇)B.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

内容:

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

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美女篇)

述志诗,诉其用世之心(杂诗)

游仙诗,现实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世界中解脱(远游篇)

贡献:文采富艳

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

5.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6. 王桀: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1)归曹前:记汉末战乱,写羁放之情和悲壮难酬的感慨。

(2)归曹后:(从军诗五首)

再现汉末战乱后的农村后农村田园荒芜、满目疮痍的景象

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国效力的意愿。

风格:感情深沉,慷慨悲壮,遭乱流寓,使他感悟兴怀,忧世悲己。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都是从个人身世感伤中展示。

7.刘祯:赠答、游乐

刘祯的诗以气势取胜,无论是抒情咏物,无论是写山水还是状禽鸟,都显示出其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

8. 《饮马长城窟》语言质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而悲凉,十分接近乐府民歌风格。

9.正史诗歌,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幻灭感。反映民生疾苦与抒发豪情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史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10. 阮籍《咏怀八十二》内容及特点

非一时一地所做,是其政治感慨记录,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十八)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愈世事反复(三)或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直接慨叹人生各种深创巨痛。由于从自然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无法找到出路,只好故作旷达。

为求精神出路,咏怀中有游仙隐居题材。

批评政权荒淫辅修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

抒发自己的壮志

11. 嵇康

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分论之太康诗风

1.太康诗风特征:繁缛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有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从文学发展的规律看,也是必然的趋势。

2.太康诗风出现的原因

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他们努力驰骋心思,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了逞才,他们对当时最能表现才华的辞赋都十分重视,辞赋创作既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又使他们在艺术技巧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阮籍那种寄托深远的作品。他们的努力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3.左思的《咏史诗》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寒士的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有的表达对于门阀制度的蔑视,有的表达对寒士自身价值的肯定,有的感叹寒士的生活困顿。

左思的诗歌多引用史实,故曰:“典”。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加以批判的态度,故曰:“怨”。文典以怨,显得十分深刻。

分论之魏晋玄言诗

1. 玄言诗盛行于东晋的原因:

(1)魏晋玄学以及清谈之风兴盛

(2)东晋偏安政局形成的独特文人心态。

2. 玄释合流:

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所接受,东晋世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又处于较为安定富裕的生活,没有鄙弃功名追求自然,而是追求心隐追求适义而已,过风流潇洒的生活,其主题便是山水。

分论之陶渊明

1.陶渊明诗歌的分类:田园诗,咏怀诗,咏物诗,赠答诗,

2.田园诗:

内容: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秀美,田园生活的场景,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有的是写田园的凋敝3.陶诗的艺术特色

(1)日常生活诗化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

(2)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重在写心与景物融合为一体,对人生的领悟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少用华丽辞藻,只是白描朴素。

分论山水诗

1.谢灵运山水诗

谢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后缩写,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的描写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

(1)从写意到摹像

谢诗不像陶诗以写意为主,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山水景物又独立于是人性情之外

(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谢诗语言更注重了些实,充分发挥语言感染力,增加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性情渐隐,声色大开。

3.鲍照:

①传达寒士们的慷慨不平的呼声

②描写边塞战争反应征夫戍卒生活

③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诗

④反应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

⑤山水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责任教师:王文章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古代作品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内容为上起先秦下至近代的一些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名作或其节录,按文学史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代七个部分。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课堂教学材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葛晓音、周先慎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四、教学重点掌握内容及教学进度表: 一、先秦(8课时,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 神话:《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诗经:《伯兮》、《七月》 先秦散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逍遥游》、《劝学》 楚辞:《离骚》 二、两汉(6课时,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 两汉辞赋:《鵩鸟赋》 史记:《李将军列传》

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汉代古诗:《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三、魏晋南北朝(4课时,第八周): 建安诗赋:《蒿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白马篇》(曹植)、《七哀诗》(王粲) 正始诗文:《咏怀》其一(阮籍) 西晋诗歌:《悼亡诗》(潘岳)、《咏史》其二(左思)、《游仙诗》其一(郭璞) 东晋诗文:《读山海经》、《桃花源诗并记》(陶渊明) 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读曲歌》(吴声歌曲)、《西洲曲》(西曲歌) 北朝乐府民歌:《幽州马客吟》、《捉搦歌》、《敕勒歌》、《木兰诗》 南朝诗文:《登池上楼》(谢灵运)、《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谢眺)、《与朱元思书》(吴均) 北朝诗文:《水经注》(郦道元)、《国江诸人》(刘义庆) 四、隋唐五代(8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 初唐诗歌:《在狱咏蟬》(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盛唐诗歌:《凉州词》(王翰)、《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临洞庭》(孟浩然)、《从军行》、《长信秋词》(王昌龄)、《终南山》、《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蜀道难》、《行路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蜀相》、《登高》(杜甫) 中唐诗文:《滁州西涧》(韦应物)、《宫怨》(李益)、《游子吟》(孟郊)、《山石》(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长恨歌》(白居易)、《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晚唐诗文:《早雁》(杜牧)、《贾生》、《无题》(李商隐)、《读“司马法”》(皮日休、《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五代词:《谒金门》(冯延巳)、《摊破浣溪沙》(李璟)、《清平乐》、《虞美人》(李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4、“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两闲人如吾两人耳。” 9、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招手的人);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计24分): 1、简析《逍遥游》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逍遥游》的论证方法主要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为了说明顺应自然、忘却自我的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通过鲲鹏与蜩、鸴鸠、斥鴳、朝菌、蟪蛄、宋荣子、列子等一系列

2013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 ..的是 A.献诗B.采诗 C.删诗D.诵诗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A.《东山》B.《采薇》 C.《关雎》D.《蒹葭》 3.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 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 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 D.《七月》是周人的史诗之一 4.中国最早的历史文集是 A.《春秋》B.《尚书》 C.《左传》D.《战国策》 5.以下不属于 ...《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A.铺张辩丽B.善用寓言 C.夸饰恣肆D.想象奇幻

6.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A.《孟子》B.《庄子》 C.《论语》D.《韩非子》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次,《庄子》的语言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7.《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主要是 A.承继先秦纵横家散文的风调 B.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C.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范例 D.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主要表现蔺相如 A.思虑百姓疾苦B.先公后私 C.维护国家尊严D.深谋远虑 9.《汉书》中“八表”和《天文志》的补作者之一是 A.班超B.班昭 C.尹敏D.孟异 1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 A.袁康B.桓谭 C.赵晔D.刘歆 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最主要表现手法是 A.直抒胸臆B.比喻象征 C.情景交融D.铺叙摹绘 12.对冯衍《显志赋》创作影响较大的是 A.枚乘赋B.屈原赋 C.孔臧赋D.贾谊赋 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A.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B.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C.结志青云上,何时复来还。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14.汉乐府《艳歌何尝行》所表现的是 A.兄弟冷漠相忘B.夫妇生死相依 C.女子地位卑下D.战争惨无人道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五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模拟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作品,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的是( C[C]《西北有高楼》 ) [A]《登池上楼》[B]《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C]《西北有高楼》[D]《登楼赋》 2、《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用修辞手法是( D[D]比喻 ) [A]借代[B]拟人[C]夸张[D]比喻 3、下列诗题中,“行”字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D [D]《钱塘湖春行》) [A]《短歌行》 [B]《琵琶行》 [C]《丽人行》 [D]《钱塘湖春行》 4、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指( A[A]荷花 ) [A]荷花[B]兰花[C]梅花[D]菊花 5、下列诗作出自《王右丞集》的是(B《渭川田家》)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川》[B]《渭川田家》 [C]《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D]《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6、在下列四组作家并称中,以平易通俗风格著称的是(C[C]元白) [A]韩孟[B]高岑[C]元白[D]王孟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故国”是指(D南唐) [A]西蜀[B]唐朝[C]吴越[D]南唐 8、李密《陈情表》“死当结草”,“结草”意指( D[D]报恩 ) [A]搓绳[B]拾草[C]复仇[D]报恩 9、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生活的时代是( A[A]西汉 )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1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用景物起兴,转入描写人物心理的诗句是( C[C]白云一片去悠悠) [A]春江潮水连海平[B]皎皎空中孤月轮 [C]白云一片去悠悠[D]昨夜闲潭梦落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下列诗句出于“初唐四杰”笔下的有(AC[A]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A]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B]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D]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2、下列成语出于先秦史传文章的有(ABCD[A] 退避三舍[B]东道主[C]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 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4、“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5、“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6、“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7、“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两闲人如吾两人耳。” 9、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招手的人);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 大一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复习 绪论 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文学史著作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 中国古代史、文学家文学早已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一、史家记述: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 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 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全唐诗》为唐代诗人作简介,可看到唐代诗歌发展线索。 包括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序跋、题记 20世纪初出现,林传甲京师大学堂编写讲义《中国文学史》为滥觞。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别代表了20年代、30年代、四五十年代、60年代文学史著作所能达到的成就。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分体文学史最早、最有影响著作。 中国文学的演进 影响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 (一)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到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2、朝代的不平衡。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地域的不平衡。一是不同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俗与雅之间相互的影响、转变和推动,(民歌——孔子整理—“国风”;长江中下游市井民歌——文人—梁陈宫体诗)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试题和答案(在最后)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3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作品中,引用曹操“月明星稀,鸟鹊南飞”两句诗的是 A.《秋声赋》 B.《前赤壁赋》 C.《朋党论》 D.《答谢民师书》 2.王爵晦《村行》的体裁属于 A.七言律诗 B. 七言古诗 C.五言律诗 D. 五言古诗 3.下列作者中,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剐使,兼知延州,防范西夏侵扰的是 A.梅尧臣 B.张先 C.张元斡 D.范仲淹 4.下列作者中,开创“诗话”新体裁的是 A.欧阳修 B.晏殊 C.张先 D.苏轼 5.下歹l}文章中,提出“穷而后工’诗学观的是 A.《待漏院记》 B.《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C.<<答谢民师书》 D.《梅圣俞诗集序》 6.下列作者中,古文风格近欧阳修“雍容平易"的是 A.苏洵 B.王安石 C.曾巩 D.苏辙 7.下捌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 A. 张孝祥 B.张元斡 C.陈亮 D.辛弃疾 8.王沂孙的号是 A.乐笑翁 B.觉翁 C.中铀 D.梅溪 9.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 A.对比 B.排比 c.比拟 D.反衬 10.下列作品中,借凭吊春秋时吴王古迹抒发兴亡之慨的是 A.划过《沁园春》(斗酒彘肩)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试题库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一、判断题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中“会须”的意思是应该。() 答:对 2、《弹歌》是一首早期的抒情诗歌。() 答:错 3、原始社会的诗歌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文字记载。() 答:错 4、“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诗经﹒无衣》)中“裳”是上衣的意思。()答:错 5、在上古歌谣《弹歌》中,“续竹”中的“竹”指的是弹弓。() 答:错 6、在《邵公谏厉王弭谤》这篇文章中,“以告”的完整意思是卫巫以(谤者)告(王)。() 答:对 7、在《诗经》的《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中,“流”指的是求取。() 答:对 8、“三言二拍”中“三言”指的是《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答:对 9、杜审言的“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答:错 第1 页共19 页

10、南宋诗人辛弃疾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答:错 11、戏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答:对 12、“望西都,意踌躇。”(《中吕﹒山坡羊》)中“西都”指的是元上都。()答:错 13、《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答:对 14、《西游记》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答:对 15、《老子》的《有无相生》一章表现了老子保守的社会理想。() 答:错 16、“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名篇《卜算子》。() 答:错 17、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中,“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所累”的“累”指劳累。() 答:错 18、曹植的《白马篇》又名《名都篇》。() 答:错 19、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序》。() 答:对 20、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答:错 二、单项选择题 21、杜甫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中“丞相”指的是() 第2 页共19 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复习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分风、雅、颂三类,其中《氓》、《七月》属于(风诗)。 2、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楚辞),后世又称(骚体)。屈原的代表作是《 离骚》,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3、《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方法称作(互见法)。 4、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6、代表清代剧坛最高成就的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的写景名句。 8、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9、《庄子》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庄子.逍遥游》 中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 10、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出色的后两句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 相宜”)。 11、(范成大)晚年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艺术成就很高,使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 1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4、“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15、“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7、清代柳泉居士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 说的最高成就。 18、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19、“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杨炯)和王勃。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D) A、《春秋》《左传》 B、《左传》《国语》 C、《春秋》《国语》 D、《国语》《战国策》 2、善于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来说理的先秦思想家是(C)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老子 3、项羽破釜沉舟的事迹发生在(A) A、钜鹿之战中 B、鸿门宴上 C、垓下突围时 D、乌江自杀前 4、《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选遍在一起的十九首(C) A、原始歌谣 B、先秦古诗 C、汉代文人五言诗 D、汉乐府民歌 5、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B) A、左思 B、陶渊明 C、谢灵运 D、江淹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第一章诗 第一节《诗经》 一、《蒹葭》 二、《氓》 第二节《楚辞》 屈原:《国殇》 第三节汉代乐府诗 《陌上桑》 第四节建安诗歌 曹操《短歌行》(其一) 第五节田园诗 陶渊明《饮酒》(其五) 第六节边塞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七节山水诗 王维《山居秋暝》 第八节浪漫主义诗歌 李白《行路难》(其一) 第九节现实主义诗歌 杜甫《蜀相》 第十节无题诗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拓展阅读:介绍中国古代诗歌诗体的演变、近体诗的格律、意境与章法等知识,中国古代诗歌在海外的流传情况;补充介绍部分诗人及其作品。 第二章词 第一节婉约词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第二节豪放词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拓展阅读:介绍词的起源、词的理念与章法等知识,词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补充介绍部分词人及其作品。 第三章曲 “秋思之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拓展阅读:介绍散曲的名称、渊源和分类,散曲的格律等知识,散曲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补充部分散曲作家及其作品。 第四章赋 苏轼《前赤壁赋》 拓展阅读:介绍赋的文体特征、类别及其功能等知识,赋的影响与流传情况;补充介绍部分辞赋作家及其作品。 第五章散文 第一节先秦散文 一、《左传》二、《论语》 三、《庄子》四、《孟子》 第二节秦汉散文

一、《谏逐客书》二、《史记》 第三节唐宋散文 一、《张中丞传后叙》二、《种树郭橐驼传》三、《五代史伶官传序》 散文拓展阅读:介绍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情况,古代散文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补充介绍部分古代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诗经简介 中国诗歌的源头 一.《诗经》 ?(一)《诗经》的采集与整理 ?《诗经》作为反映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社会生活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产生的年代经历了五六百年,产生的地域范围很广,从黄河以北到江汉流域,并经过多人之手采集而成.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了体察民情,确实有过采诗\献诗之举.周王朝时期的太师和乐工等官职可能就是专门搜集诗歌的专职人员;公卿\列士向诸侯献诗歌,诸侯向周天子献本国的诗歌和谣谚. ?采而后献,献而后传,传而后整理成集. 《诗经》整理删定,鲁国的太师和乐工们都是孔子的合作者. (二)《诗经》的作者 ?《毛诗序》:《关雎》,《葛覃》,《卷耳》为周文王的后妃; ?《七月》,《鸱枭》,《东山》为周公旦; ?《载驰》为许国国君穆公的妻子许穆夫人; ?大部分为民歌,民间口头创作; ?雅\颂部分多为公卿列士 (三)《诗经》的内容 第一部分风160篇 ? 1.十五《国风》的地域分布: ?《周南》,《召南》为长江汉水流域; ?《邶》,《庸》,《卫》为山东西部和河南东部; ?《王》,《郑》,《陈》,《桧》为河南; ?《齐》,《曹》为山东; ?《魏》,《唐》为山西; ?《秦》为甘肃,陕西; ?《豳》为陕西. 2.《国风》的内容和性质: ?表达爱国的思想情感,如《无衣》; ?反映民间疾苦,讽刺政治腐败,如《伐檀》; ?反映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如《七月》; ?反映爱情,婚姻生活,如《关雎》. 第二部分雅 ?《大雅》和《小雅》105篇. ?《大雅》31篇:祭祀,祝颂,宴饮; ?《小雅》74篇:讽刺,叙事,抒情. 第三部分颂40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04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作品中,刻划了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策士的生动形象的是(C)。P1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春秋》 2.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兴手法的是(B)。P12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屈原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进行再创作的作品是(B)。P20 A.《九章》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D)。P38 A.《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B.《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C.《长恨歌》 D.《离骚》 5.《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一句中,“夫人”的意思是(C)。P52注解 A.晋文公的夫人 B.秦穆公的夫人 C.那人,指秦穆公 D.这人,指晋文公 6.下列成语中,出于《冯谖客孟尝君》的是(B)。P67 A.道路以目 B.扶老携幼 C.缘木求鱼 D.寡不敌众 7.李白“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诗句,明显是出自于(B)。 A.《鱼我所欲也章》 B.《逍遥游》 C.《劝学篇》 D.《离骚》 8.“劝百讽一”的基本模式属于(B)。P127 A.骚体赋 B.汉大赋 C.东汉抒情小赋 D.骈赋 9.《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A)。 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 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 D.隐含于叙事中 10.贾谊《过秦论》和晁错《论贵粟疏》在性质上都属于(A)。P139 A.政论散文 B.历史散文 C.人物传记 D.汉赋 11.《汉书》的体例属于(C)。P204 A.编年体国别史 B.纪传体通史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重点 绪论 总结:我们今天的新闻缺什么 从新闻人的文学修养看:文学文化修为好的不一定能作优秀的新闻人,但优秀的新闻人通常都具备扎实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 有技术更要有艺术 有想法更要有表达法 有观点更要有深度 有新闻更要有语言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概说 风、雅、颂 “经”的身份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粱传)》; “十三经”《孝经》《尔雅》; 学习《诗经》有什么作用? 1.颂美 2.讽谏 3.典礼 4.“赋《诗》言志”,即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普通人 2.外交场合 5.按照孔子的说法,可致人“温柔敦厚”,“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即学到侍奉长辈和 君主的道理。 二.《诗经》的内容 1、爱情诗 《周南·关雎》 《邶风·静女》——细腻真挚的感情表达 1.“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搔首踟蹰” 2.普通的牧羊女——赠送之物 3.“汝”的称呼 4.诗歌感情的美感表达 5这种绝少幻想色彩、而多实实在在的生活描写的现实精神是《诗经》最显著的特色。 弃妇诗 2、战争徭役诗——丰富的人性和情感

《诗经》中写作这类主题的诗歌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表现,一个是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写他的经历和内心感受;另一个则是从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 ①思妇诗 在《诗经》当中,描写在家中苦苦等待、盼望“征人”归来的妻子的战争诗我们习惯上称为“思妇诗”。 ②士兵征人 中从出外征战的“征人”的角度来写的战争徭役诗。《小雅﹒采薇》 3、颂赞诗 颂赞诗中有些作品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大雅》中的《生民》和《商颂》中的《玄鸟》等,分别记载了商、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 4、怨刺诗 《二雅》对现实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朝政方面。诗人为国事而忧愤,对当权者提出激切的劝谏。《国风》中的怨刺诗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三.《诗经》的艺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诗经》中比喻的手法富有变化。 《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 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兴”字的本义是“起” 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二节楚辞 一、何谓楚辞 (一)“楚辞”一词具有三重涵义: 第一,是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 第二,是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 第三,是书名,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楚辞》。 (二)楚辞与诗经见笔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