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2015年各区初三化学二模实验原理探究题目汇总

北京市2015年各区初三化学二模实验原理探究题目汇总

通州区

【实验原理分析】

34.某实验小组根据右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酸、碱、盐的性质,其中装置甲

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B,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

液A,装置乙中盛有足量液体。

白磷请回答问题:

(1)关闭K1,打开K2,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此时水温35℃),实验时将足量A(H2O2溶液)滴加到B(MnO2)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则乙中有气泡

冒出,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若迅速关闭K2,待反应一段时间

后打开K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且白磷燃烧。

(2)关闭K1,打开K2,装置乙中有石灰水。实验时将A(盐酸)滴加到B(白色固体)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变浑浊,那么乙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甲中不再产生气泡后,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

下,进行以下操作,能使乙中液体流入甲中。

【科学探究】

3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

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2H2O ═ 4NaOH +O2↑ ②2Na2O2+2CO2═ 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CaCl2═ CaCO3↓ +

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

固体可能为: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③Na2O2和Na2CO3;④。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如何改进此实验?。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其原因是:。海淀区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

(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______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序号 A B C D

试剂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

电流强度/mA 约为0 0.09 0.09 0.09

查阅资料:

I. 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

II. 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①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和

(填化学符号)。

②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_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③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______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科学探究〗

35.(6分)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

图1

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 2SO 4

CuSO 4+H 2O

② 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 NO 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假设】

Cu(NO 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______,还可能生成了CuO 和O 2。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I :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

①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II :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右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

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

步骤II 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 2___②__方面的性质信息。

【获得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Cu(NO 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③,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 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_____。 东城区

{实验原理分析}(共5分)

35.(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1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 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 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①分液漏斗A 中可能是_____溶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图1 图2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2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科学探究](共5分)

36.(5分)结合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收集方法的描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某化学小组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研究是否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储备]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实验一:

步骤一:室温下,取大小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二氧化碳气体,小心地由瓶壁向瓶中各加入半瓶蒸馏水,瓶1用玻璃片盖好,瓶2盖上胶塞迅速振荡后,取下胶塞盖好玻璃片,两瓶静置相同的时间。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同时伸入两瓶,观察到瓶1中的木条熄灭比瓶2中的快。

[实验结论]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量的多少与(填字母序号)有关。

A.水量的多少B.水的温度C.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D.气体与水的接触时间[实验二]

1

图2

下,用图1所示装置向试管内长时间通入二氧化碳;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用pH计测得室温下三种液体的pH,记入下表。

液体所用蒸馏水试管内烧杯内

pH a1a2a3=6.94

[实验结论]

由a3数据可知,用图2所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很小。

根据上述结论,推测a1、a2和a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反思与交流]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用图2所示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碳。

延庆区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4分)

35.(4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

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一个有气泡,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6分)

36.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猜想三成立

房山区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

34.(5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省略夹持仪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②打开止水夹K 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 闭K 1。

③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 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___,U 型管中___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5分)

35.(5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 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Na 2CO 3 NaHCO 3 性质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 相同条件下,Na 2CO 3溶液的碱性更强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 3受热分解生成Na 2CO 3、CO 2和H 2O 与盐酸反应

反应

反应

均产生CO 2,但NaHCO 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___________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10℃ 20℃ 30℃ 40℃ Na 2CO 3 12.5 g 21.5 g 39.7 g 49.0 g NaHCO 3

8.1 g

9.6 g

11.1 g

12.7 g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___________,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pH 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 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 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

方案四:如下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 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西城区

〖实验原理分析〗

32.(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

(1) 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 处通入空气,观

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 处缓慢通入O 2和CO 2的混合

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 处得到较纯的O 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3) 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 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 处获得较为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 2和O 2混合气。将气囊与a 处相连,在c

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①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3.(7分)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 mm ,含碳0.1%的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20 mm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取直径0.20 mm ,含碳0.32%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3:取直径0.20 mm ,含碳0.52%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 3O 4和Fe 2O 3两种(FeO 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现象及数据

解释与结论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

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__溶液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中含有铁

实验5:取2.8 g 纯铁在氧气中燃

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 g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8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360 mL 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 丰台区

〖实验原理分析〗

34.(5分)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U 型管左侧管内固定一小试管,右侧管内挂的是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滤纸条,其中一条是湿润的,一条是干燥的。

(1)将左侧胶头滴管中的稀硫酸注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试管中,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将右侧胶头滴管内的药品注入U形管内,观察到气球明显变瘪,则右侧胶头滴管中的药品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科学探究〗

35.(6分)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Ⅰ.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①实验甲,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实验乙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观察到的气球变鼓;

③实验丙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Ⅱ.探究废液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且Na2CO3 +BaCl2 ==BaCO3↓+2NaCl

【讨论交流】

①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2);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1:碳酸钠;猜想2:氢氧化钠;

猜想3: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查阅资料】BaCl2溶液呈中性,Na2CO3+BaCl2=BaCO3↓+2NaCl

【实验设计】

同学们认为需要先验证猜想4是否成立,所需要的试剂是(3)。

若猜想4不成立,则需要进行后续实验,请你完成表格。

实验操作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_______(4)__________

_________(5)__________ 猜想1正确若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猜想2正确_________(6)____________ 猜想3正确

【进行实验】同学们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了猜想2成立。

【反思拓展】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朝阳区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1)利用图1研究燃烧的条件

水槽中放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2)利用图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并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A溶液是。

②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通

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

36.(6分)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

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猜想与假设】剩余固体成分:

I.全部是氧化钙Ⅱ.Ⅲ.全部是碳酸钙

在老师指导下,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

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②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

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③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反思拓展】

工业制生石灰的过程中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燕山区【实验原理分析】(4分)

33.(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有关气球变化的实验,三

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向a中加水会看

到。

(2)乙装置:若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由分液漏斗加入少量

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通过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胀大,且生成物之一属于盐类,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科学探究】(6分)

34.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已知: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1)实验①加入过量Ca(OH)2溶液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所以滤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验证,该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④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要将精盐水继续提纯出NaCl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

大兴区

【实验原理分析】

35.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时先在实际容积为2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的

水,在粗铜丝末端的铜勺中放足量白磷,按图连好仪

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一端,白磷燃烧。

(1)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mL。

(3)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由此现象分析,影响气体压强的主要因素有。

(4)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

【科学探究】

36.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 MgHCO3能溶于水;Mg(OH)2、MgCO3难溶于水。

② 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

小明认为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存在3种可能,分别为。

【进行实验】

(1)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①点燃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②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无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MgCO3来源学科网(3)定量测定白色不溶物的组成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① 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②若白色不溶物为22.6g,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则该白

色不溶物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石景山区

【实验原理分析】

35.(5分)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研究CO2性质和燃烧条件的实验。

(1)研究CO2与水反应: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a、b两端分别与B、D装置连接A中液体为紫色石蕊溶液,B中固体为碳酸钠,C中液体为浓硫酸,D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滴入B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说明使紫色石蕊变色的是碳酸、不是CO2。

(2)研究燃烧的条件:进行此实验时,将C装置b、a两端分别与B、D装置连接A和C的液体底部靠近导管口分别固定一小块白磷,B中固体为二氧化锰。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滴入B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液体为冷水,C中液体为___;观察到,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科学探究】

36.(6分)实验小组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一: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NaHCO3溶液Na2CO3溶液(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溶液变红

(2)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现象Ⅰ

(3)加入5%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4)加入稀盐酸现象Ⅱ有气泡产生

(5)加热溶液,并用导管与

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连接

(1)表中的现象Ⅰ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Ⅱ的原因。

(2)若要鉴别实验中用到的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实验一中提供了种方

法。

实验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各自实验一中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

物质进行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2)两种溶液的取用量不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①NaOH;②Na2CO3;

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

含有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

入少量CO2

产生白色沉淀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塞紧胶

塞,并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连

接,加热

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甲同学进一步实验,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其实验方案是。

门头沟区

【实验原理分析】(共1个小题,共5分。)

34.(5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

门K1,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并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的溶质为(写出所有可能)。

【科学探究】(共1个小题,共6分。)

35.(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里久置于空气中变质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Na2O2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 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

Ⅰ: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为NaOH

Ⅳ:固体为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

振荡,直至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

②取少量①中的溶液于试管

中,滴加CaCl2溶液。证明有Na2CO3存在③

证明有NaOH存在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猜想是成立的。

【反思评价】固体Na2O2应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