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申论热点主题分析——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三农”问题的基本政策

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2005年国考、2007年国考的申论主题都是围绕“三农”问题的内容。大量的地方申论考试的主题内容也是围绕“三农”问题。所以,充分了解“三农”问题,对于各位考生熟悉政策、了解国情,从而备考申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所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问题,中央先后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2006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53.1%,城镇化水平达到43%。这些结构性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经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式,支持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作为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相关内容: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扶贫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

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征地规模,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

(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连续四年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文件共计56个,这其中包括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一号文件”。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4年开始连续下发4个“一号文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2007年1月29日中央下发的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份“一号文件”犹如春风春雨,进一步催发了农村大地的勃勃生机,将会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

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一要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二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三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清理和化解乡村债务。(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以上内容由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奉献,转载请注明出处。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时政热点分析“三农”问题 背景材料 1、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结构调整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①从农业生产布局看,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②从农产品结构看,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化专业化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③从农村产业结构看,林、牧、副、渔比重小,非农产品不发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殖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 (2)农民收入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能力,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不仅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3)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长远看,入世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

制以及外贸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从近期看,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较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产品受冲击最大;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2、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一是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城比较优势。二是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2)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增收困难,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三农”的发展。因此,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申论热点汇总:精准扶贫等十几个热点话题

申论热点:精准扶贫 中公教育2014-10-29 09:28:54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查看详细】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习近平[综合分析]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板。同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它的穷人的生活状况怎样。在迈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贫困人口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穷人的梦想构筑。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小

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这些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中国道路。坚持扶贫到村入户,积极创新扶贫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困人口仍然占到很大一个比例,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扶贫方式粗放的问题,导致一些地方怎么扶也扶不起来,甚至越扶越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切实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性任务。”“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总书记的嘱托,强调了做好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指明了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方向——精准扶贫。 [扶贫面临的问题] 精准扶贫的背面就是粗放扶贫。一些地方低质、低效扶贫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扶贫人口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干部“毛估估”,扶贫资金轻洒“杨柳水”,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 二是舍不得脱“贫困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金; 三是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滋生腐败。表面上看,粗放扶贫是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实质反映的是干部群众观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不可小觑。 四是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对策措施] 一,精准扶贫要制定好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二,精准扶贫要瞄准扶贫对象。 明确工作对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扶贫工作也是如此。首先就要自上而下从“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户”逐步细化扶贫对象,划分层次、各负其责,各相关部门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做好“极贫户”的扶贫工作,并建立贫困对象档案管理制度,为后续扶贫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精准扶贫要规范扶贫资金。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

优秀申论范文:三农问题

优秀申论范文: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参考范文】 这组照片反映的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不是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升级版,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 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 发展不无裨益。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 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 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发展仍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农村的照片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 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而这,不仅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农民与农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几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我们一向视之为根本。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九年锁定“三农”问题。“三农”领域既需面对积累下的老问题,也需解决时代化的新矛盾,任重道远。或许,农村劳动力问题正可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三农”问题解决,让田野更加充满生机。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2017考研政治分析题之三农问题 答题模板 三农问题 一、是什么 1、农村改革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历史 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 ⑵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 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农村存在的问题:——陈述农村改革的问题 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⑵城镇化水平低 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二、怎么说 三农问题的必要性、紧迫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三个“没有,就没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三、怎么干 1、解决三农问题: ⑴目标: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⑵具体措施有: 1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2为农民进城镇变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2、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⑴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⑵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⑶还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⑷“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3、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例题: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电信0704 王顺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字: “三农”;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思想;充分就业;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正文: 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

设。另外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圆满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参考文献: [1]《2008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中共重庆工学院委员会学工部编 2008.08 [2] 《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01 [3]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白跃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3 [4] 《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李佐军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01 [5]《我向百姓说实话》李昌平著远方出版社2009.06 [6] 《半月谈》2009年第10期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

三农问题的申论范文申论时事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申论范文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 ___总理就三农问题走访农民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

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不知道你讲的是大文章写作还是其他题目的作答,在此,就当你是讲大文章写作了(讲这个也可以讲的更为全面些)。涉及到三农问题,应阐述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业的作用)、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这样答题较为全面。我在中政shenlun做题时,就做了三农问题的专题,所以对三农问题较为熟悉,有时间一起交流啊。 应该不算土地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只要在文中能提到与材料有关的就行了 因为是热点 不过是去年的热点了,今年一般不会考 09年材料可能涉及方面*(预测): 1、农村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医疗惠民、低保、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完美打印版)

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考生在申论复习训练过程中,须结合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定要求和申论考试通常所涉及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有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来开展复习,作理论的积累以及重要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并不能覆盖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的全部,考生应有选择地展开阅读,阅读积累中要讲究策略,重点关注某一个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影响,原因,对策思路以及理论评述性的文字内容,像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及各省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很可能会出现的重大社会热点主题,比如节能降耗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政府信息公开与服务型政府建设、抗震救灾中的民族精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主要问题、人口老龄问题、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等,并未出现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当中,考生在利用这本通俗理论读物开展复习申论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申论主题热点范围的扩展,同时要根据申论持点和要求有策略地加以利用本书。 那么,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在复习备考申论过程中,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这体通俗读物来应对申论考试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金波老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并结合两个理论热点问题举例说明利用本书复习备考申论的策略方法。 第一、根据申论考试的持点,有选择、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和领会 在众多的理论热点中有些理论热点,肯定不会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出现,比如第9章如何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第10章为什么不能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说成是“普适价值”。其中也有些理论点,不太可能出现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比如第2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8章如何理解“中国式民主”。其中这样一些理论热点,是值得考生重点关注和领会的,比如第1章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为今年是持殊的一年,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两大主题交织的一年,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申论考题的主题,考的就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那么2010年中央机关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会不会出现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相关的主题呢,如果出现,也最容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来切入。第5章和第6章可以结合起来当作一个主题来切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定位为“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所体现的宏观思路就是科学发展。最值得考关注的是第7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7章、第19章以及第21章的内容,其中第13章怎么看网络反低俗行动,第19章“三鹿事件”的警示(为何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第12章如何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第21章为何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引起广泛共鸣,无疑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并开展精细化阅读和领会。 第二、根据申论命题的持点和规律,有策略地开展重点阅读、提炼和积累,为应对申论作答的基本问题展开训练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不论怎样变,都逃不出基本原始题型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考生每面对其中一个重大申论考试热点问题时,都应抓住问题本身,状况+影响,紧迫性和原因,对策思路和中心论点论据等关键线索开展积累训练和复习,因为申论主题不论怎样变化,材料信息都始终如一地紧密围绕上述关键线索展开,变不出什么新花样,也翻不出什么新招式来,理由就在于申论测试考生的四大基本能力类型,几乎是固定而流于规范的。那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重点测考察考生四种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归纳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对四种基本能力的测试,就决定了作答要求的具体题型,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难逃申论题型的三大家族题型的限制和范围,纵观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其申论题型概莫能外,都遵循着三大家族题型的支配和主宰。 第三、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针对一个重大申论热点问题展开复习时,应利用《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细心收集和提炼出针对申论考试热点的中心论点论据,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地作些文字表达方面的合成、归纳、写作的训练。书中材料所提出的极为重要、带有结论性的语句和观点,要重点收集和整理,避免临场发挥时挤牙膏或提炼不出规范贴切、经典权威的结论和论点来。阅读本书时,一定要先做有心人,用申论的眼光和要求去审视本书中的重点材料和表述,用申论的规范语言归纳原因,提炼对策思路以及针对该问题展开论述和写作的思维角度,是复习阅读时要把握住的着力点。多作写作思路的设计和训练,是申论写作成功的致胜法宝。只要写作思路开阔,论点论据信手拈来,不愁写不出好的申论文章。要仔细研读经典段落,看别人是从哪些角度切入并展开的,论点的分层和确立正是以切入点为根据的,因此要细心留意别人从哪些方面来设计、提出、设置论点论据的。申论复习一旦得法,找到突破口,申论成绩可在短期内提高10—15分都是完全可能的,这正是考生在应对申论这种主观试题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 第四、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由于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开始转向当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背后的基本国策、大政方针的测试,要求考生在领会中央精神、基本国策、大政方针基础上来应对现实社会问题,展示自己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因此,考生在阅读《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一书时,要认真领会党和政府最近最新提出的基本国策和政策方针,尤其是一些重要观点和最新提法,往往隐藏着重要的宏观思路和视角,需要考生细心体味和理解,比如该书中第59页所提出的“为什么既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保稳定?”,关于三者关系的辩证论述,十分重要而精彩,也传达出中央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大思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切调控思路,都要服从这一宏观思路,值得考生细细琢磨和品味。2010年中央机关公务员申论命题思路,一定会从某一个角度或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切入到中央决策的主轴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宏观思路上来,这一定是考生关注的重中之重、热中之热。具体哪些问题与保增长有关、哪些问题与保民生有关、哪些问题与保稳定有关,尤其值得考生细心体会领会的。

2014年省考申论热点预测: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赵士进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 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华图教育赵士进 申论考试命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跟社会热点紧密相联,解决实际的发展、民生问题。基于这一点,华图赵老师精选了未来十年,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希望给考生带来帮助。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作为重中之重的三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三农所有问题中,食物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是最需要迫切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应实行“口粮安全战略”,而不是“泛粮食安全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更多的人口变成中产阶层,我国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我国这种人均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度的确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粮食已实现十连增,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 更重要的,从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食物供应面临更大的问题。城市一大半已满足温饱水平的消费者不再是仅关心吃饱,他们还迫切希望吃得安全健康。而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让大部分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 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强调的,他说:“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用地指标是个好工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如何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一大难

申论热点问题及对策

申论热点问题及对策.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热点话题一: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在为农民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并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以方便农民工就医。 (2)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农民工医疗开支。 (3)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国内有关的医院对农民工医疗费用实行自愿减免。 (4)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办法和政策,确保农民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针对农民工中存在的重大健康与疾病问题,以满足农民工基本健康需求为重点,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热点话题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融资政策上,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同等对待,积极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 (2)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要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的积极意义,要把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3)国家金融部门要指导下属的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对信誉好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完善信贷激励机制。 (4)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寻找合适的市场切入点,积极有效地开展业务。 (5)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吸收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大企业、大公司参股、壮大担保公司实力,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的能力。 (6)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要切实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7)树立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地方财政可以尝试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 (8)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 热点话题三:煤矿安全问题 主要有以下对策: (1)运用国外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以及系统工程、控制论和风险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煤矿安全科技、安全管理水平。 (2)制定煤矿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煤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3)加强煤矿行业管理,修订及完善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4)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积极鼓励、支持商业保险进入煤矿安全生产领域,推动矿山行业加入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或其它财产险。 (5)加快立法工作。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除了对现行法律、法规及时补充修订外,还要鼓励、支持部门和地方立法,作为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补充。严格安全执法,对抗拒执法的予以严厉惩处。 (6)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一是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

三农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三农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超过全国人口的半数。我国人口流动量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由此可以估算,我国农业人口规模大约为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1.5%。“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1.2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

申论高分范文精选【四大篇章】(含点评解析)

申论高分范文精选【四大篇章】(含点评解析) 引论透过国家政策看申论命题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 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我们知道申论命题是紧紧围绕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与国家政策如影随形。最近十来年国家政策有了许多转变。回顾申论命题历史,某种程度上,考试话题是国家政策走向的风向标。近年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用几个转向来概括。 ——转向文化与道德 当前谈到文化建设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开放国门,努力汲取海外他国文化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文化却大大落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 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 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因为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 神家园,其灵魂是思想,即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点。2013年国考省部级、地市级话题都考察了“文化”这一 主题,重点在于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宏观政策对申论考试话题选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是不管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申论命题,都反映出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国家申论考试,无论是副省 级还是地市级的考题,都涉及了文化和精神的问题。地方考试也从农村文化建设、“三俗”文化、文化产业等多个角度考察过文化问题。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就是针对目前价值观的混乱提出的。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专 门将文化作为主题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作为重中之重的三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三农所有问题中,食物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是最需要迫切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应实行“口粮安全战略”,而不是“泛粮食安全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更多的人口变成中产阶层,我国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我国这种人均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度的确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粮食已实现十连增,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 更重要的,从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食物供应面临更大的问题。城市一大半已满足温饱水平的消费者不再是仅关心吃饱,他们还迫切希望吃得安全健康。而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让大部分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 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强调的,他说:“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用地指标是个好工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如何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一大难题。 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障碍在哪儿?成本是关键。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大城市福利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为十几万元。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 5 0万亿元的成本。谁来承担这些成本?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最为有效?

2018国考申论热点话题的十个精彩作文结尾

2018国考申论热点话题的十个精彩作文结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奋斗在公考道路上的各位考生而言,多学习、多借鉴是最高效的备考方法,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相信很多同学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同样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作文还存在着一些困惑,针对这一部分同学,中公教育专家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热点话题的十个精彩作文结尾,希望大家参考、积累,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一、治理能力 《老子》讲:“政善治,事善能。”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满足日益增多的公共服务需要,真正做到现代政府的转型升级,由此实现“乱云飞渡仍从容”,入深水得蛟龙。 二、简政放权 对于政府来说,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不简单也不容易。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落实改革要求、破除沉疴积弊、释放改革红利。 三、法治建设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进而通过善法实现善治,既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 四、绿色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惠普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旅游产业日渐兴盛更启示我们: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对人民群众来说,绿水青山既是宜居之园,又是发展之源。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共建生态宜居城市,奏响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之美。 五、中国制造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不断在坚守中变革、与传承中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在工业4.0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内容的梳理对考生巩固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院:工商管理 班级:09级工商管理专业2班 姓名:李心 学号:0401090220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4、几点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申论万能模板通用绝对有用!!!

申论万能模板! 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 文章的写作套路 要求:1、简明概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体会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题目要求: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小康社会。。。。”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

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农业科技政策与“三农”问题案例分析

农业科技政策对“三农”重要性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两个农业政策案例,并对政策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他们的经验及 教训。 关键字: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红富士苹果种植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 the "three rural" Wang yin Plant Protection 201230221301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ase of the two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the success of the polic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analysis, to sum up thei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Keyword:The double ridge film coverage rainwater harvesting furrow sowing technology; Fuji apple cultivation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作了大篇幅的论述,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表明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镇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总量比2011年翻一番,达到1.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达到1亿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万元,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二三产业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现代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构建辐射全镇的硬质化交通网络,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全镇,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低生育水平有力控制,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积极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场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东河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提升。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持续推进以道路、水利提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全民幸福指数。 成功案例分析: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山区农民的行为改变 1.概述: 甘肃省榆中县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海拔在1430-3670 m,年均降雨量350mm左右,蒸发量1450mm以上,年平均气温6.7℃,无霜期平均只有120天左右,在我国的农业区划中属典型的半干早地区,是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早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中山地和早地占72.8%,农业生产以雨养农业为主。自然降雨少,缺乏灌溉,干旱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首要因素和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