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硕士联考真题2008

金融硕士联考真题2008

金融硕士联考真题2008
金融硕士联考真题2008

金融学硕士联考真题2008年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各有4个备选答案,请选出最合适的1个答案。)

1、如果无差异曲线相交,那么( )。

A.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假设不成立 B.偏好一定违反完备性的假设

C.偏好一定违反传递性的假设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愿意购买保险的人是那些最可能需要它的人。这个例子属于以下所列( )种情况。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信号传递 D.以上都是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所以( )。

A.长期平均成本与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

B.长期平均成本与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的平均数相等

C.长期平均成本只有在一个点上与最低短期成本平均成本相等

D.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

4、某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效用函数为min(3x

1,3x

2

),则在该消费者看

来,( )。

A.这两种商品属于不完全替代品 B.这两种商品属于完全互补品

C.商品1对商品2的替代比例为1:3 D.商品1对商品2的替代比例为3:1

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6、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 )项引起的。

A.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

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

C.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D.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7、若消费函数为C=a+bY,a,b>0,则平均消费倾向(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都可能

8、根据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提高货币增长率,则(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会上升

B.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上升

C.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发生变化

D.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上升

9、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 曲线上的一点( )。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左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右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10、下列( )项应该计入GN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C.家庭主妇购买的股票 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

11、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所造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技术性失业

1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照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处于IS线右上方、LM线左上方时,下面情况会发生:( )。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13、一般情况下,通货比率越高,则货币乘数将(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4、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变动中,导致准备金减少的是( )。 A.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

B.中央银行出售证券

C.向其他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

D.中央银行代表财政购买黄金,增加储备

15、以下各项中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都不是

16、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7、提高房地产贷款的首付比率,属于货币政策工具中的( )。

A.直接信用控制 B.间接信用指导

C.选择性控制工具 D.一般性控制工具

18、下列关于利率决定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B.窖藏与反窖藏是古典利率理论中决定利率的两大因素

C.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偏重于实物领域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D.流动性偏好理论强调了货币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19、以下关于货币市场工具的说法中( )是错误的。

A.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较好

B.货币市场工具的交易量往往比较大

C.货币市场工具通常是以折扣的方式出售的

D.货币市场工具的年折扣率大于购买该工具所得到的年实际收益率

20、下列表述中最为正确的是:( )。

A.如果PPP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平的商品篮子相同,一价

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

B.如果一价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平的

商品篮子相同,PPP将自动成立

C.如果一价定律对于任何商品都成立,那么PPP将自动成立

D.如果一价定律不是对于所有商品都成立,那么只要各国用以计算物价水

平的商品篮子相同,PPP将不成立

21、根据内外均衡的理论,当一个经济体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

状况时,应该采用下列( )项政策搭配。

A.紧缩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B.扩张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C.扩张国内支出,本币升值 D.紧缩国内支出,本币贬值

22、根据国际收支账户的记账规则,以下( )项包含的内容都应该记入借方。 A.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的金融项目

B.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的金融项目

C.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D.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23、如果出口商品的计价货币有下跌趋势,为避免损失,出口商可以( )。

A.推迟结汇 B.按约定时间结汇

C.购买相同金额的远期外汇 D.出售相应金额的远期外汇

24、根据多恩布什(Dornhusch)的“汇率超调论”,汇率之所以在受到货币冲击后会做出过度反应,是因为( )。

A.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B.利率平价不成立

C.商品市场的调整快于金融市场的调整

D.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

25、在以下关于β系数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β系数用来度量证券本身在不同时期收益变动的程度

B.β系数是用来测定一种证券的收益随整个证券市场收益变化程度的指标

C.β系数代表证券的系统风险

D.β系数度量证券收益相对于同一时期市场平均收益的变动程度

26、H公司普通股目前的价格为28元/股,某投资者以50元/份的价格买入2

份H公司普通股看涨期权,以30元/份的价格买入1份H公司普通股看跌期权,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为30元/股,看跌期权的执行价格为25元/股,看涨和看

跌期权具有相同的到期日,每份期权赋予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数额为100股,期

权到期时H公司普通股的价格为35元/股,不考虑其他交易费用,该投资者的

损益为( )元。

A.370 B.870 C.-130 D.-1130

27、下列债券中( )具有最长的久期。

A.5年期,零息票债券 B.5年期,息票率8%的债券

C.10年期,零息票债券 D.10年期,息票率8%的债券

28、某公司债务对股权的比例为1,债务成本是12%,平均资本成本是14%,在

不考虑税收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其股权资本成本是( )。

A.13% B.15% C.16% D.18%

29、某公司股票每股支付年度股利3元,预计股利将无限期地以8%的速度增长,假定其市场收益率为14%,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 )元。

A.57 B.30 C.68 D.54

30、假设无风险收益率为4%,某种β系数为1.5的风险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10%,则β系数为0.5的风险组合的预期收益率为( )。

A.4% B.6% C.8% D.10%

二、计算与分析题

1、考虑一个生产相同产品的双头垄断行业,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为常数,而且

都为0。市场反需求函数为P(X)=10-X,其中X=x

1+x

2

为总产量,x

1

和x

2

分别为

企业1与企业2的产量。

(1)求伯特兰(Bertrand)模型中的市场均衡价格。

(2)求古诺(Cournot)模型中的均衡产量。

(3)在古诺模型中,一个企业若想把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它至少应生产多

少产品?

(4)假设企业1是斯坦克尔伯格(Stacklberg)带头企业,企业2为追随企业,求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中的市场均衡产量。

2、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0.5+R2,其中U为效用,R为收益(千元)。他有10000元钱,如果存在银行里,年利率为2%;如果全部投资于股票,估计一年

中有40%的概率获得8000元的投资收益,60%的概率损失5000元。

(1)该消费者是风险爱好者、风险厌恶者还是风险中性?

(2)他是否会选择投资股票?

(3)如果投资股票,他的效用是多少?

3、假定消费函数为C=100+0.9(1-t)Y,投资函数为I=200-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0.12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0.8Y-20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率为t=0.1,名义货币供给为M=800,价格水平固定为P=1,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4、某客户于2004年11月1日将10万元存入商业银行,选择2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2005年11月1日由于急于购买住房需要资金,鉴于定期存款未到期支取将视同活期存款计算利息,导致损失一部分利息收入,因此,该客户决定不将存款取出,而是先向商业银行申请1年期贷款,贷款按季计息,然后待存款到期时归还。假设2004年11月份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0%,2005年11月活期存款利率为0.72%,2005年11月份1年期贷款利率为5.58%。

问题:在不考虑其他情况的条件下,上述决定是否合理?通过计算试阐述你的理由。

5、当前1年期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7%,2年期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8%。财政部计划发行2年期附息债券,利息按年支付,息票率为9%,债券面值为100元。

(1)该债券售价多少?

(2)该债券到期收益率多少?

(3)如果预期理论正确,1年后该债券售价多少?

6、已知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8%,市场组合收益率为15%,某股票的贝塔系数为1.2,派息比率为40%,最近每股盈利10美元,每年付一次的股息刚刚支付,预期该股票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20%。

(1)求该股票的内在价值。

(2)假如当前的股价为100美元/股,预期一年内股价与其价值相符,求持有该股票一年的回报率。

三、分析与论述题

1、试比较论述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效力。

2、下表给出了2000~2006年我国的部分宏观经济数据,请运用所学的知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 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和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均是序数效用论的概念。在序数效用论下,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尽管数量结构不同,但偏好却等价的那些

商品组合点的轨迹。套用基数效用论的语言,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就是能够保持

效用水平相同的那些商品组合点的轨迹,而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则是效用无差异

曲线上任意一点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序数效用论里的偏好乃决策者关于一系列待选对象的优先选择顺序表。它可

以用一种两维的关系“弱偏好于()”表述出来。例如,我们称X Y为

决策者在可行选择X与可行选择Y之间“弱偏好于”X,换句话说,该决策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

在“弱偏好于”的基础上,我们引申出“严格偏好于()”和“等价于()”两种常见的二维关系。若可行选择X严格偏好于可行选择Y(表示为X

>Y),则意味着X Y成立,但Y X不成立;若可行选择X等价于可行选

择Y(表示为X Y),则意味着X Y成立,同时Y X也成立。因此,

“X Y”或X Y。

消费边际替代率递减的规律由序数效用论关于偏好的单调性和强凸性假定所决定。

所谓单调性,即x∈X,ε>0,存在y∈X,使得|x-y|<ε,且y x。

单调性意味着决策者具有多多益善的偏好特征,它保证了效用函数的一次导数为正,即效用函数是一种严格单调递增的函数。

所谓强凸性,即对于任意的可选商品组合X、Y和Z,如果有X Z,Y

Z,则对于任意的a∈(0,1),必有aX+(1-a)Y Z。或者说,x∈X,{x|x≥z}是凸集。

强凸性反映了决策者喜欢多样性的实证经验。在二维空间中,强凸性使得决策者的效用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即是一个凸函数),即消费边际替代率具有递

减的规律。这一规律与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致的。

如图所示,假定只有两种商品A和B可消费,X、

为一条效用无差异曲线,所以,X Y Z,其中

能的消费组合点。U

“”即“等价于”。但若强凸性思维的假定获得满足,则必有aX+(1-a)Y

Z。

序数效用论同时假定偏好满足完备性和传递性。

所谓完备性,即对于任意的可行选择X和Y,要么X Y,要么Y X,这两种情况应该至少有一个成立。

完备性意味着,对于任意的可行选择X和Y,要么X Y,要么Y X,要么X

Y,必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完备性假定的目的就是要求决策者必须有能力比较任意两个可行的选择方案。

所谓传递性,即对于任意的可行选择X、Y和Z,如果有X Y,Y Z,

X Z。就本例来说,就是要求如果有X Y,Y Z,则必有X

Z。

就本例来说,如下图所示,两条效用无差异曲线U

1和U

2

交于X点。由于X

与Y均为U

1

上的商品组合点,所以消费者认为X与Y等价;又由于X与Z均为

U

2

上的商品组合点,所以消费者认为X也与Z等价。从而根据偏好的传递性假定,Y必定也与Z等价。

但根据偏好的单调性,在Y与Z之间,消费者显然更为偏好Z。可见,无差

也可以这样来得出本题的答案:依据排除法,应该剔除A、B和D,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2、A

[解析] 在商品交易中,市场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往往具有不对称性。例如,在旧货市场中,卖方通常比买方掌握更多与商品质量有关的信息,这个时候,由于无法准确识别商品质量的优劣,买方只能根据商品的平均质量付价,这就使得优质商品的价格被低估,结果只有劣质品才能成交,从而造成优质品逐步退出交易(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而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劣质品充斥市场的(均衡)结果。经济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向选择。

依照常理,降低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提高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在上述旧货市场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强供给的愿望。

逆向选择同样存在于保险市场。保险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投保人通常比保险人拥有更多与保险标的有关的信息。例如,在医疗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不可能完全掌握每个投保人的健康状况,只能掌握潜在投保人的平均健康状况,据以收取保险费。在这种情况下,谁会购买保险?当然是那些身体不太健康的人。因为对于那些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保费太高,即高出了自己

的期望医疗费用,他不会去购买保险。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所投保

费低于自己的期望医疗费用,他会积极投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减少保险公

司亏损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势必提高保险费,按照这些不太健康人的平均健康

状况收取保险费。而保险费上涨的后果就是投保客户的健康状况更为糟糕,因

为那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患病率仍属较低的人会退出保险市场。这又将导

致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保险费,依此类推,最终只有那些患有严重疾病或绝症

的人才购买保险,而他们正是保险公司所最不想要的顾客。因此,对保险公司

来说,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

由此可见,逆向选择即是信息较少的经济交易当事人所面临着的下列结果:信息较多的交易对方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对自己不利的行动

或选择,从而使得市场交易的结果与自己的愿望相反。也就是说,对于信息较

少的经济交易当事人来说,所达成的协议理性(即其并未受到损害)但不理想。

例如,在旧货市场中,买者以低价买得孬车;在保险市场上,保险人以较高保

费与健康程度较差的人达成保险协议;交易双方的交易谁也没吃亏,即均符合

理性的原则。但买方可能本想买好车,保险人本想与健康的人交易。因此,逆

向选择是对不完全信息下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现象的描述。

而道德风险涉及合同签订以后拥有较多信息那一方所采取的(隐瞒)行为。它指的是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拥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

化的过程中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或选择的可能性。这时,我们称拥有较少

信息的那一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例如,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

担风险后果时,该签约方所采取的能够导致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就

很可能造成合约对方的损失。我们就说合约对方面临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的施加方并不道德败坏。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我们对所有行为主体的一贯假定。道德风险的产生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假若

不调整合同的相关约束条款,要想消除信息较少那一方的道德风险,只能假定

拥有信息较多的那一方不理性。

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保险合同签订双方都在努力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由于任何预防性措施都有成本,同时保险公司承担了保险的全部风险,所以理性

的投保人不会在预防措施上投资,甚至主动促使损失发生,从而获得保险公司

的理赔。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有一个经典的道德风险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学生创办了对自行车

的保险业务,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学生应获得15%×(1-10%)-(1-15%)×10%=5%的期望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从而处于亏损的状态:15%×(1-15%)-(1-15%)×15%=0。何以如此?这是因为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的安全防范

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

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行为发生的

可能性就是这几个发起保险业务的学生所面临的道德风险。

显然,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传递信号以克服信息的不对称性就是克服市场无效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销售方所给予的商品包退、包换和保修等等诸如此类的承诺就是卖方对于买方的信息传递。

信号传递有成本。实际上,正是因为传递相同信号的不同旧车销售商的信号传递成本不相同,才保证了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例如,只有好车的卖者才敢承

诺假一罚十,从而将好车卖出,获得利润。

所以,本题应选择A。

3、C

[解析] 生产者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其成本水平来决定自己的最优生产规模,以确保企业的效益达到最优。在假定市场需求状况及其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促使自己的平均生产成本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能达到最低。

长期平均成本属于规划的范畴,自然应该是相应产量水平下的最低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则是某个具体规划付诸实施以后所达成的实际结果。纯按理论来说,一个产量水平对应一个生产规划,而一个生产规划对应着一个最低(从而最优)的(长期)平均成本水平。

每个最低(长期)平均成本水平的实现就会形成一个相应的短期成本函数,但这个短期成本函数也只是在相应的那个产量水平上才能满足长期平均成本最低

的要求。在其他的产量水平上,该短期成本函数并不满足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的

要求。

另外,这个满足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的点也不一定就是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因为该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代表的产量水平只是在现有企业(固定成本)规模下的最低成本产量水平。实际上,在该产量水平下很可能存在另外一个企业(固定成本)规模,在这个企业(固定成本)规模下,该产量水平上的短

期平均成本更低。

因此,纯按理论来说,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有无数个,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与无数个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那些切点的轨迹,即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的包络线,或叫做计划线。

例如,考虑这样一种简单的生产过程:某企业使用两种可变投入(数量分别

为x

1和x

2

)和一种固定投入(数量为k)生产一种产品(产量为Q)。假定其生产函

数为Q=f(x

1,x

2

,k),其中的k也可以被理解为用于刻画企业规模的参数。其

成本函数为C=r

1x

1

+r

2

x

2

+(k),其中的C为总成本水平,r

1

和r

2

分别为两种

可变投入(既定)的价格,(k)为与特定生产规模相应的固定成本水平,且k

(k)>0。再假定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切点(厂商均衡点)的轨迹,即生产规

模(均衡)扩张途径的函数形式为g(r

1,r

2

,x

1

,x

2

,k)=0。

则由g(r

1,r

2

,x

1

,x

2

,k)=0和Q=f(x

1

,x

2

,k)联立方程组,消掉x

1

和x

2

进而将成本函数调整成C=(Q,k)-(k)的形式。显然,每给定一个k,由这个成本函数就可以得出一个相应的短期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

C=(Q,k)+(k)写成隐函数的形式:

C-(Q,(k)=G(C,Q,k)=0

且令其关于k的偏导数等于零,则从下列方程组中消掉k,就能得到长期成本函数:

C=φ(Q)

而LAC=C/Q=φ(Q)/Q

一般来说,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规模报酬通常依次出现递增、不变、然后递减的过程。与之相应的,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字型的形态,即随着生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先递减后递增。

在假定资本存量(即固定总成本)一定的前提下,根据边际产量递减的规律,随着产量的增大,短期平均成本也呈“U”字型的形态。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

不难理解,除了SAC

曲线外,LAC曲线不可能在任意SAC曲线的最低点处与

2

之相切。实际上,当LAC曲线呈下降状态时,它与SAC曲线的切点应该在相应

);当LAC曲线呈上升状态时,它与SAC曲线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如SAC

1

切点应该在SAC曲线最低点的右侧(如SAC

);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位置,

3

曲线在其最低点处相切。

它才会与SAC

2

所以,本题应选择C。

4、B

[解析] 在一般的情况下,商品之间的可替代关系不会是完全的,即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的规律。这个时候,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呈柔和地凸向原点的形态。

但若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率是固定不变的,则说明这两种商品之间呈完全的可替代关系。这个时候,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呈斜率为负的直线形态。完全替

代品的效用函数为U(X,Y)=aX+bY,式中的a>0和b>0表示两个商品的消费

比例关系。

也有一些商品之间不存在可替代的关系,而是呈互补的关系,即这些商品必须同时一起消费。若两种商品必须依照固定的比率同时消费,则称该两种商品

之间存在完全互补的关系。例如一副眼镜框必须搭配两片眼镜片同时使用才会

产生效用,因此眼镜框与眼镜片之间就存在完全的互补关系。这个时候,效用

的无差异曲线以直角的形态凸向原点(即其斜率的绝对值或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要么为0,要么为∞)。例如眼镜框(X)与眼镜片(Y)之间的效用函数为min(x,2Y)。完全互补偏好的效用函数一般可表示为U(X,Y)=min(ax,bY)。式中a和b是

说明商品消费比例的正数,min(ax,bY)表示两种商品组合中的最小数。

可见,本题应选择B。

5、C

[解析] 在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来不及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所以只要市场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厂商就会按照价格等于

边际成本的最大利润原则安排生产。但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

就不会愿意提供任何数量的产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生产,企业连可变成

本也收不回来,更勿论固定成本的回收了。

当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时候,由于产品价格为常数,产量与价格的关系将由边际成本曲线的形态所决定。所以,完全竞争厂商

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部分。

6、D

[解析] 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总供求模型用于分析一般物价水平与实际均衡国民

收入之间的关系。给定了总供求函数,总供求模型就能确定出经济系统的均衡

一般物价水平和均衡实际国民收入(或者说成均衡总供求数量),而均衡一般物

价水平和均衡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则是总供求函数发生位移的结果。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四部分组成。总需求函

数描述了与每一个一般物价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总量。例如,当物价水平由P

1

升到P

的时候,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维持既定的交易。而在货币供给数量

2

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需求的增加将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以投

资乘数的方式萎缩。我们把物价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导致投资

和总需求反方向变动的情形,称为物价水平变动的利率效应。同时,物价水平

的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而且税后实际可支配收入

也会下降,人们会变得相对贫困,消费水平相应下降,这就叫做物价水平变动

的实际余额效应。可见,总需求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减函数。

我们在构造IS—LM模型的时候,通常用IS函数描述产品供求已经实现均衡的状态下,实际均衡国民收入(Y)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名义货币供给量(M)除以一般物价水平(P)的商表示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用LM函数描述实际货币供求已经实现均衡的状态下,实际均衡国民收入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

而IS函数和LM函数的交点则给出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情况下

的均衡实际国民收入与利率的水平。因此,若把利率水平视为常数,而把一般

物价水平(P)视为(自)变量,则将IS函数和LM函数交点处均衡国民收入的表达式调整成实际均衡国民收入(Y)与一般物价水平(P)的函数,即为总需求函数。

可见,总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总需求

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只会引起LM线发生位移,总需求曲线不会因此发生位移;但消费的变化、进出口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可以引起IS曲线发生位移,总需求曲线随之发生位移;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LM曲线位移,总需求曲线也会随之位移。

总供给函数的形态取决于宏观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状况。

宏观生产函数又叫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实际国民收入(即总产出)与整个经济系统生产要素投入总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假定生产要素仅包括劳动(L)和资本(K)两种类型,则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为Y=f(L,K)。

除了经济增长理论以外,宏观经济学的其他内容均属于短期分析。在短期里,资本投入的数量保持不变,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实际上反映了实际国民收入与劳

动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具有关于L的一次导数大于零、关于L的二次导数小于零的特点,即满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厂商将根据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率的原则确定自己的劳动雇用量。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劳动需求函

数是个减函数。

如果假定劳动要素所有者不存在货币幻觉,则其将根据实际工资率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数量。其劳动供给数量必须满足丧失休闲的边际效用损失正好等

于实际工资率的条件。由于随着可休闲时间量的减少,休闲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所丧失休闲的边际效用)递增,所以劳动的供给函数是个增函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供求数量的单位是时间,例如小时,而不是劳动工人的人数。

在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劳动的价格(即单位时间的工资报酬数量)

可以自由变动,劳动力市场可以自行实现均衡。而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就

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因此,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不会持续性地存在非自愿

失业,充分就业至少是趋势。

由于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以稳定地实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产出量也就稳定于充分就业产出量的水平。这个时候,在实际国民收入一物价水平直角坐标

系中,总供给曲线将是一条垂直线。这种总供给函数叫做古典总供给函数。

但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工会的抵制和最低工资法的实施,工资水平存在下降的刚性,即工资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另一方面,劳动要素的供给者存在

货币幻觉,即抵制货币工资水平的下降,但对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不敏感。

这样一来,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时候,除非物价水平上升,否则实际工资水平不可能降低。这就意味着,劳动的供给不会减少,需求也不会增加。但实际

就业量等于劳动需求量,总产出与实际就业量相适应。因此,此时的总产出将

低于充分就业产出量。

反之,如果劳动力短缺,则会引起名义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供给增加,劳动需求减少。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劳动供求平衡为止。这个时候的

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相应的产出就是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可见,在凯恩斯学派看来,由于工会的抵制、最低工资法的实施以及货币幻觉的存在,非自愿失业不能自行消除。

现在假定名义工资水平不变,但物价水平上升,则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时候,实际工资率的下降将会促使就业增加、产出增长,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但当实现充分就业以后,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不再能够带动实际国民收入的

增加,此时的总供给曲线重新成为垂直线。这种总供给函数就被叫做凯恩斯学

派的总供给函数。

资本投入数量或者充分就业量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在既定货币资本预算约束下,能源、原材料、资本设备价格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资本实际投入量的减少,总供给曲线将发生水平左移。若总需求函数不变,

总供给曲线左移的结果会造成实际产出的减少和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这个逻

辑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由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滞胀”现象。

如前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位移。但在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下,这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仍会在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上维持不变。特别是,在古典学派看来,货币供给量的

变化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发生相同比例的同方向变动,货币政策不会对市场

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这被称为货币的中性。

在有的教科书中,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处呈垂直线形态的古典总供给函数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而把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显然,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同增或同减的变化。

通货紧缩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左移,从而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下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同时减少,或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

下降和(充分就业)实际国民收入的不变。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移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和实际(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

上涨和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

可见,本题应选择D。

7、A

[解析] 由于APC=C/Y=a/Y+b,b=MPC,且a>0,b>0,所以a/Y+6>MPC,即APC>MPC。不难看出,随着收入增加,a/Y之值越来越小,APC将逐渐趋近于MPC。

8、B

[解析] 理性预期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是其代表人物。该理论以理性预期假说为基础,从理论基础到政策主张向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或称新古典综合经济理论提出了全面的挑战。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具有稳定性,凯恩斯主义旨在熨平经济波动,在充分就业基础上实现稳定增长的需求管理政策不仅无效,更是造成滞胀的原因。由于该学派主张回归传统的自由放任理念,因此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为代表的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假定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的,在完全竞争市场背景下,所有经济行为主体的信息也是完备对称的。因此,在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中,经济行为主体总是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也即未来的现实总是印证了先前的预期。这也叫做完全的预期。

同时,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假定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可以顺应市场供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从而迅捷地重新实现市场的出清一供求数量相等,价格稳定。

完全的预期其实就是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确定性不仅存在,而且也不可忽略。如果预测下一期的价格就等于当前已实现的价格,则称之为静态预期;如果假定下一期的预测价格等于当前已实现的价格,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已经过去的几个时期的价格变动,则称之为外推型预期;如果假定下一期的预测价格等于此前对上一期的预测价格,再加上一定比例的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则称之为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价格实际上就是关于上一期的预测价格,再加此前所有期间的实际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其中,距离现在越远,其权重越小。可见,以过去预测未来是上述几个预期概念的特点和缺陷。

而理性预期则假定下一期的预测价格即是当前所测算出来的未来各种可能价格的期望值,并且要求经济主体出于获得极大自身效用的目的,不仅能够了解所有相关变量过去已发生的信息,预期到所有能够影响相关变量未来走向的系统性(非随机性)信息,而且还要掌握各变量之间真实(从而正确)的结构关系。理性预期和持续迅捷的市场出清机制(即市场会自动迅捷趋向供求平衡)是理性预期理论的两大基础。

1958年,菲利浦斯首先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期内存在着稳定的反向关系。假定P为一般物价水平,W为货币工资率,MP为能够体现劳动生产率的劳动的边际产量,则当厂商实现均衡的时候,必有P×MP=W。可见,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本来用于描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修正为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不可兼得。这就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然而,理性预期学派承袭货币学派的自然失业率概念,并用理性预期假定取代其他学派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从而在通货膨胀率一失业率直角坐标系中,将斜率为负的菲利浦斯曲线调整为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关于劳动市场理论,各学派一般都假定劳动需求取决于实际工资率(W/P),但劳动供给需求取决于预期工资率(W/P e)。即假定厂商根据实际物价水平雇佣劳动,但工人根据自己对未来物价水平的预期决定劳动供给量。

假定最初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已实现自然失业率下的充分就业,则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市场利率的降低、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劳动雇佣量的

增加和名义货币工资率的上涨。

但劳动生产率却随着劳动雇佣量的增加而递减。根据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

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关系式,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且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所以,政府增

加货币供给会导致实际工资率下降,从而造成劳动需求的进一步增加。

如果假定最初的物价水平已经维持了较长的时间,则在(非理性预期学派的)其他学派所秉持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下,工人在决定劳动供给量的时候会预期一

般物价水平保持不变。这样一来,面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名义工资率的上涨,

工人会产生实际工资率上升的幻觉,从而增加劳动的供给,减少休闲的数量。

因此,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可以调整就业量,甚至使得失

业率低于现有的自然失业率水平。

但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认为,失业率低于现有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只能是暂时的现象,因为工人可以适应性地调整其关于物价水平的预期。这个时候,为满

足劳动需求的增加,名义工资率势必需要更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政府的扩张

性货币政策促使通货膨胀加速,但失业率却恢复到最初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从

而造成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

所以,货币学派认为,凯恩斯学派所谓斜率为负的菲利浦斯曲线只会出现在短期当工人适应性预期的通胀率低于实际将要发生的通胀率的时候。但在长期里,凯恩斯学派的菲利浦斯曲线会随着工人适应性预期的调整而不断地右移,

从而形成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形态的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在货币学派理论的基础上,理性预期学派用理性预期假设替代适应性预期假设,认为货币学派所谓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也不存在。因为当政府增加货币供应,促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同时,由于按照理性预期假设,人们会准确预期通

胀率,促使总供给曲线左移。实际工资率和预期工资率一致,失业率也就维持

在最初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可见,无论长期或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都是一条

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因此,在理性预期学派看来,由于理性预期和自动迅捷的市场调节机制,市场经济系统具有自行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稳定性。在理性预期下,由于人们可

以准确预测一般价格的走势,因此凯恩斯学派旨在降低失业率的需求管理政策

将是无效的,只会引起物价的上涨。

可见,本题应选择B。

9、C

[解析] LM曲线刻画的是在货币市场维持均衡,即货币需求总是等于货币供给

的时候,均衡市场利率与均衡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当名义货

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下降,从而导致LM曲线向左移动。

10、B

[解析] 单个消费者享用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叫做效用,整个社会所有消费者在享用商品或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效用或满足感的全部就叫做社会福利。获得最大化的社会福利是人类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如果将财富定义为能够带来福利或效用的一切手段,则也可以将人类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定义为创造尽量多的财富。显然,根据财富的定义,我们可

以将财富划分为有形财富(如产品)和无形财富(如劳务)两大类。换个角度,也

可以划分为有市场价格的财富(如家政服务)和无市场价格的财富(如家务劳动或休闲)两大类。

既然人类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创造财富,则为探索创造财富的有效途径,科学地计量财富流量的大小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国民收入核算。GDP指标所核算的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期间内所创造的财富(也即新增财富)的

市场价值的总和。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GDP指标核算的是新增财富数量,因此,它是一个流量指标,而不是

存量指标。如果把一个国家或社会看做一个企业,并且不存在对外经济交往,

则GDP的值应该等于该企业的营业收入(这种设想有助于理解总供求的计算公式)。如果假定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段时期内仅生产了一种产品,并且这种产品是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流通企业共同协作的成果,则每一个法人所创造

的GDP就等于该企业所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扣除原材料购进价值以后的差额(相当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课税对象,这就是我国现行的增值税被称为“生产型”

增值税的原因)。

其次,GDP指标仅仅核算了一个社会在一定期间内新增财富的一部分,而不

是该期间这个社会所新创造财富的全部。实际上,它只核算了具有市场价格的

那部分新增财富量,包括有市场价格的新增有形财富(即商品)以及有市场价格

的新增无形财富(即劳务)两部分。像家务劳动之类不存在市场价格的新增财富,以及休闲、环境改善之类的广义财富(更是不存在价格)均不包括在内。当然。GDP也不包括有市场价格但不合法的新增财富,例如地下经济(像街头无营业执

照的摊贩等)、违法生产或交易(像毒品经济等)等。

最后GDP这个指标只是反映了新增财富货币额的大小,并不反映财富的性质、种类结构、分配结构以及质量的变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例如,GDP指标区分

不出农业或轻工业产品与军火工业产品对于社会福利的不同贡献,区分不出产

品种类单一的经济结构(例如只生产面包)和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例如既生产面包又生产火腿)的经济结构对于社会福利的不同贡献。我国十多年前的21时彩电

市场价格5000多元,而在今天,同样的彩电售价仅为500元。若按GDP的现有定义,GDP不增反减。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会伤害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感情,造

成福利的减少,因此,与环境污染一样,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都是“负”的财富,仅就这个意义来说,GDP高估了新增财富的数量。

我们假定一个社会在上一个年度的生产活动如下表所示,显然,该社会在上一年度仅生产了价值为20元的新增财富,其物质形态体现为面包,所以,该社会上一年度的GDP为20元。它相当于该社会每一个生产环节增加值的总和,也相当于商品流通最后一个环节(即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超市销售环节)的营业额,

还相当于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工资、利润、利息、折旧、租金和国家税收收入的

总和。相应的,GDP的核算方法有三个:增加值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在增值法下,GDP=销售额-原材料购进价格。

在支出法下,GDP=C+I+G+(X-M)。即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投资、

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四个方面支出的总和。其中。进口应该理解为围内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减项(而不是出口的减项)。因此,支出法下的GDP相当于对

本国或本地区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额,其中,库存的增加也被理

解为投资支出额。因此,最终产品包括:出口品以及进入生产流通最后一个环

节的消费品、资本品(资本设备)。在收入法下,GDP=工资+利息+租金+问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同学们在理解收入法下GDP的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增值法考虑:从销售额中减掉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差额就是GDP,然后想一想,这个

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或本区域)范围内所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就本题来说,面包厂购买的面粉属于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家庭主妇购买

的股票不属于新增财富,而是已有财富所有权的转移,不计入GDP;家庭主妇

购买的面粉属于最终产品,应该计入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期间内所生产的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核算的是本国或本地

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新增财富。它与GDP的关系为:GNP=GDP+本国国

外净要素收入。

可见,本题应选择B。

在此,我们还将国民收入核算中较为常用的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收支付

11、C

[解析] 由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也即所谓的信息不畅)或者由于工作岗位的转换间隔所造成的失业叫做“摩擦性失业”。例如人们搬到一个新城市后需要寻

找工作,一个人由于某种职业不够理想而正在寻找其他职业,或者刚进入劳动

力市场正在寻找职业,或因用工需求的随机波动引起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

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之中。这些就是摩擦性失业。可见,摩擦性失业是由

以下三个的原因所产生的失业: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二是信息不完善;三是求职者与拥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相互寻找、洽谈需要一定的时间。

产业的调整会改变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从而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失衡,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例如,由于工艺发生重大变化,一

部分人可能缺乏新工艺所要求的那种训练和技术,他们可能难以被雇佣。在经

济发展过程中,有些部门发展迅速,而有些部门正在收缩,有些地区正在开发,而有些地区经济正在衰落,这也足以引起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另外,有些企业

对年龄、性别和外来人口的歧视也会造成结构性失业。

因季节变动所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失,称为季节性失业。例如,有些行业或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随季节的变动而波动,如旅游业、建筑业等。

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叫做技术性失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

的必然趋势是生产中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赘本、技术密集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

设备会逐步替代工人的劳动,这样就会使失业增加。此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品相对价格下降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上升也加剧了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从

而也加重了这种失业。

上述几种失业类型都可归结为非自愿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型失业”。意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

非自愿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工人即使愿意接受降低了的工资率,仍然不会有雇主雇佣他们。因此,要消除非自

愿性失业,关键在于提高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只有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

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就业。

自愿失业一般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不愿就业,有业不就。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属于失业的范畴。这

个概念由英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皮古提出。

根据经济理论,单位劳动的实际价格不能超过其边际生产能力。当经济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单位劳动的实际价格将正好等于它的边际生产能力。这

个时候,工人不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也就意味着其所要求的实际工资率超过

了自己的边际生产力。由此所造成的失业属于自愿失业。因此,本题应选择C。

12、D

[解析] IS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能保持产品供求的平衡。如下图所示,r为市场利率,为实际国民收入。假定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则在IS曲线上的A点处,

投资需求I等于储蓄供给S(即I

A =S

A

)。

现在考虑和A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的B点。由于收入水平相同,所以A、B

两点处储蓄水平相同(即S

B =S

A

)。但由于r

A

>r

B

,所以I

A

<I

B

。因此,由I

A

=S

A

得I

B >S

B

。即在IS曲线下侧(或左侧)的任意点都有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特

征。

同理可证得,在IS曲线上侧(或右侧)的任意点都有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的特征。

LM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能满足货币供求相等的条件。如下图所示。由于B 点位于LM曲线上,所以B点处的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即M=L B)。

现在考虑和B处于同一条垂直线上的A点。由于Y

B =Y

A

,所以A、B两点处的

货币交易性需求量和预防性需求量(L

1)是相同的(即)。但由于r

A

>r

B

,所

B(L

2

)是不同的,且。因此,由M=L B=可得M。即在LM曲线上侧(或左侧)的任意点都有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特征。

同理可证得,在LM曲线下侧(右侧)的任意点都有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特征。

就本题来说,该经济系统位于IS曲线的右侧和LM曲线的左侧,如下图的A

点所

显然,该经济系统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即L

>M,I<S)。因此,该经济系统的市场利率将下降,国民收入将减少。可见,

本题应选择D。

13、B

[解析] 通货比率指的是非银行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C)与其所持有的活期存

款(D)之间的比率(即C/D)。货币乘数(m)就是货币供给量(m)与基础货币(H)之

其中,R为商业银行系统所持有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之和。

(m)关于通货比率(C/D)求一次导数,有:

可见,通货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即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越多,商业银

行所能创造的派生存款货币就越少。所以,本题应选择B。

14、B

[解析]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部分,

其中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存于其在中央银行所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当中。

中央银行给予存款机构的再贷款能够直接增加相应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存款,

属于基础货币的投放。

中央银行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只会引起该中央银行自身资产或

负债规模或结构的变化,与本国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无关。

中央银行代表财政部购买黄金,增加储备,若其购买对象为国内居民,则会

直接或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也属于基础货币的投放。

中央银行在国内金融市场实施公开市场业务,出售证券,则会回笼基础货币,直接或间接导致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可见,本题应选择B。

15、A

[解析]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核定再贴现票据资

格等方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资金的规模,

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最终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可见,再贴现政策直接影响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规模,属于直接调控基础货

币投放规模的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方式来调控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最终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措施。它是目前多数发

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

交易对象主要是各存款货币机构,所以公开市场业务的实施也能直接影响存款

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规模,也属于直接调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的是金融机构依据中央银行的要求,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存在中央银行的款项。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

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例如,如果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则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

存1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万元;倘若央行将存款准

备金率提高到15.5%,那么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4.5万元。因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工具影响的不是基础货币的投放量,

而是存款货币机构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

可见,本题应选择A。

16、B

[解析] 一方面,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可直接回笼基础货币,

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从而影响这些金融机构的放款能力,减少货币供给量,促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另一方面,在中央银行抛售有价证券的过程中,证券供给上升,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也会上升。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分析,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有价证券的行为都意味着央行正在贯彻从紧

的货币政策。其目的一般是抑制总需求,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可见,本题应选

择B。

17、C

[解析]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具体采取的措施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以下三类:(1)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或一般性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能够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

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这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

策工具,具体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调整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或选择性的控制工具。这是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

经济领域采用的工具,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

银行系统某些资产运用或负债经营活动为调控对象,侧重于银行业务活动实质

性的干预,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其中,消费者信

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消费者的不动产以外的耐用消费品分期购买或贷款的管

理措施,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3)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或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

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主要包括:①直接信用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

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限制、利率限制、特种贷款限制等直接干预手段。②间接信用控制工具或间接性信用指导,

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

传或规劝等方式具体指导其信用活动,借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就本题来说,提高房地产贷款的首付比率属于不动产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

选择性控制工具箱里的一种具体的工具。因此,本题应选择C。

18、D

[解析] 凯恩斯从货币的供求关系说明利率的决定。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通常被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率不直接取决于储蓄和投资的相

互作用,而是直接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即影响利率的直接因素是货币的存

量(即货币供给量)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量)。凯恩斯认为,货币的

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是外生的政策变量;而货币的需求量则由交

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

入的增函数,在这里,货币发挥的是交易媒介的职能,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

是利率的减函数。

由投机动机引发的货币需求或投机性流动性偏好、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凯恩斯引入的概念,在这里,货币被作为财富的一种持有方式,或作为其他证券资产

的替代形式而存在,即发挥着货币的财富储藏手段职能。他认为,人们在选择

财富持有形式的时候对货币会有特别的偏好,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

小的风险性。但持有货币存在机会成本,它相当于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

牲流动性(即投资于其他证券)所能获得的报酬(称之为利息)。因此,利率影响

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市场均衡利率应该是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

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时的资金价格(或投资收益率)。当公

众的流动性偏好趋于增强,造成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大于货币的供

给量时,利率就会趋于上升;反之,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减弱,造成愿意以货

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少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就会趋于下降。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义称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等实际因素决定利率,因此也被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学派从资本

的供求关系说明利率的决定。该理论认为,投资资金来源于储蓄,而储蓄意味

着人们对当前消费的推迟。由于人性不耐等原因,人们更偏好当期消费,因此,储蓄需补偿,这种补偿就是利息。显然,利率(即补偿)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可见,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投资,而投资量的多少取

决于投资回报率与融资成本(即利率)的对比关系。当利率降低时,投资同报率

相对提高,投资需求就会增大,因此,投资需求足利率的减函数,而储蓄和投

资(即资本的供求)决定均衡利率。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关于利率的决定因素,储蓄投资理论完全忽视货币因素固然不妥,而凯恩斯完全否认非货币因素(如节欲和资本边际生产力)也未必恰当,应该综合考虑货币和非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源于如下几个方面:①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②企业提取的同定资本折旧以

及所持有的流动资本;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额。④资本流入,是利率的增函数;

⑤净反窖藏,即与上一期持有的闲置货币相比,本期闲置余额的净减少,该项

可以为负,意味着经济主体在本期内意愿持有的闲置余额较上期有所增加。可

贷资金的需求源于如下几个方面:①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对于资金的需求,

是利率的减函数;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借款来弥补的赤字;③家庭和企业为了

增加它们的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减少贷款,即货币的窖藏。可供资金的总供给

和总需求决定了均衡利率。

可见,本题应选择D。

19、D

[解析] 货币市场指的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务工具交易市场。所交易的金融工具包括国库券、回购协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以及可转让存款单等。货币市场工具期限较短,发行者的资信较高,所以一般来说相当安全,具

有流动性强、交易量比较大的特点,适合作为短期闲置资金的投资标的。

货币市场主要由国库券交易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交易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组成。各货币市场的定价机制不尽相同。就本题来说,选项C所谓“货

币市场工具通常以折扣的方式出售”主要适用于国库券市场。由于国库券交易

市场通常是各国货币市场的主体,因此这种说法也说得过去。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序号:477试题名称: 金融学 1.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准是什么?(5分) 2.套息和套汇的区别是前者只使用本币而后者只使用外币?(5分) 3.购买力平价理论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是什么?(5分) 4.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会最终崩溃?(5分) 5.什么是米德冲突?(5分) 6.一个美国公司准备贷款。100万美圆给它在日本的子公司,同时一个日本公司计划贷款同样金额的日圆给它在美国的子公司。有人提议两公司做一个货币互换: 美国公司贷款100万美圆给日本公司在美国的子公司,期限为4年,利率为年复利13%,本金和利息都将在第4年末支付;日本公司贷款日圆给美国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期限为4年,利率为年复利10%,本金和利息都将在第4年末支付;即期汇率为l美圆兑140日圆,但预计以后每年将下降5日圆。问这样一笔交易对谁更有利?(15分) 7.一个日本出口商将在180天后收到1500万美圆的货款,为了避免风险该出口商同时卖出了执行价格为¥98/$的欧式看涨期权和买进了执行价格为¥90/$的欧式看跌期权,当时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的价格相等,预计180天后汇率可能在¥80/$到¥110/$的范围内波动,请用图表示出口商180天后可能的收汇状况,并说明出口商在各个价格区间内应采取的策略。(15分) 8.GE公司正在考虑在英国投资项目,当前即期汇率是1英镑兑换1.5美圆,美国的无风险投资收益率是11.3%,英国是6%。该项目须投入1000万英镑,第1年预计获得400万英镑的现金流量,第2年和第3年每年产生300万

英镑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折现率估计,即公司的美国资本成本为15%。另外,该子公司可以在第三年末以21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 试问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其净现值是多少?(假设所有数据都在年末发生)(20分) 9.判断题,如有错误请改正。(30分) (l)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中,企业无法控制市场的价格,但可以使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 (2)股价收入比(P/S)的波动性不会如市盈率(P/E)那么大。 (3)通货紧缩时期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上升。 (4)经济学中投资的定义比证券投资学广。 (5)大宗交易是指不通过经纪人,投资者之间直接交易已上市的股票。 (6)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投资者将受损。 (7)紧缩时期,医疗服务比汽车行业更有投资价值。 (8)一公司的市净比(Price/Book)与行业平均水平相等,净资产收益率(ROE)比平均水平低,这意味着该公司有比其他公司更高的市盈率。 (9)某债券的等级被评为D级,它表示该债券是垃圾债券,或高收益债券。 (10)经济萧条宜投资于低财务杠杆、低经营杠杆的公司。 10. (1)公司今年初的净资产为l亿,负债为2亿。净资产收益率10%,分红比率为20%,且一直不变。求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红利增长幅度,及明年初的净资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2007年金融联考样题解析

2007年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 “金融学基础”样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各有若干备选答案,请选出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本题共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C 【解析】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时的价格,需求量和供给 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A 【解析】需求曲线右移是指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的需 求量变大。替代品价格上升,则人们减少对替代品的需求,转而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所以该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品价格下降,则人们对互补品的需求上升,同时也增加了对该商品的需求,如汽车价格下降,更多人买汽车,必然使得汽油的需求量上升。 3.A 【解析】MC(边际成本)大于AC(平均成本),即厂商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 成本,大于之前产品的平均成本,必然把平均成本往上拉。MC与AC的关系是:只要MC 小于AC,MC就把AC往下拉;只要MC大于AC,MC就把AC往上拉;当MC等于AC 时,AC必然达到本身的最低点。MC曲线与AC曲线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4.D 【解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MR=MC;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产量对应于AC 最低点时,说明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满足MR=LMC=SMC=LAC=SAC的条件,满足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但此时厂商可能处于利润最大化状态,也可能处于亏损最小化状态。5.C 【解析】垄断企业在利润最大化时,满足条件:MR=MC。企业的平均收益(AR)为 商品的价格P,注意,因为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要增大销量,价格必须下降,所以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始终处于平均收益(AR)下方。综合以上关系,得:P=AR>MR=MC。 6.D 【解析】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即生产中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由生产函数可以直接推出等产量线,即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所以答案为D。要得知A,还必须知道各种要素的价格;要得知C,还需知道等成本曲线,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要得知B则还要知道更多,如厂商是否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产品的价格等。 注意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区别。成本函数表示生产既定产量所需的最小成本,其本身 已经包含了各种要素比例为最优比例的意思。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2020年宏观经济学单项练习题含解析9

一、请选择正确或者错误的选项(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按照价格水平调整后的经济中每一个人的收入总额叫做()。 a.经济衰退 b.通货膨胀 c.实际GDP d.经济周期波动 解析:实际GDP 2、根据凯恩斯交叉分析,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6,政府支出和税收同时增加100,均衡收入将增加()。 a.0 b.100 c.150 d.250 解析:100 3、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哪项引起的?()(金融联考2008年) a.总需要曲线在给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 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 c.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d.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解析: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4、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那么2005年的GDP折算指数为()。 a.6.6 b.1.5 c.2.2 d.2.5 解析:1.5 5、实际汇率()。 a.衡量了1美元可以换得的日元数量 b.等于名义汇率乘以国内产品的价格除以国外产品的价格 c.等于名义汇率乘以国外产品的价格除以国内产品的价格 d.是国内汽车的价格除以国外汽车的价格 解析:等于名义汇率乘以国内产品的价格除以国外产品的价格 6、衰退开始和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之间的时间差属于()的一个例子。 a.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 b.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 c.财政政策的内在时滞

d.财政政策的外在时滞 解析: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 7、收入——支出模型和总需求曲线是一致的,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总支出模型中()。 a.价格水平的变化对均衡GDP水平没有影响 b.价格水平上升将提高财富的实际价值 c.总支出水平(相应地实际GDP水平)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d.总支出水平(相应地实际GDP水平)与价格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关系 解析:总支出水平(相应地实际GDP水平)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8、浮动汇率制下,当BP曲线比LM曲线更平缓时,()。 a.财政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小,货币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大 b.财政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大,货币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小 c.财政政策的效果与货币政策的效果都比封闭经济中的大 d.财政政策的效果与货币政策的效果都比封闭经济中的小 解析:财政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小,货币政策的效果比封闭经济中的大 9、公共储蓄等于()。 a.收入减去消费再减去政府支出 b.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 c.可支配收入减去政府支出 d.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 解析: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 10、生产函数y=f(k)意味着()。 a.劳动不是生产要素 b.人均产出是劳动生产率的函数 c.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的函数 d.该生产函数具有递增的规模报酬 解析:人均产出是人均资本的函数 11、在凯恩斯交叉模型中,对于给定的MPC,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与…互为倒数 解析:大于 12、有助于流通中货币量增加的政策是()。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货币政策 解析:扩张性货币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考研复试试题

2002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考研试题 一.概念题(16分) 1. 货币需求函数 2. 内源性融资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4. 丁伯根法则 二.简述题(32分) 1. 简述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交易 2. 简述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的主要区别 3. 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4. 简述“托宾税”方案及其意义和实施条件 三.计算题(16分) 1. 其年物价指数为97,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08%。此时实际利率是多少? 2. 假定在同一时间里,英镑兑美元汇率在纽约市场上为1英镑=2.2010、2015美元,在伦敦市场上为1英镑=2.2020、2025美元,请问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不考虑套汇成本)如何套汇,100万英镑交易额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四.论述题(36分) 1.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给量? 2. 试分析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中央财经大学2004年考研金融复试试题 一,单选 1,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 A,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B,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C,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 D,在不减少储蓄的情况下增加消费 2,认为银行只适合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 A,可转换理论 B,逾期收入理论 C,真实票据理论 D,超货币供给理论 3,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变动中,导致存款机构准备金减少的是 () A,中央银行给存款机构贷款增加 B,央行出售证券 C,向其他国家中央银行购买外国通货 D,中央银行增加对政府债权 4,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A,交易功能 B,资产功能 C,避险功能 D,流动性功能 5,超额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缺陷是 A,适应性弱

国际金融学 汇率专题计算题(含作业答案)

《国际金融学》第五章课堂练习及作业 题 一、课堂练习 (一)交叉汇率的计算 1.某日某银行汇率报价如下:USD1=FF5.4530/50,USD1=DM1.8140/60,那么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多少?(北京大学2001研)解:应计算出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套算汇率。由于这两种汇率的方法相同,所以采用交叉相除的方法,即: USD1=DM1.8140/60 USD1=FF5.4530/50 可得:FF1=DM0.3325/30 所以该银行的法国法郎以德国马克表示的卖出价为:FF=DM0.3330。

2.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假设2007年12月的部分汇价如下: 欧元/美元:1.4656/66;澳元/美元:0.8805/25。请问欧元与澳元的交叉汇率欧元/澳元是多少?(上海交大2001年考研题,数据有所更新) 解:由于两种汇率的标价方法相同,所以交叉相除可得到交叉汇率。 欧元/美元:1.4655/66 澳元/美元:0.8805/25 1.6656 1.6606 可得:欧元/澳元:1.6606/56。

3、某日伦敦外汇市场上汇率报价如下: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50/80点,试计算美元兑英镑三个月的远期汇率。(北京大学2002研) 解:即期汇率1英镑等于1.6615/1.6635美元三个月远期贴水等于50/80点 三个月英镑等于 (1.6615+0.0050)/(1.6635+0.0080)=1.6665/1.6715美元 则1美元= 11 / 1.6715 1.6665 英镑 =0.5983/0.6001英镑

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论文 论文名称:简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 导论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2)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等等。(二)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等等。(2)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2008年金融联考真题

2008年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 “金融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各有4个备选答案,请选出最合适的1个答案。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如果无差异曲线相交,那么( )。 A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假设不成立 B .偏好一定违反完备性的假设 C .偏好一定违反传递性的假设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愿意购买保险的人是那些最可能需要它的人。这个例子属于以下所列( )种情况。 A .逆向选择 B .道德风险 C .信号传递 D .以上都是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所以( )。 A .长期平均成本与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 B .长期平均成本与最低短期平均成本的平均数相等 C .长期平均成本只有在一个点上与最低短期成本平均成本相等 D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相等 4.某消费者对商品l 和商品2的效用函数为min(3,),则在该消费者看来,( )。 1X 2X A .这两种商品属于不完全替代品 B .这两种商品属于完全互补品 C .商品1对商品2的替代比例为l :3 D .商品1对商品2的替代比例为3:1 5.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 .A VC>MC 中的那部分A VC 曲线 B .AC>M C 中的那部分AC 曲线 C .MC>A VC 中的那部分MC 曲线 D .MC ≥AC 中的那部分MC 曲线

6.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 )项引起的。 A.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 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 C.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D.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7.若消费函数为C=a+bY,a,b>0,则平均消费倾向(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都可能 8.根据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提高货币增长率,则( )。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会上升 B.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上升 C.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发生变化 D.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不一定上升 9.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价格总水平上升将导致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一点( )。 A.沿原LM曲线向上方移动 B.沿原LM曲线向下方移动 C.向右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D.向左移动到另一条LM曲线上 10.下列( )项应该计入GN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C.家庭主妇购买的股票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 11.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所造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D.技术性失业 1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照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处于IS线右上方、LM线左上方时,下面情况会发生( )。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本文注重寻找危机的原因,分析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启示。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次贷房地产泡沫资产证券化 2008年我们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由美国华尔街始源的次贷危机不断的扩散,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还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全球经济至今依然未能得到平稳的发展。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为何这场金融风暴会起源于美国?又为何仅仅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引发世界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又是什么?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7 年4 月,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由此之后的一年里,危机愈演愈烈不断传导到世界各地,最终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此次危机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次贷首当其冲,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证券化及衍生品泡沫的破裂造成的,但是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隐藏于背后。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引发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之所以称之为次贷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相对较低,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到次级市场上寻求贷款。次贷由于其要求的信用条件较低,因此风险也比优级贷款要大,因此贷款利率通常也相对较高,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对于银行来说通常情况次贷并没有特别大的风险,而且在房地产市场兴隆时利润率也比较可观。但是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自有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即使贷款人违约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也可以通过收回抵押的房屋将其拍卖来获得应收的本金和利息;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必然有一部分次级贷款人无法按期还款,随着利率的上升,通常也会造成大宗物品价格的下跌,房产也不例外,此时银行要想继续通过拍卖抵押房产方式收回次贷会变的逐渐艰难,而其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无人接手房产,银行坏账将会激增。此时,次贷危机就产生了。 据统计,此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仅为4 600 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 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 (二)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为了刺激经济,摆脱低迷的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在2006年5月之前的几年中,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地降低利率和税率,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为过去46年的最低水平,在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中国的资金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借出去的钱就会受到亏损 次贷危机没有过去,警惕金融风险进一步升级 2008-06-17 草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最新评论更多>> 黄金在别人手里,人家是傻瓜会送给.. 我个人认为我国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军.. 美股下跌,还有一波?跌破7000点?虽然宋鸿兵老师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危.. 中国政府目前的黄金储备是多少?好..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我觉得这... 请问秦川人, 不好意思,我才疏学浅.. 回答HWD99 赞同你的西方控制黄金... 回答草根经济美国自然不同意金本.. 全世界的黄金都换给中国,恐怕也到.. 最新文章更多>> 金本位迟早复辟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警惕索罗斯们的吹捧防止美国转嫁... 逃顶华尔街谨防美国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现在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货币战争》的准确预言金融危机的本质:美国过度消费和中.. 解读“两房”危机信用违约掉期的惊险梦游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看似已经过去、预测美国经济年底触底、美元即将反弹的观点似乎日渐成为主流,情况果真如此吗? 其实,正在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美国全面债务危机的引爆器,美国债务高企这一结构性矛盾存在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 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2009年金融联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2 题科斯定理是关于()。 A.不对称信息对市场效率的影响B.公共决策的特性 C.股票市场的无套利条件D.产权界定与外部效应的关系 2.(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3 题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14 ﹣3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A.4/3 B.4/5 C.2/5 D.5/2 3.(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4 题某个国家在充分就业下的产出为5000 亿美元,而自然失业率为5%。假定现在的失业率为8%,那么当奥肯系数为2 时,根据奥肯法则,该国目前的产出为()。 A.4 500 亿美元 B.4 900 亿美元 C.4 800 亿美元 D.4 700 亿美元 4.(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5 题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说法错误的是()。 A.当需求函数是直线时,在不同价格下会有不同的弹性系数 B.当需求函数不是直线时,在不同价格下也必然有不同的弹性系数 C.一般来说,消费者的需求行为的调整时间越长,需求就越具有弹性 D.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往往越大 5.(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7 题根据IS-BP-LM 模型,在浮动汇率并且资本完全自由流动下()。 A.财政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货币政策有效 6.(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8 题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生产要素收入+利润 B.NI+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C.NI+间接企业税+折旧 D.NI+间接企业税+折旧+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7.(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9 题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若资本-产量比为5,储蓄率为20%,要使储备全部转化为投资,增长率应为()。 A.4% B.25% C.20% D.5% 8.(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0 题根据多恩布次的“汇率超调论”,汇率之所以在受到货币冲击后会做出过度反应,是因为()。 A.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B.利率平价不成立 C.商品市场的调整快于金融市场的调整 D.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 9.( 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1 题根据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央行提高基准利率将直接导致()。 A.货币供给增加 B.货币供给减少 C.货币需求增加 D.货币需求减少 10.(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2 题托宾q 值是指()。 A.企业市值/企业固定成本 B.企业市值/企业变动成本 C.企业市值/企业总成本 D.企业市值/企业重置成本 11.(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3 题根据CAPM 模型,一个证券的价格为公平市价时()。 A.β 为正值 B.α 为零 C.β 为负值 D.α 为正 12.(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4 题裸露股票看涨期权的卖方潜在的最大损失是()。A.有限的 B.无限的 C.股票越低损失越大 D.与看涨期权价格相等 13.(2009 年试题)选择题第15 题若一个生产X 和Y 两种商品的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X2+Y2=3,则该企业的生产属于()。 A.规模经济 B.规模不经济 C.范围经济 D.范围不经济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2006年金融联考样题

2006年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 “金融学基础”考纲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 1 个答案,2 分×22 题,共 44 分) 1.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应该有()。 A.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B.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 C.替代效应为负值,收入效应为正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D.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 2.如果中央银行向公众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它的意图是()。 A.增加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 B.提高利息率水平 C.通过增加商业银行贷款扩大货币供应量,以达到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的目的D.道德风险 3.一国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手段不包括()。 A.提高利率 B.减少国民收入 C.法定货币贬值 D.法定货币升值 E.利用国际贷款A.逆向选择 4.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A.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居民的实际财富增加,他们将增加消费 C.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D.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居民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减少消费 5.下列导致基础货币增加的行为主要有()。 A.降低再贴现利率 B.提高发行准备金 C.政府增税 D.央行在公开市场中进行正回购 6.在IS—LM模型中,当经济中价格水平下降时,会()。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7.一般认为狭义货币是指()。 A.通货 B.通货+活期存款 C.通货+商业银行存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变在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七十三分钟的演讲中,周小川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切分点,阐述了各国的货币政策前后不同以及出现的新名词,通过穿插评论的方式向台下听众详解相关名称的由来,同时引申提出中国在下一步改革开放中,人民银行所要做的事情。 周小川:货币政策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我就用一个这样的方式将新名词串联起来,然后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从演变的过程来说,我会讲到一些国际情况,其中会夹杂着对国内货币政策框架改革发展演变过程一些评论。 我们说危机以前和危机发生以后,货币政策框架有很多新的变化、新的名词,如数量宽松货币政策、零下界、前瞻性指引等内容。我想说我们既不是研究性也不是普及性的讲演,我想把这些新的概念串联起来。 首先,危机以来,货币政策的目标出现复杂化。在危机之前,有二十多年时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保持低通胀,即通货膨胀目标论。而且是越简单越好,这样大家的理解、与央行的沟通越好,使得效果越好。所以,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央行制定一个目标—通货膨胀,一个利率—政策利率。 但是后来发现情况变得复杂。总的来讲,应对未来的复杂形式,央行制定了更多的货币政策目标。例如美联储将目标定为保持低通胀和充分就业。也有很多国家制定了很多不同的目标。 总之单一的目标,对应对危机略显不足。中国的货币政策历来是四目标:低通胀、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创造适度的就业机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这就是说中国已开始实行多目标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多目标,有些人评论认为第二个、三个目标有可能比较重叠。这个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但不是100%的准确。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各个国家的做法不同。有的国家认为,如果你是已经采纳了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后,国际收支平衡不是太重要的目标,央行可以不管理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国际收支平衡是我们一个非常难对付的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