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及新药研发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2002年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中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生产总产量为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中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中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

制品约9亿人/份。中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2002年,从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情况看,前10个地区有8个属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医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与前几年相比,区域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以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分析,全国排名前10位的地区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3左右,但是前60名企业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34.8%,这说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地域集中度较高,而企业集中度较低。

出口形势好于预期。2002年医药进出口额保持了一定增长。全年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为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41%,其中进口总额为4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出口总额完成58.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其中,主要是化学制药类产品的进出口,化学制药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占各项的比例均达50%以上。并且化学制药的进出口增速最快。

商业销售利润下降。虽然2002年医药经济运行质量总体逐步向好,但工业、商业呈现较大反差。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而医药商业实现利润则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多数企业利润呈现下降趋势。一些中心城市毛利率、利润率也呈下降态势,医药商业销售利润率仅.59%,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相反费用却比上年同期增长6.2%,反映出医药商业经营步履维艰。

连锁药业发展迅速。2002年医药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竞争加剧。医药零售市场保持旺销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管理办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积极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

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

◆对能够治疗SARS的疫苗的需求

非典暴发以来,“疫苗”迅速成为互联网上一大热门搜索关键词。疫苗市场被空前激活。北京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显然已经被激活,并迅速地启动起来。”据业内人士评估,国内疫苗市场年需求将以15%的速度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水平。最现成的例子是,非典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疫苗需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增长了近10倍。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证实,国家继去年投入8亿元之后,今年又计划投入12亿元人民币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面对潜力巨大的疫苗市场,中外医药企业跃跃欲试,都希望抢占先机。记者注意到,国际卫生组织最大的疫苗供应商葛兰素史克近来在国内频频高调亮相,心迹昭然。而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也决定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疫苗研发生产基地。

◆丙酸:需求将保持迅猛增势

中国现有丙酸总年产能力约1000吨,实际年产量只有2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大量依赖进口来弥补。在医药行业,丙酸的主要衍生物有维生素B6、萘普生、脑脉宁等。中国维生素B6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预计医药工业对丙酸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增长。

◆γ-丁内酯需求增长快

近年来,中国γ-丁内酯产能增加迅速。2003年国内生产厂家已有20余家,总年产能力约1.6万吨。国内γ-丁内酯需求日益增加,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低,近年来一直依赖进口弥补。目前国内γ-丁内酯年消费量约1.8万吨,消费大致构成如下。由于国内下游产品市场需求速度快速增加,因此γ-丁内酯长期紧俏,加上国内1,4-丁二醇和顺酐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国内γ-丁内酯将呈现较快发展势头。

◆前列腺增生药物市场需求强劲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病用药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众多企业也对老年病治疗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治疗药物在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中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销售金额连续三年超过老年泌尿系统药物70%以上的市场份额。

虽然这两年来前列腺增生药物在整个老年泌尿系统药物中所占的比例

略有下降,但其总体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与 2000年相比,2002年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医院销售金额增长了36.5%,相对整个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市场的增长率为

43.4%,(以上数据并未计入高特灵、酚卞明、哌唑嗪等同时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α-阻滞剂)。近三年来,该类药物保持了年均16.9%的增长势头,上升平稳。

另外,治疗老年病的常用药品,例如抗感染类药品、胆道类药品、代谢类、心血管类药品,以及抗肿瘤类和增强免疫力类的药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中国维生素B12的市场需求以年均两位数增长

近几年,中国对维生素B12需求转旺,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长期以来,维生素B12的临床用药量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它还和其它维生素一起构成多种维生素产品,做为OTC药物广为销售。如中国市场上的施尔康、善存、21金维它等各种中外品牌的产品,这方面用量也不小。目前维生素B12已列入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品种。据统计,它在中国大城市医院的用药普及率已达到90%-100%。

多年来,中国市场对维生素B12的需求量不大。20世纪80年代,每年消耗量仅200公斤左右,不过20世纪90年代,国内市场需求开始上升。后来,需求转旺,每年都以较大比例增长,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近两年,又有较大增长,2001年用量达1200公斤。

据有关人士分析,最近几年中国维生素B12用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1)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长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临床用药不断增加。

(2)因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国患有各种血液疾病的患者在增多,使维生素B12用量上升。

(3)近年来维生素B12临床有不少新用途,特别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用量增加较快。

(4)近几年多种维生素产品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确有效果的保健品,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市场日益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且每天服用,长期服用。

(5)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营养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中也开始应用维生素B12,虽然这方面用量不大,但增幅较大。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医药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获得中国医药发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中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近期看,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

◆医药产业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强制实施GMP认证,产业格局出现巨大变化

◆生物制药潜力巨大

◆国际市场中药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连锁药店竞争“白热化”,药品价格仍将不断下降

◆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正在兴建的医药项目

◆强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麻黄素生产基地

2003年3月,赤峰制药集团与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投资7018万元,用于赤峰制药集团子公司艾克公司和蒙欣公司化学合成麻黄素及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和制剂产品生产。

上海实业联合集团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拥有净资产超过14.4亿元,总资产超过20亿元。形成了生物医药、商务网络和传统制造业三大产业板块并存的产业结构,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艾克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发展,力争在“十五”期末,将公司发展为全球最大的麻黄素原料药及其系列制剂产品的生产基地。

◆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合建国际医药园

2003年6月22日,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华民集团就合作建设“国际医药园”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规划建设的“国际医药园”将紧紧围绕省会“药都”建设,建立中国药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商贸、博览中心,使之成为一座集国际医药贸易、药业物流、药业展销、药业检测、中华药业文华艺术博览、生产加工、科研开发、信息交流及储运包装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药业贸易和文化的基地。

◆71.58亿打造海口“药谷”计划

海口“生物药谷”的目标是将海口建成全国一流的医药技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批发销售基地和出口基地。在技术研究开发上,以海南现有的“热作两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5家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在生产上,大力扶持新建“亿元型”企业,并将在化学药品、南药产品、生物药品方面生产出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重点产品和国家一、二级新药。在区域性批发销售上,将发展一二家大型医药流通连锁企业,建立药品批发市场,并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调控手段,规范医药流通秩序。在出口上的目标是,使医药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美国百特与西安力邦企业集团设立合资制药企业

2003年10月10日,世界500强美国百特与西安力邦制药在西安高新区建立合资企业签字仪式在西安举行。美国百特是最早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大型跨国企业。西安力邦是以高新技术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型企业。双方此次成立的百特力邦西安制药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占地面积9956平方米,生产目前中国普遍应用的静脉麻醉剂。

◆东软集团投资8亿元筹建数字医疗产业园

东软集团下属的东软数字医疗有限公司将投资8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市浑南新区建设国际一流的数字医疗产业园。东软数字医疗有限公司是科技部立项建设的“国家数字医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拥有彩超、CT、X线机、核磁共振等数字医疗设备生产线,是目前中国惟一的能生产上述四大数字影像医疗产品的企业。其中CT机销量在中国市场超过德国、日本等国企业,仅次于美国的GE公司。数字医疗产业园占地13万多平方米,园内分为生产区、研究区、中试区等5个功能板块,主要研发、生产CT、核磁共振、彩超、X线机、激光成像仪、电生理系列治疗设备等八大类产品共50个品种。

◆天士力:中药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

由上市公司天士力投资10亿元的中药产业园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到200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津天士力中药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滴丸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中药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示范企业。

为实现建设百亿集团的目标,2003年6月,天士力集团与天津北辰科技园区签定合作协议,实施二期10亿元的投资项目,打造规模庞大的现代中药产业园。

◆首家医疗器械工业园落户宁波,投资在3亿元以上

2003年9月,中国第一家医疗器械行业专业园区——“宁波医疗器械工业园”在宁波市鄞州区望春工业园区集士港分区内动工兴建。建成的“宁波医疗器械工业园”是一个以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兼顾医药产业;以高科技项目为主、适当考虑传统项目;以规模型企业为主、兼顾中小企业的内外资并举的专业性园区。

◆安力泰二期“甲硫酸氨扩建工程”

由世界特种化学品巨头德固萨集团与中国合资的广西南宁安力泰美诗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9月在南宁市武鸣县动工兴建投资额为1350万美元的安力泰二期“甲硫酸氨扩建工程”。

安力泰是由世界最大的特种化学品公司——德国德固萨集团和世界第

二大氨基酸生产企业——法国瑞米克斯公司共同投资的生物制药企业。扩建工程建成后,安力泰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药用级氨基酸生产企业。安力泰目前可以生产9种药用级氨基酸系列产品,是国内主要的药用氨基酸生产企业之一,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2003年美国药品市场回顾

对雄踞全球各大医药市场之首的美国而言,2003年无疑又是一个好年成。IMS最新报告对2003年美国处方药市场做了一次全面盘查、总结。2003年美国医药全局保持以往的良好势头,处方药销售增至2164亿美元,与上年的1940亿美元相比,增速达11.5%。非专利药和生物制药是2003年销售佳绩的主要贡献力量。两者的增速均达到22%,几乎达到药品市场平均增速的两倍。

此外,影响2003年药品销售的重要因素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处方药向非处方药的转换,HRT疗法的利弊之争以及从加拿大进口药物问题。

有数据为证,据IMS统计,2003年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药物价值大约10亿美元,影响力不可忽视。新产品也是美国药品销售持续增长的主要牵动因素之一,2003年批准新分子实体(NME)21个,略多于上年的17个。不断注入的新产品为医药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一、美国药品的主要流通渠道。包括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和大型卖场超市在内的零售渠道仍是美国药品流通的主流途径,销售了全年59.8%的药品。其中,连锁药店和超级市场的药品销售最为兴盛,占到全部销售的36.3%,并且保持着11.4%的高速增长。新兴的邮寄销售发展神速,增长率达到15.5%,业已占领了13.2%的市场份额。医院用药乃是除去零售市场以外的又一亮点,增速赶超2002年,达到22%。而零售市场之外的销售增长,多半与剂型改良相关,诸如:Amgen公司的贫血治疗药物Aranesp(darbepoetin alfa)和雅培公司的类风湿关节炎用药Humira (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

二、2003年十大治疗领域。前十位治疗领域总是制药商竞相投资的目标。2003年前十位主要治疗领域的药物销售已占到总体市场的35.1%,平均增速超过上年,达到10.5%,其中7个药物市场达到两位数增速。2003年,前6位药物市场与2002年排序完全相同,降脂药物稳居首位,雷打不动。而前10位中,癫痫发作用药的增长最快,达到24.4%。抗组胺药物挣扎着挤进了前十位“英雄榜”,其2003年的日子确实艰辛,出现了负增长。抗组胺剂从2002年的第7位滑落到如今的第九位,勉强保住了前十位的名次,而未能成功抵御OTC的侵蚀,是其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分别位于第2、3位的是质子泵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位次来之不易,两者均收到非专利药和OTC药物的层层阻击。其中,先灵公司的OTC药Claritin(奥美拉唑)便是市场的争夺者之一。OTC之所以能够对处方药市场构成严重威胁与官方的态度密不可分,FDA由于顾忌药价水平,因此大力鼓励非专利药和非处方药的普及。

三、2003年十大顶级的处方药。辉瑞的立普妥连续3年位居销量榜首,2003年增速仍没有一丁点的放慢迹象,达到10.8%,销售收入总计68亿美元。另一降脂药物:默克的Zocor(辛伐他汀)紧随其后,以44

亿的销售额位居第二。而昔日的重量级药物Prilosec由于转为OTC,名次节节下滑,从2001年的第2位下滑到2002年第4位,而2003年干脆在前十位畅销药的名单中销声匿迹了。

2002年后期至2003年上市了数个重量级药物,譬如降脂药物Crestor (rosuvastatin,阿斯利康)以及先灵与默克联合开发的Zetia (ezetimibe),第一种非刺激性ADHD(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治疗药物Strattera(盐酸托莫西汀,礼来公司),都是个中翘楚。据IMS处方药分析库的数据显示,2003年8月至12月,初始接受 ADHD

治疗的患者中75%接受了Strattera的处方。同期,初始选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70%接受了Crestor或Zetia。尽管如此,仍无法动摇立普妥Lipitor(阿托伐他汀,辉瑞)在降脂市场的龙头地位,数据表明患者对立普妥的忠诚度较高,很少患者转用其它药物。

勃起功能障碍用药市场也纷争迭起。新入市场的Levitra(伐地那非,葛兰素史克)和礼来的Cialis(他达那非),力求与辉瑞的Viagra(万艾可)争分一杯羹。IMS对该领域一直密切关注,就目前的数据看来,两个新手仍未能撼动辉瑞的市场地位。Viagra的市场份额高居不下,占到绝对性的85%。IMS分析师指出,Levitra与Cialis仍将进一步扩张市场,目前,已经可以看出两者在DTC(直面消费者)广告领域的投入呈持续增长趋势,而且2003年的费用支出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阿斯利康随着市场变幻,即刻将发展重心调整到Nexium(esomeprazole magnesium)上来,Nexium也不负众望取得第七位的排名,销售收入达到31亿美元,增长率更令人咋舌,达到57.7%。

四、2003美国十大药企排名无太多变数,前7位与2002年如出一辙。影响排名的最主要因素无外乎专利到期。如:葛兰素史克的Paxil(帕罗西汀)和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强生公司的Ultram、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Glucophage、阿斯利康的奥美拉唑和Zestril(赖诺普利)、礼来的Prozac(氟西汀),统统面临专利到期的困扰。

辉瑞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头羊,2003年春完成与法玛西亚的合并后,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92亿美元的佳绩,增速保持9.7%。而阿斯利康2003年风光不再,由于专利到期的缘故,成为前十位巨头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但实力仍不可小觑,稳居排行榜上销售业绩第五位。诺华公司尽管排名不太靠前,可23.8%的强劲增速令人刮目相看,加速度远高于其它九位巨头,诺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肠易激综合征新药Zelnorm (替加色罗)的畅销,该品2002年上市,在非专利药市场中业绩骄人。Amgen制药公司的业绩值得关注,这也是生物技术公司首次跃入排名前

十位,同时,Amgen也创造了34.7%的增长奇迹。美国药企集中度高,十位巨头销售额总计占到约60%的处方药市场。这前十位制药企业的一举一动,对全美乃至全球医药业的发展都必将产生影响和震动。

2003年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

一、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创近年最好水平 2003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8.5%。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再一次证明,我国已经结束了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调整和恢复,正在步入新一轮上升期。

二、2003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纷纷飘红

1.重点产品产量创出新高。1~11月,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共完成化学原料药7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完成中成药产量54.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9.93%。预计全年化学原料药产量有可能突破80万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中成药产量将超过60万吨,亦成为近年高水平。

2.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增速加快。按可比价格计算,1~11月,医药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1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销售产值2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08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判断,预计2003年全年医药经济将以快速增长的势头创出历史性新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将实现新的突破,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将分别达到4000亿元、1100亿元、3000亿元、370亿元左右,出现医药工业近年来少见的较高增长速度。比较近5年来医药生产增长态势,可以看出,2003年医药工业经济增幅明显抬高,出现较明显的增速提升之势。回顾全年医药工业生产经营形势,2季度在“非典”和国内市场急剧增长的影响下,增幅出现陡然增长态势,其后于3季度有所减缓,回复常态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轨迹。4季度,医药工业增速提升,增幅逐步攀升,为确保2003年完成全年既定目标并为2004年年初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

3.效益增长创出新高。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9.25%,比上年同期提高0.68个百分点,效益增长较为突出。预计全年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实现利润将突破280亿元,将推动医药经济快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销售利润率稳步提高,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医药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出现下降。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比重为64.7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5.亏损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取得双双扭转的好局面。截至11月末,医药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面为24.03%,比上年同期下降5.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4.4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1亿元。

6.各主要子行业产业效益水平均有较好提高。今年以来,医药行业各主要子行业效益增长出现明显增降不同的差异性变化,但从年终盘点情况看,经过残酷的市场洗礼后,各主要子行业的效益水平均有较好增长。

(1)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增长明显。截至11月末,化学制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2%;实现利润1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7%,比行业平均增幅高8.6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利润增长更为突出,增幅达45.71%,比行业平均增幅高17.64个百分点。(2)中药工业效益继续平稳温和增长。截至11月末,中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7%;实现利润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2%。近年来中药工业效益增长始终弱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势“不温不火”。但其销售利润率为10.6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显示出中药行业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含金量”。(3)生物制药业进展迅速,效益增长较快。截至11月末,生物制药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6%,与行业平均增幅基本持平。(4)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水平。截至11月末,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2%;实现利润1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5%。其中:器官植(介)入制造业、病房护理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

超过50%,是医疗器械行业中利润增长最快的2个子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发展较为迅速,效益增长基本保持与行业平均水平同步发展的状态。其中产品结构贴近市场消费、贴近消费者的产业发展尤为突出。(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截至11月末,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8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8.1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0个百分点。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展望2004年,有理由认为,2003年的医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延续,经济运行趋势有望好于2003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主要是:1.我国能源、电力、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业企业生产成本。2.产销衔接仍未走出阴影,“瓶颈”制约依然存在。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94.2%,比上年同期提高0.5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状况好于上年。但多年来低于全国工业平均产销率水平4~5个百分点的状况仍没有扭转,且产成品资金占用较上年同期增长7.74%,产成品库存可供销售天数居高不下,年末剧增达50%以上。3.重复建设“顽症”复发,一些高水平重复建设正在凸现。目前,由于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和相互攀比的“顽症”复发,医药行业正面临着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突出矛盾。有专家提出,继以彩电、冰箱等家电制造业和汽车、钢铁等生产线为标志的两轮重复建设后,以生物医药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代表的第三轮重复建设正在我国凸显,相关产业风险亦加速集聚。从2003年医药行业的投资趋势看,这种重复建设苗头十分值得注意,低水平重复建设已经比较严重。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应加大调控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市场机制运作的预警机制。4.外资企业加快向我国转移生产但并没有把先进技术转移到中国来。我国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战略目的是“以市场换技术”,但目前情况显示,在华外资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并不活跃,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对华技术扩散极为微弱,并没有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中国。诸多外资企业仅仅是将中国作为转移生产的一个新的生产基地和平台,这对于

正在按照国家要求积极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中国医药企业而言,是十分不利且无益于企业、产业长远发展的。

四、对未来医药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3年医药经济超额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从年终盘点情况看,医药经济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已成定局。虽然从走势看,呈现了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但医药工业增长基本面向好,运行质量有所增强,经营绩效水平有所提高。运行态势良好而稳健的发展,推动医药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实现新的迈进,同时也为明年医药经济快速增长奠定了有利基础。从各子行业发展趋势看,强弱不同的分化发展趋势已成必然。在未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格局下,具有发展优势、具有竞争实力、能够与更强大竞争对手直面抗击的产业和企业将得到快速而持续的发展。而失去发展优势、缺乏竞争实力、低弱发展中逐渐落伍的产业和企业,将逐渐被弱化、淘汰。

(二)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明显、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我国多年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技改投入、改善投资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批持续发展的高增长行业,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医药工业在这个“大浪淘沙”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调整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有利的本质性发展变化,对未来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质”的飞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药品价格体制改革将继续快速推进。药品价格总体继续保持下降趋势,政府药品价格管理将根据补偿生产经营合理成本和合理利润、反映市场供求、体现药品质量和疗效差异、保持药品合理比价、鼓励新药开发的主要原则,加强政府价格管理。同时依靠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法加大医药市场净化力度,加大和完善药品价格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用药水平。

非专利药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球非专利药市场价值约为400亿美元左右,并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球制药业整体发展速度。非专利药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今年第一季度,欧美主要的16家非专利药公司总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

行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特点一:大量重磅级品种专利过期,市场前景看好。仿制专利过期的重磅级品种是非专利药公司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今年第一季度,仅仅仿制葛兰素史克公司刚刚过期的抗抑郁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WellbutrinSR)就使EonLabs、华生、Impax、Andrx、泰华等多家公司获益,成为各公司取得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美国FDA共批准了74个ANDA,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个。考虑到2008年以前还将有价值几百亿美元左右的专利药失去专利保护,非专利药公司的前景一片光明。

特点二:美国仍然是非专利药竞争的主战场。据有关统计,全球非专利药市场中,美国占41.93%,欧盟27.95%,日本14.32%,世界其他地区只占15.8%。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各非专利药公司都以最大限度地占领美国市场份额为目标。

特点三:非专利药的发展得到各国政府的积极鼓励。为了降低高居不下的医疗花费,欧美各国一直积极鼓励其公民使用廉价的非专利药,包括FDA在内的多家机构一直在大张旗鼓地进行非专利药知识宣传。目前,美国许多州的法律规定,在有等效非专利药存在的情况下,医生和药师在开处方时必须通知病人相关信息。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美国非专利药处方量已占到美国总处方量的50%。

特点四:收购合并趋势加剧。收购合并是目前制药界发展的一大趋势,辉瑞收购法玛西亚;赛诺菲收购安万特两宗大型个案都在欧美制药界引发巨大反响。非专利药企业也积极在利用这一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盘。今年1月份,世界最大的非专利药公司泰华收购了世界第九大非专利药公司Sicor,使自己的销售额大幅增加。印度的南新公司在今年1月收购了法国安万特的子公司RPGAventis,使其在2004年总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目标成为现实。诺华的非专利药分部山德士继2003年斥资8.76亿欧元收购斯洛文尼亚的大型非专利药公司LEK之后,又于今年相继收购了加拿大和丹麦的两家非专利药公司Sabex和Durascan。

特点五:印度公司在欧美非专利药市场异军突起。印度制药公司在保持欧美原料药供应基地这一传统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纷纷进军非专利药这一高端市场,加快了价值链的攀登速度。南新公司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跻身全球非专利药10强的行列。一方面,他们加大研发力量,

在美国获得多个ANDA得批准。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欧美制药厂、与欧美非专利药厂合作等手段争取在欧美市场分得一杯羹。除了南新公司收购安万特的分公司以外,印度Wockhardt公司分别于去年和今年5月完成对英国CP制药公司和德国EsparmaGmbH的收购,成功地在欧洲最大的两个非专利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印度Sun制药公司对美国非专利药公司Caraco的控股已经超过60%;印度兰花(Orchid)公司也于最近和美国非专利药公司ParPharmaceuticals以及加拿大的非专利药公司Apotex分别签订独家合同,在北美市场销售抗生素制剂。

非专利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同行恶战产品寿短

企业仍须加大研发投入

问题一:同行业竞争激烈。尽管第一季度整体形势看好,仍有一些制药公司或者某些产品的销售额下降,比如山德士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南新公司的头孢呋辛酯等,其原因都是受到其他非专利药公司同类产品的竞争。由于没有专利和行政法规方面的保护,竞争导致非专利药销售下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非专利药公司只有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的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在第一时间获得过期专利药,特别是获得“重磅炸弹”级专利药的ANDA才能实现连续增长,一旦停滞必将被淘汰。

问题二:非专利药的市场寿命缩短。一旦某种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专利药公司不再通过广告、电视等形式来宣传该药。而非专利药公司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宣传不仅增加了自身的成本,而且除了帮助自己的产品做宣传外,对生产同种非专利药的公司也有帮助。这种状态将导致该种药物的使用量不断降低,市场寿命缩短速度加快。

问题三:来自原研发公司的反击。现在原研发公司已经觉醒了,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在与非专利药公司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他们开始采用各种战略来反击非专利药公司的竞争,比如销售“授权的非专利药”、快速升级产品以及进一步完善专利的保护措施等。

调整产品提高技术

中国制药业应把握机遇

世界非专利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国的制药行业带来了发展的

机遇,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料药行业。由于欧美大型制药公司生产的专利药利润高,同时出于保密、专利等各方面原因,多在自己参股或者信赖的欧洲/北美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进行原料药的合同制生产,中国企业获得外包的机会不大。而非专利药的利润远远低于专利药,为了降低成本,非专利药公司在采购原料药时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和印度等地区。因此,随着欧美非专利药市场的日趋繁荣,中国原料药制造商获得合同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2003年中国的化学原料药的年总产量达56万吨,近1500种,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中国还是原料药出口大国,去年中国医药原料全年出口额达37亿美元,其中有5个品种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青霉素年生产能力为2.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维生素C年生产能力为5.2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0%;土霉素年生产能力为1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5%。盐酸强力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产品的产量也分居世界第一。国内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1%左右,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同时,中国西药原料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技术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因此,继续扩大西药原料药的出口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原料药企业也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恶性竞争,研发水平低,欧美认证关难过等问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已经落后印度的同行业。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初,在FDA登记注册的DMF(DrugMasterFile,药物主文件)共有4000多个,其中中国企业拥有不到200个,而印度注册的DMF已经达到450个左右,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今年头两个月,印度又有27个DMF文件登记注册,但同期中国只有5个。因此,希望打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广大的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应该加快脚步,及时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尽早获得相应产品的DMF/COS证书,通过现场检查关,那么赶超印度,打入欧美高端市场指日可待。

未来新药研发重点

新药开发被视为一国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体现。而开发出重磅炸弹级的新药更是不少制药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所谓“重磅炸弹药物”系指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的世界级畅销药物。

时代变迁重磅级标准悄然变化

在各个时代进入重磅炸弹级畅销药的排名榜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在八十年代只要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的产品均可进入重磅级药品的排行榜,而当时能进入这一行列的药品屈指可数。如畅销全球市场的抗溃疡药雷尼替丁,以23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高居八十年代重磅药物之首。其它超过5亿美元销售额的产品仅有8~9种,其中包括:头抱克罗、罗氏芬(头泡三嗪)。开博通(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鲑降钙素(骨质疏松治疗药)、EPO(促红素)、共轭雌激素和沙美特罗(抗哮喘药)等。以上药物分属于4大类型治疗药(心血管药物、抗感染药、代谢药与激素类药)。

进入九十年代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高速增长期。随着工业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现代“文明病”已取代感染性疾病而成为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这类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精神疾病等。现以全球第一大医药市场棗美国为例,至九十年代初抗感染药物销售额仅占该国医药市场3成销售份额,而降血脂药、降压药、抗糖尿病药已迅速上升为医药市场的主打品种。反映在新药开发方面,在排名世界前10位的九十年代重磅炸弹药品名单上,降血脂药稳居前几位,其中包括: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以及抗过敏药氯雷他定等。九十年代新头号畅销药“奥美拉唑”(洛赛克)的销售额高达创纪录的67亿美元。而一些精神病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氯氮平以及抗偏头痛药舒马曲坦均进入畅销药物排名榜,这些药品的销售额均在5亿美元以上。超过12亿美元销售额的药品除奥美拉唑外还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产品。据统计九十年代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级药品至少有20来只,除上面提到的几个产品外,还有一些抗感染新药如阿奇红霉素、奥格门汀(棒酸+阿莫西林)和拜耳公司新开发的喹诺酮类抗菌剂环沙星等。其它超过10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级产品包括:抗真菌药“大扶康”(氟康唑)、Seldane(特非那丁)、生物工程药物如EPO(促红素)、干扰素类、人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以及植物抗癌新药紫杉醇等。

进入21世纪以后,单克隆抗体类新药再次成为新药开发重点。已上市的单抗类药品至少有数十只,其中可治疗晚期乳癌的新药棗Monofeukast 在短短几年内销售额已逼近10亿美元。

老药新用途同样能使一只不起眼的药物一跃进入重磅级产品行列。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辉瑞公司在八十年代初开发的西地那非(后被人称为“伟哥”)。此药最早作为降血压药上市,但医疗界反映平淡。后来有中老年病人反映说口服西地那非可治疗阳萎(勃起功能障碍)。此后,辉瑞公司向FDA递交了要求改变西地那非临床用途的申请并按照规定重做了临床试验。事实证明西地那非确实是一只很好的治疗ED症(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从 199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西地那非新用途至今,据说全球各地医生已开出十几亿张西地那非处方。早在几年前西地那非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0亿美元。西地那非是继阿司匹林之后又一只老药新用的范例。

只要将九十年代的重磅级药品名单与八十年代的进行对比即可发现:九十年代的畅销药更着重在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药物(如降血脂药、抗精神病药物和ED治疗剂等),而八十年代则以“治疗型”药物为主要的重磅级产品。由此可见,在两个不同的年代,重磅级药品的内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新世纪生命质量改善药占主流

那么在21世纪头10年里,重磅级药品队伍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从事医药信息与开发工作的同行们均十分关注这一问题。

综合国外医药刊物的报道,可以认为今后几年国外重点开发的新药(其中一些产品有望进入10亿美元级产品行列)包括:

1.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新药(如专门用于治疗晚期乳癌、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单克隆抗体类新药,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病灶而不影响健康组织)。

2.抗银屑病的治疗新药。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疾病,全球各地银屑病患者数量众多,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药物能有效治愈银屑病的各种症状。国外正在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抗银新药(如作用于能使上皮细胞不断生长从而造成皮屑增多及皮损现象的基因的新药,据说在1~2年内这类生物工程抗银新药即将上市)。

3.蛋白质/多肽类治疗新药。

这类产品品种多达上百种,已上市的胰岛素类、生长激素、某些酶和降钙素之类均为蛋白质/多肽类产品。新开发的蛋白质/多肽类产品将侧重于可降低某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的新型治疗剂,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治疗药、帕金森氏病治疗药、骨质疏松治疗药、改善老年妇女生命质量的药物(如提高雌激素分泌量的药物,改善与更年期后症状有关的药物等)。据悉九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外已开发上市的蛋白质/多肽类新药已有35种之多,而目前正在开发中的蛋白质/多肽类新药多达100多种,其中不乏未来的重磅级产品,如环戊肽类新药Integrilin、戈瑞林、布瑞林、亮丙瑞林、Fuzeon(系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新型蛋白质类治疗药,可治疗HIV病毒引起的免疫缺损[艾滋病]症状),Fuzeon被科学家视为抗艾滋病新药开发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它在21世纪极有可能成为第1只销售额突破10亿美元的蛋白质类新药。

4.其它治疗新药,如杭糖尿病的新药、减肥新药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均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重磅级新药产品。在九十年代有不少上市新药令人意料之外地进入重磅药物排名榜,其中包括抗抑郁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与氯氮平、奥氮平等。

随着医学界对某些难治疾病发病机理的阐明,今后包括多发性硬皮病、肥胖以及糖尿病等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的疾病都将有药可治。如法国科学家已开发出新型生物工程减肥药“勒胖停”(Leptin),它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脂肪组织、加速脂肪的“燃烧”与分解,使人永远保持苗条体形。勒胖停仍在临床试验之中,一旦正式上市必将成为世界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从而夺走现有食欲抑止剂类减肥药(如芬氟拉明、西布曲明等)的大部分份额。再如抗ED症(男性勃起障碍症)新药正在加速开发之中,一些疗效优于“伟哥”的药物(如沃地那非等)已在去年上市,它们很有可能再次成为市场的热点产品。

据美国一家医药咨询公司去年发表的“2010年的医药棗创新之门”一文中预测:在今后几年里,靶向治疗剂将在新药中占据极大份额。因为靶向治疗药物最大优点是专门对付体内病灶而不伤及正常(健康)组织从而可降低现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罗氏公司前几年开发的抗乳癌新药Herceptin即为靶向治疗剂的典范。此药专门攻击乳癌细胞,

对正常乳腺细胞则秋毫无犯。Hercept in的销售额肯定会突破10亿美元,因为乳癌在工业国家属于一种高发性疾病,据该报告预测:到2010年上市“靶向治疗剂”至少将有二十至三十种,它们每年能创造 100

亿美元以上的销售额。

综上所述,以重磅级新药的时代变迁可明显看出如下趋势,今后世界级新药的开发将更加侧重于能改善人们生命/生活质量的新药,而畅销世界近半个世纪的抗生素类药物将退居次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抗肿瘤药始终是世界各国医药厂商的新药开发重点,因为迄今为止癌症仍为对人类健康最大威胁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世纪里人们一定会开发出能对付可恶的肿瘤杀手的新型药物

新药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1、国内现状及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医药工业体系,我国生产的原料药品种已达千种以上,年产量也超过10万吨,基本上保证了人民用药的需要,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相当大。目前我国生产的绝大多数药品均系仿制国外研制的新药,而我国自行设计创制的新药,据统计先后曾有100余种,但能大量生产供应市场的一线药物很少,迄今还没有一个新药能在国外注册,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我国出口的药品主要是一些专利过期的仿制品,虽达2万多吨,但仅换取了3亿多美元,而同年SKF药厂的一个创新药品甲氰咪呱的年销售额就达7亿美元。因此若没有自己的创新药品是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面对目前的形势,必须立刻加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即使如此,其研究成果(新药上市)亦将在2000年以后,这是因为一个新药的开发周期(自研究至生产)平均约需10—15年。

2、药物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药物化学的任务是整个新药研究开发的前期,即设计并合成有效的化合物。传统的方法是合成大量的化合物进行药效筛选,命中率约为万分之一,研究的周期长,因此耗资甚大。但由于成功的新药利润高,因而一些制药企业都把新药开发作为其生命线。为了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创制新药通常多选用具有新型结构并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或已

知的合成药物为先导物,通过药物设计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简化,使之更能适应于疾病的治疗。随着许多重要生命过程的调节机理以及病理

中国能源发展分析

中国能源发展分析 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目前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能源资源品种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建设不断加强,能源效率仍然较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生产和使用仍然粗放。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结构需要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处于基础性地位。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比重上升至76.7%;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水能资源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生产增长很快,煤炭增长尤为迅速。此外,SO2、烟尘、粉尘、nox以及CO2排放量也有所攀升,给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难度。 资源赋存分布不均,地域性分布明显。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着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经济成本消费过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大力发展新能源,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为解决上述能源问题,必须改变现有能源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是指与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相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能源是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可以大大缓解目前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改善环境。新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新能源产业是指与开发利用新能源相关的各类产品和生产服务部门,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医疗药品)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中国式新药研发模式及格局变化分析 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程增江 1中国药品研发力量各阶层分析 目前中国的药品研发力量包括: 国家科研院所、民营研发机构、“海龟”团队、CRO公司、药企研究所、外企在华研发中心。 1.1国家所有的科研院所及药研力量 研究院所 包括原医药管理局体系的,医科院体系的,医工院体系的,军事医学体系的,卫生部系统的等。比如,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原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医科院省级研究所基本仍归国家所有。 国家所有的药学院校有: 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药学系、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浙江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南大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烟台大学药学院,若干所中医药大学。 工程中心 有发改委的、教育部、科技部的:基因工程与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药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因组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及新药筛选技术平台 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药物筛选中心、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新中新药筛选实验室、复旦大学药学院、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心、地奥集团新药筛选中心新药筛选技术平台研究: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病新药药效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前安全评价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 “圈养动物”:国家院所 国家所有的院所、高校拥有最优秀的人才、设备、技术平台,“九五”前曾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新药研发的主体,然而巨大的国家投入被转化为学术论文和纸上成果,并没有转化为期望的新药项目。 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些机构显得机制僵化、缺乏活力,人才象笼中的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新药研发现状和医药行业发展趋势.docx

作者:文章来源:CPhI制药在线发布时间:2014-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会长陈凯先院士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及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张江药谷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上针对新药研发和医药行业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微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与集成。根据陈凯先院士的讲话,全球新药研发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药物研发重心随着世界疾病谱发生变化。七八十年代主要研发重心为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九十年代后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而如今因为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药物研发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肿瘤、慢性病和老年疾病; 整个药物市场持续增大,但是增速有所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仍然占市场很大的份额,发展速度将趋向稳定。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快速发展; 仿制药市场快速增长。随着重磅炸药专利到期的高峰到来,仿制药市场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份额比重预估将从2011年25%增加到2016年35%,仿制药在新兴市场中占的比重非常显著,而成熟市场中稳定在14%-18%。比如在2011年,Leva公司仍然是非专利药物市场的龙头,但是诺华正迎头赶上,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纷纷转型仿制药; 学术性、技术性的研究对新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化学药还是市场的主导,生物技术药比重上升的非常快; 药物开发风险增加。美国药物研究中心(CMR)分析表明新开发项目的药物Ⅱ期临床实验成功率已经从28%(2006-2007年)降到18%(2008-2009年)。近年来,新药Ⅲ期临床实验和新药申报的平均成功率已经降至50%左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安全性不好、有效性不够等问题;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预估R&D投入占销售额将从2008年的20.2%下降至2018年的16.9%。预计至2018年整个制药业的R%D投入将由2004年的879亿美元上升到1494亿美元。 由此可见,新药研发的市场格局正在慢慢发展变化,药物开发的成本正不断上升,因专利到期而失去独占市场权利的“重磅炸药”级产品,在带来很多新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 审批程序多、时间长一直让药企非常头疼。对此,FDA已经加快审批程序,据陈凯先院士介绍,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申请,FDA接到申请后14日以内将给予答复。若同意,则书面回复具体的时间、地点等安排,申办者向FDA提交会议信息包,并确认会议议程,召开会议并记录,会议结束后

国内药企最好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 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 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 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思源(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所长)小学识字课本告诉我们,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最新信息告诉我们,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重重侵袭之下,我们这960万平方公里遍体鳞伤,完好的肌肤所剩无几,生态环境脆弱区已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如果不奋起救治,国将不国! 一、灾难就在前头 我国的生态环境灾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沙漠可能吞没中国 土地沙化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的沙尘暴、不断扩展的沙化土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建国以来,我国沙漠面积已由15亿亩扩大到25亿亩,全国已有6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流沙。荒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由于风沙的影响,许多地方人畜已失去生存条件,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现在我国从西北、华北北部到东北平原的西部,分布着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已是国土面积的1/4。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还在继续扩大,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每年扩大1560平方公里,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后期每年扩大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末每年扩大3460平方公里。绵延万里的沙漠正在向中华腹地进军,最近的沙漠距天安门仅70公里,以致一些人发出了迁都的呼声。

近几年来,我国对荒漠土地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年新增的荒漠化面积相当于丢失一个中等县。过去几十年里,国家对沙漠化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研究显示,仅有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最近在对40年来中国681个气象站气象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后,中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已成为新的风沙策源地。青藏高原荒漠化土地已达到50多万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二成,比上世纪70年代净增近4万平方公里,增长率超过8%。青海湖已在日渐浓缩,趋向干涸。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整个青海湖干涸,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和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大半个中国全变成沙漠就指日可待了。 2. 水资源缺乏且严重污染 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面临着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特别是北方地区,其农业占全国的66%,而水资源供给的80%却在南方,主要在长江流域。中国的粮食生产严重依赖水资源,大约80%的粮食产自水浇地。从1982年到2000年,黄河每年有2/3的时间干涸。与20世纪50年代初相比,全国湖泊面积减少15%,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全国每年平均消失20个天然湖泊。建国以来,已有1000个湖泊干涸。 中国北方的蓄水层被消耗的速度要快于它能得到补给的速度。海河流域的水位线下降了50至90米,许多城市,如天津和济南发生了严重的地表沉降。中国水资源使用效率很低。有专家估计中国用来灌溉的水资源的60%由于种种原因而浪费掉了。中国也长期受到洪水的困扰。2003年7月的洪水影响了中国南方、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概论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 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 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 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胡庭栋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1106,201101320108)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Hu Ting-dong 摘要: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所依靠的主要电力能源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的。同时,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环境问题,这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展开了《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这个研究来探讨中国新能源的当下与未来。从我国能源形式,并网存在问题着手,研究分布式发电较集中式发电的优势以及新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 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2003年-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9.5%,其中传统能源增长9.2%,新能源增长14.5%;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然而,其改变的进程相对缓慢,中国的能源危机还是愈发的走向了边缘。从下面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消费 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新能源的广泛利用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出口。众所周知,中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然而从2009年起我国从煤炭出口大国变为了净进口国,到2012年煤炭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14%。原油对外依存度更是节节攀升,从2003年的36%到达2012年的56.4%;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国内天然气供不应求,2008-2012年净进口量年均复合增速为129.28%,2012年达到378.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高达2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加大对天然气、核电和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力度,这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新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形势;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 *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

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