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七种武器

G2:七种武器系列: 之一Contax G2

七种武器系列:之一Contax G2

提交者:G2 于北京时间14:09:12 99/02/03: Contax G2

引子:关于旁轴系统和旁轴取景

作为一部自动对焦的旁轴相机Contax G2是相当独特的.甚至可以说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部相机.

旁轴相机使用的是一种和单反相机截然不同的观察方法和操作方式。旁轴机看不见象单反机那样浅的景深,被摄体在取景器里永远是清晰的.这样旁轴机主对什麽样的景深,背景虚化中太具体,太微妙的变化是不那么容易预计的。就我而言,用旁轴机之后,我不得不更多的对所摄东西的几何构成,线条,光暗对比,事件发生的高潮之类的更重视。反过来,这也训练了我对这些因素的敏感。

当然,因为单反相机的自动光圈光圈结构以及和景深的关系,我们在单反相机里看到的与最后拍出来的照片常常只是具有相同的边框,而不是相同的效果。同时,由于结构的原因,旁轴机快门的延迟也要远远短于单反机,所以对于拍摄事件来讲,可以说旁轴机能够完全复制出摄影者的摄影意图.我甚至常常觉得,旁轴机看到的(气氛,情节,效果)和拍到的结果倒更趋接近。所以我认为旁轴机是可以表达我真实感觉的武器。

旁轴相机最大的优点首先就是它的轻,小.自己带着方便,也不刺激别人.尤其我这样原来在民族地区工作,现在也主要以拍摄一般日常生活为主的人,旁轴机的这一优点是无可比拟的.

旁轴机取景另外一个主要的优点是它没有反光镜升起瞬间的那一黑。我不知道别人是怎麽看这个问题的,我是非常不喜欢单反机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为兴趣而摄影的人来说,不仅拍出的照片能让人喜悦,而且拍照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欣赏(除拍摄社会丑陋面)被摄物体或事件的过程。而单反机反光板那一抬,一下就割断了美好景象或故事的连续性。

我知道大多数操相机朋友的目地都是好片子。而我认为得"先摄影", 然后才能"出片子"。是不是太玄了,好,不再说它了,来点实际的。谈谈G2的机身.

G2的机身

大家都知道G2的机身很小,特别是其中包括了足够的功能:4张/秒的高速过片,1/6000秒快门,1/200秒的闪光同步,若干种曝光模式,曝光补偿,包围曝光,多次曝光,单次、追踪AF,TTL自动闪光等.几乎所有我认为应该有的功能都有。

旁轴机身一个最为所知的优点是拍摄时宁静,震动小。的确,由于没有反光镜和光圈机构不同,旁轴机在这方面无疑具有巨大优势。

拍摄时的宁静无疑是极为有用的,特别是很多人对摄影还有一种抗拒心理,你可以在被摄者以为没有拍的时候已经有十几张到手了。这种优势尤其对喜欢抓拍并喜欢自然的摄影者有用。(也许是已经用惯了M6特别是柯尼卡HEXAR,我倒不觉得G2的噪音已经降到最小了,当然比单反小的多,但它还是有可能在改型中继续控制其快门声。)

至于有人说旁轴机震动极小,可以在非常低快门速度下手持拍摄之说我从不敢苟同。似乎旁轴机和单反机在低速手持时也有那麽一两档的区别,但也多是个别案例,根本够不成规律.可见用高档机的人中也有一帮阿Q.大家心里都不平衡。慢门下拍清晰的照片更多的和主体的运动,以及支撑什麽的有关,只讨论一个机身意义不大。更何况我坚持认为低速时要尽可能的利用支撑而避免手持.

不过有一点是真的,由于旁轴机的取景方式的特点--没有反光镜,它在用慢门拍摄运动物体时有一种天然的优势与方便,很容易拍出更有趣和清晰的照片。

从以上原因,我也很推崇Canon的Eos-1NRS,显然EOS-1N已然极出色了,但NRS更趋完美。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还会在<七种武器>系列讲柯尼卡HEXAR(巧思)和EOS1N的部分详述,这里只提一句。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Contax相机的耐用性。虽然不再做专职摄影了,但是我依然觉得相机的坚固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再贵重的东西只要带在身上就免不了磕碰. 根据京磁公司的说法, G2的外壳是钛金属的. 我使用Contax旁轴机(和单反机)有一段时间了,曾经由于工作的艰苦,我发现自己实际上一直处在有意无意的挑战其钛金属外壳结实程度的状态下,但它的确经受住了一系列艰苦条件下的反复考验,甚至包括海拔七千米以上的严寒和若干次高原无人区的风沙,使得我可以信任它的坚固程度, 虽然不可避免的它的外壳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划痕.我索性用胶布把它的表面贴上了----当然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提高它的封闭性.

但应该强调的是,虽然相信其具有足够耐用性,我并不推荐把G2作为野外像机用。一方面是因为旁轴机的局限性;再说,ZEISS镜头多贵啊,毁了可惜.

(以后在<七种武器>讨论三角架的部分我会再细谈野外摄影的问题。)

至于G2操作的便利性,我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保时捷和ZEISS的设计几乎已经使G2的操作性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总之,G2是这样一部相机,它只有那些你最需要的功能,把它们最大限度的方便化,并且摒弃掉其它那些花哨的东西.因为操作性是很主观的东西,需要自己体验,这里就不多说了.

G2的测光和曝光

G2的测光系统主要依赖于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另一种方式是适用于16mm 超广角的,这里先跳过去)。值的一提的是G2的测光系统是对涂在快门帘幕上的一条18%灰进行重点测光,其中基本屏弃了上下两条,左右也以中间为重。这一点和M6的局部测光有点像,用M6的朋友一定注意到M6的测光非常准,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准。甚至超过很多单反机更复杂的测光方式。我发现假如取景里有一个非常亮的光点,那麽它通过反射后对测光的影响要比直接射进测光表小的多,这也是G2测光准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我自己使用的感觉来讲,有些相机上的多区域测光是种挺有趣的东西,因为你不知道它是怎麽算出来的,以致于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情景,两台机器却给出不同的测光值,一般拍一拍也就罢了,但是我实在不清楚

拍反转在用优先或程序曝光时应该补偿几档,所以常常简单的测光方法是很实用的。

当然点测没有是很可惜的,柯尼卡HEXAR的点测是我认为它近于完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我觉得G2仅有的两个不足之一。希望G2的后继型可以改进。也是这个原因,我认为G2实在不是适合推广给大家用。如果不恰当的选择了它,可能一边抱怨,一边很快失去了对摄影的兴趣。

谈完测光就该是曝光了。G2的曝光方式是手动和光圈优先,正负2档曝光补偿,1/3档调节,够用,操作又便捷,没什麽说的了。

我发现严谨的曝光和所用机器及胶片有很大关系。学摄影时我用了几乎一年时间在曝光上痛下苦功,而且我是一开始摄影就用的反转片,后来刚工作时常用负片,几乎有点乱来,再后来用反转片给单位拍画册,严谨了些;很不幸不久又迷上了莱卡M和柯达Tri-X。弄的我整个一个大退步。等改回了G2加Velvia之后才觉得自己的曝光又上了路。

现在看师弟们的曝光,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用不好Ansel Adamas所讲的:Visualize(想象)。曝光中,visualize的运用是起码的。然后就是对所用胶片的了解.你要知道用怎样的曝光是你想要的基本效果,加1/3档后会怎麽样?再加1/3档又怎麽样(当然,是对于反转片)。特别对于一些情绪强烈的景色,曝光改变一点点所表现的感受差别是巨大的。如果能明白这一点,你的曝光就算入门了。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什麽风景是弹性的。你就可以和你的景色玩一种类似朋友之间玩的官兵与强盗的游戏,那是很有趣的,如果仍不明白这个道理,说明你的曝光还处在较低层次上,不要忙着换什麽相机,还是再重新学学曝光吧.

说到曝光就免不了要谈谈包围曝光(ABC)

我觉得随着反转片使用的增加,ABC的使用似乎是必须的。国内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舍不得胶卷,总是在批评ABC浪费,其实用ABC 是非常经济的,你想一张好片子你拷贝一张要多少钱,当时多拍一张是多少钱。另外,我原来做过一段旅游摄影,经常要满处跑,加之是学财务出身,深谙一个道理:比之昂贵的路费,时间,身体的消耗,胶片是最便宜的。大量的场景和瞬间你一生中可能只见到一次,为什麽不让它更保险并尽善尽美些呢?

少不了再说两句曝光,我觉得曝光好大概有这麽几个问题。

第一,要考虑Ansel讲的什麽是visualize,怎麽做到比较"正确"的曝光, 即展现眼前的景物又能和胶片配。

第二,如果增加或减少不同数量级的曝光,图片表现视觉出的气氛和情绪有什麽不同(这种差异有时是非常巨大的)。

第三,这些不同的气氛和情绪与图片的主题相加会产生什麽样的效果。哪种是你想要的? 第四...... 第五......

这麽多的问题,别说人脑,就是电脑也算不过来。有人说:我有直觉。我相信。但直觉一生能有几次,是时时能保证吗?全靠直觉用那麽高级的相机干吗?不就为了尽善尽美吗?

所以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用包围曝光,回来再挑片。

现在我所有的反转片基本一概是一按三张(我用的G2和EOS-IN,ABC都很方便).我的观点是如果觉得这个镜头不值得用ABC,那它也就不值得我去拍.

G2的自动对焦

G2的对焦大概没什麽好说的。

有关G2单点AF,连续AF及手动对焦的各种资料性东西,大家可以在网上和其它杂志上方便的查到,就不罗嗦了,只谈一点体会。

由于对焦基线要远远长于单反机,所以用旁轴机作对焦从理论上要比单反机更容易更准确。所以G2这麽小的机器能达到如此快捷的对焦速度以及如此高的对焦准确性就不奇怪了。只

要你不是企图拿它来拍赛车之类的还是够用的.

关于G2的自动对焦最有趣的是它机背上的焦点锁定钮,用起来太方便了,是我用过的所有的机器里最方便的对焦利器。这点使用后才能体会。

另外,我非常欣赏G2的手动对焦。我觉得手动对焦的存在和方便性是衡量一部专业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虽然AF很方便,但MF的使用率对于有些摄影师实在太高了。G2的手动对焦自成一体,手动对焦不是通过镜头,而是通过机身前面的一个对焦盘,在取景器里是用液晶条显示,和Nikon F70的曝光显示有点象,开始要稍稍适应一下,但用了会发现非常好用,好象也没听见多少批评声,而且其手动对焦结合着个人风格设定的使用有一些特殊的优点.特别是习惯了之后,其实还是比较方便的。

G2的AF是采取主动对焦和被动对焦的混合方式,这样即便是在很暗(甚至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它也可以通过发出一束不可见的红外线的方法来对焦, 这也是G2独特的优点之一.

G2的镜头系统

G2所配的标准套装镜头是28mm,45mm和90mm,而我选择的是21mm,35mm,90mm 这三只头。为什麽不买标准套装呢?

说到这里,我想先谈一下有关50mm标头的问题。

一直有一种说法:50mm标头最符合人看东西的比例,是最真实的镜头。因此标头常常被推荐为初学者的首选镜头,从标头开始入门。我的判断则不太一样。

首先,符合人眼看东西的比例和看东西的效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拍照片视觉效果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用人眼看东西看的是效果,包括:它(或他,她)是什麽?在哪儿?周围有什麽?等等。标头虽然在透视比例上和人眼很接近(从我用的实际情况看75或90的头倒更接近些),但它所拍片子的效果和人眼所见效果有较大的差距。广角镜头更容易表现远近比例,更容易透过环境表达出气氛,而且放大后的效果也更接近人看东西无边际这一视觉效果。当然,有一定限制是必须的,如果你觉得24和28的镜头有些夸张和变形,那麽我可以做出妥协----35 mm的镜头实际上更接近人眼所见效果,也是最真实的一种镜头。

象布勒松那样强调精确几何构图的人自然很强调透视,但对于我们来讲这会不会是个误区呢?更何况布勒松成名初期广角镜还是稀罕货呢.

另外,35mm或50mm镜头的选择区别也与使用人的视觉习惯有关。有人看东西的习惯是局部性的,而有人看东西是散开的。前一种人大概习惯用50mm 头,后一种人用35mm会更顺手。而且我个人喜欢在一张照片中放进比较多的视觉元素,尽可能一张片子交代清楚,所以50头就不太适合我.

同时由于50mm头正好在广角和中焦之间,它实际上是很难用的。对于许多视线比较开的人来讲,拿50 mm头拍东西很难。因为视觉方式是28mm或35mm 式的,用50mm标头时他会觉得有局限,而且有些视觉压缩效果,但又不是很明显。从实用角度考虑,75mm或90mm的头可能更好用些。说到这儿,有没有看东西既全面照顾又能重点观察的人呢?估计28mm- 200mm变焦头的用家们多属于这种(哈哈,瞎掰的).

再说两句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确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镜头,特别是在人像上,所以我把它放在120上使用,更有用.(当然应该在广告上更有用,可惜很久不弄那个了)

如上所述,从实用角度我对35mm的镜头的喜爱大于45mm,而且都是2.0光圈,所以不存在犹豫。用90mm头的原因更简单。因为家里有领导,而且我们家领导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美人。我对于挖掘出她的各种美极有兴趣。

其实我最喜欢莱卡M系的75/1.5头。也习惯那个焦距了。但Contax没有,好在适应起来不难。

至于买21mm还是买28mm确实曾令我犹豫。这两只头都是我原来惯用的焦距。这两只头成像都很好。我看中G2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轻,小,所以我不会同时买这两只头来增加我哪怕一点点的负担。

从某种角度来讲28mm的用途更多。我当时考虑28mm的技术比较成熟,利用率又高,还是在我的120上使用较好。而对于135来讲,G2的21mm镜头的Bio-gan的对称光学结构(只能用于旁轴)要远远好于用反望远结构的单反机超广角头。从实拍角度讲,这种差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21mm最后胜出。

从设计讲,旁轴相机的广角,超广角镜头的成像是要好于单反相机。比如说同是21超广角,G2用设计的是Biogan,而CONTAX单反机的21头是Distagon. 它们结构之间差别也是很大的.单反机的镜组要足够的前移以避开反光镜,而G系的后镜组可以尽可能的接近焦平面,使得超广角容易发生的歧变和像差得到最大的校正.G系的21头镜片也比单反的少不少(一个是7片6组,一个是15片13组.)这样G系的镜头眩光少,色彩还原似乎也更胜一筹,片子显得更纯净,透亮.就更不说旁轴的分辨率,像差什么的本来就校的比单反强了.而实际上,使用旁轴相机的广角,超广角镜头(包括Leica)也确实在成像和操作性上超过单反机。所以这样就会形成旁轴机主越来越喜欢旁轴机和广角这种循环。

关于G2镜头的焦距有必要多谈两句。

由于旁轴机取景和结构方面的限制,G2最长的镜头只有90mm。这一点也是一些摄影者不选择它的原因。毕竟大家(包括我)都对大炮怀有浓厚的兴趣。虽然我偶尔也使用Eos-IN 和300mm以上的长头替公司和朋友拍些东西。但我本人这几年已极少使用超过100mm的镜头了(我想这和个人拍摄题材关系最大).长头经常太麻烦了.

另外Leica M系的机器有一只135mm的头,但Contax G系却只到90mm,我个人觉得这里面没什麽差别。用过M6的朋友应该知道,由于M6取景框的特殊设计,135mm和35mm 在同一组线框里,无论是取景还是对焦都有些困难。

Contax G系里有一款16mm的超广角,我个人认为从理论上讲这只镜头应该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一只民用超广角镜头,国外的使用报告和信息反馈来也证实了这一点。可惜由于过分昂贵(德国原产),用的人很少。我觉得如果你习惯用16mm,就冲这头你也应该买G2。

CONTAX镜头的封闭性

还记得最早决定用Contax的原因就是镜头的封闭性问题.原来我用的135单反是尼康,在西藏工作的几年,每次出野外镜头里都跟开了杂货铺似的.有人说镜头里进点灰没关系,那纯粹是瞎掰,自己骗自己玩的.50/1.4那只头是最常用的,所以我几乎每年得买出一只旧的,买进一只新头.但反正是单位的机器, 好歹我都得凑合用. 当时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我自己的哈苏的那几只镜头的封闭性.甚至有一次我的PLANAR坠入长江(哈哈,邪乎吧,在各拉丹冬,长江源头那儿,水只能没脚脖子.),迅速捞出来,甩甩,在太阳底下一晒,没事了.从此以后就觉得这德国人的东西是禁造.等我自己再买135机器的时候自然也就选了CONTAX.的确,这几年CONTAX 的镜头也从没在封闭性上让我担过心.

G2镜头的光学质量

说到Contax似乎不可避免要谈一谈Zeiss的光学质量。因为不管有其他任何理由,光学质量的优异无疑是众用家选择Contax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尼康和佳能的使用者总是跟德国镜头叫板.其实没有必要. 在一些摄影领域中德国镜头的完美的成像质量是日本镜头无法替代的, 同时在另一些摄影领域中日本机身的实用程度也是德国机身无法替代的.

对于zeiss镜头一直有德产和日产之争.前两天在四通利方论坛上看到

Felix-tian的一篇帖子,把设计,产品,品牌,产地等问题分析的极为透彻。特摘录在这里: "关于德头日头这一阵有不少兄弟在讨论,其实这是个不可能有结果的论题,各花入各眼,只要自个儿觉得好就行了。...... ZEISS和日本京磁合作的细节是:CONTAX的品牌归ZEISS 所有,设计及质检由ZEISS负责,生产和MARKETING由京磁负责,换句话说,ZEISS的光学鬼才的设计图纸是否要压箱底全看小日本儿高不高兴。ZEISS在德国还保留少量生产线,主要生产特殊镜头。在日本,京磁的生产大楼和ZEISS的质检大楼相距不远,镜头出厂前要送给ZEISS验收,如不合格就退给生产大楼。因此G2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日本货,正如您不能把中国产的耐克鞋和WILSON网球拍说成是国货一样,产地不等于品牌。....."

所以,我觉得大家对于Contax的ZEISS镜头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Zeiss镜头的光学质量无疑是最出色的,而它产在德国或日本则不是我们应该过分关心的。(这个问题我知道如果让Contax十年以上的用户来谈更有资格。当然他们的看法可能与我不同。)不过,我估计即便我拿ZEISS镜头来和其他镜头比,比如说Sonar90mm头强过某某牌的中焦"人像王"也没人会信,所以就省了.

客观的说,我觉得对Leica和Contax最主要的发难其实在于他们太贵了,以至人们讨论它是不是值这麽多钱;而同时由于它的昂贵,用的人很少,就更难对它做一个正确评价。我一直认为对Leica 和Contax的镜头做负评价的多是没怎么用过它的人。Leica和Zeiss有几只看家头的光学表现不仅是里程碑式的,也是难以超越的。

我个人对G2的几只头还是非常满意的,在成像,手感,封闭等方面都达到了几乎最高的水准.我对于镜头品质好坏的鉴别非常简单,就是制成1米以上的展板或打成2米以上的幻灯,那时候优劣自辨.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对ZEISS的投资是多么的明智.同时,我想如果不是在这个层次上,拿两张10寸的片子谈高档镜头的成像,清晰度,反差,色彩还原什么的都意义不大.

其实我认为对于G2机身和镜头的了解我可能一辈子也赶不上一些真正的,精于钻研的相机爱好者。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来丰富我的摄影实践,而我在他们那里也看到了一些具有惊人质量的图象展示。我觉得如果大家对光学的至高表现有特别兴趣的话,那麽应该多听听他们的看法。这也是我为什么乐于听听有关器材的争论,特别是第一手资料。如果能争论明白是最好.

同时,我认为用135的人实在不必过分追求"光学表现"。否则,至少要体验一下Zeiss配哈苏120的那只Planar标头才够入门,然后才有资格谈论某只头怎麽好与坏;如果你坚持追求所谓"最高光学表现"并坚持用135,好,Contax 和Leica就是唯一的选择。

举个实际例子,我有时候做幻灯片演示,如果用Canon拍的片子和ZEISS的放在一起,我会注意,是否有必要用太大的屏幕。因为Canon的镜头怎麽说和ZEISS的定焦头是有差距的,放的过大后,人们可能会发生对光学表现过分挑剔而不注意图片本身内容的倾向。

实事求是的说,大多数135用家对各只镜头的反复思忖都是不必要的。觉得最有用的一句话是那句"镜头要买最好的",一点不错。

CONTAX G2和Leica M6

再谈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G2和M6的比较. 我听说在很多地方LEICA和CONTAX的拥护者们打得不可开交,可惜我从没机会看到他们的争论,我只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这回LEICA是真的危险了,G2和M6相比,实在几乎是占尽了上风:就镜头而言,ZEISS是公认世界最好的,或者至少是最好之一,莱卡虽然总在强调莱卡镜头特殊的莱卡味,但怎么说ZEISS都毫不逊色;G2的机身在功能和方便性上已远远超过M6.和G2比,M6已经更象一个摄影玩具而不是摄影工具.

现在如果楞说M6比G2强,恐怕只有4点:

1. M6具有更好的操作手感;

2. M6比G2声音更轻;

3. M6的镜头群现在(仅仅是现在)比G2大;

4. 于结构比较简单M6可能比G2的可靠性更强. 我们分析一下:

在镜头群上的劣势ZEISS实际很容易追上;G2这样的电子相机的可靠性是不是一定比M6差呢?看样子是不一定,佳能的EOS-1N就是很好的例子,何况好象还没听说什么G2机身的故障.M6的轻盈的快门一部分是靠仅仅千分之一秒的低速布帘快门实现的,是有相当局限的,而且G2的快门也不重----都是旁轴机,能差到哪去? 那么莱卡到底还有多少优势可言呢? 看

样子在技术上不求进取是不行了,否则尼康也不会被佳能抢走这么市场.

尾声:

谈到某一款机器时,不知你想没想到你整体器材的配合问题。我想这对我来讲不太是问题,因为135里我现在基本只用G2--我是个携带器材至少主义者。但据我所知很多人习惯带很多机器。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即两个差别很大的摄影体系之间会互相干扰。(当然我指的体系是指一种摄影方式,绝不是尼康和佳能那点区别。)你可能会在不同器材之间犹豫--而这种犹豫会随着你对器材了解的增加而增加--听起来有点儿不象真的,但的确是。我在一次旅途中最多用过4套不同的器材,时间一紧,立刻就乱。

G2绝对是这其中可能会给你添乱的。因为它太独特了。所以我觉得少带器材好。考虑器材太多,考虑摄影本身就少了。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打算,那看这段一点儿用都没有,毕竟用两种体系的人是极少数。

而如果你钟情于旁轴机,而又不想在135上作重复投资,那么Mamiya M7应该是更好的选择,我准备在<七种武器>的第二部里谈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从我的使用经验讲我对Contax G2几乎打满分。但对有的人而言G2则是一种应用面相当窄的照相机。(虽然它各项技术指标都非常先进)。主要差异就是它的旁轴。如果推荐大家使用,这是个带让步的正评价。毕竟, 它不适用于所有的摄影者。

七种武器之二捷信三脚架

提交者:G2 于北京时间14:11:57 99/02/03:

引子: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麽咱国家有那麽多人用哈苏,特别是看到他们还拎着个破破烂烂的三角架的时候。(比如说电视里觉得特对的起自己那张脸的"大宝"!)

有机会在国外看国外制作的照片的人都会有很深的感触,就是人家出片子的成像质量。可是在国内,也可能我不是摄影圈里的人----几乎就没见过那麽好的片子。特别越是用大底片的摄影师,不仅灵性全无,成像质量也让人失望,似乎并未与底片的面积成正比。

后来我参加一个摄影的“研讨创作旅行观光”班,发现了问题。我们班上有60多人,大概有1/2的人用尼康F4这个档次的机器,另有十几台哈苏,玛米雅之类,去的是一个风景无比瑰丽壮美,民情无比丰富多采,光暗变化无比复杂多变的所在,可这60多人20多天里除

了歇着的时候把机器架起来晒太阳外,我很少见人用三角架。心里有了数,后来再看到那些摄影大家们拍的烂片子也就不觉得吃惊了。

似乎大家都不怎麽关心三脚架得问题,既不聊也不用,其实买个好三脚架,用好,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市面上出售的三脚架很多很多很多,多的足够让一个摄影老手糊涂十几年的。

而实际上对于三脚架来讲,完全不象相机和镜头一样复杂,有高,中,低档之分,

有多种性价比的选择。我觉得在中国市场上出售的照相机用的三脚架里除了骗人的垃圾,能凑和用的家伙都不算很多,而真正的三脚架只有一两种。

我用过的三脚架应该说是不少了,肯定比大多数兄弟换的机器要多,在我印象里唯一信的过的三脚架只有法国的GIT20(捷信),曼福图、高曼属于能用的,其它基本上都是垃圾。

关于捷信的三脚架

说起捷信的架子,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说实话,我也不太熟悉它的历史。

有一点确切无疑的是GITZ0在二战的时候是专门生产炮架子和机关枪架子的,产品供不应求二战后大概没什麽事可做了,就改做了照相机的三脚架.这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现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讲主要有两个:

1. 捷信的三脚架到底有多结实?如果你知道了它有多结实,你一定会问,

2. 那麽结实的三脚架有什麽用?

好,我们来谈谈。

捷信的三脚架大约有0,1,2,3,4,5几个系列,号数越高可支持的相机越重。一般人多用2#的架子来支135或轻型的120机器。捷信的结实程度怎麽说呢?除非严重超重或者太大的风,否则基本上相机支在上面绝对的纹丝不动, 就和焊在地上面没什麽区别。

由于用料扎实,讲究,各环节严丝合缝,同样粗细的腿儿,大多数其他架子支135都晃,而捷信可以稳稳的把120支在上面。当然这样的代价是不菲的。一套2系列的架子加云台怎麽也要3000-7000元人民币。

那么花这麽多钱是否有必要呢?

这就要先讲一讲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当然,低速长时间曝光的情况谁都明白,就不提了。

不知大家对单反机的"机振"和"手振"有多少了解。一般我们听到的都是: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应该不低于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50毫米的镜头在1/60秒时应该能端住。

实际上呢?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手持相机时“机振”和“手振”、各种相机的反光镜、镜箱和快门的结构,机器的重量,以及各人手持相机的姿势,肌肉的放松程度等等,都是些很枯燥的东西,就不一一列出了。只说结论,就是:实际上,使用标头时,单反机一般(指中档机以上)在1/500秒(含)以上的快门时,振动对成像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是不是挺可怕的?象我,基本上所有彩色片都是用40度的Velvia拍的,有多少机会可以用到1/500以上的快门呢?

如果你坚持用更慢的速度手持拍摄会怎麽样呢?当然,实际上1/60秒-1/125秒与1/500秒之间的差别在一张10寸甚至16寸的片子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放的再大,就能发现机器振动的痕迹而相信那是你不想看到的。

好了,大家想必已经明白为什么应该在更高的速度下使用三脚架了,下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使用象捷信这样绝对坚固的三脚架。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可怕的实际情况:在1/4--1/30秒这几档快门下,是机振最难消除的区域,只有极少数的三脚架能完全消除这些振动。所以我

们看到的许多这个速段拍的照片都不足够清晰。

一个要求严格的摄影师当然需要让他的镜头和胶片的品质达到最高。我们在商店里可以看到无数多只巍然耸立的三脚架,但实际上它们大都是看着威猛。因为三脚架的牢固程度除了和管壁的粗细厚薄有关系外,和其他众多细节,比如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支腿和圆盘的接点,圆盘和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甚至和包括快装板上粘的软木的质量都有关系,这诸多环节中一个有问题,其他努力均告失效,即便你腿再粗,架子再沉。很多三脚架在这个速段只能将机器的振动传到架子上.

对于使用三脚架的人来讲,1/4--1/30秒应该是最常用的速段,可惜我原来用的三脚架无一能达标,最后终于升级到捷信。

三脚架的投资

还记得我有一次买捷信的时候去领钱,领导问我要多少?我说大约一万。领导说:咱商量商量,买一个一千元的行不行。我说:不行啊,因为咱们用几万元的机器,用一千块的架子根本不够支的。

当然,会有很多人说,错啦。我用哈苏,可就是一300块钱买的二手烂架子,拍的片子也不错。是,有这种情况,这也说明您还有潜力可挖。

当然,我不否认有些二手的老架子也非常结实,但那就象我一个朋友2500买了一套LEICA一样,属于可遇而不可求.我觉得,买架子的钱应该达到你机身花费的1/2左右才能比较合适。同时,对于很多摄影者来说,由于拍摄对象和题材,以及携带方面的限制,也有必要准备多只三脚架,以备各种不同的需要。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使用三只三脚架。

我的第1支架子:捷信1222#

1222#是我买的第一只捷信的三脚架,我以为从它开始我的脚架配制是十分合适的。

对于1222#牢固的支撑程度,我从来没有任何的怀疑,虽然即使它看起来不比市面大多数的轻型三脚架看起来更粗壮。到现在我依然认为1222是我用的三脚架中最好的,原因是它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方便的使用性能。1222#不用升起中立柱就可以达到1米80的高度。不是太轻,但也比较容易携带。捷信公司推荐1222这样的2#架子是供645或6X6这样的机器使用的,(135相机使用1#架子足矣)可是,似乎国内的摄影师都用它来架135机器,连我这样用经常用135旁轴的人也不能免俗,成天背着个怪沉的搭架子满处跑。对于质量比较差的架子的确是越沉越好,象捷信这样好的家伙,其实买厂家推荐的尺寸就足够了。太大没用。捷信1222#还是一种很有趣的脚架,它的一条腿可以单独拆下来当单脚架用。我一直觉得单脚架是个宝。甚至我还单有一个Manfrotto的大型单脚架。不知道为什麽国内很少见到有人用它。单脚架首先的优点就是比三脚架携带、使用都方便。它的使用范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支长镜头;另外,在很多时候,正确使用单脚架可以保证你在1/4以上的速度下拍出清晰度非常好的照片,我觉得除了广告和风光摄影师外,似乎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使用单脚架。1222还有一项特点,和其它捷信三脚架一样,它的三条腿有两个档的角度可调。这样可以让三条腿尽力张开,使云台尽量贴近地面,翻拍和进行野外摄影都非常有用,极力推荐你使用类似的脚架。捷信是推荐135的用家使用1#三脚架的,1#架子也很结实可靠,比2#更轻小.是一般旅行很好的配置.但我觉得它稍微矮了一些,而且毕竟我还有120的机器.

我的第2支架子:捷信1325#

捷信1325#是2系的架子,炭纤维的,比金属的要轻不少,厂家推荐使用6X9 或4X5的机主使用这只架子。不算云台5000元不到,价格也很公道。我原来用它来支中幅和大幅的机器,但是,现在用它的机会已经是越来越少。

在这里简单聊聊大幅机和中幅机。

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

大幅机无疑可以将成像质量提升至极限。这是使用者选择它们的原因。但是事情好象不那麽简单。对一种特定的照相机系统有"合适"的感觉,比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验得到,它比为使用这种或那种照相机所作的任何实践性的推荐来得重要。当你发现自己偏爱一种照相机时(当然在经历了最初的不是应期后),你才真正了解了它。一些年来你对照相机的偏爱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正如我们经常宣布的拍摄目的和宗旨可能变化一样。

当然我们知道有一些摄影大师在使用了多年的各种各样的小型相机拍摄,特别是35毫米相机之后最终热衷于用4*5和8*10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拍摄; 反过来一样,一些使用4X5和8X10的大师经过多年以后,最后以35毫米相机为自己的摄影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这些非凡的事例,启发我们应该具有对器材选择的宽容心。大型后备取景照相机是拍摄经典式风景照片和静物的经典性器具。从几方面看,这种照相机在相机世界中是无与伦比的:它们可进行各种调节,可以旋转,倾斜和升降,这可以让你重新编排大自然影象,从而摄取用其它任何相机拍不出的照片。这种照相机的胶片非常大,故而能产生高质量的影象,用35毫米小胶片拍摄是达不到这种质量的。然而,你究竟要取得多高的质量呢?我经常用35毫米胶片制作质量不错的1 米X1.5米的照片来制作展板也曾经做成非常大的直放正片出售. 而35毫米照相机一旦达到了多功能,它在许多方面边会优于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在户外和其它地方,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大型后背取景照相机对于拍摄特写照片并不理想,即使拍摄1:1原物大的照片,你也得大范围地延伸镜头,因而要使小物体充满画面,简直就不可想象。再说,带着大型后备取景照相机难以快速移动,所以要使用这种照相机,就得不计较牺牲拍摄速度和自发性。我用大幅机(4X5,8X10)的时候,现在已经非常少了。开始用大幅机拍黑白片,细节极其丰富,后来又用反转,那成像,绝对令人惊异。发现大幅机就象吸毒一样有瘾,一沾上,就不容易下来。但最后我还是把它给戒了。倒不是因为用大幅机要的东西太多,虽然的确如此--用大幅机就象有个条金腰带,以至于还要弄条金龙袍来穿;也不完全是因为不喜欢盯着磨砂玻璃取景;也不完全大幅机使用麻烦;主要是因为大幅机本身就太有性格了。你在拍摄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适应它,服从它,这样就会使你丧失自己的活力,丧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观察的能力。另外,大家想一想我们脑子里印象最深刻最不朽的影象中有多少是如果细节再丰富一些可以使它们的影像力量大大增加的?

所以后来我十分踏实的认为大幅相机更适用于想广告特殊的摄影任务以及一些特殊的以摄影为职业的工作者,实在没有必要向大家推荐。当然,出于对完美影象的尊敬以及对不同器材应具有的宽容心启发我们,作出妥协还是应该的,这种妥协,就是120机器。

中画幅相机

看样子咱们坛子里120的用家也是不少,那就拣点有用的说吧。

120的片幅一般来讲有645,6X6和67这3种,(69和612没用过就不谈了,617 放在<七种武器>的另一章谈)。

我自己用的是6×6的哈苏机器。哈苏的机器大家用的都很多,镜头成像是没说的,但哈苏

机器操作可真不算很方便。哈苏的机器,镜头,配件全都贵,象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拍片,还真有点战战兢兢。再说6X6的片幅有时也不实际。拍出的感觉老往CD封套上靠。从片幅来看67和6X6差不多,但考虑倒6X6经常要裁,也还有些差别。我周围用RB67的最多,价格很便宜。很奇怪,因为我认识的国外摄影师用玛米雅RZ67的要比RB67的多。

但我真不满意RB67镜头的成像,而且RB67太大太沉,顶多在城市里用用。玛米雅新出的Mamia 7是一部旁轴设计的67相机,用起来比较方便,成像也不错,后面要拿它和CONTAX G2比。这里先不说。

PENTAX67也是不错,机身,镜头的配置是最好的,在67单反里使用也算方便。我们原来经常接待国外的职业摄影师,发现很多人用PENTAX67。但国内用PENTAX67的很少,大概是因为67换不了后背。国内的摄影者其实很少以摄影谋生,所以大多数是多面手,黑白,彩色,正片,负片样样不落,自然看不上PENTAX67。645的片幅很方便,也不象67那麽大和沉。我一直认为如果有一部合适的645,我一定可以放弃135和哈苏。但市面上的645无论成像还是操作性总不那麽另人满意。包括PENTAX新推出的645N都没有令我动心。但是,现在这种状态看来终于可以结束了。大家一定明白,我指的是CONTAX新推出的645。

CONTAX645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出色,以ZEISS镜头的设计能力,更完备的镜头配置:镜间快门的镜头,变焦头,更长的镜头都不是难事。使CONTAX 645无疑将是我120相机中的第一首选。

在(七种武器)的后面的章节我会专门来谈CONTAX645,这里先不多说了。

说了那么多的其他东西,再回到三脚架的问题.

我的第3支架子:短三脚架

我的朋友们经常也面对钱不是很凑手的情况,这时候我往往建议他可以先买一个好牌子的短架子(二节,50公分左右高),但是非常结实的三脚架,不仅方便,令你有绝对的信心。比如象我。

我一直想找一只轻便结实的三脚架--主要用于我的野外摄影。

捷信有一只二系的1228#架子,是碳纤维的,很轻,使用也方便,是很多专业摄影师首选的型号,但对于我来讲,1228还是太大,太沉,不适合在野外徒步、登山时使用。

所以我一直在寻觅一只不太高,足够结实,设计方便质量又好的三脚架。但是,一直没找到。没办法,野外摄影是最困难的。

说到这儿,也顺便谈谈野外的摄影工作。

关于野外摄影

我所讲的野外摄影和旅游摄影最大的区别在于野外工作很多时间要背着器材在没有路的地方靠双脚徒步走。

适于野外摄影最好的相机无疑是135的单反相机,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当然会认为120和大幅机并不适于野外摄影。

对于野外摄影来讲,坚固、轻便的相机、镜头和三脚架都是必需的,另外闪灯,铝箔板以及其它适合野外活动的用品等等也是非常有用的。

野外摄影的镜头我觉得广角(24-28mm)、标头和中焦微距是基本的配置。我原来使用的单反机是Nikon和Contax。现在用的是Eos-1N。Nikon FM2和F4的耐用性是有口皆碑的,F4现在看来性能和适用性比顶级的单反机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上,就不提了。FM2则一直长

盛不衰。FM2比较轻便,简单,坚固,在使用自拍时又有反光镜预升装置,应该算是最适合野外摄影的机型之一。Nikon镜头的成像应该是不错的,但是Nikon的自动头手动调焦不好,大光圈的手动头又有点沉。Nikon的几只微距头实在是好用的很,价格也公道。但广角的变焦头偏贵。

CONTAX的镜头无疑是最好的,其大多数新型机身,据我所用也具有非常好的耐用性和封闭性,ZEISS的镜头不仅成像,封闭性也是最好的。ZEISS镜头中在性能上有一些是极适用于作野外摄影的,特别是90克重,2公分长,小的跟镜头盖似的“鹰眼”45mm/2.8。但ZEISS 的镜头还是有一点贵的,有些好头也比较沉。

如果这些你都不在乎,CONTAX倒是个好选择。我见过一些国外有实力的登山队就使用很多部CONTAX.。S2就不错, 比FM2更好。虽然表面上价格比FM2贵,其实,FM2钛型比S2便宜不了多少,而S2的钛外壳比FM2的钛外壳更好。

Eos-1n机身的性能、牢固性,防尘性都是没说的。佳能的变焦镜头也很不错,在广角端我现在用17-35/2.8那支头,成像好。但是,价格高(弄坏了可惜,不过Canon的专业家伙,弄坏了也不容易),也沉。如果多做野外,20-35/ 3.5-4.5那只头绝对是超值的。Canon的中长焦的变焦头有无数多只好头,还有一些技术上极方便的防震头,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就我个人的使用来讲,CANON EF的微距头(我用过50和100两只)似乎要比它自己其它的专业头稍差一点。

对于野外摄影来讲,器材的性价比是很重要的。由于条件的艰苦,器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观看照片的人不会象其它领域那样关心光学质量上的细微差别。所以,应该尽量选择便宜的器材,简单实用的机身,最大口径相对较小但较轻的镜头(的确,在长途跋涉当中,减少每一克的重量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关于云台

云台的三角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台要是有一点问题,三脚架的功效就会丧失殆尽。

有一些独立厂家生产一些真正顶级的云台,其售价恨不得比我的三脚架还贵,那东西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的。幸亏捷信原厂的云台也不错。

其实云台的选择最简单了,如果你用的机器不是特别沉,用大球云台就是很好。由于大球云台阻力臂是最长的,实际上也是最牢固的。当然还有什么几个轴可以调的云台,实际上它们没有大球云台可靠,但是在精细构图时更方便一些。

快装板的问题也是一样,象捷信,Marffroto这样的厂家生产的快装板系统是很可靠的。除非你用大机器,大架子,大云台。否则快装板的方便性值得用135的你为它多付一点钱。

关于其他牌号的三脚架

国内市场上有很多牌号,日本的,台湾的,国产的三脚架。我觉得,这些厂家能在中国混下去真挺厉害的。要我说这些架子基本都没法用。

日本的架子基本就是在蒙中国人的钱。去欧洲看看,日本厂家:象什麽脖根儿、死立渴什麽的卖到欧洲的都个顶个的老实:做工精细,用料扎实。

再看卖到中国的,跟后妈生的似的,能用塑料件的绝不用全金属,能用一个螺丝凑合的绝不上两个……

其实捷信和Marffoto都并不算很贵,特别是捷信,中号架子绝对比的了日本的大架子。同时用三脚架时超重经常是难免的(比如说风大时要再下面挂石头或摄影包),好的三脚架可以屹立不动,而差三脚架会象跳舞一样扭来扭去。用这样的东西,不是自己骗自己吗?再说

三脚架不会换的象相机那么勤,所以买架子一定要用最好的。

豆袋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个世上并没有绝对结实的三脚架,反过来说,三脚架结实的程度和你的使用的细节有很密切的关系。比如说:三脚架打开的节数越少越稳,中轴尽量不要升起来(我的大型三脚架上索性就没有中轴);支长炮时要用两只三脚架把镜头和机身分别支起来等等。如果这些都不行,你就只有用豆袋了,那玩意可真是又便宜又稳,携带方便赛过傻瓜机。

附文: Mamiya M7 和CONTAX G2.

M7和G2是两部有点象的机器,价钱上也差不太多。两部机器都属于设计缺点比较少的。但各有各的特点。

Contax G2的方向十分清晰,性能和功能均十分完备《七种武器》之一有详细论述。就不多说了。M7的优势主要在于67的片幅,以及在此片幅中独一无二的便利性。如果你是135单反机器的用户。想升级并在不很多的时候需要较大片幅,你完全应该把M7作为你的首选。甚至对于我,要不是Contax出了AF的645,我都想再收一台M7。

当然,任何一部机器都会有一些小的缺点。以下是我用M7时的一点点不方便感受。

首先,M7的镜头设置是有一点缺憾的。本来旁轴机就是为了抓拍、快拍方便的,但最大光圈为4.0的标头,怎麽说也是太慢了,这使得M7其它的良苦用心多少打了一些折扣。

另外,M7的测光和G2不同,它不是TTL的,而是镜外的中央重点测光,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在用65头的时候实际上更趋近于局部测光,而用150时已差不多是平均测光了。(而且在测光位置上随着主体位置的远近会有一点点偏差。)拍反转片会有少许麻烦。

第三点,M7换镜头的时候要罗嗦一些,因为结构比较特殊。

除此白璧微瑕之外,M7应该说是很不错的了。

特别是如果你一直用135机器,你会发现M7是在你可以接受的便利程度的基础上,大大的提高了画面质量。

前两天论坛里有人提到过,如果在G2和M7之间如何挑选一个应该怎麽办。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这麽看。

首先,我认为做主要机器(你日常最常使用的),M7的使用面比G2更窄。毕竟G2有AF、高速过片、包围曝光,用135卷,更轻小,镜头也多,镜头设置也更好。但是如果你是偶尔用用120,又不想太麻烦。M7就太超值了,你甚至可以拿它当备用机而不是选择莱卡M6。这样问题是不是好解决一点。

《七种武器》之三CONTX T3

本来我是想把《七种武器》之三和之五一起贴出来的,但是最近的事情依然很多,我想还是先贴三吧。免得遥遥无期。《七种武器》从第一篇到现在整整贴了4年了,这也是第四篇。拖的时间够长的啊!感谢兄弟们对我不舍不弃。

七种武器之三:T3

CONTAX T3

大家都看过史努比的故事吧,史努比是一只小狗,有爱心,有文化,但是想象力显然不够丰富,经常爬在桌字前面写小说,它的小说永远是这样开头的:“在一个漆黑的、风雨交加的夜晚,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情,有多恐怖呢,是非常的恐怖……” 我没什么恐怖的事情,但是很喜欢史努比,那就接着它的文章写吧: “在一个漆黑的、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在进入墨脱县的小路边艰苦的挖着一个深坑,以便把我的2套nikon和一套哈苏埋进里面。西藏的墨脱是中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进入墨脱的高山线路是中国最艰苦的一条徒步线路,从通车的地方到达县城要3、4天,出来的时候也一样。高海拔的山口、垂直植被中泥泞的道路和湿寒的天气一直在折磨着我。在一半的路途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很难跟上给我做向导的砍藤人的飞一般的进度,所以我不得不把沉重的器材藏在路边,等出来的时候再挖出来带走。那

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无论任何时候,我都需要一台可以绝对信任的轻便相机。

从那时候起,我的相机柜里就始终留着至少3到4部轻便相机,当然其中经历了很多错误的选择以及选择后的淘汰,其中至今还在使用的包括KONICA的HEXAR(巧思)、理光的GR1S、和CONTAX的T3。当然,我相信世面上还有一些也非常好的袖珍相机,但是,相机就是这样,通常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3台机器都是我认为最出色的。

那么,我们就从它们上市的时间来看看它们。

巧思HEXAR

我酷爱用小相机,原来拍东西的主力相机都是旁轴相机,当然最后连袖珍机也不能放过。不过前十年生产的袖珍相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很难做严肃的摄影用,多数还只是用来表达摄影师的内心世界,而靠它们拍的片子换来银子基本是不可能的。现在这种情况终于有了改善,颇有一些令人惊奇的袖珍机出现在市场上。

第一部这样的相机就是HEXAR(巧思)。巧思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机器,令人不仅能充分享受到拍摄的乐趣,而且拍出的照片也可以达到最苛刻的品质要求。所以我一度认为HEXAR才是真正最为完美的经典轻便相机。

HEXAR使用的是35毫米/2.0的定焦头。关于巧思的这只镜头有很多的传说,由于成像优异,很多种说法提到了它其实不是由KONICA公司开发和制造的,而是另有其主人。前一端时间在香港比较流行由ZEISS公司制造的说法,而在更早时候的说法是由莱卡公司提供的镜片。当然,KONICA公司对此都没有肯定或否认,这就更给它的身份增添了些神秘。1992年KONICA推出不能更换镜头的轻便相机HEXAR的时候,在中国曾经开过一个很不错的推

广会,他的设计师当时倒是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怎么用莱卡那只35毫米/2的镜头,你就可以怎么用HEXAR的这只35/2头,你不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任何的差别的……”从光学结构(甚至从镀膜)上来看,巧思和莱卡的那只老款的35/2的确没什么差别,从实际的拍摄上看,也看不出什么差异。不过,由于镜筒的内部植绒技术的应用,似乎巧思在眩光的控制上还更胜一筹。

另外,由于光圈位置设计的原因,徕卡的那只35毫米/2在小光圈的时候衍射现象比较的严重,在这方面,巧思的镜头要好一些。不过要说巧思镜头就是比LEICA好,呵呵,也有点那个……自己骗自己。

巧思的镜头在最大光圈的时候的表现基本可以接受(和它相比起来,其他日本顶级单反机的最大光圈多数我都接受不了)。反差可能是柔和了一点,中央的分辨率已经不错了,四个角当然不会太好,但是这样极限光圈下的片子主要是要表达某些气氛的,只要中央的分辨率和反差好就行,四个角的成像可以忽略不计。最佳光圈出现在8-11之间,另外,就拍摄人像时的焦外成像和反差而言,我更喜欢5.6这档光圈。

2.0的最大光圈是巧思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成为最出色袖珍机的重要原因。毕竟在很多场合可以用现场光,尤其在为了保持影像品质必须要用中低速片的时候,而这往往是职业摄影师最为看重的。相比起来,同级的其他袖珍相机的光圈都要比它小不少,莱卡的MINILUX 差了半挡,其他的都要差出一挡,甚至更多。从实际使用来讲,我觉得象美能达的TC-1的35mm/

3.5这样小光圈的镜头出现在昂贵的相机上能带来成功的机会不是很大,幸亏它是收藏机。

AF系统

巧思的AF采取的是主动对焦,就是要发出一束红外线,据此测算距离。巧思的AF级数很多,足够使被摄体精确的处在景深以内,但是在最大光圈的时候建议你不要把主体距离放的太远(原因一言难尽,我就不罗嗦了)。主动AF的优点是在昏暗甚至全黑的情况下还可以准确对焦,缺点是不能够穿透玻璃。所以巧思还附送手动对焦方式,用起来不算很方便,如果估计距离非常有经验--比如给电影摄影机拉过皮尺之类的--它会很准确。考虑到其AF性能的优良,手动对焦的使用概率极低,也就不苛求了。和其他采取主动AF方式相机不同的是它的机身上有两个红外线的接收点,这样,测算反射的红外线的时候要准确一些。

另外,巧思的AF速度非常的快,而且无声。

测光和曝光方式

巧思除了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以外还有点测光。这是我始终钟情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它和OLYMPUS的U2以外似乎还没有什么袖珍机能有点测光。我始终认为就比较严肃的摄影来讲,袖珍相机是不能够完成要求更严格的反转片的(当然,你也可以不介意)。越是复杂的测光计算方法,比如分无数多的区测光之类,只能够让你的照片和其他人的更接近,而不是更加的表现出你的想法,因为,你不会知道它测算出的结果依据是什么,你要做多少的调整才能严格的达到你脑子里的期望。所以点测光非常的重要。

曝光方式的选择也类似。

巧思有程序曝光和光圈优先曝光,还有手动曝光!Hexar 的P 模式实际是一种可偏移的程序模式, 曝光依照你所设定的光圈为基础和最高的快门速度来配合。如果光线足够让你在你所设定的光圈和最小快门速度下工作的话,它会用你所设的光圈并提高你的快门速度。如果超过了你所设定的最小快门速度,它会调整光圈来配合。如果光线不够来使用你所设定的光

圈和最小快门速度,它会将光圈开大以保持你所设定的最小快门速度。而如果快门已经调整到你所设的最小快门速度仍然不够的话,它会保持你的最小快门, 改成开大光圈)。也就是说Hexar 的P 模式让你自己调整曝光, 但是也兼顾了简单和安全的境界。

毫无疑问,这种调整模式使得P模式比其他的袖珍相机的程序模式要方便很多。甚至它要比同时期日本的专业单反机还要先进。在P 模式下, 机身上方的液晶显示也很有意思:如果Hexar正在使用你所设定的光圈, 它会显示目前的快门速度;如果超过你所设定的最小快门速度, Hexar 则会显示光圈的资料。这样可以只用一个小小的液晶显示幕让摄影者看到他需要的几乎所有资讯。由于有的这样出色的程序曝光方式,我甚至觉得巧思的光圈优先也可有可无,不过,有了,也不浪费。

巧思在P挡和A挡的时候都可以做正负2挡的补偿,以1/3档递进。很精确,但是需要靠按按键来实现,不如转盘方式简便。这是拨轮方式复兴之前高档相机的通病。

噪音

对于HEXAR噪音控制的水准,我认为怎样的赞誉都不为过。如果我问大家觉得什么样的135机器声音最小,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回答莱卡M6,更专业一点的摄影者可能会举出禄来35之类。其实它们都无法和HEXAR相比。

由于采用的镜间快门,快门的声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巧思的过片机构完全是金属结构的,同时采用了特殊的驱动马达,自动过片的声音也极低。有一次在北海,我请一位过路的游客用巧思帮我和朋友们拍一张纪念照,他鼓捣了一阵子,跟我说,好象你的相机有点问题,按不下去快门。我拿过来一看,计数器已经从18到了26了,呵呵,声音实在是太轻了,他自己都听不见。

可是,这还不算,KONICA公司还觉得不够。巧思居然还设计了一个单独的“静音”功能。过片速度进一步降低,使得辨认它的噪音即便是在极安静的场合也非常困难。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巧思一共只生产了6000台,后来由于专利的原因,新版巧思(SILVER版,也就是第2版的银巧思和钛巧思)已经把这项功能取消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损失,所以我从来不用新版的巧思。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才对噪音这么敏感,但是我的确觉得相机的噪音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跟人有关的抓拍的时候,噪音是很影响拍摄的事情。曾经因为贪图尼康28/1.4那只镜头的优异成像,我被迫使用NIKON的FM2T在大昭寺里拍专题,虽然和寺院里几乎每一个喇嘛都有很多年的交情了,我还是觉得FM2刺耳的快门声非常的不好意思。

闪光灯

巧思的闪光灯是14指数的,在配合P挡的时候,全指数输出,然后根据AF测定的主体距离控制光圈。也可以配合A挡。同时闪光灯自己有测光装置,可以设定光圈4和8(ISO100时)自动控制发光时间。当然,该闪光灯也可以配合手动曝光。尤其是在经过另外的升级之后,还可以控制输出的闪光指数。

另外,巧思闪光灯做的最出色的是,它预设的都是后帘闪光同步。真的很周到。

由于采用的是镜间快门,巧思的闪光同步速度可以达到1/250秒。作为硬指标,绝对是非常出色的了。可惜我从来都是喜欢用慢门闪光同步的,所以从来也用过它。

唯一的遗憾,它的闪灯是单独的,而多年来的实践给我的印象是,袖珍机是你相机最后的一道防线,哪怕闪光灯指数小点,也还是一定要内置的。你想,有带单独的一闪光灯的心思,我还就不如多带点其他机器了。

医药代表的七种武器

医药代表的七种武器 Q主任是W医院的老医生,她退休已经3年,由医院返聘工作。她是六十年代的医科大学毕业生,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我和她合作多年,关系相当和谐。她身体不好,总想回家休息,可是为了儿子,她还想再多工作几年。儿子30挂零,还没有正式的工作,生活有困难,她总想多做几年,为儿子买房子娶媳妇,为他攒点老婆本。 05年的11月,她终因身体原因不上班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惋惜也很失落。多年的合作,我有点舍不得她。去和院长商量了一下,希望能组织个欢送会!院长也很感谢Q主任的贡献,只是单位没有先例,而且她退休也已经3年,当时正式退休时已经有过类似的活动。 我主动提出我出费用,由医院工会出面组织,院长高兴的同意了! 那是难忘的一夜!记不起大家说的什么,只记得在K歌时都泪流满面!院长和Q主任都 说了好多感激我的话。 接下来的事情好的有点意外!Q主任刚退下来不太适应老待在家里。所以经常到单位走走看看,常常和医生谈起我和我的品种,虽然我的品种没有所谓的费用,但疗效独特,又有Q主任的大力自发推荐,销量比她在时更提高了不少。许多医生都是主任的学生,她们在谈论我的时候,均提到我很重感情,对我的印象也就很好。 退休的医生就象是坠落的流星,也许她们已没有光芒,但美丽的瞬间总让人回想。用一条深情的细线去拴住她,也许就会成为你手中的利器---流星锤! 医药代表的七种武器[2]--艳阳刀 了解到Z主任上午在科里,我急急忙忙赶过去。一口气上五楼,向医生办公室冲去。 一到走道上,就听‘哗’的一声,一堆手术用一次性物品撒了一地。一位护士小姐真忙着拣起地上的东西。而我正好就到了她面前。她右手托着几盒药品,左手去拣地上的物品,可是手术用刀具都有塑料袋装着,又大又划,实在是抓不到一个手里。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也正抬头看我。 我朝她笑笑,说:[要不我帮你拿吧,你到哪里?] [不用],她也朝我笑了,[你帮我拣起来,放在我手里。]

血管再通的“七种武器”

血管再通的干预手段很多,可采用药物方法,或者机械方法。虽然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目前,尽管3~4.5 h内经静脉溶栓和(或)6 h内经动脉接触式药物溶栓已经成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严格的时间窗、较低的再通率和药物所带来的并发症,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涌现出采用机械方法使闭塞血管开通的研究报告,机械碎栓方法可使溶栓剂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最大程度地减少溶栓剂用量,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机械血流重建治疗主要包括机械取栓、碎栓、支架取栓以及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等方式。这些机械取栓、碎栓技术从最初的微导管、导丝碎栓,已发展到Merci、Penumbra等不同设计的碎栓、取栓系统。与动脉溶栓相比,机械取栓血流重建的疗效尚缺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尽管如此,机械溶栓与药物溶栓相比的确具有许多优势:首先,机械溶栓在数分钟内即可使闭塞动脉再通,而动脉溶栓往往需要2 h;其次,对于较大的血栓,机械溶栓的血管再通率更高。现将各种血管内机械血流重建技术进行分类,并结合相关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机械血栓碎裂术 机械血栓碎裂术是通过导丝、导管等装置碎裂或破坏动脉内血栓的方法,即在路径图的指引下将微导丝和微导管多次通过血栓,从而使血栓碎裂。碎裂的血栓一方面由于增加了暴露的外表面积而促进内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其产生的微栓子也促进了外源性溶栓。但是伴随栓子碎裂产生的一些微栓子也可能栓塞远端血管,引起末梢栓塞。故此种技术常与药物溶栓联合应用,这样既可减少溶栓药物的剂量,又可增加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溶栓过程,提高再通率。索里马基(Sorimachi)等使用此技术治疗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旨在评估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中12例为大脑中动脉(MCA)近端闭塞,11例为颈内动脉远端闭塞。研究结果显示,12例MCA闭塞患者全部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9例(75%)康复,疗效显著。11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10例再通,再通率为91%,有4例(36%)康复显著。诺塞(Noser)等报告了32例(颈内动脉闭塞和MCA闭塞各16例)机械碎栓和药物溶栓联合应用的结果,总再通率为75%(MCA 为88%,颈内动脉为63%)。上述两项研究的结果明显优于PROACT 2试验的65%再通率。库雷西(Qureshi)等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 >>Penumbra血栓抽吸术 近期,另一种机械取栓装置Penumbra系统也被FDA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博斯(Bose)等在23例发病8 h内的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对Penumbra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平均改良的Rankin评分(mRS)为4.6分,平均NIHSS评分高达21分。结果表明,采用Penumbra系统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100%。30天随访时,45%的患者NIHSS评分改善(>14分)或mRS评分≤2分,全因性病死率为46%,远远低于研究者的预期。 为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麦克杜格尔(McDougall)等在125例发病8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患者的NIHSS评分均≥8分,而且均存在颅内大动脉完全闭塞。结果表明,采用Penumbra系统治疗的血管再通率为81.6%,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1.2%;与血管未再通者相比,血管再通者随访90天时的临床和神经功能转归显著较好,而且病死率显著较低。虽然该装置的血管再通率很高,但其对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优势,可能与治疗开始时间较晚有关。

七种武器—简单易学的几种后期方法

七种武器—简单易学的几种后期方法(系列之一) “一件武器是否能令读者觉得神奇刺激,主要还是得看使用它的时什么人。”—古龙 在古龙的武侠小说里,没有藏于深山的武林秘籍,也没有倚天屠龙的绝世兵器。人,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数码后期的重要性,这里不再多言了。一张好照片,对我而言,前期拍摄占70%,后期调整占30%,缺一不可。只有精心的进行前期拍摄,并有目的的后期完善,你的作品,才能接近百分百。 我曾经恐惧于后期工具的复杂界面而不敢下手;也曾经恐惧于后期操作的复杂流程而不敢下手。在不断硬着头皮学习网上各位大神的后期教程之后,慢慢的我发现,其实能被我们日常使用的,也就简单的几个工具就足够了。 我把自己在摄影和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小小的经验与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朋友们能因为我的分享而有所收获与创新,也算我这个不爱码字的懒虫没有白白辛苦。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手敞开胸怀,为我们这些菜鸟提供更优质的后期技巧与思路。 也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讨论。谢谢! 我的新浪微博:@摄影师衣田 图虫: https://www.doczj.com/doc/3a17770480.html, 《七种武器之一》 利用Camera Raw调出美丽风光片 后期处理并不是拯救烂片的神药,而是在我们用心拍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照片。朋友们也不要恐惧于后期处理工具的复杂性,把常用的几种练熟就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打开RAW格式照片 我使用的是Photoshop CS6与Camera Raw7.0。 二.在“基本”中:1、调节色温、色调,以调整照片整体色彩;2、调节曝光、高光、阴影、黑色,以调整照片明暗对比关系;3、调节自然饱和度,以增加色彩饱和。

考场作文之七种武器

考场作文之七种武器 考场作文,犹如江湖比武,内功心法是克敌制胜的基础,绝招妙式是扬名立万的保障,利刃宝剑则能帮助你所向披靡!所以,看到作文题目后,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过的精彩生活(内功),回忆一下自己以往所看的精美篇章(心法),重温一下自己平时所练的精妙方法(招式);然后,请你隆重祭出本文所传的七种武器,定能一炮打响一作成名! 1、深思熟虑,避短扬长。 构思不误作文功。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作文"(边构思,边写作,边修改)。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如今改革开放,文体自由。你有了选择的余地,就要选优势项目参赛。理论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富于联想,巧于构思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语言典雅,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可以突出自己的爱好。你如果喜欢文学,那你就像文学评价家一样,叙阅读、议作家,只要切合题意就好。你如果喜欢听××的歌、看××的电影、爱好干农活,甚至痴迷上网……你都可以将自己这一方面的经历和感受与命题联系起来。那样就不愁无话可说,内容贫乏、文思枯竭。记住,千万不要瞎编乱造。靠编故事骗取老师的眼泪从而获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凤头豹尾,善始善终。 开头永远是重要的。精心制作开头,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歌谣彰显旨意。 写好结尾。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一定要完篇。熟话说,好文章是凤头、猪肚、豹尾。没有豹尾,麻雀尾巴也要有一个,绝不能写半头文。用半篇文章给你评分,怎么会得高分? 3,稳中求变,宁改勿删。 求新、求变是人们所追求的,考场作文也不例外。写法上可以求新,要考虑,怎样表现更智慧,更艺术,更有可读性;但更要求稳。考场作文一定要在一种比较稳的情况下,确有把握时才可写小小说或者是写戏剧,或者是写别的。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老的文体,老的写法。虽然很多情况下,可以写诗歌写文言文,但轻易不要写诗歌写文言文,因为这两种文体需要天赋需要很高的智慧,一般人难以驾驭,容易弄巧成拙。 要谨慎对待修改。尽量不修改,要修改也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结构方面不能修改。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两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万一跑题了,不要大段大段的删去,要考虑挽救,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4、精心拟题,一扣到底。

网络安全管理七种武器

网络安全管理七种武器 对于国内企业用户来说,安全管理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尽管不同的用户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同,厂商的产品也有差异,但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系统在当前仍然是必需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在安全界谈了多年。 当用户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时,当用户深刻认识到仅靠一、二个安全产品仍然无法抵御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时,安全管理才被重视。 然而,不同的用户对安全管理有不同的认识或者说有不同的需求,同时不同厂商开发的安全管理产品也不尽相同。一个“大而全”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不现实的,在此笔者主要论述一下,在国内被用户比较注重的几类产品或技术。 第一类是偏重于IT资产管理和监控的软件,也称网管类软件。 它专注对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应用系统、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故障监测和性能管理,是集中式、跨平台的系统管理软件,可以对应用系统、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电子邮件、WEB系统、DNS系统、FTP系统、电子商务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监测管理。 这类综合网管软件不仅方便系统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整个IT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且能从应用层面对企业IT系统的关键应用进行实时监测。但是该类软件其部署条件一般都比较苛刻,应用部署非常困难而且费时,无法针对以文件为单位的进行安全控制。 第二类是偏重于对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集中管理的软件。 它是为了解决各种安全产品之间的协作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的安全管理平台。基于这样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安全产品的潜力,为用户建立一个具有全局性的网络安全处理政策制定与处理机制。具体讲,它支持多种类型安全产品的集成管理;支持多种类型安全产品的安全状态管理和安全配置管理;能够监视安全产品运行状态及性能指标;能够统一整合各类安全产品的报警信息和日志信息。 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将安全机制变孤立为整体,变分散为集中。具体实现上,将第三方安全产品对象化,并列入网管平台的管理范畴,所有对象化安全产品的工作状态、事件报警、日志浏览、性能分析等均通过网管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与监控,改变以往安全产品单打独斗、孤立无援的局面。另外,它结合先进联动技术,能够实现对安全产品和网络产品的统一的、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安全产品之间的联动,使安全管理更加有成效。第三类是是侧重于安全威胁管理、监控和防御的产品。 这类产品将传统安全事件监控与网络智能、上下文关联、因素分析、异常流量检测、热点识别和自动防御功能相结合,可帮助客户更为高效地使用网络和安全设备。通过结合这些功能,可帮助企业准确识别和消除网络攻击,且保持网络的安全策略符合性。 一般来讲,这类软件都有一个集中事件库,收集并存储安全设备,如防火墙、认证服务器、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及代理服务器等所生成的所有事件。此外,它也收集网络设备事件和工作站及服务器记录,并对所有收集的事件实时相互关联。 这类软件的最大特点是:它通过对网络中各种设备(包括路由设备、安全设备等)、安全机制、安全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分析,对现有安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整合,从全局角度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与管理,获得全局网络安全视图;通过制定安全策略指导或自动完成安全设施的重新部署或响应;从而全面提高网络整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第四类内网安全管理软件或是桌面安全综合管理软件。 其实这类软件主要实现如下功能:对补丁进行自动分发部署和补丁控制;进行外来笔记本电脑以及其它移动设备的接入控制;实现客户端安 装软件自动识别控制,尤其是对未安装防病毒软件的终端进行统计、远程安装;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的引入点,快速、安全的切断安全事件发生点和相关网络;对网络客户端进行有效工作状态监控,监督使用人员规范操作电脑;构架功能强大的网络客户端综合安全报警平

市场部人必须掌握的七种武器

市场部人必须掌握的七种武器 市场部人的七种武器之一:长生剑——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公司决策的重要基础,也是市场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完整的调研工作包含:调研目的确认、调研对象确认、调研方法选择、调研数据整理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 1、调研目的确认: 这是市场调研的基础,必须首先明确; 2、调研对象的确认: 调研对象的选择必须符合我们调研目的,还要研究调研对象的习惯,以便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 3、调研方法的选择: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访问法和问卷法,具体方法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比我说的详细。这里只说点自己的工作体会,一般我们选择调研方法应该根据调研对象来选择,如果目标是老年人就不适合问卷法,另外目前有很多第三方的调研公司可以选择;选择好调研方法后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设计调研内容,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提前设计好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特别提示一点在问卷法时最好多采用选择题形式的限定答案法; 4、调研数据整理和分析: 具体的数据分析要点可以参见“市场部人的七种武器之二:孔雀翎——数据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数据和分析结果,对调研目的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和合理的市场建议。 市场部人的七种武器之二:碧玉刀——文档写作 市场部的大部分工作落实成结果都是一份文档,可以说文档是市场部人员思想的归宿和劳动的成果,我常说市场部的文档有三个作用:给自己看、给领导看、给执行者看,只有真正深刻理解了这三个作用才能在撰写文档时做到高效、清晰、实用。

1、给自己看: 文档应该是自己对所负责工作的思路梳理和逻辑表达,很多人都是想的时候思想活跃,感觉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落实到文档中却发现无从下笔,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就需要多加锻炼,不断培养和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2、给领导看: 在工作中市场部人员的文档往往就是工作的执行建议或初步成果,下一步一般都需要上级领导进行评估或决策,能否在文档中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和完整的执行方案,让领导通过文案就能进行评估和决策,是文档的重要作用之一,文档写的好既能让领导迅速、清晰的理解你的意图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也能使领导对你的印象和能力评估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3、给执行者看: 市场部的文档往往是直接指导其他部门工作或执行的文件,这就需要我们的撰写的文档目的清晰、流程清晰、分工清晰、可执行性强,执行部门的人拿到文档即可准确执行。这一点除了提高工作执行效率外,很大程度上是减少市场部人员的后续解释和指导工作。 从文档功能角度来说,市场部经常需要撰写的文档有:策划方案、广告文案和分析报告,这三类文档是使用频率最高的。 1、策划方案: 策划方案是市场部人员撰写频率最高的文档之一,所谓策划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进行完整的思路整理和描述,一般策划方案包括:市场策略、市场活动策划、市场推广策划、广告策划等。 策划方案的撰写要点有几点:观点明确、流程清晰、考虑周全。所谓观点明确,就是对策划方案的目的、目标表达清晰准确,流程清晰要求对策划方案执行过程阐述完整,考虑周全则是对策划方案执行中涉及的人员安排、时间安排、预算安排、工作计划等各方面通盘考虑并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出预案。 2、广告文案:

打击窜货的“七种武器”(一)

打击窜货的“七种武器”(一) 窜货又称倒货或冲货,指厂商及其分支机构或经销商受利益驱动,使所经销的产品跨区域销售,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家的声誉的销售行为。窜货对于厂商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十分巨大。首先,它使经销商利润受损,导致经销商对厂家产生不信任感,对经销其产品失去信心,直至拒售;其次,导致地区间价格悬殊,使消费者怕假货,怕吃亏上当而不敢问津;第三,窜货损害品牌形象,使厂商、特别是经销商先期投入无法得到合理回报,并最终使竞争品牌乘虚而入,取而代之。对于这一营销领域中的顽症,新华信公司在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出了对付它的七个有效办法,我们这里就姑且拾古龙先生的牙慧而称之为打击窜货的七种武器。 一、长生剑:科学稳固的渠道系统。建立科学稳固的渠道系统,明确厂商和经销商的责权利,使厂商和经销商结成双赢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渠道的稳固长久,正是打击窜货的第一种武器长生剑的精髓。在这里,选择好经销商,及时发现和处理窜货经销商,消除窜货的主体条件至关重要。厂商在选择经销商时要合理制定准入门槛,并详细考察经销商的资信和职业操守,除了从经销的规模、销售体系、发展历史考察外,还要考察经销商的品德和财务状况,防止窜货经销商混入销售渠道;厂商在渠道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清理窜货经销商,控制和稳定市场,防止窜货经销商对市场体系的进一步破坏。

在市场进入初期,企业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允许部分职业素质差的经销商进入销售渠道可能是迫不得已,但是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健全,应加强对市场的控制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窜货经销商。 二、霸王枪:统一的价格。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厂商制定严格的全国统一零售价,消弭窜货的物质基础,为经销商留下合理的利润空间,一枪见血,统一价格这杆霸王枪从根源上杜绝了窜货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各地产品之间存在价差以及经销商受利益驱动进行跨区域销售是窜货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为了清除窜货产生的物质基础,厂商最好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格,并由厂商负责运输,做到到货价(即经销商产品成本)的统一。即使实行全国统一零售价格有困难,也要在综合考虑运输成本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地区之间的价差,使之不足以引起窜货。

教师的七种武器

教师的七种武器 教师的七种武器 面对教育面对教学面对学生,但凡当教师的人都想立于不败之地。有没有上好的神兵利器可用?有啊,我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七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微笑 无论多犀利有理的言辞,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所以我说的第一种武器,也是最重要的武器,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而是轻轻一笑。有时,轻轻一笑就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心。所以,当你懂得这道理,就应该收起你的刻板式的表情来,多对学生笑一笑!当然,微笑应该是真心的,如果笑不起来就免了吧,因为,皮笑肉不笑比不笑还让学生难受。 第二种武器==信心 信心是什么?是面对社会各式眼光时挺直的腰板,是面对学校压力时的理解和宽容,更是面对学生教学时的那份从容。信心,就是敢于对自己麻痹的思想呐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信心,就是自豪地宣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信心,就是大声呼吁:"科教兴国,教育先行!" 没有信心,对自己充满怀疑,难免畏首畏尾,十分力气只使得出三分,本来迎刃而解的事情偏偏半途而废。有信心的教师眼光在望前方教学探索之路,没有信心的教师在四下搜寻生存之道。拿出自己的信心来,少一点讨价还价,勇于承担,奋然前行! 第三种武器==平和 教师是一份淡泊名利的职业,但并不是没有名利可争,从先进到职称,从生源到教师搭配,从学生成绩到教师考核……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让一些同志暂时失去平和的心态,失去原则,甚至失去理智!殊不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心态平和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急不燥,游刃有余。毕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增长才干,工作的方式是思想的交流。任何急躁的心态,都如迅猛燃烧的火,是做不出一桌好菜来(没烧焦都是幸运),供那些急需营养的学生下咽的。 第四种武器==奉献 教师是指路的塔灯,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教师是摆渡的船,送走一批又一批匆匆的过客,自己却独守江上的寒气。教师是通天的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把一颗颗年轻的心送到理想的天堂。教师没有什么大名大利,只有从学生到社会的尊重(也有漫骂)和可以糊口的工资。也许,我们的所得总是还那样少,而我们的付出却总是那样的多,也许,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开始,我们就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奉献。奉献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我们要奉献什么,是我们已经在奉献了。但是,奉献不是泯灭,我们的才华却因此变成了一粒粒文明进步的种子,播种进那些稚嫩的心灵,在未来的时光中长成森林结出果实。对于我们,上帝说:给予的人有福了。 第五种武器==快乐 什么东西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是快乐!谁的课堂是快乐的,谁的教学就是轻松愉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种武器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种武器 “丁氏销售重疾险的七个武器”,又名社保的七宗罪,这七项收费都是社保不管的: 一、住院押金; 二、红包; 三、手术中的自费器材; 四、ICU自费药物; 五、住院期间家属的额外花销; 六、住院及在家休息期间工资及奖金的减少; 七、未来的“工作收入损失”; 我相信一个人这一生,一定会得重大疾病,如果没有得,那是因为别的原因先离开了还没机会得。 这句话是一句咒语,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内容都可以概括为这句话。当心理坚定着这个信念去面对客户的时候,心里的底气非常足,客户感受到你的坚定,他会觉得,不买保险都对不起他自己。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功指的是我们的保险观念,术不仅仅是一个招式,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修炼功。就如同少林寺的人每天都会练站功一样。 十年前,我加入保险公司,当时的总经理教我们一句话: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我忠实的遵守这句话,从医院来,就回到医院去。我不在公司的时候多半都是在医院里。因为那地方我最熟悉,他们对我信任,同时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担心,我都很清楚,这样去跟他们谈保险会更有说服力。所以前半年我的主要客户都来自于我过去的单位和我的同学好朋友。这看起来很像生意人的“杀熟”,可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保险是个很好的东西,我肯定会把它介绍给我最亲近的人,这个跟杀熟是不一样的。就好比我们得到一个能够长生不老的蟠桃,肯定不会一个人在大街上跟陌生人一起分享,一定会拿回去给老婆孩子父母吃。 我从小生长的环境以及身边认识的人都和医院有关,这其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医生,一种是病人。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在医院看病,那就是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 因为曾经做医生的经历,脸皮比较薄,一开口给别人讲保险就会脸红。本来父母让我学医,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结果我丢下武器去卖保险,这种复杂的感觉在进入保险公司的前半年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 “销售重疾险的七个武器”是我进入保险公司三个月左右的时候总结出来的。有一天去拜访我曾经的科主任,和之前的同事一起吃饭,酒过三巡以后,主任问我,你的

七种武器

新七种武器 如果仅仅为了一种神奇的兵器就拜在某派的门下,你的选择是什么? 定焦镜头篇 一.长生剑--徕卡R Telyt 180mm/2.8 APO 如果仅仅为了一支镜头而入徕卡R门,那我的选择一定是它!徕卡是一种长生的植物,一任相机的世界里涛走云飞,一任自动化/塑料化/通俗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多少春风一度的豪门--福伦达/雷丁那/蔡司伊康太…花开花落折戢沉沙,俱往矣啊,惟独徕卡,它不是蔡司那样的巨柏长柯,它是长青树中的金松银杉,永远洋溢着一种浑然天成的贵族气息,它甚至不必向人展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徕卡R是兵器中的青铜剑。剑是百兵之王,是兵器中的皇者。无法想象绿林豪强手持宝剑拦路劫道的场景有多么滑稽,他们手中握着的应该是大刀长矛这类的东西。剑,应该佩挂在世家子弟的腰间。甚至剑的握持手法都与刀有些不同--你把剑柄纂在虎口去劈去砍,那就搞笑了!剑是用来拿捏刺击的,它不是大砍刀--一秒十张,一砍一片;它是觑准要害,一击而中,只留眉心一点红!你当然可以攥着R8狂杀菲林,那样我只能告诉你:兄弟,你入错了门,徕卡,它不适合你。 这支Telyt 180mm f/2.8 APO又是徕卡R中的剑王。R系的180mm

镜头无疑是天下最好的,在这其中f /2.8最是锐利合手,它比f/2.0的阔锋长刃轻巧趁手,又比f/3.4、f/4的短剑匕首强悍稳重。它,实在是无可挑剔! 二.孔雀翎--奥林帕司zuiko 90mm/2.0 macro 如果仅仅为了一支镜头而入O门,那我的选择一定是它!奥林帕司的器材是最小巧的,有如兵器中精美的暗器。对这支镜头,你只需看上一眼,仅仅一眼,看它的规格就够了-----它系出名门,O为日机五大门派之一;它是一支微距名家出产的“微距无弱旅”的微距镜头;它又是一支f/2.0大光圈的“人像无狗头”的人像镜头;它暗中采用了APO设计却毫不声张······够了,足够多的美丽眩目的光华!你只看了它一眼就已经倒下,而且带着安详的笑容。 它其实不应被称为--暗器! 三.碧玉刀--尼康AF 28mm/1.4D 如果仅仅为了一支镜头而入N门,那我的选择一定是它!刀为百兵之强,尼康就是镜头兵器谱中的大刀,适合握在绿林豪杰的手中劈砍。它刚硬锐利,爱憎分明,忠诚朴实,坚韧顽强;又不免有点自高自大,偏狭任性,逞狂好胜,略显粗糙。惟独这支28/1.4是个异数!在尼康的广角镜群中,惟独它,粗犷中不失细腻,强硬中不失温柔,阶调颇有碧玉似的几分温润,不愧是N门的镜王。 四.多情环--美能达 135mm/2.8 STF

七种武器(一)

七种武器(一) (作者:阿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江湖----关务江湖。这是关务人历练成长的江湖,这是关务人步履匆匆的江湖,这是关务人倚亭小憩的江湖,这是关务人煮酒阔论的江湖,这是关务人华山论剑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有奋斗、有打混、有执着、有放弃,有酸甜苦辣,有是非得失,其他江湖的一切这里都有,其他江湖没有的一切这里仍有,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江湖故事,林林总总的构成了一格格电影画面,这是关务的历史烙印,也是关务的精神宝藏。今天,我想讲的江湖故事,名字就叫:阿龙的七种武器。 阿龙是2001踏入江湖的,当时真可谓“两眼一睁尽茫然”!现在回想起来,他竟有点记不得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关务的了,但是他却真真切切的从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变为一名三十多岁的老关务了。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江湖,又有很多人进入了这个江湖,而他,坚持了十年。有人这样解释成功:坚持的比他人够久,就是成功。阿龙自问:好歹撑了十几年,都快修炼为“老怪”了,算是成功了吗?回想起那一个个从身边撤退的、改行的江湖弟兄,看起来活得都比自己好呵,不是吗?现实让他烦恼起来。阿龙不禁回想着以往的经历,心绪渐渐平息下来,不管怎样,十年的江湖历练还是获得了很多,由其是那用以安身立命的“七种武器”。想到这里,阿龙的胸口顿时觉得有一团火燃烧起来,

他也终于想起当初为什么踏入这个江湖了,那时,他刚好拥有了第一种武器。 第一种武器:拳头。记得快毕业时,阿龙被安排某企业做助理实习,工作是帮企业关务整理文件(【编者按,下同】其实就是打杂),尤记当时他是多么羡慕那些关务,工作时,不时听到从他们口中飘过的那些让他心痒的词语:加工贸易、转关、许可证、商检、信用证、CIF、出口退税、进口倾销等等,而最刺激就是“报关员证”。那时的他立马被关务这个职业震撼了,特别是那张证书变成了阿龙当时的最高奋斗目标。(阿龙真是很纯朴啊,能唤起大家的共鸣吗?)阿龙开始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的学习起报关知识并终于取得了那张证书。可是当阿龙真正作为一名关务在企业里处理问题时,却面临诸多掣肘——方案被财务、采购、物管、业务等部门挑战——有就来吧,who 怕who?阿龙发现只凭关务的书本知识是很难在公司发出掷地有声的话语的。怕个啥!不是I服了YOU,就是YOU服了ME,阿龙倔强的性格开始驱使他摸索物流、财务、采购、法律、产品工艺、业务模式等相关知识,经过痛苦的过程,终于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从此以后,阿龙的方案每每因为有效专业而被公司采纳,他也理所当然具备了一定的威信。威信,对于企业关务来说太重要了。(终于可以挑战别人了,哈哈!)他在自己的“兵器谱”中记下了这样一条:与实际结合的专业是踏入江湖保命立身的首要武器。酷爱古龙小说的阿龙将之对应于《七种武器》之中的“拳头”(NND

古龙武侠《七种武器》读后感

古龙武侠《七种武器》读后感 古龙武侠《七种武器》读后感 首先,撇开文章的主题,来说说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当初不是看这本书而步入武侠的。其实是因为偶尔看见《孔雀翎》这部电视剧。触动了对武侠的喜欢,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相信很多武侠迷都看过。电视剧在这里不做评价。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它,我才开始去了解这位作者,开始去欣赏他的文采,开始去感受其中人际关系网的复杂,开始去体会当中的情感纠葛。话说回来,我拜读的武侠书很少,非常少,所以关于读后感,也只是想写写这本《七种武器》。也是我看过对我而言最值得纪念的一部小说。 书中七种武器分别是: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和拳头。其中拳头是后人补写的。书中看似写武器,实则写人。七种色彩使这本书充满了吸引力。小说中人物性格分明,描写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以上仅仅是我对这本书看完后的总的

概述。至于接下来就说一下小说和自己的感想吧。 七种武器,七段故事。首先呢,第一段故事中拥有长生剑的白玉京与以笑为武器的袁子霞两人在险恶的江湖中遇见了彼此,成就了一段姻缘,最终远走高飞。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子霞,她的笑,笑得动人,笑得妩媚。单从武功上面说,她的武功不怎么样,可以说是一个弱女子吧。却可以一个人以笑使得大大小小的武林高手都被她置之于死地。这是何等的厉害,光想想都毛骨悚然。真的是毛骨悚然。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种女子很可怕。所以读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这就是我说的第一个故事,第一种武器。这段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无论多锋利的剑,也比不上那动人的一笑。所以我说的第一种武器,并非是剑,而是笑。只有笑才能真的征服人心。所以当你懂得这道理,就应该收起你的剑来多笑笑。”不由得惊叹啊! 古龙真的是个哲学家!不折不扣的哲学家!他能以这样新颖的形式写 出自己观点,且更易让大众接受。并且情节推动埋下伏笔,很周密的思维。当然,这才是第一个故事,这还是要往后看的。

智慧审计的七种武器之知识图谱

智慧审计的七种武器之知识图谱 (2019-05-20) 一、前言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通过知识图谱,可以将企业海量且繁杂的数据内容整合为一个知识网络,从而突破关系型数据库的限制,更精准、迅速地攫取数据价值,提高内审的效率和精度,为企业打造更加高效、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案。 二、正文 1、形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将海量的数据转化为知识,是大数据分析的关键。知识图谱技术提供了一种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中抽取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结构化数据的手段,对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知识图谱是语义网络的知识库,以语义网络为基础,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知识表示等技术,旨在描述客观世界的概念实体事件以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知识图谱可以高效直观地刻画目标主体(如企业、事件等)之间地关联网络,从而全维度地对企业进行画像,立体复现主体的真实情况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2、招式 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表示形式,知识图谱可提供更多的隐含知识。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将银行内部、外部海量且繁杂的数据内容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知识网络,通过与银行业务经验相结合,实现知识图 谱技术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应用。 ●反欺诈 除了通过信息造假等手段进行欺诈申请外,不少欺诈会涉及团伙 作案并形成复杂的关联网络,这就给反欺诈审核带来了新的挑战。知 识图谱包含丰富复杂的关系,这种直观的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 效地分析复杂关系中潜在的风险。 ●企业风险图谱 由于企业业务间的交叉、创新,外部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

营销的七种武器

营销的七种武器 一、原子弹——降价 常言道,一个便宜三个爱。在一个供需失衡的市场里,由于充斥了大量同质化的产品,面对商品滞销,商家很自然便会想到降价销售,这虽然牺牲了宝贵的利润,但是能赢得资金回流,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种状况有点象冷战中的大国对峙,当政治斡旋或者军事不能打破僵局的时候,核武器的使用便经常性地被摆上桌面。不同在于,产品降价没有遭到原子弹打击死得那么快,而且通常还能见到一些眼前的风光,所以便被经常性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来使用了。 现代商战中,降价是最能见成效的武器,但是也是最容易失控的一种营销方式。就其危险性来说,降价与原子弹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核战争一旦爆发,敌人也会祭出原子弹法宝,核战争中,伤害对战争双方都是毁灭性的,降价也是一样,当降价被作为唯一的竞争手段的时候,商家实则陷入了无边的梦魇之中。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能通过常规战役解决的事情绝不要动用核武器,因为战争双方都很清楚,一旦这种武器被投入使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同归于尽。 结论:1.原子弹在战场上的震慑意义远远大于其实用功能。2.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为代价的降价最终结局必然是自毁品牌,与其在红海中血拼,不如在蓝海吃独食 媒体广告 二、飞机——媒体广告 现代战役是立体的作业,要掌握制空权,就要采取空中作业,而飞机将对控制制空权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飞机由于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在战役中往往能实施更精确的打击,并且更重要地在于能制造更大的声势。 广告在营销中行使着传播的职能,在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想在产品上体现领先已很难办到,惟有传播才能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商品力、销售力和形象力的综合体现,这三力的建筑是如此依赖广告这一信息传播手段。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密集的高空广告有利于建立商品的品牌形象。通常,广告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或广播等媒介来实现的,因为这些媒介拥有为数众多的受众群体。 结论:广告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广告满天飞,也会扰乱观众的视线。

班主任工作中的七种武器

班主任工作中的七种武器 古龙先生曾在《七种武器》一书中描写了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和拳头这七种名震江湖的武器。侠客手中有武器,教师心中有方法。我比照古龙的七种武器,总结出来教师工作中的七“武器”。 第一种武器:关爱的椅子 老师请学生到办公室解决问题已是司空见惯。然而学生站在你面前,任你是“和风细雨”也好,“狂风暴雨”也罢。他就是软硬不吃,让许多老师大伤脑筋。可有一次,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征服”学生的“武器”——椅子。 一天下午,小王在课堂上打瞌睡,我请他站一会儿,让头脑清醒清醒,却遭到他的拒绝并与我争执起来。下课后,我把小王叫到了办公室。谈话开始前,我搬来一把椅子示意他坐下。小王愣了一下,坐下的时候脸上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已收敛了许多。谈话的过程比较顺利,小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我道了歉。走出办公室前他主动将椅子放回原处,并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老师”。 在这个事例中,椅子显然起了关键作用。我把椅子放在身边并示意他坐下,这表示我和他是平等的,我是尊重他的,同时也使他意识到他在课堂上的表现既没有尊重老师也没有尊重其他同学。 所以,第一种“武器”椅子的真正含义是“尊重”。 第二种武器:真诚的微笑 我永远也记得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走进教室的那一天,我特意穿了身黑色的套装,戴着眼镜,表情严肃,以为这样就可以镇住那些个头几乎比我还高的学生。结果这第一次见面的情况糟糕透了,下课后没有一个孩子过来和我打招呼,过了好几天学生们和我仍然形同陌路。直到有一天我在课堂上因为学生极妙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而微笑了一下,我们师生关系才有了转机。在检查学生周记的时候,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我那个“微笑”念念不忘。有孩子写道:“我开始有些喜欢他了,因为他笑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 雨果曾说过:“微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老师的微笑是向学生表示“我很喜欢你,因为看到你,所以心里很高兴。”看到你的微笑,你的学生才能感受到你的爱,他们才会用微笑象你表示“我们也很喜欢你”。 所以,第二种“武器”微笑的真正含义是“友爱”。 第三种武器:哲理故事 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枯燥的说教不仅不能使他们听从,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如何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呢? 小刘,骄纵任性,经常与同学产生摩擦。一次在她和同桌又发生矛盾以后,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汤姆脾气很坏,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并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在篱笆上。一段时间后,汤姆每天在篱笆上钉的钉子越来越少了,他的脾气也好了很多。爸爸又对他说:“再想发脾气但成功控制住了自己就从篱笆上拔一颗钉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汤姆高兴地对爸爸说:“篱笆上的钉子我全拔出来了。”爸爸带着汤姆走到篱笆前说:“孩子,看看这些孔吧,虽然你把钉子都拔掉了,脾气也改好了,可是你以前对别人的伤害却像这些孔一样不会消失呀。” 听完故事后,小刘若有所思。从此之后,她和同学之间的摩擦明显减少了,有时看到她又想发脾气的时候,我就对她做钉钉子的动作,她就会马上克制自己。 简单明了、充满趣味、寓意深刻的故事,能引导学生们去感悟、思考日常生活中小事里蕴含的道理。 所以,第三种“武器”的真正含义是“思考”。

《猎头》-七种武器

猎头的七种武器 第一式合理使用工具【搜神鞭】——体现了你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框架 适用范围:人才搜索 第二式探知需求【定海神针】——体现了你的判断力和做事的顺序感 适用范围:领导力 第三式引导需求【偷天铲】——体现了你的逆向思维能力 适用范围:面试 第四式让对方相信自己【摄魂枪】——体现了你的表达能力和你的说服力 适用范围:谈判过程 第五式换位思考的新发现【移情箭】——体现了你管理他人的能力和情商(包括管理你的下属,你的老板和你的客户) 适用范围:反败为胜 第六式看透对方的心【量心尺】——体现了你的观察能力和识人辨人的能力 适用范围:团队建设 第七式学会规划,勘破天机【天机镜】——体现了你的规划能力和自我判断力以及心态 适用范围:战略布局 (来自萧东楼《猎头局中局》)

第一式合理使用工具【搜神鞭】 ——体现了你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框架适用范围:人才搜索 理论阐述: 一个优秀的猎头顾问,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举个例子,同样是搜索一个数据库,一般的猎头可能搜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好的猎头就能搜到很多有价值的简历。 同理,对于HR而言,招聘时面对同一个数据库,一般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可能搜不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但好的人力资源从业者就能搜到很多有价值的简历、信息。HR有必要向猎头学习,加强?搜索引擎?基本功训练,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核心内容和关键词,利用工具积累和自我学习。 巧用搜索引擎 在使用搜索引擎之前,应先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自己要找的东西网上可能有吗?第二,如果有,可能在哪里,网页上会含有哪些关键词? 首先,有些东西根本用不着搜索引擎。比如要找某个公司的电话,打114的速度会比搜索引擎快得多。又有些问题,很难用合适的关键词描述,或者不能直接用搜索引擎搜到,那么尝试咨询精通这个问题的朋友,或者到这方面的热门论坛询问,会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当你确认要找的信息适合使用搜索引擎时,也要掌握方法。 第一,选择最适合的搜索工具。各种搜索引擎的特点泾渭分明,如果没有为每次搜索分别选择正确的搜索工具,你将浪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应分析需求,比较不同搜索引擎的特性与强弱后作出选择。 第二,养成使用多个关键词搜索的习惯。如果有人问你?猎头?,你怎么回答?你大概会觉得莫名其妙,然后一定会问他到底想了解?猎头?哪方面的事情。同样,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猎头?,搜索引擎也不知道你找什么,它会返回很多莫名其妙的结果。所以需使用多个关键词,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两个关键词搜索已经足够,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以空格隔开。 第三,学会使用符号。有时候‘-’很有用。有的你在搜索结果中会发现很多不相关的信息,这时你可以找出那些不相关结果的特征关键词,把它减掉。减号表示‘非’的操作,作用是排除一些关键词以便缩小查询范围,提高搜索结果的相关性。但要注意,必须在减号前加上一个空格。 第四,一次成功的搜索经常由好几次搜索组成。如果对搜索的内容不熟悉,即使是搜索专家,也不能保证第一次搜索就能找到想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先用简单的关键词测试,不要忙着仔细查看各条搜索结果,而是先从搜索结果页面里寻找更多的信息,再设计一个更好的关键词重新搜索,这样重复多次以后,就能设计出很棒的搜索关键词,也就能搜索到满意的搜索结果了。有时候通过其它渠道搜索到的合适关键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不要用你心中想的大白话去搜索,当搜索结果太少甚至没有的时候,你应该输入更简单的关键词来搜索,猜测你找的网页中可能含有的关键词,然后用那些关键词搜索。

成功销售的八种武器 付遥

3 影响采购的六类客户 商业客户的三个层次:(1)决策层(2)管理层(3)操作层 影响采购的六类客户:(1)决策层的客户(2)使用部门管理层的客户(3)财务部门管理层的客户(4)技术部门管理层的客户(5)操作层的使用者(6)操作层的维护者 第三讲挖掘需求与介绍宣传 1 挖掘客户需求 越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越能够找到销售机会 挖掘客户需求必须明确采购指标 不仅要挖掘到客户外表的需求,而且要挖掘到需求背后的需求 2 介绍宣传产品 要有针对性的销售(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介绍)客户拜访过程中三分之二时间来倾听客户讲需求 销售介绍的三个方面:(1)特性(2)优势(3)益处 FAB 把侧重点放在益处介绍方面。强调我们有的,竞争对手没有的。

第四讲建立互信与超越期望 1 引言 35%的采购经理选择信赖厂家和品牌 2 建立互信关系 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利益和兴趣 四种客户关系:(1)局外人关系(2)朋友关系(3)供应商关系(4)合作伙伴关系 124和134 既要满足客户的企业利益,又要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 销售人员要建立良好的形象 3 超越客户期望 我们向老客户销售更容易 如果一个客户满意,他会告诉4个其他客户;如果一个客户不满意,他会告诉14到15个客户超越客户期望的原则: (1)谨慎承诺避免过度承诺 (2)倾听反馈跟踪客户使用后的满意程度 (3)解决问题协调资源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4)扩大销售向客户索要推荐名单 第五讲客户采购的六大步骤 1 案例 2 客户采购的流程 (1)发现需求使用层 (2)内部酝酿决策层 (3)系统设计需要厂家帮助分析设计,形成方案 (4)评估比较标书发出,客户坚持他的采购指标 (5)购买承诺通过谈判保护自己的企业利益 (6)安装实施在这一阶段,客户和销售厂商将发生角色转换 在整个购买流程过程中,决策层是参与环节最少的 不成功的销售人员总是把时间花在了评估比较和购买承诺上 在商用客户内部,80%会循环采购 第六讲针对客户采购流程的六步销售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