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必考知识吐血奉献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必考知识吐血奉献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必考知识吐血奉献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必考知识吐血奉献

?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公民的环境权;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等比例分配原则

最小费用原则

按贡献率削减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是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项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环境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一个专项规划,须同步进行。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两者最密切的有四个部分:

?一是人口与经济部分,如人口密度、素质,经济的规模及生产技术水平等;

?二是生产力的布局和产业结构,它对环境有着根本性影响和作用;

?三是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这始终是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

?四是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这是确定和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证。

2 是经济区划在资源开发和基地建设方面的补充和完善;

3 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

4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互为参照的独立规划。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

是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具体规定其约束和需求,以便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搞好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产链”

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按环境与经济

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

经济制约型——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

协调型——经济与环境协调

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

环境容量:是指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环境容量的应用及其问题(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环境容量在控制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方面发挥作用,

但是:

将环境系统单一地理解为容纳废弃物的“容器”;

环境容量这一概念不足以涵盖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与最小费用为目标分配污染物削减量矛盾,不可预见的经济发展所对应的环境容量不能估算出来。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环境承载力理论:

环境承载量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是有限度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超越环境承载力,否则将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应通过规划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制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优方案。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

?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

?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最优方案,提供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最优发展方案。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即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的合理持续利用及保护条件下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

目标:连续性---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稳定性---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

均衡性---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

独立性---个体发展的独立性(因地制宜,保持活力)

更新性---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

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是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

——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会组织

——经济子系统,是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

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生产: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生活: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还原: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信息传递:人类一方面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人类还可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操纵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按照人类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城市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膨胀阶段,市区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的向心环带的空间结构,其形态为团块状。例如:我国的中小城市和一些人口小于百万的大城市都处于这一阶段。

第二阶段,市区蔓生阶段,由于中心对于外围的吸引力随着城市的膨胀逐渐减小,城市近郊沿交通线兴起了新的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第一、二代卫星城市的被合并入市区,城市形态由团块状变成星形;

第三阶段,城市向心体系,城市远郊出现第三代卫星城,它们相对独立,又与母城保持一定的联系,有的还起到反磁力作用;

第四阶段,城市连绵带,多个大城市的卫星城相互衔接,连绵成带。

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

?企业集聚效应。共用基础设施,有利于技术、产品、信息交流――巨大经济效益

?共用环保基础设施,统一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环境效益

?功能区邻近效应。临近功能区之间彼此产生的影响。例如:居民区、工业区之间

?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市政公用设施、生产经营设施、社会设施要合理布局,紧密协调,否则生产生活不方便,或重复建设浪费。环保工程也然。

?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从中心至外围逐渐降低。

土地利用集约化――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功能,以增加土地使用价值。

土地被精心策划、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价值。级差地租:因土地位置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土地价值。

?时间的经济效应。---对城市生活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企业要交通方便,商业、娱乐场所更加需要距离和交通上的考虑。

?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城市之间,城市郊区或卫星城之间,存有联系,在产品和信息方面有交流。通过环境规划,能使其间互通有无,生产合作,环保协作,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复合生态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复合生态系统内部主要矛盾

?相对稳定性要求与急剧变化的矛盾(人类需求与人类改造)

?快速性与缓慢性的矛盾(生态环境改变与恢复)

?有限性和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

?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承载力与人口)

环境规划目标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缓解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矛盾。

环境规划在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展开;

人类活动急剧改变自然环境影响规划的相对稳定性;

自然环境恢复的缓慢性影响规划的准确性;

自然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影响规划的客观可行性。

复合生态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区域特征及差异——编制规划体现地方特色。

?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

规划应以体现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为特点。

规划自身应以促进而非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为原则,明确复合生态系统中各自地位、作用。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形态理论)

城市的形态纷繁复杂,但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城市内部由于土地利用形态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和地域结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地域结构越来越复杂,过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也趋向紧密。当旧的结构无法承担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产生交通拥塞、环境污染、住宅拥挤、电力和水供应紧张等问题,便会以一定的方式向外围扩展,形成新的空间结构。因此,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目标

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具备时间性、空间性、计量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协调(社会经济决定性或环境目标决定性)。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环境规划指标类型(P76)内容

环境质量指标——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大气、水环境、噪声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行总量控制而采用的一系列指标。大气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宏观控制、乡镇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为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而设的支持性、保证性指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相关性指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搬来的和环境规划密切相关的指标。

其中要特别注意区别环境质量指标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环境功能区划(p88)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环境承载力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

(1)为各环境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决策者依据功能区的重要程度、经济开发特点,确定控制污染布局与排放的各种强制性措施,提出环境管理重点和管理目标,为生态环境目标管理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落实环境规划目标 从定性管理过渡到定量管理,环境质量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基点是环境功能区与环境规划目标建立起对

应关系,使之在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环境规划目标得到落实。

(3)科学使用环境投资,使治理方案有效实施得到保证

①根据各功能区的环境特点,做到环境保护目标要突出重点;

②将点源治理与区域集中处理结合起来;

③在各环境功能区实施环境目标,强调治理污染要讲究效益;

④科学地拟定环保投资计划,实现区域污染控制总费用最小,使治理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4)使各种法律制度得到正确实施

目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各项标准和制度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手段的依据。环境功能的分区有利于针对具体的环境单元正确实施法律制度。

环境预测的内容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人口预测,包括人口总数、密度、分布等的发展变化趋势等方面内容。

–经济发展预测的重点是能源消耗预测、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经济结构与布局、交通和其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预测分析。

?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根据区域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标准来预测区域环境容量的变化,预测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开采量、储备量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环境污染预测

一般包括污染源预测、环境质量预测、生态环境预测、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

?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各类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装置、措施、方案及污染治理投资效果的预测,未来环境保护总投资、投资比例、投资重点、投资期限和效益等方面的预测。

?生态环境预测

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

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

净效益最大:净效益是总效益现值扣除总费用的差额。ZNPV>0,方案可取;ZNPV<0,方案不可取。

费效比:总费用现值与总效益现值之比。α<1,方案可取;α>1,方案不可取。

第四章

水环境规划可分为两大类: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质控制规划

---为实现水体的功能要求---基础

?水资源系统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水量的要求

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水污染控制单元(P172)

水污染控制单元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

水域:根据水体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

源: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污染源集合。

作用:将复杂系统的源和水域的关系分解为单元问题来解决。

城市(区域)水污染控制规划:满足城市(区域)的用水要求(水量、水质)--应符合全流域整体规划要求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量,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也满

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包括纳污能力和水生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两方面。

水环境规划方案可行性分析

1、通过对各方案的水质模拟,检验规划方案能否达到预定的水环境目标。

2、估量规划方案中所需投资是否能被当地经济实力所承受。

当地所能承受经济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城市环保投资%×污水处理投资%

第五章

大气环境规划——平衡和协调某区域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以达到大气环境系统功能

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1、弄清问题——环境问题的发生

人口100-200万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最重,并呈复合型污染;

南方地区酸雨污染现象严重;(酸雨控制区内90%以上城市出现酸雨)

北方地区城市颗粒物污染总体高于南方城市。(70%城市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酸雨——SO2 颗粒物——尘因此,我国最重要空气污染物为:SO2 、粉尘

2、确定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的基础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预测。规划区划定——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网格,以网格点作控制点。

3、建立源与目标的关系

4、选择方法建立模型。我国主要针对SO2和TSP(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来建立。

5、确定优选方案。重点考虑能源利用等方面问题。

6、方案实施

如何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1)功能和规划相匹配

?根据区域功能划分功能区。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比如: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3)根据开发潜力划分。如:新经济开发区等

(4)根据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划分。如:工业区、居民区、开发区、教育文化区

(5)根据行政区划分

(6)根据环保重点和特点划分

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污染控制区、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大气环境规划综合防治措施

一、减少排污量

1、调整能源结构

使用新能源燃煤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合成燃料

2、污染集中控制

居民采暖集中供热工业密集点源集中控制,取消小型锅炉

3、采用有效的治理方式

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气体污染物排放

4、实施清洁生产

以节能、降低物耗、减少污染为目标,以管理技术为手段,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使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最小化。

5、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制定机动车污染警报限值、尾气净化器安装

二、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1、合理布局大气污染源位置

远离居住区,给出缓冲距离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城市边缘、近郊、远郊的工业区位置布局

三、加强绿化

绿地覆盖率达30%以上,可达到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

绿化隔离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工业区内部隔离植被应低矮,有助于污染气体排放。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

酸雨控制区:现状监测降水pH<4.5,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SO2排放量较大的区域;

SO2控制区:近年环境空气SO2年超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排放量较大,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

主要控制措施

降低煤炭含硫量;

控制火电厂SO2排放;

控制锅炉SO2排放;

控制工业炉窑、民用燃煤炉灶的SO2排放;

加强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控制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

SO2年扩散系数的确定

根据公式

求出城市SO2年平均扩散系数K

简述总量负荷的分配原则。

能源构成与大气污染之间有何关系?

第六章

土地资源——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强调价值性)

土地开发——人类采取积极手段,对未利用土地和已利用土地进行投入,扩大其利用范围及深度以满足需求的活动。

土地退化——由于构成土地的某些自然要素性状发生不利于原有生产力的变化,引起土地生产能力持续下降或消失。(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或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土地资源保护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282页)

城市环境功能分区

水环境、大气环境规划

固废管理和噪声整治规划

工业污染源控制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能源、交通规划

城郊环境生态规划

绿化和生态调节区、特殊保护区规划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整合优化设计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各环节层次,并选出切实规划方案,使整个系统良性运转。

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以单要素环境功能区划(水、气、声)为基础,

一般分为五类。

重点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旅游、度假区等;

一般保护区:居住区、商业区;

污染控制区:目前环境质量还好,需严格控制污染的工业区;

重点治理区:污染严重必须治理的区域;

新经济开发区:防患于未然,从严要求。

小城镇——3万人以上未设市建制的县域和镇称为小城镇。

小城镇环境规划——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我国小城镇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基础设施滞后

环境资源消耗过快

整体环境质量差

缺乏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滞后

污染严重:水、气、垃圾

小城镇环境规划的内容

区域资源特点——区域环境功能——环境目标

基础性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污染源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归纳环境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各大指标预测——大气、水、固废变化污染预测

特定地域划分为不同生态单元——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规划方案制定

乡镇企业环境规划

乡镇环境规划的不足:

一些地方的环境规划没有纳入总体规划中,规划落后于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目前小城镇大多缺乏科学布局,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各种功能区交替,第三产业分布凌乱。

立法不完善,管理不得力。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开发区环境规划之要点

需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考虑问题。

开发区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是决定开发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

开发区环境规划以保护性开发为主。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整合优化设计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各环节层次,并选出切实规划方案,使整个系统良性运转。

危险废物管理方式由法律规定!

工业固体废物坚持企业自行处理原则!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对象为城市固体废物!

DSS是什么?

例题(固废处理规划)

A、B两城市联合建设固废处理系统,拟在三地分别采用(1)卫生填埋、(2)焚化和(3)投海。三个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周、500吨/周和1300吨/周;A城到三个处理场距离分别为15Km、5Km 和30Km;B城到三个处理场的距离分别为10Km、15Km和25Km;三个处理场的固定费用分别为200000元/年、60000元/年和100000元/年;三个处理场的可变费用分别为12元/吨、16元/吨和6元/吨;两城市的固废产生量分别为700吨/周和1200吨/周。

?已知运输费用为0.5元/t.km。

?试建立规划模型,确定处理场形式和个数,使两城市固废全部得到处理,并且处理运行总费用最小化。

?规划目的:

①处理两城市所有垃圾---

②固废运输和处理总费用最小---

费用= 固定费用+可变费用+运输费用

(1)固定费用

?固定费用=3850y1+1150y2+1920y3

?其中y1、y2、y3为整数变量

?yi= 1 ---采用该处理方式

yi= 0 ---不采用该处理方式

(2)可变费用

?Xij---从城市i运到处理场j的垃圾量

?A城垃圾处理的可变费用:12x11+16x12+6x13

?B城垃圾处理的可变费用:12x21+16x22+6x23

(3)运输费用:

?A城:7.5x11+2.5x12+15x13

?B城:5x21+7.5x22+12.5x23

总费用:

?Z=固定费用+可变费用+运输费用

?目标函数:

?minZ=3850y1+1150y2+1920y3+19.5x11+18.5x12+21x13+17x21+23.5x22+18.5x23

约束条件

(1)垃圾处理率100% (2)不能超过处理场的处理能力

?x11+x12+x13=700 x11 + x21 ≤1000

?x21+x22+x23=1200 x12 + x22 ≤500

x13 + x23 ≤1300

(3)Yj的限制(4)Xij的限制

?Yj=0时,x1j+ x2j=0 Xij≥0

?Yj=1时,x1j+ x2j>0

例题:

图示

分析

(1)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2)什么作目标函数?什么作约束条件?

?要求费用最省设计为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由环境规划要求表示。

(要求进入湖泊的氰化物不超过315kg/d)

目标函数

?设化工厂(1)(2)(3)的氰化物处理率分别为x1、x2、x3,则三个化工厂的处理费用分别为多少?

?化工厂1:Z1=1.25 ×760x1 化工厂2:Z2=2.0 ×110x2

化工厂3:Z3=1.75 ×250x3

三个化工厂的处理费用之和为:

Z=Z1+Z2+Z3=1.25×760x1+2.0×110x2+1.75×250x3

目标函数:

minZ=1.25×760x1 + 2.0×110x2 +1.75×250x3

约束条件

?化工厂1排放的氰化物经过降解,到达湖泊时还有多少?

760(1-x1)(1-45%)

?根据水质控制要求:

760(1-x1)(1-45%) + 110(1-x2)(1-30%) + 250(1-x3)(1-40%)≤315

?约束条件:

418x1 + 77x2 + 150x3 ≥330

?0≤x1≤1

?0≤x2≤1

?0≤x3≤1

规划模型标准式

目标函数:minZ=1.25×760x1+2.0×110x2 +1.75×250x3

约束条件:

418x1 + 77x2 + 150x3 ≥330

0≤x1≤1;0≤x2≤1;0≤x3≤1

马原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统一基本组成部分。 (2)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2、思考并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29-P33)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反映世界时会表现出主体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非凡创造性。人能在思维中建构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可变客观为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其次,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3、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试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看法。(P42-P43)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汇总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4. 怎么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辨证统一性: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实质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5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 什么叫实是求是?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和。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

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教案资料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

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环境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简述水环境控制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总目标,以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体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特点: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和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功能和环境容量6、与陆地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执行 II 类标准 2、生活饮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3、渔业水域执行 II 类或 III 类标准 4、风景游览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系统分析 2、划分步骤: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 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 清洁生产工艺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马原》各章核心知识点归纳

绪论、主干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主干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2、(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D英国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染容纳指标(C) A、污染物排放量 B、绿化状况 C、污染治理投资 D、污染物净化能力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 A、复合生态 B、社会生态 C、人类生态 D、产业生态 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6、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 C、城镇发展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A) 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 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A水体特征 B 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 9、(A)什么时候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 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控制 12、(B)下面关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 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 A、生产 B、生活 C、还原 D、能量传递 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 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 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 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 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 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 额利润 (2)企业规模大,形成 对竞争的限制 (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 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 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 行垄断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 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作用 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 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第四,国家推行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 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 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 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 境。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 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个体系曾经对战后恢复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它是维护美国霸权的一个体系,造成了内部矛盾激化。)70年代,这个体系瓦解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2、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金融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他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不断提高。 分析:这一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较大的优越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要求离开美国的控制,希望金融自由化。 3、金融资本快速发展的表现:这里简单概括。 第一: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二:金融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比例越来越大。 第三: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实体经济把一部分利润投向金融领域,金融资本膨胀。 第四:制造业人数逐步减少,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 第五: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 (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 (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 (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 (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 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 环境规划的作用: 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 系统原则;

(完整版)马原主要知识点归纳

绪论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的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第一章知识点 1.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派系;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

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的区别?(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从存在客观事实出发,也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是物质的。 (3)唯物主义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共同点是多层运用发展都是运动观;区别:A运动变化主题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主体是物质,唯心主义运动主体是精神与意识;B运动变化根源不同:唯物主义运动观在于物质,唯心主义运动根源在于观念,意识。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为什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实践及其特点、形式?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C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根本方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分析法是根本方法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A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3)与区域周围邻近的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B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完整word版)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公共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汇总1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源:河南京佳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生态环境检测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2)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2)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2) (1)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检测营销网络建设 (3) (2)增进自主创新能力 (3) ①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发 (3) ②积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技术研究 (3) (3)加强团队建设 (4) ①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4) ②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4) ③健全公司激励机制 (5) (4)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5) ①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提高经营效率 (5) ②建立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机制 (6) ③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强集中管理和控制 (6) (5)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和规范经营 (6) 二、业务发展规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7) 三、拟定发展规划的假设条件及面临的主要困难,及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7) 1、拟定发展规划和目标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7) 2、实施发展规划和目标所面临的困难 (8) (1)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 (8) (2)检测能力不足 (8) (3)公司目前缺少其他检测行业专业人才 (9) 3、确保实现发展规划和目标采用的方法或途径 (9)

一、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 1、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生态环境检测公司。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公信力和检测技术,继续加强自主研发,依托在生态环境检测领域多年来形成的专业研究人才队伍及关键技术平台,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依靠深圳市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东省中小企业环境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巩固原有生态环境检测业务的基础上,加大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和检测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力度,如检测标准、区域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及对人群健康影响评估、流域与大气有毒污染物(包括POPs 等)源汇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力争将公司打造成知名的生态环境检测企业,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发展战略,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检测的服务能力,在扩大检测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技术服务相关业务,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运营一体化业务、生态环境检测分析评价业务,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内生态环境检测领域的市场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