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距离中考仅剩三个月了,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间,采取有效办法,高效率进行中考复习,这是我们这三个多月的主要任务。为此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XX年泰州市中考历史考试大纲已颁布,考纲明确指出,中考命题依据是XX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侧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即课标中所体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卷中将体现三个目标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所以我们初三教师在复习之前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掌握课标三个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便在复习中把握复习重点。另外,我们还要做好如下几件事,第一:组织学生学习考纲,例如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卷结构,试卷分数比例和试题难度比例等相关的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中考历史考试有个认识。第二:组织学生明确考试范围。让学生掌握考试的具体“课别”、“知识要素”,以利于学生自主复习。第三:组织学生把握好“测试水平”的五个能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要求,控制好每个考点复习的难易程度。这个过程将穿插在每课的具体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历年来历史中考复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课别”为单位的一轮复习、以专题为单位的二轮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

此轮复习思路为:逐节、逐章、逐册依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并记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情况下进行专题复习时提升能力,应对中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评讲上学期期末试卷,回顾上学期学习内容:七年级上、九年级上、下。(1课时)

复习七下1-6课(1课时)

第二周:复习七下8-14课(默写1-6课)(1课时)

复习七下15-19课(默写8-14课)(1课时)

第三周:复习七下20-23课(默写15-19课)(1课时)

七下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七下3套练习选择题。(1课时)

第四周:复习八上第一单元(1课时)

复习八上第二单元(默写八上第一单元)(1课时)

第五周:复习八上第三单元(默写八上第二单元)(1课时) 复习八上第四单元(默写八上第三单元)(1课时)

第六周:复习八上第五单元 (默写八上第四单元)(1课时)

八上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八上3套练习选择题。(1课时)

第七周:复习八下第一单元(1课时)

复习八下第二单元(默写八下第一单元)(1课时)

第八周:复习八下第三单元(默写八下第二单元)(1课时) 复习八下第四单元(默写八下第三单元)(1课时)

第九周:八下整本书默写,布置做《考试指导》八下3套练习选择题。(1课时)

解决共性问题,迎接一模考试。(1课时)

专题复习就是打破教材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是单元复习的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构建新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感,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按时间顺序,将同一个问题串联起来,这就是纵。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在我们历史复习中要纵横交错,知识网络才能形成。具体安排如下:

第十周:一模试卷分析、评讲(1课时)

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今中外思想发展史、专题二:中国古代政治史(1课时)

第十一周:专题三: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四:中外史

重大改革(1课时)

专题五: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专题六: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1课时)

专题七:中外战争、专题八:中外交往(1课时)

第十二周:专题九:国际格局、专题十:三次科技革命(1课时)

专题十一:大国发展史、专题十二:热点专题(1课时) 强化专题,迎接二模考试(1课时)

初三历史经过基础复习阶段和专题复习阶段后,进入倒计时的综合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复习方法,精讲精练,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使每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深化。时政热点补充、查漏补缺以及第三次模拟考试依次进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另外还要进行中考前的考试指导,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等。具体安排如下:第十三周:二模试卷分析、评讲(1课时)

评讲1套《中考模拟试卷》(布置学生提前做)(1课时) 第十四周:评讲5套《中考模拟试卷》(布置学生提前

做)(3课时)

第十五周:三模试卷分析、评讲,查漏补缺,考前指导,迎接中考。(4课时)

综上所述,中考历史复习应该紧扣历史考试大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适当的迁移与拓展。期望在我们的努力之下,XX年中考历史能打一个漂亮仗!

1、重视研读20xx年中考考纲、考点,尤其是各个考点的能级要求,因为考纲、考点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每个初三历史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各个考点能级要求的概念,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准确把握各个考点能级目标,重视新增加的考点能级要求,这在中考中考到的几率是较高的,就像13年增加的考点一样,相对来说,在13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几率就比较高。如13年中考考试试卷中,选择题第1、11、12题就是13年新增加的考点,材料题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也是如此。

2、重视全面复习。所谓全面复习就是教师不可有侥幸心理或凭自我经验,自我感觉,简单地认为:去年某个考点考过了,今年不可能再考,去年某个考点没有考到,今年肯定考,要知道即使去年刚刚考过的考点知识,命题老师也可以变换形式、角度进行命题,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复习,

那只能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考不到高分或满分,到时后悔是无用的,总感觉对不起学生,也影响了自己今后的心情和身体健康。

3、重视知识的梳理简洁、明了、到位、全面,这就要求老师在复习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认真备课,对教材文字表达作适量的调整,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因为现在不少学生畏难情绪较重,他们看到某个问题很长的答案,首先从心理上就有了负担,其次就是不去认真读、认真记。如分封制、科举制的影响等等。

4、重视细化考点,注意考点角度、切入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强化集体备课,对每个考点能级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从命题的角度、切入口的变化、情境的创设,以及问题表达形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发挥集体的智慧优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向、角度是不尽相同的,这样博采众长,力求全面地掌握每个考点的相关内容,尽量做到万无一失,不留遗憾。从09年泰州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并纳入升学总分以来,面上的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考到了,因此,笔者认为:接下来的中考命题者会不断选择较小的切入口或变换命题角度进行命题。如13年中考材料题第2题第1问的第2小问: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又是哪一派别?再如商鞅变法的每一点措施都要进行细化。

5、重视帮助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归类。从大的方面可

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大的方面还可细分,如经济又可分为工业(手工业)、农业、商业(贸易)等,如13年中考材料第3问,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商业的繁荣,答经济的发展就不会给分)理由很简单,就是回答经济的发展过于宽泛,不够明确、具体。

6、重视强化时间概念。包括世纪、朝代、年代,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强调一下,不少老师总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让学生记时间枯燥、难记,不让学生去记忆。笔者认为:老师们,你们应该多从命题者命题角度去考虑,更应该知道时间概念是构成历史事件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怎么能不让学生去记时间呢?13年中考选择题计20条,其中涉及时间概念的就占10条,你们说,时间概念要不要让学生记,答案是明确的。

7、重视考点知识问题设问的变化及有关历史知识的迁移。鉴于不少同学①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而是就一种问法死记硬背,因此当问题的问法发生变化时,学生就回答不了。②鉴于一些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读不懂题意,所以答题也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变换知识点问题的设问或角度,以及历史知识表达形式的转换,让学生尽快适应中考考试的要求。如问:“雅尔塔体系”结束的标志或“两极对峙”局面结束

的标志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知道怎么回答,可问:“北约和华约对峙”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有些同学由于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变换知识点问题的设问或角度的变化及有关历史知识的迁移,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8、重视对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读图识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纵观近几年的泰州中考试卷,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思考、回答问题。如13年中考材料题最后一题的第3问:观察上图(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785年和1845年煤和钢铁消费量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不少学生由于读图识表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而无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仅仅是简单的看图说话,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没有将材料、图表所呈现的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思考、分析。

9、重视情境的创设。①重视与时政热点的有机结合进行情境创设。如目前我国第一艘航母在南海训练这一情境,考近代海军的建立。②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如学生假期外出旅游,考有关交通工具。③重视与泰州乡土教材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如泰州乡土文化、泰州教堂、泰州环境等。

10、重视变式训练。在讲解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让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

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型和要求、如何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如何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学科语言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史论结合。重视理解,融会贯通。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题目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过重的心理考试压力,也有利于学生解题答题,从而在中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最新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

最新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与复习计划 初三历史上册书知识点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

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

初中历史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年中考备考,以《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材。在备考中进一步突出学生“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和落实,彰显对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围绕中考这个中心,服务学校全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宗旨、注重基础抓重点,立足“课标”谋求学生的最大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能力,提升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为重点,以科学、有序、高效、务实的备考工作机制,确保xx 年我校中考历史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方法与措施 1.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避免备考复习的盲目性。把握中考的重点、脉络和方向。 2.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在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熟练掌握重难点,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形成完备的能力体系,对学过的知识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应用自如。 3.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对于少数人错——点到为止;多数人错——仔细剖析;典型错误——重点分析;重点题目——变式训练;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错题重做,坚持每练必反思,同时要重视练后二次矫正。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晚自习加强阅读老师不讲课,把时间还给学生;中午针对个别同学情况加强辅导。 5.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考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热点、时政新闻、生存环境、科技进步等,做到学以致用,会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6.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备考复习和最后阶段的查漏补缺中,都要重视答题规范化专项训练,培养良好和答题书写习惯,培养中考应考能力。 7.加大培优转差工作的力度,及时跟踪管理学生,注意学生学习进程与方法的跟踪管理,尤其要重视目标生和后进生的“辅转”力度,除了每次考试后单独辅导外,还要挤时间进行补漏和提高辅导,做到对“尖子生”多指导;对“边缘生”多扶持;对“后进生”多鼓励,提高复习效果,才能达到缩小差距均衡发展的目标。 8.及时参加上级复习研讨活动,有效吸取外地复习备考经验,尽力加强与其它学校的交流与协作,通过交流学习实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谋划共赢发展的目标。 三、时间安排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xx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

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世界科技发展史(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阶段:仿真演练(5月21日——中考)这一时期,考点基本清晰,但仍需探索命题趋势,了解试卷结构,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调整心理心态。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四套试卷(元月调考卷、样题、四月调考卷、五月卷),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并掌握命题者的思路。然后将四套试卷裁剪,拼接,变形,反复多次给学生训练,掌握答案,人人过关。 最后临考前,指导学生考场发挥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做到学有所获。

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一、学情分析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分析说明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

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二、指导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考试标准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三、复习方法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第一轮:巩固知识,夯实基础,系统复习。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撰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回顾以往,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为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本人借鉴他人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几年历史中考的形势和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复习计划如下:和大家谈一下我的复习计划。总体上大的计划有以下三点: 一、以本为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专题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模拟训练、查漏补缺。根据历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专史复习强化重点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3)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回顾以往,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为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本人借鉴他人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几年历史中考的形势和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复习计划如下:和大家谈一下我的复习计划。总体上大的计划有以下三点: 一、以本为本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专题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模拟训练、查漏补缺。根据历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专史复习强化重点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记住至少用两周的时间,精选模拟试题,进行至少五次实战演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并且及时发现不足,综合指正。

初三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旦初三历史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就意味着中考即将到来,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中考历史复习计划,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同学们在中考历史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详细内容: 一、明确中考历史的考试大纲 每年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与要求等内容,通过考试范围能够明确知道中考要考查哪些知识,可以有侧重点的复习,同样,试卷结构会规定分数比例,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做计划,比例高的多花一些时间,比例少的就少花例如一些时间,例如:中国古代历史约30%,中国近现代历史约35%,世界历史约25% 本地历史约10%,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精力分配上会更加的合理。此外,也要了解清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以便能有更好的发挥。 二、找出自己的弱项 中考复习是,同学们通常对六本书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此时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重点强化,有的同学对世界史掌握的不够牢固,那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在世界史上多分配一些时间。也有的同学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这也会那也会,那就不妨做几套模拟卷测评一下,看看自己哪里还需要强化,然后在着重制定计划。 三、如何制定中考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整体目标和计划,就是,中考历史得分要到多少、名次要在什么位置,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程度;第二种是阶段计划,就是一段时间内要完成什么样的复习任务,每一阶段要根据前一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调整;第三种是短期计划,到了最后复习,短期计划基本上就是天计划,每天干什么,相信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每天给历史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大家一定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将复习效率最大化。 精锐教育建议您,历史复习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力争找到最佳的复习计划。这样就能在不断完善计划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

九年级历史老师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老师复习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最后一大考那就是中考。身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帮着学生去更有效率的复习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历史老师复习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九年级历史老师复习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和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成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 二、学生状况 多数学生基础不太牢固,识记的知识不太准确,对知识的理解不太深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欠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组织混乱,复习时对知识不分主次,往往"西瓜芝麻一起抓"。 三、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掌握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能力和辩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教师分析命题依据,对试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抓",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训练、突出重点。针对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教师应进行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4、递进复习,讲练同步。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根据指导、自主梳理(寒假假期);(二)、夯实基础、知识结网(3月5日——4月30日);(三)专项训练、关联中考(5月1日——5月31日);(四)综合模拟,拓展提升(6月1日——6月15日)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以学科这平台,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具体安排与措施 第一阶段:根据指导、自主梳理 复习顺序: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复习原则:以梳理课本知识为主,抓住重点、难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并逐步提高能力。 复习方法:以寒假作业形式下发的知识体系为依据,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复习整理,并结合具体指导,有的放矢,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记忆,做到熟知课本内容,掌握重点知识。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知识结网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历史总复习既是知识的总复习,更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获得历史学习方法的关键。方法掌握的好,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点去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借鉴历史,从而了解学习历的真谛。 一、学生目前基本状况分析: 1、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不够,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主观性试题以及史料辨析试题这个环节上,学生对于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4、由于人教版的初中历史课本更侧重于基础知识,对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比较忽略,因此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于中国以及世界近现代历史部分的重大时间、重要概念比较模糊,以致于做练习时毫无头绪,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练习的质量; 5、学生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

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有一种“赶”的感觉,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6、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以及反思,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7、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错字别字现象时有发生,答题不够规范,学习习惯比较差; 8、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二、计划达到的目标: 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引导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强调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学生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学习现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并在平时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 5、对于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强调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信,以求达到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6、与舒兰以及吉林的某些教师保持复习方法及其心得的交流与沟通,

初三历史中考备考计划

初三历史中考备考计划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我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我校的复习计划。 一、目的要求 1、全面贯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整合与梳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历史主干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的网络。 3、搞好专题训练,形成知识框架,具备规范答题能力。 二、具体措施: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 与查漏补缺。第四阶段是应试能力的提高。 1、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复习,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范围展开复习,按中考考纲历史学科考试目标要求系统性复习,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按知识能力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由低到高共九个层次目 标要求完成复习。

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注意知识考点,以练代讲,讲练结合,开展进行讲解、训练,进一 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2、抓住重点,开展专题复习。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专题进行一系列综合复习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根据历年中考试题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进行强化。我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 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列成若干专题,教学时进行训练强化,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加强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注重提升学生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的作答能力培养和提升,针对性时政热点,结合中考实际,对有可能出现在材料分析题和综合题的知识点进

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

初三历史中考总复习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契丹的兴起(1)时间10世纪初(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西夏的建立(1)时间11世纪前期(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3.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着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经济重心的南移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着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

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初三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突出热点问题,联系实际。体现了当今时代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更应该有规划、系统的进行,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 一、指导思想 1、明确目标,注重双基,理清线索; 2、整合考点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3、总结规律,提高记忆效率; 4、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联系现实。 二、复习过程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中考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要积累就要重视基础。“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纵观近几年的期末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为达到巩固基础、查找不足的目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的重点,在书中找出知识点;二是按照时间顺序理出知识脉络。三是根据每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表。 2、专题归类,纵横联系 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世界历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史、美国史、资产阶级改革史,文化史等专题;四是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经济危机专题等。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3、综合模拟,查缺补漏 训练可以把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一是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考试的知识点不是很多,因此,必须依据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考试知识点及其能力目标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就可以,一来便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二来便于学生正确把握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帮助学生抓住主干知识,在回答问题时也就心中有数了。二是复习过程中明确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4、回归课本,考前辅导 同时,在不同阶段都应注重搞好试卷的讲评工作,精心设计的试卷讲评课,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能力。 总之,初三历史复习应该安排合理,紧扣考纲、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能力、技巧。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是关键.我相信只要扎扎实实的搞好本阶段的复习工作,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 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 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中考前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中考前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第二阶段:5月25日之前(二模后到三模前),第二轮复习,搞专题,提能力。 打破教材体系,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培养能力。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在这一阶段,教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专题复习也就是归纳知识的复习,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界限进行比较对照、求同找异、纵横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也可以与时政结合起来复习。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纵”或“横”地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另外,在专题复习时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问题现实化”),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复习时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要让学生通过列表、编写提纲等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才不会混淆。现举例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1、近代侵略专题:⑴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中的暴行(英军强占香港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血洗北京城、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这些事件充分体现侵略军的血腥与残暴。⑵其他侵略事件(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阿古柏侵略新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使学生认识到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把非法侵占加以合法化,把侵略成果扩大化。让学生清楚哪些条约有割地内容,哪些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哪些有赔款内容,哪些条约侵略出现新形式。 2、反抗专题 反抗专题(以人物为中心)学生经常弄不清人物的身份,为此把它们分成这几类型。清朝官员将领: 林则徐、关天培、左宗棠、邓世昌共产党员:杨靖宇、彭德怀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佟麟阁、赵登禹、李宗仁民间团体及代表:太平军(洪秀全、李秀成)、义和团。我们让学生以历史人物联系相关事

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计划.2020docx

初三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为更好的提高初三毕业班历史学科教学与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历史中考成绩,根据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呼伦贝尔市中考说明为指导,全面落实教研室和学校具体工作安排和要求,按时完成历史学科教学和复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状况分析 教初三两个班历史,现有学生57名,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不够重视,从成绩看,优秀生占比例少,还存在低分学生,上学期,按要求,历史中考内容课程全部讲授完成,本学期以复习为主。现疫情期间网上授课,对学生所要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点跟踪检查和辅导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整体提高。 三、目标 1、明确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按照历史知识的六要素(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来找出具体的知识点,然后指导学生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思考怎样复习并找出一种最佳的记忆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订出阶段复习和整体复习计划,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主攻目标,按时进行复习,集中精力,各个击破。

3、精练精批 让学生明确考题结构,在复习的每一个阶段,精心准备一套诊断性试题。使学生清楚中考试卷的题型构成及大致的分数分布。通过精练,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督促学生及时解决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提高成绩。中考历史成绩稳步提高。 三、计划进行三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 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 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在这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好网络授课,线上授课主 要采取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先自己复习知识。第二,线上 授课或课堂上,教师先归纳同类的知识,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或 记忆的知识点,强调重点知识。第三,学生课后强化复习记忆理 解考点知识,完成相应练习,教师做好跟踪指导复习。 2、在第二轮复习中(专题复习),要依据专题,整合构建 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审视知识,综合分析。准备归纳以下专题 进行复习。 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的历史 道路探索专题(近代化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科学之路专题(科学家及科学理论、科技革命及对中国影响、科教兴国、经济全球化) 政治制度专题(中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君主 立宪制和共和制) 思想专题(中外的思想家,百家争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马克主义思想) 农业专题,(各个时期的土地制度,政府的农业政策)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方案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方案 为全面迎接2016年中考,打好2016年中考攻坚战,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课本”为单位的一轮复习、以专题为单位的二轮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 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3月初—4月底) 此轮复习思路为:逐节、逐章、逐册依次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并记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情况下进行专题复习时提升能力,应对中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大周八年级上册 第二大周八年级下册 第三大周九年级上册 第四大周九年级下册 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知识归类,实现纵横联系。(5月初--5月底) 专题复习就是打破教材顺序,实现知识的重新组合,把局部的、零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专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是一脉相承,是单元复习的深化和系统归纳。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构建新的知识框架结构,这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知识脉络感,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按时间顺序,将同一个问题串联起来,这就是纵。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在我们历史复习中要纵横交错,知识网络才能形成。具体安排如下: 专题复习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近代化探索 专题三国共关系的变化 专题四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专题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专题六改革开放时期 专题七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专题八世界主要大国是如何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 专题九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两次世界大战 专题十一国际格局的三次变化 专题十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改革与演变 专题十三殖民地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三轮复习:综合复习,拾遗补缺,考前指导(6月初----中考前)

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10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11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11年3月初-——4月底教学时间约8周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11年5月初——5月底,教学时间约4周。 2、复习内容: 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现今热点,前后相联,从结合点归纳部分专题。提供以下专题,仅供参考: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可利用选择题和填充题的形式在课前一天发给 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解决疑难问题。再补充相应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理解。 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 1、复习时间:2011年6月初——中考前。教学时间约3周。 2、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 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 和巩固。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 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 元检测、月考等,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 能力得到培养。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 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3f13044705.html,]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要注意学科之间的 综合试题以及开放性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科之间的 综合考试常见的有历史与语文(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与政治(热点 分析)、历史与地理(识图题)、历史与数学(历史图表数据的分析)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