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f18754663.html,

从丝绸之路传来的农作物

作者:韩天琪

来源:《决策与信息》2015年第12期

近日,网上流传起一篇名为《秦朝到底吃什么?》的帖子。让今人不禁感叹,原来秦朝时饭菜的选择很有限,做饭的方法也还在草创时期。我们食用的许多农作物,都是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由域外传人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的刘启振博士说,据统计,在中国现有的农作物(主要指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树)中,至少有50余种来自国外。它们中的大部分是通过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

汉唐及明朝:

域外作物引进的两个高峰

据刘启振介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华文明与外部世界联系的一条重要人文纽带,大量域外作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被陆续引入,不仅增加了作物的种类,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变迁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名称中带有“西”“胡”“番”的基本上来自域外。

汉唐时期,中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西亚,也有部分源于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们大部分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人的。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我国,这时,正是我国的明清时期。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据记载,当时引入的农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腰果、可可、烟草等近30种。

“汉唐和明朝传人我国的农作物有非常鲜明的不同特色。简单地说,汉唐时期传人我国的农作物以水果蔬菜为主,明朝之后传入的主要是主粮。两者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刘启振解释道,明朝之后传人我国的粮食作物是“救命”作物。“番薯、玉米、土豆基本上都是救荒救命的作物,从明朝之后中国的人口开始突破了六千万、一亿、两亿,至清末已经突破四亿。”

中国引进栽培了许多来自域外的农作物品种。这当中大多数的植物被长久地流传了下来,成为比较常见的农业作物,也有一些则只是昙花一现,成为匆匆的过客。这种保留或淘汰的机制,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这首先与我们的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有关系,其次还与国人的口味有关。有时候国外人喜爱吃的食物并不一定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就会受一定的限制。”刘启振说道。

古代丝绸之路与当今“一带一路”

一、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发展变迁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本意是欲与大月氏联合对抗匈奴,张骞的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目标,但自此以后,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开通。随着西汉逐步确立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趋于繁荣。中国的商品如丝绸等沿着这条通道传入西方,而西域的大量物产也传入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蓬勃开展。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出现并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动荡与分裂,,丝绸之路的发展处于低潮。因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间的交往主要通过青海。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重新建立,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重新繁荣并到达顶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大不如前,逐步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的地位逐渐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在唐代,中外贸易呈现海陆并举的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河西走廊被西夏占据,中外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在这时开始应用于航海,极大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进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顶峰,中外海上贸易繁荣。宋代沿袭唐代制度,在主要对外贸易港口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宋英宗时,北宋政府市舶收入达到63万贯,南宋初年更达到200万贯。泉州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商人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区建立了直接海上联系。海上丝路出现了繁荣局面。到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基本维持了繁荣局面,同时由于元朝建立了版图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陆上丝绸之路也回光返照,重新繁荣。但自元朝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盛况。 明朝政府为防范倭寇,实行海禁政策,这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随着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隆庆元年明政府解除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取得了一定发展。而清代虽然在统一台湾后一度放开海禁,但乾隆年间又重新闭关锁国,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 纵观陆海丝绸之路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状况、中国和沿线国家政局的显著影响,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变化,状态不稳定,时起时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受政局影响小,并且更加安全,指南针等先进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海上丝绸之路如虎添翼,因而在历史上能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 首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首师 大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认识丝绸之路开通与交往的艰辛,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知识与能力: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所到达的范围;知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代表人物;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丝绸之路及重要历史代表人物在东西方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东西方不同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开辟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通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和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 主要教法 讲授、探究、体验 教具 相关课件和录像 学法指导 通过课下搜集资料、阅读、观察、分析的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石榴树照片,询问学生:图中是什么?(石榴)追问:你知道石榴的原产地在哪里吗? 2.教师出示地图,指出伊朗和阿富汗的位置。距离如此遥远,石榴是通过怎样的渠道传入到我们这个地区的? 3.板书:古老的丝绸之路。(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古老的丝绸之路)。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 1.师:关于丝绸之路你都知道什么?(副板书:基本情况) ·起点:长安(今天我国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个六朝古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在长安建都)。(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起点长安的位置)(板书:中国(长安))

·最远到达的地方:(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用课件演示最远到达的地方)(板书:欧洲、非洲、西亚、中亚……) ·全长:7000多千米。(板书:7000多千米) ·途中经过的地方:(塔克拉马干沙漠、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 ·名称由来:预设:·由来A:教材P77页 ·传递的最大宗的商品(教师补充:当时西方人以穿“丝绸”为荣)补充:周穆王的故事。·通过丝绸之路传递的物产:传入我国: ——植物: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美洲的棉花、烟草、蕃蓍等(课件:植物) ——饮品: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课件:葡萄酒) ——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课件:汗血马) ——(手)工业品: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文化与科技: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天学、数学(课件:佛教,数学) 我国传出: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茶叶、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课件演示典型的物产) 2. 学生看课件图想像:这曾经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用词来形容一下(繁荣、繁忙……) 1.学生: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 2.指名质疑: 3.学生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内容。 2. 指名交流。 3.教师谈话:这样一条繁荣、繁忙、承载了文化、艺术、科学的路还有哪些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呢? 4. 出示学习提示: ·结合教材P76-78页内容和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把你已经解决的问题在教材或资料中进行简单的标注,如“开辟的意义”。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和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两人一组交流讨论,形成结论。 5.视频:丝绸之路介绍。 三.结束语:

开辟丝绸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f18754663.html, 开辟丝绸之路 作者:颜红娟宋丽霞纪晓梦梁和和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2期 摘要: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38年,张骞自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区,共历时一十三年,使汉朝人和西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北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并设置河西四郡,从而大大加强了丝绸之路的通畅,自此,丝绸之路成为中西交流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丝绸之路;汉朝;张骞;西域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商路,开通于西汉武帝时期,从西汉都城长安始,经河西走廊,出阳关和玉门关,分别沿昆仑山北麓或天山南麓,经安息到达大秦(古罗马)及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印度)或至康居等地。 1、丝绸之路的形成 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画下句号,然大战之后,百废待兴,稳定民生成为了刘邦巩固统治的头等任务。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即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自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后,匈奴势力范围扩大到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临长城,北达贝加尔湖。匈奴人能征善战,且作战以骑兵为主,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烧杀抢掠,严重威胁西汉王朝的安全。 公元前201年,刘邦为接触匈奴边患,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决战,由于刘邦冒进轻视,于公元前200年,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日,后来,刘邦的谋士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脱困,并采纳娄敬的建议,把刘姓宗室女作为公主嫁于匈奴单于,以和亲政策来换取边境安宁,随赠大量的财物作为公主的陪嫁,从而缓和匈奴的侵扰。和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匈奴与汉朝和亲贸易的同时,又派军侵扰边郡。但是,和亲政策避免了汉朝和匈奴之间大规模的战争,有利于汉朝集中力量解决内部问题,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济。 刘邦驾崩后,汉朝经过惠、少、文、景四帝共四十余年,推行黄老之学,行无为之治,在此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从而扭转了自汉初以来经济落后,政局不稳的局面。到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为汉武帝北伐匈奴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持汉节出使西域,其目的就是为了联合被匈奴赶出故地的大月氏人,共同讨伐匈奴,然而张骞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在匈奴扣留十余年,仍不忘初

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

丝绸之路开辟的史前基础 刘学堂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历代中国政府都把西域经营作为重要国策,逐渐打开了由中原经中国西北至中亚、西亚,并联结欧洲北非的陆上交通道。通过这条大道,欧亚东西方人群的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产的丝织品等沿着这条道路销往西方。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形象地将始自西汉张骞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此后的研究过程中,丝绸之路起始时段、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迅速扩展,丝绸之路逐渐泛化为以欧洲为中心的欧亚西方世界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欧亚东方世界历史上人们交往的总称。如果从整个东西文化交流史的视野来看,东西方世界对话与交流的时代上限要比张骞使西域久远的多。所以,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以张骞西行为界,可将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张骞使西域前的东西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也有的学者称其为史前的丝绸之路。 从考古发现与研究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文化就有了接触。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发掘了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晚期遗址,发现这一遗址中有属于西方莫斯特文化的勒瓦娄哇石器。2003年国内出版的《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明确提出,以勒瓦娄哇石核和石叶的发现为突出标志的水洞沟文化“是我国最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单独类型”。其后在中国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先后发现过含勒瓦娄哇石器的遗址。勒瓦娄哇石器技术是欧亚旧石器工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代表着更新世中古人类行为与认知发生的演化,在人类演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北方特别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勒瓦娄哇石器发现与研究表明,早到距今10万年以后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一支来自西方的人群集团,通过中亚草原来到新疆并抵达宁夏的水洞沟,这条传播线路基本明确。中国北方其他地区零星发现的勒瓦娄哇石器,则有可能是通过很早就开辟的北方草原通道传入。一些学者将西方石器技术向东传播的途径称为史前的石器之路。石器之路不仅对中国西北北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东西方人群长期共居通婚,扩大了基因交流,这对中国北方人种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东西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东方彩陶文化的西进。距今一万年前后,生活在欧亚东西方的人群几乎同时步入新石器时代。距今七八千年开始,源于自黄河流域关中区域的彩陶文化缓慢地向西流布,距今5000年前后进入中国西北的甘青地区,并再度发育,创造了辉煌的西北彩陶文化。距今4000年前,欧亚东方传统的彩陶文化出现在新疆东天山的哈密盆地,并继而沿天山西进,公元前2千纪末到达吐鲁番和焉耆-拜城盆地,在这里演化为洋海文化和察吾呼文化早期类型,公元前1千纪初出现在伊犁河谷,在这里和当地文化互相交融,形成了穷科克上层文化。黄河流域彩陶文化沿天山地区东西向渗透,使天山史前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汉代前后彩陶文化渗入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东岸七河流域,成为这一区域塞与乌孙文化的构成因素。具黄河流域文化特质的彩陶文化,历经数千年抵达这里时,早已是强弩之末,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带]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设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建设 两千多年前,西汉使者张骞肩负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融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其连接的文明形态之多、跨越历史时期之长而光耀人类文明的史册。 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宏伟的战略构想,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也符合全球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追古思今,我们重温那一页页辉煌,来思考如何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如何成就今天丝绸之路的伟业。 “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张骞出使西域,可谓家喻户晓,是广为熟知的历史故事之一。 当西汉王朝完成统一时,西域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崛起,从此匈奴与汉朝的战争连年不断。等到刘彻继位时,汉朝已是空前繁荣,决定联合匈奴的仇敌――月氏,对匈奴进行东西制衡。 月氏王国距离汉朝首都长安的直线距离就有三千余公里,当时汉朝西边势力只到金城(即今天的甘肃兰州)。而且,根据传说,西域犹如死亡之地,有去无回。 可想而知,出使西域要有非凡的勇气、智慧与理想追求。张骞就是这样的人。 公元前11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匈奴首领已在4年前投降,汉朝可直接和西域接触。张骞这次把部下分派到西域诸国,大大加强了与西域的和平友好往来以及商贸、文化交流。 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称之为“凿空”。何谓凿空呢?盘古开天地即是凿空,由此可见此事在司马迁心中的地位。柏杨先生认为,张骞的贡献只有160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以相比。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立群说张骞是“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庞大的物流网络 张骞率先打通西域之后,历经几代人经营,一条东起长安,途经河西走廊、西域,西至 地中海沿岸的商贸通道建立起来了,总长约7000公里。这是一条承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之路,繁荣了1700多年。 1877年,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希特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因为丝绸是这条商路上最有代表性的商品。但是,丝绸之路是不是就是指这条古道呢?丝绸之路仅仅就是一条小路吗?可能与希特霍芬的命名获得广泛影响力有关,人们对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些误解。

丝绸之路歌曲_《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歌曲_《丝绸之路》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 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

中考历史:一带一路热点:关于丝绸之路的5道材料题

中考历史:一带一路热点:关于丝绸之路的5道材料题 一、综合题 1.敦煌壁画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连环画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渠道。结合下列壁画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图2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商旅图,商旅往来进行贸易的货物有哪些?这些商人为传播文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图1和图2之间有着怎样内在的联系?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两处的名字。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那些优秀品质?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文化传到了西方?(各举两例即可) (3)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意义? 3.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学完丝绸之路后,701班历史小组开展主题为“丝绸之路的古与今”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史书记史】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1)材料一中的“然骞凿空”指的是什么事情? 【看图说史】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材料析史】 材料三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丝绸之路。 2、理解: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3、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二、知识链接: 1、课本插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这幅图是根据敦煌壁画摹画。图中伞盖下骑马者为汉武帝,身后是侍从。跪在马前 的是张骞,他在向汉武帝行拜别礼,身后是他的随从。 2、两汉与日本的交往 古代中国对日本泛称倭。倭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山海经》。《汉书》记载,“乐浪海 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可能是指以北九州为中心的许多小部落国家。这些小国中, 不少已与西汉交往。1784年在日本福冈市志贺岛发现的“汉委奴国王”金印,一般认为,“委(倭)奴国”在今日本北九州博多附近的傩县,这说明在公元1世纪,日本北九州 一带确实已与汉朝交往。 3、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然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 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梨(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 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年间,匈奴右部兼管西域的僮仆都 尉日逐王与单于失和归汉,汉朝便设西域都护,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 三、前提测评: 1、两汉时,人们把现今什么地区称作西域? 2、西汉初年,西域被什么人控制? 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谁出使西域?其目的是什么?出发地是哪里?这次出使的目的达到没有?又有何意义? 4、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最有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四、自学、讨论、展示: 5、公元前多少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有何收获?

6、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7、公元73年,东汉又派谁出使了西域?其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8、你能说说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吗? 9、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10、欧洲国家和我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是什么? 五、我的思考和疑问 六、达标检测: 11、两汉时期,人们称为西域的地方是指() A、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B、当时的西方各国 C、现今内蒙古地区 D、现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12、中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张骞 D、卫青 13、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始于()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138年 14、担任西域都护的是() A、卫青 B、窦固 C、张骞 D、班超 15、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设置 D、司隶校尉设置 16、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与西域通商 B、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C、与匈奴和好 D、设置西域都护 17、在游览丝绸之路途中,导游让大家猜测,这条横穿欧亚的陆地通道被生动、形象地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你认为最佳答案是() A、中国是盛产丝绸的文明大国 B、西汉时,丝绸是最主要的原料 C、横穿欧亚的陆地通道盛产丝绸及其丝织品 D、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18、班超“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经营西域30年,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A、西汉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19、张骞通西域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 B、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7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3.古老的丝绸之路

补充资料二: 马可·波罗来华原委与《游记》问世 李治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马可·波罗出自意大利威尼斯城波罗氏。祖父名安得利亚·波罗,伯父马可,父亲尼柯罗,叔父马菲奥,俱以商贸为业。伯父马可相继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索尔得亚经商及设货栈,他的两个兄弟又继续向东经营发展。为纪念伯父,尼柯罗的儿子马可·波罗袭用了老马可的名字。 时值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三次西征,蒙古四汗国占据了亚洲中部、西部及东欧部分地区,其嫡孙忽必烈还在东亚建立起元王朝。尼柯罗、马菲奥两兄弟利用东西方交通大开,于1260年从威尼斯负贩商货,东赴君士坦丁堡、索尔得亚、钦察汗国都城萨莱和察合台汗国的不花剌,最终于1265年首次抵达元朝的都城上都,受到优礼接待。不久,两兄弟奉忽必烈之命出使罗马教廷,联络请教皇派百名教士东来等事宜。因旧教皇去世和等待新教皇选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于1271年携马可·波罗踏上回元朝的旅途。同行的两名传教士中途畏难西退,马可则跟随父、叔继续东行。1275年夏抵达元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并呈递教皇复信等。1260年—1275年他们两次来华的路线,基本是汉唐陆上丝绸之路。 据马可·波罗所述,忽必烈汗对尼柯罗、马菲奥兄弟不辱使命并如约东返,颇为赞赏。又见马可聪慧谨慎,甚是宠爱。多次派他出使

各地,皆能尽职尽力,报告详明,大汗感到满意,故给予诸多优渥待遇。于是,父子叔侄三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波罗一家久居东土,思念故乡心切。恰逢伊利汗君主阿鲁浑的元妃卜鲁罕逝世,阿鲁浑遣三位使臣到元廷求娶卜鲁罕的同族女。1291年初,马可·波罗父子叔侄获准随同三位波斯使臣护送17岁的阔阔真“公主”赴伊利汗国完婚。他们从泉州港航海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护送任务后辗转回到威尼斯。他们离华返程路线大抵是唐宋以降的海上丝绸之路。 回到故乡威尼斯后的第二年,马可·波罗参与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马可口述东方旅行见闻,由同狱的比萨城小说家鲁思梯切诺整理,于1298年撰成《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以记述忽必烈时期的中国蒙古、中原、江南、西南、西北为重心,还用一些篇章描述日本、印度、波斯及非洲等国的情况,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罗欧洲以外的东方世界,故又名《寰宇记》。 《游记》问世以来,流传甚广,版本和译本达数百种之多。马可·波罗被公认为中古伟大旅行家,中西交通的友好使者。一部《游记》架起了西方人认识、了解中国及东方的桥梁,西方人知中国必先知马可·波罗。此后的哥伦布寻找和发现美洲新大陆,就直接受其诱导驱动。公元13世纪,以丝路为通道的中西交通大开,成就了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又是700多年前陆地丝路和海上丝路空前繁荣的最有力历史见证。

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

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进中国之路 2015年04月20日09:40:13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刘庆柱 □演讲人:刘庆柱 ■演讲人简介: 刘庆柱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已出版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逾300篇。 ■编者按: “一带一路”,描绘着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美好图景。历史悠悠,回望古代丝绸之路,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好似一座历史文化宝库,需要不断去认识研究。在刘庆柱先生的讲述中,通过多年来新疆等地区的考古发现和成果,丝绸之路灿烂的历史风貌得以清晰展示出来。 ■精彩阅读: □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官方鉴于西域36国希望与西汉王朝加强友好关系的愿望,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和合之路”。

□中古时代及其以后,随着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其最为繁盛时代。唐、宋、元时代,尤其是宋元时代,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 □当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强调的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也就是说“丝绸之路”首先是从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长安走向世界,其次是世界走向中国。 丝绸之路认知前言: 以“丝绸”命名古代世界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早在19世纪后半叶,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说的“沙漠(或称“绿洲”)丝绸之路”,除了“沙漠丝绸之路”之外,现在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或称“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现在简单介绍这四条丝绸之路,首先是“沙漠丝绸之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它开始于西汉时代,兴盛于汉唐时代,2014年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笼统地说,丝绸之路自陕西西安经甘肃、新疆,出境后经中亚、西亚至南欧意大利威尼斯,东西直线距离7000公里,而在中国境内就长达4000公里。 第二是“草原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及东北亚的文化交流之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草原丝绸之路是欧亚草原人们因其“逐水草”生业活动特点而形成,在其早期主要是一条“文化交流”与“传播”之路。如西亚地中海的小麦、牛羊、车辆、金属冶铸等东传至东亚;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早在公元前三千纪末就西进至新疆哈密一带。中晚期的草原丝绸之路民间商贸活动越来越多,相应的文化交流(包括宗教传播等)也大量增加,如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辽宁等地贵族墓葬中考古发现的波斯萨珊朝银币、拜占庭金币、金冠饰、鎏金银器(有萨珊、粟特、突厥银器)等,罗马、萨珊和伊斯兰玻璃器等。 第三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是一条中国古代与南亚、西亚的商贸之路,但是这种商贸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方案)

( 历史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丝绸之路 的开辟(教学方案) History is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ubject, and its effect on student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moral beliefs.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丝绸之路的开辟(教 学方案)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活动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胡萝卜、洋葱、核桃实物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生答)知道为什么称“胡-”“洋-”吗?它们是从哪儿传来的?知道西域和中原的道路是怎样开通的吗?张骞通西域以后就形成了一条中西方交往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我国历史上叫什么呢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域,踏上丝绸之路,了解在那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师:(展示课题) 明确目标 师:是张骞勇敢的揭开了笼罩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神秘面纱,开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道路。 张骞通西域后就形成了一条沟通东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因此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导读: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

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思想品德古老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说明

《古老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查找、听、说故事、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知道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骞、玄奘。 2、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及开通的重要意义。 3、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教学的重点: 1、知道丝绸之路的简单知识。 2、体会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将学生分为4个组,分别搜集中国汉、唐、元、明4个朝代与外国交往的历史故事、图片等资料。 2、投影仪、白纸、彩笔、展示板。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在古城玉祥门外的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出示照片) 2、你们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

3、小结:正是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陆主要交通要道,从此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开拓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就成为古代中外交流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重走古老的“丝绸之路”。 走近丝路,回望历史。 师: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真切地看一看这条丝绸之路。看的过程请你思考:起点和终点是哪里?全长多少呢? 视频《丝绸之路路线图》 师: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全长多少呢? 学生回答。(板书:画起点和终点。) 师:你知道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了那些地方吗?看书96页的图,在途中找出答案。 师: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主要是运送丝绸)。 师:丝绸是从哪儿运送到哪里的呢? 教师贴图:丝绸 师:我国的丝绸价值堪比黄金,但依然抵挡不住人们对丝绸的热烈追捧。 师:你知道这条丝绸之路是在什么年代开通的吗?从走到欧洲有多远的距离吗?请再看书中96页,找答案! 师: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让你给我们的题目加一个定语,你认为应该填哪个词呢?(板书古老) 小结:这是我国的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 走进丝路,体会艰辛。 提问:你知道这7000多千米的丝绸之路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与航线123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与航线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它不仅是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东西方人类文明交流传播之路。重新审视历史、探寻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秘密,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对我们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友谊、合作与共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汉武帝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终于先后开辟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 1.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南北沿海航线。 2.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日本。3.海上丝绸之路:徐闻、合浦航线。 关键词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政治上安定,经济上实行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秦朝的生产发展和科技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四年。针对秦朝的弊政,汉初统治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将农桑视为一切之本,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伴随着汉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汉代的纺织业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官营、私营纺织业这时皆已颇具规模。在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出现了商业的勃兴。汉王朝稳定的社会环境、发达的水陆交通,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更加便捷、迅速地交流,为地

区性、全国性商品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保障 首先,中国在燧人氏时代就已经开始木筏时代,战国时期,以橹桨驱动的楼船为代表,中国战船的性能已逐步赶上和超过了当时的地中海国家;两汉时期引入风力作为船的驱动力,当时的帆船已有桨、橹、锚、舵、帆、水密隔壁等设施,可以在海上远航[1]。其次,中国很早就以风作动力,用帆助航;东汉时,利用季风航海已有文字记载,把每年梅雨后出现的东南季风称为“舶风”。唐、宋以后,利用季风航海十分广泛。另外,在独木舟时代,航海者们就已经懂得观察日月星斗来确定方向对;此后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用于航海。指南针带来的新航线更加快捷方便,贸易成本大大降低,地球突然之间被缩小了。 依靠先进的航海技术,自汉武帝时代起,中国商人就在南中国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帆船从广州或北海出发,最远到达罗马帝国区域,主要运送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货品。从技术上来说,明朝初期郑和耀武扬威的航海工 程集中了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最高成就,包括罗盘、计程法、测深器、牵星板、针路和海图等。 3、古罗马人积极探索海上贸易之路,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中国本身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东西方需求加强联系的产物。我国丝绸传入古罗马以后,迅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设计1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张骞通西域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图,培养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自己查阅和收集有关主题的历史资料,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骞、班超的报国理想、无畏勇气和开拓精神;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西北的管理和开发,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往的历史,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中国人很早就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与和平外交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 教学难点: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辟。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敦煌舞者把我们引领到了古代,表演表现了陆地与海洋中的两条友谊纽带----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之前,祖先在黄沙万里之上开辟出了陆上丝绸之路,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贯穿了亚欧大陆,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那么,同学们肯定想知道丝绸之路到底是如何开通的?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教师引导,互动释疑 张骞通西域 1、汉初的西域 西域的含义有两种(出示《张骞通西域图》说明)——狭义的专指阳关、玉门关以西,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古老的丝绸之路_科教版

《古老的丝绸之路》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丝绸工艺精湛的技艺及蕴含的智慧,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领悟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3、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加 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并能列举 出两个以上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点。 2、理解丝绸之路是一条联系古代东西方经 济、文化的重要桥梁。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丝路 1、意图:了解丝绸之路为古人贸易之间的 往来发挥的作用 2、提问:这样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为什么它们还要坚持走下来呢,而且持 续了那么长的时间啊? 预设:可以赚取更过的钱,可以交流物资,

分享资源。 谈话:非常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商品更加丰富,物产更加多样,自然而然地就带动 了经济的发展。 提升: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外国的很多东西传到了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些东西甭说吃过、见过,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而丝绸之路正是起到了互通有无的作用。每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生产的产品有时比较单一,通过交换,能够使双方获取最多的东西,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还可以把丝绸之路称作什么之路? 2、预设:贸易之路 过渡:除了我们能吃到的水果蔬菜,还有很多东西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传播。比如:出示琵琶、唢呐、四大发明的图片。 提问:中亚的琵琶、唢呐传进来,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出去,这些属于哪个方面的交流呢? 3、预设:文化(板书文化) 提问:在丝绸之路上的进行的文化交流又会给东西方的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预设:乐器、舞蹈等艺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