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点大题

热点大题

最严环境保护法实施

一、【背景材料】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在现阶段,原环保法已经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是立法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法律定位不清晰、政府环境责任难落实、与单项法的衔接不顺等等。

新《环境保护法》有四个特点:一是定位合理,是定位在环境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二是创新理念。近年来环保领域的一些主要理念和指导精神,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等,新法中都有所体现。三是完善制度。一些新的制度,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生态补偿等,新法都作了明确规定。现有的一些老制度,如环评、区域限批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四是强化责任。增设了按日计罚、治安拘留等措施,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权,明确了环境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此次修法已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方共识,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一部环保法,也为未来统一协调大环保“基本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有助于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消费的科学性,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新《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更“严格”。一方面加大处罚,实施“按日计罚”制度;另一方面,对未批先建的违法行为,取消了限期补办,进行处罚甚至还要恢复原状。这就要求公司的经营活动积极践行节能减排。

(3)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市场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完善信用机制。新的《环境保护法》增设了按日计罚、治安拘留等措施,有利于规范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新的环保法延续了水污染防治法的条款。按着法律的要求,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没做好,那意味着招商招不来,因为没有总量控制的环境指标了。这是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5)落实科学发展观。新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使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这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2)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新的《环境保护法》针对过去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加强了对政府的严格考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体现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3)政府的职能。原环保法立法理念已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法律定位不清晰、政府环境责任难落实、与单项法的衔接不顺等等。新的《环境保护法》狠抓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的落实,体现了政府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4)坚持依法行政。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新环保法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权,有利于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环保工作必须树立新思维,实现目标导向从以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工作重点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同转变。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树立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保新思维,对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各领域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环保工作再上台阶。

(3)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刚刚过去的2014年,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可谓前所未有,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重拳频出。与修订环境保护法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它们与环保法一起,共同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尽管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过程。这启示我们在环保工作中,既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善于走曲折之路。

三、【跟踪试题】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据此回答1~2题。

2.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①有助于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②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③是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④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新《环境保护法》向污染宣战,启示我们消费者,应: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减少消费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据此回答3~4题。

3.践行这些条文,启发人们在生活方式上要:

①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②理性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

③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④艰苦奋斗,倡导节约消费

A.①②

B.③④C .①④ D.②③

4.下列有利于的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的生活消费行为有:

①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②改进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消耗

③强化安全意识,注意出行安全④追求低碳生活,减少废气排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设计“按日计罚”制度经济学依据是:

A.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消除市场调节的缺陷

B.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C.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D.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这说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④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新《环保法》对政府“严格”,表现之一是与干部的考评机制挂钩,本级政府要考评两个对象,一个对象是这级政府当中环保局及其局长的表现。二是下一级政府的政府首长的表现。据此回答7~9题。

7.针对过去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新环保法加强了对政府的严格考评,体现了: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总是一致的

B.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

C.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8.对政府进行严格考评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水平

B.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D.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9.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就要求政府部门:

A.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B.自觉接受监督,实施“阳光工程”

C.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0.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环保工作必须树立新思维,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目标导向从以管控污染物总量为主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工作重点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同转变,管理途径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支撑转变。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1.刚刚过去的2014年,整个社会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可谓前所未有,这一年,生态文明建设重拳频出。与修订环境保护法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它们与环保法一起,共同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这说明: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尽管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治理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过程。上述材料带来的启示有: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规律,改变规律

③坚持实践第一,人类就能取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功

④既要对事物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善于走曲折之路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5年1月1日起,环保部门正式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所有点位的实时监测数据。届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材料二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请你结合材料二为治理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3)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观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B

6.D

7.B

8.D

9.A 10.B 11.D

12.D

13.(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同时,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公民的知情权,加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储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

(2)①作为企业,要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积极从事绿色产品的生产,为环保事业作出贡献。②国家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企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引导,坚决关停一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③作为消费者个人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

(3)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引导人们的绿色消费行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崇尚绿色消费观念有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使使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一、【背景材料】

2015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授予7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

进科技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应该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加强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职能。隆重奖励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也是政府行使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近年来,党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交流与合作。尤其是2014年,我国基础研究在多个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取得多项国际前沿成果,这固然与科技工作者的自身努力分不开,也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果。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科技转化率,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3、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先在大同塔山煤矿实验成功,在全世界首次实现了14米以上煤层的高效开采。

(2)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交流、借鉴与融合,学习和吸收各国先进科技成果,促进我国科技创新。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及信息、生物、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2014年这些重大专项迎来了大爆发。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科学事业发展成果的展示,体现了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新技术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贡献。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从甲醇制取烯烃技术,到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从实现人类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预,到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技进步的目的是应用,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本次来自不同领域的硕果更加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产学研一体化更加紧密,市场化更加贴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同时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5)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于敏,早在知晓自己获奖的那一刻,老人就对身边的人说,他不做获奖答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三、【跟踪试题】

1.本次奖励大会共评出46项自然科学奖,70项科技发明奖,202项科技进步奖,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硕果,使民生需求得到满足,市场化更加贴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等等。这说明,发展科学技术:

①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②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可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④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2.多年来,党和国家重视科技进步,中央政府投入了庞大的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这里财政所起的作用:

A.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

力 B.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C.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

置 D.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5年1月9日在京隆重召开,这是我国科技发展领域的盛事,是科技工作者的节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颁发奖励证书。据此回答3~5题。

3.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①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

②表明国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是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④表明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科技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选项中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是:

①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②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坚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④ D.①③④

6.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说,这说明:

A.文化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B.文化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

7.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实现重大突破,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千家万户,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这表明:

A.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

B.政府在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政府在履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职能

D.政府在履行经济和文化职能

8.中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科技合作。2014年度共推荐国际科技合作奖29项,涉及21个推荐单位,其中包括5个驻外使馆,是历年推荐数量最多、推荐范围最广的一次。这表明:

①只有合作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

④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A.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9.在国家科技奖励获奖目录上,与民生相关的项目就蔚为壮观,涉及粮食安全、医药卫生、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民生领域,这说明: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0.2014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共有23个获奖项目,而2012年和2013年,均不到10项。所谓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确定“重大专项”启示我们: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1.对于创新团队的奖励,充分激发了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带动了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汇聚了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方力量,从而使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硕果。这表明:

①要具体考虑事物的各要素,明确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

②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统筹考虑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实现整体最优目标的合理方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

映 D.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13.科技要更好地承担自身的使命,关键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唯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碍创新的思想藩篱;唯有改革,才能冲决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历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科技奖励改革,配合乃至促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局。科技奖励改革的主要方向,如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等,无一不是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奖励导向的努力。结合材料,分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C

6.B

7.D

8.B

9.D 10.B 11.D

12.B

13.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加快促进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2)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才能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树立创新意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科技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只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依靠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才可能实现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推动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015届高考政治热点:《政府工作报告》解析

经济生活

一、【背景材料】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决定批准这个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报告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理论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因为重视药品食品安全才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才有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

4.财政的重要作用。2015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2014年的2.1%提高到2.3%。通过适当增加财政赤字,有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证。

5.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6.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同时,要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降低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8.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要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设亚太自贸区。

三、【跟踪试题】

1.报告强调,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

B.财政手段

C.行政手

段 D.法律手段

报告指出,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据此回答2~3题。

2.以下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D.要通过增税来消除财政赤字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3.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是:

A.我国投资建设沿海铁路

B.到2020年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覆盖全国

C.全国财政2015年新增财政赤字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

D.2015年,中国政府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4.报告强调,要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近年来,国债呈现热销的局面。国债之所以热销是因为:

①国债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储蓄②国债是国家发行的,风险小,利率水平较存款储蓄高③国债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收益最高④作为金融债券,可抵押可转让,流通性强⑤公民生活水平提高、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5.报告强调,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下列说法中有利于解决“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的有: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

③降低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6.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有利于:

①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生活需求②打破垄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效益

③调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7.报告强调,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养老家政健康消费,壮大信息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的经济学依据是: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生产决定消费的内容

D.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8.报告在强调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以下措施有利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是: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②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③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④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增加产品的价值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报告在强调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时候指出:“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有利于:

A.处理好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

系 B.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总值

D.不断扩大生产的规模,增加经济总量

10.报告指出:“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要采取更坚决措施,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经济学依据是: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B.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重要表现

C.食品安全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

D.食品安全关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报告在强调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时指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推动与海合会、以色列等自贸区谈判,力争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建设亚太自贸区。”据此回答11~12题:

11.实施自贸区战略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②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③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12.近年来,中国外贸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等压力。面对这一压力,我国政府应该: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对其不予理睬

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按照西方国家要求进行改革

C.以市场为基本调节手段,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汇率制度

D.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合作中寻找解决方法

13.报告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结合材料,为新时期我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A

6.A

7.B

8.A

9.B 10.A 11.D 12.D

13.(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强化规则意识,增强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本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3)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4)根据企业的实际,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采用新技术,提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5)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以质取胜,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政治生活

一、【背景材料】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决定批准这个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创新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我们妥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源头防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良

好的社会秩序。报告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理论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报告在强调,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要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报告强调,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这是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我国政府的职能。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这要求政府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

4.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从根本上讲,是由党的自身性质决定的,符合党的宗旨。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报告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报告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说明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7.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报告强调,要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这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8.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我们要深化与各大国战略对话和务实合作,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全面推进周边外交,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共同利益。

三、【跟踪试题】

1.报告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这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做到民主执政③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创新民意反映方式④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管理和服务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报告在强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时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政府重视解决就业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在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3.下列选项有利于解决就业的的有:

①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②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③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④全部安排退役军人就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报告指出:“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是:

①某地工商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②国家气象局公布2014年8月大气污染指数

③某市政府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新政策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近年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痛的事实再一次敲响警钟: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给政府的警示是要:

A.对人民负责,全部停产找安全隐患

B.依法行政,落实权责统一原则

C.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狠抓安全生产

D.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信息公开

6.报告强调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这一要求:

A.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B.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C.是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D.表明政府坚持对每个公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

7.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着力提高政府效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第三方可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去办。“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有利于:

①扩大政府职权②强化对权力的监督③转变政府职能④建设服务型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报告指出:“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据此回答8~9题。

8.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A.从根本上讲,是由党的自身性质决定的

B.在现实中推动了全党倡俭治奢新风

C.从根本上讲,服务于维护党的自身利益

D.表明共产党履行了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

9.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反对腐败是因为:

①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中的形象②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③损害国家形象,加剧社会矛盾④损害人民的利益,危害社会发展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C .①③④ D.①②④

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据此回答10~11题。

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特色表现为:

①只有少数民族地方实行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③以维护国家统一为基础④自治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下列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制定、实施民族政策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其中正确的是:

①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消失—政治危机根除—国家政权巩固—民族关系和谐②民族政策正确—民族矛盾缓和—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国家繁荣昌盛③民族政策失误—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政治危机—外部势力干预—国家分裂④民族政策正确—民族发展差异消除—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政权巩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报告强调,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说明:

①我国政府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②我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③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主要起积极作用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依法受到保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报告指出:“办好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活动,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肩,维护更加持久的和平,建设更加繁荣的世界。”

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B

6.C

7.D

8.A

9.C 10.B 11.C 12.C

13.(1)世界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有助于遏制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同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有助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