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过PRP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

通过PRP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

通过PRP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
通过PRP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

通过PRP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

一.P ROFIBUS 简介

1. PROFIBUS 基本性质

PROFIBUS规定了串行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和功能特性。通过这个系统,从

底层(传感器、执行器级)到中层(单元级)的分布式、数字现场可编程控制器都可以连网。PROFIBUS区分为主站和从站。

主站主站掌握总线中数据流的控制权。只要它拥有访问总线权(令牌),主站就可以在没有外部请求的情况下发送信息。在PROFIBUS协议中,

主站也被称作主动节点。

从站从站是简单的输入、输出设备。典型的从站为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变频器。从站也可为智能从站,如S7300/400带集成口的CPU等。从站不

会拥有总线访问的授权。从站只能确认收到的信息或者在主站的请求下发

送信息。从站也被称作被动节点。

传输方法符合美国标准EIA RS485的闭合电路传输,是制造工程、建筑服务管理系统和动力工程的基本标准。它采用铜导体的双绞线,也可用光纤。

传输速度 PROFIBUS总线的传输速率从9.6Kbit/s—12Mbit/s。

网段总线长度与传输速率的关系

传输速率/(Kbit/s) 9.6—187.5 500 1500 3000--12000 总线长度/m 1000 400 200 100

最大节点数 127(地址0-126)

2. PROFIBUS现场应用类型

PROFIBUS提供了三种通信协议类型:FMS,DP和PA

PROFIBUS-FMS:用于现场通用通信任务的FMS接口(DIN 19245 T.2) PROFIBUS-DP:用于与分布式I/O进行高速通讯

PROFIBUS-PA:用于执行规定现场设备特性的PA设备,它使用扩展的PROFIBUS-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3.利用PROFIBUS DP进行的通信

PROFIBUS-DP是为了实现在传感器-执行器级快速数据交换而设计的。中

央控制装置(例如可编程控制器)在这里通过一种快速的串行接口与分布式

输入和输出设备通信。与这些装置的通信一般是循环发生的。

中央控制器(主站)从从站读取输入信息并将输出信息写到从站。

单主站或者多主站系统可以由PROFIBUS-DP来实现。这使得系统配置异常

方便。一条总线最多可以连接126个设备(主站或从站)。

系统配置

系统配置的规范包含一系列的站点,I/O地址的分配,输入输出数据的完整

性,诊断信息的格式以及总线参数。

设备类型

DP1类主站这是一种在给定的信息循环中与分布式站点(DP从站)交换

信息的中央控制器。

典型的设备有:可编程控制器(PLC),微机数值控制

(CNC)或计算机(PC)等。

DP2类主站属于这一类的装置包括编程器,组态装置和诊断装置,例如上

位机。这些设备在DP系统初始化时用来生成系统配置。

DP从站一台DP从站是一种对过程读和写信息的输入、输出装置(传

感器/执行器),例如分布式I/O,ET200,变频器等。

二.通过PROFIBUS-DP实现两CPU集成DP接口之间的主从通信PROFIBUS-DP从站不仅仅是ET200系列的远程I/O站,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智

能从站,如带集成DP接口和PROFIBUS 通信模块的S7 300站,S7400站

(V3.0以上)都可以作为DP的从站。下面我们将以两个CPU315-2DP CPU之间主从通信为例介绍连接智能从站的组态方法。

1.硬件和软件需求

硬件:

PROFIBUS-DP主站 S7-300 CPU315-2DP(6ES7 315-2AG10-0AB0)

SM374

PROFIBUS-DP从站 S7-300 CPU315-2DP(6ES7 315-2AG10-0AB0)

SM374

PROFIBUS电缆及接头

CP5512(PCMCIA卡,用于笔记本电脑)或PC适配器,CP5611(PC机)2.软件:

STEP7 V5.3 SP2

3.网络组态及参数设置

1) 新建项目:在STEP7中创建一个新项目,然后选择Insert→Station→Simatic

300 station,插入两个S7 300站,这里命名为Simatic 300(master)和

Simatic 300(slave)。当然也可完成一个站的配置后,再建另一个。

如图1。

图1 在STEP7 硬件组态中插入两个S7 300站

2) 组态从站:在两CPU主从通信组态配置是,原则上要先组态从站。

硬件组态

双击Simatic 300(slave)“Hardware”,进入硬件组态窗口,在功能按钮栏中

点击“Catalog”图标打开硬件目录,按硬件安装次序和订货号依次插入机

架、电源、CPU和SM374等进行硬件组态。

插入CPU时会同时弹出PROFIBUS接口组态窗口。也可以插入CPU后,双击DP(X2)插槽,打开DP属性窗口点击属性按钮进入PROFIBUS接口组态窗口。点击“NEW”按钮新建PROFIBUS网络,分配 PROFIBUS站地址,本

例设为3号站。点击“Propertives”按钮组态网络属性,选择“Network

Setting”进行网络参数设置,如波特率、行规。本例传输速率为1.5Mbit/s,

行规为DP。如图2。

确认上述设置后,PROFIBUS接口状态如图3。

图3 Profibus 接口状态

DP 模式选择

同样在DP属性设置对话框中,选择“Operating Mode”标签,激活“DP slave”操作模式。如果“Test,commissioning,routing”选项被激活,则意味着这个接口既可以作为DP从站,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接口监控程序。也可以用STEP7 F1帮助功能查看详细信息。

图4 DP 模式选择

定义从站通信接口区

选择“Configuration”标签,打开I/O通信接口区属性设置窗口,点击“New”按钮新建一行通信接口区,如图5可以看到当前组态模式为主从(MS,Master-slave configuration)。注意此时只能对本地(从站)进行通信数据区的配置。Address type: 选择“Input”对应输入区,“Output”对应输出区。

Address: 设置通信数据区的起地址。

Length: 设置通信区域的大小,最多32字节。

Unit: 选择是按字节(byte)还是按字(word)来通信。Consistency: 选择“Unit”是按在“Unit”中定义的数据格式发送,即按字节或字发送;若选择“All”表示是打包发送,每包最多32字节。此时

通信数据大于4个字节时,应用SFC14,SFC15。

设置完成后点击“Apply”按钮确认。同样可根据实际通信数据建立若干行,但最大不能超过244字节。在本例中分别创建一个输入区和一个输出区,长度为4字节,设置完成后可在“Configuration”窗口中看到这两个通信接口区。如图6。

图5 通信接口区设置

图6 设置完成后的从站通信区

设置通信区完成后,点击编译存盘按钮,编译无误后即完成从站的组态。

图7 从站的编译存盘

3) 组态主站

完成从站组态后,就可以对主站进行组态,基本过程与从站相同。在完成基本硬件组态后对DP接口参数进行设置,如图8。本例中地址设为2,并选择与

从站相同的PROFIBUS网络(PROFIBUS1)。波特率以及行规与从站应设置相同。(1.5Mbit/s;DP)。

然后在DP属性设置对话框中,选择“Operating Mode”标签,选择“DP Master”操作模式。如图9所示。

图8 主站DP接口参数设置

图9 DP接口为主站

连接从站:在硬件组态(HW Config)窗口中,打开硬件目录,选择“ PROFIBUS DP→Configured Stations”文件夹,将CPU31x拖拽到主站系统DP接口的PROFIBUS总线上,这时会同时弹出DP从站连接属性对话框,选择所要连接的从站后,点击“Connect”按钮确认。如图10。

注:如果有多个从站存在时,要一一连接。

图10 连接从站

通信接口区:连接完成后,点击“Configuration”标签,设置主站的通信接口区从站的输出区与主站的输入区相对应,从站的输入区同主站的输出区相对应,如图11所示。图12为设置完成I/O通信区。

图11 通信数据区设置

图12 通信数据区

确认上述设置后,在硬件组态(HW Config)中,选择编译存盘按钮,编译无误后即完成主从通信组态配置。

图 13 组态的编译存盘

简单编程:在程序调试阶段,建议将OB82,OB86,OB122下载到CPU中,这样可使在CPU有上述中断触发时, CPU仍可运行。相关OB的解释可以参照STEP7帮助。本例附有简单例程,仅供参考。

实验一带DP集成接口PLC的PROFIBUS主从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PROFIBUS-DP总线通信的网络结构;

2.熟悉并掌握S7-300可编程控制器DP总线网络硬件安装与连接;

3.熟悉并掌握带DP集成接口PLC的DP主从通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仪器)

1.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S7-300五台

2.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6RA70五台

3.全数字交流调速装置6SE70五台

4.交直流电机各五台

5.计算机五台(安装有Step7 V5.2)

6.控制台五个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网络组态及参数设置

4) 新建项目:在STEP7中创建一个新项目,然后选择

Insert→Station→Simatic300 station,插入两个S7 300站,这里命名为

Simatic 300(master)和Simatic 300(slave)。当然也可完成一个站的配置后,

再建另一个。如图1。

图1在STEP7 硬件组态中插入两个S7 300站

5) 组态从站:在两CPU主从通信组态配置是,原则上要先组态从站。

硬件组态

双击Simatic 300(slave)“Hardware”,进入硬件组态窗口,在功能按钮栏中

点击“Catalog”图标打开硬件目录,按硬件安装次序和订货号依次插入机

架、电源、CPU和SM374等进行硬件组态。

插入CPU时会同时弹出PROFIBUS接口组态窗口。也可以插入CPU后,双击DP(X2)插槽,打开DP属性窗口点击属性按钮进入PROFIBUS接口组态窗

口。点击“NEW”按钮新建PROFIBUS网络,分配 PROFIBUS站地址,本例设为3号站。点击“Propertives”按钮组态网络属性,选择“Network

Setting”进行网络参数设置,如波特率、行规。本例传输速率为1.5Mbit/s,行规为DP。如图2。

图2 Profibus DP 网络参数设置

确认上述设置后,PROFIBUS接口状态如图3。

图3 Profibus 接口状态

DP 模式选择

同样在DP属性设置对话框中,选择“Operating Mode”标签,激活“DP slave”操作模式。如果“Test,commissioning,routing”选项被激活,则意味着这个接口既可以作为DP从站,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接口监控程序。也可以用STEP7 F1帮助功能查看详细信息。

图4 DP 模式选择

定义从站通信接口区

选择“Configuration”标签,打开I/O通信接口区属性设置窗口,点击“New”按钮新建一行通信接口区,如图5可以看到当前组态模式为主从(MS,Master-slave configuration)。注意此时只能对本地(从站)进行通信数据区的配置。Address type: 选择“Input”对应输入区,“Output”对应输出区。

Address: 设置通信数据区的起地址。

Length: 设置通信区域的大小,最多32字节。

Unit: 选择是按字节(byte)还是按字(word)来通信。Consistency: 选择“Unit”是按在“Unit”中定义的数据格式发送,即按字节或字发送;若选择“All”表示是打包发送,每包最多32字节。此时

通信数据大于4个字节时,应用SFC14,SFC15。

设置完成后点击“Apply”按钮确认。同样可根据实际通信数据建立若干行,但最大不能超过244字节。在本例中分别创建一个输入区和一个输出区,长度为4字节,设置完成后可在“Configuration”窗口中看到这两个通信接口区。如图6。

图5 通信接口区设置

设置通信区完成后,点击编译存盘按钮,编译无误后即完成从站的组态。

图7 从站的编译存盘

6) 组态主站

完成从站组态后,就可以对主站进行组态,基本过程与从站相同。在完成基本硬件组态后对DP接口参数进行设置,如图8。本例中地址设为2,并选择与

从站相同的PROFIBUS网络(PROFIBUS1)。波特率以及行规与从站应设置相同。(1.5Mbit/s;DP)。

然后在DP属性设置对话框中,选择“Operating Mode”标签,选择“DP

Master”操作模式。如图9所示。

图8 主站DP接口参数设置

图9 DP接口为主站

连接从站:在硬件组态(HW Config)窗口中,打开硬件目录,选择“ PROFIBUS DP→Configured Stations”文件夹,将CPU31x拖拽到主站系统DP接口的PROFIBUS总线上,这时会同时弹出DP从站连接属性对话框,选择所要连接的从站后,点击“Connect”按钮确认。如图10。

注:如果有多个从站存在时,要一一连接。

图10 连接从站

通信接口区:连接完成后,点击“Configuration”标签,设置主站的通信接口区从站的输出区与主站的输入区相对应,从站的输入区同主站的输出区相对应,如

图11所示。图12为设置完成I/O通信区。

图11 通信数据区设置

图12 通信数据区

确认上述设置后,在硬件组态(HW Config)中,选择编译存盘按钮,编译无误后即完成主从通信组态配置。

图 13 组态的编译存盘

简单编程:在程序调试阶段,建议将OB82,OB86,OB122下载到CPU中,这样可使在CPU有上述中断触发时, CPU仍可运行。相关OB的解释可以参照STEP7帮助。本例附有简单例程,仅供参考。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一、选择题 题目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选择一项: A. 用户管理 B. 病毒管理 C. 资源共享正确 D. 站点管理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集中管理;(4)增加可靠性;(5)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其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正确答案是:资源共享 题目2 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选择一项: A. 信息处理 B. 数据通信 C. 数字认证机制

D. 路由 题目分析: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1)全网的信息处理;(2)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3)资源共享功能。 正确答案是:信息处理 题目3 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选择一项: A. 星型网络 B. 有线网 C. 城域网 D. 无线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 正确答案是:城域网 题目4 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选择一项: A. 无线网 B. 通信子网 C. 有线网 D. 资源子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资源子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微处理器发展史

微处理器发展史 CPU发展史 CPU也称为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1971年,当时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它是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以INTEL公司的80X86系列为例介绍一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 1978和1979年, INTEL公司先后推出了8086和8088芯片,它们都是16位微处理器, 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4.77MHz,地址总线为20位, 可使用1MB内存。它们的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8088是8位,8086是16位。

1981年 8088芯片首次用于IBMPC机中,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最早的i8086/8088是采用双列直插(DIP)形式封装, 从i80286开始采用方形BGA扁平封装(焊接), 从i80386开始到Pentiumpro开始采用方形PGA(插脚),1982年, INTEL推出了80286芯片,该芯片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 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80286有两种工作方式:实模式 和保护模式。 1985年 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 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

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 它除具有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 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 除了标准的80386芯片(称为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 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 80386SX、80386SL、80386DL等。 1988年 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 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分别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 1990年 推出的80386SL和80386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公式积累 1.延时=发送延时+传播延时 2.信道利用率=发送时间/总时间 3.最短帧长=2倍传播延时*数据传输速率 4.吞吐率=原始帧发送时间/现发送一帧所用时间 5.环比特长度=数据传输速率*传播延时+站点引入延迟 N 6.C=B*log 2 7.奈奎斯特理论:C=2H* log N 2 (1+S/N) 8.香农公式:C=Hlog 2 9.冲突发现时间: 同时发送:1倍传播延时 不同时发送:2倍传播延时 10.令牌环中最大帧长=数据传输速率*令牌持有时间 常用数据单位 1K=210=1024=103 1M=220=106 1G=230=109 1秒=1000ms(毫秒) 1秒=106us(微秒) 1秒=109ns(纳秒) 1字节=8bit 电磁波在有线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00m/us 数据通信考点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若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局域网考点 1.设A 、B 两站位于长1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率为 200s /m μ,若A 向B 发送800bit 的数据帧,B 接收完毕该帧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若A 、B 站同时发送数据,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2.A 、B 两站位于长2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C 站位于A 、B 站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 /μs ,B 站接收完毕A 站发来的一帧数据所需的时间是80μs ,求数据帧的长度;若A 、C 两站同时向对方发送一帧数据,4μs 后两站发现冲突,求A 、C 两站的距离。(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个电缆长度为1Km 的CSMA/CD 局域网,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其最小帧长度为1000bit 。试求出数据传输速率。 4.5000个站点竞争使用一个时分ALOHA 信道,信道时隙为125us ,各站点每小时发出36次请求。试计算总的信道载荷。(信道载荷指请求次数与时隙的比值) 5.有一个电缆长度为2Km 的CSMA /CD 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数据帧长度是512bit(包括32bit 开销),传输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隙留给接收方,用于捕获信道并发送一个32bit 的确认帧。假设没有冲突发生,试求出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包括开销)。(光速值为3×105Km/s) 异步传输考点 1.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 ,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 传输7200个汉字,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差错控制编码考点: 1.已知发送方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X4+X3+1,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01110110101,请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若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1X X 3 4++,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其他 1.有一个100Mbps 的令牌环网络,令牌环行时间是120μs ,每个主机在每次得到令牌后可以发送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总

第一章名词解释 这是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上的: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 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 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 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 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计算机网络 判断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判断题 1、( B )电气特性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 A )电气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3、( A )功能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4、( B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介质有关的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和功能特性。 5、( B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每秒3个码元。 6、( B )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即采用二进制的调制方法。 7、( B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8、( A )为了提高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可以在双绞线的外面再加上一个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 9、( A )微波接力通信可传输电话、电报、图像、数据等信息。 10、( A )频带信号是将基带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 11、( A )所谓基带信号就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传输。 12、( B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13、( B )异步时分复用在输出线路上,某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周期性地出现。 14、( A )码分复用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宜被敌人发现。 15、( A )最初在数字传输系统中使用的传输标准是脉冲编码调制PCM,现在高速的数字传输系统使用同步光钎网SDH和同步数字系列SONET。 16、( A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使它能够承载宽带数字业务。ADSL上行传输速率最大可以达到640kb/s。 17、( A )实际上,FTTx就是把光电转换的地方,从用户家中向外延伸到离用户家门口有一定的地方。

Intel微处理器发展史

Intel官方超高清大图:微处理器发展40周年 1971年11月15日,Intel 开发了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时至今日即将整整40年。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Intel 今天放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历代17款处理器的超高清大图特写(外壳与内核),值得收藏,不容错过。 首先来看一段老祖宗4004与当今最快处理器Sandy Bridge Core i7 的有趣对比: 1、对比晶体管速度,4004就像是蜗牛,每小时前进5米,而现在就是肯尼亚选手帕特里克·马卡乌·穆斯约基今年9月25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马拉松长跑记录:2小时3分38秒,平均时速20.6公里。从频率上对比,二者就分别是蜗牛和闪电博尔特。 2、如今一台笔记本每年的能耗价值约25欧元(¥220),而如果1971年来处理器功耗不变,如今的笔记本每年要在能耗上支出大约10万欧元(¥87万元),没几个人能用得起。 3、4004的内核包含2300个晶体管,Sandy Bridge 则是9.95亿个,就像一个小村落和整个中国的人口对比。如果每颗晶体管都是一粒米,9.95亿颗足够波兰波兹南、德国斯图加特、英国格拉斯哥或者任何56.7万左右人口的大城市的所有人都饱饱地吃上一顿。 4、Sandy Bridge 采用32纳米工艺制造,内核面积216平方毫米,而如果使用4004的10微米工艺,Sandy Bridge 的内核面积将是21平方米,或者说7×3米。感谢摩尔定律。 5、4004的频率为74KHz,Sandy Bridge 则可达4GHz 左右。如果汽车的速度也照此提升,那么今天从旧金山开到纽约,或者从葡萄牙里斯本开到俄罗斯莫斯科,都只需要1秒钟。 6、从4004到Sandy Bridge,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5000倍,功耗只有当初的5000分之一,价格则降低到了50000分之一。 7、贝尔实验室1947年发明的晶体管有一个手掌那么大,而在22nm 三栅极工艺下,一个针头(直径约1.5毫米)的空间就能放下10多亿个晶体管。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发展方向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通信发展方向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通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新时代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有共享和大数据处理的特点,人们利用其可以进行更为高效的工作。但是在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通信信号;通信安全

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组成部分,用于收集、处理、传输和存储那些主要由图像和文本组成的信息和数据,并共享社会资源。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1-5]。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促进计算机网络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的现状,总结了新时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措施,以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我国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的现状 随着人们的生活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相关数据表明,网络通信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信息传输。当数据终端发送信号时,无线或有线网络接收设备将接收到这些信号,然后由调制解调器和逆变器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和信息转换为声音和图片。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普及,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计算机网络通信工程为家庭和个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并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社交公共平台。在此方面计算

国内的微处理器介绍

关键字: register:寄存器interface:接口analog:模拟semiconductor:微处理器combination:混合体capacitor :电容器diode:二极管comparator:比较器loop:循环 polarity:极性potential:电位pickup:传感器circuitry:电路图resistance:电阻leakage:泄露电阻filt:过滤器current:电流buffering:缓冲器impedance:阻抗offset:补偿diode:二极管 国内的微处理器: ADC08031/ADC08032/ADC08034/ADC08038 8位高速单任务处理的I/O A/D转换器有多种传输方式,提高电压,和跟踪/控制功能 综述: ADC08031/ADC08032/ADC08034/ADC08038是8位连续的近似A/D转换器,有一系列I/O和配置输入多大8种方式,一系列的I/O被装置以达成NSCMICROWIRE TM的标准。简单连接COPS TM流派控制的一系列数据转换标准,也能简单连接标准转移寄存器或微处理器。 ADC08034和ADC08038提供一个2.6V中断源参考材料,为装置提供保障的电压参考温。以ADC08031/ADC08034和ADC08038为特点,一个跟踪/控制功能允许在现实A/D转换中在正极输入多种模拟电压。模拟输入被装置成操作各种但极点的有区别的,或假定一有区别的代码的混合体。总之,输入模拟跨度最小1V才能被容纳。 用途: 1,使自动传感器数字化。 2,程序控制监督程序。 3,在噪音环境中有遥感功能。 4,检测仪器。 5,测试系统。 6,嵌入式特征。 特征: 1,单任务处理器的数据连接要求少量的I/O插口。 2,模拟输入跟踪控制功能。 3,2- ,4-或8位输入多种逻辑地址的传输方式。 4,0V~5V模拟输入范围提供单极5V电压。 5,没有零或满的尺度判断要求。 6,TTL/CMOS输入/输出兼容。 7,在集成电路片上2.6V中断源参考材料。 8,0.3标准宽度.14或20个插口插入插件。 9,20个插口的微型插件 码的规范: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16T10:17:34.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白春义[导读]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越发重要,也呈现出多元快速发展的局面。 山西国安建设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越发重要,也呈现出多元快速发展的局面。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几种新技术的现状,并结合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分析研究,为使人们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现状;发展 1引言 近年来,中国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不断的更新之中,通过加强对新的通信技术的研发,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状况,提高其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发生技术故障的概率。目前计算机网络通信多数以光纤通信为主,实现信息和数据的传递,通信和共享,光纤通信可以有效改善计算机网络的通畅性和有效性,也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健康发展。 2几种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2.1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其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逐渐发展了光纤通信新技术。光纤通信新技术所需的材料来源更为广泛,这就大大节约了原技术所需的有色金属铜的用量;该技术不但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可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的通信传输,且相关设备具有重量轻、尺寸小的优点,十分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安装和运输;另外该种新型光缆的适应性更强,且信号被干扰程度低、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因此具备了更好的保密性能。可以说光纤通信新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有效、便捷且安全的信息传输方式。 2.2移动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发展,全球通信技术已由第一代模拟技术到GSN技术和CDMA技术再到3G技术再到4G甚至5G技术,移动网络作为网络通信主要的组成部分,已为人们不受限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准时性和便捷性。在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中,网络通信技术已发生了极大变化,相继开发了众多高效、新型的通信技术,主要技术可概括为:无线定位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DSP技术、超导体、智能天线技术、塔顶放大器技术以及多用户检测技术等。先进的通信技术不仅可以显著地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和频率的复用性,还可极大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为方便人们使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3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信网一般包括了接入网、核心网及用户驻地网三个方面,在这其中,接入网主要是连接本地端和用户终端的所有机线设备。由于接入网技术可以借助全面化的网管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光纤化水平,另外其适应性很强,可顺利实现管理接口间相应的管理和配置操作。因此,随着电信业务的种类增加,通过接入网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网络通信的传输速度,从而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4核心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通信网络在不断朝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及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其可支持各类宽带或窄带、实时或非实时、恒定速率或可变速率,以及多媒体等业务。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有电信网、计算机网以及有线电视网三大网,它们都各有特点,同时三种网也都在逐渐演变,使自身分别具备其它两网的优点,从而更加方便用户使用。为实现通信网的快速发展要求,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三网融合并不单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主要是要加强高层业务间的融合,实现技术上的相互渗透,应用层面使用共同的协议,网络层面达到互通,但管理与运行又是分开独立的。未来的核心网技术将向基于IP或IP/ATM的多业务网乃至最终实现综合业务网的趋势发展。 3未来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未来实现无线网络的融合。就当前的通信技术来看,各通信方式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而通过加强不同通信技术间的融合将不仅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安全,更有利于降低不同用户间对于数据交换的干涉。随着手机及个人电脑等个体终端的普及,无线通信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机,个体用户的巨大需求无形中助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指引了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线通信不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效率,还极的大改善了信息的传送质量。通过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通信方式变的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只要身处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即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上网。现如今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相信经过更多的改进和推广应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必然会更加的完善,并取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3.2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3.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来看,如果能普及全网光纤通信,将能有效的扩充带宽,可成倍的提高通信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时效性,因此,要下大力气开展全网光纤的研发,进一步提升通信信息的高效率输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全光纤通信后,光纤作为其对应的物理介质,由光节点取代了电接点,实现在光域内有效的进行相应的网络信号的复用、传输、交换、存储和业务调度等操作,避免了因光电转换元件响应速度慢而制约信号传输速率和质量的问题,对于网络信号质量水平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之中,其网络通信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具有更大的空间,通信技术的安全性、时效性和高效性也将越来越高,同时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工作和文明传递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1]唐哲.浅析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的应用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06).

微处理器选型

微处理器模块选型 在产品开发中, 作为核心芯片的微处理器, 其自身的功能、性能、可靠性被寄予厚望, 因为它的资源越丰富、自带功能越强大, 产品开发周期就越短, 项目成功率就越高。 微处理器选型的考虑因素 1.应用领域 一个产品的功能、性能一旦定制下来, 其所在的应用领域也随之确定。要考虑产品工作温度,湿度等条件。 2.自带资源 主频是多少? 有无内置的以太网M A C? 有多少个I / O 口? 自带哪些接口? 支持在线仿真吗? 是否支持OS, 能支持哪些OS? 是否有外部存储接口? 芯片。自带资源越接近产品的需求, 产品开发相对就越简单。 3.可扩展资源 硬件平台要支持O S、RAM 和ROM , 对资源的要求就比较高。有些芯片内置容量比较小,这就要求芯片可扩展存储器。 4.功耗 低功耗的产品即节能又节财, 甚至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它有如此多的优点,因此低功耗也成了芯片选型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5.封装 常见的微处理器芯片封装主要有QFP、BGA两大类型。如果产品对芯片体积要求不严格, 选型时最好选择QFP封装。 6.芯片的可延续性及技术的可继承性 目前, 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 所以在选型时要考虑芯片的可升级性。应该考虑知名半导体公司,然后查询其相关产品, 再作出判断。 7.价格及供货保证 许多芯片目前处于试用阶段( sam pling ) , 其价格和供货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 所以选型时尽量选择有量产的芯片。 8.仿真器 已经有仿真器的时候, 在选型过程中要考虑它是否支持所选的芯片。 9.OS 及开发工具 对于已有OS 的人们, 在选型过程中要考虑所选的芯片是否支持该OS, 也可以反过来说, 即这种OS 是否支持该芯片。 10.技术支持 一个好的公司的技术支持能力相对比较有保证, 所以选芯片时最好选择知名的半导体公司。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8:22:49.3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王欣1 刘万夫2 [导读] 摘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在信息处理和传递中占重要位置。 辽宁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21 摘要: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在信息处理和传递中占重要位置。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领域,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同时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性服务,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新时期的计算网络通信的技术的特点与应用进行分析,并展望了我国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时代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大。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的通信系统。目前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发展迅速,信息量和随机性增大,信息更新加快捷直观,信息价值明显提高,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一)概述 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之后出现了一种新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技术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将全球范围内相互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到了一起。在连接的过程中,电缆、载波、通信卫星、双绞线、光纤和微波等都可以作为连接的介质。同时,该技术既使得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料等实现了共享,又能够对共享之后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有效的处理与维护。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已朝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特征化和综合发展化的方向前进。通信网络技术已经从简单的信息通信向能够支持各种窄带和宽带、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信、多种网络传输协议、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方向发展,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二)发展现状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多媒体需求。多媒体技术不仅包含图像数字和语音技术,还包含海量存储技术和无线技术等。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电视、音乐、广播应用得十分广泛。 (2)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由模拟技术、G S M 和C D M A 技术向3 G 技术方向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更是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全球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 (3)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线路传输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光通信技术则可以。光通信技术涵盖了光缆、光纤、光节点、光接入和光传输等领域。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单模光纤、色散位移光纤、塑料光纤以及多模光纤技术得以逐渐成熟。 二、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特点 (一)多样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持,依托于现代科技支撑,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综合性 计算网络机通信将计算机透过网络连接起来,然后再实现通信和信息化处理,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帮助和便利。综合性是指计算网络机通信必须要集合多种技术,形成技术集群。 (三)创新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极致。尽管如此,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也时时刻刻发生着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初期,网络通信仅能实现区域间信息传递与流通;逐步成熟的广域网技术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创新和拓展提供了契机;3 G 无线网络技术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迎来了一次大变革。 三、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常见问题 计算机网络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故障及通讯安全问题。通讯安全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泄露、篡改、非法渗透、非法使用等方面,而技术故障往往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 (一)技术故障 网络技术故障诊断常用的命令有p i n g 命令和ipconfig两条。ping命令主要用来检查本机到目标站点路由是否能够通畅,ipconfig命令显示IP协议的具体配置,查看主机名、节点类型、DNS 服务器等信息。综合运用这两条命令可以诊断出网络的常见故障。 (二)网络通信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脆弱性和易受攻击性的特点。网络通信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容易被泄露、信息篡改、非法使用网络资源、非法信息渗透、假冒等。互联网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硬件(电磁泄露、搭线窃听等)和软件(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系统漏洞等)两个方面。 四、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融合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 三网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让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进行相互合作、兼容以及渗透,更完美的发挥各

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二、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 你知道神奇的计算机芯片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Intel公司的创始人摩尔曾 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解释:我们需要为芯片寻找一种基质,因此我们考察了地球的基质,它主要是沙粒,所以我们使用了沙粒(硅可由海沙滤取而得)。我们需要为芯片上的线路和开头寻找一种金属导体,我们考察了地球上的所有金属,发现铝是最丰富的,所以我们使用了铝。下面让我们循着Intel公司的发展历程,去探寻中央处理器的发展史。 1971年,Intel公司首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它集成了2300个晶体管,同年,第一台使用了4004芯片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了。1972年Intel公司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芯片8008,之后的几年中,8位微型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打开了一定的市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苹果公司的A pple II。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16位微处理器芯片8086,主频为5~8MHz。随后又有80186、80188、80286等16位芯片出现。这一阶段在微型计算机市场大获成功的是IBM公司的IBM PC。1985年Intel公司推出32位微处理器80386,指令中增加了页式存储管理,加强了图形处理的能力。同一年,Microsoft (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操作系统,这是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进步。1989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80486芯片。微型计算机市场日趋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993年Intel公司公布了新一代的处理器80586,并给它起了个商品名Pentium (奔腾),简称P5,集成度为31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60~133MHz,1995年2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Pro芯片,简称P6,集成度为550万个器件/片,时钟频率为133MHz,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片带MMX技术的多功能奔腾处理器。MMX是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的缩写,是为加快多媒体操作运算而在CPU内部新增了57条指令。这57条指令是特别为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影像处理而设计的,从而使得本来由声卡、解压卡、显示卡等支持的部分工作,又可以回到高速的CPU中完成。1997年下半年起,各CPU制造商竞相将MMX技术纳入32位及64位微处理器中。1998年的PentiumII是带有MM X技术的P6级的微处理器,内含750万个晶体管,主频普遍在200MHz以上。19 99年2月Intel公司又推出了PentiumIII,其核心速度在 450MHz以上。Penti umIII是在PentiumII的基础上新增加了70条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 SIMI 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00 0年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IV微处理器,主频达到1GMHz以上。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微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是计算机应用得以迅速发展的真正动力,它比历史上任何发明都进展得更为迅速。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知识试题 4. 3.5英寸的软盘,写保护窗口上有一个滑块,将滑块推向一侧,使其写保护窗口暴露出来,此时_____。( B ) A. 只能写盘,不能读盘 B. 只能读盘,不能写盘 C. 既可写盘,又可读盘 D. 不能写盘,也不能读盘 5. 3.5英寸盘的右下角有一塑料滑片,当移动它盖住缺口时_____。( B ) A. 不能读出原有信息,不能写入新的信息 B. 既能读出原有信息,也能写入新的信息 C. 不能读出原有信息,可以写入新的信息 D. 可以读出原有信息,不能写入新的信息 9. 微机系统的开机顺序是_____。( D ) A. 先开主机再开外设 B. 先开显示器再开打印机 C. 先开主机再打开显示器 D. 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 13. 在微机中外存储器通常使用软盘作为存储介质,软磁盘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_____。( A ) A. 不会丢失 B. 完全丢失 C. 少量丢失 D. 大部分丢失 19. 硬盘连同驱动器是一种_____。( B ) A. 内存储器 B. 外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半导体存储器 20. 在内存中,每个基本单位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序号,这个序号称之为_____。( C ) A. 字节 B. 编号 C. 地址 D. 容量 21. 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_____。( C ) A. 硬盘存储器 B. 软盘存储器 C. 半导体RAM(内存储器) D. 磁带存储器 27. 在微机中的“DOS”,从软件归类来看,应属于_____。( C ) A. 应用软件 B. 工具软件 C. 系统软件 D. 编辑系统 28. 反映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 B ) A. 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 D. 双字 31. 当前,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已进入以什么为特征的时代_____。( D ) A. 并行处理技术 B. 分布式系统 C. 微型计算机 D. 计算机网络 35. 操作系统是。( C ) A. 软件及硬件的接口 B. 主机及外设的接口 C. 计算机及用户的接口 D. 高级语言及机器语言的接口 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被选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会____B___。 A.加框显示B.反像显示 C.加亮显示D.闪烁显示 11.当前个人计算机的繁体汉字系统多数采用___C______所收集的汉字为准进行编码。A.GB码B.五笔字型码

最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资料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四版)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四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

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