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试验题目期末考试答案整理

建筑结构试验题目期末考试答案整理

建筑结构试验题目期末考试答案整理
建筑结构试验题目期末考试答案整理

1 什么是生产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概念:有直接的生产目的,是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鉴定的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做出正确的技术论断的试验。

一般用来解决的问题有:1.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 2.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 3.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 4.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5.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

2 什么是科研性试验?一般常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概念:目的为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订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及新工艺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经验。

一般用来解决的问题有:1.验证结构计算的假定 2.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3 什么是真型试验?模型试验?特点是什么?

真型试验:实验对象为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按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的实验。

特点:完全反应实际结构受力特性,实验结论可靠,费用高,加载难度大,周期长。

模型试验:实验对象为仿照真型(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关系复制围城的实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却可比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的实验。

特点:实验方便,多试件,多参数,严格的相似条件较难实现,有尺寸相应。

4 什么是结构静力试验?特点是什么?

概念:是结构试验中最常见的基本实验,因为大部分建筑结构在工作时所承受的是静力荷载,从零加载到结构破坏,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加载的全过程,称为结构静力单调加载实验。

特点:加载设备简单,实验观测方便,不能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5 什么是尺寸效应?

模型尺寸减小,强度略有所提高的现象。

6 什么是正交试验设计法?何为主要因子和水平数?正交表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概念:能在很多的实验条件中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实验条件,并能通过这较少次数实验条件,推断找到最好的生产条件,同时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的方法。

主要因子:对实验结果可能有影响的,而且在实验中提出了明确的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

水平数:每个因子安排若干不同状态的实验点

正交表的两个性质:1.表中任意一列,其所含各种水平的个数都相同

2.表中任何两列,所有各种可能的数对出现的次数都相同。

7 什么是相似常数?什么是相似条件?相似常数和相似条件的关系?

相似常数:模型的物理量与真型对应物理量的比例常数。

相似条件:模型设计参与的各物理量的相似常数之间所应满足的一定关系。

关系:相似条件决定相似常数之间的关系,相似常数反映相似条件。

8 确定相似条件的两种方法,方程式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的适用特点?

两种方法:方程式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

方程式分析法的适用特点:已知研究对象参与各参数与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

可以用明确的数学方程式表达时可以采用。

量纲分析法的适用特点:当研究对象不能用明确的方程式来描述研究各参数和物理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可以采用。

9 模型设计的三个基本量纲是什么?

长度,时间,力。

10模型静力试验为什么会产生材料容重不足?如何解决?

原因:假设模型与真型结构的应力相等,即即

由上式可见,模型材料和真型材料的

容重关系很难实现。

解决方法:一般采用人工质量模拟的方法,即在模型结构上增加荷载,来弥补材料容重的

不足。

11模型动力试验为什么会产生重力失真,如何解决?

原因:模型试验中,材料弹性模量、密度,几何尺寸和重力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

难实现

解决方法:若材料相同,,在动力试验模型中在模型上附加适当分布质量,

也可采用高密度材料来增加结构上有效的模型密度。

12 结构试验观测项目确定和测点的选择与布置应注意那些问题?

项目确定:1.反应结构整体工作状况的参数

2.反应结构局部工作状况的参数

测点选择和布置:1.测点数量确定必须合理足够

2.测点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

3.需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

4.测点布置有利于实验时操作和测读

13 重力直接加载有那些特点?用砂石等松散颗粒材料加载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利用水作为重力加载用的荷载有那些特点?杠杆加载应注意什么?

重力直接加载的特点:重物容易取得,并可重复使用,加载过程需要花费较大的劳动力。

用砂石等松散颗粒材料加载时需注意的问题是:不能将材料直接堆放于结构表面,不然将会造成材料本身的起拱,改变荷载分布。

利用水作为重力加载用的荷载的特点:简易方便而且甚为经济

杠杆加载应注意的问题:1.当荷载不大时,可以用单梁式或组合式杠杆,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桁架式杠杆;2.杠杆的支点、着力点和重物加载点,这三点位置必须很准确。

14 液压加载的原理是什么?有那些特点?电液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核心是什么?电液伺服阀的作用是什么?

原理:用高压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压入液压加载器的工作油缸,推动活塞,

对结构施加荷载。

特点:能产生较大的多方向荷载,易于控制,实验操作安全方便。

核心:电液伺服阀

作用:根据指令发生器发出的信号经放大后输入伺服阀,转换成大功率的液压信号,

将来自液压源的液压油输入加载器,使加载器按输入信号的规律产生振动对结构施加荷载,

同时由伺服阀及结构上量测的荷载、应变、位移等信号通过伺服控制器作反馈控制,以提高

整个系统的灵敏度。

15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和原理?

组成:振动台台体结构,液压驱动和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测试和分析系统。

原理: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使液压驱动和动力系统给予振动台台体结构推力,并

由测试和分析系统测量和分析位移、加速度、应变等物理量。

16对铰支座的基本要求?简支梁的支座应如何布置?固定端的支座应满足什么要求?铰接的受压构件通常选择什么支座?

要求:1.保证结构在支座处能自由转动;

2. 保证结构在支座处力的正确传递

3.本身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储备。

支座布置:对于梁,桁架等平面结构的铰支座,通常按结构变形情况选用一种固定铰支座级一种活动铰支座组成。对于板壳结构,则按其实际支承情况用各种铰支座组合而成,它常常是四角支承或四边支承。除了前述的活动和固定铰支座外,还需用双向可动的球铰支座。

固定端的支座要求:没周边支承时,滚珠支座的间距不宜超过支座处的结构高度的3~5倍为了保持滚珠支座位置不变,可用ф5mm的钢筋作为定位圈,焊死在滚珠下的垫板上。滚珠直径至少30~50mm。为了保证板壳的全部支承面在一个平面内,防止某些支承处脱空,影响试验结果,应将各支承点设计成上下可作微调的支座,以便调整高度保证与试件接触受力。

铰接的受压构件通常选择什么支座?柱试验时铰支座有单向铰和多向铰两种,双向铰刀口适用于有两个方向发生屈曲可能时使用。当柱或墙板在进行偏心受压试验时,可以通过调节螺丝来调整刀口与试件几何中线的距离,满足不同偏心距的要求。

17分配梁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分配梁一般均为单跨简支形式,不能用多跨连续梁的形式?

1)作用:将加载器的单一荷载分配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中荷载。

2)未找到

18结构试验台座有那些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

主要形式:一.抗弯大梁式台座和空间桁架式台座二.试验台座

特点:抗弯大梁台座本身是一刚度极大的钢梁或钢筋混凝土大梁,当用液压加载器加载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加载架传至大梁,试验结构的支座反力也由台座大梁承受,使之平衡。空间桁架台座一般用以试验中等跨度的桁架及屋面大梁。通过液压加载器及分配梁可对试件进行为数不多的集中荷载加载使用,液压加载器的反作用力由空间桁架自身进行平衡。

试验台座作为平衡对结构加载时产生的反力外,同时也能用以固定横向支架,以保证构件的侧向稳定。还可以通过水平反力架对试件施加水平荷载,由于它本身的刚度很大,所以还能消除试件试验时的支座沉降变形。

19数据采集应遵照那两个原则?

同时性和客观性

20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刻度值、量程、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稳定性、重复性、频率响应

21传感器的功能是什么?一般有那四个部分组成?

功能:传感器的功能是感受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或信号),按一定规律把它们转换成可以

直接测读的形式,然后直接显示,或者是电量的形式,然后传输给下一步的仪器。

有引出线、覆盖层、电阻栅和基底组成。

22记录器的功能是什么?常用的记录器有哪些?

功能:记录器:把采集的数据按一定的方式、记录在某种介质上,需要时可以把这些数

据读出、或输送给其他分析处理仪器。

常用的记录器: X-Y记录仪、光线示波器、磁带记录仪和磁盘驱动器等

23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何谓应变电阻效应?

原理:电阻应变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种金属丝导体的“应变电阻效应”。

应变电阻效应:这种金属丝的电阻值随着机械变形而变化的物理特性。

24 电阻应变计的构造,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电阻值通常是多少?灵敏系数K的意义是什么?

指标:电阻值R,标距l,灵敏系数K;

应变计的电阻值R: 120;

灵敏系数K: 表示单位应变引起应变计的电阻变化

25电阻应变计粘贴应满足哪些要求?

1)测点基底平整,清洁和干燥;

2)粘结剂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工艺性能良好,以及蠕变小、粘结强度高、温湿

度影响小;

3)同一组应变计规格型号应相同;

4)粘结牢靠,方位准确,不含气泡。

26何谓零位读数法?直读法?

零位读数法:当应变计发生应变,其电阻值发生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如果在电桥中

接入一个可变电阻,调节可变电阻,使电桥恢复平衡,这个可变电阻调节值与应变计的电阻

变化有对应关系,通过测量这个可变电阻调节值来测量应变的方法称为零位读数法。

直读法:如果不用可变电阻,直接测量电路失去平衡后的输出电压,再换算成应变值,

这种方法称为直读法(或偏位法)。

27应变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通常有那两种方法?

答:粘贴在试件上的应变计由于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和由于试件材料和应变计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变形,温度效应要用温度补偿加以清除。

两种方法:(1)补偿块补偿法(2)工作片补偿法

28电桥有那几种接法,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1/4电桥,条件:测点处沿应变计轴向的应变

半桥,条件:测点处截面的弯曲应变

半电桥,条件:测点处沿应变计轴向的应变

全桥(弯曲桥路),条件:测点处截面的弯曲应变

全桥(弯曲泊松比),条件:测点处截面的弯曲应变

全桥(泊松比桥路),条件:测点处截面的轴向应变

29位移测量仪器有哪些,工作原理?

答:(1)手持应变仪,工作原理:在标距两端粘结两个脚标(没边个一个),通过测量结构变形前后两个脚标之间的距离的改变,求得标距内的平均应变。(2)百分表应变装置,工作原理:基本与手持应变仪基本相同。

30力测量仪器有哪些,工作原理?

答: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弹性元件去感受力或压力,这个弹性元件即发生与外力或压力成相对应关系的变形,用机械装置把这些变形按规律进行放大和显示的即为机械式传感器,用电阻应变计把这些变形转变成电阻变化然后再进行测量的即为应变式传感器。

31裂缝测量主要有哪两项内容,常用方法?

答:(1)开裂,即裂缝发生的时刻和位置;(2)度量,即裂缝的宽度和长度;

发现开裂方法:(1)肉眼(放大镜),为便于观察在试件表面刷一层白色石灰浆;(2)应变计连续搭接,从某一应变计读数突变来发现裂缝;(3)导电漆:出现火花;

32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各部分的作用?

答:由传感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三个部件;

传感器作用:感受各种物理量,把这些物理量转变成电信号。

数据采集仪作用:数据采集仪:1)与各种传感器相对应的接线模块和多路开关;对传感器扫描采集;2)A/D转换器,对扫描得到的模拟量进行A/D转换,模拟量→数字量;3)主机:控制整个数据采集仪,进行数据采集。

计算机作用:作为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控制器,控制整个数据采集过程,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打印输出。

33 何为单调加载?何为静力试验?

单调加载是指在短时期内对试验对象进行平稳地一次连续施加荷载,荷载从“零”开始一直加到结构构件破坏,或是在短时期内平稳地施加若干次预定的重复荷载后,再连续增加荷载直到结构构件破坏。

34何为加载制度?何为加载图式?

试验加载制度指的是试验进行期间荷载与时间的关系。

35绘出一个典型的静力试验的加载制度?

先分级加载到试验需要相应的试验荷载值,然后在满载情况下停留足

够长的时间,观测变形的发展,以后再作分级卸载,卸完后给以一定的空载时间,最后再分级逐步加载至结构破坏。

36梁的挠度和挠曲线测量测点如何布置,并应考虑什么问题?

1)如果跨中挠度是相对于地面进行测量的,则同时必须测定梁两端支撑面相对

同一地面的沉陷值,最少布置三个测点。

2)对于跨度较大的梁,为保证量测结果的可靠性,则相应的要增加5~7个测点,并沿梁的跨间对称布置.

3)对于宽度较大的梁。考虑在截面的两侧布置测点。

考虑的问题:支座下的巨大作用力可能或多或少地引起周围地基的局部沉陷,因此,安装仪器的表架必须离开支座墩子有一定的距离。

37如何根据梁的弯应力、剪应力分布布置应变测点?

梁的弯应力测点在梁弯矩最大的截面下上边缘。

剪应力测点应设在剪应力较大的部位(支座附近的中和轴处),对于薄壁截面的简支梁,还应在腹板与翼缘的交接处布置测点。

38混凝土梁裂缝的测量有几种方法?

答:手持式应变仪测量,千分表,杠杆应变仪,电阻应变仪

39何为几何对中、物理对中,柱的试验如何保证对中?

几何对中:构件轴线对准作用力中心线。

物理对中:加载20%~40%后,测量构件中央截面两侧或四个面的应变,调整作用力的轴线。中心受压柱安装时一般先进行几何对中,再进行物理对中以达到的各点应变均匀为止。

40屋架安装和加载方法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屋架试验一般均采用正位试验,由于屋架的出平面刚度较弱,安装时必须设置侧向支撑,以保证屋架上弦的侧向稳定。侧向支撑点的间距应不大于上弦杆出平面的设计计算长度。同时侧向支撑应不妨碍屋架在受载平面内的竖向位移。

屋架试验的加载方式可以采用重力直接加载(当两榀屋架成对正位试验时),由于屋架大多是在节点承受集中荷载,一般用杠杆重力加载。在屋架试验中由于施加多点集中荷载,所以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是最理想的方案,但也需要液压加载器活塞有足够的有效行程,适应结构大挠度变形的需要。

41屋架杆件应力、节点次应力、节点应力的测点如何布置?

屋架杆件应力:在截面对称轴上下纤维处各布置一个测点。屋架下弦一般只需在杆件的表面布置一个测点,但为了便于核对和使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经常在截面的中和轴或对称轴位置上成对布置,取其平均值计算内力N,屋架的腹杆,主要承受轴力作用,故布点可与下弦一样。

节点次应力:希望求得屋架在承受轴力或轴力和弯矩组合影响下的应力并避免节点刚度影响

时,测点所在截面要尽量离4节点远一些。反之,假如要求测定由于节点刚度引起的次弯矩,则应该把应变测点布置在紧靠节点处的杆件截面上。

节点应力:要求布置较多的三向应变网络测点,为了量测上下弦杆交接处豁口应力情况,可沿豁口周边布置单向应变测点。

42薄壳和网架结构位移和应变测点布置为什么常用结构对称和荷载对称原则?

在薄壳结构中为了量测壳面的变形,即受载后的挠曲面就需要25个测点,在1/2 1/4 1/8的区域内布置适量的测点,进行校核。这样既可以减少测点数量,但又不影响了解结构受力的实际工作情况。

网架结构对于仅有一个对称轴平面的结构,可在1/2区域内布点;对于有两个对称轴的平面,可在1/4或1/8区域内布点;对于三向正交网架,可在1/6或1/12区域内布点;

43 熟记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加载制度?各自的应用条件?

1单向反复加载制度

a控制位移加载法b控制作用力加载法c控制位移和控制位移的混合加载法

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44框架节点加载设计?梁端加载和柱端加载的特点?框架节点试验观测设计及测点布置?

1.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端、柱端与核心区的组合体施加低周反复静力荷载的试验。

2.梁端:梁端屈服位移的倍数逐级加载柱端:按梁端屈服时柱端水平位移的倍数分级加载

3.一般要求量测的项目:荷载数值及支座反力。荷载-变形曲线,变形包括梁端或柱端位移,梁或柱塑形铰区曲率截面转角,节点核心区剪切角;钢筋应力,包括梁柱交界处梁柱纵筋应力,梁柱塑形铰区或核心区箍筋应力;钢筋的滑移,主要是梁(或柱)纵向钢筋通过核心区段的锚固滑移;裂缝观测。

45拟动力试验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常用的试验设备?

1.原理:在联机加载试验中,首先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将实际地震波的加速转换成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位移和此位移相应的加振力。随着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变化,作用在结构上的位移和加振力也跟着变化,这样就可以得出某一实际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反应的全过程,并绘制出荷载—变形的关系曲线,也即是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曲线。

2.流程:一、输入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二、计算下一步的位移;三、位移值的转换;四、测量恢复力及位移值;五、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反应分析

3.电液伺服加载器,电子计算机

46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有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

1.回弹法。特点: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弹性和塑性性质

2.超声脉冲法。特点:以结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参数之间的关系是该法的基础。

3.超声回弹综合法。特点:能对混凝土的某些物理参量在采用超声法或回弹法单一测量时产生的影响得到相互补偿。

4.钻芯法。特点:不需要建立混凝土的某种物理量与强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直观可靠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5.拔出法。特点:由被拔出的锥台形混凝土块的投影面积,确定混凝土的拔出强度,并由此推算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

4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测区布置、回弹值测量、碳化深度测量有哪些具体要求?

1.混凝土强度与回弹值

mm,以能容纳16个回弹2.每一试件的测区数目应不少于10个。每一测区的大小宜为4002

点为宜。两个相邻测区的间距不大于2m,而测区宜选在混凝土浇筑的测面。测点宜在测区内均匀分布,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离结构或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

回弹值测完后,要在每个测区上选择一处量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这里在测区表面用合适的工具形成直径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除去孔中的碎屑和粉末,但不能用液体冲洗,并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钢尺测量自混凝土表面到深部不变色的深度,即是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一般在有代表性的交界处量测垂直距离1~2次,每次测读精度至0.5mm。

48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工作原理?测区的选择?

1.是建立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以声速和回弹值综合反映混凝土抗压强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超声和回弹都是以混凝土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与强度的关系为依据。超声波在混凝土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中反映了材料的弹性性质,由于声波穿透被检测的材料,因此也反映了混凝土内部构造的有关信息。

2.超声的测点应布置在同一个测区回弹值的测试面上,测量声速的探头安装位置不宜与回弹仪的弹击点相重叠。

49混凝土强度的局部破损检测技术有哪几种?各自特点?

1.浅裂缝检测:评测法或斜测法

2.混凝土内部空洞缺陷的检测:对测法

3.混凝土表层损伤的检测:表面平测法

50 砌体结构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技术有哪几种,各自原理?

一、冲击法:依据物体被破碎时所消耗的功与破碎过程中新生成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基本原理,将从砌体上取得的砂浆或砖块制成试样,由专用的落锤设备进行粉碎,并用筛分法测出砂浆或砖块粉碎后表面积的增量,由事先建立的单位功表面积和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求得砂浆或砖块试样的强度。

二、回弹法:基本原理与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回弹法相同。

推出法:利用特制的加载装置对砖砌体中被选定的某一顶砖施加水平推力,该顶砖的顶面及两侧面砂浆已被事先清除,当达到极限推力时,被试砖块沿砖底面水平砂浆层或砖和沙浆结合面被推出。

51熟记数据修约规则?并按规则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P240—P241

52误差分几种?各自有何特点?

一、系统误差。特点: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始终有规律地存在着,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

二、随机误差。特点:1.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要多,近于零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最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几乎为零; 4.误差的算数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向于零。

过失误差。特点:一般数值较大,并且常与事实明显不符。

环境法期末考试整理

2、环境的定义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的,即围绕某个中心事 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便构成某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上的环境:也叫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生态学中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 物生存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是生物的生存环境,也称“生境”。 ?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的功能 ?生命支持功能(提供物质资源) ?废物消纳功能 ?生态审美功能 4、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比较 ?定义: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

量都称为自然资源。 ?比较: ?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属于环境要素中可被人类利用的自然 物质和能量。 ?二者的相近:如果把自然资源作为环境因子,自然资源则纳入环境的外延; 也可以把环境作为自然资源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研究,把环境纳入资源的范畴。 ?二者的区别:自然资源的认识侧重点是其经济效用、经济价值,而环境则 侧重于系统平衡的生态性概念作为人类共同保护的客体,其根本目标是维护人类环境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自然资源大多可以商品性物化,可以界定产权。而环境则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很难通过界定产权来保护。 ?二者的融合:环境资源化(即赋予环境以价值);资源生态化(作为整体 系统的资源生态功能) 5、环境问题的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对 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它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6、环境法的科学基础-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探索环境演化的规律,研究环 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统一,研究人类生存发展在不同范围内对环境的整体性影响,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总结大全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有没考好?没考好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小雅整理的期末考试总结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期末考试总结一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是:语文96、数学79分。语文成绩列全班第20名,数学成绩列第一名——倒数第一名。闭幕式后我把成绩册丢在班级不敢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回到家,我赶忙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关起门来,眼泪也不由自主的从眼角溜了出来…… 爸爸下班回到家里,知道了我的期末考试情况,没有想到他没有责备我,他说: 要为成功总结经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语文能考96分是因为我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抄写的生字都掌握了,而且还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了三份期末模拟试卷。而数学考试考成这个样子的原因就恰好相反: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考试的时候粗心大意…… 知道这些使我落后的原因了,我一定会针对它们加以改正,争取当上“三好学生”。 期末考试总结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级学习生活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

的学习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达到老师和家长满意的成绩:数学100分、英语100分、语文98分,总结这个学期的学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 第二,改进了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前背过。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笔记。(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积极发言,大胆思考。(3)每天的家庭作业认真检查,再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记在错题集上,考前几天再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了解课外知识,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多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特长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课外辅导班学习绘画,在学校的想象画评比中,我荣获“艺术之星”的称号。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完整

2001级 建筑结构试验 课程试题(A 卷) 合分人: 复查人: 一、名词解释:(10 分) 1.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 分) 传感器是感受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或信号),按一定规律把它们转换成可以直接测读的形式,然后直接显示、输出。 2.建筑结构疲劳试验(3 分) 结构物或试件直接或主要承受重复荷载的受力性能试验称为疲劳试验。 3、等效荷载(4 分) 建筑结构试验中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或为了加载的方便和减少荷载量的需要,在不影响结构的工作和试验结果分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等效荷载的数值大小和分布形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来)。 4、仪器设备的灵敏度(3 分) 被测量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设备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及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结构试验试件的尺寸和大小与实体结构构件相比,总体上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两类。若试件尺寸太小,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因此,对于局部性的试件,其尺寸比例可为原型的 1/4~1 ,而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可取为原型的 1/10~1/2 。

2.科研性试验中试件是按研究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试件的数量直接由参与研究问题参数(分析因子)多少和相应各种状态(水平数)的影响来决定。一般来说,单因数试验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实验(如粘接锚固试验)试验,正交试验则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相对较小或影响因素较多试验。 3、按照结构试验时结构构件在空间就位型式的不同,可以有正位、异位、和原位试验等3种方案。 4、混凝土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可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的规定。对于结构抗震试验,则可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CJl01-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对于多跨连续结构,一般只需考虑 5跨内(填数字1~10)荷载的相互影响,有时为减少荷载数量和加载工作量,往往采用等效荷载的方法。 6、结构构件设计时,是按不同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来验算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抗裂性以及裂缝宽度等性能。因此在进行结构试验时,就必须按试验的性质和要求分别确定相应于各个受力阶段的试验荷载值。具体而言,对结构构件的刚度、裂缝宽度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能力试验时,应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 7、为能准确地测得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荷载,对于生产检验性试验,当加载接近承载力检验荷载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的5%;对于科学研究性试验,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的 5% 。 8、分级加载等级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结构变形发展情况,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试验时从加载结束到下一级开始加载,每级荷载的间歇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为检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抗裂性能,要求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作用下进行恒载试验,恒载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9、液压加载系统主要是由储油箱、高压油泵、液压加载器、

社会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躯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的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4.规则系统: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整套活动规则即规范系统,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 5.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6.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间和生活组织形成。 7.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8.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9.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0.人文区位学:又称人文生态学,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的居住与活动分布,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1.“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业革命文明,又进入新技术、新材料开发的文明时期,他称该时期为“第三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革命”.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期末考试总结

期末考试总结 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期末考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从期末考试中获得鲜花和掌声吗?想,那么,就请把握现在,决战期末。 “十年砺剑百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传佳音”,我坚信即使前方道路充满阴霾和坎坷,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我们自己!让我们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让我们心中伴着信念,矢志不渝,带着希望而迈向辉煌! 下面我就在未来半个月中,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状态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争分夺秒,提高效率。期末考试是对一学期来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它所复盖的知识点多,能力要求也更高更全。这就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和记忆,我希望我们学生要珍惜这半个月的时间,坚持不懈。一方面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复习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安排。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作业和测试卷拿出来整理,找出原来的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再做一些同类的题目进行巩固。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归纳方法,一题多解。学有困难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知识,可以完

成书本的练习题,举一反三。还要多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复习的效率就提高了。 第二,面对困难、不要泄气。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但有时只要你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也许就会豁然开朗。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三,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同学们,临近考试,请你放下背上的包袱,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你可以思慕古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向往诗圣李白恃才傲物的豪迈情怀,艳羡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人生处处精彩。 同学扪,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胜利的旋律在寰宇回荡,长风破浪正此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动起来吧,我们一定会谱写自己的辉煌。相信自己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步步高。 (本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附: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汇总

《解剖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 共计 20 分) 1. 内皮: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处, 此点称为麦氏 点。 3. 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状结构。 4. 膀胱三角: 膀胱底的内面, 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黏膜光滑无 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的好发部位。 5.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 2 肋软骨。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 共计 20 分) 1. 组成人体的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2. 构成人体器官的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 骨的构造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4. 口腔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6. 喉由数块喉软骨借关节和韧带连成支架, 周围附有喉肌, 内面衬以黏膜构成, 其中喉软 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勺状软骨。 7. 子宫呈倒置的梨形,前后略扁,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 8. 心得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蒲肯野纤维。 9.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10. 腹腔干为一短干,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随即分胃左动脉、肝 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 11. 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12. 在 12 对脑神经中,感觉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13. 臂丛由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的后 方进入腋窝,围绕在腋动脉周围。 14.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点不同,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 3 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 和网状带。 三、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计 30分) 1. 将人体分为上下方向,与地面垂直且和人体长轴平行的轴是( A )。 A 、垂直轴 B 、矢状轴 C 、冠状轴 D 、额状轴 2. 主要分布于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上皮是( C )。 A 、单层扁平上皮 B 、单层柱状上皮 D 、单层立方上皮 6. 下列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的细胞是( A 、 I 型肺泡细胞 B 、 II 型肺泡细胞 C 、肺巨噬细胞 D 、尘细胞 C 、变异上皮 3. 人体最大的呼吸肌是( C )。 A 、肋间内肌 B 4. 十2正确的描述是(B ) A 、右下颌第一乳磨牙 B 、右下颌第一磨牙 5. 识别空肠起始的标志是( B ) A 、十二肠大乳头 C 、十二指肠球部 肋间外肌 C 、膈肌 D 、腹肌 B 、左上颌侧切牙 D 、中切牙 B 、十二指肠悬肌 D 、十二指肠小乳头 B )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1mm为宜。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商务智能期末考试整理

第一讲商务智能概述(综合论述题) 1学习本课程的原因: 现代管理需要基于计算机的方法 让决策更有有效性 企业需要有智能 A:在分析型商务智能软件的帮助下,用户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仓库平台,并收集,访问,分析每个商业领域的数据,同时,数据库技术的进步,服务器性能的提升以及分析软件算法的优化,是的访问大型数据库处理海量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便捷。 B:商务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智能搜索可以给决策者以很好的数据分析。 2与本专业的关联性: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在国民经济中显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服务形态在全球扩张,市场需求多样化,社会网络的广泛建立等社会经济巨大变革;数据量正以每年翻倍的速度扩增,然而数据源分散,异构数据库难以整合,数据接口复杂等问题严重,导致大量数据中真正能被利用来分析和运用的数据不足10%。如何将数据有效转化为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提升电子商务整体应用水平,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界和软件开发界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BI发展趋势:绩效管理,产品模块的集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质量,预测分析,客户定制化。)根据商务智能的主要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移动,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等新型特征,把商务智能同电子商务基础性规律结合起来,完善商务节点的数据挖掘,抽取,转化集成和应用。提升电子商务中的智能搜索,精度营销,比较购物,供应链、配送优化等现实需求。描述商务智能融合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展望。 3商务智能在电子商务中的典型应用 (1)数据挖掘的应用:挖掘主要是挖掘出有潜力价值数据的信息拘束,主要应用在情报分析,数据库营销,识别用户消费行为,客户流失分析,划分客户群体等 相关应用。(沃尔玛超市尿布与啤酒的销售) (2)智能搜索的应用:人们运用关键词进行搜索返还的结果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不仅增加了用户筛选结果信息的时间,而且也为用户查找有效信息增加了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9) 学院专业级班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最系统的冲突论。它的提出者是( )。 A、马克思 B、雷克斯 C、霍曼斯 D、帕森斯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 )。 A、奥古斯特?孔德 B、赫伯特?斯宾塞 C、埃米尔?涂尔干 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 )。 A.社会关系 B.业缘关系 C.结合关系 D.人际关系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 )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

B.政治要素 C.文化要素 D.社会要素 7. 人的出身、地位或资格,一般具有继承性和不可更改性,这是指( )。 A.户籍 B.身份 C.单位 D.契约 8.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 )。 A. 偶发聚集体 B.社会类属 C. 大众 D.公众 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 )。 A.组织环境 B.经济关系 C.群体利益 D.群体凝聚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35分) 1、社会学: 2、生活方式: 3、参照群体: 4、社区行动: 5、社会现代化: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87612

中医基础理论 名词解释: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五脏为中心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生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所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救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侯,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一种运动规律。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和实物相互感应而交合,达到最佳状态,以及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主维持和自主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自愈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承: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生的过度制约和克制,又称“倍克”。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化物质。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机体一切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精血同源:精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两者之间又互相资生,互相转化,并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 津血同源:血和津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经络:使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建筑结构试验重难点解析及期末复习

建筑结构试验重难点解析及期末复习 王圻: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薛必芳:王老师你好,我是江苏电大的《建筑结构试验》的任课老师,请问今年的题型有什么变化吗,还是闭卷考试? 王圻:今年还是闭卷考试,今年的题型没有变化。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程序,为结构检测的顺利进行准备测试方案; (2)熟练掌握典型结构静荷检测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的全过程; (3)熟练掌握建筑结构无损检测的原理和检测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各种试验装置的使用原理和使用功能,特别要求熟练掌握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重物加载、液压加载和支承装置。 重点之二是要求熟练掌握结构检测中各种物理量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特别是熟练掌握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振弦式应变计测量方法、测量高远处位移的光学测量方法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60%;平时作业考核成绩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30%。但三部分成绩都必须分别达到及格,只要有一项不及格,总成绩即为不及格。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及其有关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可分: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期末考试笔试时间为90分钟。 其它说明:学员参加考试应带钢笔、铅笔、三角板或直尺、橡皮和计算器。 本课程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掌握经常使用的各种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培养建筑结构试验的试验技能,使之具有从事一般建筑结构的检测能力,为进行现场结构检测和科学研究的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掌握建筑结构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程序,为结构试验的顺利进行准备测试方案。 ?掌握典型建筑结构试验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及书写测试报告的全过程。 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内容体系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本课程的体系如下: 结构试验技术包括试验设备与仪器、试验的实施过程及试验的分析.总结课程的安排也遵循此思路进行。 第一章绪论介绍试验的类型。 第二章介绍静载加载设备及动载加载设备。

图论期末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2) 二路和连通性 (4) 第二章树 (4) 第三章图的连通度 (6) 第四章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 (8) 一,欧拉图 (8) 二.哈密尔顿图 (10) 第五章匹配与因子分解 (14) 一.匹配 (14) 二.偶图的覆盖于匹配 (15) 三.因子分解 (16) 第六章平面图 (20) 二.对偶图 (24) 三.平面图的判定 (25) 四.平面性算法 (28) 第七章图的着色 (34) 一.边着色 (34) 二.顶点着色 (35)

第九章 有向图 (40) 二 有向树 (41) 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 点集与边集均为有限集合的图称为有限图。 2. 只有一个顶点而无边的图称为平凡图。 3. 边集为空的图称为空图。 4. 既没有环也没有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5. 其他所有的图都称为复合图。 6. 具有二分类(X, Y )的偶图(或二部图):是指该图的点集可以分解为两个(非空)子 集 X 和 Y ,使得每条边的一个端点在 X 中,另一个端点在Y 中。 7. 完全偶图:是指具有二分类(X, Y )的简单偶图,其中 X 的每个顶点与 Y 的每个顶点 相连,若 |X|=m ,|Y|=n ,则这样的偶图记为 Km,n 8. 定理1 若n 阶图G 是自补的(即 ),则 n = 0, 1(mod 4) 9. 图G 的顶点的最小度。 10. 图G 的顶点的最大度。 11. k-正则图: 每个点的度均为 k 的简单图。 例如,完全图和完全偶图Kn,n 均是正则图。 12. 推论1 任意图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G δ()G ?

13. 14.频序列:定理4 一个简单图G的n个点的度数不能互不相同。 15.定理5 一个n阶图G相和它的补图有相同的频序列。 16. 17. 18.对称差:G1△G2 = (G1∪G2) - (G1∩G2) = (G1-G2)∪(G2-G1) 19.定义:联图在不相交的G1和G2的并图G1+G2中,把G1的每个顶点和G2的每个 顶点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称为G1和G2的联图,记为G1∨G2 20.积图:积图设G1= (V1, E1),G2 = (V2, E2),对点集V = V1×V2中的任意两个点u = (u1,u2)和v = (v1,v2),当(u1 = v1和u2 adj v2) 或(u2 = v2 和u1 adj v1) 时就把u 和v 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G称为G1和G2积图。记为G = G1×G2 设G1= (V1, E1),G2 = (V2, E2),对点集V = V1×V2中的任意两个点u = (u1,u2)和v = (v1,v2),当(u1 adj v1) 或(u1= v1 和u2 adj v2) 时就把u 和v 连接起来所得到的图G称为G1和G2的合成图。记为G=G1[G2]。

社会学期末试卷

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播媒介 B.家庭 C.阶级 D.同辈群体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军人 4.由个人努力、偶然的机遇等而导致的社会流动是()。 A.自由流动 B.结构性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一般由一对夫妇及其未成年子女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为()。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普那路亚家庭 6.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社区首要的特点是()。 A.成员彼此交往 B.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 C.成员有共同目标 D.有共同价值观念 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A.法律控制 B.道德控制 C.习俗控制 D.宗教控制 8.社会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 价值标准 B.规范体系 C.物质设备 D.组织 9.非政府组织又称为()。 A.公共部门 B.第三部门 C.私人部门 D.私有部门 10.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11.我国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核心社会问题是()。 A.人口与就业 B.资源与环境 C. 改革与开放 D.民族与统一 12.在社会调查中,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方法是()。 A.普遍调查 B.典型调查 C.个案调查 D. 抽样调查 13.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 ) A.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B.规则体系、概念体系、物质设备体系 C.规则、组织、设备、人群 D.概念、规则、组织、设备 14.文化传播的规律是以文化发明地为中心,按照( )的轨迹向四周扩散。 A.同心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D.半圆形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为了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