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文昌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海南省文昌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海南省文昌华侨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汉语走向世界,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

②国强,语言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汉语国际传播的主阵地已经从中国国内转移到世界,从来华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育,转移到世界范围内展开的汉语国际教育,后者已经成为今天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主体。

③在汉语国际传播大发展、从国内事业转变为国际性事业的大趋势下,应当看到,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仍然滞后,一些研究者仍习惯于传统的研究领域,对汉语国际传播大势下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缺乏敏感与深入研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语政策。了解各国的语言政策,特别是各国的汉语政策是我们做好汉语向外部世界传播工作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国别语言政策研究,特别是各国汉语政策研究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问题。

④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描写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语言自身的结构,而社会语言学则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语言,而是兼顾言语,提倡联系语言本体之外的社会因素研究语言,研究在社会生活中实际的语言是如何运用的。”一般的语言政策研究大都是探讨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的语言和各民族语言的关系,使语言的规划更加合理。但实际上,在多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政策的研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欧盟,在一个庞大的政治、经济联合体中如何处理各个民族国家间的语言问题。在汉语快速向世界传播之时,汉语与世界各国语言间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要,而如何处理推广语言和接受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语言学本身能够解决的。

⑤今天,由于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汉语国际传播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对待汉语国际传播,不能仅从知识和学术的角度来思考,而应放在中国文化复兴、中国30多年快速崛起所引起的世界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汉语走向世界,是东方文化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的一次壮丽的日出,是中国这个具有广袤国土、悠久文化历史、超多人口的大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文化预演。今日语言之欣欣向荣,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与国家全面复兴的时刻即将到来。

⑥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歌德的这句名言说明,实践生活总是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打开书房,让它吹进五洲的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化的新视野,重新定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事业的角度来思考,要扩展已有的学术领域,到跨文化研究的新天地重建学术的新理论、新方法。这是新一代学者的崭新使命。

(选自《光明日报》张西平《汉语国际传播要有新视野)

1.下列对“汉语国际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如今,我国经济实力大增,汉语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是我们仍不能忽略一些问

题,比

如研究领域的狭窄。

B.国家实力是其语言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也促进了汉语国际传

播事业的发展。

C.国家强,则语言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语言走向世界了,这也是一个国家强

大起来

的一种表现。

D.汉语在国际上广泛传播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东方文化重新回到世

界舞台

中心的一次文化预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语在国际传播上得到长足发展,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滞后,这就自然带来一系列新问

题,因

此,我们应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B.汉语在国际上迅速传播,与中国文化复兴、中国三十多年快速崛起引起的世界格局变

换的大

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C.描写语言学只研究语言本体、语言自身的结构,而社会语言学则是提倡联系语言本体

之外的

社会因素研究语言。

D.以往,汉语的国际传播主要靠的是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生。如今,世界各地都建起了孔

子学院,

传播的主阵地已转移到欧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世界各国的语言政策,特别是

各国的

汉语政策。

B.我国汉语国际传播的研究滞后,研究者对汉语国际传播大势下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缺

乏敏深

入研究。

C.不仅在国家内部,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政策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是如何处理

各个民

族国家间的语言问题。

D.重新定位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要扩展已有的学术领域,到跨文化研究的新天地重建学

术的新

理论、新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申甫传〃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注]①媐(ī):嬉戏。②瘗(yì):埋葬③窭(jǜ):贫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方为浮屠方:正好

B.常不见听信见:看见

C.劳以温旨,甫感泣劳:慰劳

D.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仓促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童子亦欲之.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且.言车站甚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遂言甫于.朝;以其无礼于.晋

D.金公以.御史为参军;私见张良,具事以.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习。

B.申甫佛不成改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后被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5分)

(2)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8.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

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5分)

9.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

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

(2)______________ ___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3)臣本布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