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漳浦县城镇体系规划(总)(1)

漳浦县城镇体系规划(总)(1)

一、县域城镇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县域城镇体系的历史基础

漳浦县,是福建省漳州南部沿海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海洋大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新兴临港工业县,是一个台商投资密集地,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级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唐代置州建县后,就成为漳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漳州的文明古县,纵观县域内城镇体系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建制变更、版图多变的不稳定发展阶段

唐垂拱二年(686)设漳州,并置漳浦、怀恩二县;开元四年(716)州署由盘陀岭南麓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二十九年(741)怀恩县并入漳浦县;天宝元年(742)至乾元二年(759)漳州曾改为漳浦郡;贞元二年(786)州治迁龙溪(今漳州市区)。元后历属漳州路、漳州府、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5日解放,历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此后,漳浦县的版图才相对稳定下来。

2、稳定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乘改革开放东风,坚持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发展路子,勤劳而又敢于拼搏的漳浦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致力发展,立足和发挥漳浦优势,大念“山海经”,开山治水,种果植树,围海建池,养鱼育虾。九十年代末以来,确立工业兴县战略。

3、快速兴旺发展阶段

新世纪之初,县委、县政府更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致力工业立县,更加扎实深入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坚持水、电、路、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同时,扎实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和劳务出口。使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显著进步和提高,经济总量、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财税收入逐年健康稳步增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5.5亿元,工业总产值76.2亿元,农业总产值35.5亿元,财政收入1.88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06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781元。到2002

年底止,全县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39家,合同利用外资9.5亿美元,实际到资5.6亿美元,其中闽台农业合作项目132家,合同利用台资2.84亿美元,实际到资2.57亿美元。沐浴着新世纪朝阳的八十万漳浦儿女,高举旗帜,奋发图强,

意气风发地向着未来。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

1、城镇现状的规模分布特征

2000年,漳浦县辖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9534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绥安镇102053 旧镇镇68300 佛昙镇52672 赤湖镇52695 杜浔镇60210 霞美镇55534 官浔镇23528

石榴镇46002 盘陀镇25943 长桥镇17618 前亭镇31184 马坪镇18791

深土镇46976 六鳌镇24213 沙西镇43618 古雷镇33242 大南坂镇9136 南浦乡13490 赤岭畲族乡14498 湖西畲族乡24120 赤土乡17772 漳浦盐场虚拟镇7909 万安虚拟乡5843。个别城镇的规模小,比如大南坂镇的规模还不如乡的规模。

2、现状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1)各产业分布情况

农业·漳浦县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农业区位优势优越,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山、海、田俱备。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念“山海经”,积极实施“两水”(水果、水产)开发,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道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县31个乡、镇、场中,佛昙、赤湖、深土、旧镇、霞美、杜浔和沙西七镇,地处沿海平原,农业基础设施健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农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多为吨粮田;光热条件好,是我县荔枝等南亚热带果树最适宜区。石榴、盘陀、绥安三镇,大南坂、石古、万安三个农场和赤土、湖西、长桥、前亭四个乡镇地处县域中部鹿溪、浯江河谷阶地和湖西盆地,农田多处于许多南向沟谷中,避风且光照条件好,地势平坦开阔,是我县主要的粮蔗、油料作物、南亚热带果木产区。南浦、赤岭二乡和石榴镇西北部、中西林场、玳瑁山茶场、长桥农场、南山茶场地处县域西部和北部山区,相对高差大,沟谷深长,气温较低,雨量充沛,交通不便,是我县主要林区。其土地利用方向是以发展林业为重点,发展柑桔商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逐步进行中低产田改造,走科技兴农之路。古雷、六鳌二镇和下蔡林场、杜浔盐场、竹屿盐场、白竹湖农场地处东南沿海,地势平缓,交通方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偏少,土地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差,但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基础好。其土地利用方向是发展渔业生产,形成海产养殖基地;加强防护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利建设,提高粮食单产。

工业·工矿建设是繁荣漳浦经济的主体,应沿324国道、漳云线省道发展,如佛昙、赤湖、深土、旧镇、霞美、杜浔、绥安、石榴、长桥、官浔等乡

镇,这十个乡镇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应重点发展乡镇企业。

漳浦县工业基础薄弱。但近几年来,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省级绥安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上档次,功能配套齐全,协调服务到位,区内引进建成投产的外资项目143个。还有黄仓、大南坂、旧镇、赤湖、佛昙等5个省市级工业区(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优越,现已引进三资工业企业135家。至2002年底,全县共引进兴办民营、合资、独资工业企业460家。民营工业企业(个私企业)乘改革开放东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县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的产业门类有:水产品加工冷冻、蔬菜加工冷冻、花岗岩、玄武岩加工石材、石雕、路桥工程、建筑、服装针织、汽车摩托车配件、机动车辆维修保养、食品饮料、水泥、装璜包装等,初步形成以建材、服装、摩托、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体系。

旅游业·

作为近几年来新兴起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同样引人注目,漳浦县是福建省的文物大县。在这些文物中,主要有赵家堡、诒安堡、六鳌城等三十余座明清古城土堡,后蔡湾为中心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是世界罕见的景观,呈现出奇异的造型和种种色彩斑斓的神奇的线条,

处在同一条海岸线上的六鳌半岛崂岈山,风化的海蚀花岗岩地貌,令人心往神驰,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

表2 1997—2010年城镇用地状况表

说明:绥安镇的城镇人口不含暂住人口+(城镇总人口387485人)(3)交通线路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县域,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大小与产业分布疏密。漳浦县于1997—2000年规划修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改建牛旧线二级公路、坑虎线二级公路、省道漳云线及屿整线二级公路、修建六鳌码头,共增加面积4605.3亩,即至2000 年交通用地面积28559.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9%。

2001─2010年续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修建漳诏汕铁路漳浦路段、古雷港、湖西-佛昙连接线、杜古线一级公路等,共增加面积16755.2亩(其中围海3100亩)。即至2010 年交通用地面积达45314.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324国道、209和210国道集聚了全县最为发达的乡镇,农林产业发达,人口密集。

(4)城镇分布密度的特征

漳浦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沿海倾斜,由内陆至海滨呈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阶段分布。其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佛昙镇、霞美镇、旧镇镇等镇人口密集,沿海人口高达137462.00 人。东南沿海靠内陆的滨海平原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劳动力密集,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人口密集分布带,占全县人口一半以上。另外在县政府所在地绥安镇形成一个人口密集中心,仅绥安镇人口就高达81603人。其他地区则人口分布较稀疏,主要是在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乡镇。

3、城镇等级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

漳浦县是漳州市的沿海县之一,城镇体系,现状隶属于漳州市域城镇体系,

根据2010年全县17个建制镇,2个乡,2个民族乡的分析,城镇体系可分为三级:较为符合漳浦县的现状。

三级城镇数量之比为1:16:4,而三级城镇人口规模之比约1.3:7.8:0.8,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人口密度逐渐降低。一二级城镇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1.06%,表明二级以上的城镇在县域中占主导地位,而三级城镇的单体规模相对较小些,其各种功能和效益不明显。

4、城镇职能结构分布特征

根据城镇职能的三要素(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对漳浦县城镇职能分析,现阶段部分城镇经济职能较明显,其职能覆盖面广超越了县、市域。如古雷鲍鱼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其产品畅销厦门、泉州、广东等地,打造出享誉东南地区的海产品牌。马口蝴蝶兰组组培基地,依托海峡两岸花博会平台,加大漳浦花卉品牌打造力度,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现已

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花卉品牌。

县治中心绥安镇作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近年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绥安镇依托其县城中心的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工业发展迅速。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实际,大胆改革,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硕果累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文教、体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其政治文化中心的职能比较突出。

古雷镇、杜浔镇等东南沿海城镇,可以依靠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古雷滨海城市,培育建设杜浔、佛昙、赤湖3个区域性中心城镇。

二、城镇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漳浦县县域城镇体系由县城和16个建制镇构成,据调查统计,2005年末,17个建制镇的城镇常住人口29.1875万人,4个乡集镇的常住人口1.8549万人,总人口为78.1595万人,故城市化水平为38.8%。具体来说,漳浦县城镇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1、城市化进程不够快,城乡差距、山海差距继续拉大;

就2005年而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1元,比增11.1%;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08元,仅增长8.7%,城乡差距、山海差距继续拉大。

2、农村发展的历史欠账多,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任务艰巨;

就2005年而言,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5.4亿元(现价),比增13.4%,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5.8亿元,比增21.4%,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3.4亿元,比增13.7%,而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8.9亿元,仅比增4.5%。

3、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文化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漳浦县在一些社会事业上发展滞后,特别是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不仅群众反映强烈,而且成为制约居民消费、影响国民健康和素质的根本性问题。

4、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尚未完全消除,投资环境尚需改善;

应加快推进港口填海造地工程、重件运输道路、工业固体废弃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古雷至武平高速公路、厦深铁路古雷支线、港区引水工程和500千伏变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古雷开发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5、财政实力依然薄弱,人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等。

就2005年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比增123.7%,而财政总收入8.16亿元,仅增长21.4%。

三、城镇化进程与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分析

(一)城镇化进程的机制

经济水平是不断提高是城镇化进程的直接动力

近几年来,漳浦县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坚持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发展路子,勤劳而又敢于拼搏的漳浦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致力发展,立足和发挥漳浦优势,大念“山海经”,开山治水,种果植树,围海建池,养鱼育虾。县委、县政府更是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致力工业立县,更加扎实深入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坚持水、电、路、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同时,扎实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创业和劳务出口。使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城乡建设和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显著进步和提高,经济总量、全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财税收入逐年健康稳步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转移,对城镇规模的扩张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国家经济政策和厦漳泉经济中心的空间扩散,是县域城镇化进程的外在动力。

随着海西经济区的提出,国家大力扶持海西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对漳浦县等海西地区相当有利。近些年来,厦漳泉,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中心不断向外辐射,造成一些产业扩散。而漳浦县正处在其辐射范围内。例如,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并已纳入福建省重点产业布局规划。赤湖镇位于福建省闽南金三角,东临台湾海峡,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厦门港45公里,与漳诏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对接,省道漳东线横跨整个镇区。山海田兼备,自古就有"锦湖"美称,赤湖镇拥有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园区。由于这些优势大大促使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沿海平原,河谷平原,山地丘陵的综合区位势能差异是强化人口向城镇集聚的内在动力

漳浦县依山傍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壮展延,地形地貌依次为西北山地丘陵、中南部河谷盆地、东部,东南部滨海小平原、滩涂、岛礁等。就综合区位优势而言,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优于山地丘陵地区。在客观上影响了漳浦县的城镇分布。一方面,目前县城内人口与大多城镇在空间上在沿海平原和河谷盆地分布相对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山地城镇成长空间的不可选择性,当山地区域各类经济生产要素及城镇成长要素都容易在发展区位优势能占优势的中心城镇集聚时飞,因而其城镇化水平就较之平原河谷地区更快。

4县域内综合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交通条件是影响城镇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县域,交通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城镇大小与产业分布疏密。1997—2000年规划修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改建牛旧线二级公路、坑虎线二级公路、省道漳云线及屿整线二级公路、修建六鳌码头,共增加面积4605.3亩,即至2000 年交通用地面积28559.7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9%。2001─2010年续建漳诏高速公路漳浦路段、修建漳诏汕铁路漳浦路段、古雷港、湖西-佛昙连接线、杜古线一级公路等,共增加面积16755.2亩(其中围海3100亩)。即至2010 年交通用地面积达45314.9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1%。其中324国道、209和210国道集聚了全县最为发达的乡镇,农林产业发达,人口密集。今年来,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大改善各城镇的投资环境,促进乡镇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5、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政策是推动县域城化进程的重要保证

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加大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放宽城镇用地建设政策以及因地制宜地实施投资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政策等都能有效地吸收城镇外人口向城镇有序地转移,促进漳浦县城镇化进程。

6、勤政廉政、依法行政、高效服务的政府形象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在政府主持下编制具有权威性的科学合理城市总体规划蓝图,按照法规严格地管理和有序地协调城镇建设的方方面面,造就清洁优美的城镇环境和遵纪守法的文明市民形象,加上各种招商引资求贤举措和高效的服务工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大批“能人效应”必将对城镇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地位

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必须是非平衡发展,这种非平衡首先表现为增长极(通常为区域城市或城镇)的选择。一个区域城镇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漳浦县的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主要体现在资本运作有待提升,项目建设和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在规划期内,漳浦县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浦先锋”发展主线,打造四大基地(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建设滨海新城。通过阶段性的不平衡增长的转移(大小幅度、速度、规模依当地经济实力而定)逐步过渡到整个县域的相对均衡,在每个不平衡阶段都必须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创造条件。这样,随着漳浦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整个县域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

(三)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阶段性原则

第一,现阶段漳浦县处于经济起飞前的准备时期,城镇体系的发展必须抓好各区域片的中心地和发展轴线建设,为将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第二,规划期内,随着漳州市经济的发展,作为漳州市次中心城市,漳浦县将是最重要的辐射接受者,所以城镇体系建设必须服从漳州发展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发展机遇变各种潜在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要立足漳州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紧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高品位做好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整体性规划原则

要立足漳州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抓紧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高品位做好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突出做好鹿溪两岸江滨景观大道、旧城区改造等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着力提升县城品质。大力推进一揽子城建项目,重点实施金浦大道改造一期工程,把这条道路建设成为漳浦的标志性迎宾大道;完成龙湖路中段道路建设和东段道路改造,实现龙湖路全线贯通;建设鹿溪北岸江滨景观大道一期工程,把这一区域打造成为县城高质量的滨水新区;大力推进旧城改造,重点完成金浦路西侧、西大街两侧、环城北路三地块、龙泉路凸出地块、西施岭东侧等重点地段拆迁,彻底解决县城道路“卡脖子”问题,严控县城主干道、国道324线两侧以及县城出入口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管理,坚决拆除各种违章建筑。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漳浦县城镇体系的个城镇必须发挥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工农业基础供给的各种可能性。一是主攻临港工业,发展临港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成台湾石化产业转移落户漳浦;二是提升现代农业。要做大做强台湾农民创业园,积极推进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创业园发展层次。要发挥创业园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打造马口花卉产业区、盘陀茶叶产业区、佛昙水产品加工区、六鳌渔业产业区和赤湖、深土蔬菜加工区,进一步深挖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新建一批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创建一批农业特色产业村,提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做大旅游产业。要以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县为目标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凸显我县滨海风光、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三大旅游特色,精心打造海峡旅游品牌。

4、保持生态环境优化原则

深入开展家园规划、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持续推进旧村改造,在国道、省道沿线、高速公路节点以及风景名胜区附近,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示范村和重点村。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重点抓好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海大通道两侧的生态绿化,治理好“青山挂白”。实施重点流域河长库长责任制,继续开展鹿溪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完

成全县8座中型水库的养殖退养工作,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开展重点养殖区、重点滨海旅游区和石板材集中区整治,强化入海口和水产养殖污染监管。

(四)城镇体系的发展战略

以发展壮大临港工业经济、开发区经济和城镇经济为目标,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着重开发港口、凸显工业、做强农业、发展旅游、繁荣第三产业,建设生态工贸港口旅游强县”的发展方向,确定漳浦县发展总体空间布局:繁荣中心、建设二线、发展三区。繁荣中心:强化县城的要素聚集作用和产业辐射带动功能,调整县城建设规划,加快县城建设,培育全县经济、政治、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建设二线:繁荣国道线和沿海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沿国道线重点开展对台农业合作示范,沿海线着重发展临海工业,合理规划布局并发展壮大若干经济密集区,壮大块状经济,形成以线串点、以点拓面、点线面结合、全面发展的格局。发展三区:突出发展以古雷港为主体,覆盖杜浔、霞美、沙西、杜浔盐场和下蔡林场的古雷港区,形成杜浔互通口至古雷的临港工业经济发展带;做大做强以绥安工业园为主体,包括黄仓、旧镇、大南坂和金浦等工业园的绥安工业片区,形成旧镇互通口至县城区经济发展带;发挥赤湖工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利用厦漳大桥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前亭、佛昙、湖西、深土、六鳌等周边乡镇的工业发展,建设工业为主导的东部片区,形成赵家堡互通口至赤湖和六鳌经济发展带。

根据漳州市城镇体系规划和漳浦县的区位、交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城镇建设用地等条件,我们漳浦县将有可能成为“繁荣中心、建设二线、发展三区”的城镇发展格局。为实现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分别有序、职能结构合理协调,空间联系紧密衔接的发展目标。为此,我们确定本次城镇体系规划思路:

1、合理定位、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整合城镇发展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五金家电、健身器材、能源、造船、皮革工业等特色产业。强化产业聚集意识,大力发展产业配套和协作企业,努力建设分工明确、合作紧密、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和人才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环境,形成主导带配套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进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集聚壮大。针对漳浦县各乡镇的各方面的差异不尽相同,各乡镇明确自身的优势特色条件及其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合理定位寻求推动各自发展的产业为依托,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古雷港区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区,重点引进和发展石化产品的延伸加工、精细化工和新型特种高分子材料等高增值产品。中近期重点以高附加值产品替代进口为目标,从后加工和配套助剂做起,着重发展各类催化、助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

品、生物化工等市场空间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和以多层复合材料包装膜为中心的新型复合材料、塑料加工等项目。以神舟造船和漳州一帆船舶为龙头,重点发展游艇制造、船舶分段修造及相关产业,培育壮大3平方公里的游艇制造工业区,搭建六鳌港和古雷港两大船舶修造平台。同时依托2.41平方公里的赤湖皮革专业园区,重点发展PU二层皮(粘膜皮)、牛二层反绒皮、夹心再生皮等鞋业面料皮革,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皮化材料。重视国际国内市场法规,推行规范化的产品检测方法。加强污水排放监控和废料堆积监管,控制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确保无毒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加强区域间的联系,使各个城镇联为一体,强加分工协作,强强联合,进而提升城镇整体竞争力。

2、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考虑到促进漳浦县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思路,除了强化区域增长中,推动整体发展外,还要增强城镇农村中心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再根据各城镇农村居民点分散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引导农村居民点聚集,推进中心村建设,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通过新建、改建等措施来加强和完善农村之间以及农村与乡镇之间的流通体系。做到经济要素统一安排,基础措施、公共建设统一规划,发挥各类经济要素的最大效益。

3、强化中心系统,分区推进空间网络化战略

目前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目标,考虑到漳州市整体经济发展阶段和漳浦县的漳州市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漳浦县城镇发展的现状。现在初步形成古雷港区规划建设石化产业园区、六鳌港和古雷港两大船舶修造园区、赤湖皮革专业园区的格局,这些相互协调配合的中心必将根据不同的定位而聚集相应的增长要素,并得到优先的发展,而后通过扩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必须强化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使各中心的发展与区域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紧密结合。通过中心城镇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来加快整个城镇区的发展,进而形成全方位的网络空间开发格局。

4、坚持城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城镇的发展在无论在时间是还是空间上都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确保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区域发展布局,重视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漳浦

5、加快发展开发区经济,促进城镇整体发展战略

按照“集约开发、完善配套、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产业崛起”的思路,整

合古雷、绥安开发区资源,壮大提升赤湖污染集中控制区,建设发展皮革专业园,推进开发区做大做强。结合城镇发展规划,鼓励关联或配套企业向开发区转移,把开发区做成产业聚集的主要阵地。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通用厂房、多层厂房,提高承载项目的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完善连片开发,合理规划区内工业和综合用地,提高土地开发和投入强度。改善投资环境,推行“一个窗口”服务。整合现有的几个工业园区资源,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利用,促进城镇整体发展。

6、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特色经济,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通过县城区的带动辐射和中心城镇、重点集镇的承接传导,促进城乡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推动城镇经济模块化、集约化、功能化,实现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发展。

(五)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的预测

1、漳浦县总人口的预测

(1)漳浦县县域总人口预测的基本思路

首先,考虑人口本身的增长规律。从1990-2006年,县域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约为7.4‰,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在规划期内漳浦县人口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

其次,考虑人口的机械变动率。从漳州市的发展战略看,漳浦县已被纳入到其发展体系中,近几年来,其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县域城镇。根据中心-外缘理论,在规划期内,县域人口机械增长率将继续保持正向增长。

综合分析以上两方面因素后,我们认为2010-2015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仍保持原有水平,加上人口机械增长作用,故把人口综合增长率校正为8‰;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加强,2015-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有所下降,故确定2015-2020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取6‰,而人口机械变动趋于稳定水平,故把人口综合增长率校正为7‰;2020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稳定水平6‰,而人口机械变动也趋于稳定水平,故把人口综合增长率定为7‰。

(2)漳浦县总人口的预测结果

漳浦县近期(2015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781595×(1+6‰+2.5‰)5=815382人

漳浦县中期(2020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815382×(1+5.5‰+2.5‰)5=852741人

漳浦县远期(2030年末)户籍人口规模为:852741×(1+5.0‰+3.0‰)10=923469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及其结果

在规划期内,漳浦县紧紧围绕“海西建设,漳浦先锋”发展主线,打造四大基地(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对台现代农业合作基地)、建设滨海新城。通过阶段性的不平衡增长的转移(大小幅度、速度、规模依当地经济实力而定)逐步过渡到整个县域的相对均衡,在每个不平衡阶段都必须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发展创造条件。这样,随着漳浦县城镇体系的发展,整个县域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漳浦县城镇人口也随之增加,为此我们确定2010年、2015年、2025年的广义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0.8%、66.2%、87.5%,这样,上述各年的城镇人口规模分别为41万人、56.3万人、80.5万人。各城镇人口规模分布如下表:

县域各城镇人口平衡表*

*城镇人口含暂住人口

3、城镇体系经济发展及分布

根据漳浦县发展战略预测,201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1.2亿元,2015年达225.7亿元,2025年达588.6亿元。按各乡镇现状基础和城镇发展条件进行平衡,县域内将以杜浔、佛昙、赤湖3个中心城镇为主,体现加快集聚、集约的发展,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要求。

(六)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

1、确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的指导思想

——在已经规划预测的县域城市化水平目标宏观控制下,根据各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结果和城镇职能的类型及发展类型,确定规划期不同的人口增长速度,将已预测的的城镇总人口分配到各乡镇;

漳浦县各城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发展目标单位:亿元人民币

——收集已编制的各城镇总体规划提出的人口规模指标,经恰当调整、补缺和推算,汇总为区域城镇人口;

——将上述两方面的数据指标对照分析,调整平衡,使自下而上的汇总数和自上而下的分配数相吻合。

2、确实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基本原则

——扩大县域中心的规模。绥安镇应发挥县域行政中心作用,依托324国道和绥安镇工业园区建设,广辟投资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发挥政策作用引导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政治文化中心;古雷、杜浔、佛昙、赤湖四镇应主动接受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吸引外来经济要素聚集,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功能,使之成为县域的现代工业经济重镇,为进一步发展成为漳州市的次级卫星城市打下基础。到规划期末,人口规模达到10-20万左右,人口增长主要来源:

(1)区域范围扩大,邻近村镇居民点人口进入;

(2)次级村镇人口流入;

(3)农村地区人口流入;

(4)部分来自县域外的暂住人口,漳浦县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8%-10%左右,暂住人口主要从事二、三产业为主,其分布基础与全县经济分布一致,其比例依次为绥安、旧镇、杜浔。

(5)区域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外溢。如龙成中学的建立,带来大量的常住人口。

——现有的其他词次中心城镇。应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完善基础措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努力吸引周围人流、现金流、物流或通过调整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使之县域的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中心。尽管这些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如上述城镇,但却是今后生产力聚集的节点,政府应通过政策、基础设施、空间结构引导,促使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增长重要来源:(1)扩大片区范围,完善基础设施,周围地区人口流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

(2)为提高规模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把分散的乡村工业迁到中心城镇集中,促进人口流入城镇;

通过迁村并点,退宅还田,把农村居民点集中到城镇布置。

3、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规划

根据上述原则及对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利用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比较,规划漳浦县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为五级组成:

——区域中心1个,由漳州市城区组成,人口规模为150-200万人。

——县域中心4个,由绥安等城镇组成县域政治、文化教育、信息中心,人口规模18万;由旧镇、佛昙、杜浔分别组成县域中部中心、东部中心、南部中心,今后很可能作为中等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约为10-20万人。

——县域次中心5个,分别由赤湖、古雷、深土、霞美、沙西等城镇组成县域次中心镇,人口规模约为1.2-3.5万人。

——城镇中心12个,官浔镇、石榴镇、盘陀镇、长桥镇、前亭镇、马坪镇、六鳌镇、大南板镇、南浦乡、赤岭乡、湖西乡、赤土乡等镇,人口规模为0.3-1.8万人。

——重点中心村33个,主要由绥东、古雷等44个行政村组成,为县域城镇的基础体系。

(七)城镇体系的功能分区和职能结构规划

1、现状城镇的中心度确定

城镇在区域中的功能作用基础为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区域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镇功能的发展方向,其中衡量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为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和产业基础,人口规模反应城镇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产业基础则反应城镇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指标。为此,我们利用这两个指标确定现状各城镇的中心度,公式如下:Ci=Ri*Pi/P+R2*Mi/M

Ci为城镇中心度指数;Pi为各城镇人口,综合反应城镇的要素集聚程度;P 为县域城镇平均规模;Mi为各城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反应工业化时期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M为县域城镇平均产值规模;R1,R2为权值,分别取R1=0.6,R2=0.4.计算结果如下表:

2、城镇体系的功能分区

(八)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与类型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师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根据各城镇的现状基础法发展条件,明确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确定城镇发展的方向和主要职能,以便充分利用各城镇的优势和特色,建立起一个分工合理、发展协调的区域城镇体系。纵观漳浦县城镇的发展,本规划划分如下:

1、综合性县域中心城镇

强化县城的要素聚集作用和产业辐射带动功能,调整县城建设规划,加快县城建设,培育全县经济、政治、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县城北部、东部、西部

分别建设以绥安、黄仓、大南坂3个工业园环绕的三角形产业支架,外延则以旧镇、赤土万安、大南坂、盘陀的大量土地、人口和产业等资源储备,形成城域扩展腹地。城区东部加快行政中心、文体中心、客运中心和高尚住宅区东移进程,推进县城中心区尽快沿鹿溪向东延伸,形成沿江繁荣带。西部推进建设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信息中心,依托厦深铁路漳浦站构建新兴物流中心。南部着重建设滨溪绿色走廊,开发旅游休闲服务区。

2、临港产业型

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把古雷港区规划成以油品物流为主,辅助办理其它临海工业、农产品、散杂货、商业配送业务的综合性物流园区,突出发展以古雷港为主体,覆盖杜浔、霞美、沙西、杜浔盐场和下蔡林场的古雷港区,形成杜浔互通口至古雷的临港工业经济发展带;把六鳌港区规划成以建材、原材料、农产品、水产品为主的专业转运园区。

3、临海工业型城镇

沿海线着重发展临海工业,合理规划布局并发展壮大若干经济密集区,壮大块状经济,形成以线串点、以点拓面、点线面结合、全面发展的格局。发挥赤湖工业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利用厦漳大桥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前亭、佛昙、湖西、深土、六鳌等周边乡镇的工业发展,建设工业为主导的东部片区,形成赵家堡互通口至赤湖和六鳌经济发展带。

4、交通农业型城镇

该区域包括县城绥安、长桥、官浔、石榴、南浦、盘陀、大南坂和长桥农场等6镇2场,重点保障城区“菜篮子”,发展园艺、林竹业,培育观光和休闲农业,构建县域西部生态屏障。加快发展现代精致农业、设施农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商品交易基地和观光农业经济区。加快发展马口花卉产业,做大做强百里花卉走廊,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花卉市场。

5、农村集贸型城镇

该区域覆盖全县31个乡镇场的内陆地区。在本规划中被规划到的城镇有马坪镇、南浦乡、赤岭乡、赤土乡,重点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不断做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农产品的等级遴选、冷藏保鲜、系列加工和冷链运输能力,建成绿色食品果、蔬、茶和林、竹、良种畜禽的供应基地,形成具有品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产业群。

四、城镇体系的空间格局规划

(一)现状各城镇的潜力评价与片区中心城镇的经济腹地规划

1、目前各城镇的发展潜力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